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患者健康宣教
- 格式:docx
- 大小:12.33 KB
- 文档页数:3
胃脘痛健康教育处方
胃院病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近新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多以忧思郁怒或饮食劳他损伤牌胃之气所致,病位在胃,而及肝牌。
临床牌证分为虚实两类,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邮势,微血停胃属实证。
胃阴亏虚,牌胃虚寒属虚证。
西医学上急慢性胃变.冒.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
住院:
1、中药汤剂宜温服.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汤剂宜热服。
2、饮食以清淡少渣易清化饮食,少食多餐.或烟酒、浓茶咖啡.忌辛辣肥甘和重阻气机的南瓜.甘薯、土豆等食品。
虚寒性胃病可食生姜粥、红枣粥。
食积者可食萝卜粥。
3、辩证指导:食滞胃痛,可禁食6- 12小时.缓解后给全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催吐。
遵医嘱用针刺止痛.取内关、中腔足三里等穴:寒湿型的胃痛。
可热敷。
药熨胃院部,或艾灸中腕足三里、神阙穴,以温中止痛。
出院:
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的情绪,
3、如出现疼痛、泛酸、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4.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学会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和精神的压力。
中医治疗胃脘痛健康教育处方气滞胃痛:表现为胃脘胀痛,痛连胸胁,遇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嗳气频繁,伴呕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健康教育处方:①气遇寒则凝,得热而散。
故应注意气候、时令的变化,随天气的冷暖增减衣服,勿使患者复寒感邪而加重病情。
②情志不畅,气恼郁怒均可诱发胃痛和加重病情,故应重视调节情志,避免精神刺激,减少发作机会。
③针灸治疗效果明显,常用穴位有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阳陵泉,有舒肝解郁的功效。
④胃脘部用水袋热敷或用大盐1斤炒热加葱白数段,装入布袋,在局部做熨贴疗法。
亦可采取胃脘部拔罐、照射红外线等疗法。
⑤饮食和中药宜温热服,少食生冷及甜粘食品。
大蒜、韭菜、香菇、萝卜、柑橘等有行气开胃作用,可适当食用。
⑥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练气功等,并指导患者注意陶治情操,保持稳定情绪。
血瘀胃痛:表现为痛有定处,如锥刺刀剜,拒胺,或有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健康教育处方:①根据气行则血行的理论,宜注意保持患者心情舒畅,劝慰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
尤其是对病情较重或有大出血表现者,更应加强情志护理。
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和危重症,如见患者黑便时,应立即留取标本送验,鉴别是否胃出血。
患者呕血时,一般胃出血,血量较多,为暗红色或棕黑色,多随胃中食物一起呕出,且在呕吐前患者有胃脘嘈杂不适,恶心等症状。
患者发生胃出血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严密观察其血压、脉搏、神志等变化。
如果出血量多,伴冷汗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微欲绝,乃气随血脱之危象,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③若患者出现剧烈胃痛、寒颤、高热或全腹硬满,疼痛拒按时,可能是急腹症,不要滥用止痛剂而贻误病情,并注意发生阳脱之证。
④指导患者饮食,在排除并发症的前提下,可选用有健胃活血作用的食品,如山楂、酒酿、山药、茴香、桃、荔枝等。
食滞胃痛:表现为胃痛胀满,厌食,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
健康教育处方胃脘痛胃脘痛为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之症。
常伴有胃脘部痞满、嗳气、吐酸、纳呆、呕吐等。
1、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虚寒型注意保暖。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始方可下床活动。
保持乐观情绪,生活有规律。
3、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脾胃虚寒或凝气滞者,汤剂宜热服。
4、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食多餐为原则。
戒烟酒、浓茶、咖啡。
忌辛辣肥甘和壅阻气机的南瓜、甘薯、土豆等品。
a、虚寒性胃痛可食生姜粥、红枣粥。
食积者可食萝卜粥。
b、气滞胃痛者饮食和中药宜温热服,少食生冷及甜粘食品。
大蒜、韭菜、萝卜、柑橘等有行气开胃作用,可适当食用。
c、血瘀胃痛可选用有健胃活血作用的食品,如山楂、酒酿、山药、茴香、荔枝等。
d、食滞胃痛者严格控制饮食,必要时暂禁食,待症状缓解后,先给予清淡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指导患者多食萝卜、金桔、苹果、山楂等有宽中理气作用的食品,有助于消化。
e、虚寒胃痛者饮食和中药宜偏温热服,胃痛时可用各种温热疗法止痛。
空腹胃痛时可进少许糕点,以缓解疼痛。
可多食有补中益气温胃作用的食品,如桂圆、莲子、大枣、南瓜、扁豆、番茄、牛奶、鸡蛋、瘦肉、黄鱼、鳝鱼、河虾、胡桃等,并适当用葱、姜、芥末、胡椒、大蒜、韭菜作调料,有温胃散寒的作用。
f、阴虚胃痛者饮食和中药宜偏凉服,可多食润燥生津之品,如雪梨、莲藕、荸荠、甘蔗、菠萝、百合、银耳、甲鱼、花生、杨梅、柿子、蕃茄、蜂蜜等;禁忌辛辣、煎炸、烟酒、浓茶及咖啡类刺激之品.5、保持精神与饮食调摄,注意陶冶情操,乐观、开朗的情绪。
忌暴饮暴食、饱饥无常、冷饮及生瓜果、戒烟酒。
申江医院病房健康教育处方胃脘痛胃脘痛为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之症。
常伴有胃脘部痞满、嗳气、吐酸、纳呆、呕吐等。
1、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虚寒型注意保暖。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始方可下床活动。
保持乐观情绪,生活有规律。
胃脘痛患者健康宣教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胃脘痛患者健康宣教1、寒邪客胃证:饮食以清淡、温热、易消化为原则,宜用姜等性温热的食物作调料,忌食生冷和油腻之品。
避风寒,多加衣被,防止外感;注意休息,不宜过劳。
2、饮食停滞证:多食宽中理气消食之品,如萝卜、金桔、山楂等,食疗方:如曲米粥(神曲15g、粳米100g)、陈米粥(陈茶叶5-10g、粳米100g)。
剧痛时应暂予禁食,待病情缓解后,再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禁忌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忌酒。
忧思伤脾,脾气愈虚,加重病情,故应避免忧思焦虑的情绪,保持精神愉悦。
3、肝气犯胃证:病室凉爽、通风。
饮食清淡、易消化。
多食行气解郁之品,悲伤郁怒时暂不进食。
忌壅阻气机的食物,如红薯、南瓜、土豆。
调摄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多听轻音乐等,使气机通畅。
4、肝胃郁热证:每日晨起饮温盐水2杯以清胃泄热,饮食多予疏肝解热之品,如菊花品、荷叶粥。
疼痛发作时,宜少食多餐。
食后不可即怒,怒喉不可即食,进食前后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
忌辛辣烟酒、烤熏甜腻之品。
恼怒抑郁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原因,故应避免55、淤血停滞证:饮食给予行气活血之品,如山楂、果茶等忌食煎炸、粗糙、固硬之品,戒烟酒。
病室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卧床休养,勿令过劳。
患者应疼痛或出血,精神紧张恐惧而悲观,故应安慰患者,疏导情志,树立信心,安心养病。
6、胃阴亏虚证:饮食清淡,宜多食益胃生津之品,如西瓜、梨、甘蔗、番茄、百合、莲子、银耳、甲鱼等。
忌辛辣温燥及浓茶、咖啡等。
病室温润凉爽,空气新鲜,适当休息,减少活动。
7、脾胃虚寒证:饮食宜温热、营养丰富、易消化之品,少食多餐。
多食温中健脾之品,如牛奶、鸡蛋、大豆、大枣、龙眼、鳝鱼、姜、葱、胡椒等,常饮红糖生姜茶。
忌生冷、寒凉及肥腻、甜粘、炙傅之品。
居室向阳室温略高,避风寒,多着衣被。
多休息,少劳累,劳逸适度。
汤药宜温服,服药后宜进热粥、热饮,以助药力。
疼痛时饮生姜红糖汤,以温胃止痛。
胃脘痛的健康教育汇报人:2023-12-21•胃脘痛概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目录•运动锻炼与康复指导•心理调适与情绪管理•定期随访与监测评估01胃脘痛概述定义与症状胃脘痛是指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证,多由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致。
症状胃脘痛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
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隐痛或刺痛,可因情绪、饮食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胃脘痛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
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胃脘痛的发生。
病因胃脘痛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脾胃受损后,气血运行不畅,气机郁滞,不通则痛。
同时,脾胃虚弱也会导致运化功能失调,水湿内停,进一步加重病情。
发病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胃脘痛可根据其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法综合判断病情。
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鉴别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
这些疾病在症状上可能与胃脘痛相似,但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均有所不同。
因此,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诊断与鉴别诊断02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宣传册、讲座等形式,向患者普及胃脘痛的发生原因、症状、治疗方法等基础知识。
普及胃脘痛知识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对胃脘痛的重视程度,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增强健康意识提高患者健康素养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教授患者一些缓解胃脘痛的方法,如腹部按摩、热敷等,以减轻疼痛症状。
促进患者自我管理教授缓解方法指导合理饮食降低复发率与并发症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复发率。
预防并发症向患者介绍胃脘痛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如胃出血、胃穿孔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脘痛的健康教育处方
一、饮食:
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定时进食、少量、多餐为原则;宜细嚼慢咽,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忌食辛辣、肥甘、过咸、过酸、生冷之品,戒烟酒、浓茶、咖啡。
1、肝胃气滞证:进食疏肝理气的食物,如香橼、生姜等。
忌食雍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
食疗方:金桔山药粟米粥等。
2、脾胃湿热证:进食清热除湿的食物,如荸荠、百合等。
食疗方:赤豆粥等。
二、药物: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脾胃宜热虚寒或凝气滞者,汤剂宜热
服。
三、情志:保持精神与饮食调摄,注意陶冶情操,乐观、开朗的情
绪。
四、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证睡眠。
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3.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五、康复指导:
1、加强锻炼,可以参加适量的健身运动。
2、教给病人指压止痛的方法,胃痛发作时,可以指压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以减轻疼痛。
3、门诊随访,积极治疗原发病。
按时服药,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应定期做有关检查,防止恶变,如出现黑便应及时就医。
胃脘痛护理讲课稿模板一、胃脘痛概述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通常表现为上腹部的不适或疼痛。
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
二、胃脘痛的病因1. 感染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
2. 饮食因素:不规律的饮食习惯、过度饮酒、辛辣食物等。
3. 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4. 心理因素:长期精神压力、情绪波动等。
5. 其他因素:如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过多等。
三、胃脘痛的临床表现1. 疼痛特点:疼痛多在餐后出现,可为隐痛、刺痛或烧灼感。
2.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
3. 疼痛部位:通常位于上腹部,但也可能放射至背部或胸部。
四、胃脘痛的诊断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疼痛特点及伴随症状。
2. 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评估疼痛部位及性质。
3. 辅助检查: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血液检查等。
五、胃脘痛的治疗1.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药物,如抗酸药、抗菌药等。
2. 饮食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规律。
3. 生活方式改变:减少压力,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
4.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及生活方式调整无效的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六、胃脘痛的护理措施1. 饮食护理:提供易消化、低刺激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
2. 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
3. 疼痛管理: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监测疼痛变化。
4. 用药指导:确保患者正确理解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5. 健康教育:教育患者了解胃脘痛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七、预防胃脘痛的措施1. 健康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2. 适量运动:增加身体活动,促进消化系统健康。
3.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胃部疾病。
八、总结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综合考虑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胃脘痛患者健康宣教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胃脘痛患者健康宣教
1、寒邪客胃证:饮食以清淡、温热、易消化为原则,宜用姜等性温热的食物作调料,忌食生冷和油腻之品。
避风寒,多加衣被,防止外感;注意休息,不宜过劳。
2、饮食停滞证:多食宽中理气消食之品,如萝卜、金桔、山楂等,食疗方:如曲米粥(神曲15g、粳米100g)、陈米粥(陈茶叶5-10g、粳米100g)。
剧痛时应暂予禁食,待病情缓解后,再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禁忌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忌酒。
忧思伤脾,脾气愈虚,加重病情,故应避免忧思焦虑的情绪,保持精神愉悦。
3、肝气犯胃证:病室凉爽、通风。
饮食清淡、易消化。
多食行气解郁之品,悲伤郁怒时暂不进食。
忌壅阻气机的食物,如红薯、南瓜、土豆。
调摄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多听轻音乐等,使气机通畅。
4、肝胃郁热证:每日晨起饮温盐水2杯以清胃泄热,饮食多予疏肝解热之品,如菊花品、荷叶粥。
疼痛发作时,宜少食多餐。
食后不可即怒,怒喉不可即食,进食前后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
忌辛辣烟酒、烤熏甜腻之品。
恼怒抑郁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原因,故应避免5
5、淤血停滞证:饮食给予行气活血之品,如山楂、果茶等忌食煎炸、粗糙、固硬之品,戒烟酒。
病室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卧床休养,勿令过劳。
患者应疼痛或出血,精神紧张恐惧而悲观,故应安慰患者,疏导情志,树立信心,安心养病。
6、胃阴亏虚证:饮食清淡,宜多食益胃生津之品,如西瓜、梨、甘蔗、番茄、百合、莲子、银耳、甲鱼等。
忌辛辣温燥及浓茶、咖啡等。
病室温润凉爽,空气新鲜,适当休息,减少活动。
7、脾胃虚寒证:饮食宜温热、营养丰富、易消化之品,少食多餐。
多食温中健脾之品,如牛奶、鸡蛋、大豆、大枣、龙眼、鳝鱼、姜、葱、胡椒等,常饮红糖生姜茶。
忌生冷、寒凉及肥腻、甜粘、炙傅之品。
居室向阳室温略高,避风寒,多着衣被。
多休息,少劳累,劳逸适度。
汤药宜温服,服药后宜进热粥、热饮,以助药力。
疼痛时饮生姜红糖汤,以温胃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