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 格式:docx
- 大小:38.20 KB
- 文档页数:10
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及治疗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该疾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比较常见,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率高,患者一旦感染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情严重,致死率也相对较高。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及治疗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目前,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主要的方法是接种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可以有效增强人体对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力,防止感染。
一般来说,接种疫苗需要提前几个月,所以在前往疫情地区前就应该接种疫苗,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乙型脑炎的侵害。
2. 避免蚊虫叮咬蚊子是传播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媒介,因此避免蚊虫叮咬也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重要措施。
在疫情地区,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蚊虫叮咬:穿长袖衣物和长裤,涂抹驱蚊液,关闭门窗,使用蚊帐等。
3. 注意食品卫生乙型脑炎病毒不仅可以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还可以通过食物传播。
尤其是在乙型脑炎疫情地区,人们应该尽量避免食用生鱼、生肉和生蔬菜,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品。
4.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也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经常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干净,使用干净的餐具和饮用水等都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
二、治疗措施1.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乙型脑炎的症状,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就应该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2. 对症治疗在治疗乙型脑炎患者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包括降温、止吐、止痛、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对于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住院治疗。
3. 注意休息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有助于恢复健康。
4. 营养支持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营养,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加速康复。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疗指南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脑炎病。
该病主要在农业盛产季节,受种蚊媒传播。
乙脑病毒属于病毒RNA病毒家族,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该病的临床特征是急性脑脊髓炎,并可引起发热、呕吐、头痛、颈强直、嗜睡和意识障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目前,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检测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的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腰椎穿刺检测脑脊液,发现其中存在病毒核酸或抗体。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用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方法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发热、监测液体和电解质平衡、保持呼吸通畅,以及提供营养支持。
支持治疗包括提供适当的抗生素、消炎药和抗病毒药物,以防止继发感染和控制病情进展。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方法是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措施。
JE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推荐在病毒流行地区的居民和旅游者进行接种。
疫苗应在疫苗制剂的指导下进行,通常需要在旅行前进行接种。
此外,通过减少与蚊子的接触,例如使用蚊帐、避免黄昏和晚上外出等措施,也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尽早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怀疑患者可能感染了JE病毒,立即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确认诊断,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支持。
此外,加强病毒监测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减少该病的发生率。
总之,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严重的病毒传染病,及时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非常重要。
公众应密切关注相关的流行病学信息,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预防接种和个人防护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认识流行性乙型脑炎,守护健康防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在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乙脑的相关知识,包括其传播途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传播途径乙脑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牛等家畜体内,蚊虫叮咬了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后,再叮咬人类,就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人。
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乙脑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这与蚊虫的繁殖和活动高峰期密切相关。
二、症状表现乙脑的潜伏期一般为10 - 14天。
发病初期,患者常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
儿童和老年人是乙脑的易感人群,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可能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等。
三、预防措施(一)防蚊灭蚊这是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安装纱窗、蚊帐,使用蚊香、驱蚊液等驱蚊产品。
2.清除居住环境周围的积水,减少蚊虫滋生地。
3. 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长裤,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外出。
(二)疫苗接种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
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接种乙脑疫苗,成人如果未曾接种过乙脑疫苗,也可以咨询医生进行补种。
(三)加强家畜管理做好猪、牛等家畜的饲养管理,搞好家畜棚舍的环境卫生,降低蚊虫滋生的机会。
同时,对家畜进行乙脑疫苗的接种,可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
四、治疗方法一旦确诊乙脑,应立即住院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1.症治疗:针对患者的发热、抽搐、呼吸衰竭等症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使用退烧药、镇静药、呼吸兴奋剂等。
2. 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营养供应,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虽然乙脑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只要我们了解其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治疗,就能够有效地控制乙脑的发生和传播,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为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多在夏秋季流行,儿童患病率高于成年人,尤以10岁以下儿童为多。
此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为高热、嗜睡、抽搐、昏迷等。
病因及传染途径乙型脑炎病毒为RNA病毒,其传播媒介为蚊。
带病毒的蚊叮人吸血时,病毒可侵入人体,先在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繁殖,入血后引起短暂性毒血症。
在免疫功能低下、血-脑屏障不健全时,病毒可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
病理变化病变可累及整个脑灰质,以大脑皮质、基底核、视丘最重。
小脑皮质、延髓次之,脊髓病变最轻,常仅限于颈段脊髓。
流行性乙型脑炎:切面可见粟粒或针尖大软化灶肉眼观,脑膜充血、水肿、脑回宽、脑沟窄;切面可见粟粒或针尖大半透明软化灶,弥散或聚集分布。
镜下,可出现如下病变:1.血管套袖现象: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
灶性炎细胞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袖现象,其炎细胞以内皮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为主。
早期可有少数嗜中性粒细胞。
2.卫星现象和噬神经细胞现象:神经细胞变形坏死,周围被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所环绕,称为卫星现象,如神经细胞坏死,被胶质细胞吞噬,称为嗜神经细胞现象。
3.软化灶形成:灶性神经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筛网状软化灶。
对本病有诊断意义。
4.小胶质细胞结节: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小胶质细胞结节。
多位于小血管旁或坏死的神经细胞附近。
左图炎细胞围绕血管周围形成血管套袖现象右图灶性神经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筛网状软化灶临床病理联系昏迷和嗜睡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此为神经细胞受累所致。
如颅神经受损则导致相应的麻痹症状。
脑内血管扩张充血、血流淤滞、内皮细胞受损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患者出现头痛、呕吐。
严重者出现脑疝,其中小脑扁桃体疝可以致死。
因脑膜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1.加强感染控制:-严格按照手卫生和消毒措施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病房环境清洁卫生;-对于传染源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使用合适的隔离措施,如呼吸道隔离、干预性手术操作穿戴手套,确保病患与他人之间的接触;-定期检查蚊子和其他传染媒介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灭蚊剂等。
2.病情观察:监测病患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体温、呼吸等指标,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
特别要关注病患是否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意识状态的改变。
3.皮肤护理:由于病患可能出现高热,造成出汗和皮肤干燥,所以需要进行相应的皮肤护理。
包括帮助病患保持清洁和干燥的皮肤,并避免长时间湿润的情况发生。
使用润肤剂保持皮肤湿润。
4.饮食护理:病患在发热期间需要多喝水,以保持水分平衡。
为病患提供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过硬或刺激性食物。
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分配充足的营养,以促进康复。
5.神经功能护理:由于乙型脑炎主要影响神经系统,临床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
在护理过程中,要监测病患的神经状态,并及时记录和汇报。
对于抽搐的病患,要保持安静、避免过度刺激,并观察抽搐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按照医嘱进行抗抽搐治疗。
6.心理护理:病患在患病期间往往会感到恐慌、焦虑和沮丧。
护士要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与病患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
同时,家属也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护理措施。
7.康复护理: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康复需要时间。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并在病患出院后进行随访。
康复护理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的遵从性等方面。
在康复过程中,要鼓励病患坚持锻炼身体和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主要包括加强感染控制、监测病情变化、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神经功能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工作。
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及治疗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危害性。
以下是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1.接种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是预防和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方法。
儿童一般在6个月龄开始接种,共需接种3剂次。
成人非流行区人员也可以考虑接种。
定期接种可以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
2.防蚊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是通过蚊子传播的,因此必须采取防蚊措施。
居住环境要保持清洁,积水要及时清理。
外出时穿着长袖、长裤,并使用驱蚊剂。
尽量避免在蚊子活动的高峰期外出,如黄昏和晚上。
3.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病毒。
治疗措施:1.就医确诊:一旦出现乙型脑炎的症状,如高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等,应立即就医确诊。
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
2.寻求医生指导:乙型脑炎无特效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
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治疗。
3.休息和水分补充: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营养,补充足够的水分。
4.控制症状:对于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可以用退烧药、止痛药等进行缓解。
5.监测脑功能:乙型脑炎可能会对脑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脑功能监测,如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等。
6.康复训练:对于一些严重的乙型脑炎患者,可能出现运动障碍、肌肉无力等后遗症,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这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以及职业治疗。
对于乙型脑炎的预防和控制,接种疫苗是最重要的措施。
一旦患上乙型脑炎,及早就医并接受治疗,同时进行支持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防蚊措施也对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起到很大的作用。
流行性乙型脑炎章节练习题一、单选题1、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大,呈去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2、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 )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3、乙脑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 ( )A.腰穿检测脑压B.脑脊液化验检查C.头颅CT检查D.补体结合试验检测乙脑IgG抗体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IgM抗体4、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5、乙脑典型的临床表现分期应除外:A.初期B.中期C.极期D.恢复期E.后遗症期。
6、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隔离病人B.防蚊、灭蚊C.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D.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7、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张剂E.20%甘露醇8、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常见后遗症: ( )A.失语B.强直性瘫痪 C 弛缓性瘫痪 D.扭转痉挛 E.精神失常9、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1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 ( )A.借飞沫呼吸道传染B.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传染C.输血输入乙脑病毒D.带病毒的蚊虫叮咬经皮肤入血E.苍蝇作为媒介污染食物经口传染11、关于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意识障碍时间越长,病情则越重B.重者可有脑疝表现C.部分病人出现抽搐、意识障碍D.病程早期皮肤可见瘀点E.常有颅内压升高现象,检查有脑膜刺激征表现12、下列哪一种表现符合中枢性呼吸衰竭?( )A.明显呼吸困难B.呼吸先快后慢,但呼吸节律整齐C.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减弱D.呼吸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E.发绀13、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 )A.管理好动物传染源B.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C.抓好灭蚊、防蚊工作D.抓好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并重14、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15、有关乙脑病理解剖的脑组织病变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有神经细胞变性、坏死B.有软化灶形成C.有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D.有胶质细胞增生E.有炎症和粘连引起的脑神经损害16、乙脑临床分型应除外:A.轻型B.普通型C.重型D.极重型E.后遗症型17、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18、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A.特异性IgM抗体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血凝抑制抗体E.Vi抗体19、关于乙脑,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常有家庭聚集性B.我国多见于5~10月份C.抽搐均伴有意识障碍D.病毒分离是临床最常用的诊断方法E.应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20、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抽搐发作程度C.皮肤瘀点及瘀斑D.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21、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 )A.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B.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C.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D.高热、惊厥E.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22、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中,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起病急B.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C.神志不清可于病程第一天出现D.呼吸衰竭多为中枢性的E.病程2周后仍可出现新的神经系统表现23、7月间,3岁男孩,突起高热、抽搐、昏迷5日,脑膜刺激征阳性,血象:WBC 17.0×109/L,N0.80,L0.20,脑脊液常规:WBC 5.0×106/L,蛋白0.5g/L,首先应作什么检查:( )A.血培养+药敏B.血抹片找疟原虫C.肛拭子或冷盐水灌肠送大便常规及培养D.显凝试验E.乙脑特异性IgM抗体2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25、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 )A.大脑皮质B.脊髓C.间脑D.中脑E.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26、男性,20岁,外地来穗学生。
高热3天,抽搐、意识障碍1天入院,体检T40℃,R30次/分,颈抵抗,Kernig S征阳性,巴彬氏征阳性,四肢肌张力增高,外周血象WBC20×109/L,N92%。
尿蛋白(+)。
( )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为重要:A.血培养B.乙脑特异性抗体检查C.脑脊液检查D.病毒分离E.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检查27、下列哪一项脑脊液检查结果不符合乙型脑炎?( )A.压力增高B.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浑浊C.白细胞计数50~500×106/LD.氯化物正常E.糖明显降低28、在乙型脑炎呼吸衰竭的抢救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654-2或东莨菪碱静脉注射B.20%甘露醇静脉推注C.地塞米松静脉滴注D.尼可刹米,洛贝林静脉注射E.大剂量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9、重型乙脑患者极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较少见的是: ( )A.心功能衰竭B.高热C.抽搐D.呼吸衰竭E.意识障碍30、乙脑病人的人群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比例是:A.1:1B.1:3-10C. 1:30-100D. 1:300-1000E. 1:300-200031、男性,12岁,高热伴头痛2天,神志不清半天于7月11日入院,体检T40.5℃, ,P110次/分,R28次/分,昏迷状态,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仅及,脾未扪及,Kernig S征阴性,巴彬氏征阳性,外周血象WBC20×109/L,N92%。
本例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败血症B.结核性脑炎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疟疾32、乙型脑炎的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者是在:( )A.病人早期的血液中B.病人的脑脊液中C.病人死后穿刺取出的脑组织中D.病人的尿液中E.病人恢复期大便中33、乙脑病人最主要的治疗目的是: ( )A.抗病毒B.提高免疫力C.对症、支持治疗,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D.治疗并发症E.抗菌治疗,预防感染34、乙脑患者,高热41℃,持续抽搐、迅速发生深度昏迷,瞳孔忽大忽小,呈叹息样呼吸,应属于下列哪一型:( )A.轻型B.普通型C.重型D.极重型E.不属以上各型35、3岁患儿,高热2天,昏迷伴抽搐1天,体查:深度昏迷,呼吸节律不齐,瞳孔缩小,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周围血象,WBC22×109/L,N0.90 L 0.10,pt 110×109/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 )A.镇静B.吸O2C.降温D.镇静E.立即腰穿送脑脊液检查36、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 )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B.脑水肿C.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D.低血钠性脑病E.脑疝形成37、乙脑同流脑最具有鉴别意义的是:( )A.流行季节B.口唇疱疹C.皮肤瘀点、瘀斑D.病情进展的速度E.脑膜刺激征的轻重38、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中应除外:( )A.稽留高热或弛张型发热B.意识障碍C.惊厥与抽搐D.呼吸衰竭以中枢性为主E.病程早期休克39、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 )A.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B.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E.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40、有关乙脑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乙脑是自然疫源性疾病B.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为潜伏性感染C.传染源是病人、家畜、家禽D.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比人重要E.蚊虫既是传播媒介,又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41、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 )A.高热昏迷B.缺氧C.中枢性呼吸衰竭D.低钠性脑病E.外周性呼吸衰竭42、关于乙脑抽搐的治疗,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脑水肿以甘露醇脱水治疗为主B.脑实质病变引起的,首选巴比妥钠镇静剂C.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D.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者,以吸痰、给氧为主E.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可用呼吸兴奋剂43、8岁男孩,9月2日,因发热、头痛、嗜睡三天入院。
体温40℃,浅昏迷,颈软,双侧瞳孔缩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
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数0.1×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糖2.8mmol/L,氯化物119mmol/L,蛋白0.8g/L,周围血象WBC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诊断为:( )A.中毒性痢疾B.结核性脑膜炎C.流脑D.乙脑E.虚性脑膜炎44、乙脑的神经系统表现的正确概念应除外:( )A.惊厥或抽搐,伴意识障碍B.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或与外周性呼吸衰竭并存C.颅神经损害及锥体束征D.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E.瘫痪常是对称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亢进45、男,3岁,7月1日发病,发热5天,头痛,神志不清,烦躁不安2天,大便2~3次/日,稍有粘液,颈强直,布氏征(+),深反射稍亢进,浅反射迟钝,周围血象:白细胞14×109/L,N0.82,E0.03, L0.15,脑脊液:白细胞220×106/L,N0.38,L0.62,糖2.7mmol/L,氯化物119mmol/L,蛋白1.2g/L。
涂片和培养细菌均阴性,乙脑补体结合试验阴性,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1:100,考虑诊断为:(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脑型疟疾C.钩端螺旋体病(脑膜脑炎型)D.流行性乙型脑炎E.中毒性菌痢46、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47、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病理特点:( )A.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B.中枢神经系统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C.胶质细胞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D.神经组织出现局灶性坏死,形成软化灶E.大脑两半球表面及颅底的软脑膜充血,浆液性及纤维蛋白性渗出48、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 )A.管理好动物传染源B.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C.抓好灭蚊、防蚊工作D.抓好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并重49、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中应除外:( )A.稽留高热或弛张型发热B.意识障碍C.惊厥与抽搐D.呼吸衰竭以中枢性为主E.病程早期休克50、乙脑病人最主要的治疗目的是: ( )A.抗病毒B.提高免疫力C.对症、支持治疗,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D.治疗并发症E.抗菌治疗,预防感染二、判断题1、乙脑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