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物质代谢调节
- 格式:ppt
- 大小:858.50 KB
- 文档页数:32
生物化学讲义第十章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 【目的与要求】1.熟悉三大营养物质氧化供能的通常规律与相互关系。
2.熟悉糖、脂、蛋白质、核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3.熟悉代谢调节的三种方式。
掌握代谢途径、关键酶(调节酶)的概念;掌握关键酶(调节酶)所催化反应的特点。
熟悉细胞内酶隔离分布的意义。
熟悉酶活性调节的方式。
4.掌握变构调节、变构酶、变构效应剂、调节亚基、催化亚基的概念;5.掌握酶的化学修饰调节的概念及要紧方式。
6.熟悉激素种类及其调节物质代谢的特点。
7.熟悉饥饿与应激状态下的代谢改变。
【本章重难点】1.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2.物质代谢的调节方式及意义3.酶的变构调节、化学修饰、阻遏与诱导4.作用于细胞膜受体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学习内容第一节物质代谢的联系第二节物质代谢的调节第一节物质代谢的联系一、营养物质代谢的共同规律物质代谢: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即物质代谢。
物质代谢是生命的本质特征,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脂与蛋白质是人体内的要紧供能物质。
它们的分解代谢有共同的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联系糖、脂与氨基酸代谢的纽带。
通过一些枢纽性中间产物,能够联系及沟通几条不一致的代谢通路。
对糖、脂与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变的关系作简要说明:㈠糖可转变生成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除必需脂肪酸外),甘油三酯分解生成脂肪酸,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乙酰CoA,乙酰CoA或者进入三羧酸循环或者生成酮体,因此甘油三酯的脂肪酸成分不易生糖,但甘油部分能够转变为磷酸丙糖而生糖,但是甘油只有三个碳原子,只占甘油三酯的很小部分。
㈡多数氨基酸是生糖或者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因此氨基酸转变成糖较为容易。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只能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不能转变成必需氨基酸。
㈢少数氨基酸能够生酮,生糖氨基酸生糖后,也可转变为脂肪酸(除必需脂肪酸外),因此氨基酸转变成脂类较为容易。
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后,即以CO2形式被分解。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特点(一)整体性体内各种物质包括糖、脂、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的代谢不是彼此孤立各自为政,而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彼此互相联系,或相互转变,或相互依存,构成统一的整体。
(二)代谢调节机体存在精细的调节机制,不断调节各种物质代谢的强度、方向和速度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代谢调节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是生物的重要特征。
(三)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色由于各组织、器官的结构不同,所含有酶系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因而代谢途径及功能各异,各具特色。
例如肝在糖、脂、蛋白质代谢上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是人体物质代谢的枢纽。
(四)各种代谢物均具有各自共同的代谢池无论是体外摄人的营养物或体内各组织细胞的代谢物,只要是同一化学结构的物质在进行中间代谢时,不分彼此,参加到共同的代谢池中参与代谢。
(五)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糖、脂及蛋白质在体内分解氧化释出的能量,均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
(六)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参与还原合成代谢的还原酶则多以NADPH为辅酶,提供还原当量。
如糖经戊糖磷酸途径生成的NADPH既可为乙酰辅酶A合成脂酸,又可为乙酰辅酶A 合成固醇提供还原当量。
第二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一、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乙酰辅酶A是三大营养物共同的中间代谢物,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最后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释出的能量均以ATP形式储存。
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这三大营养素可以互相代替,并互相制约。
二、糖、脂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联系体内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等的代谢不是彼此独立,而是相互关联。
它们通过共同的中间代谢物,即两种代谢途径汇合时的中间产物,三羧酸循环和生物氧化等联成整体。
(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当摄人的糖量超过体内能量消耗时,除合成少量糖原储存在肝及肌肉外,生成的柠檬酸及ATP可变构激活乙酰辅酶A竣化酶,使由糖代谢源源而来的大量乙酰辅酶A得以羧化成丙二酰辅酶A,进而合成脂酸及脂肪在脂肪组织中储存,即糖可以转变为脂肪。
生物化学中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科学。
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代谢途径,包括物质合成和分解、能量生成和消耗等。
这些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直接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存。
本文将介绍生物化学中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
一、代谢途径1. 糖代谢途径糖代谢途径是将葡萄糖等糖类化合物转化为能量和其它生物分子的过程。
在糖代谢途径中,葡萄糖先被转化为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生成ATP和其它生物分子。
常见的糖代谢途径包括糖异构化酶途径、三酸甘油磷酸途径和糖酵解途径等。
2. 脂质代谢途径脂质代谢途径是将脂类化合物转化为能量和其它生物分子的过程。
脂质代谢途径主要包括β-氧化途径、脂肪酸合成途径和胆固醇代谢途径等。
3. 氨基酸代谢途径氨基酸代谢途径是将氨基酸转化为其它生物分子的过程。
氨基酸代谢途径包括氨基酸降解途径和氨基酸合成途径。
氨基酸降解途径可以将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等产生能量的物质,而氨基酸合成途径则可以将葡萄糖等物质合成氨基酸。
4. 核苷酸代谢途径核苷酸代谢途径是将核苷酸转化为能量和其它生物分子的过程。
核苷酸代谢途径主要包括嘌呤核苷酸代谢途径和嘧啶核苷酸代谢途径等。
二、调控机制1. 底物浓度反馈调控底物浓度反馈调控是生物体内常见的调控方式之一。
当某种底物的浓度增加时,会抑制该底物的产生或促进其消耗。
这种反馈调控可以使代谢途径保持平衡,并避免产生过量的底物。
2. 酶促反应速率调控酶促反应速率调控是生物体内代谢途径的另一种常见调控方式。
当代谢途径中某种酶的活性增强时,会加速反应速率,促进代谢途径的进行。
而当酶的活性降低时,则会降低反应速率,减缓代谢途径的进行。
3. 激素和信号传递调控激素和信号传递调控是生物体内复杂的调控方式之一。
当激素或信号分子被释放时,它们可以通过细胞膜、胞质或核内的受体与酶和基因相互作用,从而改变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
这种调控方式可以在组织和器官层面上对代谢途径进行调控,进而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存。
生物化学中的代谢调控和反馈机制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体内各种生物分子及其转化过程的一门学科。
代谢是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总称,通过代谢调控可以调节生物体内各种代谢通路的速度,从而维持生命体内稳定的内环境。
而代谢调控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反馈调节。
一、代谢调控的基本原理代谢调控是指生物体通过调节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的浓度、活性态等来调节特定代谢途径或细胞活动的一种生物学机制。
代谢调控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酶的协同作用,酶在代谢调控中作为催化剂发挥着重要作用。
酶的活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pH、底物浓度、辅因子等。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会直接影响酶的活性,从而调节代谢途径的进行。
二、代谢调控的方式代谢调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①底物水平的调控。
当特定底物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可以影响到相关代谢途径的进行。
例如,胆固醇合成途径中,胆固醇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从而调控胆固醇合成的速率。
②产物水平的调控。
产物在合成过程中会不断累积,当产物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前体酶的活性,从而减少产物的合成速率。
③调节酶的活性。
酶的活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pH、底物结合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酶的构象和活性。
通过调节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到代谢途径的进行。
三、反馈调节机制的作用反馈调节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负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反馈调节可以调节代谢途径的速率,从而维持生物体内各种代谢反应的平衡。
反馈调节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产物在代谢过程中的积累,抑制前体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产物的合成速率,以维持代谢途径的稳定进行。
反馈调节的例子有很多,其中包括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HMG—CoA还原酶的调节、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乙酰辅酶A群转酶的调节等。
总之,生物体内的代谢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机制可以实现代谢通路的调节和平衡。
其中,反馈调节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控机制在维持生物体内代谢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
第五节物质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2015-07-07 71910 0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细胞的各种生物学功能,需对代谢进行精细调节,使各种物质的代谢井然有序,相互协调进行。
这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能力。
代谢调节的复杂程度随进化程度增加而增高。
单细胞生物主要通过细胞内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对酶的活性及含量进行调节,即所谓原始调节或细胞水平代谢调节。
高等生物不仅细胞水平代谢调节更为精细复杂,还出现了内分泌细胞及内分泌器官,形成了通过激素发挥代谢调节作用的激素水平代谢调节。
高等动物的代谢调节还涉及复杂的神经系统,形成了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对机体代谢进行综合调节的所谓整体水平代谢调节。
上述三级代谢调节中,细胞水平代谢调节是基础,激素及神经对代谢的调节需通过细胞水平代谢调节实现。
一、细胞水平的物质代谢调节主要调节关键酶活性(一)各种代谢酶在细胞内区隔分布是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亚细胞结构基础在同一时间,细胞内有多种物质代谢进行。
参与同一代谢途径的酶,相对独立地分布于细胞特定区域或亚细胞结构(表12-2),形成所谓区隔分布,有的甚至结合在一起,形成多酶复合体。
酶的这种区隔分布,能避免不同代谢途径之间彼此干扰,使同一代谢途径中的系列酶促反应能够更顺利地连续进行,既提高了代谢途径的进行速度,也有利于调控。
表12-2 主要代谢途径(多酶体系)在细胞内的分布(二)关键酶活性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速度和方向每条代谢途径由一系列酶促反应组成,其反应速率和方向由其中一个或几个具有调节作用的关键酶活性决定。
这些在代谢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的酶称为关键酶( key enzyme),特点包括:①常常催化一条代谢途径的第一步反应或分支点上的反应,速度最慢,其活性能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总速度。
②常催化单向反应或非平衡反应,其活性能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方向。
③酶活性除受底物控制外,还受多种代谢物或效应剂调节。
物质代谢调节1.细胞水平调节:细胞水平的调节主要是细胞内酶水平的调节。
方式:细胞内酶呈隔离分布、代谢调节作用点(限速酶、关键酶)、酶的别构调节、酶的化学修饰、同工酶对物质代谢的调节、酶含量的调节2.关键酶:催化代谢途径定向步骤的酶,往往是代谢途径反应的第一个酶。
在可逆反应中偏向一个方向,决定着多酶体系的催化方向。
限速酶:体内代谢是一系列酶促反应的总和。
整个代谢途径速度取决于多酶体系中催化活力最低、米氏常数最大、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
此酶起着限速作用,代谢调节的作用点。
生理意义:①限速酶的催化活力最低,Km最大,催化反应速度最慢,故它的速度决定了整个代谢途径的总速度。
②关键酶多为催化各代谢途径反应的第一个酶,在催化可逆反应中往往极度偏向一个方向,故它的定向决定着多酶体系催化代谢反应的方向。
③代谢调节主要是通过对限速酶与关键酶活性的调节而实现的,而关键酶大多同时又是限速酶,所以它们是代谢调节的作用点。
例:己糖激酶3.酶的别构调节:小分子化合物与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构象的轻微改变,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别构调节。
方式:生理意义:①代谢终产物反馈抑制反应途径中的酶,使代谢物不致生成过多。
②别构调节使机体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生理状态。
例:HMG-CoA还原酶4.酶的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
生理意义:①催化的反应具有放大效应,比别构调节调节效率高。
②消耗的ATP少于酶蛋白合成所需。
③比酶蛋白合成的调节迅速。
④是体内酶活性经济、高效的调节方式。
例:磷酸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