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鉴别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奶牛便秘症状鉴别诊断排粪次数减少或粪便过于干燥、坚硬、积滞不易排出均称为便秘。
严重的便秘常使肠管闭塞不通,导致肠阻塞。
便秘时间愈久,治疗也愈困难,严重的可发生自体中毒或继发其它疾病而使病情恶化。
对奶牛便秘症状的鉴别诊断在兽医临床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1 病因及机理各种因素使胃肠运动减弱时,胃肠内容物停留时间延长,由于增加了吸收液体的时间,粪便干硬而量少,引起便秘。
便秘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不中。
1.1 日粮中粗纤维饲料不足或过多及饮水因素日粮中不仅需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而且需要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粗纤维。
这些粗纤维不会被消化而使粪便体积增加,成为对肠道运动的有效机械性刺激。
长期饲喂单纯的粉状饲料就会引起便秘。
此外,粗纤维具有亲水性,能在肠道内保持水分,从而避免粪便过于干燥。
此外,结肠细菌的纤维素酶部分地消化纤维素、半纤维素,形成有轻微导泻作用的挥发性脂肪酸;纤维素还可保留一部分胆酸盐于结肠内,使胆酸衍化为脱氧胆酸,影响结肠的水与电解质吸收,使粪便软化,另一方面,经常喂给大量难于消化的粗饲料,这些粗纤维刺激胃肠道感受器,初期可使胃肠蠕动的兴奋性增高,而当刺激因子持久存在时,兴奋性随之减弱,使肠内粪便滞留。
充足的饮水量是保障家畜正常消化的必要条件。
饮水不足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食物在胃肠内得不到充分消化,就逐渐停滞而发生便秘。
经常给予含泥沙的饮水亦可造成便秘。
1.2 胃肠道疾病急性卡他或慢性卡他时,由于消化液分泌减少或胃肠蠕动减慢,排便迟滞,粪球干小,表面附有粘液。
慢性肠卡他时,当肠机能处于兴奋性减弱状态,也会发生便秘。
胃扩张、小肠积食、大肠阻塞、瓣胃阻塞、真胃阻塞、结肠阻塞以及肠变位等,病变前部的胃肠内容物不能后送,胃肠蠕动减弱,出现排粪减少,粪便干硬等现象。
1.3 药物及毒物的作用含鞣质的物质(鞣酸、鞣酸蛋白、青杠叶中毒等)、铋制剂(次硝酸铋等),阿托品类药物中毒(茄、阿托品、莨),这些具有收敛作用和能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中乙酰胆碱受体的物质,均可引起肠蠕动弛缓而发生便秘。
便秘的鉴别诊断关键在于区分:1.继发性便秘2.特发性便秘3.功能性便秘《继发性便秘》例如代谢性、神经性性、肌肉性、药物性、机械性。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肛肠协会制定了“功能性便秘的罗马标准Ⅱ”,在过去的12个月内,至少有12周(不必连续)发生以下一项或者两项的情况:1. 1/4以上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2. 1/4以上的排便有排便紧迫感;3. 1/4以上的排便干结或坚硬;4. 1/4以上的排便肛门直肠有梗阻和阻塞感;5. 1/4以上的排便者需要额外帮助(如手指抠挖、盆底按摩);6. 每周排便<3次,没有排稀溏便现象且不足以诊断肠易激综合症。
一、器质性便秘是继发性便秘的继续,其病因如下: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卟啉病使胃肠神经功能和平滑肌损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低钾血症致肠平滑肌应激性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钾血症致肠平滑肌张力缺乏;慢性铅中毒常有平滑肌痉挛等。
二、医源性便秘尤其是药物性便秘需要更多的重视,包括抗胆碱药,如利眠宁,颠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肠神经系统的药物如阿片;抗震颤性麻痹药物、精神抑制药物等。
三、食物因素性便秘如果食物过于精细或者缺乏残渣和纤维素,以致对直肠、结肠刺激减少。
大众越来越多的意识到这个问题。
脊源性疾病脊(椎)源性疾病包括1颈源性疾病2胸源性疾病3腰源性疾病等,它不但包括各种颈.胸.腰椎的骨伤疾患,更主要包括脊神经受压后,引起的脏腑.系统等各种疑难杂病.中医理论为督脉气血运行不畅--痹症,督脉主一身之阳气,阳为功能,主调各脏腑和系统的功能.运用此理论不但可以立竿见影地治疗各种颈椎病和腰腿痛,而且可以治疗各种疑难杂病.造成脊源性疾病的原因是什么?引起脊柱相关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种病因作用于脊柱,导致脊柱及其相关脏腑的功能异常,产生疾病。
由于脊柱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人们所处的环境地点不同,人体体质因素、致伤外力、感邪程度等的差异,就产生了人体对各种病因反映的特殊性。
便秘鉴别诊断(一)习惯性便秘病史中一般有偏食不吃蔬菜或饮食过于精细的习惯或自幼未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厕所不方便或工作环境对排便不便情绪紧张对习惯性便秘也有影响体格检查X线造影或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可诊断为习惯性便秘(二)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上有三种表现类型:①结肠痉挛主要引起慢性腹痛和便秘;②慢性间断性无痛性水泻;③便秘与腹泻交替伴有便秘的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有:①慢性腹痛伴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②患者在乙状结肠区常有间歇性腹绞痛在排气或排便后缓解;③体格检查可在左下腹们及充满粪便和痉挛的乙状结肠有轻压痛肛门指检直肠壶腹部无粪块;④患者常伴烧心腹胀腰背酸痛软弱无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诊断要点:①具有上述临床特点;②X线钡剂造影或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或仅有乙状结肠痉挛;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便秘;③在左下腹们及肿块应与结肠癌相鉴别采用灌肠或其他方法令患者排便排便后肿块消失其肿块为干结的粪便(三)泻药性肠病泻药性肠病是指患者由于便秘或直肠肛门病变造成排便困难,患者为了排便通畅开始应用泻药,长期应用造成排便对泻药的依赖性称为泻药性肠病诊断要点:①患者有因便秘或排便困难长期频繁应用泻药史;②除外内分泌直肠肛门等器质性便秘可考虑为泻药性肠病如没有服药史不能诊断泻药性肠病(四)大肠癌大肠癌包括结肠和直肠癌有资料表明大肠癌l/3以上在直肠2/3的癌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1主要临床特点①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秘或腹泻或两者交替,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表现;②便血尤其是排便后出血是大肠癌常见的症状;③可有腹部持续性的隐痛便秘与里急后重常同时存在;④浸润型大肠癌易发生肠梗阻;⑤腹部检查和肛门指检有时可触及肿物2诊断依据①40岁以上的患者有以上的临床表现;②便潜血持续阳性而无胃病证据;③腹部检查沿结肠部或直肛检查发现肿块1④癌胚抗原可升高但无特异性;⑤钡剂造影及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重要手段(五)巨结肠巨结肠(megacolon)是指结肠显著扩张,伴有严重便秘或顽固性便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便秘鉴别诊断什么是便秘?便秘是指大便排出的时间明显延长,排便次数减少或困难的情况。
根据持续时间和频率的不同,便秘可以分为急性便秘和慢性便秘。
急性便秘通常是由于短期饮食或生活习惯改变引起的,一般很容易得到缓解。
而慢性便秘则可能涉及到更多的身体机能问题。
便秘的症状便秘除了排便困难以外,还可能伴随以下症状:•大便干燥或硬结•排便感觉残留•腹胀或腹痛•大便中有血•大便的形状或颜色异常便秘的鉴别诊断便秘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从生活习惯到身体疾病都可能是潜在的原因。
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习惯•饮食中纤维摄入不足•饮水不足•过多食用油腻食物2. 运动不足长期久坐或缺乏运动也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药物影响部分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抑郁药、镇静剂等)可能会导致便秘。
4. 肠道问题•结肠癌或息肉•肠道梗阻•直肠息肉•肛裂或肛瘘5. 神经系统疾病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便秘。
6. 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内分泌问题也可能是便秘的原因。
便秘的治疗针对不同的原因,便秘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饮食调整,增加纤维摄入•增加运动量•药物治疗,如轻泻剂等•针对肠道问题的手术治疗•对于神经系统或内分泌问题引起的便秘,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结语通过详细的鉴别诊断,可以找出便秘的潜在原因,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便秘的过程中,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便秘鉴别诊断有所帮助。
慢性便秘诊断和鉴别诊断1.慢性便秘的诊断: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罗马标准中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所述的症状和病程(表2)。
慢性便秘患者还常表现为便意减少或缺乏便意、想排便而排不出(空排)、排便费时、每日排便量少,可伴有腹痛、腹胀、肛门直肠疼痛等不适。
IBS-C患者的腹痛、腹部不适常在排便后获改善。
表2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疾病名称诊断标准功能性便秘 1.必须包括下列2项或2项以上: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法辅助(如用手指协助排便、盆底支持),每周排便少于3次2.不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注: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可为慢性便秘的进一步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应特别注意全面询问便秘的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对便秘症状的感受、便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不同的便秘症状群可提示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便秘伴随症状可为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患者合并的慢性基础疾病和用药史可能是导致和加重便秘的主要原因。
同时要注意收集患者饮食结构、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精神心理状态等情况。
对慢性便秘患者的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腹部检查和肛门直肠指检。
腹部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有无腹部压痛、腹部包块等。
肛门直肠指检简便、易行,通过指检可了解有无肛门直肠肿物等器质性疾病、了解肛门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功能。
当患者用力排便(模仿排便动作,试图排出直肠内的手指)时,正常情况下肛门口松弛,如手指被夹紧,提示可能存在肛门括约肌不协调收缩。
对肛门直肠疼痛的患者,还要检查耻骨直肠肌有否触痛以区别是肛提肌综合征还是非特异性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
粪常规和隐血试验应作为慢性便秘患者的常规检查和定期随访项目。
慢性便秘的鉴别诊断:对近期内出现便秘、便秘或伴随症状发生变化的患者,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一、概述(一)定义便秘(constipation)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
(二)分类便秘按病因分类主要分为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及药物引起3大类;按病程或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便秘,一般认为时间≥6个月为慢性便秘。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诱因和病因1.诱因:(1)低纤维素食物、水分摄入不足可增加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2)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环境改变、精神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等)。
(3)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4)文化程度低、低体重指数(BMI)、女性、人口密集区生活者更易发生便秘。
2.病因:便秘的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见表1。
(二)发病机制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器质性病变因素及药物因素所致便秘后,由于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作用所导致的包括肠道动力障碍、肠道分泌紊乱、内脏敏感性改变、盆底肌群功能障碍和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引起的便秘。
按照目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将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排便障碍型便秘(defecatory disorder)、正常传输型便秘(normal transit constipation,NTC)及混合型便秘。
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每周排便<3次,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长,排出粪便干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感,可有下腹胀痛或绞痛,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头晕、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因用力排硬粪块而伴肛门疼痛、肛裂、痔疮和肛乳头炎。
部分功能性便秘患者可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位触及条索状块物。
当便秘患者出现报警征象,包括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消瘦、腹痛持续加剧、腹部包块等,对于有结直肠息肉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等情况时,应与器质性疾病相鉴别。
中医关于“便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千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频有便意,但排便不畅。
2.常伴腹胀、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等。
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运动减少等病因,多见于年老久病体虚者。
4.粪便的望诊,腹部触诊,肛门指诊,大便常规检查,潜血试验、钡剂灌肠或气钡造影、结肠镜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
1.肠结
便秘与肠结均可见排便不畅。
便秘多为慢性久病,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表现为大便干结难行,可伴腹胀,饮食减少,有正常矢气排出。
而肠结可继发于便秘患者,急性起病,常为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所致,表现为腹部胀满疼痛拒按,无正常矢气排出,常需结合外科措施治疗。
2.积聚
便秘与积聚皆可见腹胀及大便不畅。
便秘为大肠传导失司所致,以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频有便意,但排便不畅为主症。
积聚为肝脾同病,气滞痰阻血瘀结聚而成,以腹部出现包块为典型表现,可伴有腹痛、腹胀。
便秘的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多干硬。
起病缓慢,多属慢性病变过程。
2、常伴有腹胀腹痛,头晕头胀,嗳气食少,心烦失眠,肛裂、出血、痔疮,以及汗出,气短乏力,心悸头晕等症状。
3、发病常与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4、纤维结肠镜等有关检查,常有助于便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积聚积聚、便秘均可在腹部出现包块。
但便秘者,常出现在左下腹,而积聚的包块在腹部各处均可出现;便秘多可扪及条索状物,积聚则形状不定;便秘之包块排便后消失,积聚之包块则与排便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