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医院院感管理评审标准---文本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62.97 KB
- 文档页数:4
二甲院感评审细则范文抱歉,我不能为您提供一篇____字的二甲院感评审细则范文,因为这篇文章的长度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大致的二甲院感评审细则的概述,供您参考。
二甲院感评审细则范文(二)一、引言:在本部分,可以简要描述二甲院感评审的目的和重要性,并介绍二甲院感评审的背景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评审范围:在本部分,应明确评审的范围和对象,例如针对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感染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三、评审内容:在本部分,可以详细列举评审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合规性;2. 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情况,包括感染防控知识的学习和普及、洗手技术等;3. 医院感染防控设施和设备的完善程度;4.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登记和分析等工作的有效性;5. 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执行情况,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手术感染控制等;6. 感染监督、监察和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7. 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的有效性;8. 患者感染率和手术感染率等评价指标的达标情况。
四、评审方法:在本部分,可以详细描述评审的方法和程序,例如现场检查、文件审查、访谈等。
五、评审结果:在本部分,应对评审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可以同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要求。
六、结论:在本部分,可以对本次评审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并强调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七、参考文献:在本部分,列出本次评审所参考的相关文献。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二甲院感评审细则的大致框架概述,具体编写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如果您需要一个完整的____字的二甲院感评审细则范文,建议您向相关部门或专业机构咨询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二甲院感评审细则是指评审二级甲等医院的感染管理和控制情况的详细规定。
以下是可能包含在二甲院感评审细则中的内容:1. 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和运作情况:包括感染管理委员会的组成、职责、工作制度等。
2. 感染控制人员的设置与培训情况:包括感染控制科或感染管理部门的设置与人员配备,以及人员的培训情况。
3. 感染管理政策和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包括感染管理政策和制度的建立、发布和落实情况。
4. 感染监测与报告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包括感染监测的指标、方法和频率,感染报告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5. 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措施和手段: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患者隔离与感染控制等方面的措施和执行情况。
6. 感染事件的调查与处理情况:包括感染事件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调查与处理的程序与结果等情况。
7. 感染控制的督导与评估情况:包括感染控制的督导与评估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
8. 感染管理的绩效和效果评估情况:包括感染管理相关指标的达标与反馈情况。
细则中可能还会包含其他具体评审要求,以保障二级甲等医院的感染管理和控制水平。
此外,二甲院感评审细则可能会根据感染病种、感染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而进行更新和调整。
二甲院感评审细则(二)尊敬的评审专家:非常感谢您参与我校二甲院感评审工作。
为了确保评审过程的公正、客观和准确,特制定以下评审细则,供您参考。
一、评审范围和要求:1. 评审对象:本文档主要用于二甲院感领域的研究论文评审。
2. 评审要求:评审专家需对论文的学术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价,同时关注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规范。
二、评审内容和原则:1. 论文质量评审:评估论文的科学性、技术可行性和方法的合理性。
2. 创新性评审:评估论文的创新性,包括对现有研究的扩展、新的理论或方法的引入等。
3. 结构评审:评估论文的结构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叙述是否连贯等。
4. 文章语言评审:评估论文的撰写语言是否准确、明确,是否符合学术写作规范。
二甲院感评审细则模版第一章:概述1.1 引言本细则旨在规范二甲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评审工作,确保评审过程的公正、透明和科学。
1.2 目的通过评审,及时发现和纠正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第二章:评审机构2.1 二甲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是评审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评审工作。
2.2 评审委员会由以下成员组成:(1)院感科主任(2)感控科主任(3)院感科副主任(4)感控科副主任(5)临床科室主任(6)医院管理人员第三章:评审流程3.1 评审前准备(1)确定评审对象:根据工作计划确定需要评审的对象,包括感控科、各临床科室等。
(2)收集评审材料:向评审对象要求提供相关的工作资料和报告。
评审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感控工作计划、感控手册、培训记录等。
3.2 评审程序(1)召开评审会议:评审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评审对象材料,确定评审的具体内容和重点。
(2)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根据事先确定的评审内容和重点,对评审对象展开评审工作。
评审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座谈、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
(3)记录评审结果:评审委员会记录评审过程中的问题和发现,以便后续整改和跟踪。
3.3 评审报告(1)评审报告撰写:评审委员会撰写评审报告,包括评审的对象、目的、过程、问题和建议等内容。
(2)评审报告审核:评审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对评审报告进行审核,确保评审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评审报告提交:评审报告提交给医院管理层,并对评审结果进行解读和说明。
(4)评审报告归档:评审报告归档保存,作为二甲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参考。
第四章:评审内容4.1 感控科工作评审(1)感控手册:评审感控手册是否符合国家和本院规定,内容是否健全完整。
(2)培训计划和记录:评审感控科的培训计划和记录,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效果等。
(3)感染监测与报告:评审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是否规范运行,能否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二甲院感评审细则范本一、引言院感评审是医疗机构进行院内感染控制和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准确、全面、客观评估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工作的水平,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评审细则旨在规范和指导评审工作的进行,确保评审结果准确可信,为医疗机构提供改进和提升院感防控工作的有力支持。
二、评审目的通过对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工作水平的评估,保证医疗机构制定行之有效的院感防控策略和措施,提高医疗机构的院感防控水平,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三、评审范围1. 医疗机构院内感染控制政策和制度2. 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工作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3. 医疗机构院感监测与报告4.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与消毒5.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与设备的清洗消毒与维护6. 医疗机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7.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8. 医疗机构院感培训和教育9. 医疗机构院感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四、评审内容1. 医疗机构院内感染控制政策和制度的完善程度、可操作性和宣传力度;2. 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工作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是否合理,责任和职责的明确性;3. 医疗机构院感监测与报告是否规范、及时,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4.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与消毒是否符合规范,清洁消毒剂的使用与管理是否恰当;5.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与设备的清洗消毒与维护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6. 医疗机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人员的合规性和行为规范;7.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和处置是否规范,废物分类和包装是否符合要求;8. 医疗机构院感培训和教育的开展情况、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合理性;9. 医疗机构院感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五、评审方法1. 文件审查:评审员通过查阅医疗机构的相关文件,了解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工作的制度和规范。
2. 现场检查:评审员对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考察,检查医疗机构的设施、环境、器械设备、人员行为等情况。
3. 访谈调查:评审员与医疗机构院感防控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医疗机构的院感防控工作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六、核心统计指标50分一项不达标扣0.7分(一)工作量指标1、门诊人次≥15万/年(临床)2、急诊人次≥5000/年(临床)3、出院人次≥8000/年(临床)4、手术台次≥3000台/年(标准台次/年,临床)5、病床使用率≥85%(临床)6、实际开放床日数≥9万/年(临床)7、手术人数占出院人数≥40%(临床)(二)工作质量指标8、甲级病案率≥90%(临床)9、门诊病历合格率≥95%(临床)10、处方合格率≥95%(临床)1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临床)12、治愈好转率≥90%(临床)13、麻醉死亡率≤0.02%(临床)14、产妇死亡率15、活产新生儿死亡率16、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临床)17、门诊病人三次确诊率≥90%(临床)18、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临床)19、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临床)20、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临床)21、、医院感染率≤8%(院感组)22、临床检验室间质评合格率≥80%(医技组)23、开展项目临床检验室内质控覆盖率95%以上(医技组)24、医院感染漏报率≤10%(院感组)25、Ⅰ类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率≥97%(院感组)26、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0.5%(院感组)27、门诊病人抗生素使用率≤20%(医技组)28、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60%(医技组)29、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医技组)30、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30%(医技组)31、病原体送检率≥650%(院感组)32、急救设备完好率100%(护理组)33、急救药品完好率100%(护理组)34、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护理组)35、基础护理合格率≥90%(护理组)36、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护理组)37、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70%(医技组)38、成份输血率≥75%(医技组)39、住院病人医疗纠纷发生率≤0.05%(以赔付为准)(医疗组)40、医疗纠纷赔付款占医院收入≤0.5%(医疗组)41、承担主要责任的Ⅱ级以上医疗事故发生次数“0”(医疗组)(三)工作效率指标42、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日≤12天(医疗组)43、年平均病床周转次数≥19次(医疗组)44、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住院日≤72小时(医疗组)45、CT、MRI等大型设备检查预约时间≤24小时(医技组)46、一般急会诊时间≤10分钟(医疗组)47、抢救病人急会诊时间随叫随到(医疗组)48、留观病人留观时间≤48小时(医疗组)49、门诊病人挂号、缴费、取药时间≤10分钟(医疗组)(四)经济指标50、平均每门诊人均费用低于评审前一年二级医院平均水平(管理组)51、平均每住院病人费用低于评审前一年二级医院平均水平(管理组)52、平均每床日收费水平费用低于评审前一年二级医院平均水平(管理组)53、医保病人自费比例低于规定水平(管理组)54、新农合病人自费比例低于规定水平(管理组)55、药品收入占住院总收入比率≤50%(管理组)56、资产负债率≤50%(管理组)(五)其它指标57、医院综合满意率≥90%(管理组)58、100%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管理组)59、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管理组)60、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管理组)61、医护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80%(管理组)62、管理人员相关法律法规考核合格率≥80%(管理组)63、住院病人前十位病种(管理组)64、重大医疗过失与医疗事故报告率100%(管理组)。
二甲院感评审细则模版共青城市人民医院创建二甲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方案医院等级是医院功能、任务、规模和管理水平、质量水平、技术水平的综合标志,是医院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为了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迎接医院等级评审,根据各项指标审核标准,现结合医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院感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江西省二甲医院评审标准及细则,并与《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医院感染规章制度相结合。
二、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一)医院感染管理____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
1、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总体工作计划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健全医院感染管理____体系。
临床医技各科室成立本科室院感小组,在科主任或护士长的具体负责下,责任到人,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本科室的院感工作安排及相关资料准备工作。
(请各科室在____月____日之前将小组____交至办公室,统一汇总下发。
)2、由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科室院感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本部门的院感管理相关制度。
并要求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熟知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及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全体员工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并执行。
3、院科两级管理____分别对本院及本部门的院感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院感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有反馈及改进措施,完善相关工作资料。
(二)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1、由职能部门制定全院年度院感培训工作计划,每季度召开一次院感培训,有计划、教材、总结;每年进行两次考核,有考核记录,并将考核成绩纳入个人年度绩效考核评价中。
2、各科室结合实际制定本科室本部门的院感培训计划,定期____学习考核,并有文字记录。
二甲院感评审细则
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进行院感(医院感染)评审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准则。
院感评审是指对医疗机构内部的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患者、医护人员和社区的安全。
以下是可能包括在二甲院感评审细则中的一些内容:
1.感染控制委员会(ICC)的建立和运行:医疗机构应成立一个完整的感染控制团队,并明确团队的职责和权限。
2.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和防护等方面的指导。
3.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包括对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
4.院内感染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并实施院内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定期报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类型,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5.环境清洁与消毒: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环境清洁和消毒管理制度,并定期对关键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
6.手卫生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手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提供洗手设施和消毒剂、组织手卫生培训和监测等。
7.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制度,包括消毒灭菌、定期维护和检查等。
8.患者管理和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管理和隔离措施,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9.员工健康管理和职业暴露事件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员工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健康检查、疫苗接种和职业暴露事件的处理等。
10.监测和反馈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控制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评估和改进院感工作,并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公开发布相关信息。
这些细则旨在指导医疗机构的院感工作,并确保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以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二甲院感评审细则为了确保对二甲院感评审细则进行全面的解释和详细的阐述,我们将以____字的篇幅来介绍和说明。
以下是对二甲院感评审细则的详细解读:1. 评审概述:二甲院感评审是指在感染控制工作中对二级甲等医院感染控制现状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管理体系、设施与设备、医疗操作等多个方面。
评审旨在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提高。
2. 评审范围:评审范围包括医院各个科室(病区、手术室、ICU等)、感染控制科、医院工会、病案室、门诊等。
评审将针对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感染控制人员的培训等方面进行评估。
3. 评审内容:评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感染控制政策、制度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感染源管理和传播途径控制;- 医疗操作规范和手卫生的贯彻执行情况;- 感染控制设施与设备的建设和管理情况;- 医院感染率和监测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感染控制人员的组织和培训;- 感染控制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情况;- 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理情况;- 感染控制科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情况等。
4. 评审方法:评审过程将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法进行。
评审小组将对医院的文献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和分析,对医院的设施、设备、操作规范进行实地查看和考察,并与医院感染控制人员进行面谈,以了解医院感染控制的具体情况。
5. 评审结果与建议:评审小组将根据评审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和评估结果,形成评审报告。
评审报告将包括对医院感染控制现状的总体评价、存在问题的指出、改进意见的提出等内容。
医院应根据评审报告的意见,制定改进措施,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改进工作,并向评审小组提交改进报告。
6. 建议实施机构:评审的实施机构可以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协会、专业学会等承担。
评审机构应具备相关的评估能力和资质,评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7. 评审频率:医院感染控制评审的频率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定,建议每3-5年进行一次全面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