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姿毕业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13
2018年第12卷第1期(总100期)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B E I J I N G 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 O FL A B O U R A N DS O C I A LS E C U R I T Y V o l 12 2018N O 1G e n e r a lN o 100人力资源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调研报告侧重于H R 人才培养供给侧研究李㊀琦㊀肖红梅(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㊀北京㊀100029)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近年来出现招生与就业的良好发展态势.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该领域人才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职院校本身及毕业生和用人企业调查的结果来看,总体上对目前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的满意度,但仍需要在实训实践建设㊁师资队伍建设㊁课程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调研;人才供给中图分类号:C 96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40025(2018)012407S u r v e y R e p o r t o fH u m a nR e s o u r c e sM a n a g e m e n tM a jo r i n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e s F o c u s o nS u p p l y S i d e o fH R T a l e n t sC u l t i v a t i o nS t u d yL IQ i ㊀X I A O H o n gm e i (B e i j i n g 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 o f L a b o r a n dS o c i a lS e c u r i t y ,B e i j i n g 100029)A b s t r a c t :T h e g o o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 o f e n r o l m e n t a n d e m p l o ym e n t i n H u m a n R e s o u r c e s M a n a g e m e n tm a j o r h a s b e e n s h o w n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H R m a j o r e d u c a t i o n i n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i s a n i m po r Gt a n t c o m p o n e n t o f t a l e n t s s u p p l y i n t h i s f i e l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u r v e y r e s u l t o f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g r a d u Ga t e s a sw e l l a se m p l o y e r s ,t h e p r e s e n tH R m a j o r c u l t i v a t i o n i s s a t i s f a c t o r yg e n e r a l l y.H o w e v e r ,s o m ea s Gp e c t ss t i l l n e e d i m p r o v e m e n t l i k e t r a i n i n g ,p r a c t i c e ,t e a c h i n g te a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c u r r i c u l u mc o n s t r u c Gt i o n .K e y Wo r d s :H u m a nR e s o u r c e sM a n a g e m e n t ;s p e c i a l t y i n s t r u c t i o n ;t a l e n t s s u p p l y 收稿日期:20171120作者简介:李㊀琦(1975-),男,山西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劳动经济管理系教授,博士.肖红梅(1978-),女,湖北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劳动经济管理系副教授,博士.㊀㊀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借鉴其思路,在专业人才培养与使用上也存在着供给和需求的匹配问题,尤其是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不顺畅多有诟病的现状,作为供给侧一方的高校人才培养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目前全国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含方向)的高校共735所,占全国高校的27 9%,其中专科层次(主要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院校280所,也占到高职院校的20 2%,在校生近四万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加要求契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其培养目标㊁规格㊁模式等内容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 ㊀㊀李㊀琦等: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侧重于H R人才培养供给侧研究 25㊀一㊁调研背景(一)调研目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的调研,能够厘清人力资源管理行业人才结构现状与需求状况㊁企业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和有关典型工作任务,从而归纳出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第二,通过对学校和毕业生的调研,了解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情况㊁目前试行的专业教学标准使用情况,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工作提供比较全面㊁客观的依据.(二)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无论是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还是外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从国家层面到市场发育,都迎来愈加蓬勃的发展机遇.1.国家对人力资源行业发展愈加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实施 人才强国战略 ,产业体系要兼顾 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在 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㊁形成新动能 等,为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能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撑.2.人力资源服务业兴起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带来更多需求2016年全国人力资源市场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人力资源服务业全年营业总收入达1 18万亿元,同比增加22 4%;全国共设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6695家,行业从业人员55 3万人,同比增加22 7%.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成长快,发展空间大,人才需求旺盛,正向专业化㊁信息化㊁产业化㊁国际化方向发展,这无论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数量还是培养质量都带来更多需求,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需求长期存在且正在发生变革全国各类型企事业单位中还有数百万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正常的人力损耗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将是长期的需求.由领英和人民大学发布的2016年«中国H R职业发展状况报告»的大数据显示,仅有19%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在校学习时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其学习培养需求十分巨大.同时,在互联网+㊁大数据㊁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组织内人力资源结构体系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必将对提升和变革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更多挑战,也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二㊁调研基本情况(一)方法与数据调研方法主要有问卷法㊁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等.以问卷法为主,针对全国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㊁毕业生㊁相关企业等采用非随机的方式进行调查.截至2017年8月底,共回收行业企业有效问卷119份,学校有效问卷16份,毕业生有效问卷360份.调查范围涉及北京㊁上海㊁天津㊁江苏㊁山东㊁辽宁㊁广东㊁广西㊁安徽㊁湖南㊁湖北㊁江西㊁四川等省(直辖市),院校基本覆盖了东㊁中㊁西部地区,兼顾了一般院校和示范校/骨干校,基本达到调查要求.(二)主要调查内容针对企业的调查内容,有人力资源服务采用的通行或普遍认可的相关标准;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群对职业能力需求的变化,对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变化;企业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知识㊁能力㊁素质等方面的评价情况,及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针对学校的主要调查内容,有专业招生㊁就业情况,现行专业教学标准使用情况及评价,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及执行情况.对毕业生的主要调查内容,有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及体会,对本专业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三)研究局限此次调研主要局限有三:第一,院校样本数有待于扩展,调研结果对整体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的代表性有待于提高;第二,被调查企业多与相关院校存在校企合作关系,其在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判断可能会受到合作关系的影响,可能存在偏向较好的表达倾向;第三,毕业生样本多为毕业时间不长的就业者,对于全职业生涯的情况反映不足.三㊁调研结果分析(一)学校调查的情况本次调研主要调查了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㊁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㊁上海城建职业学院㊁天津职业大学㊁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㊁广西电力职业学院㊁广西经济职业学院㊁无锡科技职业学院㊁青岛职业技术学院㊁大连职业技术学院㊁安徽职业技26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㊀2018年第12卷第1期术学院㊁九江职业技术学院㊁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㊁长江职业学院㊁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16所学校.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10所,中部地区5所,西部地区1所;16所院校中,国家级示范/骨干校8所,一般院校8所.调查对象主要是各个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带头人或教研室主任,个别学校是专业骨干教师.1.专业基本情况16所院校中,最早开设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在1986年(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最晚开设的在2016年(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样本平均人力专业开设年限为10年.16所院校,高职人力专业2015-2017年年均招生规模92人,最小值为42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最大值为240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2015-2017年年均在校生规模315人,最小值为105人(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最大值为598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学生就业情况2015-2017年平均就业率为97 4%,专业对口就业率为66 2%,专业对口就业率在80%以上的主要有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岗位㊁文秘岗位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㊁营销岗位等.主要目标岗位群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招聘主管/专员㊁培训主管/专员㊁绩效主管/专员㊁劳动关系主管/专员㊁薪酬福利主管/专员㊁人力资源经理助理㊁社保专员等岗位,人事行政/行政专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㊁培训㊁猎头㊁派遣㊁薪酬㊁保险㊁劳动调节等岗位.3.校企合作状况16所院校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校企共建实习基地㊁顶岗实习㊁企业兼职教师授课㊁教师下企业锻炼㊁订单式㊁现代学徒制㊁双导师制等.16所院校中有6所院校对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评价为良好,占38%,其他的10所院校没有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效性有待于提高.4.课程体系构成16所院校的课程体系不尽相同,但基本均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其中以下5所院校的人力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典型(见表1).表1㊀主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名称课程分类主要专业课程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㊀综合素质课程㊁专业基础技能课程㊁专业群共享技能课程㊁专业核心技能课程㊁专业方向技能课程㊁专业综合技能课程6类课程㊀专业核心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技能㊁招聘与测评技能㊁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训练㊁绩效管理技能㊁薪酬管理技能㊁员工关系管理㊁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㊀公共基础课㊁专业群基础课㊁专业必修课㊁专业群互选课㊁公共选修课5类课程㊀专业必修课:人力资源管理㊁管理学原理㊁秘书学㊁社会保障概论㊁专业见习㊁员工招聘管理实务㊁专业基础实训㊁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素质测评㊁工作设计与岗位分析㊁员工关系管理㊁社会保险学㊁社会调查原理与分析㊁员工培训与开发㊁创业基础㊁绩效管理与评估㊁薪酬策略与实践㊁劳动争议处理实务㊁管理沟通㊁企业文书写作㊁人力资源综合实训㊁阶段性实习㊁人才市场管理实务等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㊀基础性职业素质课程㊁核心性职业素质课程㊁发展性职业素质课程㊁综合性职业素质课程4类课程㊀核心职业素质课程:员工招聘㊁员工培训㊁绩效管理荆州职业技术学院㊀公共基础类㊁专业学习类㊁专业拓展类㊁公共拓展类4类课程㊀专业学习类课程:人力资源管理㊁工作分析与设计㊁绩效管理㊁薪酬管理㊁人员培训与开发㊁劳动关系管理长江职业学院㊀专业基本领域㊁专业核心领域㊁专业拓展领域㊁职业素质领域(专业素质领域)4类课程㊀专业核心领域课程:推销理论与实务㊁客户服务与实务㊁行政管理实务㊁员工招聘与配置㊁人员培训与开发㊁员工关系管理㊁岗位胜任力测评㊁人力资源沙盘实训㊁员工招聘实训㊁员工培训实训㊁专业综合实训人力资源 ㊀㊀李㊀琦等: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侧重于H R人才培养供给侧研究 27㊀㊀㊀5.师资队伍结构16所院校人力专业专任教师数量平均为8人,最少的为2人,最多的为23人,生师比状况不容乐观.从师资学历来看,多数院校以硕士研究生水平为主,其次是本科,再次是博士研究生学历,没有院校有本科以下学历的师资.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级骨干建设专业,其师资平均学历水平最高,该专业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占53%,硕士学位的占33%,本科学历的占2%.专任教师所学专业主要为人力资源管理㊁工商管理㊁企业管理㊁法学㊁劳动经济学㊁国民经济学㊁区域经济学等.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的师资数量㊁学历水平㊁专业结构均好于中西部地区的院校.6.实习实训条件建设16所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专业见习㊁专业基础实训㊁专业综合实训㊁阶段性实习㊁毕业实习等.所开设的校内实习实训室主要有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㊁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实训室㊁人力资源测评实训室㊁行政办公能力训练实训室㊁行为观察实训室㊁心理沙盘㊁人力资源公司实训室㊁面试模拟实训室㊁模拟仲裁庭等.校外实习实训方面,多是充分运用校企合作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校内实践环节的实习实训条件与学校的隶属关系紧密相关,背靠行业的学校多具备业务性强㊁仿真性好的实训条件.7.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及评价16所院校中,现有人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平均2 25年修订一次.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实训实践方面,比如专业实践在企业锻炼的机会较少,校外实训基地较少;实训教学中真实模拟程度不高;实习岗位分散,企业积极性不高;实习学生管理风险控制能力偏弱;实践课程通过实训软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是仍无法有效达到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此外,也提到了教师能力缺乏和数量不足的问题.近一半的院校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满意,满意度有待于提高.8.对专业人才需求与发展前景的评价16所院校中,75%的院校认为未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大㊁前景好,认为互联网时代催生了新的用工方式,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服务公司不断涌现,该专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但也有少数院校提出,随着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㊁新业态㊁互联网+的发展将面临管理方式㊁管理技术上的诸多挑战,人才需求从数量上可能会有所下降,这一判断也反映出当前对技术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对本专业操作性岗位人员的替代趋势.(二)毕业生调查的情况本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主要覆盖了北京㊁河北㊁辽宁㊁上海㊁江苏㊁山东㊁广东㊁广西㊁湖北㊁湖南㊁贵州㊁陕西㊁四川等13个省/直辖市,基本覆盖了东㊁中㊁西部,有效调查问卷为360份.1.工作经验状况通过对抽取到的360名毕业生进行分析,其中,毕业1年以下的毕业生占总体比重为46%,毕业1-2年的占总体的25%.因此,此次调查的毕业生多为刚毕业不久的学生(见表2),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面分析到的就业岗位层级相对较低㊁收入水平总体不高等结果.表2㊀毕业生工作年限分布情况表工作年限毕业人数(人)比重(100)1年以下167461-2年89252-3年42123-4年1034-5年1345年以上3911合计3601002.就业岗位基本情况在毕业生所从事岗位分布方面,360个学生中从事的岗位名称有156种,其中排名前10名如表3所示,即以人力资源管理专员/助理㊁人事行政专员/助理㊁销售专员/助理/顾问/导购/经纪人为主.在职务级别上做到主管㊁经理㊁副科及以上毕业生占总体比重达到28%,72%则是一般职员.3.收入情况在收入方面,毕业生月平均薪资,排名第一的是3000元以下,占总体的比重为35%;排名第二的是3000-3500元,占总体比重为26%;排名第三的5000元以上的,占总体比重为15%,具体分布见表4.其中毕业不足1年的毕业生中,薪资3500元以下的比例达到80 2%,与麦可思发布的2016年应届28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㊀2018年第12卷第1期高职毕业生平均3133元的起薪基本一致.样本中毕业5年以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薪酬在5000元以上的比例达到69 2%.表3㊀毕业生目前就业的工作岗位分布情况表工作岗位百分比(%)名次人力资源管理专员/助理231人事行政专员/助理172销售专员/助理/顾问/导购/经纪人133行政专员/助理74招聘专员/助理65人力资源主管56招聘主管37社保专员/助理28总经理/总裁助理29人力资源经理110表4㊀毕业生月平均薪资水平月均薪资毕业人数(人)比重(100)3000元以下127353000-3500元94263500-4000元38114000-4500元2574500-5000元2065000元以上5415合计3581004.对专业培养效果的评价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满意度要高于对总体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在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评价中,毕业生评价为合理和比较合理的占总体的比重达到87%,评价为一般和较不合理的为13 4%,具体数据如表5所示.在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中,毕业生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很好和较好的占总体比重达到80%,评价为一般和较差㊁很差的为19 8%,具体分布情况见表6.表5㊀对本专业近三年课程体系的总体评价合理程度人数(人)占总体的比重(100)合理14942较合理16145一般4513较不合理30不合理10合计359100表6㊀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质量标准人数(人)占总体的比重(100)很好12735较好16145一般6719较差30很差10合计359100(三)企业调查的情况企业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用人单位,在供求关系中扮演着 需求侧 的重要角色,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给方的评价是衡量该专业人才供给质量的重要参考.调研选取了119家企业,大的规模可达2万人,小的仅有4人.在调查范围上,东部包括北京㊁上海㊁江苏㊁山东㊁辽宁㊁广东㊁广西等7个省/直辖市;中部包括湖北㊁湖南2个省;西部包括四川㊁重庆㊁贵州㊁陕西等4个省/自治区,做到了东㊁中㊁西部全覆盖.1.企业员工学历构成状况对所调查的企业人才学历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大专文化层次的人员所占比重最高,占总体比重的33%;其次是本科,占总体比重的28%;高中及中专排名第三,占总体比重的22%;初中及以下排名第四,占总体比重的11%,研究生及以上比重最低,占总体比重的6%.由此可见,大专层次的人才在企业中仍占主体.2.企业录用专业人才状况对所调查的119家企业中,有71家企业录用过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占总体比重的60%,没有录用过的47家,占总体比重的39%,有1家企业没有回答 是否录用过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人力资源 ㊀㊀李㊀琦等: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侧重于H R人才培养供给侧研究 29㊀业毕业生 .对曾经录用过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企业录用人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录用人数1-5人所占比重最大(62%),其次是15人以上(21%),具体数据见表7.录用规模15人以上的主要是北京㊁上海㊁广东㊁辽宁㊁浙江㊁四川和贵州.一般单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会很大,能够需求15人以上的企业多数应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企业,这一数据反映出人力资源服务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趋势,其分布也多位于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表7㊀近三年录用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录用人数企业个数(个)比重(100)1-5人44626-10人101411-15人2315人以上1521合计4710071家录用过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企业对人才质量整体评价如表8所示,较不满意和不满意的没有,很满意的占18%,较满意的占72%,一般的占10%,说明企业对录用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总体评价很高.感觉一般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㊁广西㊁湖北㊁重庆㊁四川.对毕业生满意度评价一般的主要原因为毕业生的专业知识㊁经验㊁应变能力欠缺,其次是工作责任心不强.表8㊀对录用过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满意程度企业个数(个)比重(100)很满意1318较满意5172一般710合计191003.企业未来用人需求趋势分析119家企业中,未来三年有招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计划的企业68家,占总体比重的57%;无招用计划的有50家,占总体比重的42%,没有填写的有1家,占总体比重1%.进一步分析各省未来三年内企业招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计划分布见表9.在未来三年内有招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计划的68家企业中,62%的企业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会增加,32%的企业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不变,6%的企业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会减少.从这些企业未来三年内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数量上看,1-5人的占比最大(53%),15人以上的其次(21%),这与之前的用人数量比例基本保持一致.表9㊀未来三年企业招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计划省份企业个数(个)有招用计划的企业比重(100)北京55100广东11436广西14964贵州12758湖北11100湖南11100江苏29724辽宁5360山东44100陕西7571上海6350四川211781浙江2150重庆11100合计11968574.新常态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变化被调查的企业指出,新常态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理念上发生了转变,正在从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由普通的人事管理逐渐演化为人力资本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内容也由6个板块演化为参与公司整体经营决策的方方面面.人力资源更多承担的是一个谋士角色,通过引进和培训不断提升企业人才的能力,通过对各级目标的分解落地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架构和机制的变革来固化和推进组织向既定的方向发展,并通过一些辅助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和手段30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㊀2018年第12卷第1期达到劳资和谐.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兴起使企业会借助很多第三方公司来协助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如缴纳社保㊁公积金㊁招聘代理等.5.对新常态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多数企业提到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面试㊁离职办理㊁企业文化塑造等,带领学生更多深入企业交流.此外,应加强学生的英语㊁计算机等能力的培养,加强在校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避免在就业时出现眼高手低问题;心态上应辅导学生不要浮躁㊁不要急于求成.建议学校应以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为依托,以校企合作和科研教学为抓手,以实践教学创新改革为助推器的三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并从师资保障㊁激励和管理机制等方面提供保障措施.四㊁调研结论及对策建议(一)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前景广阔,人才需求旺盛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长线专业,类似财务㊁销售等专业人才,用人单位对其需求是长期而稳定的.另外,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一个新兴的增长点,其产业规模处于迅速扩张时期,大量业务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无论是从行业总体数据,还是从企业调查问卷来看,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还是以大学专科学历为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更适应组织内实操型的工作需要,这一人才需求将会保持相当长的时期.(二)新常态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新常态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理念上发生了转变,组织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业务性不断增强,人力资源工作从微观技术层面到中观组织模式层面,乃至宏观工作场所的层面都在发生巨大变革;技术进步不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对人力资源管理本身也有直接影响,如人才测评技术㊁培训开发技术等都受到生物工程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影响.这些都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㊁规格㊁能力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三)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得到肯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作为用人单位的行业企业,对学生的总体评价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持肯定态度的.但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实训实践方面.例如,专业实践在企业锻炼的机会较少,校外实训基地较少;实训教学中业务真实程度不高;实习岗位分散,企业积极性不高;实习学生管理风险控制能力偏弱;实践课程通过实训软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是仍无法有效达到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此外,专业的专任教师能力缺乏和数量不足也是制约人才培养的一大问题.(四)具体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改进之处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重点应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更多深入企业交流.此外,应加强学生的英语㊁计算机等能力培养,加强在校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重视学生心理素质锻炼,加强计算机实践课程㊁职业规划㊁应用文写作㊁劳动法㊁绩效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参考文献:[1]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7年10月.[2]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6年人力资源市场统计报告,2017年6月.[3]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7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2017年7月.[4]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纲要,2016年7月6日.(责任编辑:屈冠银)。
马克思作业调查报告1.调查背景近年来,关于马克思思想的研究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在高校中,有一个问题备受关注——马克思作业写得好不好?通过调查,我们希望了解当今大学生对马克思作业的认知、态度、写作困难以及解决难点的方法。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面谈两种方式。
在问卷调查方面,我们研究了随机抽出的100名在校大学生,包括了不同专业、年级和性别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写作体验、方法和结果进行了量化的分析。
在面谈方面,我们找到了包括学生、教授、老师、专家等在内的不同群体的代表,以便获得更深入的关于“马克思作业”问题的信息。
3.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作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相当部分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理论框架缺乏充分认知。
令人担忧的是,过多的抄袭和不充分的准备不仅损害了马克思作业的学术价值,更导致学生自身在学术方面的成长受到了削弱。
面谈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足是导致马克思作业写的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们缺乏深入理解马克思理论的基础,同时也没有合适的指导和帮助,这导致了很多马克思作业的原创性和深度不足。
4.解决方案通过研究和调查,我们发现了几个缓解马克思作业写作困难的潜在的切入点。
首先,学校应该提升学生的马克思思想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马克思理论认知水平; 其次,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马克思作业的指导与监管,以保证其学术价值; 最后,学生们也应该主动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学习掌握马克思理论,例如翻阅相关名著,对马克思思想的思考。
结论: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作业的写作能力普遍不高,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很好地领会和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思想内涵。
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学生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下,更好地完成马克思作业,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水平,对于我们的未来发展,都将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大学教学 2012年第5期22 蒋悟真,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财经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问题初探——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蒋悟真 杨浩楠摘要:教育部提出并启动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强调法学教育培养目标为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
财经类院校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炼财经法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突出财经法律特色。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财经法律人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2011年底,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为重点,计划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形成学科设置合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理念以及开放多样、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本文通过对江西财经大学和其他财经院校的考察,进一步厘清和探讨财经法律院校“卓越财经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期在课程设置改革以及强化财经院校法律教学实践方面有进一步提升。
一、财经院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的“财经”特色现代社会法律人才培养的模式各异,法律人才的需求及其应用也各异。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的培养内涵在强调法律人才培养高度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同时,应避免简单的同质化模式。
具体就财经管理类法律人才而言,财经法律职业精英群体,在面对纷繁的法律关系、复杂的法律现象和日益完善的法律制度时,不仅需要夯实法律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法律职业技能,更需匹配相应的财经管理类专业知识来保障其法律职业技术中财经背景知识的有机发挥,从而使复杂的经济法律关系予以理顺,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地分析和化解各类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避免和克服单—法律知识背景的局限性,这是卓越法律人才教学改革对财经类法律人才培养的最根本要求。
财经类学校法律专业要借重并发挥财经类学科的优势,才能打造财经类法律专业的卓越人才。
没有特色、千篇一律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大忌”。
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调研报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篇(一)报告主要内容:1.背景介绍: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介绍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工作目标:明确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目标,如增加女干部的数量和比例,提升女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等。
3.工作内容:介绍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选拔机制的建立、培训和发展计划的制定、评估体系的建立等。
4.工作方法:详细描述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具体方法,如定期举办女干部培训班、选拔女干部参与重大决策等。
5.工作成效:总结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取得的成效,包括增加女干部的数量和比例、提升女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高组织效能等方面的成果。
6.存在问题:指出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女干部参与度不高、培养机制不完善等。
7.改进措施:提出改进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如加强宣传、优化培养计划等。
8.总结: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调研报告的内容大纲,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篇(二)调查对象:全市各级党组织及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年轻干部调查目的:了解当前各级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工作提供依据。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面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1. 您所在的党组织/企事业单位是否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2. 您认为目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机制有哪些不足和问题?3. 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进和优化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4. 您认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应该注重培养哪些能力和素质?5. 您认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标准和程序应该如何制定和执行?6. 您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的激励机制有何建议?7. 您对目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效果有何评价?调查结果分析:根据所收集的调查数据,分析各级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马术比赛调研报告范文一、引言马术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马术比赛。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马术比赛的发展现状,了解参与马术比赛的人群特点以及他们对比赛的需求和期望,为马术比赛的规划和运营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了一份包括个人信息、对马术比赛的认知和兴趣、对比赛组织和体验的需求等方面的问卷。
共计发放了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75份,有效回收率为87.5%。
同时,还采访了10名马术俱乐部的相关负责人,了解了他们对马术比赛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1. 参与马术比赛的人群特点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参与马术比赛的人群以青少年和中年人居多,年龄分布集中在15-40岁之间,比例约占70%。
这部分人群主要是作为业余爱好者参与马术比赛,他们有一定的马术基础,但并非职业选手。
2. 对马术比赛的认知和兴趣程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接近90%的受访者对马术比赛有一定的认知,并且表示对马术比赛非常感兴趣。
他们认为马术比赛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激情的体育项目,赛场上的表现需要马术选手的专业技巧和配合,增强了选手的竞技性。
3. 对比赛组织和体验的需求和期望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马术比赛的人群对于比赛的组织和服务有较高的期望。
他们认为比赛场地应该平整且安全,赛事秩序应该井然有序,同时提供充足的饮食和住宿设施。
此外,他们也对比赛的规模和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希望可以有更多的马术精英参与,并有机会与他们进行交流学习。
四、马术比赛发展趋势和建议1. 发展趋势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马术比赛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巨大。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马术比赛,这也体现了人们对于高品质的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马术运动普及程度的增加,马术比赛的规模和质量将会不断提升。
2. 建议基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场地建设和服务设施提升。
需要提供平整且安全的比赛场地,并增加相应的住宿和饮食设施,以提供良好的比赛体验。
青马班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青马班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青马班作为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在校园中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为了了解青马班的真实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旨在探索青马班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与效果。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希望为学校提供一份青马班的全面评估报告,以期能够对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涵盖了青马班报名人数、参与情况、满意度以及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问卷采用了量表、问答题和选择题的形式,以确保能够收集到全面的数据信息。
调研对象为青马班的学生,经过统计,我们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了18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
三、调研结果分析1. 青马班报名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青马班的报名人数相对稳定,在校学生超过80%的人都报名参加了青马班。
其中,大一学生的报名率最高,为45%,其次是大三学生,占报名总人数的40%。
2. 青马班参与情况调查发现,参与青马班的学生占报名总人数的70%。
学生们参加青马班的主要原因是职业发展的需求,占比达到80%。
另外,学生们也指出,通过参与青马班可以增加人际交往机会、提升领导才能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青马班活动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对青马班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表示满意。
学生们普遍认为,青马班的活动形式多样,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 青马班对职业发展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学生认为青马班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学生们表示,通过青马班的培训,他们获得了实践经验、拓宽了职业视野,并且增加了职业竞争力。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以上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青马班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2. 青马班的活动形式多样,组织形式合理,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青马班的参与率较高,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加,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所限。
提升学生干部执行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互作
穆姗姗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7(000)034
【摘要】本文对学生干部执行力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他们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1页(P178)
【作者】穆姗姗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基于苏区精神教育提升新时期学生干部执行力研究 [J], 郑慧萍
2.提升艺术高职学生干部在文化课堂中的执行力探析 [J], 许丽英
3.高职学生干部执行力提升路径探索 [J], 岳鑫
4.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中的执行力提升策略浅谈 [J], 李芮
5.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中的执行力提升策略浅谈 [J], 李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国际贸易与经济系2006年安徽实践调研汇报总结书实践队伍名称:新农村建设安徽实践调研团实践项目名称:新农村建设国贸系实践调研之安徽行实践调研时间:2006年7月24日—2006年7月27日实践组织者: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国际贸易与经济系党总支实践参与者:赵立辉、杨子敬、王铂、翟孝强、王颖、项翠萍、钱顺菁、陆继玲、周琪、葛晓莉、陈琳、祝晚欣、吴晓佳、金京、郁钧、淦斯奇鸣谢单位:共青团上海市立信会计学院委员会民建安徽省蚌埠市委员会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教育局目录第一章实践主题-----------------------------------第3页第二章实践地点-----------------------------------第4页第三章实践前期部署--------------------------第5页第四章实践主要内容--------------------------第6页第五章实践成果展示--------------------------第12页关注“新农村”--------------------第12页关爱受助学生---------------------第18页第六章个人先进事迹------------------------第23页第七章实践的收获------------------------第24页第八章寄语-----------------------------------第25页实践主题:一、“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组织开展2006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团市委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对我系今年安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如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中国女校的生存背景与女校理论探析
吴宏岳
【期刊名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20)4
【摘要】文章从女校的历史和现状背景及实证分析入手,认为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形式上的男女平等而实质上的性别歧视,以及大学教育中的"男性中心意识"根深蒂固,从而提出女校存在与发展价值的理论框架及观点.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吴宏岳
【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69
【相关文献】
1.向村小女校长致敬--读《带着七旬母亲上班的村小女校长》有感 [J], 陈刚
2.世界高校女校长的职业发展问题与前瞻——欧洲大学女校长协会主席居尔松·萨拉莫访谈录 [J], 张磊;闫广芬
3.中国女校的生存背景与女校理论探析 [J], 吴宏岳
4.民办女校长领导力提升策略——以参加《非你莫属》节目的女校长为例 [J], 张雪彦
5.困境与解困:从闺阁女性到大学女校长——基于10位近代中国大学女校长成长历程的教育考察 [J], 项建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马学员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青马学员社会实践调研是指在处理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员通过调研和实践,掌握和提高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培养自觉遵守社会道德、法制和纪律准则,努力提高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青马学员社会实践调研旨在培养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培养他们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调研目的1、了解社会问题。
2、提高学员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
4、提高学员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
三、调研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性别的人进行调查,获取社会问题的数据。
2、实地调研,通过走访社区、学校和企业等机构,了解社会问题的实际情况。
3、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慈善活动等,了解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和解决方法。
四、调研结果1、社会问题的主要表现:贫困、环境污染、犯罪问题、失业问题等。
2、社会问题的影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3、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制定相关政策、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法制建设等。
4、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有一定提高。
五、调研结论通过青马学员社会实践调研,我们了解了社会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通过参与调研活动,学员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六、调研建议1、继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加强社会问题的教育宣传,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参与相关社会活动,为解决社会问题出一份力。
七、总结通过青马学员社会实践调研,我们了解了社会问题的现状和影响,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同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员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继续关注社会问题,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调研报告年级:09级专业:铁道工程层次:高起专姓名:马玲姿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0年月日调研单位评议表年级09级层次高起专专业铁道工程姓名马玲姿调研单位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张唐铁路七分部调研起止时间2011年4月—2011年11月调研单位意见该同志在单位表现良好,能够独立完成我单位交给的任务,并且能够很好的完成,能够很好的和同事相处,工作非常认真出色。
调研报告成绩评议年级09级层次高起专专业铁道工程姓名马玲姿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题目评阅教师意见成绩评定:评阅教师:年月日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铁路的高速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对其各项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有高强度、高耐久性等要求,而且要求具有较高的工作性。
高速铁路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为100年,因此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京沪高速铁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实践出发,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原材料进场、施工配合比调整、混凝土计量、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过程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京沪高速铁路施工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目录概述 (3)一、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 (3)(一)原材料的选择 (3)(二)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选择 (3)(三)对混凝土耐久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考虑 (3)(四)配合比的试配与确定 (4)二、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存储管理 (4)(一)原材料进场检查 (4)(二)原材料存储管理 (4)三、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调整 (5)四、高性能混凝土的计量与搅拌 (5)(一)高性能混凝土的计量 (5)(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搅拌 (5)五、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 (6)(一)高性能混凝土的运输 (6)(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浇筑 (6)六、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 (6)参考文献: (8)概述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建设规模大、标准高、设计时速350km的高速铁路,正线绝大部分地段采用无碴轨道,混凝土工程结构全部采用高性能砼,耐久性设计使用年限级别均为100年。
环境等级多样化,化学侵蚀环境基本为硫酸盐侵蚀H1、H2、H3等级,桥墩下部等频繁接触水部位为抗冻D2、D3等级。
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同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力学性能,它有比普通混凝土更为卓越的性能和结构,主要具有以下性能:①极高的工作性;②在恶劣的条件下耐久性良好;③低渗透性和扩散性;④抗化学侵蚀;⑤抗冻融破坏;⑥体积稳定性一抗裂性;⑦自实性好且不易离析。
京沪高速铁路对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因素很多,如配合比设计、原材料质量、搅拌站计量、搅拌站生产工艺、混凝土施工工艺等都对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针对京沪高速铁路施工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一、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一)原材料的选择1、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技术指标符合国标、行标及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2、高性能混凝土应选用低碱含量的胶凝材料:水泥选用C3A 含量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粉选用比表面积在350~500m2/kg之间、需水量比小的S95级矿粉,粉煤灰选用细度小、烧失量小的I级粉煤灰。
3、细骨料应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卵石含量不应太大。
4、粗骨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其级配(颗粒大小与分布)和颗粒特征(形状、孔隙率、表面特征)它会影响混凝土的用水量和皎凝材料用量,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同时决定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良好、针片状含量少、质地均匀坚固的洁净碎石。
采用二种或三种单级配组成连续级配的粗骨料,以达到最佳的颗粒级配和最小的空隙率,使用时还应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5、外加剂应选用高效减水、适量引气、坍落度损失小、低掺量、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的高性能、多功能复合型外加剂,并与使用的水泥有较好的适应性。
京沪选用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二)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选择1、坍落度:根据施工工艺要求选择适宜浇筑的坍落度,高性能混凝土要求流动性好且不易离析,坍落度设计时不能太小。
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运输和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得离析。
京沪高速铁路的墩身、承台等泵送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60~200mm,钻孔桩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80~220mm。
2、含气量:考虑运输、浇筑过程可能会有大约1~1.5%的含气量损失,配合比设计的含气量较标准规范要求的值大1%比较适宜,以满足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入模含气量的技术要求。
京沪高速铁路对无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含气量设计为3-5%,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含气量设计为5~7%。
(三)对混凝土耐久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考虑1、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混凝土的耐久性。
根据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选择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在考虑的使用年限时,耐久性如抗冻性、抗渗性、抗裂性比强度更为重要。
2、初步设计的配合比要根据耐久性的要求复核混凝土总碱含量、氯离子含量等不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
3、根据水胶比和强度的关系计算水胶比;同时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要求,如脱模、初张拉等对混凝土强度要求,28/56天标准龄期强度未必是最重要的,也许施工需要其它龄期的强度控制设计才是最重要的。
(四)配合比的试配与确定1、根据结构尺寸大小、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泵送管的直径等确定最大骨料尺寸;根据最小空隙率确定最佳砂率和其它组分的用量,选择满足初步设计的三个不同水胶比的配合比进行试配。
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必须采用有代表性的胶凝材料、骨料、外加剂、水,并应考虑到不同季节混凝土性能的差异;特别是高温天气施工和冬季施工对混凝土的不利因素。
试拌后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凝结时间等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拌合物的和易性、粘聚性、流动性是否良好。
3、最后根据试配的结果选择工作性、含气量、坍落度、强度、弹性模量等满足设计要求的几个配合比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检测。
通过对混凝土的电通量、抗裂性、抗冻性等耐久性指标进行试验,选出符合各项规定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4、京沪混凝土配合比(1)水泥采用河北故城山水P.O 42.5级(2)碎石采用河北满城碎石(5-10mm、10-20mm、20-31.5mm三级配,比例为2:5:3)。
(3)砂子采用河北正定中粗河砂。
(4)外加剂采用河北铁园聚羧酸高效减水剂(5)粉煤灰采用山东德州华能电厂F类I级粉煤灰。
(6)矿粉采用河北辛集钢信S95矿渣粉。
C35 H2 钻孔桩配合比理论配合比水泥砂碎石矿粉粉煤灰外加剂单位用量(kg/m3)240 685 1112 40 120 4.00C35 H2 墩身/承台配合比理论配合比水泥砂碎石矿粉粉煤灰外加剂单位用量(kg/m3)254 654 1067 51 120 4.25二、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存储管理(一)原材料进场检查1、原材料进场时材料人员检查各类材料是否与配合比设计单上所指定的原材料一致。
其中砂石料必须有能够证明产地的小票,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和料有出厂证明文件。
2、原材料进场时应进行目测检查,水泥、粉煤灰、矿粉等胶凝材料是否有结块,粗骨料石含粉量、规格粒径是否超标,细骨料含泥量、卵石含量是否超标。
外加剂和上批次的颜色、浓度是否有较大差异。
进场后的原材料立即按批次取样进行材料试验。
(二)原材料存储管理1、所用水泥、矿粉、粉煤灰等胶凝材料采用加盖储料罐储存,防止受潮、变质。
外加剂采用耐腐蚀的密闭容器进行储存,做好防晒和防冻措施。
2、粗、细骨料实行分区存放,并按“合格区”和“待检区”分别设置,每个区内按不同品种、规格用隔离墙分离。
存放场地应硬化,并满足重载车辆通行要求,排水设施完善,排水畅通。
同时设置或预留必要的冲洗或筛分设施。
3、“合格区”的粗、细骨料应采用牢固的棚架进行遮挡防护,达到遮阳、防雨防尘等目的,夏季避免直接受阳光照射,冬季避免雨雪浸入产生冻块,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
同时起到防灰尘、落叶,保证原材料中不夹杂杂物,避免发生二次污染。
4、所用各类原材料要通过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用于混凝土生产。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调整(一)混凝土拌制前,应先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调整单级配的比例来优化骨料级配,根据原材料情况、含水量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施工要求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并计算和填写施工配合比单。
(二)测定骨料含水率时,必须从料场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样测定,雨天要加大测试频率,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施工配合比调整好后交搅拌站中控室进行混凝土生产。
四、高性能混凝土的计量与搅拌(一)高性能混凝土的计量1、高性能混凝土采用自动化搅拌站集中搅拌方式进行混凝土生产。
混凝土搅拌机的计量系统应按规定定期校核。
每一工作班使用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称量复核,保证计量准确。
搅拌机经大、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时,应对计量器具重新进行检定。
2、计量设备应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准确称量出施工配合比的材料用量,其称量精度满足标准要求。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控制为:水泥、矿粉、粉煤灰为±1%,外加剂、拌和用水为±1%,粗、细骨料±2%。
3、外加剂的计量系统应经常进行检查。
因为外加剂计量错误,特别是掺量过大,将给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带来严重影响。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搅拌1、混凝土必须充分搅拌,直到外观均匀一致,各组分分布均匀,充分搅拌的混凝土从同批拌合物的不同部位取样试验,其密度、含气量、坍落度和粗骨料含量应该是相同的。
2、根据搅拌机规格和性能确定最佳的拌和量,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根据拌合物的稠度、搅拌机的功率确定,一般不小于120s,不大于360s。
搅拌时间过短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不均匀,气泡分布差,强度发展不良,早期硬化问题等。
搅拌时间过长会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离析泌水严重或坍落度损失增加等。
3、高性能混凝土搅拌时宜采用二次投料法。
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应质量均匀、颜投入全部粉料(水泥、矿粉、粉煤灰)和砂至少搅拌30s投入全部碎石至少搅拌60s投入全部拌合水及液体外加剂至少搅拌30s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二次投料法基本流程为:4、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
在混凝土搅拌站取样检测坍落度、含气量、温度等,测定值应符合施工配合比和施工现场的要求,同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拌合物的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
五、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一)高性能混凝土的运输1、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连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