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人教版(2019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54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历程。
(区域认知)2.结合资料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的原因。
(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措施。
(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1.资源型城市(1)含义: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2)生命周期2.资源枯竭型城市(1)形成:资源型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转型发展①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二)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1.地理位置: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
2.产业发展(三)焦作市的转型之路1.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1)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化工及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2.大力发展旅游业2019年5月28日,河南省焦作市发布的《焦作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焦作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8∶58.4∶35.8变化为5.7∶56.6∶37.7,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农业方面,全年粮食产量206.28万吨,比上年增长1.4%;棉花产量0.03万吨,增长20.2%;油料产量12.43万吨,增长6.6%;蔬菜产量183.76万吨,下降2.9%。
肉类总产量15.75万吨,下降1.3%;禽蛋产量10.9万吨,下降1.6%;牛奶产量17.76万吨,增长19.1%。
工业方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居前十位的行业增速分别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7%,汽车制造业增长9.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2%,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5.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下降9.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0.0%。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一、教材解读本节内容为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讲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问题。
教材依据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分类思考、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二、课标解读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资源型城市,这类城市的发展曾严重依赖某种资源。
资源枯竭型城市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城市主要产业依托的矿产资源面临可采储量殆尽;可能是城市因资源环境保护,不能继续开采其主要依赖的资源;可能是市场对某种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使得仅依靠这种资源为经济命脉的城市面临衰退。
这类地区走出资源枯竭困境的措施是积极开发新的自然资源,提升原来资源的利用价值、产业转型、制度创新等。
三、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认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正确评价其影响。
综合思维:通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问题及自身的优势条件,总结归纳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方向。
地理实践力: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发现地理问题、探索地理问题,提高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通过了解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周期,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
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意义,因地制宜地提出某个具体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路径,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
四、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已具备阅读课本,归纳总结的能力;观察地理现象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1.以枣庄市为例,说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以枣庄市为例,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分析其城市发展方向六、教学重难点1.重点: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
2.难点: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方向七、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阅读2.分组合作探究八、教学过程过程四:枣庄市转型发展的方向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环境四个方面枣庄市采取的措施认真研讨,积极回答培养综合思维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0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素养目标学习重难点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①区域认知:举例说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历程。
②综合思维:明确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及生命周期、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因及转型发展。
③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资源型区域的发展条件、衰退原因及其转型之路。
④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措施。
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因地制宜的城市发展观。
教学重点:资源型城市的概念与发展条件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的原因和转型。
教学难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
02知识网图03课前准备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知识点01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1.资源型城市(1)概念: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2)生命周期:①兴起期: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
②繁荣期: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稳定。
③衰退期: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可能陷入萧条。
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
2.资源枯竭型城市(1)概念: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城市。
(2)主要特征:①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及时开发可替代产业;②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府财力薄弱;③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④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3)形成:资源型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3.因地制宜地转型发展(1)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大庆选择了延长资源产业链,将油气资源深加工作为城市转型之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利用进口俄罗斯油气资源,大庆重点发展石化产业。
(2)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依靠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吸纳就业,然后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煤化工产业,推动城市转型知识点02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1.地理位置: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2.产业发展:(1)19世纪末:大规模开采煤矿,聚落因煤而生。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省级行政区成为我国能源基地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交通运输便利②农业基础好③能源丰富④劳动力素质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该省级行政区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能源外运能力②尽量减少能源加工转化③加速产业结构调整④加强能源综合利用A.①②③B.①②④D.②③④2.C1题,该省级行政区为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等资源丰富、铁路等交通便捷是其成为我第2题,该省级行政区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通过增大能源外运量,精加工、深加工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措施来实现。
位于皖浙交界的长广煤矿,曾是浙江省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后由于煤炭资源的枯竭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代“煤城”谢幕。
下图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长广煤矿经济转型前,不属于发展阻力的是( )A.技术B.环境变化C.人口规模D.资源枯竭4.新生期面临着经济转型,下列举措不属于新生动力的是( )A.培育新兴产业B.扩大煤炭市场D.拓展交通网络4.B3题,读图可知,在中年期环境变化、资源枯竭、人口规模箭头向下,说明这些因素阻,只有技术箭头向上,A项正确。
第4题,新生期的新生动力应包括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交通和第三产业,扩大煤炭市场不属于新生动力,故选B项。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兴安岭,曾是我国重要的家具生产基地,后来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
近年来,围绕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伊春市加快培育壮大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实现正增长。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伊春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原因是( )A.煤炭资源枯竭B.水资源枯竭C.石油资源枯竭D.可采林木资源枯竭6.最适宜该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是( )A.IT等高新科技产业B.森林观光等生态旅游业C.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6.B5题,“小兴安岭”“重要的家具生产基地”这两个信息均说明伊春市被列为资源枯,导致可采林木资源枯竭。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区辖地级市,面积1754平方千米,是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枢纽,是一座因煤、铁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工业城市,随着煤、铁资源的枯竭,亟须寻求一条经济转型发展之路。
据此完成1~3题。
1.乌海市( )A.产业结构较单一B.以轻工业为主C.重工业发达D.服务业发达2.乌海市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①资源消耗过度②产业转移困难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劳动力资源短缺A.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③3.乌海市经济转型合理的发展方向是( )A.延长产业链B.大数据分析C.新能源产业D.工矿业旅游因煤而兴的焦作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近年来,焦作市紧紧抓住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重大政策机遇,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前,将发展视野由“地下”转至“地上”,强力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生态立市“三大战略”,从材料到产品、从产品到产业、从产业到产业链、从产业链到“互联网+”,实现了“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下图为焦作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促使焦作市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煤炭消费市场萎缩B.煤炭资源完全枯竭C.经济政策导向驱动D.煤炭开发技术落后5.焦作市独具特色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的特点是( )①抗市场风险能力弱②实现上、中、下游产业对接③节能减排效果显著④产业种类单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焦作市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产业转型突破口的原因是( )A.汽车产业基础雄厚B.当地市场需求量大C.技术人才储备充足D.生态与经济潜力大[2023·江苏连云港期末]某同学在学习《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一课后,对焦作和大庆两城市进行对比研究,并制作资料卡片(下图)。
读图,完成7~8题。
7.焦作市和大庆市转型前工业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资源储量大、质量高②历史悠久,科技水平高③生产协作条件好④水陆交通便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焦作市与大庆市因地制宜选择不同转型发展之路,主要途径是( )①焦作市开发多种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②焦作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③大庆市以生态农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④大庆市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利用价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程标准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学习目标1.运用典型案例,判断该资源型城市所处的生命周期位置;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分析该城市发展的方向。
2.归纳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方向,并实际运用到身边城市调查研究与分析中,为该城市的发展献计献策。
目标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1.主要概念(1)资源型城市: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2)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特点城市经济总量资源开发量资源存储量兴起期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最低较少繁荣期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稳定逐步达到最大值逐渐增多,直至最大衰退期或新生期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可能陷入萧条,进入衰退期。
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逐渐下降逐渐减少可实现持续发展,进入新生期3.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1)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及时开发可替代产业。
(2)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府财力薄弱。
(3)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
(4)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4.转型路径(1)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资源深度开发,延长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如大庆对油气资源进行深加工,从石油开采转向石油化工。
(2)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如辽宁省阜新市从煤炭开采转向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风力发电、煤化工产业,甚至旅游产业。
判断1.资源型城市的衰退期,随着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一定陷入萧条。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基础过关练题组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其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据此回答下题。
1.下列城市中,有可能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A.湖北武汉B.广东东莞C.吉林长春D.黑龙江大庆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因资源开采而兴、因资源枯竭而衰。
截至2017年,我国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
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据此回答下题。
2.下列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产业结构单一②环境污染严重③科学技术发展快④矿产可开采量减少⑤城镇化速度过快⑥失业率高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据此回答下题。
3.下列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的措施,不正确的有( )①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②在废矿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③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④整体搬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题组二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焦作市煤矿久负盛名,一直是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煤炭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一半,20世纪90年代曾依靠煤炭,成为我国中西部经济隆起带。
读焦作市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4.(原创)20世纪90年代,焦作市的工业地域类型和下列工业区工业地域类型相似的是( )A.黄河上游工业走廊B.意大利东北部工业区C.德国鲁尔区D.美国“硅谷”5.20世纪90年代,焦作市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交通便利③劳动力丰富廉价④科技发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洗选时排出的含炭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
据此回答下题。
6.煤矸石大量排出堆放带来的危害不正确的是(深度解析)A.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B.长期露天堆放可能会自燃,排放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C.淋雨后的滤液渗入土地,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D.大量煤矸石长期堆放不会诱发灾害题组三焦作市的转型之路焦作市除煤炭资源外,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丰富,土地资源、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2022山西太原高二期末)焦作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除原煤外,铝土、耐火黏土等矿产丰富。
另外,焦作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等旅游胜地,农业基础良好,粮食产量高。
结合下图,完成1~3题。
1.焦作市建市之初的基础工业是()_A.煤炭工业B.化学工业C.机械工业D.钢铁工业2.焦作市衰落的直接原因是()A.煤炭资源枯竭B.科技水平低C.交通运输落后D.水资源短缺3.下列关于焦作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A.发展炼铝工业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C.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D.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2022安徽黄山高二期末)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正由“百里钢城”向“养老之城”和“阳光花城”转型,现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
2020年超过15万人来此过冬养老。
据此完成4~6题。
4.攀枝花成为“养老之城”的主要自然条件是()A.环境优美清新B.地形平坦开阔C.冬季气温较高D.水路交通便利5.攀枝花由“百里钢城”向“养老之城”转型,说明了该城市()A.工业化阶段完成B.城镇化水平进入后期阶段C.钢铁产业全部转移D.产业结构优化升级6.攀枝花由“百里钢城”向“阳光花城”转型的积极意义是()A.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B.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C.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D.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2022山东滨州高二期末)美国休斯敦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成功典型,其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
1980年油气工业产值约占休斯敦经济总量的80%,同年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对休斯敦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促使政府引导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休斯敦目前是美国著名的能源中心、航空中心和医学中心。
其医疗中心包含门诊、保健、研究、教育等全方位的服务。
据此完成7~8题。
7.20世纪末,休斯敦经济实现多元化产业转型的直接原因是()A.市场多元发展B.技术水平提高C.工业基础较好D.经济政策调整8.休斯敦通过优惠政策吸引航空航天中心落户的主要目的是()A.方便居民出行B.发展高端产业C.扩大服务范围D.增加旅游景点9.(2022山东烟台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随堂测验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Ⅰ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乌海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区辖地级市,面积1754km2,是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枢纽,是一座以煤、铁资源开发兴市的工业城市,随着煤、铁资源的枯竭,亟须寻求一条经济转型发展之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乌海市()A.结构较单一B.以轻工业为主C.重工业发达D.服务业发达2.乌海市工业化过程存在的问题是()①资源消耗过度②产业转移困难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劳动力资源短缺A.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③3.乌海市经济转型合理的发展方向是()A.延长产业链B.大数据分析C.新能源产业D.工矿业旅游在中国,“收缩型城市”的最重要指标是“人口流失”。
一般常住人口连续3年以上持续流失且缺乏回流的城市,均被称为收缩型城市。
下图为我国辽宁省收缩型城市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辽宁省收缩型城市大多属于()A.旅游立市的城市B.生态立市的城市C.资源枯竭型城市D.轻工业发达城市5.辽宁省收缩型城市的发展方向是()①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经济②发展地铁、高架交通,完善基础设施③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资金与产业④扩大城市用地规模,降低商品房价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采掘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目前我国93%的能源、80%的工业原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采掘业产品。
辽源市是以煤炭资源为依托兴起的城市,煤矿采掘业曾是主导产业之一,但近年来其采掘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呈明显下降态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与辽源市产业结构较相似的城市是()A.拉萨B.广州C.武汉D.太原7.近年来辽源市煤炭采掘业比重下降的原因是()A.我国煤炭进口量显著增加B.煤炭市场严重萎缩C.当地煤炭生产进入衰退期D.采掘设备老化严重8.下列措施有利于当前辽源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A.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兴产业B.增加煤炭的开采数量,提高其市场占有率C.提高煤炭价格,促进经济发展D.关停所有高耗能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学者从城镇发展要素的集聚与流动出发,结合经济、人口与用地三个维度,可将城镇发展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四种类型(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原有水平,实线阴影为现有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