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动物
在水深更深的大洋中,真光层往下是弱光 层,颜色发红和发黑的动物取代了透明的 无脊椎动物。
一般在这种环境下缺乏食物,动物是很难 生存的,但在深海层,仍然发现一些不依 赖浮游生物生存的动物。
在光的影响下,各水层海洋生物的 分布表现出不同规律:
底栖生物一般较喜欢在黑暗环境 下栖息、生活;各类浮游生物一般还有昼 夜垂直移动的习性,而这种习性与光照也是 密不可分的。
3.无光层(aphotic zone)
光强/(µW·cm-2)
10-11 10-9
10-7
10-5
10-3
10-1
101
103
105
0
深度/m
日光
200
清晰的近岸水
400 600
最月清光晰的大洋水
800 1000 1200
无光层
最日清光晰的大洋水 生物发光
深海鱼的检出限 弱光层
颜色可视
浮 游 植 物 生 长 真光层
因此,多年来,光度变化被一致认为是影响 垂直移动的主要外界因子。
总的规律:白天,每一个种集中靠近一特 定水层,临近黄昏时,它们开始上升并持 续整个黄昏时间,到达表面后,在完全黑 暗的夜间,种群趋于分散。临近天亮时再 集中于表层,然后迅速下降,直到原先白 天栖息的水层。
ID = I0 e-kD
K
=
lnI0-lnID D
I0:海表面光强;ID :深度D处光强;K:平均消光(衰减) 系数,K值大小与水体干净程度有关
透明度(transparency):
间接地估算调查海区的消光系数(K),并以此来估计
透光层的深度,方便实用。
透明度可反映海水的贫瘠与肥沃程度。 透明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同海区、同一海区不同 时间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