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是U、V、W、X四辆不同类型的汽车每百公里的耗油量.如果每辆车都有50升油,那么这四辆车最多可行驶的路程合计是()公里.A.22 B.1200 C.2000 D.22002.如图是“北京一徐州”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里程/千米北京﹣天津西148北京﹣济南495北京﹣徐州814814﹣148求的是()之间的路线.A.北京到徐州B.济南到徐州C.天津西到徐州3.在下面的两幅统计图中,用来表示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最为合适的是()A.B.4.李明调查了五个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表.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身高(cm)141 139 138 143 1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刘玉的身高最高B.刘玉一定比其他同学吃的多C.赵兰最矮5.统计全校小学各年级男、女学生人数情况并制成统计表,设计的“表头”最合适的应是()A.B.C.D.6.胜利小学要统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制表时设计的表头是()A.B.C.D.7.下面这三幅统计图都反映了去年12月的空气质量情况,要想清楚地表达出各种空气质量所占百分比的情况,应该选择统计图()A.第一幅B.第二幅C.第三幅D.以上三幅都可以8.新学期开始,教导处要给各年级绘制课程表应选用()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统计表二.填空题(共6小题)9.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1)一班的近视人数是人,近视人数最多的是班.(2)三班学生的近视率是.(3)你对英山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建议是:.10.某公园2019年元旦的售票情况如图.(1)售票最多的是月日,共售出张票.(2)1月1日比1月3日多售出张票.(3)1月1日和3日平均每天售票张.11.如图,是五年级一班同学体育达标人数统计图.(1)五①班的总人数至少有人.(2)在项目上,男女生的水平相当,在项目上,女生合格人数高于男生.(3)我认为这个班的同学应该在项目加强锻炼.12.阳光小学四年级一班同学调查了学校某一周每天的用水量,并制成了统计图.(1)这一周的用水量,最高,最低,最高用水量与最低用水量相差t.(2)这一周总用水量是t,平均每天用水t.(3)从中我还想到了:.13.条形统计图用2格表示20人,平均每格表示人,照这样计算,要表示120人需要画.14.小明在统计本校人数时,用长3厘米,宽0.5厘米长方形直条表示三年级学生人数60人,那么六年级共120人,应画长厘米,宽厘米的长方形直条.三.判断题(共4小题)15.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判断对错)16.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判断对错)17.下面是某街口1分钟车流量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车型小轿车公共汽车卡车数量30辆10辆8辆①下一辆一定是小轿车.(判断对错)②下一辆可能是公共汽车.(判断对错)③下一辆是小轿车的可能性最大.(判断对错)④下一辆不可能是卡车..(判断对错)18.制作统计表时,要在表的下面写统计表的名称和制作日期.(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19.李老师不小心将购物发票弄脏了,你能帮她算出笔记本的单价吗?五.应用题(共2小题)20.奇思家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5月和6月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1月底2月底3月底4月底5月底6月底7月底245 325 455 545 700 825 91621.某校各年级的人数如图.图书室运来一些图书,如果平均分给三年级的学生,每人可以分到13本;如果把这些图书平均分给二年级的学生,三年级每人分到的图书比二年级少多少本?六.操作题(共2小题)22.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某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捐款统计表: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男生捐款钱数(元)120 115 130 125女生捐款钱数(元)115 135 140 13023.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下面是利华中学最喜欢参加各项球类运动的人数统计图.(1)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一共调查了多少人?七.解答题(共1小题)24.读统计图,回答问题.(1)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个班捐的书最多?哪个班捐的书最少?(2)平均每个班捐多少本书?(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吗?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是U、V、W、X四辆不同类型的汽车每百公里的耗油量.如果每辆车都有50升油,那么这四辆车最多可行驶的路程合计是()公里.A.22 B.1200 C.2000 D.220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U、V、W、X四辆不同类型的汽车每百公里的耗油量分别是10升、25升、5升、10升,据此分别求出这四辆不同类型的汽车耗油50升各行驶的路程,然后合并起来即可.【解答】解:(50÷10)×100+(50÷25)×100+(50÷5)×100+(50÷10)×100 =5×100+2×100+10×100+5×100=500+200+1000+500=2200(公里)答:这四辆车最多可行驶的路程合计是2200公里.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如图是“北京一徐州”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里程/千米北京﹣天津西148北京﹣济南495北京﹣徐州814814﹣148求的是()之间的路线.A.北京到徐州B.济南到徐州C.天津西到徐州【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通过观察统计表可知:北京到天津西的路程是148千米;北京到济南的路程的495千米;北京到徐州的路程是814千米;所以814﹣148求的是天津西到徐州的路程.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北京到天津西的路程是148千米,北京到济南的路程的495千米,北京到徐州的路程是814千米;所以814﹣148求的是天津西到徐州的路程.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在下面的两幅统计图中,用来表示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最为合适的是()A.B.【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判断.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实物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具体的数量.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实物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具体的数量.所以,要反应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选折线统计图最为合适.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各种统计图的特点.4.李明调查了五个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表.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身高(cm)141 139 138 143 14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刘玉的身高最高B.刘玉一定比其他同学吃的多C.赵兰最矮【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统计表可知本题统计的是学生的身高,可把这几个同学的身高进行比较,可知谁最高,谁最低,据此解答.【解答】解:143>142>141>139>138,所以刘玉的身高最高,赵兰的身高最矮.所以刘玉一定比其他同学吃的多不一定.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5.统计全校小学各年级男、女学生人数情况并制成统计表,设计的“表头”最合适的应是()A.B.C.D.【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题意得出此统计表需要表示出,性别、人数与年级,所以制表时需要考虑性别、人数与年级,而此表重点反映的人数.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制表时需要考虑性别、人数与年级,而此表重点反映的人数.所以A项设计比较合理.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制表时设计统计表的表头,关键是根据要统计的内容来设计表头.6.胜利小学要统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制表时设计的表头是()A.B.C.D.【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题意得出此统计表需要表示出,性别、人数与年级,所以制表时需要考虑性别、人数与年级,而此表重点反映的人数,所以应该选C.【解答】解:因为制表时需要考虑性别、人数与年级,而此表重点反映的人数,所以应该选C.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制表时设计统计表的表头,关键是根据要统计的内容来设计表头.7.下面这三幅统计图都反映了去年12月的空气质量情况,要想清楚地表达出各种空气质量所占百分比的情况,应该选择统计图()A.第一幅B.第二幅C.第三幅D.以上三幅都可以【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要想清楚地表达出各种空气质量所占百分比的情况,应该选择扇形统计图,也就是第一幅图.故选:A.【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8.新学期开始,教导处要给各年级绘制课程表应选用()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统计表【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统计调查所得来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得到说明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中,就形成“统计表”.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可知:新学期开始,教导处要给各年级绘制课程表应选用统计表.故选:C.【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二.填空题(共6小题)9.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1)一班的近视人数是30 人,近视人数最多的是二班.(2)三班学生的近视率是60% .(3)你对英山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建议是: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不要在强光、弱光下看书,坚持做眼睛保护操..【答案】(1)30人,二班;(2)60%.(3)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不要在强光、弱光下看书,坚持做眼睛保护操.【分析】(1)根据统计图可知:一班近视人数是30人,近视人数最多的是二班.(2)把三班的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3)我建议同学们,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不要在强光、弱光下看书,坚持做眼睛保护操.【解答】解:(1)一班近视人数是30人,近视人数最多的是二班.(2)27÷45=0.6=60%答:三班学生的近视率是60%.(3)我建议同学们,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不要在强光、弱光下看书,坚持做眼睛保护操.故答案为:30,二;60%;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不要在强光、弱光下看书,坚持做眼睛保护操.【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10.某公园2019年元旦的售票情况如图.(1)售票最多的是 1 月 1 日,共售出2100 张票.(2)1月1日比1月3日多售出1100 张票.(3)1月1日和3日平均每天售票1550 张.【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加法分别求出这3天每天售票的张数,然后进行比较即可.(2)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解答.(3)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用1月1日和1月3日售票的总数除以2即可.【解答】解:(1)1200+900=2100(张)1000+600=1600(张)600+400=1000(张)2100>1600>1000答:售票最多的是1月1日,共售出2100张.(2)2100﹣1000=1100(张)答:1月1日比1月3日多售出1100张票.(3)(2100+1000)÷2=3100÷2=1550(张)答:1月1日和3日平均每天售票1550张.故答案为:1、1、2100;1100;155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11.如图,是五年级一班同学体育达标人数统计图.(1)五①班的总人数至少有50 人.(2)在投实心球项目上,男女生的水平相当,在跳绳项目上,女生合格人数高于男生.(3)我认为这个班的同学应该在仰卧起坐项目加强锻炼.【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该班男、女生体育达标人数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在各项达标人数中,男生最高人数加女生最高人数就是这个班的最少人数.(2)根据各达标项目中表示男、女生人数的直条图高、低即可看出哪个项目上,男、女生水平相当,哪个项目上女生合格率高于男生合格率(3)仰卧起坐项目中,男、女生达标人数都较少,说明在此项目上应该加强锻炼.【解答】解:25+25=50(人)答:五①班的总人数至少有50人.(2)答:在投实心球项目上,男女生的水平相当,在跳绳项目上,女生合格人数高于男生.(3)答:我认为:这个班的同学应该在仰卧起坐项目加强锻炼.故答案为:50,投实心球,跳绳,仰卧起坐.【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12.阳光小学四年级一班同学调查了学校某一周每天的用水量,并制成了统计图.(1)这一周的用水量,周一最高,周日最低,最高用水量与最低用水量相差13 t.(2)这一周总用水量是63 t,平均每天用水9 t.(3)从中我还想到了:我想倡议在全校开展一个节约用水活动,每天用水量不超过12t.【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由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哪在的用水量最高,哪天的用水量最低;用最高用水量减最低用水量就是最高用水量与最低用水量相差的吨数.(2)把这一周七天的用水量相加就是这一周的总用水量;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用这一周的用水量除以7就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3)除周六、周日外,每天的用水量也不同,最多相差15﹣9=6吨,周二到周四每天都不超过11吨.我想倡议在全校开展一个节约用水活动,每天用水量不超过12吨(答案不唯一).【解答】解:(1)15﹣2=13(t)答:这一周的用水量,周一最高,周日最低,最高用水量与最低用水量相差13t.(2)2+15+10+9+11+13+3=63(t)63÷7=9(t)答:这一周总用水量是 63t,平均每天用水 9t.(3)答:我想倡议在全校开展一个节约用水活动,每天用水量不超过12t.故答案为:周一,周日,13,63,9,我想倡议在全校开展一个节约用水活动,每天用水量不超过12t.【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13.条形统计图用2格表示20人,平均每格表示10 人,照这样计算,要表示120人需要画12格.【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因为用2格表示20人,平均每格表示10人,可以求得条形高与数据比为1:10,则可求出数据l20人的条形高.【解答】解:用2格表示20人,可以求得条形高与数据比为2:20=1:10,则可求出表示数据l20人的条形高为120÷10=12(格);故答案为:10;12格.【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14.小明在统计本校人数时,用长3厘米,宽0.5厘米长方形直条表示三年级学生人数60人,那么六年级共120人,应画长 6 厘米,宽0.5 厘米的长方形直条.【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人数多少直条的宽度是相同的,只是长度不同,60人有3厘米长的直条表示,120人是60人的2倍,表示120人的直条也是表示60人直条长的2倍.【解答】解:小明在统计本校人数时,用长3厘米,宽0.5厘米长方形直条表示三年级学生人数60人,那么六年级共120人,应画长6厘米,宽0.5厘米的长方形直条.故答案为:6,0.5.【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征.条形统计图中数量不同,直条的长度也不同,但宽度是相同的.三.判断题(共4小题)15.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判断对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能够比较数量的多少;所以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16.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判断对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区别:单式统计表用于表示一组数据,而复式统计表用于比较多组的数据;据此判断.【解答】解:根据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17.下面是某街口1分钟车流量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车型小轿车公共汽车卡车数量30辆10辆8辆①下一辆一定是小轿车.×(判断对错)②下一辆可能是公共汽车.√(判断对错)③下一辆是小轿车的可能性最大.√(判断对错)④下一辆不可能是卡车.×.(判断对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数量多的可能性大,数量少的可能性小,数量越多的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的可能性越小,但不管数量是多是少下一辆都有可能,由此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统计的1分钟内车流量的情况的统计表可知,①小轿车最多,但下一辆不一定就是小轿车,这几种车的可能性都有;②下一辆可能是公共汽车.③因为小轿车最多,所以下一辆是小轿车的可能性最大.④下一辆可能是卡车.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简单的统计表,以及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还用到判断可能性的大小.18.制作统计表时,要在表的下面写统计表的名称和制作日期×.(判断对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制作统计表时,必须把(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范围)进行分类填在表内,并在表格的上方写上统计表的(名称),注明(计量单位)和(制表时间).【解答】解:制作统计表时,要在表的上面写统计表的名称,在右上方写上制作日期;如下表:2013年9月天气情况统计表时间:2013年10月1日天气晴天阴天雨天天数18 8 4制表的名称和时间不能写在下方,原题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统计表的制作,关键是熟知制作的过程.四.计算题(共1小题)19.李老师不小心将购物发票弄脏了,你能帮她算出笔记本的单价吗?【分析】首先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求出买书包用多少元,用书包和笔记本的总价减去买书包用的钱数求出买笔记本用的钱,然后根据单价=总价÷数量,据此解答.【解答】解:(245﹣45×1)÷40=200÷40=5(元),答: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五.应用题(共2小题)20.奇思家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5月和6月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1月底2月底3月底4月底5月底6月底7月底245 325 455 545 700 825 91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由于电表是连续计数,所以5月底电表的读数减去4月底电表的读数就是5月份的用电量,同理,6月底电表的读数减去5月底电表的读数就是6月份的用电量,求5、6月份的用电量也就是用6月底电表的读数减去4月底电表的读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825﹣545=280(千瓦时)答:5月和6月一共用电280千瓦时.【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1.某校各年级的人数如图.图书室运来一些图书,如果平均分给三年级的学生,每人可以分到13本;如果把这些图书平均分给二年级的学生,三年级每人分到的图书比二年级少多少本?【分析】三年级的人数已知,用13乘三年级人数就是这些图书的本数.再用这些图书的本数除以二年级人数就是如果把这些图书平均分给二年级的学生,平均每人分得的本数.再用二年级每人分得的本数减三年级每人分得的本数即可.【解答】解:13×32÷26﹣13=16﹣13=3(本)答:三年级每人分到的图书比二年级少多少本3本.【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三年级、二年级人数的信息.六.操作题(共2小题)22.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某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捐款统计表: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男生捐款钱数(元)120 115 130 125女生捐款钱数(元)115 135 140 13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首先看图例以及每格表示几,然后再根据数据进行绘制即可.【解答】解:【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23.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下面是利华中学最喜欢参加各项球类运动的人数统计图.(1)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一共调查了多少人?【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观察统计图可以发现:每格人数相差10人,据此填上每格的数据,同时可以得出喜欢排球和足球的人数;(1)根据统计图的具体情况,罗列出自己得到的信息即可;(2)将喜欢每类球类运动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调查的总人数.【解答】解:如图所示:(1)我得到以下信息:喜欢羽毛球的有150人,篮球的有125人,乒乓球的有180人,排球的有100人,足球的有140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排球的人数最少.(2)150+125+180+100+140=695(人)答:一共调查了695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已知数据画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七.解答题(共1小题)24.读统计图,回答问题.(1)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个班捐的书最多?哪个班捐的书最少?(2)平均每个班捐多少本书?(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吗?【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3班捐书最多,1班捐书最少.(2)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用4个班捐书的总数除以4即可.(3)3班比1班多捐书多少本?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多少,用减法解答.【解答】解:(1)3班捐书最多,1班捐书最少.(2)(40+50+70+60)÷4=220÷4=55(本)答:平均每个班捐55本书.(3)3班比1班多捐书多少本?70﹣40=30(本)答:3班比1班多捐书30本.【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一、填空。
(每空 3 分,共 18 分)1.图中每格表示( )人。
2.参加( )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组的人数最少。
3.舞蹈组人数比武术组多( )人。
4.蓝天青少年活动中心这 5 个活动小组共有( )人。
( 每人只允许参加一个活动小组)5.平均每个活动小组有( )人。
二、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 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能更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B.在求几个数( 这几个数不相等)的平均数时,最大数和最小数的平均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C.龙龙身高 165 厘米,他到平均水深 160 厘米的市民游泳池游泳,可能会有危险2.四(1)班投票选举班委,10 名同学参加竞选(以编号代替姓名),全班 46 名同学参加了投票选举,得票情况如下。
如果得票数过半的同学才能当选本届班委,那么本次投票选举中共有 ( )名同学竞选成功。
A.6 B.7 C.8 D.103.【新情境】为了了解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下面哪张调查表?( )4.四(1)班同学的身高数据( 均为整数)如下表:聪聪的身高是 142 厘米,按由低到高的顺序,他可能排第( )名。
A.8 B.46 C.21 D.255.如图,六年级同学体能测试成绩统计图局部被墨汁污损。
已知六年级共有 80 人,不及格的人数为 ( )人。
A.4 B.6C.8 D.126.学校篮球队 8 名队员的平均身高是 165 厘米。
龙龙的身高是 162 厘米,加入篮球队后,现在篮球队的平均身高与原来相比,( )。
A.比原来高 B.与原来一样高 C.比原来矮7.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 12 岁,且没有大于 15 岁的,那么在所有可能中,年龄最小的是( )岁。
A.3 B.5 C.10三、操作题。
( 共 25 分)【徐州市铜山区】四(1)班男生 1 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如下。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统计图(一)》知识互联知识导航知识点一:根据相关数据完成统计表及补画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2.条形统计图中,每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也可以表示多个单位。
知识点二:分段整理数据分段整理数据的步骤: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可用画“正”字的方法);3.制作统计表;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知识点三: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数就是平均数。
2.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法: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在几个(或若干个)不相同的数中,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公式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
夯实基础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2020·江苏溧阳·四年级期中)笑笑要了解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应选用调查表()。
A.你喜欢看什么类节目?动画类科普类体育类综艺类B.你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不喜欢C.你每天看多长时间电视节目?10分钟 20-40分钟 40分钟以上2.(2020·江苏溧阳·四年级期中)小华在3个笔筒里放了一些铅笔,平均每个笔筒25支,前面两个笔筒里的铅笔都比25支多,那么第三个笔筒里有的铅笔()。
A.比25支多B.比25支少C.正好25支3.(2020·江苏邳州·四年级期中)三年级女生做仰卧起坐。
1分钟做40个以上(含40个)为优秀,21~39个为及格,21个以下为不及格。
三(1)班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统计如下:等第优秀及格不及格人数9 14 3芳芳的成绩在三(1)班女生中排名第7。
她可能做了多少个?()A.38个B.27个C.43个(2021·山西临汾·四年级期中)小明是某公司员工,公司员工月平均工资是4200元,小明的月工资()4.4200元。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培优卷)一、选择题(满分16分)1. 2只燕子3天吃害虫300只,2只燕子平均每天吃害虫()只。
A. 50B. 100C. 150【答案】B【解析】【分析】用害虫总只数÷天数=2只燕子平均每天吃害虫数,进行列式计算即可。
÷=(只),则2只燕子平均每天吃害虫100只。
【详解】3003100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 下面各组数据中,()的平均数是15。
A. 13,14,15B. 13,14,15,16C. 13,14,15,16,17【答案】C【解析】【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依此计算出每个选项的平均数即可。
【详解】A.13+14+15=42,42÷3=14;B.13+14+15+16=58,58÷4=14……2;C.13+14+15+16+17=75,75÷5=15;故答案为:C【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与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 下面四幅图中,图()表示我市某商场短袖衬衫四个季度销售情况统计图。
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再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解答。
【详解】根据一年四个季度,一、四季度气温较低,短袖衬衫销量比较少,二、三季度气温升高,短袖衬衫销量增加,选择D符合某商场短袖衬衫四个季度销售情况统计图。
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根据实际经验解答问题。
4. 在一次航模比赛中,小华的遥控飞机前几次平均飞行时间是61秒,当最后一次飞行之后,平均飞行时间为62秒。
最后一次的飞行成绩可能是()秒。
A. 61B. 62C. 63D. 66【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经过最后一次飞行的平均时间是62秒,前几次平均时间是61秒,根据平均数的意义,最后一次的飞行时间一定大于62秒,又因为经过最后一次的飞行后平均时间增加了1秒,1除以几次都小于1,所以最后一次飞行时间不可能是63秒,据此进行解答。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试卷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一、选择题(18分)1.学校为了了解今年的招生状况,要把全校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绘制成统计图,可以绘制( ).A.条形统计图B.统计表C.折线统计图2.相邻的三个自然数的平均数是( ).A.三个中最大的自然数B.三个中中间的自然数C.三个中最小的自然数3.小丽调查一周内全班同学收看电视节目情况,将收集的数据制成下面的统计图。
她想要解决的问题是()。
A.全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类电视节目B.一周内哪天看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C.班上哪个学生一周内看电视时间最长4.喜欢吃青菜的男生比女生多()人.A.1B.3C.25.一组数据的最大数是27,最小数是16,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可能是( )。
A.28B.18C.146.下面是四(2)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最喜欢的早餐牛奶豆浆粥人数/人61224如果制成条形统计图,每一格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的是( )A.1B.2C.5D.107.三(1)第一小组6个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表:编号123456身高(cm)137140142134147151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A.比134cm少B.比151cm多C.在134cm~151cm之间8.四(1)班同学平均体重38千克,四(2)班同学平均体重37千克,四(1)班王华和四(2)班李欣的体重相比,()。
A.王华比李欣重B.两人一样重C.无法判断谁重9.下图显示的是三位同学的身高,图中没有标出名字,小刚最高,小明比小刚矮、比小红高,小红身高是()厘米。
A.150B.125C.100二、口算(18分)10.直接写出得数。
60×9= 14×70= 35×2= 125×4=1-=2790÷30= 333÷3= 420÷7= 76÷38=+=16561+3+5+7+9= 62+65+68= 134-34-57= 287-63-37=三、填空题(23分)11.学校举行合唱比赛,7位评委给一个班的打分如下:7分,8分,7.5分,8.5分,9分,9分,7分,这个班的平均得分是(________)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测试卷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一、选择题1.2021年10月,某地的平均气温是2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这个月每天的气温都不超过23℃B.这个月每天的气温有可能都不是23℃C.这个月每天的气温一定都不是23℃2.在一个圆形花坛内种了三种花〔如图〕,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种花占地面积的应该是〔〕。
A.B.C.D.3.小平四次听写生字词的平均得分是87分,其中前三次的平均得分是86分,第四次得( )分。
A.90 B.89 C.884.一个物体从右面看到的是,从前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那么组成这个物体的小正方体有()个.A.5 B.6 C.85.为了调查某一路口某一时段的汽车流量,记录了15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有2天是142辆,2天是145辆,6天是156辆,5天是157辆.那么这15天在该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平均辆数是〔〕A.146B.150C.153D.1606.原来四〔1〕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又转来了两个学生,一个身高是148厘米,一个身高是142厘米,这时四〔1〕班同学的平均身高〔〕.A.会增加B.会降低C.无法确定7.统计全校小学各年级男、女学生人数情况并制成统计表,设计的“表头〞最适宜的应是〔〕。
A.B.C.D.8.四年级一班期中考试的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76分.下面的平均分中,一定算错的是〔〕.A.92 B.86 C.759.小青做“斜坡与地面成45°时,圆柱形物体能滚多远〞实验,一共做了6次前四次距离分别是28厘米、22厘米、31厘米、27厘米。
后两次滚动距离都超过了30厘米,估计一下,这6次的平均距离大约有〔〕厘米。
A.29 B.26 C.2710.五〔1〕班同学平均体重38千克,五〔2〕班同学平均体重37千克。
五〔1〕班刘晓和五〔2〕班李军的体重相比,〔〕。
A.刘晓比李军重B.李军比刘晓重C.无法判断谁重二、口算11.直接写出得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分层训练A卷-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满分:100分,完成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满分10分)1.四年级有10名同学接受了调查访问:在过去的一个星期,你做了几次家务?调查结果是:3、4、2、3、3、2、2、1、5、3;图()正确表达了这个调查报告的数据。
(图中横轴表示次数,纵轴表示人数)A.B.C.2.学校鼓号队员的身高最高是155厘米,最矮是139厘米。
他们平均身高可能是()。
A.139厘米B.149厘米C.159厘米3.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50千克,最轻的26千克。
下面()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A.31千克B.25千克C.14千克4.小丽调查一周内全班同学收看电视节目情况,将收集的数据制作成下面的统计图。
她想要解决的问题是()。
A.一周内哪天看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B.全班最喜欢哪位明星出演的电视节目C.全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类电视节目5.下面是三年级4个班的平均身高统计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4班高于135厘米的人最多B.1班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C.2班和3班的学生不可能比4班的学生高二、填空题(满分21分)6.(1分)小芳参加庆祝建国70周年歌唱比赛,评委给她打出的分数分别是92、70、85、79、88、95,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小芳的平均得分是( )。
7.(9分)下面某书店2013年销售各类图书的统计图,请根据图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每小格代表( )万册。
(2)全年销售( )最多,比最少的多( )万册。
(3)根据条形统计图填写下面统计表。
8.(6分)下面是四(1)班男生1分钟跳绳的成绩记录。
(单位:下)91 83 74 64 53 56 62 70 86 90110 103 89 75 77 56 59 75 51 75根据以上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四(1)班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统计表9.周叔叔是一名司机,下表是他一周行驶的里程表读数。
第四单元测试卷一、看图填空。
1.图中纵轴每格代表( )人。
2.参加( )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组的人数最少。
3.舞蹈组的人数比武术组多( )人。
4.青少年活动中心这5个小组共有( )人。
(每人只允许参加一个活动小组)5.平均每个小组有( )人。
二、判断题。
(对的画“ ”,错的画“×”)1.学校舞蹈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说明舞蹈队队员的身高没有高于135厘米的。
( )2.四年级一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93分。
四年级一班肯定没有不及格的。
()3.四年级一班和四年级二班的同学为希望小学共捐书200本。
四年级一班的同学捐的书有可能超过100本。
( )4.魏晶晶班数学月考平均95分。
魏晶晶的月考成绩不是低于95分,就是高于95分。
( )5.四年级三班在一年4个季度内平均每个季度都有9人过生日。
说明四年级三班每个季度都有9人过生日。
( )三、动手操作。
1.小强和小文去动物园调查了上星期每天游客人数,统计表如下: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人数100300400300400800700(1)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2)哪一天游客人数最多?可能的原因是什么?(3)哪一天游客人数最少?与人数最多那一天相差多少?2.奇奇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喝的饮料,记录如下:雪碧可乐绿茶橙汁(1)请根据调查记录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最喜欢喝的饮料雪碧可乐绿茶橙汁人数(2)请根据调查记录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统计图每1格表示( )人;最喜欢喝( )的人数最多,有( )人;最喜欢喝( )的人数最少,只有( )人。
3.下面是四年级二班学生作业成绩单。
(单位:分)90 84 98 1082 59 89 70 85 7997 88 87 99 81 85 75 92 78 8291 94 76 69 95 65 86 66 83 98 (1)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分数/分人数90~10080~8970~7970以下(2)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一、选择题1.学校要把全校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绘制成统计图,可以绘制()A.条形统计图B.统计表C.折线统计图2.新学期开始,教导处要给各年级绘制课程表应选用()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统计表3.四名同学的身高各不相同,其中最高的是152厘米,最矮的是137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是()厘米。
A.137 B.145 C.152 D.1554.在一些比赛中,计算选手的得分时,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是为了()A.公平合理B.计算方便C.节约5.丽丽有18枚邮票,比明明多6枚,他们两人平均每人有()枚邮票。
A.12 B.15 C.216.四(1)班同学平均身高137厘米,五(1)班同学平均身高147厘米。
五(1)班的张磊和四(1)班的王浩的身高相比()A.张磊比王浩高B.王浩比张磊高C.两人一样高D.无法判断谁高7.这个班男生比女生多()人。
A.4B.3C.2二、填空题8.统计时,我们把有关联的几个统计表合成一个表,更简洁的表示信息,这样的表叫( )统计表。
9.条形统计图中每2格的高度表示40人,一格表示( )人,表示120人需要( )格.10.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上,纵轴用1厘米表示40支笔,表示120支笔应该画( )厘米;一个条形长5厘米,表示( )支笔。
11.一次体育达标测试的成绩如下: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待达标良以下的有( )人。
12.小明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平均分是95分,数学比语文多6分,英语比语文多9分,小明数学考了( )分,英语考了( )分。
13.16 28 8 5 13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 ),这五个数中比平均数大的有( )个,比平均数小的有( )个。
14.一张桌子,需要2人一起抬。
现在3人要把桌子从离家600米远的地方抬回家,平均每人要抬( )米。
苏教版四上第四单元测试卷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选择题(20211.统计全校小学各年级男、女学生人数情况并制成统计表,设计的“表头”最合适的应是()。
A.B.C.D.2.48名同学的身高各不相同,其中最高的是158厘米,最矮的135厘米。
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是()厘米。
A.135B.145C.1583.四年级同学参加科普知识竞赛。
男生组的平均成绩是85分,女生组的平均成绩是82分。
男生组第一名与女生组第一名相比,()。
A.男生成绩高B.无法确定谁成绩高C.女生成绩高4.全班喜欢吃()的人数最多A.茄子B.西红柿C.青菜5.气象小组在一天的2点、8点、14点、2021得温度分别是13℃、16℃、25℃、18℃.请问这一天的平均温度是()℃.A.72B.22C.19D.186.蔡林调查了他们小组的6个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表: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4号同学的身高最高B.1号同学的身高最矮C.3号同学比4号同学矮4厘米D.4号同学一定比其他同学吃得多7.如下图是某风景区2021年旅游人数统计图,从图中得到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冬季旅游人数最少B.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增加4万人C.全年旅游人数共计36万人D.平均每月旅游人数9万人8.天利家园小区去年年底全部改用节能灯,赵阿姨家上半年节约用电千瓦时,王伯伯家第三季度共节约18千瓦时.()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A.王伯伯家B.赵阿姨家C.两家一样多9.从()中可以很快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A.统计表B.统计图C.两种都可以10.喜欢吃青菜的男生比女生多()人.A.1B.3C.2二、竖式计算(9分)1.列竖式计算,打℃的题目要验算。
376÷28=400÷60=℃2700÷150=三、填空题(31分)1.小小统计员.小芳把自己所在班的每个同学最喜爱的运动情况制成了统计表.(1)男生喜欢________的人数最多,女生喜欢________的人数最少.(2)全班喜欢________运动的人最多,全班一共________人.2.如图是六(1)班数学兴趣小组一次数学竞赛成绩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测试题-苏教版(含答案)【例1】下面是中心小学四(1)班学生最喜爱食品情况调查统计图,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解析:上面的条形统计图反映的是四(1)班同学最喜爱的食品情况,调查的依次是酸奶、薯条、面包和苹果这四种食品;从左往右横向观察,表示喜欢这些食品的人数,每小格表示2人。
借助条形统计图以及具体数据,比较各种统计量的大小。
学会看图关键是要透过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得到某些更深层次的信息。
解答:喜欢苹果的人数最多,喜欢面包的人数最少;喜欢酸奶比喜欢薯条少16-8=8(人)。
根据上图,我们不难分析出:同学们普遍喜欢苹果和薯条,不喜欢吃酸奶和面包。
我们知道,偏食对健康不利,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偏食。
同时,薯条中含铅量较高,建议同学们少吃。
(答案合理即可)【例2】小马身高110厘米,他想过河,河里四处水深如下图,你能求出这条小河的平均水深吗?想一想,小马趟过这条河安全吗?解析:从C 点(130厘米)里拿出10厘米和20厘米分别给B 点(90厘米)和D 点(80厘米),这样平均水深刚好是100厘米,这是运用了“移多补少”的方法。
还可以用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列式是:(100+90+130+80)÷4=100厘米。
从水的平均深度来看,小马是可以安全过河的。
但平均水深并不代表每个地方的水深都是100厘米,像小马到C 点时就有危险了,所以小马不能安全过河。
解答:这条小河平均水深100厘米;小马不能安全过河。
【例3】下面是明明和聪聪四个学期的数学考试成绩统计图,那么,每位同学每个学期的成绩是多少?请你预测一下,他们这学期的学习情况会怎么样呢? 明明各学期数学成绩统计图 聪聪各学期数学成绩统计图解析:从两张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单元格表示10分,10个单元格就是100分,那么半格就表示5分。
所以明明第一学期刚好是9格半,即95分,第二学期正好10格,应为100分,第三、四学期都是9格半,都是95分;同样的道理,聪聪的成绩分别是:50分、60分、70分、80分。
2024年秋学期苏教版四年级(上)第四单元使用(本卷总分11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90分钟) 班级 姓名 等第一、填空题(共30分)1.下面是四(2)班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单 位:厘米),请你先 把统计表补充完整,再填空。
(16分)140 133 144 129 129 145 130 152 115 122136 142 143 150 138 140 147 119 124 143139 132 131 135 127 159 143 132 110 146(1)参加立定跳远的同学一共有()人。
(2)这次立定跳远的最好成绩是( ) 厘米,最差成绩是( ) 厘 米 。
(3)成绩在( )厘米的同学最多, 有( )人。
(4)四(1)班王力把自己的立定跳远成绩和上面的统计表相比,发现他可以排在前5。
他的立定跳远成绩可能是几厘米(在合 适的答案后画“ √”)?119□ 129□ 139□ 149□2.下面是友谊小学某星期周一~周五的用电量统计图。
(12分)友谊小学某星期周一~周五用电量统计图周五周四350周三 300 周二周一300 0 100 200 400用电量/(千瓦 · 时) 成绩/厘米 画“正”字 人数110~119 120~129 130139140~149150~159(1)横轴上每格表示( )千瓦 · 时。
(2)周五的用电量是多少千瓦 · 时,请在图中标注出来。
(3)周二的用电量是280千瓦 · 时,请在图中画直条表示。
(4)估一估,周一~周五每天用电量的平均数是多少?请在图 中用竖线画出来。
(5)算一算,周一~周五平均每天的用电量是( )千瓦 · 时。
(6)在这一周中,学校组织了两次大型活动。
一是低年级召开 家长会,还在大礼堂进行汇报演出,它可能在周( );二是组织 高年级外出参观科技馆,它可能在周( )。
3.小芳参加校园小歌手比赛,5名评委给出的评分是97分、91 分、95分、89分、93分。
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一)》测试卷姓名: 班级: 得分:一、选择题(5分)1.某足球队想从队员中选一个人做前锋,下表是甲、乙、丙三名运动员最近5个赛季进球数统计表“/”表示这个赛季没有参加比赛,选运动员比较合适。
.甲B.乙C.丙2.下面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小华走8步,共走了52021,他平均每步走65厘米B.如果一班的平均成绩高于二班,那么一班每个人的成绩都优于二班C.8个人的体重共440千克,平均每个人的体重是55千克3.小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8千克,小明的体重。
A.一定是38千克B.不可能是38千克C.可能是38千克4.修路队4天修了两段公路,第一段长430米,第二段长26米,平均每天修米。
A.114 B.101 C.无法计算5.要反映本次考试优、良、中、差各段学生人数,应该绘制()。
A.折线统计图B.条形统计图C.统计表二、填空题(43分)6.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____)。
7.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个物体,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
有(____)种不同的摆法。
只考虑面与面紧靠的情况8.小华将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摆成下面的形状,请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
①②③④⑤⑥1从前面看,(_____)和(_____)形状相同,(______)和(______)形状相同。
2从上面看,(______)和(______)形状相同。
3从右面看,(______)和(______)形状相同,(______)和(______)形状相同,(______)和(______)形状也相同。
4(______)从前面看到的是,(______)和(______)从上面看到的是,(______)和(______)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都是,(______)从前面看到的是。
9.王红期末考试成绩是语文97分,数学94分,英语88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三套1.16、28、8、5、13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比平均数大的有()个,比平均数小的有()个。
答案:平均数为 14,比平均数大的有 2 个,比平均数小的有 3 个。
2.有3堆网球,移一移,看看平均每堆网球有多少个,再列式求一求。
答案:平均每堆网球为 (第一堆网球数 + 第二堆网球数 + 第三堆网球数) ÷ 3,列式计算为 (a + b + c) ÷ 3.3.下表是XXX统计的四年级一班40名学生某次考试成绩各个分数段的分布情况。
1) 根据表格中统计的“正”字个数,在相应的表格中填写人数。
2)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 () 这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如果把考试成绩在 90 分及以上的定为优秀,那么这次考试获得优秀的有 () 人。
3) 这次考试没有达到 80 分的一共有 () 人。
答案:(1) 10.8.14.8.(2) 70 分及以上,有 6 人获得优秀。
(3) 16 人没有达到 80 分。
4.在一次测验中,XXX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 94 分,那么他这次测验三科的总分是 () 分,如果他的语文考了 92 分,英语考了 93 分,那么他的数学考了 () 分。
答案:总分是 282 分,数学考了 97 分。
5.有两箱苹果,甲箱重 10 千克,乙箱重 8 千克,从甲箱中拿 () 千克放到乙箱中,这两箱苹果就一样重了,都是 () 千克。
答案:拿 1 千克放到乙箱中,这两箱苹果就一样重了,都是 9 千克。
二、判断。
(每题 2 分,共 10 分)1.XXX家四口人共重 240 千克,他们家平均每人重 60 千克。
√2.男生的平均体重是 33 千克,女生的平均体重是 29 千克,男生甲一定比女生乙重。
√3.一个书架有 3 层,一共放了 172 本书,平均每层放了 43 本。
√4.一条河平均水深 162 厘米,XXX身高 173 厘米,他到河里一定没危险。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0分)。
1 期末测试,小红所在班级的数学平均成绩是94分。
小红的成绩()。
A 一定是94分B 高于94分C 低于94分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2 下面各图中,()中虚线的位置能表示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
A3 五个人踢毽子,丽丽踢了39个,明明踢了28个,华华踢了10个,另外两个人踢的个数比明明少、比华华多。
这五个人踢毽子的平均数应是()。
A 大于10小于28B 28C 大于28小于394 四(1)班同学平均体重38千克,四(2)班同学平均体重37千克,四(1)班王华和四(2)班李欣的体重相比,()。
A 王华比李欣重B 两人一样重C 无法判断谁重5 第一小组的身高数据如下表.编号 1 2 3 4 5 6身高(cm)142 140 137 152 146 135估计下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A 比135cm少B 比152cm多C 在135~152cm之间二、判断题(10分)。
6 条形统计图是用长短不同的直条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
()7 四年级同学平均每人捐款元,说明王强一定捐了元。
()8 小华身高146厘米,他到一个平均水深150厘米的池塘里游泳,一定有危险。
()9 抗击期间,淘气学校全体师生给武汉捐款,平均每人捐9元。
淘气一定捐了9元。
()10 10,15,20215,25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9。
()三、填空题(22分)。
11 学校举行“红歌颂”合唱比赛,8位评委给五(1)班的评分(满分10分)如下: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五(1)班的平均分是()分。
12 小东期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平均分是92 分,语文、数学平均分是93 分,他的英语成绩是()分。
13 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54,这三个连续偶数是()。
14 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8,乙、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6,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4,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单选题1.喜欢吃青菜的男生比女生多()人。
A. 1B. 3C. 22.学校为了了解今年的招生状况,要把全校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绘制成统计图,可以绘制()。
A. 条形统计图B. 统计表C. 折线统计图3.某校三(2)班全班同学喜欢吃蔬菜的情况,统计如下表:(每人限选一种)全班有()人。
A. 48B. 49C. 504.喜欢吃黄瓜的人数比喜欢吃西红柿的少()人。
A. 6B. 7C. 85.要反映本次考试优、良、中、差各段学生人数,应该绘制()。
A. 折线统计图B. 条形统计图C. 统计表二、判断题6.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两个有联系的统计图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图。
7.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清楚。
8.下面是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1)卖出的服装黑色比红色多。
(2)卖出的服装M号的比L号的少。
(3)每种颜色的服装都是L号卖得多。
(4)每种号码的服装都是白色卖得多。
(5)卖出的服装中白色的最多。
(6)卖出的M号服装中红色最少。
9.下面是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1)卖出的服装黑色比红色多。
()(2)卖出的服装M号的比L号的少。
()(3)每种颜色的服装都是L号卖得多。
()(4)每种号码的服装都是白色卖得多。
()(5)卖出的服装中白色的最多。
()(6)卖出的M号服装中红色最少。
()三、填空题10.三年级同学在二月到六月份做好事的件数如下:二月20件;三月40件;四月30件;五月25件;六月35件。
平均每月做好事________件。
11.先填表,再回答问题。
某一天三个不同的连锁店在下午5:00~5:30两种鸡翅的销售量情况如下:香辣鸡翅的销售情况奥尔良鸡翅的销售情况你能把两个表合成一个表吗?试一试吧!(1)________(2)________的香辣鸡翅卖得最多。
第四单元统计和平均数姓名
1、下面是某小学各年级为地震灾区捐款情况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某小学各年级为地震灾区捐款情况统计图
×年×月数量/元
240
200
200
160 140
160
120
120
80
80
60
40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⑴每格表示()元。
⑵()年级捐款最多,()年级捐款最少。
⑶三年级比六年级少捐款()元。
⑷四、五年级一共捐款()元。
2、填一填。
⑴统计数据可以用画()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⑵把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可以制成()或()。
⑶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最大值(),比最小值()。
(填“大”或“小”)
⑷小红7岁,小丽8岁,小兰5岁,小刚和小丽同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岁。
3、下面是某校学生20XX年6月参加体育测试的成绩记录单。
(单位:分)
编号成绩编号成绩编号成绩编号成绩编号成绩
1 93 7 84 13 100 19 8
2 25 100
2 54 8 78 14 90 20 68 26 89
3 61 9 58 15 75 21 51 27 63
4 7
5 10 90 1
6 69 22 49 28 56
5 88 11 89 17 67 23 7
6 29 77
6 9
7 12 95 1
8 94 24 100 30 48
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记录单中的成绩,再把得到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并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某校学生20XX年6月参加体育测试成绩统计表
20XX年6月
成绩合计100分90~99分80~89分70~79分60~69分60分以下人数
⑴ 90分以上(含90分)是优秀,优秀学生有几人?
⑵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⑶对于待及格的学生(60分以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给他们?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关的数量关系:
总数量÷总份数= 平均数总数量÷平均数= 总份数
平均数×总份数= 总数量
1、气象台在一天中的2点、8点、14点、20点,测得的气温分别是否10℃、13℃、22℃、
15℃,求这一天的平均气温。
2、下面是某小组学生20XX年6月小学数学毕业考试成绩记录单。
(单位:分)
编号成绩编号成绩编号成绩
1 96 4 90 7 100
2 89 5 94 8 80
3 97 6 99 9 92
(1)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2)成绩最好的学生超过平均分多少分?成绩最低的跟平均分比较呢?
3、甲、乙两数的和是185,乙、丙两数的和是188,甲、丙两数的和是191,求甲、乙、丙
三个数的和是多少?它们的平均数是多少?
4、一次数学测验,第一小组5名同学成绩如下,第三名得了多少分?
A说:“第一、二、三名的平均分是98分。
”
B说:“第三、四、五名的平均数是95分,五个人的总分是482分。
”
5、五个数的平均数是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五个数的平均数就变成了6,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应用题复习:
1、学校组织四年级的同学去祭扫烈士墓。
租用了17辆车,每辆车最多可以乘坐35人,最后
发现还有27个空座位。
学校一共组织了多少名四年级的同学去参加祭扫活动?
2、一个电脑安装小组26天安装了226台电脑,比原计划多安装了18台,原计划每天安装多
少台?
3、爱心小组计划安排2周植树504棵,实际每天比计划多植树6棵。
照这样计算,完成原
定植树任务要少用多少天?
4、学校请来一个工程队修整操场,14人4小时可修整84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减少2人
修整学校操场3600平方米,要多少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