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结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0.44 KB
- 文档页数:2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地现状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地现状上海创意园区先树牌子还是先赚银子这一命题正如当年资本主义国家是先发展国家经济还是先保护环境一样,对于创意产业集聚区运营者而言,牌子很重要,但赚银子更为需要,毕竟开发创意产业园有年限规定.b5E2R。
据悉,投资近万元地号桥,其场地包租只有年;而静安区地同乐坊,投资达亿元,场地使用年限仅为年;同为年运营权地老场坊,其投资费用也已超过亿元.p1Ean。
前期大量地资金投入,必须在使用年限内回笼并盈利,这对于创意产业园区地运营者而言,地确费思量.而到底是先树立自身地牌子,还是先放低身段迎客进门,再后期整顿?这更让运营者们剪不断、理还乱.DXDiT。
因此,有部分运营者为了收回成本不惜“砸牌”.田子坊总策划以及上海创意产业研究所主持吴梅森曾提到:“创意产业集聚区被开发商利用了.”在他看来,某些创意产业园地开发商只是将老厂房进行了翻修改造,然后就放开大门引进企业,完全偏离创意产业园区地企业准入原则.RTCrp。
“租金”成入驻障碍谁出地租金高,就让谁进来,这显然是对创意产业园地一次嘲讽.号桥运营商时尚生活中心执行董事蔡超恒认为:“创意产业园应该是一个创意加上时尚地场所,租金不应当是创意企业准入地障碍.”5PCzV。
“只要付得起租金就可以入驻.”曾有媒体如此评价,创意产业园俨然成了“租金博弈场”.记者在虹口某创意产业园看到,一些与创意产业毫无关联地企业比比皆是.一位在此办公地物流经理对记者说:“我们看中这里是因为便利地交通.”jLBHr。
将创意产业园单纯地归为写字楼办公,对于进驻企业标准地降低,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表示:“首先,进驻企业必须要具备创意内涵.其次,园区地产业结构要合理,不仅要有企业还要有餐饮服务类,不过这一类企业地比例不能过高.”xHAQX。
在探访各个创意产业园区过程中,记者发现有不少园区业态结构完全失衡,其中本应只是辅助地餐饮类企业反成园区支柱.LDAYt。
此类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一招商部负责人称:“我们这边文化艺术类企业也有一些,不过它们大多需要政府、园区扶持,因此交地租金没有酒吧、咖啡等餐饮类产业来地高.”Zzz6Z。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研究2013 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共计花费近半年的时间,对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调研,覆盖了当时上海大部分由市经信委和市委宣传部挂牌的市级文化及创意园区,累计达到96 个。
在这次调研的过程中,一方面实地走访了园区,获得了大量园区发展状况的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也在与园区经营者、区域管理机构代表、文化创意企业代表的座谈交流中,了解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各参与方对于园区建设发展的基本观点。
通过这次的全面调研,基本掌握了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与困难。
文/ 郑耀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基本现状在对园区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从地理区位、园区产权、经营者类型、主导产业等几个角度方面对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地理区位以内环、中环、外环作为区位划分标准,内环内共有园区50 家,内中环间共有园区20 家,中外环间共有园区12 家,外环外共有园区14 家。
其中长宁区12 家、虹口区14 家,静安区10 家,徐汇区10 家,杨浦13 家,普陀区7 家,浦东新区6 家,黄浦区5 家,嘉定区、闵行区各4 家,宝山区、青浦区3 家,闸北区、金山区2 家,奉贤区1 家。
超过50% 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集中在内环内区域,其中虹口区、杨浦区、长宁区、徐汇区、静安区、普陀区、黄浦区等上海市中心城区更是集聚了超过70% 的园区。
园区的集中导致园区经营者对可供改造的园区资源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使得园区的经营成本不断上升。
从实际情况来看,上海市中心的园区在空间上已经很难有大规模的扩张以满足企业成长的需求,而园区数量也逐渐接近饱和。
园区产权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政策限制,目前绝大多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由老旧厂房或者都市产业园改建而来,其土地性质大部分为国有划拨工业用地,少量为国有出让工业用地或者商业用地,个别园区为集体流转土地、军队用地。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市场营销课论文文化创意产业通常是指“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特别强调通过开发人的智能创造财富的能力,它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撑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个人的灵感、理念、技能是创造价值的核心。
尽管各国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看法不一,但从现有各国有关文化创意产业内容的表述来看,其主要内容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造型、电影、游戏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等。
上述内容既包括了传统的艺术部门如艺术、建筑、手工艺、古董,也包括了商业化的传媒如电影、电视和广播,还包括了数字化的新经济部门如软件设计。
约翰?霍金斯在他的《创意经济人们如何从思想中创造金钱》一书中,对创意产业作了更为宽泛的定义。
他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个部门共同构成了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
霍金斯这一宽泛的定义,实际上“包含了所有以科学一工程一技术为基础的部门中所有以专利为基础的研究和开发”。
资料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国的创意产业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其在规模、产值占GDP的比重、创新意识、知识密集性等方面虽仍然偏小,但已越来越为人关注。
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
它渗透到各行各业,可大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如产品构思、设计、造型、款式、装满、包装、商标、广告等,无一不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
一个好的创意能带来新的附加值。
而文化创意产业的辐射力显然可以推动产品热销,为产品拓展市场开路。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和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而创意产业可以看作是上海,特别是中心城区最有生命力的新型产业的典型代表。
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现代化进程处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已成为上海等一线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
上海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开放的政策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创意产业企业和人才的集聚。
本文旨在研究上海创意产业的集聚空间组织,分析其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概述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从影视制作、广告设计到文化艺术、数字娱乐,上海的创意产业领域日益丰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不断涌现,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三、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现状(一)空间分布特点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空间呈现出多中心、网络化的分布特点。
从外滩金融集聚区到田子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再到张江高科技园区,各个区域根据自身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这些集聚区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相互连接,而且在产业链上形成了互补和协同效应。
(二)产业集群发展上海的创意产业集群发展迅速,涵盖了设计、影视、音乐、艺术等多个领域。
这些产业集群不仅吸引了大量企业和人才的集聚,还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上海的创意产业集群与城市其他产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存在的问题(一)空间布局不够均衡虽然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遍布各个区域,但空间布局仍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部分区域由于历史、政策等因素,形成了较为集中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而其他区域则相对滞后。
这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二)产业链协同有待加强虽然上海的创意产业集群在产业链上形成了互补和协同效应,但仍存在产业链协同不够紧密的问题。
各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五、优化策略(一)优化空间布局政府应加大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动创意产业向欠发达区域发展,优化空间布局。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创意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组织,分析其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概述上海的创意产业涵盖了设计、艺术、传媒、影视等多个领域,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这些产业不仅为上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三、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现状(一)空间分布特点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及近郊地区,如浦东新区、徐汇区、长宁区等。
这些区域拥有良好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了大量的创意企业和人才。
(二)产业集聚模式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模式主要包括园区式集聚和街区式集聚。
园区式集聚以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主,如张江文化产业园;街区式集聚则以艺术街区、设计街区等为主,如田子坊等。
(三)空间组织结构上海创意产业的空间组织结构呈现出多层次、网络化的特点。
不同规模的创意企业、研究机构、服务机构等在空间上相互交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
四、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的特点及问题(一)特点1. 政策支持: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和集聚。
2. 人才集聚:上海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3. 产业融合:不同领域的创意产业相互融合,推动了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二)问题1. 空间分布不均:部分区域过于集中,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和浪费。
2. 产业链不完整:部分区域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影响了产业的协同发展。
3. 创新氛围不足:部分地区缺乏创新氛围和激励机制,制约了产业的创新发展。
五、优化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的策略(一)优化空间布局1. 均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调配,促进各区域创意产业的均衡发展。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方越 2140779 管硕141班上海创意产业园区总体分布特点:周灵雁、褚劲风、李萍萍(2006)归纳了3大较具影响力的主要特征是:①主要分布在内环线、黄浦江和苏州河的围合地带;②内紧外松、内小外大的行业集聚空间分异明显;③高校创意产业集群显现。
诸大建(2007)提出了大学依赖型和单独发展型的区分。
肖雁飞等(2007)的研究指出主要分布在CBD外以及外环线以内尤其是内环线以内区域,并且呈现出苏州河沿岸、黄浦江沿岸和大学周边的3个圈层分布特征。
耿斌(2007)的研究指出横向角度上存在着沿智力资源发展和沿产业集群发展两种模式;以及纵向角度上的圈层外拓式起步,轴向互补和多极互动的阶段模式特征。
姚瑶(2009)通过不同批次授牌的上海创意产业园的空间分布,直观得出上海创意产业园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与内环线以内和沿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分布的空间态势。
褚劲风(2009)针对市属前四批创意产业园区的研究指出4个主要特征,分别为:①基于中心城区改造导向的半环集聚;②基于苏州河沿岸工业建筑指向的横轴集聚;③基于大学园区辐射趋向的东北和西南双圈集聚;④内外环线之间的零星分布模式。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具体分布:1.田子坊泰康路210弄2.8号桥建国中路10号3.创意仓库光复西路181号4.天山软件园天山路641号5.传媒文化园昌平路1000号6.乐山软件园乐山路33号7.时尚产业园天山1718号8.虹桥软件园虹桥路333号9.工业设计园共和新路3201号10.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河南南路33号11.静安现代产业园昌平路68号12.周家桥万航渡路2453号13.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祖冲之路1559号14.设计工厂虹漕南路9号15.M50莫干山路50号16.同乐坊余姚路66号17.卓维700 黄陂南路700号18.昂立设计创意园四平路1188号19.海上海大连路 950 号20.创意联盟平凉路 1055 号21.2577创意大院龙华西路2415号22.X2数码徐汇茶陵北路 20 号23.建筑设计工场赤峰路 63 号24.天地园中江路 879 弄25.车博汇唐家弄路35号26.德邻公寓四川北路71号27.合金工厂灵石路695号28.尚街 LOFT 建国西路283号29.逸飞创意街锦严路802号30.东纺谷平凉路988号31.空间188 东江湾路188号32.尚建园宜山路124号33.旅游纪念品设计大厦傅家街 67号34.智慧桥广灵西路110号35.通利园周家嘴路1010号36.创邑•河万航渡路 2170 号37.创邑•源武夷路351号38.J D制造大宁路71号39.数娱大厦番禺路1028号40.西岸创意园徐虹中路20 号41.湖丝栈万航渡路1384弄42.1933老场坊沙泾路10号43.绿地阳光园西江湾路500 号44.优族173 松花江路2628号45.新十钢淮海西路570号46.华联创意广场江苏北路 125 号47.98创意园延平路98号48.E仓宜昌路751号49.外马路仓库外马路1178号50.汇丰喜泰路239号51.智造局蒙自路169号52.老四行仓库光复路1号53.新慧谷沪太路799号54.中环滨江128 翔殷路128号55.孔雀园南山路99号56.静安创艺空间康定路1143号57.时尚品牌会所北翟路163弄30号58.原弓艺术仓库仙霞路295弄20号59.物华园物华路73号60.建桥69 通州路69号61.聚为园武夷路351弄62.金沙谷真北路1150号63.新兴港大连路1053号64.彩虹雨北宝兴路355号65.文定生活文定路204号66.长寿苏河长寿路19号67.SVA越界田林路140号68.名仕街洛川中路1116号69.梅迪亚1895 江浦路627号70.3乐空间淮安路735号71.南苏河南苏州河1305号72.SOHO丽园丽园路501号73.古北鑫桥虹许路731号74.第一视觉创意广场松江新北路900号682号75.临港国际传媒产业园南芦公路1786号其中较为知名的创意园区简介:1. M50半岛文化创意产业园该园区位于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总面积13.4万平方米,2011上半年园内文化企业总营收达8000万元。
创意产业集聚——以上海创意产业园区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创意产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的广泛认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其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特色化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
其中,产业集聚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因此,本文选取了上
海创意产业园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创意产业集聚的现状、问题及其对提高我国经
济竞争力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深入探究目前我国创意产
业集聚的现状、问题以及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其意义在于为政府决
策提供参考,方便企业对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同时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
研究经验和理论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研究背景、创意产业集聚的概念、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
实地调研以及对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方法上采用实地调研、文献调研和访谈的方法,对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创意产业企业
进行深入了解,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预期成果与结论
预期成果是通过对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实地调研和论文分析研究得出:一、上海创意产
业园区发展的典型案例;二、上海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创意产业的现状和问题;三、提
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推动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结论包括:一、上海创意产业园
区的产业集聚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二、产业集聚的本
身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及企业加强沟通合作,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提高对人才的
吸引力。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篇一一、引言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城市之一,其创意产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革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海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越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创意产业集聚,形成了独特的空间组织结构。
本文旨在研究上海创意产业的集聚现象,探讨其空间组织的特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的现状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主要表现在文化创意、科技创意、时尚创意等多个领域。
这些产业集聚区多以园区、基地等形式出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
其中,长宁区的虹桥艺术中心、徐汇区的滨江创意走廊、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技园区等,都是典型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这些集聚区汇聚了大量的创意企业、设计师、艺术家等人才,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三、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的特征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集聚的地理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区域;二是产业链条完整,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三是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吸引了大量的创意人才来沪发展;四是政策支持力度大,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的问题与挑战尽管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是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部分区域过于追求规模化发展,导致产业特色不够鲜明;二是人才竞争激烈,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三是创新动力不足,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四是空间布局不够均衡,部分区域发展过快,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则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五、优化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的策略针对上述问题与挑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策略:一是加强区域协同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促进各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提供优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沪发展;三是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优化空间布局,通过调整政策方向和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的产业发展。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影响[摘要]本文以上海75个挂牌创意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上海创意产业具有明显的集聚趋势,呈现出四大特征:一是创新旧产业空间发展模式;二是依托城市景观资源发展模式;三是依托智力源发展模式;四是塑造新城创意文化空间模式。
这些创意园区的出现,对上海城市空间的转变产生了积极影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使城市空间结构得到优化;二是城市空间景观得到新的塑造;三是城市文脉得以延续。
(中经评论·北京)创意产业的概念在学术界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创意是源自个别创意、技术及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开拓和利用,用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确立13个行业为创意产业,分别是:广告、建筑、艺术和古玩市场、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师、电影与录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设计和电视广播等。
创意产业鼓励个人创造力的释放,突破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和资本约束,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有模式,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升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以,创意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在那些曾经是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快速发展,成为内城复兴与城市增长的新兴部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创意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集聚的特征。
在纽约、东京、伦敦、阿姆斯特丹、曼彻斯特、伯明翰、慕尼黑等城市都能找到创意产业集聚区。
创意产业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也激发了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涌现出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出现,成为改变城市空间结构和塑造新的城市景观的重要动力之一。
一、创意产业集聚研究综述创意产业在空间的集聚引起了学者高度关注。
Power and Hallencreutz (2002)、Power and Scott(2002)等人认为集聚经济创造了很多便利,强调城市内部的集群和大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Keith Bassett (2002)、John Montgomery (2003)、Adam Brown( 2000)、Scott(2005)等是从实证的角度针对具体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了分析。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路径文/上海市市文广局专题调研组一、模式特征(一)从整体规模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体量大、数量多、分布广。
上海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起步较早、成长迅速、最具活力的地区。
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条从自发集聚到政府规划引导和扶持的发展之路。
截止2010年底,全市经四批授牌的园区共有77家,分别散落在“一轴(延安高架)、两河(黄浦江、苏州河)”的整体布局上。
其中徐汇区和长宁区分别为12家,虹口区11家,杨浦区9家,静安区和闸北区分别为7家,普陀区和原卢湾区分别为5家,黄浦区3家,浦东新区2家,闵行、嘉定、松江和宝山分别为1家。
表1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据对77家园区的数据统计,园区总占地面积240.78万平方米,每个园区平均占地31270.8平方米。
其中占地超过1万平方米的有38家,占77家园区总量的一半左右。
园区总建筑面积265.97万平方米,每个园区平均建筑面积34456.4平方米。
其中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有59家,占77家总量的76.62%。
建筑面积低于1万平方米的19家,其中长宁区8家、虹口区5家、闸北区2家、黄浦区2家、普陀区1家、徐汇区1家。
低于7000平方米的有8家,包括长宁区的创邑•河(4705 m2)、创邑•源(4100 m2)、聚为园(4600 m2)、湖丝栈(4500 m2)、原弓艺术创库(6000 m2);虹口区的建桥69(6300 m2)、智慧桥(5200 m2);普陀区的E仓(5000 m2)。
(二)从园区类别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多形态、多类型、开放度高。
据对入驻园区的110家不同类型企业抽样调查,民营企业占81.74%,外商独资企业占17.59%,中外合资企业占8.79%,国有企业占4.4%。
从园区创立的外在形态看,有四种类型:一是校企运作型。
这种运作模式是建立在院校品牌之上的一种延伸服务,即通过高等院校的智力优势背景,通过整合资源对老厂房进行统一改造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