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4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导入引言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了解燃烧的特点和原理,对于我们预防火灾、安全生活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进修燃烧的基本观点、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类型以及灭火的方法,帮助同砚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掌握燃烧的条件;3. 认识不同类型的燃烧;4. 掌握常见的灭火方法。
三、进修内容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燃烧的条件3. 不同类型的燃烧4. 常见的灭火方法四、进修过程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放出热量和光线的化学变化过程。
燃烧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光、放热、产生氧化物和放出氧气等。
2.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缺一不可,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
3. 不同类型的燃烧(1) 明火燃烧:火焰明显,燃烧速度快,容易引起火灾。
(2) 隐火燃烧:火焰不明显,燃烧速度缓,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3) 爆炸燃烧: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急剧膨胀,形成爆炸。
4. 常见的灭火方法(1) 用水灭火:适用于灭灯、纸张等易燃物。
(2) 用灭火器灭火:适用于灭衣服、电器等。
(3) 用沙土灭火:适用于灭油火、金属火等。
五、教室练习1. 什么是燃烧?燃烧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 燃烧需要哪三个基本条件?3. 请举例说明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的区别。
4. 你知道哪些常见的灭火方法?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六、课后作业1. 写一篇小短文,谈谈你对燃烧和灭火的认识。
2. 调查家中的灭火设备,了解其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搜集一些火灾事故的案例,分析其原因和教训。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相关知识,提高安全认识,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愿大家生活安全,健康快乐!。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燃烧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2. 掌握燃烧的种类和特点;
3. 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导学内容:
1. 燃烧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a. 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开释出能量的过程;
b. 燃烧的条件包括氧气、燃料和着火温度;
c. 燃烧的基本过程包括引燃、燃烧和燃尽三个阶段。
2. 燃烧的种类和特点
a. 完全燃烧: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产生CO2和H2O;
b. 不完全燃烧:燃料与氧气接触不充分,产生CO和C等有毒气体;
c. 明火燃烧:燃烧时有明显的火焰;
d. 隐火燃烧:燃烧时无明显火焰,常见于煤气泄漏等情况。
3.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a. 隔离法:将燃料与氧气隔离,阻止燃烧过程;
b. 降温法:通过降低温度使燃烧反应遏制;
c. 绝缘法:利用不导电材料隔离火源,阻止火势蔓延;
d. 抑止法:利用灭火器等化学剂抑止燃烧反应。
导学任务:
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观点;
2.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3. 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燃烧现象,思考如何进行灭火。
拓展延伸:
1. 火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风险;
2. 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3. 火灾事故中的英雄事迹及其启迪。
导学反馈:
1. 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关键点;
2. 分享观察到的燃烧现象及灭火经验;
3. 提出对于火灾预防和处理的建议。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3. 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二、预习问题:
1. 什么是燃烧?有哪些特征?
2.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3. 燃烧的过程是怎样的?
4.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哪些?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三、课前预习:
1. 阅读课实情关内容,了解燃烧的定义、特征和条件;
2. 查找资料,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其原理;
3. 思考在平时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
四、教室进修:
1.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 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伴同着火焰、热量和光线的开释;
- 燃烧的特征包括有色有味、放热放光、燃料消耗、氧气消耗等。
2. 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着火点三个基本条件;
- 燃烧过程包括引燃、燃烧和燃尽三个阶段。
3. 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 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灭火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
- 灭火的原理主要是剥夺燃烧所需的条件,如剥夺氧气、冷却燃料等。
五、课后作业:
1. 思考并总结燃烧的过程及其条件;
2. 调查灭火器的种类和应用方法;
3. 思考在家庭、学校或其他处所如何预防火灾。
六、拓展延伸:
1. 观察周围的物质,了解其是否易燃易爆;
2. 参观消防局或消防展览馆,了解更多关于火灾防范和灭火的知识;
3. 参与灭火演习或模拟火灾逃生演练,提高自救能力和应急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安全第一,提高火灾防范认识,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第一课时)一、研究目标1.理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研究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研究难点:灭火的方法。
二、自主研究一)燃烧的实质燃烧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现象,但你知道燃烧的实质是什么吗?请回忆以前所做的常见物质的燃烧实验并填写下表。
可燃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硫S + O2 → SO2 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木炭 C + O2 → CO2 燃烧产生火焰和灰烬铁丝4Fe + 3O2 → 2Fe2O3 燃烧产生火花和铁锈联系上表和课本,我们可以知道燃烧通常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能的过程。
二)燃烧的条件1.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并讨论。
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请你解决以下问题: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一小石块和一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燃着的两支蜡烛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氧气将一小木条和一小纸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2.猜想:1)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2)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3.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及水中的白磷的现象:通入氧气之后,水中白磷的现象:4)实验分析:实验操作可燃物是否达到着火点是否与氧气接触是否燃烧1) 铜片上的白磷白磷粉末是是2) 铜片上的红磷红磷粉末是是3) 热水中的白磷白磷条否是4) 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条是是5)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思维拓展:4.上图演示实验与课本129页的实验有何不同?哪个实验更好?其主要优点是什么?5.根据课本129页表7-1分析,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6.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盛满水的纸杯,一直到水沸腾而纸杯完好无损。
请解释这一现象。
精讲点拨: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能的过程。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能运用灭火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常见的灭火器,知道其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与分析。
(2)灭火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知识梳理(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能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常见的可燃物有木材、纸张、煤炭、汽油等。
2、氧气(或空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参与。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每种可燃物都有自己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一般不会改变。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约为 40℃,红磷的着火点约为 240℃。
(三)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装置:在铜片上分别放置白磷、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
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实验分析:(1)铜片上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又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燃烧。
(2)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燃烧。
(3)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灭火的方法(1)隔离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和周围未燃烧的物质隔离,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火势不能蔓延。
例如,森林火灾发生时,设置隔离带。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例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3)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终止燃烧。
例如,用水灭火。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导言:燃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无论是炉火旺盛的篝火,还是灯光闪烁的蜡烛,都是燃烧的例子。
然而,燃烧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危险,比如火灾。
因此,了解燃烧的原理以及灭火的方法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本导学案将引导你了解燃烧的过程、条件以及常见的灭火方法。
一、燃烧的基本概念1. 燃烧的定义是什么?燃烧是指物质在适当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热和光的过程。
2. 燃烧的必要条件有哪些?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燃料、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
3. 燃料是什么?燃料是指用于燃烧的物质,通常包括可燃性物质,如木材、煤、油、气体等。
4. 燃烧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燃烧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启动、扩散和持续燃烧。
二、燃烧的过程1. 启动燃烧的启动需要一个引火源,通常是一个足够高的温度。
引火源会引发燃料分子的热运动,使其获得足够的活动能量。
一旦燃料分子获得了足够的活动能量,它们就开始与氧气分子发生碰撞。
2. 扩散在燃烧的扩散阶段,燃料和氧气分子之间的碰撞会产生更多的热,导致更多燃料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开始燃烧。
这种正反馈过程会加速燃烧速度,并形成火焰。
3. 持续燃烧一旦燃烧开始,火焰会持续地释放热和光。
在持续燃烧过程中,燃料和氧气分子之间的反应会不断地进行,产生更多的热量,使火焰保持稳定。
三、燃烧的种类1. 燃烧的种类主要分为哪几种?燃烧的种类主要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2. 明火燃烧是什么?明火燃烧是指发生火焰的燃烧,它产生明亮的火焰,并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3. 隐火燃烧是什么?隐火燃烧是指在没有明亮火焰的情况下进行的燃烧。
这种燃烧通常发生在固体或液体燃料上,典型的例子是木炭的燃烧。
四、灭火方法1. 灭火的主要原则是什么?灭火的主要原则是削减导火索,扑灭火焰,以及降低燃料和氧气的接触。
2.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哪些?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水、二氧化碳、泡沫、干粉以及灭火器等。
3. 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之一,它是如何灭火的?水的灭火效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水的吸热作用,它吸收了火焰的热量,使燃烧过程中的温度降低;二是水的冷却作用,水蒸发时会消耗热量,使燃烧物体的温度降低。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1、燃烧:。
燃烧发生的一定是(物理/化学)变化?伴随着、等现象。
2、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性;(2)可燃物与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以上。
三点必须同时具备才能燃烧。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要灭火只要让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一个不具备即可。
(1)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如。
(2)隔绝燃烧物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如。
(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
4、促进燃烧的方法:(1),(2)。
5、爆炸发生的条件:(1)为什么纯净的氢气会安静的燃烧?点燃混有空气的氢气有时会发生爆炸?(2)点燃混有空气的氢气一定会发生爆炸吗?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3)什么是爆炸极限?(4)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高于爆炸极限上限或低于爆炸极限下限,遇明火会有什么情况发生?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区别和联系:(1)本质特征:(2)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不同7、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练习:1、下列对燃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都发光放热 B都需要达到着火点C都需要点火才引发反应 D 都是氧化反应2、在野炊时为使燃起的篝火燃烧的更旺,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 B.用扇子向火堆扇风 C.用比较细的木柴 D.将燃篝火的地点选在避风的洞内3、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一定能燃烧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4、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5、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6、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2)将可燃物加热(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1)和(2)(B)(3)和(4)(C)(2)和(4)(D)(1)和(4)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8、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着了火,此时我们最好()(A)用少量水浇灭(B)用锅盖盖严锅(C)迅速向锅中倒入一些洗切好的蔬菜,并将锅移离炉(D)动用灭火器9、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自燃的相同点是()(1)都发光 2)都需要达到着火点(3)都发热(4)都发生氧化反应(A)(3)(4)(B)(1)(2)(C)(2)(3)(D)(1)(4)10、蜡烛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是因为()(A)吹出的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B)吹气时,气流带走了火星,使火焰熄灭(C)吹气时。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并且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3、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一、燃烧的条件知识准备1、[思考讨论]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燃烧:石头、布、木块、天然气、钢铁、酒精、瓷器。
画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剧烈的反应。
【学习分析】1、燃烧的定义:问题1、物质的燃烧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问题2、把这些共同点概括起来就可以得出燃烧的概念,什么是燃烧?燃烧是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练习:下列变化是燃烧吗?1.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2.食物的腐烂3.铁的生锈4.动植物的呼吸【过度】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由燃烧的定义知:燃烧需要有物质,(可燃是燃烧的首要条件)【思考】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呢?【实验7——1】根据实验现象完成课本第125页的讨论。
结论:由讨论1知可燃物燃烧需,由讨论2、3知物质燃烧需要[知识总结1]:燃烧的三个条件:①;②;③。
(着火点: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想想]:1..扇就灭?2.点燃火柴,火柴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燃着;而火柴头向下,火柴梗容易燃着。
为什么?二、灭火[思考]:请看看常见的灭火方法,说出该方法的原理:1.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最好用锅盖盖灭。
()2.堆放杂物纸箱着火时,可以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4.火大,有蔓延的可能就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求救。
灭火的目的,这是利用了( ),2)把菜放进去,也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这是利用了( )A.清除可燃物B.隔绝氧气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解释成语:“釜底抽薪”【解释】:釜:古代一种锅;薪:柴。
课题 6.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紧密联系日常生活,认识燃烧及燃烧的条件,同时增强防火与火灾自救的知识;2.能科学的认识和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3.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问题一、如何灭火?(课前预习,把下表填完)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还知道很多灭火的事例和方法,收集一些灭火的事例和方法,与同学们交流,把你们想到的灭火方法按照主要目的进行分类,并填入下表:1、实验用品:蜡烛2支,火柴,烧杯、水、湿抹布、剪刀、书本、沙土2、要求:①请用恰当的方法熄灭蜡烛,并记录所用方法;②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归纳灭火的原理。
[归纳小结1] 灭火的原理:⑴⑵⑶。
问题二、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你知道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我来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与思考1] 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如图所示),积极思考。
红磷与白磷的对比实验: 在烧杯中放置开水和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放置一簿铜片,在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块白磷,在另一端放一小块红磷,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红磷的着火点240℃左右,白磷的着火点40℃左右)1.实验中出现的现象:(1)、为什么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2)、为什么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原因是 ;(3)、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原因是①; ② ; ③ ;2.若将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靠近放置,红磷是否也能燃烧? ,原因是3.有什么办法能使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 水中的白磷也能燃烧的解释是4.思考:我们该怎样保存少量白磷,方法是[归纳小结2] 燃烧的条件是:1、2、 3、上述三个条件[归纳小结3] 燃烧是一种。
常用灭火器的分类与使用范围1.常用的灭火器材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1)泡沫灭火器:扑灭一些木材,橡胶等固体的初起火灾,但不适用扑灭电器,油类物质起火。
(2)干粉灭火器:扑灭油类,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7.1《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遭遇火灾时如何自救。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和灭火的原理。
学习难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实际应用。
课时安排: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教师演示“水火相容”的实验后,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探究物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活动1:
活动2:
活动3
、
(三者缺一不可)
想一想:刚刚大家看到的“水火相容”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探究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活动4:点燃蜡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哪些方法使其熄灭?并讨论灭火的原理。
总结:灭火的方法虽然很多,但通过燃烧的条件可推知,灭火的原理无外乎三种,
三、实战演练
四、知识拓展
活动6:观看视频:如何报火警;遇火灾如何逃生。
五、课堂小结
活动7: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小组内交流。
六、作业:课后习题1-3
附:板书设计
7.1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条件二、灭火原理
1、可燃物→ 1、清除可燃物或与其它物品隔离
2、氧气(或)空气→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3、了解火灾中的自救措施和常见的灭火方法。
二、学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学习难点1、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的应用。
2、理解灭火原理与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
四、知识准备1、回顾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如木炭、铁丝、红磷等。
2、了解常见的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五、学习过程(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燃烧现象?(二)燃烧的条件1、实验探究: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实验一:分别将小木条和小石子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小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二: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煤,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相同时间,观察现象。
现象:小木条容易燃烧,煤不容易燃烧。
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着火点。
实验三:将两支蜡烛点燃,然后用一个烧杯罩住其中一支蜡烛,观察现象。
现象:被烧杯罩住的蜡烛很快熄灭,另一支蜡烛继续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氧气。
总结: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
思考:不同物质的着火点相同吗?(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例如:森林火灾发生时,设置隔离带,将大火蔓延的路线上的树木砍伐,阻止火势蔓延。
(2)隔绝氧气(或空气)。
例如:油锅着火,盖上锅盖灭火;灭火器灭火。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例如: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思考:这些灭火方法分别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四)火灾中的自救措施1、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
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避免吸入浓烟。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3、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
2、灭火原理的应用。
三、学习难点1、对燃烧条件的综合分析和理解。
2、如何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应对不同的火情。
四、知识回顾1、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_____,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_____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五、新课导入火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明和能量,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那么,火是如何燃烧起来的?又该如何让火熄灭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奥秘。
六、燃烧的条件1、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用品:棉花、酒精、水、蜡烛、小木条、小煤块、坩埚钳、烧杯、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2)用坩埚钳分别夹取小木条和小煤块,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3)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分析:(1)蘸有酒精的棉花_____,蘸有水的棉花_____。
说明燃烧需要_____。
(2)小木条_____,小煤块_____。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_____。
(3)用烧杯罩住的蜡烛_____,另一支蜡烛_____。
说明燃烧需要_____。
2、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_____。
(2)_____。
(3)_____。
七、灭火的原理1、思考与讨论(1)如果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了,应该如何灭火?(2)如果图书馆内的图书着火了,应该如何灭火?(3)如果电器着火了,应该如何灭火?2、灭火的原理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只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灭火。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将能够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灭火的方法,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对火灾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火灾发生?2. 观看视频:播放一个关于火灾事故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火灾对人类生活的风险和重要性。
二、进修(30分钟)1. 燃烧的基本原理:- 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开释出热量和光线的过程。
- 燃烧的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是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
- 燃烧的类型: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别。
2. 灭火的方法:- 机械灭火:利用灭火器、灭火器具等物品进行灭火。
- 化学灭火:利用化学物质对火灾进行灭火。
- 物理灭火:利用物理方法如隔离、降温等对火灾进行灭火。
三、实践(20分钟)1. 灭火器的应用:请学生分组进行实操,应用灭火器对模拟火灾进行灭火演练。
2. 灭火器的分类:让学生观察和了解不同种类的灭火器及其适用途景。
四、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同砚们结合实际案例,讨论火灾事故的原因、应对方法和预防措施。
2. 思考问题:如果发生火灾,你将如何应对?你认为家庭、学校等处所应该做哪些预防措施?五、总结(10分钟)1. 总结归纳: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进行总结。
2. 提出问题:老师提问学生,对于火灾安全,你还有哪些疑问或者想要了解的知识?六、作业安置(5分钟)1. 请同砚们写一篇关于火灾安全的小短文,包括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以及自己对火灾安全的认识和建议。
2. 家庭作业:检查家中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是否齐全,并了解如何正确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提高火灾安全认识,增强自我珍爱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火的燃烧过程及其特点;2. 了解常见灭火方法及其原理;3. 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4. 培养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 火的燃烧过程及其特点;2. 常见灭火方法及其原理。
【教学难点】1. 区分不同灭火方法的适用场景;2.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装置及实验用具;3. 多种不同类型的灭火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段火的燃烧视频,引出问题:什么是火的燃烧?火是怎样产生的?2. 让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总结火的燃烧过程及其特点。
二、火的燃烧过程(15分钟)1. 通过PPT讲解火的燃烧过程:初期、发展期、滞留期和消亡期。
2. 展示实验装置,模拟火的燃烧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
三、常见灭火方法(20分钟)1. 介绍常见的灭火方法:隔离法、降温法、窒息法、抑制法。
2. 对每种灭火方法进行详细解释,并展示实验,让学生理解其原理。
四、灭火器的正确使用(15分钟)1. 展示不同类型的灭火器,介绍其适用场景和使用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掌握正确使用灭火器的技巧。
五、消防知识小结(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消防常识,包括如何预防火灾、如何正确逃生等。
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课堂作业】1. 家庭中常见的火灾隐患有哪些?如何进行预防?2. 请写一份消防演习计划,指导家人如何正确逃生。
【板书设计】1. 火的燃烧过程:初期、发展期、滞留期、消亡期;2. 常见灭火方法:隔离法、降温法、窒息法、抑制法;3.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火的燃烧过程及其特点,掌握常见灭火方法及其原理,培养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时刻关注消防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1300字】第二课时一、引言《燃烧与灭火》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都是由于燃烧所产生的,因此了解燃烧的原理和掌握灭火的方法对我们很重要。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燃烧条件的比较,了解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流程一指导学生自学【时间】10分钟左右引导学生思考:人常用什么方法灭火?1、油在锅里着火2、油罐车着火3、森林着火4、酒精灯失火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能灭火,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什么?能将不同这些方法归类吗?指导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定义。
燃烧的条件:1、2、3、三者的关系灭火的原理:1、2、3、三者的关系燃烧的定义:〖实践与应用〗如图,A、B处为白磷,C处为红磷,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烧杯内水的温度不低于70℃。
请你预测能燃烧的是处,不能燃烧的是处,为何?如何使之燃烧?二、促进燃烧的方法: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当氧气不足时,可燃物。
2、认识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结果不充分燃烧: 1、2、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1、2、【目的】让学生知道灭火的方法并且试着归纳灭火的原理。
分析出燃烧的影响因素,我们如何利用。
3、CO: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气体,它有性,可作,平常所说的煤气中就含有CO;它使人中毒的是原因。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操作】学生自学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定义,促进燃烧的方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
【时间】5分钟。
五、展示反馈【操作】利用当堂测试进行检测。
【时间】10分钟。
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D.燃烧时一定有气体放出2、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A.氧气不足B.没达到着火点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D.空气不足3、下列情况中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起火,用湿抹布扑灭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着火4、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头在火灾中“罪状”是()A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B提供可燃物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5、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及其利用【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3、通过燃烧条件的比较,了解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 【重点难点】对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学习【自主学习】请阅读教材128-132页内容(13分)【交流讨论】(5分)请将你的思考填入下表:【巩固练习】 (10分)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D.燃烧时一定有气体放出2、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 ) A.氧气不足 B.没达到着火点 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 D.空气不足3、下列情况中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酒精灯不慎起火,用湿抹布扑灭C 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着火 4、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 .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 .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C .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D .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5.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 ) A .泡沫灭火器 B .干粉灭火器 C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 .高压水喷射6.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7.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整理学案】(2分)我的收获与疑惑。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2、知道促进燃烧常用的方法及意义。
3、树立“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化学理念。
4、学会处理生活中常见的火灾及火场逃生的一些常识性方法。
【学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2、促进燃烧的方法和意义。
3、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火灾及火场逃生的一些常识性方法。
4、树立“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化学理念
【创设情境】:
从前,某国有一位使者出使到另一国,面见国王,国王有意刁难使者,于是出了这样一道题:我给你一块硬币(相当于一元),去给我买东西,买回的东西必须能充满整个皇宫。
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想一想买什么东西才能满足国王的要求,使这位使者免遭杀身之祸呢?
【自主探究】
任务一:寻找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并不是只有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才需要灭火,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做过灭火的事,下列情况下,你是怎样灭火的?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灭火?说说你的做法和理由。
1、熄灭蜡烛
2、熄灭酒精灯
3、关掉燃气炉灶
由此你可以总结灭火的原理是,常用的方法有。
任务二:推测燃烧的条件
从以上灭火的方法中,推测总结物质燃烧的条件有哪些?什么是着火点?
任务三:归纳燃烧的共同点
回想一下我们前面学过哪些物质能燃烧?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想想燃烧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你能试着说说什么是燃烧吗?
任务四:寻找促进燃烧的方法。
请完成课本129页的活动天地,思考哪些方法能促进燃烧?
任务五:明确促进燃烧的意义
下表是某同学观察“乙炔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结合乙炔燃烧的实验现象,思考人类为什么要促进燃烧?
任务六:化学理念的树立
通过燃烧和灭火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研究了燃烧的条件,就可以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控制来想灭火的方法,推而广之,人类研究一切化学反应的形成条件,就是为了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形成条件来控制化学反应,从而使化学反应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进行。
“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这个化学理念也是我们必须树立的。
【知识梳理】
1、燃烧的定义是:燃烧是物质跟发生的的、的氧化反应。
2、物质燃烧的条件内因
外因三个条件必须具备
3、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常用的方法有、、。
4、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2)。
5、促进燃烧的意义是:(1);(2)。
【快乐体验】
1、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2、下列情况下怎样灭火?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1)一张纸着火,。
(2)酒精在桌子上着火,。
(3)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处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这样做的原理是。
3、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甲),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乙)。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
白磷(甲);白磷(乙);
红磷。
⑵通过白磷(甲)和白磷(乙)的对照
说明;
通过白磷(乙)和红磷的对照说明;
⑶用导气管将氧气通入烧杯与白磷(甲)接触,观察到。
4、要使一张16开的白纸充分燃烧你有哪些方法?
【检测反馈】、1、我们都知道,木头放在空气中一般不会自动着火,是因为,但我们的祖先通过钻木却取到了火,钻木的作用是,为什么石头泥土等无论如何也不会燃烧呢?。
2、炒菜时油锅起火,应该怎样灭火?。
原理是。
第二课时
1、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能说出什么是可燃物吗?,生活中常见的可燃物有哪些?请你尽可能多地列举一些。
存放可燃物的地方都需要设置怎样的警示牌呢?。
3、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个方面:因此有人说“火的功大于过”,也有人说“火的过大于功”,你选择的观点是,举一例证明你的观点。
4、火灾会吞噬人的生命,也会烧毁人们的财产,当火灾发生时,人们最大的希望是能迅速灭火与逃生,下列情况下怎样逃生,你知道吗?
(1)在电影《红日》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日本小女孩、一个中国军人、一个俄罗斯女兵深陷野外草原大火中,为了逃生,日本小女孩主张迎着风逃跑,另外两个人主张顺着风跑,到底该听谁的?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2)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措施可行吗?○1乘电梯迅速下楼○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3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4封闭门窗○5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6跳楼○7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
(3)家中起火,火势较大时,应该如何处理?
5、(1)乙炔(C2H2)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炔(C2H2)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阅读有关“煤气中毒”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1)在氧气供给充分时,碳的燃烧是充分的,燃烧的产物
是二氧化碳。
(2)若氧气供给不足,碳的燃烧是不充分的,燃烧的产物是一氧化碳。
(3)此外在高温下,炽热的碳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在通风不畅的室内使用煤炉时,因空气不足,会发生碳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
另外,煤气的泄露或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都会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人们根本无法觉察它的存在。
(4)一氧化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当一氧化碳随呼吸进入人体血液后,便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就失去了与氧气结合的机会,血液就失去了输氧能力,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人吸入少量的一氧化碳就会头痛,吸入较多量时,就可能导致死亡。
所以,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确保安全。
1)、写出上文中涉及到的四个反应(1);(2);(3)。
(4)。
2)、上文介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3)、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理是。
冬天生煤炉时如何防止煤气中毒。
4)、家庭日常生活中哪些途径会出现一氧化碳?。
7、说出下列做法的原因。
(1)工厂烧锅炉时把煤加工成粉末状
(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换用纯氧气
(3)汽车发动机燃烧雾化后的汽油
(4)生篝火时,将木柴架空一些
8、液化气灶,煤炉等燃具都留有空气进口大小都可以调节。
如果将空气调小,液化气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将由蓝色变为色,且伴随有大量的产生;在通常情况下,当氧气足量时,可燃物能发生燃烧。
当氧气不足量时,可燃物能发生燃烧。
含碳元素的可燃物不完全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会有、等物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