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课题《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第1课时人的消化系统教学目标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记住消化的概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消化的概念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合作教具试管、碘酒、馒头、消毒棉絮、温度计、清水、热水等教学内容教法,学法问题引入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份?2.食物中的这些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
那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是怎样转化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呢?明确目标授课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回忆自己在进食时这些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口腔仅仅起到嚼咀食物的作用吗?下面我们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请一位同学吃馒头,但不能白吃,要求慢慢地嚼咀,细细地体味。
看能否吃出什么味道。
馒头并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思考回答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消化吸收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牙齿、舌、唾液腺牙齿嚼咀,舌搅拌,唾液腺分泌唾腺,能湿润食物。
学生活动口中有点甜。
学生思考,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我们假设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并与唾液有关。
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究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提醒:探究中的“提示”部分演示请××同学谈谈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并解释。
口腔中的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变化?哪个试管内的淀粉发生了变化?为什么?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既然牙齿这么重要我们怎样进行保健?科学实验证明:蛋白质、脂肪在口腔中不能被消化,只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麦芽糖。
麦芽糖有甜味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细嚼馒头有甜味。
麦芽糖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
那么什么叫消化呢?阅读教材P29-30消化的概念。
补充: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所有的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只有大分子的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而水、无机盐、维生素则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第一篇: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根据消化系统图,能说出食物消化的过程。
3、能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及胆汁对脂肪的作用,得出食物在消化系统中初步消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三种有机物的消化过程。
学习难点:1、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学习内容及方法:1、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
2、理解并交流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探究实验。
3、消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口腔中的物理消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化学消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蛋白质在__________内在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消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6、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其内部含有的消化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淀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8、位于消化道内的消化腺有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化的概念、过程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2. 使学生掌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3. 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食物的消化过程3.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 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难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消化系统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3. 开展小组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4. 设置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引发学生对消化系统的兴趣。
2. 讲授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引导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及它们的功能。
3. 食物的消化过程: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让学生明白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
4.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讲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使学生了解人体如何吸收营养物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消化系统组成、食物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吸收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营养师或医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医院,实地观察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开展校园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重视。
初中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内容: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3.掌握消化和吸收的关键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消化和吸收的过程难点:理解消化系统中各器官的功能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生物》2.实验材料:小饼干、盐水、碘酒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盐水、饼干等物品来引入新课,引发学生对消化和吸收的兴趣。
二、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消化和吸收的定义,以及消化系统中各器官的功能。
三、消化和吸收的过程(15分钟)教师用图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被分解和吸收的。
四、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见解。
五、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碘酒在物质中的变化,从而更直观地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六、概念巩固(10分钟)教师进行概念巩固讲解,复习消化和吸收的关键概念,确保学生掌握。
七、课堂检测(5分钟)教师进行简单的课堂检测,检查学生对于消化和吸收的理解程度。
八、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课后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
九、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消化和吸收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实验操作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验案例,深化学生对消化和吸收的理解。
初中生物消化和吸收的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掌握相关知识点并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教学难点:1. 消化过程中关键酶的作用2. 吸收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消化系统模型或图片3. 实验器材:试管、盖玻片、面包、盐水、消化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认识。
二、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展示消化系统模型或图片,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和功能。
2. 讲解消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如口腔、食道、胃、小肠等的作用。
三、学习消化和吸收的过程(15分钟)1. 讲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2. 示范实验:在试管中放入面包,加入盐水和消化酶,观察其反应过程。
四、消化和吸收的关键酶和细胞(15分钟)1. 讲解消化系统中的重要酶及其作用,如唾液中的淀粉酶。
2. 讲解肠道中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包括微绒毛和肠壁上的细胞。
五、小结与讨论(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消化和吸收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2. 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消化和吸收的小作文,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1教学目标与要求Chapter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态度。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培养关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02教材内容与分析Chapter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01各器官的功能02消化腺的作用03食物在消化道内变化过程食物的消化过程消化液的作用吸收方式营养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等方式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吸收部位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其表面积大、绒毛多、血管丰富等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途径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直接吸收入血,而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等则通过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入细胞内被利用。
营养物质吸收途径和方式教材特色及创新点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图文并茂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实验探究拓展知识视野03教学方法与手段Chapter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拓展思维空间030201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实验探究法实施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实践分析实验结果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播放视频制作课件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人体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互动教学1 2 3分组合作交流讨论成果展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04课堂活动设计Chapter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如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去哪里了?它们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讲解示范,引导思考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重点介绍口腔、胃、小肠等器官的消化作用。
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旅程,让学生直观了解消化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食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以及消化不良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食物的消化过程,能够解释消化酶的作用。
(3)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吸收的主要场所。
2.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酶的作用。
(3)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吸收的主要场所。
2. 教学难点(1)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酶的作用。
(2)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吸收的主要场所。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 利用图表、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3.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食物的消化过程。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人体需要营养物质。
(2)提问: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 教学新课(1)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解释消化酶的作用。
(3)讲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吸收的主要场所。
3. 学生活动(1)观察消化系统结构图,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2)参与实验操作,观察食物的消化过程。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绘制消化系统的组成图。
2. 观察家人的饮食习惯,分析其营养摄入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3. 思考:为什么说均衡饮食对身体健康很重要?如何做到均衡饮食?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课后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消化系统组成、食物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吸收过程的掌握情况。
2. 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