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0例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0例
目的:评价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法及结果: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科收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例50例。采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显效:46例,占92%;有效:3例,占6%;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98%。 结论: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疗效佳,值得进一步探讨。
标签:推拿;运动疗法;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类伴随增龄衰老或医学原因引起的,以骨量丢失、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危险频度增大,以骨痛、骨密度降低、易于发生骨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代谢性、全身性骨骼疾病。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发展,工作节奏较以前明显加快,且以脑力劳动为主,业余生活中运动锻炼者不多,导致临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日益增多,笔者采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双能X线检测治疗前、治疗结束6月后的骨密度变化来观察疗效情况,取得较好疗效。
1资料
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科收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例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在42-70岁之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双能X线评定诊断明确,伴有一部位及多部位骨痛及活动受限,排除骨折及影响骨代谢疾患。
2方法
2.1、中医推拿:
患者俯卧位:1)拿肩井、按天宗并分别揉之,3-5分钟;2)推脊柱(督脉及膀胱经三线):掌跟着力,双掌重叠,自大椎沿督脉经推至骶尾部;先用八字推法推两侧膀胱经,再用单掌跟自骶尾部沿双下肢后缘推至足跟部,并分别自上而下按揉诸经穴,3-5次;3)点、按、揉诸穴:取穴为肾俞、腰阳关、八髎、环跳、委中、承山等腧穴,每穴5-10秒。
患者仰卧位:1)点按腧穴:取穴为关元、气海、天枢、中脘、犊鼻、足三里等腧穴,并分别施以点按法,每穴5-10秒;2)摩腹:单侧食、中、环指指面着力,沿脐周作顺时针方向运动,反复50次;
3)运动关节法:抖法,用双手握住手或足部远端,做缓缓的连续不断的小幅度上下抖动,单侧3-5分钟。摇法,屈髋屈膝或屈膝90°,一手握住膝部或股骨髁上,一手握住踝上,做髋或膝部的环形摇动,单侧3-5分钟。
一日一次,一次25-30分钟,30次一疗程。
2.2运动疗法:强度以达到靶心率(靶心率=180-年龄,即心率控制法,运动中允许达到的心率)[1]的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循序渐进,逐渐加力,不超过病人耐受力为度;运动持续时间,一般为去除预备活动外15-60分钟,应与运动强度相互调节;运动频度为隔天1次,30次一疗程。
预备运动:呼吸练习,慢跑中进行深呼吸,3-5分钟;伸展运动,坐或站位伸直腰背,收缩腰肌和臀肌,增加腹压,吸气时扩胸伸背,接着曲颈和向前压肩,3-5分钟。
训练运动:主动耐力训练,取五点支撑法,仰卧位,用头、双肘及双足跟着床,使臀部离床,腹部前凸如拱桥,持续5-15秒,重复5-10次,待肌力增加后改用四点支撑法(前法基础上仰卧,双手抱头,双肘及双足跟支撑)、三点支撑法(仰卧,头及双足跟支撑);跑步训练,隔日1次,中年以爆发力运动(以短跑为主要方式)为主,50-100米,老年以慢跑为主,200-500米;抗阻运动,徒手颈背部抗阻、俯卧屈膝抗阻、髋内收抗阻,每次对抗5-10秒,5次一组,5-10组。
作业训练:日光浴每日30-60分钟。要求,自然阳光(20°-25°为宜,忌暴晒)条件下,静坐或漫步行走。
2.3健康宣教(包括心理教育及安全宣教):通过医患沟通、交流,解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让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嘱患者多食豆类食物比如豆腐、豆浆、豆沙包等。
3疗效评判与结果
3.1疗效评判
显效:疼痛完全消失,骨密度测定显示骨密度增加;有效:疼痛缓解,骨密度测定显示骨密度无降低;无效:治疗后跟治疗前相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2]。
3.2结果
显效:46例,占92%;有效:3例,占6%;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98%.
4讨论
中医无“骨质疏松症”这一明确名称,本病是伴发人体衰老,机体生理顺应性下降的全身性、退行性骨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五脏虚损和气血功能紊乱与其发病密切相关,尤以肾虚及脾虚,是导致原发性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主要原因。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主骨生髓,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均有赖于肾中精气的充盈、滋养与推动。中医推拿手法,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
功能有调整、镇痛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4]。推拿手法治疗骨质疏松宜以培补脾肾、通络止痛为主,采用推法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以培补肾阳、生髓壮骨;顺时针摩腹为补,时针摩腹为泻[5]。所以采用顺时针摩腹以补脾胃,生气血,养髓壮骨;运动关节类手法通络止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一项基本方法,通过运动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减少跌倒和骨折发生的危险[6]。运动产生的机械应力刺激对骨的产生、改建有重要作用,在缺乏机械应力的作用时,人体骨骼会出现明显的骨钙丢失。刘思金等进行的运动人群与非运动人群骨代谢生化指标比较,反映骨形成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运动人群明显高于非运动人群,而反映骨吸收的尿钙/肌酐比值则明显降低[7]。运动时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改善骨组织血液供应,促进骨骼营养物质吸收,增加骨皮质血流量,促进骨形成。而骨皮质的血流量减少是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运动减少时,骨骼受到的直接作用力丧失或减少,肌肉的有节律的收缩对骨骼的作用也减弱,这些都使骨骼遭受的应力减少,由于人体骨骼的适应性调节作用,促使多余的矿物质从骨骼中游离出来,骨组织的结构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出现骨质疏松,因此,运动可以明显的改善肌肉、神经功能,增加肌肉强度,减少跌倒,从而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综上所述,中医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熊恩富.骨科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8.4
[2王伟卓,姬军凤等.益肾补骨方配合推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47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5):47
[3]涂豫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手法治疗.四川省针灸学会论文汇编,
2012,11(11):489
[4]肖宗苗.中药配合推拿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江西中医药杂志,2005.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