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机床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进给伺服系统可能会出现故障。
本文将介绍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其诊断与处理方法。
一、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常见故障1. 运动不平稳:机床在加工工件时,出现运动不平稳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进给伺服系统的故障引起的。
这种情况表现为运动过程中有明显的抖动或者不稳定的现象。
2. 运动失效:机床无法正常运动,不响应操作指令。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进给伺服系统的电源故障、控制器故障或者连接线路故障引起的。
3. 位置误差过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位置误差超过了允许范围,导致加工工件的尺寸不准确。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进给伺服系统的位置反馈元件(如编码器)故障引起的。
4. 加工速度过慢:机床在加工时,进给速度远低于预设值,导致加工效率低下。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进给伺服系统的电机故障或者速度控制回路故障引起的。
二、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法1. 运动不平稳的诊断与处理:首先,检查机床的润滑系统,确保润滑油是否充足,并且清洁。
其次,检查机床的传动系统,确保螺杆和导轨的润滑良好。
如果问题还未解决,可以通过检查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器参数是否正确、电机驱动器是否正常工作等方式进一步诊断。
2. 运动失效的诊断与处理:首先,检查进给伺服系统的电源供应情况,确保电源正常。
其次,检查进给伺服系统的连接线路,包括电源线、编码器连接线等,确保线路没有松动或者断裂。
如果问题还未解决,可以通过检查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器和电机驱动器是否正常工作等方式进一步诊断。
3. 位置误差过大的诊断与处理:首先,检查进给伺服系统的位置反馈元件,如编码器是否损坏或者松动。
如果问题还未解决,可以通过检查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器参数是否正确、电机驱动器是否正常工作等方式进一步诊断。
4. 加工速度过慢的诊断与处理:首先,检查进给伺服系统的电机是否正常工作,包括电机是否有异常声音或者发热等。
数控机床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一、数控机床常见故障分类1、确定性故障确定性故障是指控制系统主机中的硬件损坏或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数控机床必然会发生的故障。
这一类故障现象在数控机床上最为常见,但由于它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也给维修带来了方便,确定性故障具有不可恢复性,故障一旦发生,如不对其进行维修处理,机床不会自动恢复正常。
但只要找出发生故障的根本原因,维修完成后机床立即可以恢复正常。
正确的使用与精心维护是杜绝或避免故障发生的重要措施。
2、随机性故障随机性故障是指数控机床在工作过程中偶然发生的故障,此类故障的发生原因较隐蔽,很难找出其规律性,故常称之为“软故障”,随机性故障的原因分析与故障诊断比较困难,一般而言,故障的发生往往与部件的安装质量、参数的设定、元器件的品质、软件设计不完善、工作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因素有关。
随机性故障有可恢复性,故障发生后,通过重新开机等措施,机床通常可恢复正常,但在运行过程中,又可能发生同样的故障。
加强数控系统的维护检查,确保电气箱的密封,可靠的安装、连接,正确的接地和屏蔽是减少、避免此类故障发生的重要措施。
二、数控机床常见的故障1、主轴部件故障由于使用调速电机,数控机床主轴箱结构比较简单,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是主轴内部的刀具自动夹紧机构、自动调速装置等。
为保证在工作中或停电时刀夹不会自行松脱,刀具自动夹紧机构采用弹簧夹紧,并配行程开关发出夹紧或放松信号。
若刀具夹紧后不能松开,则考虑调整松刀液压缸压力和行程开关装置,或调整碟形弹簧上的螺母,减小弹簧压合量。
此外,主轴发热和主轴箱噪声问题也不容忽视,此时主要考虑清洗主轴箱,调整润滑油量,保证主轴箱清洁度和更换主轴轴承,修理或更换主轴箱齿轮等。
2、进给传动链故障在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中,普遍采用滚珠丝杠副、静压丝杠螺母副、滚动导轨、静压导轨和塑料导轨。
所以进给传动链有故障,主要反映是运动质量下降。
如:机械部件未运动到规定位置、运行中断、定位精度下降、反向间隙增大、爬行、轴承噪声变大(撞车后)等。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数控机床是一种使用电子计算机来控制机床运动的一种较新的机床形式。
虽然数控机床具有高度自动化、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但也会遇到各种故障。
本文将介绍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一、机床加工精度降低1.刀具质量问题:检查刀具是否磨损、刃口损坏等问题,并及时更换或修复。
2.刀具切削参数问题:检查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参数是否正确。
3.工件固定不牢问题:检查工件夹紧装置是否松动或磨损,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
4.主轴轴承问题:检查主轴轴承是否磨损,与专业人员一同进行检修和更换。
二、机床轴运动不正常1.伺服电机故障:检查伺服电机是否发生断路、短路等故障,及时修复或更换。
2.伺服控制器故障:检查伺服控制器是否正常运行,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3.导轨滑块问题:检查导轨滑块是否磨损、卡滞等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调整。
4.限位开关问题:检查限位开关是否工作正常,如有故障,及时修复或更换。
三、机床进给系统故障1.进给电机故障:检查进给电机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情况,及时维修或更换。
2.进给传动系统故障:检查进给传动系统是否出现松动、磨损等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
3.编码器问题:检查编码器是否损坏,及时更换。
4.进给速度设置问题:检查进给速度是否正确设置,如有误差,及时进行调整。
四、操作系统故障1.控制软件故障:检查控制软件是否正常运行,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修复或更新软件。
2.操作界面显示问题:检查操作界面是否显示正确,如有问题,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3.数据传输问题:检查数据传输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排查和修复。
五、液压系统故障1.液压油温过高:检查液压油温是否过高,及时更换液压油或检查冷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2.系统泄漏:检查液压系统是否存在泄漏现象,及时进行维修和修复。
3.液压缸故障:检查液压缸是否损坏或磨损,及时更换。
六、冷却系统故障1.冷却液温度过高:检查冷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及时更换冷却液或修复冷却系统故障。
数控机床典型故障诊断与维修一、数控机床常见故障及其原因1. 通讯故障通讯故障是数控机床中比较常见的故障之一。
通讯故障的主要原因包括通讯电缆连接不良、通讯软件设置错误、通讯卡故障等。
这些原因导致的通讯故障会导致数控机床无法正常与上位机进行通讯,从而影响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
2. 电气故障电气故障是数控机床常见的故障之一,主要原因包括电气元件老化、电气接线错误、电气元件损坏等。
电气故障会影响数控机床的正常电气供电,导致数控机床无法正常工作。
3. 传感器故障数控机床中的传感器故障也比较常见,主要原因包括传感器损坏、传感器灵敏度调整不当、传感器连接错误等。
传感器故障会导致数控机床无法准确感知工件位置或运动状态,从而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
4. 润滑系统故障润滑系统故障是数控机床常见的故障之一,主要原因包括润滑油不足、润滑系统堵塞、润滑泵故障等。
润滑系统故障会导致数控机床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摩擦增大、温升过高等问题,影响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5. 机械传动系统故障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方法硬件故障诊断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
硬件故障诊断主要通过检查、测量、比对数控机床的各个硬件部件来发现故障原因。
比如通过检查通讯电缆连接状态、检测传感器输出信号、测量电气元件的电压电流等方法来诊断数控机床的硬件故障。
3. 综合故障诊断综合故障诊断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综合性方法,主要通过对数控机床的硬件、软件以及工艺加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
综合故障诊断需要运用多种故障诊断方法,结合数控机床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找出故障的准确原因。
硬件故障维修是数控机床故障维修的重要内容之一。
硬件故障维修主要通过更换损坏的硬件部件、重新连接电气接线、调整机械传动系统等方法来修复数控机床的硬件故障。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是数控机床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保证数控机床的正常工作、提高数控机床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本文针对数控机床伺服系统在加工中心可能出现的如五面体加工中心零点漂移等常见故障的现象进行阐述,并对其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案等加以认真分析研究。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床由普通机床逐渐发展为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在机床中起核心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伺服系统较容易出现故障,占整个数控机床系统的30%以上,其通常会使机床不能正常工作或停机,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规范操作,确保各项安全。
通常,数控机床的故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当伺服系统出现故障时,系统会及时报警,在CRT显示屏上会出现诊断程序的报警信息,查阅相关手册得出,这些故障通常发生在电动机脉冲或编码器。
另一方面是操作人员不经意间的人为操作事故,如主轴刀具号地址输送错误、刀具号呼叫信号错误、输入刀具长度错误、编译程序错误等。
伺服系统在排除这两方面故障时,难度较大。
因为有些事故是由伺服系统本身产生的,而有些事故则是受机械、液压、温度等外界因素影响,外界环境也会对伺服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在我厂数控机床中,操作系统通常采用日本的FANUC系统,现对实际生产中,加工中心中出现的常见故障处理进行叙述。
五面体加工中心零点漂移故障故障现象:一台五面体加工中心,近期出现加工坐标系的零点漂移,大大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
在工件加工时,工件的加工精度时好时坏,有些工件往往达不到其位置度公差要求。
初步认为是机床的几何精度不够造成的,但经测试,排除这一可能性。
仔细分析研究,得到可能是由于温度以及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经统计发现,工件加工的精度较差大多发生在早八点,开机一小时后机床稳定工作。
故障分析原因:早上机床温度较低,油温也低,这就导致了机床的热膨胀不能得到完全的释放,致使工件的加工精度降低。
解决方案:对操作工人进行工作培训,着重强调机床预热对于工件加工精度以及生产效率的重要性,确保机床每天使用前有足够的预热时间。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故障,这些故障会影响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排除故障是数控机床的关键。
下面将结合常见的数控机床故障,介绍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一、机床无法开机或无法正常运行故障1.检查电源输入:检查电源线是否插好,电源是否正常供电。
2.检查断路器和保险丝:检查机床的断路器和保险丝,确保其正常工作。
3.检查电源板:检查电源板上的指示灯是否正常亮起,如发现异常则可能是电源板故障。
4.检查控制器:检查控制器连接线是否插好,如有需要则重新插拔控制器连接线。
5.检查电气元件:检查机床内部的电气元件,如接触器、继电器等是否正常工作。
二、机床加工精度降低故障1.检查刀具:检查刀具的磨损情况,如需要则更换或修复刀具。
2.检查导轨:检查导轨是否清洁,如有需要则清洗或润滑导轨。
3.检查轴承:检查轴承是否正常工作,如发现异常则可能是轴承损坏。
4.检查螺杆:检查螺杆是否正常工作,如发现异常则可能是螺杆松动或严重磨损。
5.检查编码器:检查编码器是否工作正常,如发现异常则可能是编码器损坏。
三、机床运行过程中发生振动故障1.检查紧固件:检查机床的各个紧固件是否松动,如需要则重新紧固。
2.检查传动装置:检查传动装置(如皮带、链条等)是否松动或磨损,如发现异常则需要更换或修复。
3.检查电机:检查电机是否正常工作,如发现异常则可能是电机轴承磨损或电机不平衡。
4.检查工件夹持装置:检查工件夹持装置是否正确安装,如发现异常则重新安装。
四、机床液压系统故障1.检查液压油:检查液压系统的液压油是否充足,如不足则需要添加。
2.检查滤芯:检查滤芯是否清洁,如发现污垢则需要更换滤芯。
3.检查液压泵:检查液压泵是否正常工作,如发现异常则可能是泵的密封件损坏。
4.检查液压阀:检查液压阀是否正常工作,如发现异常则可能是阀门堵塞或密封件损坏。
以上仅是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方法的简要介绍,实际上每种故障都需要具体分析具体情况。
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处理数控机床,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机、电、仪一体化的高效复杂的自动化机床,机床在运行过程中,零部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故障,因此,熟悉机械故障的特征,掌握数控机床机械故障诊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对确定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原则与基本要求1.1排障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调查故障现象,首先对操作者的调查,详细询问出现故障的全过程,有些什么现象产生,采取过什么措施等。
然后要对现场做细致的勘测;2)查找故障的起因时,思路要开阔,无论是集成电器,还是和机械、液压,只要有可能引起该故障的原因,都要尽可能全面地列出来。
然后进行综合判断和优化选择,确定最有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3)先机械后电气,先静态后动态原则。
在故障检修之前,首先应注意排除机械性的故障。
再在运行状态下,进行动态的观察、检验和测试,查找故障。
而对通电后会发生破坏性故障的,必须先排除危险后,方可通电。
1.2故障诊断要求。
除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进行数控故障诊断作业的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要求工作人员结合实际经验,善于分析思考,通过对故障机床的实际操作分析故障原因,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完备的维修工具及诊断仪表必不可少,常用工具如螺丝刀、钳子、扳手、电烙铁等,常用检测仪表如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技术资料,如数控机床电器原理图纸、结构布局图纸、数控系统参数说明书、维修说明书、安装、操作、使用说明书等。
二、故障处理的思路不同数控系统设计思想千差万异,但无论那种系统,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构成都是十分相似的。
因此在机床出现故障时,要求维修人员必须有清晰的故障处理的思路:调查故障现场,确认故障现象、故障性质,应充分掌握故障信息,做到“多动脑,慎动手”避免故障的扩大化。
根据所掌握故障信息明确故障的复杂程度,并列出故障部位的全部疑点。
O U TIO N 文/蔡子远数控机床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若在出现故障后不及时维修排除故障,就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笔者在此主要对数控机床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进行探讨。
一、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分析1.故障故障是指数控机床全部或部分丧失原有的功能。
数控机床发生故障一般有一定的规律。
如图所示可分为3个区域:初期运行区T1,系统的故障率较高,故障的曲线呈上升趋势,发生的故障大多数是由于设计制造和装配缺陷造成的;正常运行区T2,曲线趋近水平,故障率低,发生的故障一般是由操作和维护不良造成的;衰老区T3,故障率最大,曲线上升快,主要是运行过久,机件老化和损耗过度造成的。
设备使用寿命———故障频率曲线如下图。
2.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分析根据数控机床的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结合实际中的经验,常见的故障部位及故障现象如下。
(1)位置环。
由于工作频率高,又与外设相联接,所以易发生故障。
常见的故障有:①位控环报警:可能是测量回路开路、系统损坏或者位控单元内部损坏;②不发指令就运动:可能是漂移过高或者测量元件损坏;③测量元件故障。
(2)伺服驱动系统。
由于伺服系统处于频繁的启动和运行状态,又与电源、机械系统相联,因此易发生故障。
伺服系统的故障一般都是由伺服控制单元、伺服电机、测速电机、编码器等出现问题引起的。
(3)电源部分。
电源是维持数控机床正常运行的能源供给部分,电源的故障可能直接造成停机、数据丢失或系统毁坏。
主要由电磁波的干扰和供电线路、电压等引起。
一台采用西门子SINUMER IK 810的数控机床,在自动加工过程中,系统突然掉电,测量其24V 直流供电电源,发现只有22V 左右。
经确认为整流变压器匝间短路,造成容量不够。
更换新的整流变压器后,故障排除。
(4)可编程序控制器逻辑接口。
数控机床的运行控制,如刀库管理等,主要由PLC 来实现,它需采集各控制点的状态信息,如断电器、伺服阀等。
数控机床典型故障诊断与维修一、数控机床典型故障1. 伺服电机故障:伺服电机是数控机床的主要驱动元件,如伺服电机出现故障,会导致机床无法正常工作。
常见的伺服电机故障包括:电机运行异常、电机发热、电机无法正常启动等。
2. 数控系统故障: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一旦出现故障,会导致整个数控机床无法正常工作。
常见的数控系统故障包括:程序执行错误、操作界面死机、通讯故障等。
3. 传感器故障:传感器在数控机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感知机床状态并将信息反馈到数控系统。
常见的传感器故障包括:传感器信号异常、传感器损坏等。
4. 润滑系统故障:数控机床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润滑,以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润滑系统故障会导致机床零部件磨损加剧,影响加工精度和机床寿命。
5. 电气元件故障:数控机床中包含大量的电气元件,如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等。
这些元件一旦出现故障,会直接影响机床的正常运行。
1. 故障现象分析:当数控机床出现故障时,首先要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
包括故障出现的时间、频率、程度等方面,有助于确定故障的性质和范围。
2. 信息收集:通过观察、询问、检测等方式,收集与故障相关的信息,包括数控系统显示的报警信息、机床运行时的异常声音、异味等。
3. 故障检测:根据故障现象和信息收集的结果,对机床进行检测,包括物理检测和电气检测。
物理检测可以发现机床结构的故障,电气检测可以发现电气元件的故障。
4. 故障定位:通过检测结果,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和原因,例如伺服电机故障、数控系统故障、传感器故障等。
5. 分析解决方案:根据故障定位结果,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相应的维修或调整。
1. 伺服电机维修:伺服电机故障通常需要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处理,首先要对电机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故障原因,然后进行修复或更换。
2. 数控系统维修:数控系统故障可能是软件问题或硬件问题,软件问题可以通过重新设置参数、升级或更换软件来解决,硬件问题则需要更换故障部件。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范文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预先编程的方式自动进行加工的机械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故障,影响机床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针对数控机床常见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范文,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故障。
一、机床电源故障1. 问题现象:数控机床不能正常上电。
2. 故障原因:电源线接触不良、电源开关故障等。
3. 排除方法:(1) 检查机床电源线是否插紧,是否有松动现象。
(2) 检查机床电源开关是否正常,可用万用表测量开关上的电压。
(3) 若电源开关故障,需要更换新的电源开关。
二、机床启动故障1. 问题现象:数控机床不能正常启动。
2. 故障原因:主轴电机不启动、运动系统不正常等。
3. 排除方法:(1) 检查主轴电机供电线路是否正常,检查主轴电机是否有断路、短路等故障。
(2) 检查驱动电机的运动控制器是否故障,可使用示波器检查输出脉冲信号是否正常。
(3) 若发现问题,需要检修主轴电机或更换运动控制器。
三、伺服系统故障1. 问题现象:伺服系统运行不稳定。
2. 故障原因:伺服电机反馈信号异常、伺服控制器故障等。
3. 排除方法:(1) 检查伺服电机反馈信号线路是否正常,检查编码器是否正常工作。
(2) 检查伺服控制器参数设置是否正确,可使用示波器检查控制信号是否稳定。
(3) 若发现问题,需要修复或更换伺服电机或控制器。
四、刀具系统故障1. 问题现象:刀具不能进行换刀或更换刀具失败。
2. 故障原因:刀库卡死、刀具传感器故障等。
3. 排除方法:(1) 检查刀库传感器是否损坏,可使用万用表测量传感器开关的正常状态。
(2) 检查刀库机械结构是否有卡滞现象,需要进行清洁和润滑。
(3) 若发现问题,需要修复或更换刀库传感器或机械结构。
五、液压系统故障1. 问题现象:液压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2. 故障原因:液压泵故障、液压阀故障等。
3. 排除方法:(1) 检查液压泵是否正常工作,可测量泵的出口压力和流量。
(2) 检查液压阀是否正常工作,可使用万用表检查阀的电气信号。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不同的数控系统虽然在结构和性能上有所区别,但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在故障诊断上有它的共性。
1、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原则在故障诊断时应掌握以下原则:(1)先外部后内部数控机床是集机械、液压、电气和光学为一体的机床,故其故障的发生也会由这四者综合反映出来。
维修人员应先由外向内逐一进行排查。
尽量避免随意地启封、拆卸机床,否则会扩大故障,使机床大伤元气,丧失精度,降低性能。
(2)先机械后电气一般来说,机械故障较易发觉,而数控系统故障的诊断则难度较大些。
在故障检修之前,首先注意排除机械性的故障,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先静后动先在机床断电的静止状态,通过了解、观察测试、分析确认为非破坏性故障后,方可给机床通电。
在运行工况下,进行动态的观察、检验和测试,查找故障。
而对破坏性故障,必须先排除危险后,方可通电。
(4)先简单后复杂当出现多种故障互相交织掩盖,一时无从下手时,应先解决容易的问题,后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
往往简单问题解决后,难度大的问题也可能变得容易。
2、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技术数控系统是高技术密集型产品,要想迅速而正确的查明原因并确定其故障的部位,要借助于诊断技术。
随着微处理器的不断发展。
诊断技术也由简单的诊断朝着多功能的高级诊断或智能化方向发展。
诊断能力的强弱也是评价CNC数控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所使用的各种CNC系统的诊断技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 启动诊断(Start Up Diagnostics)启动诊断是指CNC系统每次从通电开始,系统内部诊断程序就自动执行诊断。
诊断的内容为系统中最关键的硬件和系统控制软件,如CPU、存储器、I/O等单元模块,以及MDI/CRT单元、纸带阅读机、软盘单元等装置或外部设备。
只有当全部项目都确认正确无误之后,整个系统才能进入正常运行的准备状态。
否则,将在CRT画面或发光二极管用报警方式指示故障信息。
此时启动诊断过程不能结束,系统无法投入运行。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七种方法数控机床是涉及多个应用学科的非常简单的系统,加之数控系统和机床本身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不行能找出一种适合全部数控机床、全部类型故障的通用诊断方法。
这里我们仅对一些常用的一般性方法加以介绍,这些方法相互联系,在实际的故障诊断中,对这些方法要综合运用。
1.自诊断功能法现代的数控系统虽然尚未达到智能化很高的程度,但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诊断功能。
能随时监视数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工作状况。
一旦发觉特别,马上在CRT上显示报警信息或用发光二极管指示出故障的大致起因。
利用自诊断功能,也能显示出系统与主机之间接口信号的状态,从而推断出故障发生在机械部分还是数控系统部分。
这个方法是当前修理工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功能程序测试法所谓功能程序测试法就是将数控系统的常用功能和特别功能,如直线定位、圆弧插补、螺旋切削、固定循环、用户宏程序等用手工编程或自动编程方法,编制成一个功能测试程序,输入到数控系统中,然后启动数控系统使之运行,借以检查机床执行这些功能的精确性和牢靠性,进而推断出故障发生的可能缘由。
本方法对于长期闲置的数控机床第一次开机时的检查以及机床加工造成废品但又无报警的状况下,一时难以确定是编程错误还是操作错误,或者是机床故障的缘由,这是一个较好的推断方法。
3.隔离法隔离法是将某些掌握回路断开,从而达到缩小查找故障区域的目的。
例:某加工中心,在JOG方式下,进给平稳,但自动则不正常。
首先要确定是NC故障还是伺服系统故障,先断开伺服速度给定信号,用电池电压作信号,故障照旧,说明NC系统没有问题。
进一步检查是Y轴夹紧装置出了故障。
4.局部升温法CNC系统经过长期运行后元器件均要老化,性能会变差。
当它们尚未完全损坏时,消失的故障会变得时有时无。
这时可用热吹风机或电烙铁等来局部升温被怀疑的元器件,加速其老化,以便彻底暴露故障部件。
当然,采纳此法时,肯定要留意元器件的温度参数,不要将原来是好的器件烤坏。
排除数控机床故障的六种方法数控机床故障的六种排解方法:一、直观法:修理人员通过故障发生时的各种光、声、味等特别现象的观看,仔细察看系统的各个部分,将故障范围缩小到一个模块或一块印刷线路板。
例1 :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突然消失停机。
打开数控柜检查发觉Y轴电机主电路保险管烧坏,经认真观看,检查与Y轴有关的部件,最终发觉Y轴电机动力线外皮被硬物划伤,损伤处遇到机床外壳上,造成短路烧断保险,更换Y轴电机动力线后,故障消退,机床恢复正常。
二、自诊断功能法:数控系统的自诊断功能,已经成为衡量数控系统性能特性的重要指标,数控系统的自诊断功能随时监视数控系统的工作状态。
一旦发生特别状况,马上在CRT上显示报警信息或用发光二极管指示故障的大致起因,这是修理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例2 :AX15Z数控车床,配置FANUC1 0TEF系统,故障显示:FS10TE1399BROM TEST:ENDRAM TEST:CRT的显示表明ROM测试通过,RAM测试未能通过。
RAM测试未能通过,不肯定是RAM故障,可能是RAM中参数丢失或电池接触不良一起的参数丢失,经检查故障缘由是由于更换电池后电池接触不良,所以一开机就消失上述故障现象。
三、功能程序测试法:功能程序测试法就是将数控系统的常用功能和特别功能用手工编程或自动编程的方法,编制成一个功能测试程序,送入数控系统,然后让数控系统运行这个测试程序,借以检查机床执行这些功能的精确性和牢靠性,进而推断出故障发生的可能缘由。
例4:TH63 50加工中心旋转工作台抬起后旋转不止,且无减速,无任何报警信号消失。
对这种故障,可能是由于旋转工件台的简易位控器故障造成的,为进一步证明故障部位,考虑到该加工中心的刀库的简易位控器与转台的基本一样。
于是采纳交换法进行检查,交换刀库与转台的位控器后,并按转台位控器的设定对刀库位控器进行了重新设定,交换后,刀库则消失旋转不止,而转台运行正常,证明了故障的确出在转台的位控器上。
数控机床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1.故障现象观察与分析:首先需要仔细观察故障机床出现的现象,包括声音、震动、烟雾、闪光等,以及机床运行时出现的报警信息。
根据这些观察到的现象和报警信息,结合操作记录及运行记录,分析故障可能的原因。
2.系统维护与检修:检查机床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机床主控系统、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查看是否有松动、损坏、磨损等。
同时,进行各个系统的维护工作,如清洁润滑、紧固连接、调整等,检查电缆接头和接地情况,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
3.设备操作与参数调整:如果故障是由于操作失误或参数设置错误引起的,需要对设备的操作进行检查和调整。
比如检查和修改机床的各项参数设置,包括工件坐标系、工具半径补偿、刀补偿等;检查设备的操作程序是否正确,如设备的启动、停止、循环等。
4.故障诊断与维修:如果通过以上步骤无法解决故障,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这需要运用专业的故障诊断设备和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等,对机床进行电气、液压、气动等方面的测试与检查,找出故障的具体原因所在。
然后根据故障原因进行维修,可能需要更换零部件、修复损坏的部件,或者调整、校准相应的设备参数。
5.故障记录与改进:在故障排除过程中,需要对故障的详细信息进行记录,包括故障现象、分析过程、解决方法等。
这样可以为以后的维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在类似故障出现时更快地找到解决方案。
同时,还可以根据故障记录进行设备的改进和加强,提高机床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数控机床故障排除需要综合运用故障观察、系统维护、设备操作与参数调整、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多个方面的方法,并及时记录和改进。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和解决故障,确保机床的正常运行。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诊断及维修数控机床是一种集自动控制、计算机、微电子、伺服驱动、精密机械等技术于一身的高技术产物。
一旦系统的某些部分出现故障,就势必使机床停机,影响生产。
所以,如何正确维护设备和出现故障时迅速诊断,确定故障部位,及时排除解决,保证正常使用,是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1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原则1.1 先外部后内部数控机床是集机械、液压、电气为一体的机床,故其故障的发生也会由这三者综合反映出来。
维修人员应先由外向内逐一进行排查,尽量避免随意地启封、拆卸,否则会扩大故障,使机床大伤元气,丧失精度,降低性能。
1.2 先静后动先在机床断电的静止状态,通过了解、观察测试、分析确认为非破坏性故障后,方可给机床通电。
在运行工况下,进行动态的观察、检验和测试,查找故障。
而对破坏性故障,必须先排除危险后,方可通电。
1.3 先简单后复杂当出现多种故障互相交织掩盖,一时无从下手时,应先解决容易的问题,后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
往往简单问题解决后,难度大的问题也可能变得容易。
1.4 先机械后电气一般来说,机械故障较易发觉,而数控系统故障的诊断则难度较大些。
在故障检修之前,首先注意排除机械性的故障,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分析根据数控机床的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将常见的故障部位及故障现象分析如下。
2.1 数控系统故障2.1.1 位置环这是数控系统发出控制指令,并与位置检测系统的反馈值相比较,进一步完成控制任务的关键环节。
它具有很高的工作频度,并与外部设备相联接,容易发生故障。
常见的故障有:①位控环报警:可能是测量回路开路;测量系统损坏,位控单元内部损坏。
②不发指令就运动,可能是漂移过高,正反馈,位控单元故障;测量元件损坏。
③测量元件故障,一般表现为无反馈值;机床回不了基准点;高速时漏脉冲产生报警的可能原因是光栅或读头脏了;光栅坏了。
2.1.2 电源部分电源是维持系统正常工作的能源支持部分,它失效或故障的直接结果是造成系统的停机或毁坏整个系统。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
作者:郭茂滨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05期
摘要:作为当今效率非常优秀的自动化机床设备,数控机床包括了多项优秀的技术要素,文章简要的论述了其问题分析以及处理相关的内容。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排除方法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1 分析问题时要遵循的原则内容
1.1 首先是外在然后是里面
数控机床是机械、液压、电气一体化的机床,因此问题的出现肯定是上述的三项内容的全面体现。
因此规定维修者要按照先外在然后里面的规定来开展分析活动,也就是说如果机床出现不利现象的话,工作者要从外面开始逐渐的进行到里面。
外在的硬件活动导致的问题是所有的问题中出现几率较高的。
一般都是由于检测开关、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电气执行元件、机械装置出现问题引起的。
该种问题中的一些能够经由报警体系分析。
针对常见的数控体系来说,都具备问题诊断以及预警之类的特征。
工作者能够结合此类措施减少诊断的领域。
虽说个别问题有报警装置,不过不能够体现出全面的的要素。
此时就要结合报警内容以及问题状态来研究。
1.2 先分析机械然后分析电气
因为其是一项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水平的装置。
机械的问题比较的易于察觉,但是体系中的问题就相对来讲要困难多了。
1.3 首先是分析静止的然后动态的
工作者应该先进行静止的,进而分析动态的,不能没有目标的胡乱进行,要询问有关人员问题出现的详细情况,查阅相关材料,才能够分析问题的所在,继而研究应对方法。
1.4 先分析共同用途的然后分析专项的
主要是由于前者是关系到整个体系的,而后者只是一个单独的部分的。
1.5 首先分析简单的然后是繁琐的
如果发生了多个问题,一时间无法应对的话,就要先处理简单的,然后是相对较为繁琐的。
这主要是由于在分析简单的问题的时候,一些繁琐的也会变得更加的简单,条理比较的清晰。
2 自诊工艺以及问题排除措施
2.1 自诊断技术
2.1.1 开机自诊断
数控系统通电后,设备内部诊断软件会自动对系统中各种元件如CPU、RAM及各应用软件进行逐一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显示出来,假如察觉到不利现象的话,体系会进行报警。
该项活动一般是在开机之后的六十秒的时间中进行完。
个别时候它会把问题的产生要素归咎于电路板等,不过有时候只是把问题的产生要素归为单一的领域之中,此时工作者要结合有关的维修信息的指示来明确问题的产生要素,并且认真的处理。
2.1.2 运行自诊断
运行自诊断也称在线自诊断,具体的是说体系运作合理的时候,运行内部诊断程序,对系统本身、PLC、位置伺服单元以及与数控装置相连的其它外部装置进行自动测试、检查,而且体现相关的内容,它通常会在体系运行的时候多次出现。
2.1.3 脱机诊断
如果体系发生了不利现象,第一要做的就是停止运行,然后使用随机的专用诊断纸带对系统进行脱机诊断。
诊断时先要将纸带上的程序读入RAM系统中,计算机运行程序进行诊断,进而明确问题发生的位置,此类方法在最初的体系中的应用比较的频繁。
2.2 人工诊断技术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数控体系的问题类型非常多,但是上述方法并不可以对体系的全部零件检测,也无法将问题的产生要素明确到具体的部件中,此时就要及时的分析产生的要素,需要采用人工诊断方法。
一般来讲,人工措施的种类非常多,接下来具体讲解。
2.2.1 功能程序测试法
这种方法将数控系统中的G、M、S、T、功能的全部指令编成一个测试程序,穿成纸带或存储到软盘上在进行诊断时运行这个程序,可快速判定哪个功能出现问题,这种方法一般在机床出现随机性故障时使用,也可用于设备闲置时间较长重新投入使用时测试用。
2.2.2 参数检查法
一般系统的参数是存放在RAM中的,如果发生干扰或者是由于别的一些要素的影响使得信息不合理,而导致体系无法有效的开展活动的话,此时要结合问题特点,分析相关的信息,在排解一些问题的时候,还应该相关的数值调节。
2.2.3 备件置换法
是将系统中型号完全相同的电路板、模块、集成电路或其它零部件进行互相交换比较,或利用备用的元器件替换有疑点的部件,进而及时的明确发生问题的区域。
2.3 高级诊断技术
2.3.1 一般来讲,该项诊断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措施有如下的一些:
2.3.2 自修复诊断
自修复诊断一般是指在系统内设置不参与运行的备用模块。
该程序在体系运行的时候,如果察觉一个模块有不利现象的话,体系会将问题信息展示出来,而且能够自行的查找备用的模块,工作者能够结合信息进行替换。
这种措施规定要有非常多的备用的模块,它会导致体系的面积变大,而且费用也会增多。
2.3.3 诊断指导专家系统
近年来,随着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自动翻译和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数控机床上。
诊断专家系统以专家知识、经验为基础,自动模仿专家利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活动,这就使普通工作人员同样能对故障做出具有专家级水平的诊断结论。
例如:日本的FANUC系统的诊断指导专家系统是由知识库、推理计算机和人工控制器组成。
知识库内存储了专家分析、故障判断和如何消除故障的经验知识。
这些知识用于读出数控系统的状态信息,通过人工控制器,编程员可用简捷的记述把专家的知识编成程序,并把程序变成知识库目标形式,再存储到知识库中。
推理机通过运行程序进行推理,操作者也可通过显示单位,用简单的人机对话的方式选择故障状态,必要时回答系统的提问,以补充为得出结论所需的其它信息。
2.3.4 通讯诊断系统
它又被叫做海外诊断措施,是由中央维修站通过电话线路,甚至国际电话系统向用户设备发送诊断程序所进行的一种遥控诊断。
它不但能够用到问题出现以后的分析中,还能够用到发生之前的活动中,生产单位的工作者不需要亲自到场地中,只要在规定的时间中对设备进行综合化的检测,在维修站中获取信息,就能发现存在的不利现象。
参考文献
[1]周兰,陈少艾.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杨中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M].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6.
[3]王侃夫.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