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12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其上游地区多山,水流湍急。
为了有效利用长江水资源,保障沿江地区的水利需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被提出,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本报告旨在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
二、技术可行性1. 水利枢纽规模:根据研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设计规模为年均流量3.5万立方米/秒,总装机容量为22.5万千瓦。
2. 工程建设:水利枢纽包括三峡大坝、船闸和发电站。
三峡大坝采用重力坝型式,高度为185米,长度为2.3公里。
船闸设计为五级船闸,以方便船只通行。
发电站采用水轮发电方式,装机容量为22.5万千瓦。
3. 工程安全:在设计中考虑了地质条件、洪水频率和地震等因素,采取了多项技术措施,确保水利枢纽的安全运行。
三、经济可行性1. 投资规模:根据初步估算,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总投资额为500亿元人民币。
2. 经济效益:水利枢纽的主要经济效益来自于发电和航运。
根据预测,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千瓦时,年发电收入为50亿元人民币。
同时,航运的便利性将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3. 投资回报率:根据经济模型计算,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投资回报率为10%,预计在10年内实现投资回收。
四、社会可行性1. 水利保障: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有效保障沿江地区的水利需求,提供稳定的供水和灌溉条件,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业产量。
2. 航运发展:船闸的建设将改善沿江航运条件,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3. 旅游资源: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将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五、环境可行性1. 水文影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对水文系统产生影响,包括水位变化、水流速度变化等。
通过合理的调度和管理,可以减少对下游水文环境的不良影响。
2. 生态保护:在工程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之一。
这个工程涉及到对长江流域的水利、航运、电力等方面的开发利用。
为了探讨这个工程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报告。
首先,我们对长江流域的水利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我们发现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然而,由于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河流水位差距大,且有着缺乏有效利用的问题,以及因为枯水期缘故,水位过低对中下游极其不利,因而需要对长江流域进行水利枢纽建设,以实现水资源的均衡利用。
其次,我们对研究区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
我们认为针对三峡水利枢纽这样大型的工程建设,可能会有一定的环境影响,例如水文变化、生态破坏等问题。
但是,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技术可能用来减轻或者解决这些环境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生态工程的手段来修复和保护河流生态系统,以及使用先进的水文预测技术来实现对水资源利用的精细化调度。
最后,我们对三峡水利枢纽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
我们发现,该工程可以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区域发电能力等。
此外,水利枢纽的建设还有助于提升三峡水域的运输能力,减少船舶的货物运输成本。
考虑到以上因素,我们认为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
综上所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表明,该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不均衡的问题,同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水路运输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虽然有一些环境影响需要考虑,但是可以通过采取具体且有效的措施来减轻影响。
因此,建议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长江上游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和重庆市奉节县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之一。
本报告旨在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项目背景、目标和范围,以及相关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
二、项目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其上游地区水资源丰富。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旨在调节长江水流,提供洪水控制、航运改善和发电等多种功能,对于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三、目标和范围1. 目标: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洪水控制、航运改善和发电等功能,并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运营。
2. 范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包括三峡大坝、船闸、发电站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四、可行性评估1. 环境影响评估:通过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水质、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影响。
评估结果显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但通过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不利影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包括洪水控制、航运改善和发电等方面的效益。
评估结果显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包括提高航运能力、减少洪灾损失和增加电力供应等。
3. 社会影响评估:通过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对社会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就业、移民和文化变迁等方面的影响。
评估结果显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将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包括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移民条件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
五、风险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的风险。
为了降低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和社会调查等。
六、建设方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方案包括三峡大坝、船闸和发电站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建设方案需要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管理措施。
论长江三峡修建高坝的可行性黄万里北京清华大学水利系资深教授1. 三峡大坝工程本身的可行性问题2. 三峡工程对上游河床环境的可能影响3. 关于修改三峡高坝设计的建议在有关方面作出修建长江三峡高坝的决策前,笔者曾三次上书中央,建议勿修此坝;筑坝开始后,又曾三次上书,建议停工。
多年来也曾一再请求,希望中央责成工程当局公开讨论三峡工程的可行性,可惜始终未被接纳。
因此,只能在学报上展开技术性争论。
美国总统曾来函咨询此事,我在致答时说明了此坝永不可修之理由,承其回函表示同意并致谢。
各国有四个通讯社先后对我作了录象采访,除我国外已在世界各国的电视节目中播出。
长江三峡大坝不可修,首先是因为建坝工程本身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不成立;其次是因为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有严重损害,一旦建坝蓄水后,将使金沙江和四川境内长江上游河槽中的砾卵石和部份悬沙在长江重庆段沉积下来,形成水下堆石坝,堵塞重庆港,其壅水将淹没合川、江津等城镇。
指导拦河坝工程的基础学科是土木工程中的建筑结构和水力学,水利工程规划涉及治河原理,其基础学科则是水文学。
水文学始于1930年,是适应研究水资源利用和洪水定量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其基础是水文地理学(包括水文气象学、水文地貌学和水文地质学)和水文计算学。
中国管理水利工程的决策者中,很多人习惯于从单纯土木工程的观点来看待洪水控制和治河方法,他们不懂水文学却轻视或排斥水文研究的结论,显然有很大的片面性。
笔者虽毕生治水文之学,至年愈古稀,犹恐才疏学浅,唯虑尚在门外,居常孜孜学习,亦曾将对三峡工程后果的学术研究结论写成“关于长江三峡砾卵石输移量的讨论”一文,刊载于1993年、1994年及1995年的《水利水电学报》上,求教于世之学者。
现再择其要简述之。
1. 三峡大坝工程本身的可行性问题所谓的工程本身(Infrastructure)包括大坝的全部工程,以及对上游库区及下游泄流河槽进行保护的必要工程,而不包括保护上游和下游环境所必须的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引言概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提供决策者参考。
一、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1.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至重庆市的三峡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1.2 该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适宜水利工程建设。
1.3 三峡地区地质构造稳定,适合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
二、水资源利用及经济效益2.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满足灌溉、供水、发电等多种需求。
2.2 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
2.3 水利枢纽的发电效益显著,可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生态环境及社会影响3.1 水利枢纽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可通过生态补偿和保护措施进行调节。
3.2 水利枢纽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较大,需合理规划和管理,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
3.3 水利枢纽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
四、工程技术及安全保障4.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一项复杂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需充分考虑工程技术可行性。
4.2 水利枢纽的安全保障是建设的重中之重,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4.3 水利枢纽的运行管理应科学规范,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五、可行性分析及建议5.1 综合考虑地理、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具有可行性。
5.2 建议在水利枢纽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社会影响评估和管理。
5.3 水利枢纽的建设需充分考虑工程技术和安全保障,确保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
结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地理、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运行。
愿本报告对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推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研究和实施。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和重庆市巫山县之间,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
本报告旨在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考虑。
二、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位于长江上游,是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由三峡大坝、五级船闸和发电站等组成。
该水利枢纽的建设旨在解决长江上游地区的洪水问题、提供水电能源、改善航运条件等。
三、技术可行性1. 工程设计: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采用了先进的工程设计方案,结合了国内外的经验和技术,确保了工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 施工条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适宜工程施工,有利于工程发展和质量控制。
3. 水电发电: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发电站具备良好的水电发电条件,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四、经济可行性1. 投资回报率: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投资庞大,但通过对水电发电、航运和旅游等方面的经济效益评估,估计可以实现良好的投资回报率。
2. 经济增长: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就业增加,对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3. 节约能源: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水电发电能够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五、环境可行性1. 生态保护: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2. 水质改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善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质状况,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3. 水资源管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以对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六、社会可行性1. 航运改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改善长江上游地区的航运条件,提高航运效率,促进区域贸易和物流发展。
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三峡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兴建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
其建设规模庞大,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在进行这样一项工程之前,负责项目的部门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背景、方法和结果。
背景:三峡工程位于中国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严重的洪水和旱灾,这促使了政府对长江治理的紧迫需求。
在当时,有几个提案被提出,其中之一是在三峡地区修建一座大坝,以解决洪水和发电问题。
可行性研究方法:可行性研究是用来评估一个项目是否值得实施的一种方法。
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包括了三个方面的评估: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研究主要关注于工程的技术实施方面。
这种评估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
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技术可行性评估包括了详细的地质勘探、渗流模拟、结构设计和建设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经济可行性研究主要关注于项目的经济效益。
这种评估需要考虑到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营维护成本、发电量和水利效益等。
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经济可行性评估包括了初步、中期和最终的经济效益评估,以及风险分析和灾害评估等。
社会可行性研究主要关注于工程对当地和全国社会的影响。
这种评估需要考虑到工程对环境、生态系统、居民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影响。
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社会可行性评估包括了环境影响评价、居民搬迁和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可行性研究结果:技术可行性方面,研究表明三峡地区的地质条件适合修建大坝。
工程的渗流模拟结果也表明了大坝的结构设计是可行的。
施工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也证明了项目的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方面,研究表明三峡工程的投资成本很高,但其发电量和水利效益能够得到明显的回报。
其中,发电产能可以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同时减少了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三峡工程也能够提供水利灌溉、航运运输和旅游业的发展机会,对当地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峡大坝经济可行性分析三峡大坝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于长江三峡地区,其经济可行性对于评估该项目的成果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三峡大坝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
首先,从能源生产的角度看,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年发电量约为800亿千瓦时。
这可以为中国电力供应提供稳定可靠的基础。
从长期来看,三峡大坝的电力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同时,该电站的发电量是可控的,可以根据需求情况进行调节,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为国家创造大量的财富。
第二,从航运运输的角度看,三峡大坝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提高了船舶通行能力,缩短了航运时间,减少了运输成本。
大坝的通航能力达到了万吨级,能够满足更大型货船的需要,为国内外贸易和物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从洪水防灾角度看,三峡大坝具有很高的防洪能力。
在洪灾来临时,大坝能够通过控制水库蓄水量和调节下泄流量来实现洪峰控制。
从长期来看,减少了洪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节约了重建成本,提高了防洪减灾效益。
第四,从旅游产业角度看,三峡大坝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往观光参观。
这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收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然而,虽然三峡大坝带来了很多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大坝建设项目的成本极高,达到了1800多亿元人民币。
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政负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和维护。
其次,大坝建设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水库蓄水后导致了大量的湿地消失,河道的水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综上所述,三峡大坝的经济可行性主要体现在电力生产、航运运输、洪水防灾和旅游产业方面。
它为中国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供应,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减少了洪灾损害,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然而,大坝建设的高成本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在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需要继续研究和改善三峡大坝的管理和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可行性。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1.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二峡T程实施之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十五年来,国民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4470亿兀増长到1994年的43800 亿元,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实际增长了261%。
可以预i|到20 Ut纪札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可达到小康水平,年人均收入可达800〜1000美元。
2.长江的自然状态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名列世界第三。
它发源于世界屋脊一青藏高原腹部的唐古拉山脉的主峰西南僦,干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大陆流入太、片羊,全长6300 余公甲。
长江水量丰沛,有3500多条支流。
全流域集水总而积为IR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大陆总面枳的18.8%。
年入海水量近力亿立方米。
沿长江两岸有車庆、武汉、南京、匕海等重耍城市,K江流域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地区°长江中卜游平原地区是由长江十支流挟带泥沙长期淤枳而成,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现有耕地9000余万亩,人口7500氽万。
由丁地而低丁•洪水位五六米至十余米,因此丄要靠堤坝防御洪水,但如呆暴雨形成的洪水超过了河道的宣泄能力,就会使堤坝溃决,造成中卜游严重的洪水灾害,并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金局发展。
历史匕长江曾多次发生洪水灾害,例如1954年的洪水,夺去了3万人的生命,受灾人口达1000 受淹地区达300 公顷,使该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1954年大水以后,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开展了长江流域规划,通过流域总体规划的研究,认识到:防洪是综合治理开发长江的首要任务。
3・长江的防洪能力新中国成立后40多年的防洪建设.投入了大最人力物力加固加高堤防,建设井安扌卄了…批分幫洪区,进行了部分河道整治,并建成了八批具的•定防护作用的水库,防御-般洪水能力大大提高。
但是目前防护标准仍不高,特別是有些車点保护区防护标准与其乖要地位极不相称・R前中卜游各河段的安全泄最仍远比其上游洪水来量小:荆江河段的枝城站只能安仝承泄约60000〜68000立方米 /秒,城陵矶附近的60000立方米/秒,汉口约70000立方米/秒,湖口以卜%75000〜80000立方米/秒。
三峡工程的发展历程三峡工程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它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宜昌市和重庆市奉节县之间,总长约600公里。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三峡工程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开始研究长江的水利工程问题,提出对长江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和利用,并决定在长江上修一座巨型水库。
1954年,针对长江过于湍急导致的洪水、航运困难等问题,中共中央决定在湖北省开展长江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1964年,中国水利部作出了修建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的决定,并成立了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问题的报告》,正式宣布了三峡工程建设的决策。
三峡工程的建设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开始。
1981年开始筹建办公室,1985年,三峡工程开始建设前期工程——建立三峡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白鹿建设公司和三峡水利电力有限公司。
1986年6月1日,三峡工程总体规划通过审查,三峡工程实施方案得到审查通过。
1992年9月,三峡工程总体开工仪式在湖北宜昌七天坪举行,这是三峡工程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三峡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搬迁工作。
工程建设期间,超过100万人因迁坝背水区而得到重新安置。
2008年底,三峡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2012年7月4日,中国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条例》,对移民安置工作进行了相关规范和要求。
移民安置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移民重建新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16年7月4日,三峡工程首台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其余机组也陆续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三峡工程的正式投运机组已经达到了26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0MW,年发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成为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和全球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同时,三峡工程还解决了下游城市的自来水问题,改善了航运条件,提升了整个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果。
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立项投资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典型案例〃仅供参考)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广州目录第一章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概论 (1)一、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二、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 1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六、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七、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 (6)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十、研究结论 (7)十一、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第二章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产品说明 (15)第三章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二、厂址选择方案 (16)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一、建设内容 (19)(一)土建工程 (19)(二)设备购臵 (20)二、建设规模 (20)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二)原辅材料来源 (21)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二、基本生产条件 (23)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二、工艺技术方案 (25)(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二)技术保障措施 (25)(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5)三、设备的选择 (26)(一)设备配臵原则 (26)(二)设备配臵方案 (27)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第八章环境保护 (28)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二、污染物的来源 (30)(一)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30)(二)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运营期污染源 (30)三、污染物的治理 (31)(一)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及治理措施 (31)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2)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5)3、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6)4、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7)5、施工建议及要求 (39)施工期间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一览表 (41)(二)项目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 (42)1、废水的治理 (42)办公及生活废水处理流程图 (42)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比较一览表 (43)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一览表 (43)2、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3)3、噪声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5)主要噪声源治理情况一览表 (46)四、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46)(一)环境保护设施投资 (46)(二)环境效益分析 (47)五、厂区绿化工程 (47)六、清洁生产 (48)七、环境保护结论 (48)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及预期效果一览表 (50)第九章项目节能分析 (51)一、项目建设的节能原则 (51)二、设计依据及用能标准 (51)(一)节能政策依据 (51)(二)国家及省、市节能目标 (52)(三)行业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和技术指导 (53)三、项目节能背景分析 (53)四、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5)(一)主要耗能装臵及能耗种类和数量 (55)1、主要耗能装臵 (55)2、主要能耗种类及数量 (55)项目综合用能测算一览表 (56)(二)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测算 (56)单位能耗估算一览表 (57)五、项目用能品种选择的可靠性分析 (58)六、工艺设备节能措施 (58)七、电力节能措施 (59)八、节水措施 (60)九、项目运营期节能原则 (60)十、运营期主要节能措施 (61)十一、能源管理 (62)(一)管理组织和制度 (62)(二)能源计量管理 (62)十二、节能建议及效果分析 (63)(一)节能建议 (63)(二)节能效果分析 (63)第十章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64)一、组织机构 (64)二、工作制度 (64)三、劳动定员 (65)四、人员培训 (65)(一)人员技术水平与要求 (66)(二)培训规划建议 (66)第十一章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7)一、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67)(一)编制依据 (67)(二)投资费用分析 (69)(三)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69)1、设备投资估算 (69)2、土建投资估算 (69)3、其它费用 (70)4、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7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70)5、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71)铺底流动资金估算一览表 (71)6、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 (71)总投资构成分析一览表 (72)二、资金筹措 (72)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73)三、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73)资金使用计划与运用表 (74)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74)一、经济评价的依据和范围 (74)二、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75)三、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76)(一)销售收入估算 (76)产品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一览表 (76)(二)综合总成本估算 (7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7)(三)利润总额估算 (78)(四)所得税及税后利润 (78)(五)项目投资收益率测算 (78)项目综合损益表 (79)四、财务分析 (79)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81)财务现金流量表(固定投资) (83)五、不确定性分析 (84)盈亏平衡分析表 (84)六、敏感性分析 (85)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 (86)第十三章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综合评价 (87)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投资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承办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4、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5、注册资金:100万元人民币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1、编制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例如:资源条件、原辅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供应、交通运输条件、建厂规模、投资规模、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产品类别、项目节能技术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和劳动卫生保障等,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
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3年第23号——长江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结果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审计署•【公布日期】2013.06.07•【文号】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3年第23号•【施行日期】2013.06.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审计正文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3年第23号)长江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结果(2013年6月7日公告)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三峡工程竣工验收的相关要求和国务院的部署,审计署于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对长江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进行了审计。
具体包括: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编制的枢纽工程1和输变电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三峡办)编制的移民资金财务决算草案。
审计过程中,就有关问题反复听取了三峡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电网公司、三峡集团公司等单位以及重庆、湖北、湖南、上海等省市政府的意见。
截至2012年11月底,审计发现的问题已全部整改。
现将审计情况公告如下:一、三峡工程的基本情况(一)建设目标和内容。
1992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对《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
4月,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3年7月、1994年12月和1997年2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三峡建委)先后批准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库移民补偿投资概算总额及切块包干方案、输变电系统设计概算。
根据以上审议批准结果,三峡工程建设目标是:将长江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配合其他措施,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减轻洪水对武汉地区及下游的威胁;充分发挥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峡大坝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言三峡大坝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长江上游的湖北宜昌市和重庆市的石柱县之间。
大坝的主要目的是防洪、发电和改善航运条件。
自从工程启动以来,三峡大坝已经为中国带来了许多经济、环境和社会利益。
然而,现在人们也开始关注这座大坝是否还具有可行性,是否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改或后续建设。
一、背景介绍1.1 三峡大坝的建设历史三峡大坝的建设始于1994年,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提高水电能源的供应和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
大坝于2003年正式投入运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三峡大坝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环境争议和问题。
1.2 三峡大坝的争议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三峡大坝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问题产生了更多的担忧。
一些专家和学者指出,三峡大坝虽然解决了一部分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河道淤积、生态系统破坏、水质污染等。
此外,大坝的长期维护和管理成本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3 三峡大坝的未来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需要,人们开始关注三峡大坝的未来发展方向。
是否需要对大坝进行改造和提升?是否有必要建设更多的水利设施来完善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
二、三峡大坝的现状分析2.1 经济效益分析从经济角度来看,三峡大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大坝每年可以发电约1000亿千瓦时的电能,为中国的电力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大坝也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促进了交通运输和物流业的发展。
然而,如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环境影响评价三峡大坝的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大坝蓄水后会导致水流减缓,引起植被死亡和渔种减少。
此外,河道淤积和水质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利一、水利可行性研究简介水利可行性研究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及需求,对水利工程项目以及水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措施进行的一种分析研究。
其目的是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水利可行性研究广泛应用于各类水利工程项目、水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水环境保护等领域。
二、水利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1. 项目背景和概况: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地理位置、规模、建设目的等。
2. 技术可行性研究:包括水利工程技术选型、工程实施方案、工程设计、施工工艺等。
3. 经济可行性研究:包括项目投资、经济效益评价、财务分析、风险评估等。
4. 社会可行性研究:包括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就业等影响的评估。
5. 环境可行性研究:包括项目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及保护的影响评估。
三、水利可行性研究的意义1. 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2. 为政府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决策风险。
3. 为投资方提供投资决策参考,降低投资风险。
4. 保障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水利可行性研究的实施步骤1. 项目调研和初步设计:对项目的地理环境、水情情况、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详细调研,并进行初步设计。
2. 数据采集和分析:采集和整理项目所需的各类数据,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水资源、气候气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
3. 技术研究和方案比选: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路径的研究,综合比选方案。
4. 经济评价和财务分析:对项目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投资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开展财务分析。
5. 社会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估: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并进行风险评估。
6. 环境影响评价和保护措施: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治理方案。
五、水利可行性研究的案例分析1. 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三峡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其可行性研究为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