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苹果iPodShuffle营销案例分析

苹果iPodShuffle营销案例分析

苹果iPodShuffle营销案例分析
苹果iPodShuffle营销案例分析

苹果iPodShuffle营销案例分析

在美国人的生活中,iPod突然变得无所不在。当你身处麦迪逊大街,看到几乎每一个街区都有人戴着白色耳机;当你走进健身房,发觉几乎每个人都戴着它;而当你坐在校园的长凳上,也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学生们都在用iPod。iPod,已成为联结人们的纽带。

将近3/4的美国人的口袋里揣着iPod,是什么奇异的力量,让这么多美国人对小小的iPod一见钟情,百用不厌,爱不释手呢?

第一部分美国市场环境分析 (5)

1.1政策背景 (5)

1.1.1宏观政策背景 (5)

1.1.2 政府促进和鼓舞技术创新的政策 (5)

1.2经济背景 (6)

1.2.1经济进展状况 (6)

1.2.2收入情形 (6)

1.3社会人文背景 (7)

1.3.1人口规模分析 (7)

1.3.1.1美国人口 (7)

1.3.1.2美国的移民 (8)

1.3.1.3美国种族 (8)

1.3.2年龄结构 (9)

1.3.3性别比例 (9)

1.3.4教育 (9)

1.3.5社会文化 (9)

1.4技术背景 (10)

1.5环境因素 (11)

1.6 法律背景 (11)

第二部分美国消费者分析 (13)

2.1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态度 (13)

2.2不同地区的消费能力 (14)

2.3不同学的教育程度消费能力 (15)

2.4不同职业的消费能力 (15)

2.5不同种族的消费能力---亚裔成美国最富有族群 (16)

2.6不同年龄的消费能力与消费观念 (17)

2.6.1 X-一代 (17)

2.6.2 Y-一代 (17)

2.6.3 Tweens 一代 (18)

2.7不同性别的收入与消费特性 (18)

2.8季节对美国消费的阻碍 (19)

2.9美国人的品牌意识 (19)

第三部分美国MP3市场分析 (20)

3.1 美国MP3概况 (20)

3.1.1价格与储备媒介 (20)

3.1.2音质与行业背景 (21)

3.1.3版权与压缩格式 (21)

3.1.4使用与下载方式 (22)

3.1.5宽频内容大行其道对MP3市场的阻碍 (22)

3.2美国MP3 市场进展规模 (22)

3.2.1美国MP3市场销售总量 (22)

3.2.2美国MP3消费人群 (24)

3.2.3产品结构 (25)

3.2.4产品价格结构 (25)

3.2.5品牌市场结构 (25)

3.2.6销售渠道结构 (26)

3.3美国MP3市场特点 (27)

3.3.1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厂商分化为两大阵营 (27)

3.3.2大容量,高兼容性成为以后产品市场进展的方向 (27)

3.3.3闪存供货紧张阻碍了全球闪存型MP3播放机市场的进展 (27)

3.3.4 MP3播放机厂商介入线上音乐市场产业链日趋规范 (28)

第四部分 iPod Shuffle 营销策略 (29)

4.1 iPod 品牌建设 (29)

4.1.1苹果的由来 (29)

4.1.2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 (29)

4.1.3企业品牌形象 (30)

4.1.4 iPod 品牌策略 (30)

4.1.5 强势的品牌需要优越的产品品质 (30)

4.1.5.1产品创意 (30)

4.1.5.2产品设计 (30)

4.1.5.3产品策略 (31)

4.2 iPod 市场分析 (31)

4.2.1 iPod 市场细分 (31)

4.2.1.1性别细分 (31)

4.2.1.2 年龄细分 (32)

4.2.1.3 教育程度细分 (32)

4.2.1.4 职业细分 (33)

4.2.1.5依照产品特性细分 (33)

4.2.2 iPod 目标市场 (35)

4.2.3 iPod 市场差异化定位 (36)

4.2.3.1水平层次差异化 (36)

4.2.3.2垂直层次的差异化 (36)

4.2.4市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逼分析 (37)

4.2.4.1 iPod MP3的优势和机会 (38)

4.2.4.2 iPod MP3的劣势和威逼 (39)

4.3 iPod Shuffle 营销打算 (40)

4.3.1 iPod Shuffle产品 (40)

4.3.1.1目标市场 (40)

4.3.1.2市场定位 (40)

4.3.1.3 产品介绍 (40)

4.3.1.4产品策略 (41)

4.3.1.5产品包装 (42)

4.3.2价格 (42)

4.3.2.1分析竞争者的产品与价格 (42)

4.3.2.1.1要紧竞争对手分析: (42)

4.3.2.2 iPod Shuffle 价格策略 (44)

4.3.3 渠道建设 (44)

4.3.4营销策略 (45)

4.3.4.1文化营销 (45)

4.3.4.2产品营销 (46)

4.3.4.3服务营销 (47)

4.3.4.4联合营销 (47)

4.3.4.5体验营销 (48)

4.3.4.5广告营销 (49)

4.3.5 促销手段 (49)

4.3.5.1新品公布会 (49)

4.3.5.2以旧换新 (49)

4.3.5.3圣诞节,感恩节打折促销 (50)

4.3.5.4校园促销活动 (50)

4.3.6财务方面 (50)

第一部分美国市场环境分析

1.1政策背景

1.1.1宏观政策背景

美国有着良好的经济体制兼有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的特点。在那个体系内,企业和私营机构做要紧的微观经济决策,政府在国内经济生活中的角色较为次要。自从1980年代隆纳·里根的总统任期以来,美国增加了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运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减少福利制度的规模,抛弃了自经济大恐慌以来长期实行的、偏向干涉主义的凯恩斯派经济政策。也因此,美国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务比其他工业化国家都要少,降低国内的税赋,并更依靠于自由市场和私营的慈善机构上。

美国的市场经济进展差不多到了十分成熟的水平。在政府方面,从决定中央银行的利率到爱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联邦政府都通过制定有关详细的经济法规政策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规范治理调控;在企业一层,同业间的普遍信息沟通交流也使得企业的经营治理活动更规范,更透亮。对最终消费者而言,选择的多样化以及公布发达的媒体信息有助于做出比较客观的消费决策。如此,从消费者,到营销商,到制造商,以及相关的政府治理部门,大伙儿对自己在市场活动中的角色,权力,义务,责任以及彼此的关系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1.1.2 政府促进和鼓舞技术创新的政策

而美国如此专门的市场体制制度的基础是奠定在培养大的企业家,一切着重在个人投资,个人承担风险。为支持某个产业的进展,政府也会提供减税,免税以及贷款的优待政策,制定了产业科技政策,促进竞争,鼓舞R&D投资,加强政府对科技进展的宏观指导和治理,实现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同时,联邦政府加强了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从直截了当和间接的两种途径支持创新。前者指政府的R&D投资,投资规模明显扩大。1997年政府机构提供了全部R&D支出的30%,承担了基础研究经费的57%。此外,还通过全国科学基金会NSF和其他机构如监管多个联邦大实验室的能源部,在R&D和科学教育方面发挥直截了当作用。2001年财政年度,NSF的经费增加了13%,是历年来最大的增幅。所谓间接途径是指

政府通过政策要紧是税收政策来扶持鼓舞创新,例如到1999年6月截止的研究与实验税收减免法,承诺公司的R&D支出免交20%的税。目前该法已延长至2004年,这是这一政策从未有过的最长时刻的延展。90年代以来,联邦政府与私营部门达成了实施有利于双方的“合作研究与开发协议”(CRADAs),并建立了联邦研究机构向私营部门的技术转移机制。这一机制收到显著成效。政府也支持私营企业在应用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大学机构建立伙伴关系,以分担具有制造广泛利益潜力的长期的R&D投资的风险。此外,公司的技术创新也得到了有效的法律爱护。

1.2经济背景

1.2.1经济进展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金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美国经济和金融在世界经济和金融中的超强作用。美国的经济规模庞大而且增长强劲,因此对全球经济增长起着专门重要的作用。在2002,2003,2004三年里,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分别为29.6%,33.8%和34.5%,而且对全球经济的增长的奉献也高达32.3%,30.9%和34.5%。美国金融的国际地位更强。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美国金融市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远远超过美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2004年底,美国的GDP占全球GDP的比重为34%左右,但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从1997年的56%上升到64%;美元在全球的贸易结算中的货币分布比重从58%上升到66%。从全球资本市场结构来看,美国1988年占全球资本市场市值的28%,2004年达到52%。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英国10%和第三位的日本7%的份额,美国的金融实力远远超过它的经济实力。

1.2.2收入情形

美国居民的收入由于家庭类型,种族,性别,地区,教育等因素而导致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收入不良指数三项反映美国居民收入差距状况。有数据说明近15年来美国居民个人能之间,收入群体之间(专门是最富裕群体与贫困人口群体)收入差距连续扩大,且近年来出现加速扩大的态势。

美国居民收入的五等,最低,中等偏低,中等,中等偏高,最高。2005年,美国居民人均收入为34471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418美元,人均消费支出为29485美元。美国

居民收入的稳固,连续,较快增长为扩大消费,实现收入分享,增强居民收入差距的社会承担力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今年来美国居民户均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其要紧缘故是美国居民家庭数量相比居民个人数量增长更快:第一,目前美国居民家庭的统计说明通常意义上的家庭定义相比比较宽泛,按照美国人口调查局的统计定义,美国居民家庭即包括存在婚姻血缘关系的家庭,也包括那些没有血缘关系而只是一起生活的居民;其次,今年来美国居民家庭的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单亲家庭越来越多。

2.就种族因素而言,美国白人(专门是非西班牙裔白人)居民的平均收入要高于黑人,印第安人,西班牙裔美国人。然而,种族因素对收入差距的阻碍逐步减弱。

3.美国男性,女性全职职工的实际收入差距有所缩小。2005年,女性全职职工的实际收入为男性的80%。

4.美国地区之间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也出现逐步缩小。2005年,居民家庭户均收入中位数最高的东北地区为50882美元,美国南部地区为42138美元。美国50个州中2003-2005年居民家庭三年移动平均收入的中位数最高59989美元(新泽西州),最低是西弗吉尼亚州,35234美元。

1.3社会人文背景

1.3.1人口规模分析

1.3.1.1美国人口

美国共有常住人口3.04415亿,人口密度31人/平方公里。美国是一个都市化水平极高的国家,约有81%的人口居住在都市及其郊区中(2005年年中数据),而世界都市化水平仅为49%。美国的人口重心多年来一直向西南部转移,其中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目前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2008年,美国每个妇女平均育有2.1个后代。

目前全美国有大约77%的人口居住于都市地区,其中又有半数以上集中于37座要紧的大都市。这些都市也形塑了美国的文化、传统和经济。在2004年全美共有251个超过十万人的都市,以及9个超过百万人的大都市,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全球都市,例如纽约市、洛杉矶和芝加哥。若将市中心外的都会区域也算到里面去的话,美国有50个超过了百万人的大

都会。

1.3.1.2美国的移民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每年均有超过100万人移民美国。依照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目前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出生在外国,共有2840万人,占美国人口的11%,此外还有1480万人的父母双方出生在外国,1270万人有一方父母是出生在外国,三者加起来共有5600万人具有“外国血统”,占美国总人口的20%,而30年前那个数字是3400万,创了历史最高。

由于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适应,美国人口结构的多元化决定了美国消费品市场的多样化。在美国的移民,既适应于使用本民族及传统的商品,也对世界上其它民族的商品专门有好奇性与新奇感,因此美国大众消费者对市场上各种商品的接纳性专门强,极少排斥。

图1-1 美国移民分布

1.3.1.3美国种族

图1-2 美国种族分布

1.3.2年龄结构

0-14岁: 20.1% (男性 31,257,108; 女性 29,889,645)

15-64岁: 67.1% (男性 101,825,901; 女性 102,161,823)

65岁及以上: 12.7% (男性 16,263,255; 女性 22,426,914)

1.3.3性别比例

婴儿期: 1.05 男性/女性

15岁以下: 1.05 男性/女性

15-64岁: 1 男性/女性

65岁及以上: 0.73 男性/女性

总人口:0.97 男性/女性(2008年)

1.3.4教育

美国社会专门重视个性教育。美国个性教育的要紧特点是:在教育中重视与个性进展有关的个体的独立意识、自信心、抵抗精神以及多种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努力制造条件,造就有活力、有制造性的个体,以适应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展的需要。

美国的个性化教育不仅反映在家庭教育中,而且还表达在个体成长的各级教育中。美国各级教育的实施,实际上是儿童从小形成的各种观念和价值体系的进一步的进展。其突出特点是,重视儿童个性进展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儿童的表现力、主动性、制造性、好问态度、向权威挑战,以及各种活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等。

1.3.5社会文化

美国文化的精髓确实是自由和开放,这表现在他们对婚姻的态度也是如此,因此美国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这就造成了数量庞大的单亲家庭或独居的人群。

美国文化的阻碍表现在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上,对小孩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是他们教育小孩的

重点。美国家庭的小孩在18岁后就能够脱离家庭独自生活。事实上,的确有许多人刚刚成年就选择了独立生活而且美国人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

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信仰宗教。在美国有几百种宗教信仰,以基督教为主,美国人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及处世态度深受其阻碍。在如此崇尚个性,竞争猛烈的经济社会中,宗教教义中的众生平等,热爱工作,自强自爱,尊重他人,友爱互助等思想使美国人在自强不息的同时更有同情心和爱心。

美国人最崇尚的是“变化”。在美国人看来,变化是同成长、进展、改进、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变,意味着条件的改善。今天,美国人之因此取得了如此庞大的成就,一是因为美国人认为世界上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事,二是因为美国人坚信,任何一个美国人,不管是男人,依旧女的,都有责任、都应尽力地把每一件情况做好。美国人不喜爱按部就班的、一成不变的或者连续稳固的、祖辈遗留下来的传统的价值理念。

美国人尊重个人威严,鼓舞张扬个性。张扬个性的价值观起源于西方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到了21世纪的美国,这种价值观被进展到极至。不管是思想,依旧行动,美国人处处表现出与众不同。他们会加入专门多组织。但在一个组织中,他们也会显示出与其它成员哪怕是一点点的差别、一点点的专门、一点点的专门。美国人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绝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个性除了表达在美国人的生活中,还表达在美国人的教育中。

有用主义是美国本土文化进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方法论,有用主义要紧强调以下几个原则:(1)效用至上的原则。即任何思想或行动假如不能取得实际成效,就毫无价值而言。实际成效是判定任何思想过程和行动过程意义大小的标准;(2)任何情况都能够尝试的原则。即以有用主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进展。强调一个人应当勇于创新,敢于尝试任何情况,敢于开发任何新的领域。通过尝试和创新,发觉别人没有发觉的东西,做出别人没有做出的东西,从而使自己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3)任何方法都行的原则。强调任何方法和手段差不多上为目的和成效服务的,为了实现和产生中意的成效,就要采纳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凡是有利于表现个性和提高自己竞争地位的方法和手段都要争取采纳。

1.4技术背景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的头号科技大国。美国的科技优势成就维系了美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实力和霸权地位,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也产生着庞大的深刻的阻碍。90年代

中后期,运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宽带技术和互联网迅速普及,便携式MP3播放器的显现对美国音乐产业产生了重大冲击。

尽管MP3这一技术本身没有过多的宣传,传统的录音工作室也并不使用这种技术。然而,运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为MP3的流传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全新的应用平台;开放、透亮、无加密的MP3技术使得音频文件数字化、浓缩化专门容易,大大降低了音频文件的转换、储备成本; P2P与宽带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MP3格式音频文件在网络上的传输成本;便携式MP3播放器更是为其快速扩散提供了大量的消费者基数( Install Base) 。这些技术相互作用,互为动力,加速了正向反馈或者说花车效应的发生,一种新技术的锁定现象自发自然地发生在了MP3上,MP3格式逐步成为了网络(在线)音乐的事实标准。

1.5环境因素

美国政府专门重视环境爱护,环境健康早已成为大伙儿安居乐业的全然保证。而针对美国电子企业环保考察的世界闻名环保机构绿色和平组织依据电子厂商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危险化学物质,最为关注PVC聚氯乙烯以及BFR溴系阻燃剂这两种有毒材料的使用状况,以及在回收废旧电子设备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进行评分。

1.6 法律背景

美国市场是一个法规健全、规范有序的市场。“未经授权,复制、传播、展出拥有版权的音像制品,将面临法律的民事或刑事惩处。刑事侵权将受到联邦调查局(FBI)的调查,构成重罪者,最高将面临入狱5年或25万美元罚款或两者并处的惩处。”

为适应时代进展,美国这些年来不断修改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立法,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活动已成为美国法律制度中最活跃的部分。例如,与互联网及个人电脑有关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成为近几年来美国的关注重点,通过互联网上传、下载音像制品在美国都被视为犯罪行为。

美国关于知识产权的范畴要紧包括专利、版权、商标、商业隐秘等。以专利为例,美国商务部下属的专利和商标局公布的2006财年统计报告称,2006财年该局共受理专利申请33.2万件,是迄今受理专利申请最多的一年。专家估量,美国现在的出口中有超过一半依靠于知识产权爱护,而50年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0%。

但随着新技术如MP3、互联网等的显现,传统制度受到了挑战。这些技术使得音乐完全

虚拟化、数字化,复制成本、转移成本、扩散成本大大降低,任何一个消费者或者说家庭的使用都专门难说局限于家庭。因此,对音乐版权所有者的产权“侵害”无疑是急剧扩大。再加上那些能够用来生产、复制、转移、播放复制产品的数码产品制造商并不在传统的补偿税征收范畴内,音乐版权所有者的利益又无法通过政府税收加以补偿。产业原有利益均衡被打破,冲突难免发生。我们认为,随着技术的进展升级———如第三代P2P技术的进展,新的文件分享方式不断涌现,监督、执行现有音乐产品“产权”爱护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收益则越来越小,传统的制度与法律的不适应性因此进一步凸现,制度惯性势必会被打破,产业也必将在多方利益博弈过程中实现新的生态与均衡。音乐产品的“产权”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与范畴,昨天的“盗版”侵权行为在今天专门可能确实是受法律爱护的正当行为。

第二部分美国消费者分析

2.1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态度

表2-1 恩格尔系数与社会阶层

美国社会阶层的消费特点

上上层:上上层继承有大量遗产,出身显要的达官贵人。他们捐巨款给慈善事业,举行初次参加社交活动的舞会,拥有一个以上的宅第,送小孩就读于最好的学校。这些人是珠宝、古玩、住宅和度假用品的要紧市场。他们的采购和穿着常较保守,不喜爱炫耀自己,这一阶层人数专门少,当其消费决策向下扩散时,往往作为其他阶层的参考群体,并作为他们仿照的榜样。

上下层:他们在职业和业务方面能力专门,因而拥有高薪和大量财产,对社会活动和公共事业颇为积极,喜爱为自己的小孩采购一些与其地位相称的产品,诸如昂贵的住宅、学校、游艇、游泳池和汽车等。他们中有些是暴发户,他们摆阔挥霍白费的消费形式是为了给低于他们那个阶层的人锱上印象。

中上层:这一阶层既无高贵的家庭出身,又无多少财产,他们关怀的是“职业前途”,已获得了像自由职业者、独立的企业家以及公司经理等职位,他们注重教育,期望其子女成为自由职业者或是治理技术方面的人员,以免落入比自己低的阶层。那个阶层的人善于构思和接触“高级文化”,参加各种社会组织,有高度的公德心。他们是优良住宅、衣服、家具和家用器具的最适宜的市场,同时,他们也追求家庭布置,以招待朋友和同事。

中间层:中间层是中等收入的白领和蓝领工人,他们居住在“都市中较好的一侧”,同时力图“干一些与身份相符的事”。他们通常购买“赶潮流”的产品。25%的人拥有进口汽车,其中大部分重看时尚,追求“一种良好品牌”,其理想居住条件是“在都市中较好一侧”,

有个“好领居”的“一所好住宅”,还要有“好的学校”。中间层认为必要为他们的子女在“值得的知识”方面花较多的钱,要求他们的子女同意大学教育。

劳动层:劳动阶层包括中等收入的蓝领人和那些过着“劳动阶层生活方式”的人,而不论他们的收入多高、学校背景及职业如何样。劳动阶层要紧依靠亲朋好友在经济上和道义上的援助,依靠他们介绍就业机会,购物听从他们的忠告,困难时期依靠他们的关心。度假关于劳动阶层来说,指的是“呆在城里”,“外出”指的是到湖边去,或常去不到两小时远的地点。劳动阶层仍旧保持着明显的性别分工和陈旧适应,他们偏好的汽车包括标准型号或较大型号的汽车,对国内外的小型汽车产不问津。

下上层:下上层的工作与财宝无缘,尽管他们的生活水刚好在贫困线之上,他们无时不在追求较高的阶层,却干着那些无技能的劳动,工资低得悲伤。下上层往往缺少教育,尽管他们几乎落到贫困线上,但他们千方百计“表现出一副严格自律的形象”,并“努力保持清洁”。

下下层:下下层与财宝不沾边,一看就明白贫穷不堪,常常失业或干“最肮脏的工作”,他们对查找工作不感爱好,长期依靠公众或慈善机构救济。他们的住宅、衣着、财物是“脏的”、“不和谐的”和“破的”。

2.2不同地区的消费能力

表2-2 不同都市与洲消费者收入

表2-3 地区消费者消费能力

2.3不同学的教育程度消费能力

图2-1 美国人的学历与年薪

2.4不同职业的消费能力

图2-2 美国职业与收入

在美国麻醉师年平均工资为19.278万美元,位美国收入最高的职业。居第二位的是外科大夫,年平均工资为19.141万美元。排名第三位的是牙齿校正医师,他们年平均收入为18.534万美元。然后依次是妇科大夫、各种口腔科大夫、内科大夫和家庭大夫。排在第十位的是公司治理经理,他们的年平均工资为15.137万美元,而且是电视业的工资居高。紧随其后的飞行员,年平均工资为14.881万美元。排名第十二位的是仍旧是医学专业的心理

医师,年平均工资为14.762万美元。再往后是牙医、矫形外科医师。律师只进入第十七位,年平均工资为11.828万美元。

在美国收入最低的是食品行业,如快餐店(1.67万美元)、洗餐具者、饭店服务员和理发师,他们的收入不超过1.8万美元。在美国成为高收入的专家专门不容易,要求必须有才能,需要长期努力学习并投资。全国共有 3.1万名麻醉师,而快餐店工作人员则达到260万名,同时这些低收入者大多来自其他国家。

2.5不同种族的消费能力---亚裔成美国最富有族群

现在美国的亚裔人口大约有1300万。不久前的一份市场调查报告说,亚裔差不多成为美国最富有的消费族群,他们的购买力高达4340亿美元,占全美消费者购买力的4.7%。这份报告还推测,美国亚裔的购买力2010年将达到6110亿美元,而华裔是亚裔中最大的消费族群。亚裔家庭的平均收入在美国各族裔家庭中是最高的,中位数是56200美元,比拉美裔家庭高56%,比白人家庭高15%,比全美国平均水平高26%。另外,年收入超过十万美元的亚裔家庭大约有28%,这在全美各族裔家庭中也是最高的。美国亚裔的人均收入是25800美元,而全美人均收入是24000美元。

在亚裔当中,印度裔人均收入为31400美元,名列第一,华裔人均收入为28000美元,位居第三,排在日裔之后。

但对消费比较慎重,要买最划算的商品。他们在家庭用品、名牌产品、科技、网上购物以及保健等方面舍得花钱,也情愿同意各式各样的推销广告,因此成为厂家心目中理想的目标市场。

美国的亚裔人口将近1300万,其中华裔有大约300万,占美国人口的1%,是全美最大的亚裔族群。另外,在亚裔中占比例较大的还有菲律宾裔、韩裔和日裔。估量,到2010年,美国的亚裔人口将增至1460万,累计增长率为百分之14。

在美国,大部份亚裔居住在都市,大约40%的亚裔住在洛杉矶、旧金山和纽约等大都会地区。大约540万亚裔住在夏威夷和美国西海岸,其中住在加州的就有大约420万。洛杉矶、旧金山、纽约等美国大都市都有唐人街,其中有各种服务设施,有些华裔可不能说英语,在唐人街生活也可不能有任何问题。另外,美国还有日本城、韩国城、小西贡等亚裔居住区。

2.6不同年龄的消费能力与消费观念

表2-4 年龄与消费能力

2.6.1 X-一代

X一代出生于1965-1979年间,他们在石油危机和7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来到人世并长大成人。他们中的半数人经受了盲目离婚,父母再婚和家庭重组。由于在经济萧条以及由此引发的广泛失业的环境中长大,这一代人对经济的整体看法比较悲观,他们不得不比前辈们更早地参加工作,而且工作的时刻更长,工作辛劳甚至危险。

X一代是怀疑的一代,他们对媒体的伎俩不屑一顾,抵制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术以及华而不实的包装。怀疑主义使他们成为小心和慎重的消费者,他们对购物专门有体会,经济上的压力使他们对价值更为关怀,喜爱有用和廉价的商品。在这一点上,他们表现出明显的最低限度主义,也确实是说,他们不需要那些作为精神象征来炫耀的产品,对他们来说,商品的耐久性和持久性才能引起他们的购买欲。X一代现在约有3000多万,他们将对美国的就业和消费市场产生重大阻碍,将会成为以后几乎所有产品的要紧消费者。

2.6.2 Y-一代

Y一代是指那些在1979-1994年新一轮生育高峰出生的人,他们大约有6000万之多。1/3不是白人,1/4来自单亲家庭,还有3/4人的母亲有工作。

这一代对经典的名牌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白事,耐克这些专门熟悉的名字差不多过时。这些经典品牌,曾因成功引导了他们的前辈而发财,然而现在却无法令Y一代也钟情于他们。由于Y一代的主体是大,中,小学生,消费价值观已差不多定型,几年后,Y一代中的许多人就要大学毕业,并着手购买他们的第一辆汽车,第一所房子,因此他们现在的消费适应会相伴他们进入成人期的高消费时期。无法获得Y一代人同的品牌将失去庞大市场。

2.6.3 Tweens 一代

目前美国共有大约2500万左右的Tweens.仅管这些小学生们既不能开车也无权投票,甚至还不能够自己单独去买东西,然而他们却有可能是继60年代婴儿潮一代后最强大的消费者群,潜在消费劲量加起来会有几千亿美元。专门是那些年纪在8-13岁的女小孩们。

2.7不同性别的收入与消费特性

在美国的纽约及其他一些大都市,21至30岁的全职女性的平均工资已超过男性。2005年,纽约市21至30岁的全职女性的平均工资为男性的1.17倍,而达拉斯更高,为1.2倍。但是由于较男性更多的女大学生从校园走上工作岗位。2005年,纽约市21至30岁的全职女性中有53%拥有大学学历,而男性只有38%。然而,大学毕业的白人男性的收入比任何同等学历的其他族裔男性和女性的收入都要高,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他们的年收入超过66,000美元。其他大学毕业男性的年收入分别为:亚裔男性年收入超过52,000美元,西班牙裔男性收入49,000美元,黑人男性收入超过45,000美元。

有学士学位的黑人女性和亚裔女性的收入要比同等学历的白人女性收入略高,而同等学历的白人男性收入最高。2003年,一名有学士学位的白人女性的收入接近37,800美元,而同等学历的亚裔女性年收入接近43,700美元,黑人女性为41,100美元。西班牙裔女性的收入略低一些,年收入不到37,600美元。

图2-3 美国职业与收入

然而女性的消费能力占到美国总人口消费的80%。随着女性经济收入的提高,女性已操纵了全球18.4万亿美元年均消费中的12万亿美美元,而且那个比分比随着女性收入的提高还将上升。其中75%的家庭购买决定是由妻子作出。女性的经济收入和购买力增加,让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关注这片庞大的市场。以女性为要紧消费群,从女性的视角设计、推广产品。

首饰、时装、化妆品自不必说,为符合女性“口味”而专门设计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也深受喜爱。女性还慢慢成为汽车、房屋、证券基金等的重要消费者。

男性

19世纪90年代美国产品统计数据之后,认为美国男性积极地将大量的消费活动并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说明男性消费的娱乐休闲商品大致是女性的两倍,且为此花掉了可支配家庭收入的30%左右。男人,专门是年轻男人开始变成了消费者,他们越来越多为自己及他人买东西,越来越广泛地卷入到市场经济的种种消费行为中。男人和女的一样成为美国现代消费社会的一部分。

2.8季节对美国消费的阻碍

美国市场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均有较强的季节性,通常分春季(1-5月)、夏季(7-9月)和节日季(11-12月)。每个季节都有商品换季的销售高潮,如感恩节(11月底)开始便是美国人冬季节日购物的季节,专门是圣诞节,是美国商品全年销售旺季,通常要占全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此外,美国有许多节日,如情人节、母亲节确实是商家销售礼品的良机。美国作为移民大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也就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消费市场,商家往往都想方设法利用这些传统节日来促销。

2.9美国人的品牌意识

美国人对产品质量的含意己扩展为广义的,并不局限于一样的产品用途,技术指标与规格,他们认为这些是产品进入市场本来就应该附合的。他们还将产品的包装质量、产品使用说明质量、专门是售后服务质量也纳入质量含意之中。

美国人对产品品牌的认可度极深,因为品牌专门全面的包含了他们对质量概念的理介,而且也比较准确的表示了自己的消费层次,因此他们较多购买有品牌的产品,也情愿付更多的钱。

第三部分美国MP3市场分析

3.1 美国MP3概况

自韩国世韩(Seahan)公司1998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MP3随身听以来,MP3就成为业界甚至大众媒体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还仿照第一代随身听Walkman和第二代随身听Discman,给MP3随身听起名为Mpman。它的记录媒介是芯片或卡,无需转动部件,完全摆脱了磁带和光碟的束缚。因而,Mpman能够做的更小巧、更抗震和更省电。

人们对此产品投入了异乎平常的关注和热情。更有人预言:MP3将在五年内消灭CD。但这种固态音频播放器到底能不能取代CD播放机而成为主流播放器还将取决于技术水准、音频质量、版权爱护、产品价格、发行方式及消费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

作为运算机与数字音响技术的结合,MP3播放机在起步的前两年并未引起大公司的注意,制造商多为名不见经传的带有运算机背景的小公司,这为众多的中小电子制造商带来了商机。但通过几年的进展,市场并不如人们起初估量的那样,这其中有技术方面的缘故,也有市场策略与定位的关系。

3.1.1价格与储备媒介

这是MP3随身听的最大的限制因素,一台机动辄一两千元,无疑打消了许多消费者的购买意愿。Flash是Mpman的储备媒介,其成本占到整机成本的一半甚至2/3,而且32MB的主流配置只能装载半小时的歌曲,不足以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今年下半年,Flash芯片每MB 的价格已从两年前的2美元降至30-40美分,64MB闪存的每千片价格已降至26美元,消费者看起来仍在期待整机价格的降低与主流内存配置的提高。

Mpman 的储备媒介分为内置闪存芯片和外插闪卡两大类。就目前全球市场而言,至少是SMC、MMC、CFC、SD与MS五种闪卡并存。尚未统一的标准为Mpman、数码相机等需要大容量闪卡的产品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苹果的市场营销策略

就苹果旗下 IPHONE 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及其渠道长宽的合理性分析 一、引言 乔布斯(苹果公司CEO),这位被誉为商界艺术家的CEO ,以其追求完美主义的设计和对市 场营销的独到见解,将苹果产品从单纯的高科技产品升华为某种文化的象征。一个被咬掉一 口的苹果。而这个被咬掉了一口的苹果,也象征着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与设计理念:偏执、 创新、注重智慧、朝气、富于生命力。苹果iPhone 何以席卷世界,令中国为之疯狂?为什 么 iPhone 会在市场取得如此神奇的业绩?通过各种分析,我认为iPhone 的成功首先归功于 其母品牌 apple 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其次,是饥饿式营销策略;第三,是口碑营销策略;第 四是 apple 美观、优质、新颖的产品。 二、苹果IPHONE 的目标市场战略分析 IPHONE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差异性营销战略 企业能力:母品牌apple 的强大影响力 在推出 iPhone 之前,苹果公司的品牌价值,已经在世界上名列前十,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其成熟的产品出了MAC 电脑之外,还有颠覆MP4 世界的 40G 大容量的iPod 播放器,它因成功地在免费音乐交换和收费的音乐订购服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iTunes 网上音乐商店, 而获选为《时代》2003 年度最酷发明,截止2010 年,已经售出超过一亿多部,这个惊人的 数字几乎让整个原来被视为近乎饱和的 MP3 市场支离破碎,苹果成功地在这个红海中开创了新 的蓝海。 iPhone,仅仅是苹果新蓝海的一部分,面对原本被视为过度竞争的智能手机市场,苹果CEO 史蒂芬非常有信心利用苹果强大的品牌,继续苹果颠覆世界的创举,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 iPhone 最终的成功,并非仅仅是 iPhone 单个品牌之力,而是苹果积累几十年之功。苹果公 司通过其以往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苹果品牌, iPhone 仅仅是这个品牌的一个 延伸。 IPHONE 市场定位战略: 1.形象差别化战略:品牌代言人:苹果CEO 乔布斯 乔布斯把自己塑造成了“反传统”的斗士。看看乔布斯那一身标志性的行头,圆圆的眼镜, 黑色高领衫,特征鲜明的牛仔裤和休闲鞋,这一切都在向传统的“企业制服”说不。就像比 尔盖茨之与微软,乔布斯也被看作苹果的另一个品牌。2003年,乔布斯三度登上美国《广 告时代》评选的领导品牌名单,他同时还二度名列“营销 100 杰”,并且在2003 年入选标准更为严格的“营销 50 杰”。他那几乎不变的牛仔裤和黑色高领衫,不仅给人以一种酷、嬉皮、反叛的感觉,而且还把这种形象延伸至苹果品牌。 2.人员差别化战略:营销的核心是情感经济。 乔布斯一直批判硅谷只重视技术的传统做法,在他看来,“情感的经济”将取代“理性 的经济”。比如, 1998 年的 iMac 、2001年的 iPod,乔布斯以自己的行动告诉IT 产业,基于硅芯片之上的技术运算制胜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制造让顾客难忘的体验” 。当产品能召唤消费者情感,它便驱动了需求,比任何一种差异化策略 更有力量。乔布斯称:“创新跟研发资金的多少没有关系。当苹果推出Mac 的时候, IBM 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至少是苹果的100 倍。创新跟资金没有关系,关键是你所拥有的人,你如何

市场营销苹果公司营销策略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Boustead College 苹果手机营销策划案 专业班级: 小组人员: 人员分工:

目录 一、营销策划书概要 (2) 二、产品详述 (2) 三、行业分析 (5) 四、竞争对手分析 (7) 五、营销方案 (8) 六、总结 (12)

一、营销策划书概要 (一)苹果公司介绍 苹果公司,原苹果电脑公司,由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在1976年4月1日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伯蒂诺市,处于硅谷的中心地带。苹果公司专门从事开发、制造、销售个人电脑、服务器、外围设备、计算机软件、联机服务及个人数字式辅助设备。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2007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1993年苹果电脑公司北京办事处成立,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计算机企业之一的苹果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苹果公司的总代理共有6家,进200家代理商和70家专卖店遍布中国各大城市。 (二)苹果产品介绍 iPhone由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在2007年1月9日举行的Macworld 宣布推出,2007年6月29日在美国上市,将创新的移动电话、可触摸宽屏iPod以及具有桌面级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搜索和地图功能的突破性因特网通信设备这三种产品完美地融为一体。iPhone引入了基于大型多触点显示屏和领先性新软件的全新用户界面,让用户用手指即可控制iPhone。iPhone还开创了移动设备软件尖端功能的新纪元,重新定义了移动电话的功能。 二、产品详述 (一)名称和logo的由来 为什么乔布斯的公司叫“苹果”?为什么其Logo上的苹果少了一口?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乔布斯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位好友罗伯特的叔父经营着一个很大的苹果园,他们一帮人每年夏天到那里打工。待乔布斯创办电脑公司之初,一直给公司找不到合适的名字。那年夏天他又去了那个苹果园打工,回来时突然来了灵感,就叫“苹果电脑”吧!“苹果”与“电脑”之间有一种神奇的对比,把两个极不相同的东西合在一起,会给人带来极深的印象。 为什么Logo那个苹果少了一口,是因为那个设计者给了乔布斯两张图案,一张是完整的苹果,一张是少了一口。乔布斯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不想让它看起来像个西红柿。 (二)目标顾客群 iPhone的目标客户定位: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白领和商务人士。iPhone 的价格定

苹果公司在中国的营销策略

苹果公司的营销策略 20世纪,苹果公司曾经辉煌过,那是在微软推出他的操作系统前。从那以后,苹果只是被一些在图形、音频方面有专业需求的用户所选择。自从进入了21世纪,苹果改变了他的营销策略,开始和微软抢市场。 一、iPod的成功 微软的Windows系统,是从苹果的图形界面上发展起来的。然而,因为苹果的Mac操作系统只能运行在苹果机上,才让微软成为了个人电脑的霸主,占据了几乎98%的市场。甚至不少新一代的电脑用户不知道什么是苹果机。同时,苹果公司推出的iPod数字音乐播放器是和苹果电脑捆绑销售的,并且只能在Mac 系统上使用,使他们成为一种互补品。而且当时苹果电脑可以算是一种高档品,真正用的起苹果机的人很少。这更使苹果公司抢不到市场。为此,苹果公司CEO乔布斯调整了他们的营销策略,升级产品,使iPod可以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并且不再和苹果机捆绑销售。使iPod的销量大幅上升。在2004年一整年,苹果电脑仅售出了100万台。而iPod在去年最后三个月里就卖掉了450万台。iPod开始大规模占领市场。事实证明,让iPod脱离捆绑并且支持Windows是正确的。 2005年1月,苹果公布了公司第一财季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第一财季实现利润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6300万美元相比净利润增长3倍以上,该季度iPod发货量增至458万部,是上年同期万部销量的6倍多。第二财季,苹果公司共发货107万台苹果电脑和万部iPod。与去年同期相比,其CPU和iPod的增幅分别达到了43%和558%。 以上数据显示,21世纪的苹果公司已经通过iPod的热销再次杀回市场。 苹果以其iPod再次形成品牌效应,并且成为在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品牌。 二、苹果的低价策略 苹果公司的Mac电脑和iPod播放器传统上都是针对高端市场,2005年1月,苹果公司还做出了向主流市场迁移的重大战略转移,发布了该公司历史上最低价的苹果电脑,其售价仅为499美元以及售价不为99美元的iPod shuffle。在圣诞与新年假期的刺激之下,最近一季度,苹果电脑的产品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超过了26%。 不过,由于价格较高和与所谓的业界标准PC不兼容的原因,即使是iPod的忠实用户也会抗拒苹果的电脑。但是,如果消费者只是用电脑来进行互联网浏览和娱乐,那么一部

苹果公司营销案例分析

苹果公司营销案例分析 苹果公司营销案例分析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简介 全球最大的计算机企业之一:苹果电脑公司(Apple,AppleComputer,Inc.) 苹果电脑公司官方网站:英文 苹果电脑公司中国网站:中文 2007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 苹果电脑公司由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RonWayn在1976年4月1日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加里福尼亚丘珀蒂诺市,是在硅谷的中心地带。1975年春天,AppleⅠ由Wozon设计,并被Byte的电脑商店购买了50台当时售价为666.66美元的AppleⅠ。1976年,Woz完成了AppleⅡ的设计。 1977年苹果正式注册成为公司,并启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苹果标志。同时,苹果也获得了第一笔投资--MikeMarkkula的92000美元。 1978年,苹果准备股票上市,施乐公司预购了苹果100万美元的股票,并允许苹果工程师们研究早已被施乐视为垃圾的PARC操作系统的图形界面。但苹果的工程师化腐朽为神奇,并将图形界面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空。 苹果公司专门从事开发、制造、销售个人电脑、服务器、外围设备、计算机软件、联机服务及个人数字式辅助设备。是1995年度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供应商,位居当年"世界百大信息技术公司"排行榜第11位,"世界软件厂商最大50家"第25位。94、95年度在全球多媒体市场占有率高踞榜首。 苹果电脑公司这样描述公司的业绩:苹果电脑公司通过Apple II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发了个人电脑革命,Macintosh的推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彻底改造了个人计算机。通过其创意性的硬件、软件和Internet技术及设备,苹

苹果公司的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苹果公司的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电子产品市场,同样一类商品能选择的替代品有很多,苹果的产品似乎也没有神奇到无所不能。既然苹果的产品没有那么神奇,那么苹果在另一方面――营销的这一环节一定做得很到位。所以笔者主要目的就是研究苹果公司的营销手段,以及这些手段能给其他公司带来怎样的启示。 【关键词】苹果公司营销企业文化 当前,提起最热门的科技公司,非苹果公司莫属。就在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5月26日,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苹果在这一天的市值已经超越了微软,正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当天苹果收盘价为244.11美元/股,市值为2221.2亿美元。

一、相关文献综述 对于营销方面的研究其实很早就开始了。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市场营销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而菲利普?科特勒下的定义强调了营销的价值导向: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别人进行交换,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近年来,美国学者唐?舒尔茨又提出了更新的4R营销理论。该营销理论认为,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需要从更高层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的主动性关系。 二、傲人销售业绩背后的营销手段 (一)营销中给顾客植入宗教式的信仰 世界品牌研究专家马丁?林斯特龙曾经说过“宗教

是庄严高贵的传道,神秘的符号和仪式”。苹果公司与宗教有两点特点是一致的,20多年过去了,苹果公司仍然坚持这一愿景。 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苹果在营销策略上的高明之处。在营销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低等营销做产品,中等营销做品牌,高等营销做文化。每次新品发布会的演讲上面,就能找出一些原因了。每次的演讲都富有激情而且极具煽动性,能使苹果迷们更加忠诚于苹果品牌。 (二)苹果营销的是文化,是身份 在苹果的广告,你从来没有看到过关于这些技术创新的内容,也没有看到关于苹果的产品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各种特点。你在广告里只能看见苹果宣扬的一种年轻人令人羡慕的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原因与百事的那些广告的原理是一样的,苹果并不是单单在推

苹果公司运营管理案例分析

苹果公司运营管理案例分析 1.苹果公司的采购管理 庞大采购量 苹果公司成功的采购管理得益于庞大的采购量。庞大的采购量使得苹果在零部件成本、制造费用以及空运费用中获得了巨大的折扣,有时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因为消费者众多,所需零部件也在不断增加。 例如,苹果每年需要支付给三星零部件采购费用超过70亿美元。苹果是三星的最大客户,三星2011年收入总额1090亿美元中苹果所占比重达7.6%。三星上游供应链厂商指出,诉讼后苹果和三星仍有可能继续维持供应链合作关系。在去年的诉讼高发期,三星仍然为苹果的iPhone 和iPad供应核心A5逻辑芯片。 但也有人认为,苹果似乎不想再让三星控制全球的芯片市场。苹果公司近期向日本尔必达公司广岛工厂下达大笔DRAM芯片订单,占苹果芯片需求的三成。苹果此举是希望帮助尔必达与三星在芯片市场对抗,以维持苹果公司自己的谈判能力。 2.苹果公司的库存管理 精简库存 苹果公司曾一度陷入存货危机,库存成品价值高达7亿美元,年库存周转率还不到13次。为此苹果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库存。 第一,减少供应商数量。苹果公司将原先庞大的供应商的数量减少至一个较小的核心群体,开始经常给供应商传送预测信息,共同应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库存剧增风险。但是,苹果公司对供应商也提出了一系列残忍的完美主义要求,无论何时,如

果一个项目没有达到要求,苹果公司都会要求供应商在12小时内做出根本原因分析和解释。 第二,减少产品种类。这是整个改革中最基础的环节,苹果公司把原先的15种以上的产品样式消减到4种基本的产品样式,并尽可能使用更多标准化部件,从而大大地减少了产品生产的零部件的备用数量以及半成品的数量,能够将精力更集中于定制产品,而不是为大量的产品搬运大量存货。 譬如,iPod nano几乎使用了所有的通用IC,从而减少了在元件准备上的时间和库存。2007年,苹果公司获得了快速的存货周转水平和高速的业绩增长 (38.6%)。 第三,提供更多无形产品。迄今为止,苹果公司的需求预测、库存管理仍非常糟糕,但是,苹果公司通过提供iTunes音乐商店服务,让消费者把钱大把地花费在一个近20亿美元销售额的零库存商品供应链上。目前,苹果公司的在线iTunes音乐商店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的音乐零售商,仅次于沃尔玛和百思买。 苹果公司的翻身仗说明,只有降低了企业的存货成本才能直接的增加企业的盈利。 3.苹果公司的供应链管理 (1)上游物流与供应链 苹果公司是典型的品牌输出企业,负责创意和设计,产品制造由供应商提供。从一些公开的产品拆解报告和产业分析文献中看到,苹果公司的供应商遍布全球,分布在中国台湾地区、美国、韩国等地,在中国大陆主要是台资企业的生产基地,最后主要由富士康组装成机。

苹果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及其产品使用体验

苹果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及其产品使用体验 在美国风险投资的历史中,苹果公司较早展示了风险投资的不同凡响。1976年,两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微机(苹果一号),受到社会欢迎。后来,风险投资家马克首先入股9.1万美元,创办了苹果公司。从1977年到1980年3年时间,苹果公司的营业额就突破了1亿美元。1980年,公司公开上市,市值达到12亿美元,1982年便迈入《幸福》杂志的500家大企业行列。一家新公司在5年之内就进入500家大公司排行榜,苹果公司就是首例。苹果公司的上市犹如核爆炸的成功一样震憾着世界。早先在苹果公司下赌注的风险投资家更是丰收而归。 回顾本世纪第一个10年,总裁乔布斯重返公司后,借力几款明星产品使销售额迅速增长,终于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经历的低谷,公司利润率持续处于行业内高端水平。2004年以来,苹果公司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平均利润率近32%。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自此,智能手机市场的原有格局完全瓦解。2009年金融风暴后,业界经营一片惨淡,苹果公司却仍稳居福布斯全球高绩效公司榜单 苹果公司原有文化的核心是一种鼓励创新、勇于冒险的价值观。自白手起家,小小的苹果电脑便在技术领域内引发两次变革,迫使包括IBM和微软在内的每一家电脑公司都加入它开启的新潮流。不仅是勇于创新,事实上,公司一直是我行我素,冒高风险,甚至反主潮流。公司的信条是进行自己的发明创造,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一个人可以改变世界。正是这种大无畏精神使公司能够推出令广大用户喜爱的Macintosh电脑,开鼠标定位器和图像表示法的风气之先。公司也一直以这种独创精神为傲。在其创办初期,公司曾在楼顶悬挂海盗旗,向世人宣称"我就是与众不同"。然而正是这种价值观造就了苹果的成功。 设计: 首先,每个员工都必须牢记苹果比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更加注重产品的设计。像微软这样的公司向来不擅于打造让人赏心悦目的产品,而苹果才是真正地在做设计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懂得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然后着手实现这些目标。虽然实现起来并不总是很容易,但苹果似乎每次都能恰到好处地完成。这难道不是员工的努力造就了苹果的成功吗? 忘记一切,从头开始: 当员工初到苹果时,公司就希望他们立即做一件事:忘掉曾经了解的技术。苹果公司所做的事情与其他公司都不一样。无论是产品的设计、新产品的设计理念还是公司独具的简单运营方式,只要是在苹果,所有事情就会不同。把在其他公司的工作习惯带到苹果来,可能会造成更多的麻烦。苹果是不同寻常的。 坚信苹果比其它所有公司都强:不同于行业里的其它任何公司,苹果公司非常自负。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乔布斯非常自我,他相信苹果是世界上最强的公司,有不同于其他公司的做事方式。虽然苹果的仇敌无法忍受这一点,但是对所有该公司的粉丝和员工而言,这一信条已经成为了一种号召力。 看重外界的看法: 由于自负的本性,苹果用心聆听人们对自己的产品的批评。但在真正的苹果时尚里,该公司会选择更加恶毒的行为来回应这些批评,这一点是行业里其它所有公司都不能企及的。毕竟,行业里有哪家公司可以在遇到诸如iPhone 4天线门这样的事件时还能满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的呢?苹果不喜欢听到别人指责自己是错误的,并希望不管是自己的员工、还是外界的追捧者都能跟自己坚定的站在一起。 永不服输: 苹果最具魅力的一点就是它永不服输。就算产品被批评得体无完肤,该公司似乎也能在危急时刻找到脱离火海的方法。没有哪个领域能比计算市场把这一点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的了。在做出了一些有着不少争议(和风险)的决策后,乔布斯凭借正确的策略

管理学苹果公司案例分析

苹果企业案例分析报告 题目:Apple,让科技飞!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班级:1304113 姓名:李闪波 2014 年 5 月 22 日

一、苹果公司概况 1、苹果公司简介 苹果公司,全称苹果股份有限公司,原称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在2007年1月9日于旧金山的 Macworld Expo 上宣布改名。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3.8%。 2、苹果公司发展史 [一九七六年] 4月1日,斯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创立苹果电脑公司。在当年开发并销售Apple I电脑。 [一九七七年] 发售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 II。 [一九八四年] 1984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电脑。 [二零零一年] 推出iPod数位音乐随身听。 [二零零二年] 推出第二代iPod播放器,使用了称为“Touch wheel”的触摸式感应操控方式。 [二零零三年] 推出第三代iPod音乐播放器,可同时支持Mac和Windows,并取消Firewire 连接埠的设计。 [二零零四年] 推出第四代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沿用了原本在iPod mini上的“Click Wheel”操控设计。此后还推出搭载彩色显示屏的iPod Video。 推出迷你版iPod mini数码音乐播放器,其金属外壳与其他机种歧异性极大。 [二零零五年] 推出第五代iPod播放器。

推出第二代iPod mini 迷你数码音乐播放器与iPod shuffle,其无显示屏设计引起部分使用者不满。 推出iPod nano 超薄数码音乐播放器,采用彩色显示器。 [二零零六年] 斯蒂夫·乔布斯发表了第一部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分别为iMac和MacBook Pro。 推出第六代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称为"iPod classic"。 推出第二代iPod nano 数码音乐播放器,采用和iPod mini相同之铝壳设计。 推出第二代iPod shuffle数码音乐播放器,其外型变为类似一个夹子,体积更加小巧。 [二零零七年] 推出第三代iPod nano超薄数码音乐播放器,外型由细长转为宽扁。 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iPhone与iPod touch。 [二零零八年] 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从信封中取出)了MacBook Air,这是当时最薄的笔记本电脑。 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iPod nano 第四代和iPod touch第二代。 斯蒂夫·乔布斯在Mac World上发布了新设计的MacBook和MacBook Pro,以及全新的24英寸Apple LED Cinema Display。 [二零零九年] 3月3日推出升级版的iMac,但外形并未改变,其使用了NVIDIA公司新款显卡,并小幅度降低了iMac价格,同时升级更新的包括Mac mini和Mac Pro。 3月11日推出新款iPod shuffle,这是第一款可以语音发音的数码音乐播放器,体积更加小巧,几乎是上代的一半大小,由于部分操作键转至耳机线缆上,所以暂时不支持第三方耳机,而且必须配合8.1版本或更新版本的iTunes使用。 6月25日推出新款iPhone,命名为iPhone 3G s,s代表speed,iPhone 3G s是历代iPhone中性能最好的一款,其运行速度是前两代iPhone的两倍多,并且加入了指南针、摄像等功能。 9月10日更新全线iPod产品(itouch、classic和nano),其中第五代nano

iPhone苹果手机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iPhone苹果手机营销策划方案

目录 一、营销策划书概要 1.苹果公司介绍 2.产品介绍 3.苹果手机在全球手机行业市场のの现状分析 二、营销环境分析 1.宏观市场环境分析 2.微观市场环境分析 三、SWOT分析以及解析 四、iPhoneののSTP分析 1.市场细分(Segmentation) 2.目标市场(Targeting) 3.市场定位(Positioning) 五、iPhoneのの营销战略 1.产品战略(product) 2.价格战略(price) 3.渠道战略(place) 4.促销战略(promotion) 六、行动方案 七、营销预算 八、风险控制

九、总结 一、营销策划书概要 1.苹果公司介绍 苹果公司,原苹果电脑公司,由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在1976年4月1日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伯蒂诺市,处于硅谷のの中心地带。苹果公司专门从事开发、制造、销售个人电脑、服务器、外围设备、计算机软件、联机服务及个人数字式辅助设备。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最知名のの产品是其出品ののApple2、Macintosh电脑、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ITunes音乐商店和iPhone手机。它在高科技企业中心以创新而闻名,是全球著名のの个人电脑供应商,2007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1993年苹果电脑公司北京办事处成立,标志着全球最大のの计算机企业之一のの苹果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苹果公司のの总代理共有6家,进200家代理商和70家专卖店遍布中国各大城市。 2.苹果产品介绍 iPhone由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在2007年1月9日举行ののMacworld宣布推出,2007年6月29日在美国上市,将创新のの移动电话、可触摸宽屏iPod以及具有桌面级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搜索和地图功能のの突破性因特网通信设备这三种产品完美地融为一体。iPhone引入了基于大型多触点显示屏和领先性新软件のの

苹果公司市场营销竞争分析

苹果公司市场营销竞争分析 iTunes是一款数字媒体播放应用程序,是供苹果产品使用的一款免费应用软件,能管理和播放你的数字音乐和视频。由苹果电脑在2001年1月10日于旧金山的Macworld Expo 推出。它可以将新购买的应用软件自动下载到你所有的设备和电脑上。它还是你的虚拟商店,随时随地满足一切娱乐所需。 App Store是iTunes Store中的一部分,由苹果公司为iPhone和iPod Touch、iPad 以及Mac创建的服务,允许用户从iTunes Store或Mac App Store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iPhone SDK或Mac开发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购买收费项目和免费项目,让该应用程序直接下载到iPhone或iPod touch、iPad、Mac。其中包含:游戏,日历,翻译程式,图库,以及许多实用的软件。在Mac中的App Store叫Mac App Store,和iOS的软件不是相联系的。 微观环境: 1、供应商 三星一度是苹果很多零部件的唯一供应商,但由于三星与苹果竞争的关系,苹果也在不断的去三星活,包括其处理器以及屏幕。就像最近出的iPad Air的屏幕一样,三星的占比已经降至20%。LG Display将负责大约70%的供应量,三星提供20%左右,剩下的10%属于夏普,夏普的出货量还是没有满足苹果,随着苹果平板产品对屏幕的需求日益提升,高分辨的屏幕逐渐成为市场的大热,此外,背光模块主要来自台湾瑞仪光电(Radiant Opto-Electronics),负责组装的当然还是富士康。 2、企业内部门(暂时找不到新的内部组织和新的企业文化,因为这对于苹果公司来说,是保密的) 这个是以前美国几大科技公司的内部的组织结构,但现在的苹果公司已经不是以上的组织结构了乔纳森鼓励苹果的软件和硬件小组合作,在乔布斯时代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自去年的高层重组之后,乔纳森不仅负责苹果的硬件设计,还要负责软件的美学设计。

iPhone手机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xxxx\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 任课教师:肖鸿 班级名称:10经管302区队 组员名单:高佩李世龙曹彬

李震周政皮淼淼 2011年12月31日 目录 一、营销策划书概要 1.苹果公司介绍 2.产品介绍 3.苹果手机在全球手机行业市场的现状分析 二、营销环境分析 1.宏观市场环境分析 2.微观市场环境分析 三、SWOT分析以及解析 四、iPhone的STP分析 1.市场细分(Segmentation) 2.目标市场(Targeting) 3.市场定位(Positioning) 五、iPhone的营销战略 1.产品战略(product) 2.价格战略(price) 3.渠道战略(place) 4.促销战略(promotion) 六、行动方案 七、营销预算 八、风险控制

九、总结 一、营销策划书概要 1.苹果公司介绍 苹果公司,原苹果电脑公司,由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在1976年4月1日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伯蒂诺市,处于硅谷的中心地带。苹果公司专门从事开发、制造、销售个人电脑、服务器、外围设备、计算机软件、联机服务及个人数字式辅助设备。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2、Macintosh电脑、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ITunes音乐商店和iPhone 手机。它在高科技企业中心以创新而闻名,是全球著名的个人电脑供应商,2007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1993年苹果电脑公司北京办事处成立,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计算机企业之一的苹果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苹果公司的总代理共有6家,进200家代理商和70家专卖店遍布中国各大城市。 2.苹果产品介绍 iPhone由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在2007年1月9日举行的Macworld宣布推出,2007年6月29日在美国上市,将创新的移动电话、可触摸宽屏iPod以及具有桌面级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搜索和地图功能的突破性因特网通信设备这三种产品完美地融为一体。iPhone引入了基于大型多触点显示屏和领先性新软件的全新用

苹果公司创新管理案例分析

《创新管理》 苹果公司的创新管理案例分析——以iPod为例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6班 学生姓名赖剑城 学号201230090109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4年12月18日 成绩 管理学院

评语: 得分: 评阅人: 苹果公司创新管理案例分析 ------以iPod产品为例 摘要:创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赢得多的市场份额,也可以帮助企业走得更远。乔布斯带领的苹果公司无疑就是最好的例子。无论是iPod、iPhone还是iPad都体现了一家拥有独到的创新能力的企业能给顾客带来巨大的价值就能被顾客所追捧。苹果公司所拥有的创新能力源于乔布斯带领的创新团队以及团队创新执行力度。简洁美观的iPod最能体现出苹果公司颠覆传统改变音乐行业现状的非连续性创新能力。苹果公司创新管理的方式是值得我国企业值得思考并且借鉴的,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拥有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乔布斯iPod 创新支持价值非连续性创新

目录 第1章:苹果公司创新管理案例介绍 1.1 分析苹果创新管理案例的目的 1.2 苹果公司简介 1.3 从iTunes到iPod的音乐革命————让音乐无处不在 第2章:苹果公司创新管理案例分析————以iPod产品为例2.1苹果公司的创新情境 2.1.1苹果公司的创新资源 2.1.2苹果公司的创新战略选择 2.2 苹果公司的创新过程分析 2.2.1苹果创意之源 2.2.2 挑战不确定性 2.2.3 iPod风靡全球 2.2.4 不断创新的iPod 第3章:苹果之道的借鉴与启示 参考文献

第1章:苹果公司创新管理案例介绍 1.1 分析苹果创新管理案例的目的 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创新无疑是保持企业发展势头,提高市场份额重要的竞争手段。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客户群体有多少,如果不创新就可能会落到曾经的手机行业巨头——诺基亚一样的下场。企业欲培育和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必先培育和建立其创新与创新管理的能力。企业的创新与管理创新的能力因其应对复杂的、高度不确定的情境而变得极为重要,而且,这些能力也很难获得和保持。有研究表明企业创新能力是可以学习获取的,Joe Tidd 和John Bessant 在《创新管理——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一书中也表明创新是可以通过企业自身搜寻、选择、实施、获取四个战略过程来完成的。企业要创新很直接的影响是企业领导者是否支持创新,是否能拥有达到创新目的的执行能力,通过研究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创新管理来启发我国中小企业,并给予借鉴。 众所周知苹果公司是创新管理的集大成者,是很多企业树立的榜样企业,在过去十几年里,苹果一直以创新性的产品闻名,如音乐播放器——iPod、智能手机——iPhone、平板电脑——iPad、个人电脑——iMac 以及线上应用商店——iTunes等都被人们熟知。拿苹果公司的iPhone来说,尽管品苹果iPone系列智能手机占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不过10%左右,但是其销售额却是占全球智能手机总销售额的35%,利润更是达到了全球所有设备总利润的60%到70%[1]。其很大的价值来源于简洁完美的外观设计、顶端的硬件设备和饥饿营销手段,这些都是苹果公司创新管理的成果。这不仅给顾客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价值,也为成就如此庞大的“苹果迷”顾客群体奠定基础。国内许多企业都应该学习苹果公司的创新管理方法,以顾客需求为主去创造企业的核心产品。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想要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来说会是一个值得实践的方法。本分析报告将苹果公司为何能够成功创新并且能够管理创新进行剖析给企业借鉴作为目的。

苹果公司的营销策略

苹果公司的营销策略 内容简介:苹果公司的营销策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也一直是最不可思议的。在企业营销一直以“客户就是上帝”为信条的时代,苹果公司公司的营销策略却回到了靠“折磨”顾客而不是讨好顾客,来取得营销成功的日子!一起来关注苹果公司独特的营销策略! 苹果公司的营销策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也一直是最不可思议的。在企业营销一直以“客户就是上帝”为信条的时代,苹果公司的营销案例却告诉我们,现在应该进入“复古营销”时代回到靠“折磨”顾客而不是讨好顾客,来取得营销成功的日子! 其实很多时候,顾客并不希望被奉承迎合,极力地讨好反而使其无所适从,倒不如吊足胃口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史蒂夫乔布斯对于苹果产品的营销策略正是与“顾客至上”的营销观念背道而驰。相反,他积极利用了复古营销的五大基本原则,收获了极大的成功。 独占性: 现代营销主张:“只要客户需要,要多少有多少。”而复古营销则是故意控制供应量,不让顾客很容易就得到满足:“你想要吗?没货,下次再来试试吧。”苹果很多产品在其推出前和推出后都会有大量的短缺现象。这种造成市场饥饿感的手法,它运用的可是炉火纯青。试想一下,如果你不是一直听到苹果的东西一直那么难买,你会很冲动的马上购入吗?肯定不会,因为苹果的产品并不便宜。 神秘感: 现代营销讲求坦率、光明正大,而复古营销则看重神秘、诡异的行动。苹果公司每推出一款新产品的推介会,都会选择充满神秘色彩的剧场进行,通过幕剧的形式对产品进行宣传,激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

造声势: 在充斥着商业宣传的世界里,造声势其目标就是要确保营销的产品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更重要的是,确保这种谈论本身是有效的。苹果公司在推出iPhone系列时,当用户还没有见到产品,你就发现新闻里谈的都是关于iPhone4与中国联通(600050,股吧)(600050,股吧)(600050,股吧)的合作关系如何紧张,移动因其推出了专门针对联通的剪卡器等等信息,引起人们热议并翘首期待这个已经快成为传说的产品。 娱乐性: 营销必须逗乐,必须吸引人参与。在网络微博正火的当下,iPhone手机又充当了娱乐大众的工具。微博上超高人气的企业家、明星都在用iPhone发着逗乐的信息,信息下方还会标注此信息来自iPhone用户。 耍花招: 顾客喜欢被逗弄的感觉。花招不一定要精妙,相反,非常低劣的手法可能就已经够用了。例如,苹果公司会将其产品宣传成标志时代意义的物品,将其先进的技术创新吹嘘的天花乱坠,让顾客如痴如醉渴望得到,但最终你会发现你买回家的就是一部手机或者是一部带“智能”的手机。故意刁难消费者的想法可能会让营销经理们惊慌失措,但是如果真为顾客着想,就应当满足顾客的“需要”,用极具挑逗性的老式营销手法来满足他们。

苹果手机的营销策略市场营销.

苹果手机的营销策略市场营销市场营销 我个人认为在当前时代,苹果手机依然是手机中的领到品牌,他的机型,他的性能,他的软件都是现当今品牌手机中的代表。让我带大家了解苹果手机如何拥有这么高的名声。在当下,一个成功而又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成功营销案例非属“苹果”不 可,iphone、iPad就像明星一样被追逐,像宗教一样被崇拜,成为营销界的一个传奇,为什么苹果迷会有这样的冲动心理和行为呢? 产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苹果公司的营销策略也很给力。在这个品牌制胜的时代,要在众多优秀的品牌中脱颖而出,仅靠功能特性已经远远不够,要赋予品牌更多人性化的因素,才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乔布斯靠的不是一种技术导向,说我要称霸移动互联网什么的。他的成功是基于对人性的了解,把握人的欲望和对需求的细节。从而一路把人性营销做到了极致。笔者分析了一下苹果手机的营销策略: 未曾营销先造势 往往越是未知的东西即将到来,人们便越是想迫切地知道真相。“好奇害死猫”说的就是这种人的天性,而企业利用好人们这种围观和看热闹的心态,就能让你即使用低成本也能做好宣传。 在苹果迷们盼望苹果手机面世的长达一年多时间里,网上讨论不断,甚至有人自称搞到了苹果手机的设计方案。但直到发布当日,人们最终看到iPhone的真实面目,几乎所有人都猜中了它叫iPhone,但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猜中他的造型,更为他的各种性能惊叹。 那种患得患失的心境和探求未知结果的神秘感,是产品推广和品牌宣传中最有价值的营销工具。在充斥着商业宣传的世界里,造声势其目标就是要确保营销的产品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更重要的是,确保这种谈论本身是有效的。 苹果公司会将其产品宣传成标志时代意义的物品,将其先进的技术创新吹嘘的天花乱坠,让顾客如痴如醉渴望得到,但最终你会发现你买回家的就是一部手机或者是一部带“智能”的手机。

苹果公司营销案例分析

苹果公司营销案例分析 姓名:潘旋 班级:贸合141 学号:149104167

摘要 苹果电脑公司总裁兼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宣布iPhone正式发布后的一番妙语连珠:“我们重新发明了电话……”。这标志着手机革命进入一个新时代,手机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iPhone将彻底刷新手机的概念,具有目前其他手机无法比拟的强大功能。2010年9月25日,iPhone手机正式在中国内地发售。着实引发了一股“苹果热”的潮流,本文用过介绍苹果公司及手机行业市场状况,分析了苹果公司新产品iPhone手机的目标市场选择和产品定位,指出了苹果公司及iPhone的主要竞争优势。然后,通过对苹果公司营销渠道介绍以及根据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确立了公司对iPhone产品的营销渠道的选择和营销对策,并通过制定合理严密的零售运营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制度及政策,使iPhone上市推广计划能够得到有效地执行和对执行结果合理及时的考评、控制及更新,为iPhone的市场推广得以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苹果公司市场营销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字】苹果;iPhone;营销;对策 企业背景 1 公司简介 苹果公司,原称苹果电脑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苹果的Apple II于1970年代助长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Macintosh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iTunes音乐商店和iPhone手机,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2007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 苹果公司(Apple)由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在1976年4月1日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加里福尼亚丘珀蒂诺市,是在硅谷的中心地带。1975年春天,AppleⅠ由Wozon设计,并被Byte的电脑商店购买了50台当时售价为666.66美元的AppleⅠ。1976年,Woz完成了AppleⅡ的设计。 1977年苹果正式注册成为公司,并启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苹果标志。同时,苹果也获得了第一笔投资——Mike Markkula的92000美元。 1978年,苹果准备股票上市,施乐公司预购了苹果100万美元的股票,并

苹果公司在的营销策略

苹果公司在的营销策略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苹果公司的营销策略 20世纪,苹果公司曾经辉煌过,那是在微软推出他的操作系统前。从那以后,苹果只是被一些在图形、音频方面有专业需求的用户所选择。自从进入了21世纪,苹果改变了他的营销策略,开始和微软抢市场。 一、iPod的成功 微软的Windows系统,是从苹果的图形界面上发展起来的。然而,因为苹果的Mac操作系统只能运行在苹果机上,才让微软成为了个人电脑的霸主,占据了几乎98%的市场。甚至不少新一代的电脑用户不知道什么是苹果机。同时,苹果公司推出的iPod数字音乐播放器是和苹果电脑捆绑销售的,并且只能在Mac 系统上使用,使他们成为一种互补品。而且当时苹果电脑可以算是一种高档品,真正用的起苹果机的人很少。这更使苹果公司抢不到市场。为此,苹果公司CEO乔布斯调整了他们的营销策略,升级产品,使iPod可以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并且不再和苹果机捆绑销售。使iPod的销量大幅上升。在2004年一整年,苹果电脑仅售出了100万台。而iPod在去年最后三个月里就卖掉了450万台。iPod开始大规模占领市场。事实证明,让iPod脱离捆绑并且支持Windows是正确的。 2005年1月,苹果公布了公司第一财季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第一财季实现利润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6300万美元相比净利润增长3倍以上,该季度iPod发货量增至458万部,是上年同期万部销量的6倍多。第二财季,苹果公司共发货107万台苹果电脑和万部iPod。与去年同期相比,其CPU和iPod的增幅分别达到了43%和558%。以上数据显示,21世纪的苹果公司已经通过iPod的热销再次杀回市场。苹果以其iPod再次形成品牌效应,并且成为在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二、苹果的低价策略苹果公司的Mac电脑和iPod播放器传统上都是针对高端市场,2005年1月,苹果公司还做出了向主流市场迁移的重大战略转移,发布了该公司历史上最低价的苹果电脑,其售价仅为499美元以及售价不为99美元的iPod shuffle。在圣诞与新年假期的刺激

苹果公司的经营策略

目录 一.引言 (1) 二.正文 (1) (一)苹果公司的产品 (1) (二)苹果公司的定价 (3) (三)苹果公司时间性的价格歧视 (4) (四)苹果公司对于App Store的销售策略 (5) 1.两部制收费手法 (5) 2.对于开发商的限制和行业垄断 (7) 3.对于用户及其成本加价 (7) 三.一些意见 (9) 四.总结 (9)

一.引言 要问2010年最受人关注,最火爆的电子产品是什么,我想答案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那就是苹果公司的手机——iphone 4。 2010年6月8日凌晨1点,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在旧金山Moscone West会展中心正式开幕。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在会场上发布了全新的iPhone第四代手机,型号为iPhone 4。这一新型智能手机的发布,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无论是它的外表,还是它的功能,无不让人惊叹。我这里用惊叹这一词一点都不为过,当我看到了它的介绍时,不由地感叹道:“真他妈太牛逼了!”我想,不仅仅是我,几乎所有人第一眼看到它,都会这么说吧。自从iphone 4上市以来,销售的场面一直火爆不断,iphone 4销售前的第一天晚上,基本上所有苹果公司零售店的门口都排了超长的队。像中国,自联通版iPhone4上市以来,销售情况异常火爆,截至9月25日凌晨第一批预约用户便已达到20万,而正式开售首日更是为4万用户办理了购机手续,首批联通版iPhone4早早售罄。到现在都一月份了,iphone4的发布已经过了半年,但是还是有相当多地方的iphone 4供不应求,这么久过去了,它的价格并不像其他手机那样月月降价,而是一直保持在5000到6000元内,甚至有些地方把它的价格炒到了更高。我曾经问过一个拥有iphone 4的朋友,问她觉得iphone 4如何,结果她的回答真吓到我了,她说:“这么说吧,没有它我活不下去了。”这当然是很夸张的说法啦,但是这也说明iphone 4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她的生活,她的生活里不能没有它。走在大街上,你能见到的最常见的手机,我想也是iphone 4 了。不仅仅是iphone4,苹果公司的平板电脑ipad,苹果公司的随身听ipod touch,ipod nano等,也都是大街小巷里常常见到的电子产品。你肯定会问,它的东西并不便宜,甚至很贵,为什么这么多人想去拥有它,为什么这么多了愿意熬着夜排了一个长队,只为买手机,我想,这只能归因于它们的魅力了,归因于它们背后那强大的苹果公司,归因于它们背后那团结的创造团队,归因于它们的CEO史蒂夫·乔布斯,更归因于它们那独特的销售策略。下面通过这篇论文,我想通过我所学到的东西,来分析一下苹果公司是如何经营,如何使自己的利润如此巨大的。 二.正文 苹果公司,全称苹果股份有限公司,原称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在2007年1月9日于旧金山的Macworld Expo 上宣布改名。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3.8%。2010年10月14日,苹果电脑的股价超过300美元,总市值达到了275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Mobil Corp.)的美国上市公司。这是我在百度百科上看到的,我认为,一个公司的产品销量能如此地好,它的利润能如此地高,首先是它的产品吸引人,不落俗套,应用性高,功能创新;其次是它的一系列销售策略和售后服务做得好,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产品如何。 (一) 苹果公司的产品: 对于苹果公司硬件产品,大家都不陌生了,它是一个生产电脑起家的公司,到现在,它除了生产电脑,还开发各种掌上娱乐终端和手机。很久以前,在1980年代领导苹果工作团队设计产品时,在“笔记本看起来应该像什么”这个问题上,斯蒂芬·乔布斯经常亲自指导工程师们。那时,他们曾经把笔记本电脑设计成了厨具的样子,甚至还设计成了跑车的样子,到现在,苹果公司的产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简单,它的简单,首先是体现在它的外表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