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存在巨额未分配利润的上市公司却做了“铁公鸡”[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股市铁公鸡案例
咱来聊聊中国股市里那些“铁公鸡”的事儿。
就说金杯汽车这家伙吧。
这么多年在股市里,那分红就像铁公鸡拔毛一样,少得可怜。
它业绩呢,也不咋地,钱赚得不多,还总是有各种理由不分红。
就好比一个人赚了点钱,却紧紧捂着口袋,一毛不拔,股民们眼巴巴地看着,就盼着能从它那儿分到点红利改善改善生活呢,结果总是失望。
还有深发展(现在的平安银行)以前也有点铁公鸡的样子。
虽然它是个大银行,但是有段时间在分红上特别抠门。
你想啊,银行应该是赚钱的主儿,可它就是舍不得把钱分给股东。
就像一个守财奴,只想着把钱都留在自己家里,股民们就感觉像是陪着它干苦力,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一样。
再讲讲海王生物。
这公司也是,年年说要发展、要扩张,钱都投到各种项目里去了。
可是股民也投入了啊,却很少见到它分红。
就好像是它拿着大家的钱去做各种大买卖,赚了钱也不说分点红利给大家,就知道自己闷头搞扩张,股民心里肯定不舒服啊,感觉自己就像个局外人,只能看着公司瞎折腾,自己啥好处也捞不着。
这些“铁公鸡”公司,让股民们又爱又恨。
爱的是公司股票可能还有点上涨的潜力,恨的是根本就享受不到公司盈利带来的分红实惠,就像养了只鸡,天天盼着下蛋,结果那鸡就是铁打的,一个蛋都不下。
三十多只“铁公鸡”上市后一毛不拔,中小投资者权益如何保护?“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股东大会上,因中小股东与管理层意见相左,董明珠“发飙”。
明珠姐充满情绪的言论,这是她的表达自由,不予评述。
但此次事件却折射出A股上市公司“轻分红”多年的顽疾——2016年渐至尾声,年报分红派现情况又将引发关注。
A股整体分红力度低是多年顽疾从2013年-2015年的数据看,加入分红队伍的上市公司不断壮大,分红超过百亿元的公司有所增加。
但整体分红力度仍然不大,不少公司甚至在持续融资、高管减持的背景下多年坚持不分红。
从2016年中报分配方案来看,次新股公司扛起了现金分红的半壁江山。
目前出手较为大方的有飞科电器、双汇发展、世嘉科技、美欣达、再升科技、万和电气和温氏股份等,分别达到税前10派10元、10派9元、10派6元、10派5元、10派5元转12股、10派5元以及10派5元。
其中,飞科电器、世嘉科技、美欣达均为今年以来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双汇发展继去年年报“赚43亿元分41亿元”后,今年中报再次实施了高分红。
数据显示,双汇发展自1998年上市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17次,累计分红达185.7亿元,分红率超过68%。
整体来看,中报分红力度同比有所加大,但仍有25家公司每股分红不足1毛钱。
而且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息率在1%以下,股息率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的公司仅占现金分红公司的一成左右。
其中,格力电器的股息率为7.8%,位居首位——这也是明珠姐潇洒发飙的底气。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等银行股的股息率均超过5%。
逾30家公司一毛不拔尽管参与现金分红的公司逐年增加,但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也不少。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深市和沪市有39家公司自上市以来从未现金分红,去除2015年和2016年上市的次新股,有32家2010年以前上市的公司从未现金分红。
A股铁公鸡真相作者:金莉来源:《投资者报》2017年第17期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分红率明显偏低,主要原因是存在一大批长年一毛不拔的“铁公鸡”2011年前上市的公司中,共有32只个股自上市之后从未实施过现金分红。
尤其是其中的23家公司,上市时间已经超过20年。
这些“铁公鸡”虽然一毛不拔,但圈起钱来却毫不含糊上市公司长期无正当理由不分红,或许是财务数据造假、内部人控制的信号。
A股市场上炒作概念之风盛行多年,市场激励机制的扭曲也导致一些有分红能力的公司缺乏分红动力监管层明确表态要对不分红的“铁公鸡”严肃处理,出台相关“硬措施”。
业内人士预计,新的“硬措施”可能是通过强制措施将现金分红与定增等挂钩在分红政策的推动以及2016-2017年企业盈利的持续改善下,建议关注高分红的投资机会,即国企板块和具备持续分红能力且盈利改善的行业板块从痛斥“野蛮人”为“妖精、害人精”,到公开向“对散户扒皮吸血的资本大鳄”亮剑,上任一年多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每次公开讲话均指向明确,对市场上存在的种种乱象形成巨大震慑力。
4月8日,刘士余再次对有分红能力却长年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开刀,称上市公司不给股东现金分红,对这家公司的股票买卖就变成“击鼓传花”的投机游戏。
刘士余同时表示,证监会高度关注现金分红问题,对于“铁公鸡”不会放任不管,会有相应的“硬措施”。
长期以来,A股市场的低现金分红特征一直饱受市场诟病,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监管政策助推,上市公司整体的分红意愿、分红稳定性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和改善。
但总体看,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分红率仍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市场上也还存在一些显著缺乏回报意识、甚至对政策要求也无动于衷的“铁公鸡”,上市数年无论盈亏从未分红。
那么,“自1994年上市以来,至今没有分红”——刘士余口中的“铁公鸡”会是哪些企业呢?A股市场当前的现金分红概况如何?针对这些“铁公鸡”,监管层可能采取的“硬措施”有哪些呢?《投资者报》本期封面报道拟带您一探究竟。
生猛的圈钱,吝啬的分红。
这是a股上市公司多年来给投资者留下的糟糕印象之一。
11月30日,证监会正式对外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下称“《指引3号文》”),该指引除了首次以监管规则的形式明确了上市公司差异化现金分红政策,还设定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最低比例,明确了将加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加大对未按章程规定分红和有能力但长期不分红公司的监管约束。
同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是解决了一级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指引3号文》所规定的现金分红等政策则有助于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公信力。
严管现金分红“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因受经济、体制、金融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仍存在现金分红高度集中于少数优质公司、分红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成长性企业分红水平总体高于成熟企业、分红回报方式较为单一、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强调,必须加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监管工作。
一是督促上市公司规范和完善利润分配的内部决策程序和机制,增强现金分红的透明度。
要求上市公司在进行分红决策时,充分听取独立董事和中小股东的意见和诉求等。
二是支持上市公司采取差异化、多元化方式回报投资者。
鼓励上市公司依法通过发行优先股、回购股份等方式多渠道回报投资者,支持上市公司在其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的情况下回购股份。
三是完善分红监管规定,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加大对未按章程规定分红和有能力但长期不分红公司的监管约束,依法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证监会发行部二处处长蒋彦称,《指引3号文》是对2012年5月《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补充,拟上市公司也需要按这个指引执行。
现金分红三道杠以2003年至今近10年间的现金分红情况来看,仍有221家a股上市公司从未进行过现金分红。
《指引3号文》提出,上市公司董事会应综合考虑公司情况,提出差异化的现金分红政策。
共分三种比例: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80%;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现金分红比例最低应达40%;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现金分红比例最低应达20%。
股市“铁公鸡”一毛不拔作者:来源:《新财经》2008年第10期编者按9月16日,受全球股市暴跌的拖累,上证综指击破2000点。
以至于一直奉行低买高卖只靠在二级市场上赚取差价的中国股民们,不得不一次次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众多股民后悔莫及,大呼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吃点利息。
由此,想起了上市公司还应该有分红这么一说。
于是,逐一盘点,才发现A股市场竟有如此之多的“铁公鸡”,有的甚至十几年一毛不拔。
这也引起了管理层的关注。
8月2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决定将分红比例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强迫上市公司给股东分红。
这项新规的出台,对于低迷的市场是否有所改善,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由此而引起的减免红利税的呼声却渐次强烈,希望将争论了很多年的红利税早日取消。
背景最新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列出了A股上市公司“铁公鸡”榜。
截至2008年中期,共有110家上市公司超过十年没有现金分红,而其中最“吝啬”的一家上市公司超过十七年未分红。
剔除那些业绩不好的ST公司,还有62家超过十年没有给股民分过一分钱,而五年以上没有现金分红的公司更是高达386家。
这份刚刚公布的上市公司“铁公鸡”榜,激起了众多股民的不满。
其中,最“吝啬”的上市公司当数金杯汽车,从1992年上市以来,这家公司从来没有给股民分过红,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七年了。
除了金杯汽车外,还有4家上市公司十六年未分红,包括旭飞投资、绿景地产、光华控股和中原环保。
在上榜的62家公司中,有33家公司从上市以来就没给股东分过一分钱。
其他公司,几乎只是在上市的第一年才有给股东分红的记录。
从数据统计来看,1994~1996年期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较普遍,之后很多公司都变成了“铁公鸡”。
股民缘何对分红不感冒在国外成熟市场,投资者买股票的目的,大都是为了赚取红利,因为红利要比银行利息高得多。
而在国内市场,投资者买股票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博取股票差价,根本不指望红利赚钱。
股市铁公鸡:无钱可分还是故意不分?摘要:自我国股票市场成立以来,上市公司不分红、少分红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虽然政府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方针,但是股市依旧存在大量的铁公鸡,而且上市公司大都有着“重融资,轻回报”的诟病。
为了更好的分析股市铁公鸡不分红的真正原因,本文通过介绍目前股市的现状,对不分红的原因进行剖析;然后针对铁公鸡到底是无钱可分还是故意不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提出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了股市铁公鸡,都需要我们去避免和改正。
关键词:铁公鸡;股利理论;无钱可分;故意不分我国的股市从1989年正式作为试点,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试营业。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我国上市公司从一开始的几家发展成现在的2800多家,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发展有很大起色,但是由于资本市场较晚以及我国的国情等一系列原因,使得上市公司多数都存在“重融资,轻回报”的问题,大多数投资者难以享受红利回报。
自我国股市成立以来,出现了大量的“铁公鸡”。
上市公司分红程度远低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
其中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在40%左右,而我国只有不到30%。
长期以来,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分配现金股利和报答投资者方面展现了低迷的态度,低分红甚至不分红的上市公司占大多数。
虽然我国为解决股市不分红问题先后出台了不少政策方针,比如,郭树清任职时对上市公司实施明确分红政策,尚福林提出的将公司分红与再融资进行挂钩,但是仍然不能促使“一毛不拔”的公司进行分红。
上市公司不分红、分红不连续,究竟是因为公司经营状况差,长期亏损导致无钱可分,还是由于公司管理层的自利行为,控制权人的“隧道行为”引起的有钱故意不分。
我国的特殊国情,许多上市公司国有控股,存在“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更加剧了管理层为自己谋福利行为的发生。
股东冒着风险投资,主要为了博取差价和获得分红方案,而上市公司不分红助长了投机之风,损害股市的长期发展。
32股票STOCK 理财Money 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反复强调现金分红,而在市场加大力度鼓励现金分红的影响下,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热情大大提升,而股票市场的平均股息率也有所上升。
随着2017年年报的披露,多数上市公司公布了分红计划。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4月28日,有3491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分红计划,其中2781家将进行年度分红,占比79.67%,与2016年相比有所提升。
在分红金额上,有51家上市公司预计每股派现超过1元,其中贵州茅台预计每股分红超过10元,创历史新高,另外有676家上市公司选择在2017年不分红。
不可否认的是,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积极性大为提升的环境下,确实会从一定程度上提升股票市场的投资吸引力,而这也是提升股票市场投资功能,增强投资者投资回报的真实写照。
一边是高分红,另一边是铁公鸡实际上,在A股市场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现象是部分白马蓝筹上市公司持续采取高分红的分配力度,例如贵州茅台10派109.99元;老板电器拟10派7.5元;中国平安每股派现金1元,而全年每股股息高达1.5元等。
另外一种现象,则是铁公鸡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20年没有分红的举动。
例如,金杯汽车超过25年没有分红,广济药业近10年没有分红举动,中国天楹上市以来未进行现金分红,浪莎股份过去20年没有分红举动等。
对于长期坚持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我们应该给予支持,而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坚持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往往也不会太差,多年来给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并不低。
证监会敲打A股“铁公鸡”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除股票买进卖出的收益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已经成为最大期待。
然而,与之相比,对于长期不分红的铁公鸡企业,却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情况。
其中,对于部分铁公鸡企业而言,自上市以来并未有任何分红的举措,而这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长期不分红策略也是由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状态所决定。
未分配利润金额过大的原因说起未分配利润,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一件离自己很远的事,但其实,它就像是我们家里的储蓄罐,放着我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不用说,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不过,未分配利润有时候会显得“过于富有”,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 企业经营策略1.1 发展重心转移首先,企业的经营策略可是个大头啊!有些公司为了扩展业务,往往把重心放在了再投资上,真是“吃不完的宴席”。
比如,科技公司可能会把所有利润都投入到研发上,想着“这次发明个新玩意儿”,所以未分配利润就成了“沉睡的财富”。
可这也有个风险,万一研发失败,利润就跟着“打了水漂”,真是让人心痛啊!1.2 保守财务管理另外,有些企业为了确保财务安全,会选择把利润留在账上,形成大笔的未分配利润。
就像家里老一辈的人,总是喜欢存钱,不愿意花,觉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虽然这个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保护企业的风险,但如果一直不动用这些资金,未分配利润就会越来越大,等于是把钱锁在了“冰箱”里,没用起来,真是可惜啊!2. 市场环境变化2.1 行业竞争加剧再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个不容小觑的因素。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可能会面临不确定性,像是“风吹草动”,心里总是惴惴不安。
这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保留更多的未分配利润,以备不时之需,真是“未雨绸缪”。
可这样一来,未分配利润就越积越多,反而成了个“负担”,要是再不花,钱就会“生锈”哦。
2.2 经济形势低迷还有,经济形势的低迷也是个大问题。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的收入会受到影响,未分配利润就像是“滞留的水”,想动又动不了。
大家都想“过日子先存着”,所以把赚来的钱留着,等着好日子来临。
可是,这一等就是好久,未分配利润就像“水库”里的水,越积越多,也不见得有啥用处。
3. 内部管理问题3.1 管理决策失误再说说企业的内部管理,真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有时候,企业的决策失误也是导致未分配利润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4期1月21日,丹邦科技(002618)公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5300万股,募集资金6亿元。
记者注意到,2011年9月上市时,丹邦科技首发募集资金为5亿元,一年多的时间公司这些资金超过90%被公司已用尽,而此次定增的募集资金甚至超过IPO 募资,且增发价格低于IPO 发行价,有中小股东对本刊记者直指“不公平”,并号召一起抵制定向增发。
事实上,丹邦科技只知道一味的从资本市场索取,公司上市以来仅有过一次象征性的分红,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现金0.35元,暴露出“铁公鸡”的本性;另一方面,丹邦科技上市以来的业绩却不敢恭维———201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58.69万元,同比仅增长3.62%,增幅远低于上市前;此外,从2012年前三季度来看,公司的营业总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各项指标均显示公司未来业绩存隐忧。
重融资轻回报丹邦科技主营业务为FPC 、COF 柔性封装基板及COF 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于2011年9月上市,发行价格13元/股,发行4000万股,募集资金净额4.96亿元。
今年1月21日,丹邦科技又推出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
根据预案,公司拟以不低于11.38元/股的发行价格,发行5300万股,募集资金6亿元,全部用于“微电子级高性能聚酰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公司称,该项目主要用于研发和生产微电子级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PI 膜)。
项目顺利达产后,丹邦科技将成为全球极少数产业链涵盖从“原材料→柔性基材→柔性基板→芯片封装”的企业之一。
记者注意到,本次推出定增方案距离丹邦科技首发仅仅时隔1年4个月,通过这两次融资,丹邦科技拟从资本市场“抽血”11亿元。
而丹邦科技2011年的营业总收入也不过2.7亿元。
本刊记者赵琳责任编辑:文琪特别报道All Rights Reserved.另一方面,丹邦科技只顾着从资本市场索取,但却不重视回报投资者,公司上市以来仅有一次象征性的分红,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现金0.35元。
中国上市公司“铁公鸡分红指数”的构建研究
杨宝;甘孜露
【期刊名称】《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重圈钱、轻回报”一直是我国上市公司广受诟病的热点.本文采用采用熵权法与专家调查法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铁公鸡分红指数(ICC),以刻画上市公司的吝啬分红行为.沪深A股2004-2013年上市公司铁公鸡分红指数统计结果显示,铁公鸡分红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各行业、地区间差异明显.进一步地,模型回归的结果还表明,控股股东持股、高级管理层持股、政府强制分红政策都能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铁公鸡分红行为;而独立董事对铁公鸡分红没有显现积极的治理效应.
【总页数】10页(P94-103)
【作者】杨宝;甘孜露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重庆400054;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重庆40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
【相关文献】
1.中国上市公司“庞氏分红指数”构建研究 [J], 杨宝;任茂颖
2.中国上市公司“铁公鸡分红指数”的构建研究 [J], 杨宝;甘孜露;
3.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回报指数(DRI)研究 [J], 杨宝;卫嘉军
4.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稳定性指数研究 [J], 杨宝; 甘孜露
5.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连续性指数的构建与检验 [J], 杨宝; 陈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诚信、道德大观:上百只"铁公鸡"十年不分红2010年上市公司年报已全数披露完毕。
在关注上市公司业绩的同时,究竟有多少上市公司在派发现金红利,有多少公司长时期“一毛不拔”,这反映出上市公司愿意通过现金回报股东的豪爽程度,投资者对此也十分关注。
Wind统计显示,2010年共有840家A股上市公司“零”派息,相较于2009年1158家不派息的公司已有较大比例的减少。
不过,其中还是不乏常年“捂紧口袋”的公司。
Wind统计显示,2010年2153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净利润17612.28亿元,较2009年度的12612.43亿元,上升39.64%。
然而不分红“铁公鸡”却在以惊人的速度扩编。
相较于2009年度近3883亿元的累计分红总额,2010年度这一数据直降80.38%,仅760多亿元,还不及上一年度的1/5。
取均值来看,2153家公司十年累计平均分红次数仅为3.76次,平均分红额度10.38亿元,平均派息率29.66%,还不及30%。
从行业利润来看,金融服务业依旧是“最赚钱的行业”,2010年全行业实现净利润逾7717亿元,其次是制造业实现净利润超过3134亿元,而采掘业则以逾3102亿元的行业净利润位居第三位。
从2010年度分红总额来看,金融服务业也是看起来“最大方”的,以约2406亿元分红总额位居行业分红额度首位。
另外,采掘业、制造业也是紧随其后,分红总额分别为1157亿元和近875.8亿元。
但是从派息率的角度来看,2010年上市公司平均行业股利支付率仅为28.85%,行业分红的“真实面目”也更为清晰了。
木材家具行业在2010年以55.65%的派息率远高于上述利润率领先的行业。
利润前三甲的金融服务业、采掘业、制造业的派息率则为31.38%、37.3%和27.94%。
此外,电子行业、公用事业和造纸印刷业的派息率也都高达40%。
不过,电子行业的这一比率相较于去年的数据还是有了明显的下降。
未分配利润的分析未分配利润的分析:大家知道,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教科书上告诉你,未分配利润在以后年度可继续进行分配,在未进行分配之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其实,你应该要搞清楚,未分配利润里面可能有很多的“钱”是永远无法分配给股东的,因为这些“钱”不是以现金的形式留在公司的。
一方面,净利润是由权责发生制带来的,也就是可能全都是应收账款,没有现金流入。
另一方面,有一部分“钱”变成了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以及其他投资。
快乐的小丁克:年末结转的时候我还以为那就是股东能分的钱,谢谢马老师。
马靖昊:未分配利润为正时,仅表示过去账面净利润中有多少没分红,至于是否有可供分配真金白银,要看左边货币资金情况。
虽然未分配利润里面可能有很多的“钱”是永远无法分配给股东的,但是,未分配利润里面的所有的“钱”是可以用来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因为这些都不需要真实的“钱”。
前几年,深交所对湖北一家上市公司发出关注函,要求对连续10年未分配利润累计31亿元但无现金分红做出合理说明。
其实,这家上市公司一直不愿意分红,却积攒大量的未分配利润,可能意味着它赚的不是真金白银,哪怕它报表上展示着自己现金流量有多少多少,都不要信。
真有钱,你倒是分红呀!干嘛又要结转未分配利润?很简单,因为它拿不出钱来。
特别是那种未分配利润已经积攒得非常巨大数额,但一有资本支出就要到市场上来再融资的企业,那基本上可以断定为不是好公司。
似懂非懂的懂小姐:难怪我们在分析很多贷款企业的财务报表时,发现未分配利润的数字都挺大,还贷个什么款?原来如此。
马靖昊:财务造假的目的一般是虚增利润,净利润必然转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科目,与此对应,要么是虚减负债,要么是虚增资产,由于调减负债太困难,因此一般都是虚增资产。
小兔-喵喵:说的超级经典,一语惊醒梦中人。
只有从未分配利润中剔除[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后的数额才是真金白银,才能分配优先股股利、普通股股利。
【tips】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会计实务-IPO不能以圈钱为目的
导读
小公司的老板大都想上市,如果动不动就信口表达这一愿望,十有八九他的企业做不大。
上市不过是做大企业的手段,若将之物化成目的,那就是圈钱了。
以圈钱为目的去创业,体现的不过是小生意人的精明。
创业者没大的格局,企业就不可能独步天下。
企业为什么上市,理论上应该是扩展的需要。
如果产品市场占有率已稳定或产能已过剩,企业仍要上市,目的就是圈钱无疑了。
上市圈钱,本身就证明老板对公司发展不看好,认为公司未来利润流入不会超过上市的资本流入。
试看老干妈的陶华碧,她拒绝了一干人的忽悠,坚决不让老干妈上市,这是真正的自信。
上市是做大公司的目的,还是公司做大的手段?无数创业者大概将之当成目的。
上市的好处是什么?从公司角度看,可以获得低成本资金,可以提升企业知名度与影响力;从个人角度讲,上市可以让企业创始股东财富实现爆炸式增长。
对创始人而言,上市既实现了个人财富的增长,又实现了对公司控制财富的增长。
于公于私,上市一举可让创始股东双向获益。
这才是企业前赴后继做IPO的原因。
小公司的老板大都想上市,如果动不动就信口表达这一愿望,十有八九他的企业做不大。
因为他把创业的目的搞错位了。
上市不过是做大企业的手段,若将之物化成目的,那就是十足的圈钱了。
以圈钱为目的去创业,体现的不过是小生意人的精明,起码的格局就欠缺了。
创业者没大的格局,企业就不可能独步天下。
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
为什么有些存在巨额未分配利润的上市公司却做了“铁公
鸡”[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从未分配利润的概念上讲,它是企业未作分配的利润,在以后年度可继续进行分配,在未进行分配之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从数量上来看,企业未分配利润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提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分出的利润后的余额。
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在交完所得税后,其净利润可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4、分配优先股股利;
5、分配普通股股利。
最后剩下的就是年终未分配利润。
如果企业报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为负数,就是累计未弥补亏损,它没法进行利润分配。
但对于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一年一年滚存下来的“未分配利润(注:下面未分配利润的概念都是指它为正数的情况)”到底包括什么东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没搞清楚未分配利润的内涵,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不少上市公司报表中存在巨额的未分配利润,却仍然愿意充当讨股民恨的“铁公鸡”,很少分红派现。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企业要进行分红派现,必须得要有钱。
未分配利润只是账面上的数额,它为正数并不代表企业有钱。
那么,未分配利润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在搞清楚未分配利润之前,我们应该先搞清楚利润到底是什么?由于会计核算上存在职业判断,利润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一个“毛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