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中国彩陶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17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8 中国彩陶》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18 中国彩陶》是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彩陶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彩陶的发展历程,让 students 了解彩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还提供了彩陶制作的步骤和技巧,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对色彩的认识。
然而,对于彩陶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彩陶的文化内涵,并教授他们彩陶制作的基本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彩陶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并能够运用彩陶制作的基本技巧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对彩陶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彩陶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彩陶制作的基本技巧进行创作,并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彩陶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2.观察法:通过观察彩陶作品,让学生了解彩陶的艺术特点。
3.实践法:通过动手实践,教授学生彩陶制作的基本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4.评价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彩陶作品,引导学生对彩陶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讲解:讲解彩陶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彩陶的重要性和魅力。
3.示范:示范彩陶制作的基本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4.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彩陶创作。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中国彩陶-浙人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上册(2014年6月第1版)教案教学基本情况•老师:XXX•学生:三年级学生•学科:美术•教材:浙人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版本:2014年6月第1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能够:1.了解中国彩陶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理解和感受。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彩陶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1.如何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理解和感受。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工具1.彩色笔、彩色纸、A4纸、笔记本电脑。
教学素材1.中国彩陶相关图片。
2.相关文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简介:中国彩陶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彩陶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3.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具体步骤1.通过图片展示,介绍中国彩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介绍中国彩陶的制作方法和工艺特点。
3.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中国彩陶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简介:中国彩陶的艺术表现方式。
2.教学目标: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理解和感受。
3.教学方法:讲授、实践。
具体步骤1.给学生提供中国彩陶的图片素材,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2.分发彩色纸和彩色笔,让学生自由创作,表达自己对中国彩陶的理解和感受。
3.鼓励学生尝试用手工制作的方式来表现对中国彩陶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简介:手工制作中国彩陶。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教学方法:讲授、实践。
具体步骤1.介绍手工制作中国彩陶的方法和步骤。
2.分发A4纸、彩色笔等素材,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
3.引导学生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总结通过三节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对中国彩陶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彩陶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8 中国彩陶》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8 中国彩陶》是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彩陶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和活动建议,引导学生了解彩陶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观察能力,对于彩陶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来体验彩陶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彩陶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掌握彩陶的基本制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培养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手工制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彩陶制作,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激发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彩陶的特点和制作方法,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彩陶的基本制作技巧。
2.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件彩陶作品,并能够运用创意和想象力进行设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彩陶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彩陶作品,培养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3.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彩陶的基本制作技巧,提高手工制作技能。
4.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制作经验和创意,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彩陶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彩陶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教师讲解彩陶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示范:教师进行彩陶制作的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掌握基本制作技巧。
4.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彩陶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难。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经验和提高。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彩陶》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新设计
2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发表观点、绘画创意等方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独特感受。
2.通过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初步学会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
3.了解中国陶器及中国彩陶的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情分析
中国彩陶》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彩陶艺术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艺术发展的起源,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绚丽多彩的一页。
教材编写匠心独具,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彩陶的同时表达对中国彩陶艺术的独特感受,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感。
教材选择了几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彩陶艺术作品,作品上的纹样内容丰富,精美绝伦的同时又有着儿童般的绘画天性,饶有趣味,十分贴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
4重点难点
重点: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学会表达自己对其的独特感受。
难点:善于从不同角度个性表达自己对中国彩陶的欣赏感受。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陶勋导入到新课
上课前与学生共同欣赏一段陶勋的音乐片段,引入到陶勋
2【讲授】了解彩陶材质,讨论彩陶的色彩
(二)了解彩陶材质,讨论彩陶的色彩
教师出示彩陶图片,提问:这些都是彩陶,能观察的出这些彩陶的材质吗?
他们的颜色有什么特点?。
《中国彩陶》浙美版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通过绘画彩陶纹样的表现形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独特感受。
2、通过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初步学会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
3、引导学生在欣赏彩陶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彩陶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感。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比欣赏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2、用单独纹样或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彩陶。
三、课前准备:在教室中间摆放一件沙子中的“旋纹彩陶尖底瓶〃,KT展示板,彩陶图立板,课前学习探究表格,各类形状的陶器形练习纸。
7个小组,每组6-7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书吗,老师平时非常喜欢看一些书,不过啊老师看的书籍可能跟你们看的类型有所不同,老师特别喜欢看关于考古类的书籍,同学们有没有喜欢跟老师一样喜欢考古的呢?(生:有)瞧,今天教室也有一处考古现场呢,大家想不想来探宝呢?(生:想)2、师:请一个同学上来挖一挖,瞧,挖出了什么?有没有同学认识他的?(生:陶器,彩陶)对,他是一件彩陶。
中国古人类非常了不起,8000多年前他们在偶然的火灾后发现被烧过的泥土不但坚硬还能盛水,于是从中得到启发,便学着用泥土塑造各种器皿,经过烧制、画上纹样,创造出了实用性与美观性于一体的彩陶。
3、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彩陶的世界,去探索彩陶的秘密。
板书:《中国彩陶》(揭题)(二)初步感知1、师:仔细观察这件陶器,你们看到了什么?(出示旋纹彩陶尖底瓶)这件宝贝有什么特别之处?2、生:尖底、纹样很漂亮、双耳...3、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知道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吗?尖底是因为?一一方便插进土里。
瓶口小是因为?一一为了方便携带;双耳是为了方便汲水,出示汲水的示意图:瞧,古人就是这样吊着绳子把尖底瓶放进水里汲水的,巧妙的运用了重力的原因瓶子能在没水的时候平放着汲水,等水灌满后,瓶子自然就站起来啦〜是不是很神奇!漩涡纹尖底瓶是一个用来装水的彩陶。
《中国彩陶》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具准备:
(学生)画笔、画纸
(教师)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新授
1、出示一幅彩陶图片,并结合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出示课件)。
2、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彩陶并出示课题——“中国彩陶”。
3、在初步欣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同学们从彩陶的造型、纹饰等方面进一步的仔细的观察。
二、深入学习
1、了解古代各个文化中的彩陶图案特征;(出示课件)
2、了解几类彩陶的装饰图案。
三、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试着自己设计一个装饰图案精美的彩陶。
四、交流经验
1、征集作业,组织学生谈谈体会,互相评价。
五、课外延伸
彩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伴随着农业文明在新石器时代手工艺术水平的提高和人
们对物质以及精神需求的增长而产生,早在80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已开始出现彩陶,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地的地区之一。
中国彩陶浙美版第五册执教者丁珊珊一教材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般绘画作品欣赏的初步知识和发表自我欣赏感受的能力,但是对于陶艺作品这种立体造型作品的欣赏还较为陌生,尤其有着久远历史文化的中国彩陶作品.这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才能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
彩陶上丰富多彩的图案是我国最为古老的绘画宝库。
二教学目标1 学会通过发表观点,绘画创意等方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独特感受。
2 通过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初步学会从造型,,纹样和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
3 能用画笔表现彩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从造型纹样和釉彩方面欣赏中国彩陶,尝试用画笔表现彩陶。
难点:了解彩陶的文化历史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寓意。
四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范画牛皮纸剪刀胶水红色黑色记号笔蜡笔学生:红色黑色记号笔剪刀胶水蜡笔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猜一猜:这段音乐是用什么古老乐器演奏的?埙“埙”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乐器?陶师总结:陶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现在我们再来比较下,这件陶埙和刚才看到的这组相比有什么不同?有花纹彩陶:像这种在器表上绘有精美的纹饰的陶器我们叫做彩陶。
彩陶距今有8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
揭题《中国彩陶》(二)彩陶欣赏(1)彩陶的器型彩陶的器型都是日常生活用品,有盆钵瓶罐壶等等(出示图片)师:这些陶型还体现着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看,这件彩陶瓶和一般的陶瓶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瓶口小,便于运输可系绳,便于提携底尖,便于沉入水中师:你们能猜到这是干什么用的吗?(打水)(2)教师示范,学生画器型师幻灯片示范彩陶,彩陶通常为左右对称,先用铅笔画中线,画好器型后用记号笔勾,师强调画到最大。
学生4分钟时间画器型(3)彩陶的颜色和花纹颜色:赭红白黑矿物质颜料,先绘后烧纹样:彩陶纹饰是一种特殊的图案,主要以鱼鸟植物水蛙等自然物为表现对象(范画出示)问:遥远的古人为什么喜欢在彩陶上画这些图案?(学生讨论)师总结:在原始人的思维里,他们把一些符号或期待得到的结果绘制在陶器上,期望在使用的过程中获得神秘的力量,愿望就可以实现。
课题
单元九备课人
内容18、中国彩陶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通过发表观点,绘画创意等方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独特感受。
2、通过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初步学会从造型、纹理、彩釉等方面欣赏中
国彩釉。
3、了解中国陶器及中国彩陶的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任务定位教学重点
从造型、纹理、彩釉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釉,学会表达自己对其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个性表达自己对中国彩陶的欣赏感受。
教学准备学生:绘画工具教师:课件等
板
书
18、中国彩陶
课时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1、中外彩陶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中外彩陶除了色釉、图案、造型等不同以外,中国彩陶注意实用与美观的结合。
二、欣赏彩陶图案
导入:中国彩陶图案是我国最原始的绘画,反映了古人对美及其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欣赏彩陶图案。
思考:俯视与平视看彩陶上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三、作业
1、引导学生围绕造型、纹样、色彩等,选择课本上的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彩陶,说说感受与发现。
2、画一画自己欣赏的一个中国彩陶。
3、彩陶组合的绘画。
四、交流评析
五、拓展。
课时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
课后
活动
欣赏彩陶作品。
和作
业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