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避税港及其避税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22
国际避税筹划方法及其运用一、国际避税筹划的概述(一)国际避税筹划的差不多概念及特点国际避税筹划,是避税筹划活动在国际范畴内的延伸和进展,是指跨国纳税人为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利用有关国家税法或国际税收协定中的某些差别、漏洞、特例和缺陷,采取变更经营地点或经营方式等公布的、合法的手段规避或减轻国际税收义务,以达到税负最小化目的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其特点能够从两个方面来明白得。
从定义来看,其利用的是有关国家的税法或国际税收协定中的某些漏洞或不足,是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前提下,利用税法上没有规定或者没有说明〝不承诺〞的内容减轻税负的一种行为是合法的、正当的行为,它并不触犯法律,只是钻法律的空子;主体是跨国纳税人,它是跨过国境、税境的避税行为。
从世界各国的避税活动来看,国际避税筹划一样都会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税收的权益,因此它跨过了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管辖范畴,而且还能够与国内避税筹划相互交错和促进,使其更为复杂;许多国家专门是像我国如此的进展中国家,制定了各种税收优待政策,甚至开创了自由港、免税区来吸引外国投资者,避税港以及低税区的存在和进展使其具有了国际普遍性;由于避税活动的普及,需要借助专业的力量才能完成,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的显现使其更具有专业性。
(二)国际避税筹划产生的缘故1.主观缘故国际避税筹划之因此能够广泛产生同时迅速进展,其主观缘故是跨国纳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的纳税人都共同追求的目标。
众所周知,在所得一定的情形下,纳税越少,获利越多。
大多数跨国纳税人都期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减轻纳税义务,达到少纳税甚至不纳税的目的。
2.客观缘故有主观缘故就有客观缘故,造成国际避税筹划的客观缘故是各个国家之间税收制度的差别和由于税法及有关法律的不完善、不健全造成的缺陷和漏洞。
这些缺陷和漏洞要紧表现在:各国税收管辖权的不统一,各国的税率差异,税基的差异,幸免双重征税方法的差异,税收治理水平的差异等等。
避税港及其避税模式在全球化的今天,避税港已经成为很多国际公司避税的一种方式。
那么,什么是避税港呢?避税港指的是那些税率很低或零税率的国家或地区,例如开曼群岛、百慕大、爱尔兰等。
这些国家或地区通常拥有强大的保密法律和金融制度,可以为国际公司提供避税的便利条件。
避税港不同于逃税,避税是依法利用税法规定的各种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措施,使企业的税负减轻或免除的行为;而逃税则是企业通过非法手段损失税款。
因此,合法的避税是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避税港的避税模式有很多种,下面列举几种比较常见的方式:第一,移动财产避税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将利润转移至避税港,使得企业在避税港享受较低的税率,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例如,某国际公司在香港成立一个子公司,将总部的知识产权收益转移至香港,利用香港的税收政策来降低企业的税负。
第二,虚拟建立避税模式。
这种模式利用虚拟经济的特点,通过在避税港注册虚拟分部,使得企业在避税港享受低税率的待遇。
例如,爱尔兰提供了低税率来吸引技术公司在该国建立虚拟分部,利用此税率避免高昂的税收负担。
第三,税务协定避税模式。
此种模式需依靠不同国家之间的税务协定,将总部在一个国家的利润转移至避税港,以享受双重免税或者较低的税率。
例如,中国与宋海专、多米尼加等国签署的税收协定,使得在这些国家设立的企业可以获得比较有利的税负待遇。
综上所述,避税港是一种利用税收制度的合法手段,同时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司降低自身税负的一种方式。
但是,企业在进行避税行为时,更应该践行社会责任,积极为所在国家的税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