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27
(完整版) 初中数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初中数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中数学是建立中学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掌握必背知识点对学生的数学研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以下是初中数学的必背知识点总结。
代数与函数
-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 幂的运算规律
- 根式的求值及简化
- 四则运算的规则与性质
- 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 比例与相似的概念与计算
-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几何
- 图形的基本要素和表示方法
- 二维图形的性质、分类和计算
- 三维图形的性质、分类和计算
- 直线、角及其性质的研究
- 圆及其性质的研究
- 三角形及其性质的研究
- 相交线、平行线和垂线的研究
- 平面中的几何关系和判定
- 同位角、对顶角、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
概率与统计
- 实际问题中的统计方法和应用
-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计算
- 范围、均值和中位数的计算与分析-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数据与函数
-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
- 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 相关性和回归线的探究
- 折线图、饼图和柱状图的构建与解读
-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这些初中数学的必背知识点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以及数据与函数等重要内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将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知识点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1一、数与式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分类。
每年选择必考。
易错点2: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有关的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
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4:求分式值为零时,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
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完全平方式。
易错点7:计算第一题必考。
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易错点8:科学记数法。
精确度,有效数字。
易错点9: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
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
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易错点1: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易错点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0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消元降次)主要陷阱是消除了一个带未知数的公因式要回头检验!易错点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变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易错点4: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导致出错。
易错点5: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
易错点6:解分式方程时首要步骤是去分母,易忘记根检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
易错点7:不等式(组)的解的问题要先确定解集,确定解集的方法运用数轴。
易错点8:利用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的解。
三、函数易错点1:各个待定系数表示的意义。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5篇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1】棱锥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的性质:(1)侧棱交于一点。
侧面都是三角形(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
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正棱锥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esp: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
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2】幂函数的性质: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首先我们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数,则_^(p/q)=q次根号(_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如果q是偶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
当指数n是负整数时,设a=-k,则_=1/(_^k),显然_≠0,函数的定义域是(-∞,0)∪(0,+∞)。
因此可以看到_所受到的限制来源于两点,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即对于_0,则a可以是任意实数;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即对于_0_=0的所有实数,q不能是偶数;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即对于_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a就不能是负数。
总结起来,就可以得到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a为负数,则_肯定不能为0,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即如果同时q为偶数,则_不能小于0,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同时q为奇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的数学知识点总结(通用11篇)大家都知道,初中数学学习是对学生逻辑计算能力的培养,想要学好初中数学,就要多总结所学知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初中的数学知识点总结【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一一元一次方程定义通过化简,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较高次项的次数是一的等式,叫一元一次方程。
通常形式是ax+b=0(a,b为常数,且a≠0)。
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
我们将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须是1.即一元一次方程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⑴它是等式;⑴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⑴未知数较高次项为1;⑴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核心问题一、什么是等式?1+1=1是等式吗?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可分三类:一类是恒等式,就是用任何允许的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的两边总是相等,由数字组成的等式也是恒等式,如2+4=6,a+b=b+a 等都是恒等式;第二类是条件等式,也就是方程,这类等式只能取某些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时,等式才成立,如x+y=-5,x+4=7等都是条件等式;第三类是矛盾等式,就是无论用任何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总不成立,如x2=-2,|a|+5=0等。
一个等式中,如果等号多于一个,叫做连等式,连等式可以化为一组只含有一个等号的等式。
等式与代数式不同,等式中含有等号,代数式中不含等号。
等式有两个重要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然是一个等式;(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零,所得结果仍然是一个等式。
二、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2x-3=8,x+y=7等。
初中数学考点知识总结(最新7篇)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一知识要领:非负数,顾名思义,就是不是负数的数,也就是零和正实数。
例如:0、3.4、9/10、π(圆周率)。
非负数非负数大于或等于0。
非负数中含有有理数和无理数。
非负数的和或积仍是非负数。
非负数的和为零,则每个非负数必等于零。
非负数的积为零,则至少有一个非负数为零。
非负数的定值等于本身。
常见的非负数实数的定值、实数的偶次幂、算术根等都是常见的非负数。
常见表现形式非负数的准确数学表达是a≥0、│a│、a^2n是常见的非负数。
知识归纳:任何一个非负数乘以-1都会得到一个非正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三个规定: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初中数学必知识点总结一、有理数1. 整数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用Z表示。
正整数、负整数和0的概念及表示法。
2. 分数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最简分数的概念和求法。
3. 有理数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法。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顺序,有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性质。
4. 有理数的应用有理数的应用题,有理数在实际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二、代数初步1. 代数式代数式概念,代数式的基本性质(如代数式的值、同类项的加减、变元的同系项的概念和处理方法等)。
2.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法和应用。
3. 一次方程组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一次方程组的解、解法和应用。
4. 不等式不等式概念,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应用。
5. 代数运算三、平面几何1. 直线与角倾斜直线的概念和表示。
角的定义,角的度量、角的性质以及角的表示法。
2. 三角形三角形的构造、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
3. 四边形四边形的分类及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4. 相似相似的基本概念,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图形的应用。
5.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勾股定理。
四、数学中的应用题1. 比例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2. 百分数百分数的概念和表示,百分数的基本性质,百分数的转化。
3. 利率利率的概念和计算,利息的计算。
4.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直方图和折线图的应用直方图和折线图的基本构造和表示,直方图和折线图的解读。
五、统计与概率1. 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收集数据的方法、资料汇总和资料处理。
2. 相对频数和频率相对频数和频率的计算及其意义。
3. 概率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
六、坐标系1. 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坐标的意义及其表示。
2. 点和图形的位置关系点和图形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位置坐标的计算。
以上是初中数学的必知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对初中数学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有理数1.有理数2.数轴3.相反数4.绝对值5.有理数比大小6.互为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9.有理数减法法则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2.有理数除法法则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4.乘方的定义15.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17.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3.多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2)画图分析法: …………多用于“行程问题”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工时;(3)比率问题:部分=全体·比率;(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5)商品价格问题:售价=定价·折·,利润=售价-成本,;(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 正方形=4a,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 ,V正方体=a3,V圆柱=πR2h ,V圆锥=πR2h.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邻补角2.对顶角3.垂线4.平行线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6.命题7.平移8.对应点9.定理与性质10垂线的性质:11.平行公理12.平行线的性质:13.平行线的判定: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有序数对2.平面直角坐标系3.横轴、纵轴、原点4.坐标5.象限第七章三角形1.三角形2.三边关系3.高4.中线5.角平分线6.三角形的稳定性6.多边形7.多边形的内角8.多边形的外角9.多边形的对角线10.正多边形11.平面镶嵌12.公式与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一、数与代数1.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的概念- 正数、负数、零-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 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2. 整数的性质- 素数和合数- 奇数和偶数- 整数的因数和倍数-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3. 代数表达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 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 代数式的加减运算4.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建立和解法- 方程的解的定义-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5. 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法和消元法- 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6. 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 函数-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方法:表格、图像、解析式- 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函数的应用题二、几何1. 平面图形-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角的概念:邻角、对角、同位角- 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 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 圆的性质和圆周角2. 几何图形的计算- 面积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 - 周长的计算:三角形、四边形、圆- 体积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3. 几何变换- 平移、旋转、对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几何变换的性质和应用4. 解析几何- 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点的坐标和几何图形的坐标表示- 直线和曲线的解析表达式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频数和频率- 统计图表的绘制:条形图、折线图、饼图 -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 概率- 概率的基本概念-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加法和乘法法则- 简单事件和复合事件的概率计算四、综合应用题1. 数列-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数列的求和2. 应用题- 利用初中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统计与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综合题- 结合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 - 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培养以上总结了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解和应用,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一、数的概念与运算1.自然数:正整数,包括0和正数。
2.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和0的集合。
3.分数:约分、通分、四则运算、化为整数、化为带分数。
4.小数:百分制数、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换、小数的运算、小数的应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5.整式与分式:字母的代数运算,整式的加减乘除,约分、倒数、整式的应用。
6.乘方与开方:幂的概念与运算,方根的概念与运算。
7.实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关系,实数集的完备性,视数的大小比较。
二、代数1.代数式与多项式:常数、变量、系数、次数、多项式的加减乘除。
2.等式与不等式:等式的性质,方程与解,不等式的性质与解集。
3.图示法与坐标方程:带有几何意义的代数式,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线、曲线、正比例关系及代数图象。
4.一次函数与方程: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线性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
5.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化简,含有二次根式的一元二次方程。
三、几何1.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它们的性质与判定,运用平面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2.空间图形: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球、圆柱、圆锥、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
3.相似与全等:相似的概念与性质,全等的概念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4.角与三角形:角的概念与性质,角的度量、角的平分线、角的比较大小,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5.圆与圆的运动:圆的性质与计算,正多边形与圆的内接外接,圆的切线与切圆,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四、函数与方程1.线性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多元一次方程组。
2.二次函数与方程: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二次方程的解法,解的判别式,根的性质。
3.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4.平面向量:向量与点、向量的运算,向量的模、单位向量,向量的线性运算。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一、整数与有理数1.自然数、整数的定义2.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3.整数的绝对值4.有理数的概念与性质5.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7.有理数的化简与约分二、代数1.代数运算符号的含义2.集合论基本概念3.代数式的定义与性质4.代数式的等同与分配律5.立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6.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7.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8.二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9.二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0.平方根与完全平方公式11.有理数幂次三、函数与图象1.函数的定义与表示2.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3.函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复合)4.函数的图象与图像平移5.函数的图象与图像对称6.线性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7.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8.指数函数与指数运算法则9.对数与常用对数、自然对数10.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1.根式函数与分式函数四、数与式的简化与计算1.除法运算法则2.括号的去除与运算3.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4.乘方与开方的运算法则5.分数幂与根的运算法则五、几何1.点、线、面等基本概念2.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判定与性质3.角度的概念与角的判定4.角的分类与运算5.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6.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7.圆与圆的判定与性质8.二维图形的对称与相似9.三维图形的平面展开10.空间点、直线、平面的相互位置关系11.平移、旋转、镜像与剪切六、统计与概率1.统计调查与数据处理2.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呈现3.数据的分析与解释4.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5.事件与样本空间6.随机事件的概率与性质7.几何概率与统计概率的比较以上仅为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更详细的内容与应用。
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需要有充分的理解与练习才能掌握。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将有助于提升数学能力。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1. 数字与代数- 自然数:1,2,3,...- 整数:包括自然数及其负数和0- 有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代数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代数式:可以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的式子2. 几何与图形- 点、线、面:几何学的基本概念- 直线和线段:由无数个点连成的图形- 角度: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而形成的图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 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的图形- 圆和圆周:由一条曲线上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3. 数据和统计- 数据收集:通过调查、观察或实验来获得数据- 数据处理:整理、分类和统计数据的过程- 平均数:一组数值的中间值- 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4. 函数与方程- 函数:将一个或多个输入值关联到一个输出值的规则- 线性函数:图像为一条直线的函数- 一次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 二次函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 - 不等式:包含不等关系的方程式5. 测量与几何变换-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 几何变换:平移、旋转、翻转和对称6. 概率与统计- 抽样调查:通过从整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 频率分布表:将数据按一定规则整理并统计出现频率- 相对频率:某一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总次数之比- 抽样误差:由于样本选择不足而引起的统计结果误差以上是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注意:每个知识点只是简短介绍,具体内容还需进一步研究和理解。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数与代数1、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整数又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
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 0。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 0 相乘都得 0。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 0 的数都得 0。
乘方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2、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常见的无理数有π、\(\sqrt{2}\)等。
实数的运算性质和有理数的运算性质相同。
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 的平方根是 0;负数没有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
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立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 的立方根是 0。
3、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代数式的求值:把代数式中的字母用给定的值代入计算,求出代数式的值。
4、整式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的加减:整式加减的实质是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是指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归纳一、数与式的计算1.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2.分数、小数的概念及其运算;3.乘方的概念及其性质;4.根号的概念及其运算;5.比例与比例的性质。
二、代数式与简单方程1.代数式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运算;2.同类项的概念及其运算;3.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4.平方差公式。
三、平面图形的认识1.平面图形的概念、分类及其性质;2.直角三角形及其性质;3.全等图形的概念及其判定条件;4.相似图形的概念及其判定条件;5.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四、空间几何体1.空间图形的概念、分类及其性质;2.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球体的性质与计算;3.截矩体、正多面体。
五、数据和概率1.统计与统计图表的制作;2.频数、频率和众数的概念;3.概率的概念和计算。
六、函数初步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函数的特征值与图象。
七、平面向量1.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2.向量的共线、共面、平行、垂直的判定;3.向量的夹角及其性质。
八、三角函数1.角度的概念及其计算;2.三角函数的概念、计算及其性质;3.特殊角的计算;4.三角函数的图象。
九、立体几何初步1.点、线、面的概念及其关系;2.立体角的概念及其计算;3.多面体及其性质。
总结:初中数学知识点在数与式的计算、代数式与简单方程、平面图形的认识、空间几何体、数据和概率、函数初步、平面向量、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学习。
学生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初中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也为学生打下了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册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1.2有理数1.2.1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1.3.2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2.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数学是一门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正确掌握学过的每一个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某一题时碰到了困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与其有关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经常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之,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
只有基础扎实,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手,成绩才会提高。
二、初中数学知识重难点分析1.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经常出现在各阶段的考试中,也是考试中的难点,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均会出现,且知识点多,题型多变。
而且一道解答题一般会在试卷最后两题出现,二次函数的应用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三角形、四边形综合题难度较大。
如果在这一环节掌握不好,将会直接影响代数的基础,会对考试的分数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应用题,在各阶段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包括方程(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函数应用、解三角形应用、概率与统计应用几种题型。
一般会出现2~3道解答题(30分左右)及2~3道选择、填空题(10分~15分),占考试总分的30%左右。
现在数学考试对数学实际应用的考查会越来越多,数学与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应用题要求学生的理解辨别能力很强,能从问题中读出必要的数学信息,并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也是中学阶段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工具。
3.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
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科学记数法及分式化简等都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是我们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其中因式分解及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运算的关系、分式的运算是难点。
在考试中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但却是解答题完整解答的基础。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有理数的运算: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得0。
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0不能作除数。
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实数: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在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总结整理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与性质2.有理数的比较与排序3.有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4.有理数的乘方与乘方根5.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二、整数1.整数的概念与性质2.整数的比较与排序3.整数的加减法运算4.整数的乘法运算5.整数的除法运算6.整数的乘方与乘方根三、分数1.分数的概念与性质2.分数的化简与比较3.分数的加减法运算4.分数的乘法运算5.分数的除法运算6.分数的乘方与乘方根四、小数1.小数的概念与性质2.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换3.小数的加减法运算4.小数的乘法运算5.小数的除法运算6.小数的乘方与乘方根五、代数基础1.代数式的概念与性质2.代数式的加减法运算3.代数式的乘法运算4.代数式的整除运算5.代数式的分离与合并6.代数式的系数与次数六、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性质2.一元一次方程的等价变形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与解集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七、一元一次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与解集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问题八、平面图形1.平面图形的分类与性质2.三角形的性质与分类3.四边形的性质与分类4.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5.多边形的性质与分类6.圆的性质与判定九、图形的计算1.从图形中抽象出代数式2.根据已知条件解图形问题3.利用图形计算长度、面积、周长4.解决含图形的复合问题十、几何变换1.平移的概念与性质2.平移的性质与判定3.旋转的概念与性质4.旋转的性质与判定5.对称的概念与性质6.对称的性质与判定十一、统计与概率1.统计调查与统计数据的整理与表示2.抽样调查与统计数据的分析3.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4.事件的相互排斥与相互独立5.概率计算与应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详解版)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2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43:代数式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 M。
A N=A(M+N)(A M)N=A MN(AB)N=A N。
B N除法一样。
A0=1,A-P=1/A P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6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8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3:函数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10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 〈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二、空间与图形A:图形的认识:1:点,线,面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123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
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
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43:相交线与平行线角:①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和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③对顶角相等。
④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反之亦然。
4:三角形三角形:①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③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④三角形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⑤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⑥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他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⑦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他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⑧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⑨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他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⑩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图形的全等: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叫全等图形。
全等三角形: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相等。
②条件:SSS/AAS/ASA/SAS/HL。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反之亦然。
5: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16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定义。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