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和记叙文的答题方案与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18.07 KB
- 文档页数:6
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答题要点记叙文答题要点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记叙文、说明文答题模版(家长一定要转给孩子看看)作者:清欢说教育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图记叙文答题套路一、基础知识部分(一)修饰手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记不可生搬硬套)(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2)拟人:生动地写现了……(3)排比:增强了……的语气语势,表现了……(4)反问: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5)夸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6)设问:设问:强调了……,引起思考。
(二)描写方法人物描写1.语言描写:“言为心声。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他性格特征的镜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的语言“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
所以,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选择他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刻画他的内心世界,表现他的个性和思想。
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作文中的人物的真实语言尤为重要,千万不可凭想象“张言李腔”。
2、动作描写: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人的思想感情支配的。
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物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
一个行为动作的描写,就可能使人物有个性。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当“我”赖床不起时,爸爸站到床前,瞪着“我”,一个“瞪”字,就写尽了爸爸的严厉,接下来故事可想而知。
3、心理描写用真情真言写人,首要的就是“真”。
要把人写真,就要对所写的人物进行观察分析。
如何观察分析?除了对描写对象进行语言、行为和外貌的判断外,有时还要对他的内心活动进行一番推敲。
这样,就可以表里如一地刻画出人物的品格。
我们读过的文章中,经常见到这样一类话:“我想……”“他在心里盘算着……”“老师的话又在我耳边想起”“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
这些都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
有了心理描写,人物就鲜活起来,文章就生动起来。
4、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指对人物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的描写。
只有抓住人物特点,写好外貌,才能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①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②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表现手法主要有: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叙事抒情顺叙倒叙插叙卒章显志想象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四)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答题窍门及技巧初中阅读理解是考试重点之一,记叙文和说明文是其中常见的文体。
下面是一些答题窍门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记叙文阅读答题窍门1. 浏览全文在开始阅读记叙文之前,先快速浏览全文。
注意文章的标题、段落标题、插图或图片等,这些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关于文章主题和内容的线索。
2. 确定文章结构确定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记叙文通常由引子、事件和结论组成。
了解文章结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主题的呈现。
3. 关注关键词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它们在文章中经常出现并强调了重要信息。
通过关注这些关键词,你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意图。
4. 注意上下文有时候,你可能遇到一些生词或不熟悉的词汇。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停下来查字典,而是试着通过上下文推测出词的意思。
文中的其他句子和段落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线索。
5. 分清事实和观点记叙文中有时会包含作者的观点或意见。
当回答问题时,要能够分辨出作者是在描述事实还是表达观点。
不要把作者的观点当作事实来理解。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 阅读问题在阅读说明文之前,先浏览一下问题。
问题可以帮助你更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答案,同时也可以帮助你关注文章中的重点信息。
2. 寻找关键信息说明文通常提供很多细节和数据,寻找关键信息是回答问题的关键。
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例如冒号、引号和编号等,它们可以引导你找到关键信息。
3. 注意图表和插图说明文通常会包含图表和插图来帮助解释观点和数据。
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观察图表和插图,并注意它们与文章内容的关联。
4. 掌握文章结构包括引言、主体段落和结论等,掌握文章的结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回答问题。
了解作者的逻辑结构和写作方式有助于快速定位答案所在。
5. 多练通过多做一些练,提高阅读理解的技巧和速度。
在练中,注意整理和总结问题类型和解题方法,有助于你在考试中更有效地应对。
希望以上这些答题窍门和技巧能够对你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11、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13、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中考记叙文答题方法与技巧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2)本文通过记叙。
,表达了。
情感。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衬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6: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1)渲染了。
的氛围(2)烘托人物。
的心情(3)烘托人物。
的形象,(4)为后文写。
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5)抒发了。
的情感7、一个人外貌描写的作用①突出人物的生活状况。
②为下文写他的某些行为作铺垫,突出其高大的人物形象(高尚的品质或者一些性格特征)。
8:文段结构上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全文、点题;文中段时常是承上启下;文末段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题,深化文章主旨等。
9、赏析修辞手法的句子。
(1)比喻: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情感(2)拟人:赋予。
以人的行为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情感(3)排比:加强了语势,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情感10、赏析加点字词或者句子。
记叙文阅读(答题套路简版)一、概括性问题结合事件的六要素回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问题的答案可以总的概况为:(时间+地点)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时间家长签字二、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对话)描写(5)心理活动描写答题公式:这个句子是对xx的xx描写,(xx、xx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人物的xx特点(心情、心理、精神、品质),表达了xx情感。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xx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xx主题。
时间家长签字(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解题公式:1、交代时间、地点、季节、xx天气、xx环境特点、故事发生的背景2、渲染了XX氛围(如紧张、危急、轻松、愉悦、寂静等等)3、烘托了人物的xX特点或XX情感心理(比如愉悦的心情、)4、结构: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5.突出xx主旨(具体写)时间家长签字(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答题公式: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人或者物的)的xx特点,表达了xx的xx情感(或者写出了xx 的xx品质),使描写更加全面,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2、只用了侧面描写答题公式:侧面描写,侧面烘托了xx(人或者物的)的xx特点,表达了xx的xx情感。
(4)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1、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答题格式:运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景物的xx特点,表现出xx景物的独特美,表达了xx的xx情感。
(一般是作者对这个景物的喜爱、热爱、赞美之情。
)2、用了静态或者动态描写答题格式:是对景物的(动态或者静态)描写,将景物的(动态或者静态)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景物的xx特点,表达了xx 的xx情感。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阅读答题心得及技巧
在研究中学记叙文和说明文的阅读与答题时,我总结了一些心得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记叙文阅读心得:
- 仔细阅读题目和文章,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旨。
- 注意文章的时态,根据动词形式推断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
- 弄清楚文中人物关系和角色,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 关注文中的细节,注意描写词语以及感情色彩等,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 注意文中的转折和承接词语,帮助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 多读多练,培养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2. 说明文阅读心得:
- 仔细阅读题目和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图。
- 注意文章的结构,观察标题和段落结构,找出主旨和要点。
- 特别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联词,它们可以帮助理解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
- 注意文章中的引用和例子,它们可以支持作者的论点。
- 善于利用图表和图像,它们可以更直观地解释说明文的内容。
- 多读多练,培养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答题技巧:
- 仔细审题,理解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式。
- 注意答题时的语言表达,使用准确、简练的语句。
- 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不要直接猜测答案。
- 注意在文中寻找依据和证据来支持答案。
- 如果不确定答案,可以推断或根据常识进行选择。
通过以上的心得和技巧,我在初中的记叙文和说明文阅读与答
题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
阅读和答题能力。
加油!。
议论文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多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⑴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②引用论证③对比论证④比喻论证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7、常见考点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记叙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要点整理一、概括文章的内容。
答题模式:人物+事件+结果二、某段或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内容 + 结构)开头段(句):交代……(内容);总领全文,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结构)。
中间段(句):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作铺垫。
最后一段(句):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前后呼应;点明(深化)……的中心。
三、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的感情。
2. 排比:句式工整,增强语势,强调了……(对象+特性),表达了……的感情。
3. 对比:突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的感情。
4.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吸引阅读兴趣。
5. 反问:加强语气,突出……的感情。
6. 夸张:强调了……(对象+特性)。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表层义 + 深层义(结合文章主旨)(注:标题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做分析。
)五、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1.是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 新颖独特,吸引读者;3.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事件);4.点明(或暗示)文章中心。
5.突出人物的形象。
6.是作者情感的出发点。
(一般以某物或某种感情为题)7.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一般以时间或地点为题)(注意:回答不能全部照搬,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六、赏析句子。
(赏析角度 + 内容 + 情感)答题模式:赏析角度(修辞、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情感(表达了……的感情)(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侧面烘托、欲扬先抑、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联想或想象、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例: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七、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题模式: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的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八、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说明文和记叙文的答题方案与技巧
说明文的答题方案与技巧
1.语言特点 1.科学严谨
2. 周密,准确性
2.类型: 1.事理说明文(虚)
2.事物说明文(实)
3.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从整体到局部
从一般到特别
4.说明结构: 1.总分式总分总
分总总分 2.并列式
3.递进式
5.摘取信息:从文中寻找答案;
6.说明方法:1.举例子:列举了——,具体说明了——
2.用数字:说明了——特征,准确科
学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通过把——与——作比较,突出说明了——的特点
4.打比方:把——比做——,生动形
象的写出了——突出了——特点
5.下定义:给——下定义,科学准确
的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
6.分类别:把——与——进行分类比较,条理清晰的说明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对
象的特征,一目了然
8.摹状貌: 对——加以形象的描摹,
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9.作诠释:给——作诠释,清楚的说明——的特点
记叙文的答题方案与技巧
1.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
3.抒情
4.说明
5.议论
2.表现手法:1.象征 2.对比
3.烘托
4.设置悬念
5.前后呼应
6.欲扬先抑
7.托物言志
8.借景抒情 9.联想
10.想象 11.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 2.拟人 3.夸张
4.排比
5.对偶
6.引用
7.设问
8.反问
9.反复 10.互文 11.对比
12.借代 13.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情的起因
5事情的经过
6.事情的结果
5.记叙顺序: 1.顺叙
2.倒叙
3.插叙
6.描写角度:1.正面描写 2.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方法: 1.语言 2.动作
3.神态
4.心理
5.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
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味觉
5.触觉
9.描写景物方式:1.动静结合
2.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3.由远到近
10.抒情方式:正面(直接)反面(间接)
1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
答题方法:
1.概括文章内容: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表现了——的感情抒发了“我”的—
—感情。
2.如何划分层次: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按事件划分(找各种事件)
3.本文题材:
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