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管理之道为官从政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81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曾国藩为官之道及识人术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导语:曾国藩认为,当官的首先要耐得住烦恼,身在官场,难免遇到各种麻烦的事情,不仅要遇到,还得要自己一件一件去处理,有的人擅长处理一件事但
曾国藩认为,当官的首先要耐得住烦恼,身在官场,难免遇到各种麻烦的事情,不仅要遇到,还得要自己一件一件去处理,有的人擅长处理一件事但是事情多了,就容易心浮气躁,常常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策,事后还要自己背锅,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
所以做官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养成遇事冷静,沉着的性格,只有保持头脑的冷静,才能稳住部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如果急躁不安,只会事半功倍,让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混乱,在部下面前树立不了唯信。
曾国藩曾经引用过庄子的话,认为名声是要靠长时间积累的,一个人的声望的高低是要时间的沉淀的,要是突然名噪一时的那种,如果他不比常人付出更多来维护这份荣耀,那么下场一定不如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这和现在的暴发户应该是一个道理。
曾国藩在教育人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人要保持踏实肯干的心态,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无论艰难还是容易,都必须埋头苦干,半途而废是最没用的表现,首先对不起先前的努力,其次不能达到成功。
曾国藩曾说,当官的最忌讳增强好胜,曾国藩在这点上学习儒家思想,不嫉妒,不急功近利,在处理上级分配的任务时,讲求完整性,考虑到别人没考虑到的就是自己的优势,往往那些想要及早完成,获得嘉奖的最后会被查出各种问题。
现在的豆腐渣工程就是急功近利,最终危害的可是普通老板姓。
曾国藩用严谨的态度去处理各种政务,这样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
生活常识分享。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不能不盾经典讲座主讲:史林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感谢大家在周末的早上,起了一个大早,参加我们的论坛活动。
我看到大家周末起大早比较辛苦,可能很多人现在眼神还在迷离中,在论坛开始之前,大家一起做个早操,给大家提个精神,请大家起立。
大家进行热身运动后,已经可以看到大家脸上洋溢的笑脸了。
各位来宾,各位南中国HR精英俱乐部的会员朋友们,大家早上好!精英世界沟通创造价值学习成就未来,欢迎您光临精英世界第35期南中国精英论坛活动。
二十一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个人的竞争是学习和发展力提升的竞争,以倡导学习成就未来为己任的国内知名论坛组织策划机构广州益策咨询公司联合南方都市报联合打造这块大家学习的平台。
经过几年,南中国HR精英论坛和南中国精英实战论坛已经有很多中大型企业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已经成为南中国成为知名的学习平台。
这是我们第一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第一讲,为什么我们会做这个系列呢,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管理无论是从理论到具体的工作、工具和操作,都是由西方管理总结和引进而来,但是中国的企业在运用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具时,往往会发生消化不良和水土不服的现象。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我们企业在照搬重抄西方现代理论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回首一下中国上下五千年先贤的思想,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之路呢,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策划依据。
今天第一讲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曾国藩从政为官之道。
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史深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历史人物,将对我们的企业管理和为人处世之道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的主讲博士,可以说是国内研究曾国藩的第一人,他是历史学博士、法学博士,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的理事,是清史及曾国藩研究专家。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史林博士。
史博士是昨天从北京风尘仆仆而来。
现在大家从清史都非常感兴趣,拍了很多电视剧,您作为清史的研究专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史林: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
曾国藩从官为政之道引言面对“变局”,不做壁上观巧借“亦官亦绅”的双重身份脱胎换骨,打造湘军【忠告】: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
面对“变局”,不做壁上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时代的任何“变局”都可能成为我们改变人生轨迹的契机。
任何一种新旧“体制”及政策的转换都可能成为我们个人营造发展舞台的“好风”。
任何想有作为的人,都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听从时代的召唤。
如果墨守成规,拘泥旧的体制束缚,就难以成功。
曾国藩在京时以理学家自居,理学讲孝道。
按礼制的规定,曾国藩无论时局发生什么变化,他都应该在家乡为母亲守丧3年。
但儒家礼法也有变通的办法,即当确实需要时,为官者可以不必等到守丧期满就去任职,这被称为“夺情”。
后世这种“移孝作忠”的事虽屡见不鲜,但当事人仍要遭到士人的白眼。
明代宰相张居正的“夺情”,曾引起朝政的大波澜,以至于张居正成为言官们攻讦的对象。
清代康熙时期,大学士李光地也有一次“夺情”,时人也争相攻击他,并说这是李光地的平生三大耻之一。
因此,当曾国藩最初接到湖南巡抚张亮基请他出山时,他委婉坚拒。
当咸丰帝的朱谕诏示他时,他也三缄其口。
为什么?这就是礼制的限制。
恰巧在这一天,郭嵩焘赶到湘乡为曾母吊唁。
县令朱孙诒知郭与曾的关系非常,故不敢怠慢,立即传官轿送郭嵩焘往曾国藩家。
120里的路,赶到曾家时已是深夜。
两人秉烛畅叙,当谈及时事时,曾国藩说明自己要守制,不能出来主持团练。
郭嵩焘则“力止国藩曰:…公素具澄清之抱,今不乘时自效,如君王何?且墨绖从戎,古制也’”。
郭嵩焘素知曾国藩野心勃勃,以整治封建秩序为己任,现在面临“乱世出英雄”的机会,你为什么不大大施展抱负,尽忠皇帝呢?郭又拿出“古已有之”的例子来说服曾国藩,情真意切,不可言表,给标榜“忠孝”的曾国藩一个很好的台阶下,但曾国藩为了表示尽孝的“决心”,仍表示不同意。
郭嵩焘又反复与曾国藩的父亲谈“保卫家乡”的大道理,曾父认为讲得对,便把曾国藩叫到面前教训了一番。
曾国藩为官之道一、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可见曾国藩深谙为官之道,很会处理君臣关系。
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家书中,就曾经告诫他们,官场上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
” 就是在官场上,你要讲究人事关系,尤其面对领导、面对上级,你要学会坚忍,不要那么张狂,不要那么孤傲。
否则的话,你就处处寡合,处处不如意。
一是血诚。
本质上讲忠诚,就是因为他认为忠君就是爱国,核心观念就是忠诚。
做人要守做人的本分,人的根本就是忠诚,守住了就可以在纷繁的世务中成就自己。
二是讲原则性也要灵活。
他的一生讲原则,但是有时也会权变。
三是摆正思想位置与心态。
与咸丰有别扭,但是始终把自己摆在臣下的位置上,不因耿介不把领导放在眼中。
处理天津教案,知道慈禧居心叵测,但是他坚守忠诚,摆正下级心态,硬着头皮去做这个,这叫忠诚。
忠诚非常重要,是一个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所在。
团队组织中没了这个,就没了凝聚力。
二、内断于心自为主持曾国藩的家训里有句名言,就是“凡危机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只有自己靠得住。
纵观中外历史,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人有主见,处事敢决断。
一个人云亦云,遇事毫无主见的人永远都不会走近成功。
有主见难,能够坚持主见则更加难,当事情越变越复杂,困难也越来越多的时候,怎么做才能既内持定见,又不会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呢?一是,遇事时要有主见,不要简单地被事态左右。
不人云亦云容易做得到,但不被事态左右则很难。
第二,懂得权变。
别人开辟洋务运动,好理解,曾国藩是标准的理学传人,儒家知识分子,不懂四学,却能积板开展洋务运动。
曾国藩没有这种知识储备,却能大力兴办,就因为心中有定见,是对大原则大趋势的把握,这就是变。
像建船厂上,曾国藩主张建船,比买船,就能真正学到手。
自家的事自家来做,自家的难自己承担,这才是自强之道,不能急功近利,引进外援,请神容易送神难。
正是因为心中有定见,让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洋务运动积极的倡导者。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节选)【课程名称】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课程编号】 J03【所属体系】 领导艺术类□内容提要第一讲 把脉时代“变局”,营造发展舞台1.面对“变局”,不作壁上观2.巧借“亦官亦绅”的双重身份3.脱胎换骨,打造湘军第二讲 执理不移,遇事敢争1.卧薪尝胆,不轻易出底牌2.刚柔互用,争让适度 3.舞台与作为,无权断不能有为第三讲 大业凭众人智慧而完成(上)1.鉴人有术,冷眼识英才2. “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3.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第四讲 大业凭众人智慧而完成(下)1.广纳群言,倾听幕僚的意见 2.认真对待反对者的声音 3.传承事业,瞩意光大门庭之人第五讲 曾国藩事上司之法1.倚人而起,不着痕迹 2.功归于上,己能安享 3.危难时也不树敌,巧为周旋 第六讲 英雄援手,大事易成 1.“引用一班正人” 2.做大事要明剖是非,不可暗斗 3.英雄要屈身第七讲 立人达人之道1.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2.试以艰危,责以实效 3.关心和尊重属下 4.待属员不可太谦 5.同患难,更当同富贵第八讲 高官为政,务持大体——曾国藩做高官之道1.整顿官场积习2.首要之地,为官当守六大原则 3.京信常通,三种情况决不上报第九讲 成大事者以人才为本——曾国藩选拔人才的艺术1.选人不可以眼光太高2.成大事者需要有血性之人3.德才兼备,以德为本第十讲 曾国藩的用人艺术之一:用人者应该具备的三大素养——“诚意、智慧、度量”1.要有用人的诚意2.要有知人的智慧3.要有容人的度量第十一讲 用人者应该把握好的三大手段1.注重与人才的情感交流2.离不开利益的引导3.用人之道要宽严结合第十二讲 成功用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1.考察是用人的基础2.将人才放在正确的位置上3.任人惟亲是用人的大忌第十三讲 不可泄了沉毅之气——曾国藩应对挫折的三个方略1.把挫折看成是磨砺自己个性的机会2.要知道自己败在哪里3.要耐心等待形势的变化第十四讲 曾国藩的为政艺术之一: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1.居官者有四大败身之道2.名利二字要看得淡一些3.情绪化的反应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第十五讲 曾国藩的为政艺术之二:领导者贵在有战略头脑1.有战略头脑是高明领导应有的素质2.要有将战略决策执行到底的决心第十六讲 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 ——曾国藩的六条齐家格言(上)1.不要有代代做官的想法2.不要沾染上官宦人家的习气3.居家之道,不可多有余财第十七讲 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 ——曾国藩的六条齐家格言(下)4.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5.官宦人家,不要干涉地方的公事6.仗势欺人是败家之道第十八讲 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 ——曾国藩的修身艺术1.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2.少年当有狂者进取之趣3.从砥砺自己的品性开始第一讲 把脉时代"变局",营造发展舞台引 言面对“变局”,不做壁上观巧借“亦官亦绅”的双重身份脱胎换骨,打造湘军【忠告】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
曾国藩管理之道为官从政引言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他以其出色的管理能力和为官从政的道德准则而闻名于世。
曾国藩的管理之道为官从政,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探讨曾国藩的管理之道为官从政,并分析其对现代管理实践的启示。
一、以德为首曾国藩在为官从政的过程中,始终把“以德为首”作为最重要的准则。
他注重修身养性,坚守道德底线,从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曾国藩认为,一个官员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行为准则,才能够有效地为人民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以德为首的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激励着管理者们始终以诚信、友善和公正的态度对待工作。
二、勤政为先曾国藩官运亨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极其勤政。
他认为,一个官员必须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勤勉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
曾国藩时时刻刻都把公务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解决人民的需求和问题。
他注重实事求是,在工作中勇于担当,敢于面对和解决困难。
勤政的精神在现代管理中同样重要,只有勤勉工作,才能够获得良好的业绩和口碑。
三、科学决策曾国藩在管理的过程中坚持科学决策,注重依靠事实和数据来进行决策。
他鼓励下属不怕犯错误,只要敢于探索和创新,并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方法。
曾国藩倡导理性思维,注重分析和推理,遵循客观规律,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这种科学决策的理念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同样重要,只有依靠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方法,才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四、培养人才曾国藩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提倡“德才兼备”,认为一个官员必须既有高尚的品德,又具备出色的能力。
他注重发掘潜能,注重培养和提拔年轻人,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曾国藩致力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执行政策和使命。
在现代管理中,培养人才同样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培训和发展,才能够培养出一支富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团队。
曾国藩执政为官方略主讲专家史林国内外著名清史及曾国藩研究专家课程领域:传统文化能解决问题:如何把传统文化运用到企业管理课程简介:引言:我们为什么要重新借鉴曾国藩留下的官箴文化遗产曾国藩人生轨迹的四个阶段:62岁。
1,奠定基础,准备阶段,1811----1838 27年嘉庆16年生,22岁考中秀才,次年进入岳麓书院。
23岁考中举人。
28岁中进士。
2,平步青云,积蓄力量,1838----1852 15年大易之道,在时与位。
京官起家,和平时期。
翰林院深造,理学功夫,10年9迁,出名要趁早。
湖南历史上两个第一,30岁时从翰林院结束学习,大考时由从七品升为六品。
湖南只有陈大受,胡达源与孙三人。
37岁从二品,湖南所未有。
领乡荐。
地方最大的最年轻的部级。
3,艰难成功,走向颠峰,1852----1864 12年混乱年代,无序竞争。
只有到地方才有建树,有政绩。
本朝无名臣,乃国家之福。
乾隆的人才观。
两江总督,一等侯爵,协办大学士4,忍辱负重,曾国藩时代,1864---1872,8年第一讲从政为官者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一、内在素质内在素质既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后天的,它是一个人做事业,打江山的基础。
1、先天禀赋。
承继父母。
好做自强之语。
秉母德为多祖父曾玉屏定下家规,后来曾国藩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八宝饭:书、蔬、鱼、猪、早、扫、考(祭祀)、宝(善待邻里,人待人,无价宝。
)胡雪岩:“花花轿,人抬人”2、早年经历。
生活比较艰难,曾经到蒋市街卖过竹篮。
彼从田间来,备悉民间疾苦。
3、性格特质。
有地域的,有遗传的,有后天的。
台湾中央研究院张朋园先生写作《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1860--1916)》认为:“湖南人有一种相当特殊的性格,由来已久”,“概括起来,湖南人个性坚强,凡事认定一个目标,勇往直前,不计成败,不计利害,不屑更改;是一种‘不信邪’的‘骡子脾气’”。
“强悍性格所表现的内涵是积极的人生观,是强烈的权威感,是高度的成就需要。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节选)【课程名称】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课程编号】 J03【所属体系】 领导艺术类□内容提要第一讲 把脉时代“变局”,营造发展舞台1.面对“变局”,不作壁上观2.巧借“亦官亦绅”的双重身份3.脱胎换骨,打造湘军第二讲 执理不移,遇事敢争1.卧薪尝胆,不轻易出底牌2.刚柔互用,争让适度 3.舞台与作为,无权断不能有为第三讲 大业凭众人智慧而完成(上)1.鉴人有术,冷眼识英才2. “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3.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第四讲 大业凭众人智慧而完成(下)1.广纳群言,倾听幕僚的意见 2.认真对待反对者的声音 3.传承事业,瞩意光大门庭之人第五讲 曾国藩事上司之法1.倚人而起,不着痕迹 2.功归于上,己能安享 3.危难时也不树敌,巧为周旋 第六讲 英雄援手,大事易成 1.“引用一班正人” 2.做大事要明剖是非,不可暗斗 3.英雄要屈身第七讲 立人达人之道1.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2.试以艰危,责以实效 3.关心和尊重属下 4.待属员不可太谦 5.同患难,更当同富贵第八讲 高官为政,务持大体——曾国藩做高官之道1.整顿官场积习2.首要之地,为官当守六大原则 3.京信常通,三种情况决不上报第九讲 成大事者以人才为本——曾国藩选拔人才的艺术1.选人不可以眼光太高2.成大事者需要有血性之人3.德才兼备,以德为本第十讲 曾国藩的用人艺术之一:用人者应该具备的三大素养——“诚意、智慧、度量”1.要有用人的诚意2.要有知人的智慧3.要有容人的度量第十一讲 用人者应该把握好的三大手段1.注重与人才的情感交流2.离不开利益的引导3.用人之道要宽严结合第十二讲 成功用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1.考察是用人的基础2.将人才放在正确的位置上3.任人惟亲是用人的大忌第十三讲 不可泄了沉毅之气——曾国藩应对挫折的三个方略1.把挫折看成是磨砺自己个性的机会2.要知道自己败在哪里3.要耐心等待形势的变化第十四讲 曾国藩的为政艺术之一: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1.居官者有四大败身之道2.名利二字要看得淡一些3.情绪化的反应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第十五讲 曾国藩的为政艺术之二:领导者贵在有战略头脑1.有战略头脑是高明领导应有的素质2.要有将战略决策执行到底的决心第十六讲 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 ——曾国藩的六条齐家格言(上)1.不要有代代做官的想法2.不要沾染上官宦人家的习气3.居家之道,不可多有余财第十七讲 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 ——曾国藩的六条齐家格言(下)4.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5.官宦人家,不要干涉地方的公事6.仗势欺人是败家之道第十八讲 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 ——曾国藩的修身艺术1.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2.少年当有狂者进取之趣3.从砥砺自己的品性开始第一讲 把脉时代"变局",营造发展舞台引 言面对“变局”,不做壁上观巧借“亦官亦绅”的双重身份脱胎换骨,打造湘军【忠告】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