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凸轮轴磨床进给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数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数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支撑,它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运动,实现对工件的精确加工。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数控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目前我国数控技术在高端制造领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本文选题旨在探讨数控技术在高精度加工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提高数控机床的性能和精度,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研究目标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数控技术在高精度加工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数控机床的性能和精度提升的方法,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 研究内容(1)数控技术在高精度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分析:通过对数控技术在高精度加工领域的应用进行调研和分析,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数控机床性能提升方法研究:通过对数控机床的结构和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如何提高数控机床的性能,包括加工精度、刚性和稳定性等方面。
(3)数控机床精度提升方法研究:通过对数控机床的加工误差进行分析,研究如何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包括误差补偿、刀具磨损监测和修复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数控技术在高精度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设计和进行一系列实验,验证提出的数控机床性能和精度提升方法的有效性。
2. 技术路线(1)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数控技术在高精度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数控机床性能提升方法研究:通过对数控机床的结构和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提出数控机床性能提升的方法。
(3)数控机床精度提升方法研究:通过对数控机床的加工误差进行分析,提出数控机床精度提升的方法。
(4)实验验证: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提出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1. 预期成果本文预期成果包括对数控技术在高精度加工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数控机床性能和精度提升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数控万能磨床控制系统的二次开发的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数控万能磨床是目前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重要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砂轮对工件进行精细的加工。
传统的数控万能磨床大多使用PLC作为控制核心,实现基本的加工功能,但在高效、高精度、高灵活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限制。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控万能磨床的控制系统也在逐渐升级和改进。
二次开发数控万能磨床控制系统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精度和效率,同时也将扩展设备的应用领域和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二、项目目的本项目旨在对数控万能磨床控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以提高设备的加工精度、效率和可靠性。
具体目标如下:1. 改进数控万能磨床控制系统的算法、控制策略和实现方式,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加工过程。
2. 开发数控万能磨床控制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算法,能够自动适应不同工件的加工需求,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3. 优化数控万能磨床控制系统的用户界面,提高设备的易用性和可维护性。
4. 针对数控万能磨床控制系统的故障预警和自动报警等功能进行优化,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项目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设计数控万能磨床控制系统的架构和功能模块,并进行二次开发。
2. 设计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设备自动适应不同工件的加工需求。
3. 优化用户界面、增加操作便捷性和可维护性。
4. 设计故障预警和自动报警等功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五、项目计划本项目的开发周期为12个月,具体计划如下:第1~2个月:项目立项和调研。
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和文献。
第3~4个月:设计算法和功能模块。
针对磨床控制系统的优化需求,设计算法和功能模块,并进行模块化设计。
第5~6个月:模块开发和集成。
按照模块划分,开发相应的功能模块,进行模块之间的联调和集成。
第7~9个月:实现自适应控制算法。
针对磨床控制的自适应需求,设计和实现相关控制算法,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
第10~11个月:优化用户界面和增加功能。
湖南大学 2015 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是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根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和文献调研结果,在开始撰写论文之前写出开题报告。
2、参考文献按下列格式(A为期刊,B为专著)
A:[序号]、作者(外文姓前名后,名缩写,不加缩写点,3人以上作者只写前3人,后用“等”代替。
)、题名、期刊名(外文可缩写,不加缩写点)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B:[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
3、表中各项可加附页。
凸轮机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凸轮机构是机械传动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机构,其具有高传动精度和高速传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设备和机械制造领域。
凸轮机构的设计涉及到大量的几何计算和动力学分析,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和模拟。
传统的凸轮机构设计方式主要依赖经验和手工计算,存在设计效率低、设计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为凸轮机构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目的是开发一套凸轮机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实现凸轮机构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凸轮机构几何建模通过几何建模技术将凸轮机构的形状描述为一系列参数,为后续的计算和分析提供基础。
2. 凸轮副机构动力学分析对凸轮副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和力学分析等,主要是为了保证凸轮机构的稳定性和传动精度。
3. 凸轮机构设计优化基于凸轮机构的形状和动力学性能对其进行设计优化。
通过优化算法提高凸轮机构的传动精度和效率。
4. 系统开发与实现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开发一套凸轮机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并验证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凸轮机构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2. 软件开发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开发凸轮机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实现凸轮机构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
3. 系统测试与优化对开发的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其满足用户需求和设计要求。
五、预期成果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 凸轮机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一套凸轮机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并完善其功能和性能。
2. 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提供凸轮副机构的模拟数据和实验数据,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 论文和专利发表相关论文和申请相应专利,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上是本研究的开题报告,谢谢阅读。
数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数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3篇)在当下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控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篇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目前,大多数中职学生存在学习基础普遍薄弱,行为习惯较差,专业课管理难度较大等特点,我校是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也是安康市机械类技能大赛的赛点,所以提高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是我们专业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虽然《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在县级已结题,但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发现针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如何设计项目子课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我校数控车专业课进一步研究项目教学,打破我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做中学,做中教”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为我校打造高效课堂作尝试研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项目教学是将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按数控车操作工分为8个技能单元,每个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学生岗位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
通过由课题组教师设置的虚拟情景或任务项目,在教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训练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实现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行为养成的一体化,促进学生独立工作和合作学习的一体化,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咨询者,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一、研究方法:拟在xx级数控技术专业开展项目教学,抽取xx级一个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践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数控车实践教学中尝试项目教学法。
二、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学习项目教学---课题研究资料---修订课题研究各种制度。
2.项目制定:选取适合数控车教学的典型案例。
3.项目计划:抽取试点班学生参与项目实施,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4.项目实施:运用“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理念,开展各项目实施。
随着数控机床在国防、机械、汽车、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数控机床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下面是搜索整理的数控机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欢迎借鉴参考。
课题名称:PLC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方面的应用研究1、选题意义和背景PLC技术指的是可编程控制器,近年来,它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机械工业领域中,并实现了无逻辑控制,相对传统的控制器而言,它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将PLC使用在机床电气控制中,能推动机床电气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并能有效实现现代化生产。
电气控制系统将直接对数控机床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产生影响。
PLC技术的核心是微处理器,它能通过和数字计算功能组成电子控制系统,使用PLC技术可以改良数控机床,对机械加工行业以及其他的工业加工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使用PLC可以对数控机床进行改良和优化,解决传统数控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程度。
此外,PLC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有自我检测能力,应用这一技术可以提高数控机床的控制水平以及运行的安全性。
PLC在数控机床中的使用,包含内装PLC与外装PLC两种类型,而内装PLC又能被称作集成式PLC,它在设计初期会把NC与PLC连接起来,因为它们的信号传递模式都在建立在内部总控制线的基础进行的,所以交换速度非常快。
这两者共用一个CPU,每个系统可以独立运行。
这一结构模式的设计应该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入手。
将PLC和NC结合起来可以实现许多高等级功能,不仅可以优化整个数控机床的系统性,而且也能确保数控机床的系统稳定性,从而也就能优化系统的使用方式。
总之,使用不同类型的PLC产品,能优化整个控制系统的功能性与协调性,然后也就能提高开放性。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PLC技术的信息交换功能非常强,对它的使用可以促进数控系统信息的有效交流,并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控机床与数控系统间的信息交换效率,但是,在具体的交换过程中,应该对系统的相关位置展开分析,突出显示应用的交换功能。
此外,信息可以在数控机床中进行传递,并实现可编程控制要求。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三坐标数控磨床设计现代制造技术,如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并行工程(C.E)、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A.M)等正在我国兴起并逐步实施。
作为以上各项现代化生产哲理和生产模式的最低层设备-数控机床是最终生产出合格产品的重要环节。
数控机床不仅能提高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大大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
本次设计的就是数控机床的一种,即三坐标数控磨床,其主要技术要求和工作量如下:1、三坐标数控磨床的主要技术要求(1)X、Y、Z行程分别为300mm、300mm 、300mm。
(2)进给精度为0.001mm(3)X、Y、Z轴快速移动速度分别为10m/min、10m/min、10m/min(4 )工作台面尺寸420×300mm2、课题内容及工作量(1)三坐标数控磨床总体布置图Ao 1张(2)X-Y工作台装配图(机构图)Ao1张(3)磨头机构装配图Ao1张(4)单片机控制原理图Ao1张(5)设计说明书15000字、开题报告2000字(6)外文翻译5000汉字(7)编制源程序100句以上一、三坐标数控磨床的工作原理用数控磨床加工曲面零件时,首先应编制该曲面零件的加工程序,这是数控曲面磨床的工作指令。
将加工程序输入数控装置,再由数控装置控制机床主运动的变速、启动、停止、进给运动的方向、速度和位移量,以及工件装夹和冷却润滑的开关等动作,使刀具与被加工零件以及其它辅助装置。
二、三坐标数控磨床的组成三坐标数控磨床主要有控制介质、数控装置、伺服系统、机床主机和测量反馈装置等五部分组成。
(1)控制介质用于记载各种加工信息的载体,以控制机床的运动,实现零件的加工。
数控介质有穿孔带、穿孔卡、磁带及磁盘等,用键盘将加工程序直接键入,并且可在数码显示器或CRT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2)数控装置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核心,是高技术密集型产品。
磨床总体设计开题报告磨床总体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在现代制造业中,磨床是一种重要的加工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精密零件加工等领域。
磨床的设计与优化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磨床的总体设计进行开题报告,介绍磨床的基本原理、设计要求以及设计方案。
二、磨床的基本原理磨床是一种通过磨削工艺将工件加工至精确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机床。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磨削磨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在磨削力的作用下,将工件表面的金属材料剥离,从而实现加工的目的。
磨床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件夹持、磨削过程控制以及冷却润滑等环节。
三、磨床的设计要求1. 精度要求:磨床是一种高精度加工设备,因此其设计要求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磨削精度、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等因素,以确保加工出的工件尺寸和表面质量满足要求。
2. 刚性要求:磨床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切削力和振动力,因此其设计要具备足够的刚性。
刚性设计包括床身结构、导轨设计、主轴设计等方面,以确保磨床在高速运动和高负荷下不易变形,保持加工精度。
3. 自动化要求: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自动化生产已成为趋势。
磨床的设计要考虑自动化程度,包括自动上下料、自动换刀、自动测量等功能,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
4. 安全要求:磨床是一种高速旋转的机床,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安全性。
设计要考虑到防护罩、急停装置、限位开关等安全装置,以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四、磨床的设计方案1. 结构设计:磨床的结构设计包括床身结构、导轨设计、主轴设计等方面。
床身结构可以采用整体铸造或焊接结构,以提高刚性和稳定性。
导轨设计可以采用滚动导轨或滑动导轨,以提高精度和稳定性。
主轴设计可以采用高速电主轴或气动主轴,以满足不同加工需求。
2. 控制系统设计:磨床的控制系统设计包括伺服系统、数控系统等方面。
伺服系统用于控制磨床的运动轴,实现精确定位和重复定位。
数控系统用于控制磨削过程,实现磨削参数的设定和调整。
基于840D sl的凸轮磨床人机界面二次开发及工艺数据库设计的开题报告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凸轮磨床人机界面二次开发及工艺数据库设计,针对现有凸轮磨床操作界面单一、功能不足、易于出错的问题,结合840D sl 控制系统,采用OPC UA标准协议进行通信,开发了一套具有图形化、友好的操作界面及丰富的功能的控制系统。
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工艺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表的设计和数据结构的定义,以及数据库的连接方式和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方法。
通过工艺数据库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加工工艺的管理和监控,提高了凸轮磨床的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
关键词:凸轮磨床,840D sl,OPC UA,人机界面,工艺数据库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machine interface of the cam grinding machine and the designof the process database. Aimed at the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cam grinding machine operation interface being single, insufficient in function, and prone to errors, combined with the 840D sl control system, and using the OPC UA standard protocol for communication, a set of control systems with graphical and user-friendly operation interfacesand rich functions is developed.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the process database based on the SQL Server database,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data tables and the definition of data structures, as well as the connection method of the database and the storage and query methods of the data.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cess database, the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can be realized, which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machining quality of the cam grinding machine.Keywords:Cam grinding machine, 840D sl, OPC UA, human-machine interface, process database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凸轮磨床作为一种用于汽车、军工、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的重要设备,广泛用于凸轮轴、连杆、轴承等的加工中。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数控外圆磨床砂轮架及进给机构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已成为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
数控外圆磨床作为高精度加工设备,在机械零件制造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砂轮架及进给机构作为数控外圆磨床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和效率。
因此,开展数控外圆磨床砂轮架及进给机构的设计研究,对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外对数控外圆磨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结构设计、控制系统优化等方面,而对砂轮架及进给机构的专项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本选题旨在针对数控外圆磨床砂轮架及进给机构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优化设计和改进制造工艺,提高砂轮架及进给机构的精度和稳定性,为提升数控外圆磨床的整体性能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本毕业设计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1. 深入了解数控外圆磨床砂轮架及进给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现有技术水平;2. 分析现有砂轮架及进给机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 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提高砂轮架及进给机构的精度和稳定性;4. 完成优化设计方案的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确保优化效果的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本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控外圆磨床砂轮架及进给机构的工作原理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数控外圆磨床砂轮架及进给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现有技术水平,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2. 现有砂轮架及进给机构问题诊断: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测试,分析现有数控外圆磨床砂轮架及进给机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方向。
3. 优化设计方案制定:根据问题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
针对砂轮架,可以从材料选择、结构改进、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针对进给机构,可以从传动方式、驱动系统、控制算法等方面进行改进。
4. 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利用仿真软件对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仿真分析,预测优化效果。
同时,搭建实验平台对优化后的砂轮架及进给机构进行实验验证,确保优化效果的有效性。
最新数控开题报告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
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数控开题报告。
研究内容 1.收集、查阅便捷管理系统的信息; 2.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达到便捷管理的要求; 3.参考网上管理系统,了解他们的系统后借鉴到自己的设计里面; 4.熟悉Oracle数据库,完善系统平台的搭建。
具体功能如下: 文件类: 口令文件备份,创建,修改 控制文件重建,备份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论文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以下就是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本科毕业数学论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 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
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
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 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 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 选择储蓄比较安全。
数控开题报告范文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
那么数控的开题报告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数控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数控开题报告范文1: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鸡肉和蛋的需求不断增加,这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禽病的防治。
而鸡赖利绦虫病的防治在禽病防治中不可小视。
鸡赖利绦虫属于戴文科(Davaineidae)、赖利属(Raillietina),寄生于鸡、火鸡、鸽、孔雀和野生雉鸡类的小肠中。
呈全球性分布,对养鸡业危害较大,在流行区域内,放养的雏鸡可能大群感染而引起死亡。
赖利绦虫种类较多,在我国各地最常见的鸡赖利绦虫有三种:四角赖利绦虫(Raillietina tetragona)、棘沟赖利绦虫(Raillietina echinobothrida)和有轮赖利绦虫(Raillietina cesticillus)。
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孕卵节片和卵袋随鸡的粪便排出体外,被蚂蚁食入后,约经两周发育,六钩蚴发育为似囊尾蚴,鸡啄食含似囊尾蚴的蚂蚁后,似囊尾蚴用吸盘和小钩吸附于小肠壁上,经2~3周发育为成虫。
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多种鞘翅目昆虫,如步行虫科、金龟子科和伪步行虫科的甲虫,已发现的有10个科100种以上的甲虫为其天然的和人工感染的中间宿主,虫卵被中间宿主食入后,经14~16d发育为似囊尾蚴,鸡啄食含有似囊尾蚴的甲虫后,经11~20d发育为成虫并开始排出孕节。
上述三种赖利绦虫均为全球性分布,凡养鸡的地方几乎都有这三种绦虫的存在,这可能与中间宿主蚂蚁和鞘翅目昆虫的广泛存在有关。
我国各省均有发生,各种年龄的鸡均能感染,但以雏鸡最易感染。
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关,若饲养条件不好且不能及时驱杀中间宿主,则感染和发病较严重,经济损失也较重。
三种绦虫常发生混合感染。
虫体固着处由于小钩和吸盘的机械刺激引起肠炎和出血。
凸轮轴数控磨削自动编程系统的开发及虚拟磨削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凸轮轴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传统的凸轮轴加工采用手工磨削,精度低、质量不稳定,造成了大量的废品和二次加工成本,同时也无法满足现代化制造的需求。
因此,研发一种高效、精准、稳定的凸轮轴数控磨削自动编程系统,成为了当前磨削加工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项目将研究凸轮轴数控磨削自动编程技术及其虚拟磨削技术,旨在实现凸轮轴加工的高效、精准、稳定。
研究内容包括:1. 凸轮轴数控磨削自动编程系统的开发。
设计并开发适用于凸轮轴加工的数控磨削自动编程系统,实现CAD图形到数控程序的自动转换,提高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
2. 凸轮轴虚拟磨削技术的研究。
开发凸轮轴的虚拟磨削技术,基于有限元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实现在无实物情况下,通过数字化的虚拟磨削实验,采用最优的加工方案和参数,提高凸轮轴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凸轮轴数控磨削自动编程系统的设计:采用C++语言、Visual Basic、OpenGL、MFC等技术,实现数控程序生成、工艺参数调整、图形显示、进给控制、报警检测与处理等功能。
2. 凸轮轴虚拟磨削技术的研究:基于有限元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凸轮轴加工模拟模型,选取最佳的加工策略和参数,实现优化的加工效果。
四、预期成果1. 凸轮轴数控磨削自动编程系统:研发一款适用于凸轮轴加工的数控磨削自动编程系统,实现数字化的CAD图形到数控程序的自动转换,提高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
2. 凸轮轴虚拟磨削技术:实现凸轮轴虚拟磨削技术,通过数字化的虚拟磨削实验,选取最佳的加工策略和参数,提高凸轮轴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五、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1. 实现数字化加工,提高凸轮轴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结合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凸轮轴加工的精度和稳定性,为制造业的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数控凸轮轴磨床进给系统设计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支撑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虽然积累了不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自动化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数控机床是机械制造的基本装备,机床的数控化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在“十一五”、“十二五”中明确提出,机床的发展目标都是高精度和数控化。
磨床作为精磨机械中不可缺少的机床品种,更是认为磨床的发展方向是数控化。
第一台数控机床(数控升降台铣床)于1952年诞生于美国。
随后日本、德国、前苏联也都分别推出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产品。
中国数控机床开发起步并不晚,1958年“大跃进”中首台数控机床研制成功。
然而,由于相关工业基础较差,致使数控机床发展速度缓慢,其中数控磨床尤见落后,产量小,品种更是少得可怜。
我国国产机床数控化程度普遍较低,国内一些著名的机床生产企业年产4万多台,然而其中3万多台是低档普通车场。
从产值上看,2000~2005年我国机床行业数控化率呈现稳步攀升的态势,产值数控化率为36.3%,但仍低于同期日本的88%,韩国的89%,德国和美国的75%左右的水平,这意味着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空间很大。
在“十一五”末国产数控机床占国内需求的比重从现在的不足40%上升到50%以上。
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磨床制造企业和其它企业一样,不断加强适应市场的能力。
在“以中国的装备装备中国”政策的激励下,磨床生产与市场的需求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
近几年来,市场对磨床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磨床的产量与销售量也在逐年增长。
在国家拉动内需方针指导下,固定资产投资加大,老设备改造和更新加速,给磨床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
1999年中国市场磨床交易总量达15,000台以上,2001年磨床交易总量实现22,000台以上。
数控磨床的交易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逐渐成为受市场客户青睐的主流产品,平均年递增36.8%,远远高於磨床交易量年递增率18.5%。
2001年数控磨床交易量达到2,200台以上,数控磨床交易量占磨床交易量的10.5%。
2005年,国内使用的数控磨床将在15000台以上。
磨床行业的发展,生产磨床配套产品的磨料磨具企业,显然不能漠然视之。
要认识磨床与磨具的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先进技术的磨床的最终性能只有采用高质量的磨具才能体现。
如果说,早些年国内数控磨床应用量不大,对磨具的需求相对压力较小,但随着数控磨床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这方面的压力将随之增加,对磨具生产企业来说,是一次挑战,当然也是一次发展自己的机遇。
数控磨床的分类和精度等级不相同的。
有平面数控磨床、外圆数控磨床、无心磨床,多面磨床等等。
按照精度等级不同又可以分为高档型,普及型和经济型。
数控磨床集中有“精密、高效、柔性、集成”的特点。
为实现高效常采用高速、强力、深切缓进给及其他深切磨削技术。
达到的水平要求:砂轮速度≥120米/秒(陶瓷结合剂CBN砂轮采用高速尤受青睐),生产率(金属切除率):外圆磨床≥25cm3/min;平面磨床≥100cm3/min;多片砂轮磨削(片数,5~7片)。
如湖南大学海捷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CNC8312数控高速凸轮轴磨床,所用CBN砂轮速度已达120m/s。
杭州机床厂生产的HZ-060数控强力成形磨床,采用强力缓进给技术。
咸阳机床厂生产的数控螺旋槽工具磨床采用深切缓进给高速磨削技术。
此外还有一些高精密度的数控磨床,加工精度高如磨外圆的圆度为0.001mm,圆柱0.002mm,粗糙度Ra0.1μm左右,也愿意选择进口砂轮,使用放心。
高精度数控磨床的特点:1、高精度;2、高刚度;3、高效率;4、适用范围广;5、使用方便;6、环保。
磨床是机床中的精密产品,要生产出精密产品,加大技改力度、攻克关键技术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从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有技改的预算,有的已开始实施,但由于各企业的基础、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在这方面各企业进展的不平衡。
不管如何,磨床的数控自动化的趋势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研究目标:尽可能减少机床机械化改动,在电气方面用步进电机和单片机实现自动控制。
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第一章绪论1设计背景及其意义2国内情况第二章总体方案设定1方案的对比2设计原理第三章机械部分的计算第四章数控系统硬件设计第五章数控系统软件设计结论参考文献感谢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数控凸轮轴磨床的数控改造是拆除原砂轮架进给系统,采用滚珠丝杆传动,由合适型号的步进电动机作为驱动源,通过齿轮降低转数而带动丝杆,再通过丝杆螺母副带动砂轮架作横向移动。
为提高机械传动精度,必须严格控制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各种间隙,为此,选择单螺母变导程预紧结构方式的滚珠丝杆,双片薄齿轮错齿方式调整间隙与侧隙。
数控部分主控机选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31,选用2764程序存储器,选用6264数据存储器,键盘显示器接口采用8155扩展来完成。
四、参考文献[1] 杨黎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2] 杨俊.机床数控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 濮良贵.机械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4] 机床数控系统.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 苗忠,刘贵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蓝天出版社,1998.[6] 东北工学院编写组.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7] 张新义.经济型数控机床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8] 张俊生. 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床.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9] 王爱玲等. 现代数控编程技术及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10] Gavankar p. Obstacles in the true integration of CAD And CAM. IEL, computer integratedmanufacturing, 1992.[11] Barber, K. S. A feature-based CAD representation enabling case-based planning acrossmultiple manufacturing applications.IEl, Intelligent Control, 1995.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实验方案:机械方案:从目前国内外数控凸轮磨床结构上来看,可以分为两方面:一类是摇架式结构;另一类是砂轮架摆动结构。
摇架结构机床效率高,但是由于控制复杂,对精度有一定影响。
砂轮架摆动结构控制算法简单,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效率低。
同时,摆动式结构要求砂轮架惯量小。
普通砂轮惯量大,所以不能用普通砂轮架摆动结构,所以得采用摇架式结构。
并且,为了减少对机床的改动,减少对机床改进的资费消耗,需要保持原机床的半自动化功能,即一部分系统出现了问题机床还可能使用,以免影响生产。
经过仔细思考,确定以下方案:(1)保留原机床的主轴传动系统,摇架等原有结构,只改装横向进给系统。
(2)保留原有的X,Y方向的手动进给部分。
(3)在横向进给系统中,采用滚珠丝杠传动在头端安装旋转编码器,在尾端安装降速齿轮步进电机,实现自动进给运动。
(4)为使机床减少震动,拥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和良好的刚性,采用低摩擦阻力的滚珠丝杠副,并采用摩擦阻力小的滚动导轨副。
电气方案:数控部分采用MCS-51系列的单片机控制。
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公司的产品,它的集成度很高,是集片内存储器、片内输入/输出部件和CPU于一体的优良的单片机系统,在我国已广泛地被应用于普通机床的数控改造。
单片机主要有三种型号的产品:8031、8051和8751。
经过比较,采用价格低,功能强,使用灵活等优点的8031而且带有有扩展系统的单片机,即采用8031外接2764(ROM),6264(RAM)及8155(扩展I /O口)等芯片扩展成一个比较简单的微机控制系统。
编制的程序可由键盘输入,存入外部RAM中,然后可以通过键盘修改程序。
计算机数控系统装置的硬件组成一般有:CPU及总线、存储器、输入设备接口、I/O电路接口、位置控制器、显示设备接口,以及通信网络接口等。
系统中有时钟电路模块,复位电路,数码显示接口电路,光电藕合器等。
六、研究的预期目标及主要特点及创新点由于技术,经济,市场,生产上的原因,早在60年代已经开始迅速发展,并且有专门从事这种业务的企业。
然而我国国产机床数控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急需要改进。
首先,在技术上,由于传统的普通机床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不高,而社会劳动力的不足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这些都要求制造技术向自动化与精密化前进。
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既能帮助机床实现自动化又可以提高其加工精度。
然后,在经济上,如果去采购新设备而仍掉旧设备,浪费很大很不经济。
而采用改造技术加以现代化,不仅为资金不充沛的小型企业技术改造开创了新路,而且对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也有了极大的吸引力。
再次,在市场上,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的速度提升,许多国家在设备更新方面需要大量的数控机床,而现有机床工业现状是无法及时提供的。
因此,机床改造就成为满足需要的主要补足手段。
最后,在生产上,数控机床一般都是中、小批量生产,而且对于工人技术等级要求低,操作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加工零件质量好。
经数控化改造的磨床,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只需手工装卸工件,输入数据后机床即可自动完成全部加工过程,而且精度也提高很多。
磨床是机床中的精密产品,要生产出精密产品,加大技改力度、攻克关键技术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从所收集到的资料看,大部分企业都有数控化改造的预算,但由于各企业的基础、实际情况不同,这方面各企业进展的不平衡。
不管如何,磨床的数控自动化的趋势是一个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