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防范与应急知识(标准版)
- 格式:docx
- 大小:46.93 KB
- 文档页数:5
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宣传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宣传一、高温天气的危害高温天气是当大气温度超过人体舒适温度范围时出现的天气现象。
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受到很多危害,如中暑、晕厥、热射病等。
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防范意识,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
二、预防中暑的措施1. 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在高温天气下,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在高温的中午时段。
如果迫不得已要在户外活动,尽量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并且保持适当的活动强度和时间。
2. 穿着适当的衣物:在高温天气下,我们应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
淡色衣物能够反射阳光,帮助降低体温。
帽子和太阳镜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护用品,可以遮挡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保护头部和眼部。
三、保持适宜的饮食在高温天气下,我们应注意饮食的搭配和调节,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和营养平衡。
1. 多喝水: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很容易因为出汗而失水,因此我们应当多喝水,补充身体的水分。
最好选择凉开水、茶水或者清淡的饮料,避免过度饮用含糖和咖啡因的饮品,因为这些会加重脱水的情况。
2. 合理搭配饮食: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高温天气。
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瘦肉和鱼类。
同时,应尽量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四、居家降温的方法1. 合理利用空调:居家时,我们可以合理使用空调来降低室内温度。
在使用空调时,应尽量避免冷气直接吹向身体,以免引起感冒或引起肌肉不适。
同时,应适度降低空调温度,保持舒适的室温。
2. 合理开窗通风: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窗户进行通风,尽量减少室内的湿气,降低室内的温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温的中午时段应避免开窗,以免将热空气带入室内。
3. 使用遮阳帘和窗帘:家庭中可以安装遮阳帘和窗帘,将阳光和热量阻挡在窗外,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
五、高温天气下的户外安全措施1. 避免阳光直射:在高温天气下,我们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身体,特别是阳光强烈的中午时段。
防高温安全知识教育防高温安全知识教育高温天气,特别是夏季,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和危险。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易于发生中暑、热射病等健康问题,而在一些特殊的工作场所,比如高温作业现场和高温车间,高温还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为了提高人们的高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进行高效的高温安全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认识高温环境了解高温环境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是进行高温安全教育的基础。
高温环境是指室外温度超过35℃,或者室内温度超过30℃,同时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体会出现口渴、疲劳、头晕等症状,严重的话会引起中暑、热射病甚至危及生命。
二、高温防范措施1. 做好充足的防晒措施。
在外出时,可以使用遮阳伞、帽子等工具来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射。
涂抹防晒霜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选择防晒指数高的产品,经常补涂。
2. 注意室内空调设置和使用。
在室内工作或生活时,空调的温度设定一般为25℃~27℃即可。
房间内要保持适度的通风,不要让空气过于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等设备。
3. 饮食调理。
高温天气下,人体水分流失快,应及时补充水分。
多饮水、多吃含水量高的水果和蔬菜,避免过多摄入热量过高的食物。
4. 合理的工作和休息安排。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在午后的高温时段进行重体力劳动,避免过度劳累。
休息时间可以选择在室内凉爽的地方进行,避免暴晒在阳光下。
三、高温作业安全高温作业是指那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作。
高温作业的工人往往面临着更高的风险和挑战,因此需要进行更加细致和全面的安全教育。
1. 做好个人防护。
高温作业时,应穿戴轻便、透气的工作服,并配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2. 进行安全培训和审查。
企业要定期开展高温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员工如何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判断自身健康状况,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等。
同时,要定期进行安全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
在高温作业现场,要配备充足的救护设备和急救药品,以备突发情况使用。
高温天气防范与应急知识培训高温天气防范与应急知识培训一、高温天气的危害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遭受中暑、热射病等各类疾病的威胁。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会大量散发热量,血液循环不畅,易导致中暑;身体脱水,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二、高温天气下的防范措施1.合理饮水:高温天气中,人体的排汗增多,易引发脱水。
因此,要多饮水,并适时补充电解质,如饮用含盐分的饮品等。
2.避暑降温:可以选择在高温时刻避免户外活动,或者选择在室内、树荫下等避暑降温的场所。
3.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的户外工作,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4.注意防护措施:佩戴宽边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以减少紫外线的辐射和热射线的直接照射。
5.穿着透气、宽松、浅色的衣物: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可帮助散发体内的热量,减少体温上升的风险。
三、高温天气下的应急知识培训1.中暑急救知识中暑是高温天气下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需要及时应对。
学习中暑急救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在发生中暑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处理方式,保护受害者的安全。
中暑时,应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进行有效的降温,如用冷毛巾敷在患者的头部或颈部,及时饮用适量的清凉水,并尽快就医。
2.热射病急救知识热射病是发生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无法排汗散热,导致体温升高过快的疾病。
了解热射病急救知识,可以在发生热射病时进行有效救助,减少后果的严重性。
热射病的处理方法包括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并用冷水擦拭患者的身体,或者使用冷却剂降低体温,并立即就医治疗。
3. 脱水防范与处理高温天气下,人体排汗增多,容易导致脱水。
了解脱水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可以帮助预防脱水,并在发现脱水症状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预防脱水包括多饮水、避免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同时减少剧烈运动和暴晒时间。
脱水症状明显时,应及时补水,同时饮用含盐分的饮品,以及及时就医。
高温作业的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天气日益频繁,对从事户外及高温环境作业的工作人员来说,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针对高温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一、高温作业安全防护措施1. 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通常为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进行户外作业,选择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段。
2.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选择透气性好的工作服,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护用品,以减少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
3. 补充水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定时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4. 饮食调整: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多油腻食物,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5. 定期休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应到阴凉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6. 健康监测:对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检查。
二、高温作业应急处理1. 中暑的识别:中暑的症状包括皮肤发热、出汗减少、头晕、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
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
2. 迅速降温: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给予清凉饮料。
3. 紧急就医: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如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困难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送往医院。
4. 现场急救:在等待救援到来之前,可以对中暑者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如用冷水浸湿的布敷在颈部、腋下等部位,帮助散热。
总结:高温天气下的作业安全需要我们从预防和应急两个方面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让我们携手共同应对高温挑战,为建设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而努力。
高温天气安全防范措施内容高温天气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现象,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出现中暑、脱水、热射病等疾病,甚至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为了确保个人和公众的安全,在高温天气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措施。
首先,要做好高温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政府和气象部门应加强对高温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高温天气的到来,并告知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同时,学校、企事业单位也应加强内部的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员工和学生的安全。
其次,要加强高温天气下的个人防护。
在高温天气中,人们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特别是高温时段(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合适的防晒衣物、帽子和太阳镜,尽量使用防晒霜,以减少阳光对皮肤的伤害。
此外,还应增加适量的水分补充,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以减轻脱水的风险。
第三,要加强室内空调使用和室内通风工作。
在高温天气中,应合理使用空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室内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6-28摄氏度,不宜过低,避免对身体产生不适。
同时,可以通过科学地开窗通风,加强室内外空气对流,以降低室内温度。
但是,在开窗通风时要注意防止昆虫和蚊蝇进入室内,防止室内空气质量下降。
第四,要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和照顾。
在高温天气中,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因此需要额外的关注和照顾。
他们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室内空调的使用和适量的水分摄入。
同时,他们的家人和亲友也要密切关注特殊人群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最后,要加强社会各界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政府、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应加强对高温天气安全防范措施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宣传,组织专家和志愿者进行现场教育和培训,向公众普及高温天气的危害和防护知识。
高温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内容高温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内容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困扰。
为了应对高温天气,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掌握一些高温防暑降温的安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温天气的危害高温天气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引起中暑、脱水、心血管疾病等病症。
特别是老人、儿童、孕妇和体质较弱的人群更加容易受到高温天气的威胁。
二、高温防暑的措施1. 适时避免户外活动:在高温天气下,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特别是在中午12点到下午4点之间,这段时间是高温天气最严重的时候。
2. 遮阳和防晒:在户外活动时,要做好遮阳防晒措施,戴上帽子、墨镜,涂抹防晒霜,保护自己的皮肤不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3. 补充水分:高温天气下,人体会大量排汗,容易造成脱水。
因此要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最好每天饮用约2-3升的水。
4. 合理着装:穿着宽松、透气、色彩浅的衣物,可以帮助散热,避免过热。
5. 室内降温:在家中,使用电扇、空调等设备进行降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三、中暑应急处理方法1. 将中暑患者移到阴凉处,保持通风。
2. 给中暑患者服用防暑药物,或者用毛巾蘸凉水擦拭患者的额头、腋窝、腿根等处,帮助散热。
3. 饮用足量的水和含有盐分的饮料,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
4. 如果患者症状严重,如意识模糊、抽搐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四、高温安全常识 1. 不要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呆在车内,即使有遮阳挡也会存在危险,高温下的车内温度很高,容易引起中暑。
2. 如果需要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应做好防暑措施,定时休息,保持水分。
3. 如果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携带足够的水和补给物资。
4. 高温天气下,要注意食物的安全,避免食物变质,以免引发食物中毒。
综上所述,要应对高温天气,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应该掌握一些高温防暑降温的安全知识。
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6篇)学习减灾知识,营造安全家园,为了加强对安全事件的预测和控制。
应急预案要充分考虑不同应急情况下的资源调度和管理问题,如果您需要符合您需求的“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相关推荐,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篇一】一、概述高温天气是指气温长时间处于35℃以上,或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的天气现象。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生活有极大影响,必须做好应急预案和措施。
二、应急预案1.组织领导机构:应根据高温天气预报情况,及时成立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管理,制定应急预案。
2.建设救助、救济站点:在容易发生中暑、热衰竭等危害的地点,设置临时救助站点,配备应急药品和急救设备,及时为受灾群众提供急救救治。
3.保障用水安全:在高温天气中,用水量大,水资源也更容易受到污染,应加强对自来水管道的巡检,降低用水峰值,确保用水安全。
4.加强疫情防控工作:高温天气容易引起病毒、细菌等疾病传播,应及时消毒、加强健康教育,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5.开展应急演练:在高温天气到来之前,应及时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应急措施1.防暑降温:白天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尽量待在空调环境内,并时刻注意保持室内通风。
出门时应备好夏季组合袜、喷雾器、冰毛巾等用品,及时补充水分。
2.预防中暑: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避免剧烈运动、酷热食物等,如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就医。
3.加强防护工作:应选择轻质、透气、吸汗的衣服,遮阳防晒帽、太阳镜等,减少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保持身体清洁和卫生。
4.保障安全:在高温天气中,地面和路面的温度也较高,应注意防范火灾等安全事故,做好用电安全、自然灾害防范等工作。
四、总结高温天气对人体危害较大,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措施,加强防范和应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保障工作,减少高温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篇二】高温天气是指相对于一般天气条件下,气温长时间持续在35℃及以上的天气,容易引发热带夜间、暴雨等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培训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培训一、高温天气的危害及预防措施高温天气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容易引发中暑、热衰竭等疾病。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在高温天气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1. 注意水分补充:高温天气下,人体大量的汗液会导致水分流失,容易引发脱水。
因此,员工在高温天气中应饮水充足,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升。
建议多喝盐开水、淡盐水、椰子汁等,补充身体所需的盐分和矿物质。
2. 合理作息时间:高温天气下,人体的代谢速度增加,疲劳感加重。
为了避免疲劳过度引发中暑等危险,我们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在剧烈高温时段进行工作。
3. 避开高温时段:高温时段一般是中午12点到下午3点,这段时间的气温最高。
建议员工尽量避免在这段时间进行户外工作,减少暴露在高温下的时间。
4. 力行清凉措施:在高温天气中,保持清凉和通气的环境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室内温度,例如:使用遮阳布、窗帘,开启空调和风扇等。
5. 注意饮食调理:高温天气下,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变快,胃口也相应减退。
我们需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和调理,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热气食物,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
二、中暑的症状及紧急处理方法1. 中暑的症状:(1)头晕、头痛、恶心、呕吐;(2)口干、口渴;(3)面色潮红、皮肤红热;(4)突然出现乏力、无力的感觉。
2. 中暑的紧急处理方法:(1)立即将中暑者移到阴凉通风处,保持休息;(2)松开紧身的衣领、腰带等,给中暑者降温;(3)给中暑者适量补充饮用含盐分的淡盐水、椰子汁等;(4)如果中暑者表情痛苦、不能自己行走,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三、高温天气注意事项1. 轻便透气的衣物:选择透气性好的材质制作的衣物,避免穿着过于厚重、密闭的衣物。
2. 防晒措施:在户外工作时,应涂抹防晒霜,带上帽子、太阳镜等防护用品。
3. 避免长时间暴露:尽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暴露,避免阳光直射。
高温天气防暑降温知识培训内容高温天气防暑降温知识培训内容一、高温天气的危害与认识1. 高温天气对人体的影响: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中暑、脱水、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2. 高温天气的特点:高温、潮湿、燥热等特点,容易导致人体大量的水分流失,增加了身体的负担。
二、高温天气防暑的基本原则1. 适度降低室内温度:通过调节空调温度、使用遮阳窗帘、安装隔热门窗等措施,降低室内温度,为人体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2. 注意合理使用空调:合理设置空调温度,不让温度降得过低,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对身体的刺激。
3. 适度加强户外防暑措施:如果必须在高温天气下户外活动,应采取遮阳措施,如帽子、墨镜、长袖衣物等,减少阳光直射人体的面积。
4. 增加补水量:高温天气中人体的水分流失加剧,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特别是户外工作或运动时应多喝些水。
三、高温天气防暑降温的具体措施1. 合理饮食:多摄入易消化、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苹果、黄瓜等,避免过食辛辣、油腻和煎炸食物。
2. 注意随身携带保湿喷雾或湿润毛巾:及时给面部和皮肤喷雾或擦拭湿润毛巾,保持皮肤湿润,减少水分蒸发。
3. 適時户外休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中午时段力求减少户外活动,在户外工作或运动时要经常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 保持室内通风:防暑降温的重点在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通过开窗通风或使用空调进行空气流动,降低室内温度。
5. 运动适度:高温天气时应适当减少剧烈运动或加班加点,避免出汗过多引起体力不支。
四、常见中暑症状及处理方法1. 症状:常见的中暑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口渴、头痛、身体不适等。
2. 处理方法:立即停止活动,迅速进入阴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物减少体温,及时补充水分,若症状严重可及时就医。
五、高温天气下的特殊人群关爱1. 孕妇和婴幼儿:孕妇体质较弱,容易中暑,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应注意避免过度穿戴。
2. 老年人: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容易中暑,家人要特别关注老人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高温天气是指温度超过正常温度水平,对人体和环境都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高温天气中,人体易受到中暑、脱水、心血管疾病等影响,环境也容易发生火灾、电力短路等事故。
因此,在高温天气中,制定并执行应急预案和措施非常重要。
一、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包括预警预防、处置及恢复等一系列体系。
对于高温天气,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几方面:1. 预警与通报在高温天气中,当气温达到一定的温度,出现危险事件等情况时,应该及时发布预警和通报,提醒群众采取措施防范高温带来的危害。
2. 发布提示信息高温天气下,人们要注意健康和安全,所以需要发布新闻媒体、社区通知、短信等渠道的提示信息,提醒广大市民注意保护自己。
3. 增派应急人员和力量在高温天气中,应该增加在值班室的值班人员,加强对各单位的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置。
同时,增派应急人员和力量,协助民众应对突发事件。
4. 就医和急救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出现中暑、水泡、晒伤等各种疾病。
因此,应急预案需要包括就医和急救的方案。
增派医生和医疗人员,开展绿色通道,及时救助、治疗患者。
二、应急措施除了应急预案,应急措施也是应对高温天气的重要手段,在高温天气下,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疏散人员高温天气下,室外连续工作时间不宜太长,若室内没有凉爽的地方,建议疏散人员或改变工作时间。
2. 保持个人清洁和卫生高温天气中,人的汗液排泄增多,身体自然就更容易沾染灰尘,此时需要保持身体清洁和卫生,避免引发感染疾病。
3. 补充水分高温天气下,容易被热对人体的大量蒸发形成水汽,身体会为了保持生命能量而消耗大量水分,这时,应该多喝水,经常补充水分。
4. 避免暴晒高温天气中,强烈的阳光可能会烤焦头发、皮肤和眼部,所以保护眼睛、头发和肌肤都是必要的。
5. 适时休息高温天气中,疲劳时候,身体的散热效率会下降,是导致发热、中暑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到时候应该适时休息。
三、结语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高温天气防范与应急知识(标准
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高温天气防范与应急知识(标准版)
人体对冷热的感觉不仅取决于气温,还与空气湿度、风速、太阳热辐射等有关。
因此,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高温天气,也有其相应的特征。
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高而湿度小的干热性高温;另一种是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性高温,称为“桑拿天儿”。
(1)干热型高温
气温很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被称为干热型高温,经常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夏季出现。
(2)闷热型高温
夏季水汽丰富,空气湿度大,在相对气温并不十分高时,人们仍感觉闷热,此类天气被称之为闷热型高温。
经常在我国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地出现。
2.预警信号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将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黄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指天气闷热,一般指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2)橙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指天气炎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或以上。
(3)红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指天气酷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40℃或以上。
二、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
人体在过高环境温度作用下,体温调节机制暂时发生障碍,而发生体内热蓄积,导致中暑。
中暑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热虚脱、热辐射、日射病,热虚脱是中暑最轻度表现,也最常见;热辐射是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导致下肢血管扩张、血液淤积而发生
昏倒;日射病是由于长时间暴晒,导致排汗功能障碍所致。
在夏季闷热的天气里,还易出现热伤风(夏季感冒)、腹泻和皮肤过敏等疾病。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而闷热使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不加节制地使用空调或电扇来解暑,人体长时间处于过低温度环境里,机体适应能力减退、抵抗力下降,病菌、病毒乘虚而入,极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另外,高温高湿环境,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滋生,食物极易腐败变质,食用后会引起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痢疾、腹泻等疾病的发生;或者人们从室外高温环境中回到家中,习惯打开空调或用电扇直吹,吃冰镇食品,一冷一热,很容易引发开始腹泻。
闷热天气,人体排汗不畅,
四、中暑急救措施
(1)首先应将病人迅速脱离高热环境,移至通风好的阴凉地方。
(2)让病人平卧,解开衣扣,用冷水毛巾敷其头部,开电扇或空调。
(3)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
盐水,或服用仁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
(4)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