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虎片绿那绿的爬山
- 格式:docx
- 大小:11.67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件【三篇】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二)学习第二部分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第8自然段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2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请齐读课题(生读)。
如果让你以这个标题写一篇作文,你会写什么内容?那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出示灯片,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1、看,这就是爬山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灯片)。
看到这满墙的爬山虎,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回答:很绿、很美、富有生机和活力……)那作者眼中的爬山虎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我”在哪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爬山虎?(学生自由读书、划记,师了解读书情况。
)2、学生汇报交流:(“我”在叶老家的院子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有两处对爬山虎的描写。
)哪两处呢?分别请两名同学读一读。
出示课件:⑴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⑵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段话,比较一下:它们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指名说:第一处是下午刚进院时见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第二处是黄昏时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爬山虎。
4、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首先,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段话,其他同学注意比较其中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
⑴你认为这里描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有哪些?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在书上圈划出重点词句。
(学生自由读书。
)汇报交流:第一处描写中的重点词句有“绿葱葱”“温柔的小精灵”“跳跃”“闪烁”“迷离的光点”等,第二处的重点词句有“沉郁”“浓浓的湖水”“摇曳”“虎虎有生气”等;⑵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两张灯片,比较一下:前后两处中爬山虎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第二处描写到的爬山虎比第一处显得更加深沉、更加有力⑶从作者对爬山虎的两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这两段描写中,我感受到了一种美、生机与活力、作者对叶老的敬佩……)5、能有感情地读好这两段话,读出一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吗?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生读);谁来试试?(指名读。
四年级上语文讲课-26 那片绿绿的登山虎人教新课标今日我要讲课的内容——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肖中兴笔下的《那片绿绿的登山虎》。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的、教课重难点、教法学法、设计理念、教课过程等七个环节进行讲课。
一、教材剖析四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主假如帮助学生领会成长的过程,品尝此中的悲欢离合。
《那片绿绿的登山虎》是本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经过叶圣陶先生给“我”改正作文和邀请“我”到他家做客这两件事,刻画了叶圣陶先生仔细工作、平和待人的人物形象。
在叶老家做客时,作者两次说起院子里满墙的登山虎。
一是下午刚进院时看到阳光照射下的登山虎。
二是傍晚时分夕阳余辉照射下的登山虎。
两番风景都给人以不一样的美感享受,表面是写风景之美。
实则把作者的心情写照隐藏在文字的背后,更让人回味悠久。
此刻天我要讲课的内容即是——课文《那片绿绿的登山虎》第二课时。
二、学情剖析因为四年级学生具备必定的自学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可是,关于双语班的学生来说,在本课的学习中要读出、悟出两处景和两件事的奇妙联系是个难点,如何将登山虎的活力美与叶老的人品美有机地交融起来,打破课文的重、难点,即是我教课方案的企图所在。
三、教课目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质状况,我把本课第二课时的教课目的预设为:(一)知识与技术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登山虎老是那么绿着。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育仔细改正作文的习惯,学习改正作文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多种方式朗读文章以自我研究和小组研究的方式领悟文字背后更深的内涵。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觉作者对叶老的想念、恭敬与感谢之情。
四、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课难点:掌握改正作文的方法五、教法学法为了达到教课目的,打破教课要点、难点,我确定了两条主体思路。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西苑实验小学杨建萍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
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
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
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朗读、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
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
(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
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