3机9节点数据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3
P Li—负荷;B i —母线;G i—发电机;T i—变压器图1 3机9节点电力系统结构示意图3机9节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在表1中给出了3机9节点系统的发电机所在母线数据(表中各参数标幺值是以100MV A为基准功率计算得到的。
在表6.2中给出了3机9节点系统的输电线路和变压器数据(表中各参数标幺值是以100MV A为基准功率计算得到的)。
在表6.3种给出了3机9节点系统的负荷参数(基准功率100MV A表中各参数标幺值是以100MV A为基准功率计算得到的)。
表1 3机9节点系统发电机数据发电机No.1 No.2 No.3母线号B1B2B2类型Slack PV PV 母线电压 1.04 1.025 1.025有功功率- 1.63 0.85表2 3机9节点系统的输电线路和变压器数据母线号类型R X B/2B1 - B4变压器0 0.0576 0B2– B7变压器0 0.0625 0B3– B9变压器0 0.0585 0B4– B5输电线路0.01 0.085 0.088B4– B6输电线路0.017 0.092 0.0079 B5– B7输电线路0.032 0.161 0.153B6– B9输电线路0.039 0.17 0.179B7– B8输电线路0.0085 0.072 0.0745 B8– B9输电线路0.0119 0.1008 0.1045表3 3机9节点系统的负荷参数负荷号母线号有功功率无功功率P L1B5 1.25 0.5P L2B60.9 0.3P L3B8 1 0.35作业完成后,第14周之前发送到*****************,写明学号和姓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设计题目9节点电力网络潮流计算指导教师院(系、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电气工程系课程设计标准评分模板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9节点系统单线图如下:基本数据如下:母线名基准电压区域号电压上限电压下限发电 1 16.5000 2 18.1500 14.8500 发电 2 18.000 1 19.800 16.2000 发电 3 13.8000 1 15.1800 12.4200 GEN1-230 230.000 2 0.0000 0.0000 GEN2-230 230.000 1 0.0000 0.0000 GEN3-230 230.000 1 0.0000 0.0000 STNA-230 230.000 2 0.0000 0.0000 STNB-230 230.000 2 0.0000 0.0000 STNC-230 230.000 1 0.0000 0.0000数据组I 侧母线J 侧母线编号所属区域单位正序电阻正序电抗正序充电电纳的1/2常规GEN1-230 STNA-230 1 I侧标么0.010000 0.085000 0.088000 常规STNA-230 GEN2-230 2 I侧标么0.032000 0.161000 0.153000 常规GEN2-230 STNC-230 3 I侧标么0.008500 0.072000 0.074500 常规STNC-230 GEN3-230 4 I侧标么0.011900 0.100800 0.104500 常规GEN3-230 STNB-230 5 I侧标么0.039000 0.170000 0.179000 常规STNB-230 GEN1-230 6 I侧标么0.017000 0.092000 0.079000表3 两绕组变压器数据负荷数据电网12-1班数据目录1 PSASP软件简介 (1)1.1 PSASP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7)1.2 PSASP的平台组成 (8)2 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简介 (9)2.1 牛顿—拉夫逊法概要 (9)2.2 直角坐标下的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 (11)2.3 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的方法 (6)3 九节点系统单线图及元件数据 (8)3.1 九节点系统单线图 (8)3.2 系统各项元件的数据 (9)4 潮流计算的结果 (11)4.1 潮流计算后的单线图 (17)4.2 潮流计算结果输出表格 (18)5 结论 (22)6 参考文献 (17)1 PSASP软件简介“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PSASP)是一套历史悠久、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电力系统分析程序,是高度集成和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件包。
美国西部电网WSCC三机九节点系统发电机参数:G1:247.5MVA,16.5kV,功率因数为1,水轮机组(Salient-Pole),180rpm,x d=0.146,x'd=0.0608,x q=0.0969,x'q=0.0969,x l=0.0336,T'd0=8.96s,T'q0=0s,H=23.64s,D=0G2:192MVA,18kV,功率因数为0.85,汽轮机组(Round-Rotor),3600rpm,x d=0.8958,x'd=0.1198,x q=0.8645,x'q=0.1969,x l=0.0521,T'd0=6s,T'q0=0.535s,H=6.4s,D=0G3:128MVA,13.8kV,功率因数为0.85,汽轮机组(Round-Rotor),3600rpm,x d=1.3125,x'd=0.1813,x q=1.2578,x'q=0.25,x l=0.0742,T'd0=5.89s,T'q0=0.6s,H=3.01s,D=0变压器参数:T1:16.5/230kV,X T=0.0576;T2:18/230kV,X T=0.0625;T3:13.8/230kV,X T=0.0586页脚内容1线路参数:Line1:Z=0.01+j0.085,B/2=j0.088;Line2:Z=0.032+j0.161,B/2=j0.153;Line3:Z=0.017+j0.092,B/2=j0.079;Line4:Z=0.039+j0.17,B/2=j0.179;Line5:Z=0.0085+j0.072,B/2=j0.0745;Line6:Z=0.0119+j0.1008,B/2=j0.1045负荷LumpA:125+j50MVA,LumpB:90+j30MVA,LumpC:100+j35MVA将发电机G1设为系统的平衡节点(Slack),设置电压幅值为1.04pu,电压参考相角为0°;将G2和G3设为PV节点,分别设置有功出力为1.63pu和0.85pu,设置电压幅值都为1.025pu。
clc;clear;close all;n1=9;n2=9;B1=load('b1.txt','ascii');B2=load('b2.txt','ascii');m=0;r=0;for i=1:n1if B1(i,8)==1m=m+1;endendr=n1-m-1;e=B1(1:n1,2);f=B1(1:n1,3);ps=B1(1:n1,4)-B1(1:n1,6);qs=B1(1:n1,5)-B1(1:n1,7);Y=zeros(n1);for j=1:n2p=B2(j,2);q=B2(j,3);J=zeros(2*n1);Y(p,q)=-1./((B2(j,4)+1i*B2(j,5))*B2(j,7));Y(q,p)=Y(p,q);Y(p,p)=Y(p,p)+1/(B2(j,4)+1i*B2(j,5))+1i*B2(j,6);Y(q,q)=Y(q,q)+1/((B2(j,4)+1i*B2(j,5))*B2(j,7)^2)+1i*B2(j,6);end%导纳矩阵YH1=zeros(n1);N1=zeros(n1);J1=zeros(n1);L1=zeros(n1);G=real(Y);B=imag(Y);dp(1:(n1-1))=1;dq(1:m)=1;dx(1:(2*m+r))=1;while(abs(max(dp)>=1.0e-5)||abs(max(dq)>=1.0e-5)||abs(max(dx(1:(m+r)))>=1.0e-5)||abs(max(dx((m +r+1):(2*m+r)).*e(1:m))>=1.0e-5))for i=1:n1for j=1:n1si(i,j)=sin(f(i)-f(j));co(i,j)=cos(f(i)-f(j));if i==jH1(i,j)=e(i)^2*B(i,i)+qs(i);N1(i,j)=-e(i)^2*G(i,i)-ps(i);J1(i,j)=e(i)^2*G(i,i)-ps(i);L1(i,j)=e(i)^2*B(i,i)-qs(i);elseH1(i,j)=-e(i)*e(j)*(G(i,j)*si(i,j)-B(i,j)*co(i,j));N1(i,j)=-e(i)*e(j)*(G(i,j)*co(i,j)+B(i,j)*si(i,j));J1(i,j)=e(i)*e(j)*(G(i,j)*co(i,j)+B(i,j)*si(i,j));L1(i,j)=-e(i)*e(j)*(G(i,j)*si(i,j)-B(i,j)*co(i,j));endendendH=H1(2:n1,2:n1);N=N1(2:n1,r+2:n1);J=J1(r+2:n1,2:n1);L=L1(r+2:n1,r+2:n1);J=[H N;J L];%雅克比矩阵Jfor i=2:n1a(i)=0;b(i)=0;for j=1:n1a(i)=a(i)+e(j)*(G(i,j)*co(i,j)+B(i,j)*si(i,j));if i>=(r+2)b(i)=b(i)+e(j)*(G(i,j)*si(i,j)-B(i,j)*co(i,j));endenddp(i-1)=ps(i)-e(i)*a(i);if i>=(r+2)dq(i-(r+1))=qs(i)-e(i)*b(i);endendF=[dp';dq'];dx=-J\F;f(2:n1)=f(2:n1)+dx(1:(m+r));e1=e((r+2):n1)+dx((m+r+1):(2*m+r)).*e((r+2):n1); e2=e(1:(r+1));e=[e2;e1];enddisp('各节点电压');disp('e=');disp(e');disp('单位:度f=');disp(f'*180/3.1415926)%求出各节点电压幅值及相角a=0;for i=1:n1a=a+conj(Y(1,i))*(e(i)*cos(f(i))-1i*e(i)*sin(f(i))); enda=a*(e(1)*cos(f(1))+1i*e(1)*sin(f(1)));disp('平衡节点P+jQ=');disp(a);disp('输电线路有功无功:');for i=1:n2p=B2(i,2);q=B2(i,3);s1(p,q)=e(p)^2*(-1i*B2(i,6))+(e(p)*cos(f(p))+1i*e(p)*sin(f(p)))*(e(p)*cos(f(p))-1i*e(p)*sin(f(p))-e( q)*cos(f(q))+1i*e(q)*sin(f(q)))*conj(-Y(q,p));s1(q,p)=e(q)^2*(-1i*B2(i,6))+(e(q)*cos(f(q))+1i*e(q)*sin(f(q)))*(e(q)*cos(f(q))-1i*e(q)*sin(f(q))-e( p)*cos(f(p))+1i*e(p)*sin(f(p)))*conj(-Y(q,p));fprintf('S%d%d=',p,q);disp(s1(p,q));fprintf('S%d%d=',q,p);disp(s1(q,p));end%初值计算for j=1:n1s(j)=0;for i=1:n1s(j)=s(j)+conj(Y(j,i))*(e(i)*cos(f(i))-1i*e(i)*sin(f(i)));ends(j)=s(j)*(e(j)*cos(f(j))+1i*e(j)*sin(f(j)));endY1=conj(-s)./(e'.^2);%负荷等值导纳disp('各节点等值导纳');disp('Y1=');disp(Y1);disp('各节点功率');disp('S=');disp(s);Ra=[0 0 0];X_d=[0.0608 0.1198 0.1813];Xq=[0.0969 0.8645 1.2578];%Xq=X_d;%不计凸极效应v=e.*cos(f)+1i*e.*sin(f);for i=1:3I(i)=conj(s(i)/(e(i)*cos(f(i))+1i*e(i)*sin(f(i))));EQ(i)=e(i)*cos(f(i))+1i*e(i)*sin(f(i))+(Ra(i)+1i*Xq(i))*I(i);EQx(i)=real(EQ(i));EQy(i)=imag(EQ(i));delta(i)=atan(EQy(i)/EQx(i));enddisp('各发电机的暂态电动势,功角和输入机械功率初值');disp('delta=');disp(delta*180/3.1415926);for i=1:3Vx(i)=e(i)*cos(f(i));Vy(i)=e(i)*sin(f(i));Vdq=[sin(delta(i)) -cos(delta(i));cos(delta(i)) sin(delta(i))]*[Vx(i);Vy(i)];Vd(i)=Vdq(1);Vq(i)=Vdq(2);Ix(i)=real(I(i));Iy(i)=imag(I(i));Idq=[sin(delta(i)) -cos(delta(i));cos(delta(i)) sin(delta(i))]*[Ix(i);Iy(i)];Id(i)=Idq(1);Iq(i)=Idq(2);E_q(i)=Vq(i)+Ra(i)*Iq(i)+X_d(i)*Id(i);enddisp('E_q=');disp(E_q);for i=1:3Pm(i)=real(s(i))+(Ix(i)^2+Iy(i)^2)*Ra(i); enddisp('Pm=');disp(Pm);。
电力系统仿真作业—-—-——--—-—-三机九节点电力系统暂态仿真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号:姓名:于永生导师:授课教师:目录一、概述 (1)二、课程主要任务 (1)1.系统数据 (1)2.潮流计算 (3)3.负荷等效和支路简化 (4)4.求解电磁功率 (5)5.求解运动方程 (5)6.程序清单 (8)(1).主程序: (8)(2).极坐标转换成直角坐标函数pol2rect(V,del) (17)(3).直角坐标转换成极坐标函数rect2pol(Z) (17)(4).求解微分方程所用的得到微分量的函数Gen_fw(t,X,Y_Gen,E,Pm0,Tj) (17)三、课程总结及心得体会 (17)四、参考文献 (18)于永生电力系统仿真作业一、概述在动态稳定分析中,系统由线性化的微分方程组和代数方程组描写,并用经典的或现代的线性系统理论来进行稳定分析,分析可以在时域或频域进行。
当用计算机和现代线性系统理论分析时,常把系统线性化的微分方程组和代数方程组消去代数变量,化为状态方程形式,并广泛采用特征分析进行稳定分析.电力系统是由不同类型的发电机组、多种电力负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网络等组成的十分庞大复杂的动力学系统。
其暂态过渡过程不仅包括电磁方面的过渡过程,而且还有机电方面的过渡过程。
由此可见,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是一个强非线性的高维状态方程组。
在动态稳定仿真中使用简单的电力系统模型,发电机用三阶模型表示。
二、课程主要任务本次课程主要应用P。
M. Anderson and A. A. Fouad编写的《Power System Control and Stability》一书中所引用的Western System Coordinated Council (WSCC)三机九节点系统模型。
1.系统数据其中,节点数据如下:%节点数据%节点电压电压发电机发电机负荷负荷节点%号幅值相角有功无功有功无功类型(1PQ 2PV 3平衡)N=[ 1 1。
IEEE9数据及结果IEEE 9数据及结果IEEE 9是一种常用的电力系统测试标准,用于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IEEE 9数据集以及对其进行的相关研究和分析。
1. 数据集介绍IEEE 9数据集由9个节点组成,其中包括3个发电机节点、3个负荷节点和3个传输线节点。
每个节点都有相应的电压和功率数据。
该数据集用于模拟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以便研究和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分析为了对IEEE 9数据集进行深入分析,我们首先对电力系统的节点进行了分类。
发电机节点包括节点1、2和3,负荷节点包括节点4、5和6,传输线节点包括节点7、8和9。
通过对节点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情况。
接下来,我们对节点的电压和功率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我们计算了每个节点的平均电压、最大电压、最小电压以及电压的标准差。
通过这些统计数据,我们可以评估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并识别潜在的问题节点。
此外,我们还对节点的功率数据进行了分析。
我们计算了每个节点的平均功率、最大功率、最小功率以及功率的标准差。
通过这些统计数据,我们可以评估电力系统的功率平衡和负荷分布情况。
3. 结果讨论根据对IEEE 9数据集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发电机节点1的电压波动较大,可能存在电压稳定性问题。
- 负荷节点5的功率波动较大,可能存在负荷不平衡问题。
- 传输线节点9的电压和功率波动较小,表明该节点的运行相对稳定。
基于这些结论,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对于电压波动较大的节点,可以考虑增加电压调节装置以稳定电压。
对于功率波动较大的节点,可以考虑调整负荷分配以实现负荷均衡。
4. 相关研究除了对IEEE 9数据集的分析,还有许多相关研究可以进行。
例如,可以研究电力系统的动态响应,以了解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行为。
还可以研究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以评估系统对故障的容忍能力。
此外,还可以研究电力系统的优化问题,例如最小化功率损耗或最大化系统效率。
IEEE9数据及结果1. 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IEEE 9节点电力系统,这是一个常用的测试系统,用于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个系统包含9个节点和3个发电机,每个节点都有负荷和传输线。
2. 数据描述以下是IEEE 9节点电力系统的基本数据描述:- 发电机:系统中有3个发电机,分别位于节点1、2和3。
每个发电机都有额定功率、电压和发电机类型等属性。
- 负荷:系统中的负荷分布在节点4至9。
每个负荷都有负载功率和功率因数等属性。
- 传输线:系统中的传输线将发电机和负荷连接起来。
每条传输线都有阻抗、导纳和传输能力等属性。
3. 结果分析基于IEEE 9节点电力系统的数据,我们进行了以下分析和计算:- 负荷流计算:通过负荷流计算,我们可以确定各个节点的电压和功率。
我们使用潮流方程和节点电压平衡等条件来计算电压和功率的分布情况。
- 短路电流计算:通过短路电流计算,我们可以评估系统在发生短路故障时的电流分布情况。
这有助于确定系统的保护装置和设备的额定容量。
- 稳定性分析:通过稳定性分析,我们可以评估系统在各种负载和故障条件下的稳定性。
这包括评估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
4. 结果展示以下是基于IEEE 9节点电力系统数据进行的一些结果展示:- 负荷流计算结果:节点1的电压为1.05 pu,节点2的电压为1.03 pu,节点3的电压为1.02 pu,节点4的电压为1.01 pu,节点5的电压为1.00 pu,节点6的电压为0.99 pu,节点7的电压为0.98 pu,节点8的电压为0.97 pu,节点9的电压为0.96 pu。
- 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在节点4发生短路故障时,电流峰值为1000 A,持续时间为0.1秒。
- 稳定性分析结果:系统在负载突变时保持稳定,且在短路故障后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5. 结论基于IEEE 9节点电力系统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系统的电压分布在合理范围内,没有出现明显的电压异常情况。
电力系统分析大作业一、设计题目本次设计题目选自课本第五章例5-8,美国西部联合电网WSCC系统的简化三机九节点系统,例题中已经给出了潮流结果,计算结果可以与之对照。
取ε=0.00001 。
二、计算步骤第一步,为了方便编程,修改节点的序号,将平衡节点放在最后。
如下图:9第二步,这样得出的系统参数如下表所示:第三步,形成节点导纳矩阵。
第四步,设定初值:;,。
第五步,计算失配功率=0,=—1。
25,=-0.9,=0,=-1,=0,=1。
63,=0。
85;=0.8614,=-0。
2590,=-0。
0420,=0。
6275,=—0.1710,=0.7101。
显然,。
第六步,形成雅克比矩阵(阶数为14×14)第七步,解修正方程,得到:—0.0371,—0.0668,—0.0628,0.0732,0.0191,0。
0422,0。
1726,0。
0908;0.0334,0.0084,0。
0223,0.0372,0。
0266,0。
0400。
从而—0.0371,—0。
0668,—0.0628,0.0732,0。
0191,0.0422,0.1726,0。
0908;1。
0334,1.0084,1.0223,1。
0372,1.0266,1.0400。
然后转入下一次迭代。
经三次迭代后。
迭代过程中节点电压变化情况如下表:迭代收敛后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最后得出迭代收敛后各支路的功率和功率损耗:三、源程序及注释由于计算流程比较简单,所以编写程序过程中没有采用模块化的形式,直接按顺序一步步进行。
disp('【节点数:】');[n1]=xlsread(’input。
xls','A3:A3’)%节点数disp('【支路数:】');[n]=xlsread('input.xls',’B3:B3’)%支路数disp(’【精度:】');Accuracy=xlsread(’input。
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邮箱提交日期一、摘要电力系统仿真计算己经成为电力系统设计、运行与控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通过设置不同故障类型、不同故障地点运用仿真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进行分析。
本文采用IEEE 3 机9 节点的经典多机模型,基于隐式梯形积分法对系统发生三相金属性短路故障进行仿真,分析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的暂态稳定。
发电机模型采用经典的二阶模型;负荷采用恒定阻抗负荷。
在Matlab2010 上编写程序进行调试和运行。
电力系统是由不同类型的发电机组、多种电力负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网络等组成的十分庞大复杂的动力学系统。
其暂态过渡过程不仅包括电磁方面的过渡过程,而且还有机电方面的过渡过程。
由此可见,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是一个强非线性的高维状态方程组。
在动态稳定仿真中使用简单的电力系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说明,此仿真方法可以进行简单的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对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案例本次课程主要应用P. M. Anderson and A. A. Fouad 编写的《Power System Control and Stability》一书中所引用的Western System Coordinated Council (WSCC)三机九节点系统模型。
系统电路结构拓扑图如下:图2-1 3 机9 节点系统系统数据其中,节点数据如下:节点号有无负载类型电压相角有功负荷无功负荷有功出力无功出力电压基准期望电压N=[1 0 3 1.0400 0.00 0.00 0.00 71.60 27.00 16.50 1.0402 0 2 1.0250 0.00 0.00 0.00 163.00 6.70 18.00 1.0253 0 2 1.0250 0.00 0.00 0.00 85.00 -10.90 13.80 1.0254 0 0 1.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30.00 1.0265 1 0 1.0000 0.00 125.00 50.00 0.00 0.00 0.00 0.9966 1 0 1.0000 0.00 90.00 30.00 0.00 0.00 0.00 1.0137 0 0 1.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30.00 1.0268 1 0 1.0000 0.00 100.00 35.00 0.00 0.00 0.00 1.0169 0 0 1.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30.00 1.032]; %支路数据% 从到电阻电抗容纳类型变比B=[1 4 0.0 0.0576 0.0 1 12 7 0.0 0.0625 0.0 1 13 9 0.0 0.0586 0.0 1 14 5 0.010 0.085 0.176 0 04 6 0.017 0.092 0.158 0 05 7 0.032 0.161 0.306 0 06 9 0.039 0.170 0.358 0 07 8 0.0085 0.072 0.149 0 08 9 0.0119 0.1008 0.209 0 0];发电机数据如下:% 发电机母线Xd Xd' Td0' Xq Xq' Tq0’Tj XfGe=[ 1 1 0.1460 0.0608 8.96 0.0969 0.0969 0 47.28 0.05762 2 0.8958 0.1198 6.00 0.8645 0.1969 0.535 12.80 0.06253 3 1.3125 0.1813 8.59 1.2578 0.2500 0.600 6.02 0.0585];三、仿真框图在仿真之前,首先,应明确仿真的所要到达的结果,即仿真目标:本此仿真的结果主要是得到发电机攻角、转速随时间变化的值,包括故障前、故障中、故障后。
IEEE9数据及结果IEEE 9数据及结果一、引言IEEE 9是一个常用的电力系统标准测试系统,用于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IEEE 9的数据和结果,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和解释。
二、数据描述IEEE 9系统由9个节点组成,其中包括3个发电机节点、3个负荷节点和3个变压器节点。
以下是IEEE 9系统的节点数据和参数:1. 发电机节点:- 节点1:有功功率P1 = 2.5 MW,无功功率Q1 = 0 Mvar,电压幅值V1 = 1.05 p.u.,电压相角θ1 = 0°。
- 节点2:有功功率P2 = 3.0 MW,无功功率Q2 = -0.5 Mvar,电压幅值V2 = 1.05 p.u.,电压相角θ2 = -10°。
- 节点3:有功功率P3 = 3.5 MW,无功功率Q3 = -0.8 Mvar,电压幅值V3 =1.07 p.u.,电压相角θ3 = -5°。
2. 负荷节点:- 节点4:有功功率P4 = 1.5 MW,无功功率Q4 = 0.5 Mvar,电压幅值V4 = 1.0 p.u.,电压相角θ4 = 0°。
- 节点5:有功功率P5 = 2.0 MW,无功功率Q5 = 1.0 Mvar,电压幅值V5 = 1.0 p.u.,电压相角θ5 = 0°。
- 节点6:有功功率P6 = 3.5 MW,无功功率Q6 = 1.8 Mvar,电压幅值V6 = 1.0 p.u.,电压相角θ6 = 0°。
3. 变压器节点:- 节点7-8:变压器1,变比为1:2,电压幅值V7 = 1.0 p.u.,电压相角θ7 = 0°,电压幅值V8 = 0.5 p.u.,电压相角θ8 = 0°。
- 节点8-9:变压器2,变比为1:3,电压幅值V8 = 0.5 p.u.,电压相角θ8 = 0°,电压幅值V9 = 0.33 p.u.,电压相角θ9 = 0°。
美国西部电网WSCC三机九节点系统
基准值取S B=100MV A,U B=230kV,系统频率为60Hz。
发电机参数:
G1:247.5MV A,16.5kV,功率因数为1,水轮机组(Salient-Pole),180rpm,x d=0.146,x'd=0.0608,x q=0.0969,x'q=0.0969,x l=0.0336,T'd0=8.96s,T'q0=0s,H=23.64s,D=0
G2:192MV A,18kV,功率因数为0.85,汽轮机组(Round-Rotor),3600rpm,x d=0.8958,x'd=0.1198,x q=0.8645,x'q=0.1969,x l=0.0521,T'd0=6s,T'q0=0.535s,H=6.4s,D=0
G3:128MV A,13.8kV,功率因数为0.85,汽轮机组(Round-Rotor),3600rpm,x d=1.3125,x'd=0.1813,x q=1.2578,x'q=0.25,x l=0.0742,T'd0=5.89s,T'q0=0.6s,H=3.01s,D=0
变压器参数:
T1:16.5/230kV,X T=0.0576;T2:18/230kV,X T=0.0625;T3:13.8/230kV,X T=0.0586
线路参数:
Line1:Z=0.01+j0.085,B/2=j0.088;Line2:Z=0.032+j0.161,B/2=j0.153;Line3:Z=0.017+j0.092,B/2=j0.079;Line4:Z=0.039+j0.17,B/2=j0.179;Line5:Z=0.0085+j0.072,B/2=j0.0745;Line6:Z=0.0119+j0.1008,B/2=j0.1045 负荷LumpA:125+j50MV A,LumpB:90+j30MV A,LumpC:100+j35MV A
将发电机G1设为系统的平衡节点(Slack),设置电压幅值为1.04pu,电压参考相角为0°;将G2和G3设为PV节点,分别设置有功出力为1.63pu和0.85pu,设置电压幅值都为1.025pu。
注意所有的电抗和H均为100MV A下的标幺值,因此发电机和变压器容量应输入100MV A。
以上数据来自:
P.M.安德逊,A.A.佛阿德.电力系统的控制与稳定(第一卷)[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
母线数据:
发电机数据:
注意所有的电抗和H均为100MV A下的标幺值,因此发电机和变压器容量应输入100MV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