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属于谁 留给谁》教学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政治教案经典5篇初中政治教案经典5篇要想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就要求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中政治教案经典,希望大家喜欢!初中政治教案经典【篇1】一、教材分析《财产留给谁》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题,是在学习了第一框“财产属于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财产留给谁”,也为第三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未成年人知之不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教育。
使学生懂得继承人继承遗产,既要遵循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对应的课标内容“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部分:“3、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美德;锻炼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
2、能力目标:教师通过适时的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能够保持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状态,通过设问、分组交流讨论、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
3、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探究,认识什么是被继承人、遗产、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什么是继承人、继承权、继承人的范围、确立依据。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和继承人的范围、确立依据。
教学难点: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
遗赠区别于遗嘱。
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视频导入著名相声艺术家侯耀文,于__年6月23日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后去世,因生前未留遗嘱,其身后的遗产引发纠纷。
我们一起走近侯耀文遗产纠纷案。
播放“侯耀文遗产纠纷案”视频。
过渡:主持人提到:遗产究竟属于谁?侯耀文的遗产包括银行存款、有价债券、住房、汽车、收藏品(名表、珠宝、名人字画)等。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说明《财产留给谁》一课由“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继承权的实现方式”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三目组成,分别介绍有关财产继承方面的基本知识,继承权的两种实现方式,以及当出现继承争议时的应对办法。
第一目:“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
主要说明了财产继承权的几个基本概念。
从晓军的父亲病危其家人都声称享有继承权引入,逐一介绍了被继承人、遗产、继承人、继承权的涵义以及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等有关财产继承的基本知识。
教材明确指出,未成年人同样享有继承权。
第二目:“继承权的实现方式”。
分别介绍了两种继承方式的含义。
本目在设疑后解疑,指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是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
接着在上一目的基础上,对于法定继承的涵义作了简单介绍。
然后集中阐述遗嘱继承,并对遗赠不属于遗嘱继承作了说明。
第三目:“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
主要介绍发生继承权争议时的应对方法。
本目的主旨是引导学生正确解决继承问题,学会依法维护继承权。
包括两层意思。
其一,引导学生懂得继承人应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解决继承问题;其二,帮助学生明确当自己享有的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积极寻求法律救助。
一、课程依据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的“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部分,知道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不受侵犯,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财产留给谁》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节的授课内容。
财产继承权是一种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为了使活着的公民能够按着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财产,也为了使后人能够有序的继承财产,国家制定了财产继承法律制度。
三、学情分析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未成年人知之不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继承人继承遗产既要依照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遗产、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及法定继承的范围、继承顺序;继承权的实现方式以及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课题】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善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
(2)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协商解决继承问题。
(3)积极创造智力成果,为祖国、为人类贡献,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权。
2.能力目标(1)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
(2)依法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
3.知识目标(1)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涵义。
(2)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
(3)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4)遗产的涵义及其必备条件;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涵义及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继承的方式,遗赠有别于遗嘱继承;协商解决继承问题,继承权受到侵害要依法予以维护。
【学情分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财产及其所有权日益重视。
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
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出现。
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未成年人知之不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未成年人对知识产权了解不多,会购买一些盗版光盘、抄袭他人作品,所以,要对他们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财产所有权的内容2.难点: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的区别突破方法:通过借、租、售的典型事例向学生说明财产所有权的内容;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法定继承的特点。
以达到重点、难点的突破。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事例、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本P67-84,预作课本问题。
【课时计划】共4个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入课题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
《财产属于谁》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正确认识财产合法性;明确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法律规定和保护。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识别个人财产的合法性,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不能占有非法财产,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和法律维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
教学难点:财产所有权的概念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教学法甲、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请大家阅读课本P68材料,思考并回答:1、材料中涉及的财产属于谁?2、谈谈社会上还有哪些财产,它们属于谁?多媒体出示:社会上财产十分丰富,按照归属划分:国家所有财产的类型(按归属划分)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今天,我们从财产的归属问题说起,谈谈财产所有权及其相关问题。
乙、探新新知讲授新课一、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活动一:“选一选”A、多媒体展示材料,学生连线选择。
B、提问:无论个人通过什么方式取得的财产都归个人所有,都受法律保护吗?C、归纳:只有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
D、讨论:1、合法财产的含义2、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范围活动二:“财产所有权”A、多媒体出示材料,学生阅读并思考回答: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的财产拥有什么权利?B、教师点拨: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C、多媒体展示材料,学生说一说:小王父亲对小轿车在享受什么权利?过渡:了解了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后之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法律是怎样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
二、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活动三:“议一议”A、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的案例。
B、思考:1)小涛家的财产为什么会失而复得?2)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有何意义?C、归纳:1、法律保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活动四:“以案说法”(一)A、多媒体出示材料(课本第73页)。
B、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其中的两个问题。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导学案内容标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依法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意识,初步学会运用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
(二)能力: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培养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知识:理解我国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明确财产继承权及怎样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继承权。
一、课前延伸学案导学,自主学习阅读学习课本P106――109页,解决下列问题:1、我国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__、__、__和__的权利。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国家运用__法律手段和__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其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是__。
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是__。
3、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依据法律规定,公民的遗产继承可分为-----------和-------------两种方式。
优于。
二、课内探究(一)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小组内讨论:该农民对拖拉机享有哪些权利?结论:2、尝试归纳:(阅读课本P107-108页)我国法律是怎样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3、交流讨论:(结合P108页漫画)当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怎么做?(二)、精讲点拨:继承方式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法定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
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遗嘱将个人合法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法定继承:继承人的范围与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第二顺序:小组内讨论:当公民的合法继承权受到侵害时怎样做?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与大家分享。
(三)、有效训练,迁移应用1.在我国,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是()A.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B.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C.通过行政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D.通过宪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2.我国财产继承权主要是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实现的。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教研在线【教材简析】增强学生依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
教材分两个层次:“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联系实际介绍了保护合法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的方法,引导学生增强依法保护意识,学会依法保护。
【学习目标】见下“教学流程”(一)【重点难点】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是本课学习重点,又是学习难点。
2、“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是学习难点【学情分析】中学生对“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了解甚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法律知识教育。
【学法指导】通过案例展示、活动探究、小品表演、辩论比赛来探究合法财产所有权,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
具体还见“教学流程”各环节。
【学习准备】教师:设计活动,搜集材料,编排程序。
学生:①收集财产保护案例。
②尝试案例解决。
【资源链接】1.联系同学们身边的法律问题。
2. 联系物权法。
二、教学流程【自主探究,剖析知识】学法指导:结合目标和基础题预习、自学,解决基础层面的问题,用铅笔在课文中勾画答案,标注出疑难点。
每位同学都完成。
(一)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的经济权利的自觉性。
[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继承权等合法权益。
[知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明确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含义及法律规定和保护手段。
2、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了解遗产必须具备的条件,继承权的含义和实现方式(二)本课基础问题(每位同学都要完成)1、我国法律怎样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1组展示2组评)2、我国法律怎样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3组展示4组评)【迁移应用,训练技能】学法指导:自学完课本后,按分层次要求,自主完成下列训练题,可只写思路。
尽量独立解决,需讨论的,做好标记,摸索解题规律。
初二政治导学案学科:思想品德课题:第九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留给谁课型:新授教具:教参主备人:杨子峰授课人:杨子峰时间:第16周总课时数:26 --------------------------------------------------------------------- 一感知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依法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的意识,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合法权利的自觉性。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法律保护公民的经济权利,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了解有关的法律规定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
二有效预习【认真阅读一遍教材找到本课知识点并在书上划出:【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最棒!快速浏览课文,提取知识点,完成下列问题:1、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后,联系课本材料、案例、相关链接和实际生活自学,对不明确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以下知识点。
2.展示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回答发现的问题。
三点拨互动[情景创设——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读材料,谈认识。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消费者权,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教师归纳小结、引出课题:在现代社会,经济权利是公民的重要权利,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消费者权,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我们在生活中都拥有一定的财产。
那么,财产属于谁?公民应当如何依法获取和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财产留给谁?我们有没有财产继承权呢?引入本目教学。
【学法维权——引导学生认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思考:李某该不该把钱还给王某?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总结:这需要我们去了解财产的归属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合法财产所有权。
(二)认识财产权——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合法的私有财产权课堂活动(一):现场采访——你如何安排自己的压岁钱?案例回放——李某该不该把钱还给王某?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捡到的遗失物,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才拥有合法财产所有权。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政治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特征和定义,深刻认识自己享有的权利,珍惜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应尽的法律义务。
2、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了解法律的作用,知道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法律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权,保护人们的人身权利和自由,保护人们的财产权。
4、每个人的生活都与法律息息相关。
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力争做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形成亲社会行为。
5、正确认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一个良好的集体,一个良好的集体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
5、每个人、每个同学都要为建立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奋斗。
力争使集体中形成严格的纪律,良好的舆论氛围。
6、知道公民的财产,为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7、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8、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本册政治的学习,要增强、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的认识与分析能力,综合材料归纳观点的能力,应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的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公民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指示,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增强识别工每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非法侵害公民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感,使其遵纪守法,增强学生对集体和个人关系的认识,养成热爱集体、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进一步认识到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的重要性,使每个学生都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做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的“四有”公民。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学案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继承权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教材分析】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主要讲述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一、教与学目标
1、记住财产所有权的内容,知道保护财产所有权的手段,掌握遗产继承的方式等。
2、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和财产继承权。
3、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懂得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利,学会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利。
二、教与学的重点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三、教与学的难点
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四、教与学的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系列故事一线穿
五、教与学的过程
课堂序曲:时政播报
1、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2、指导学生针对时政大事谈感受,或立足学科知识谈认识等。
3、适当情况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使用。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呈现材料】英国老首相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讲时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茅舍,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风可以吹进他的房子,雨可能刮进他的房子,他的房子在风雨中飘摇战栗,但是国王和他的千军万马却不可以随便踏进这间房子。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这间房子是他的私有财产)
点拨总结:在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同样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我们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哪些权利?怎样保护我们的财产?财产留给谁?我们有没有继承的权利?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共同学习——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设计思路】设计故事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整体感知信息搜索
1、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归纳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了解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内容。
〔2〕知道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
〔3〕当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利受到侵害时,要勇于依法维权。
(4)了解公民的遗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知道遗产继承的方式。
(5)懂得尊重他人的遗产继承权,依法保护自己的遗产继承权不受非法侵害。
2、请根据教材,完成《综训》“网络填空”部分。
(三)自主探究交流共享
学习任务一:
1、【呈现材料】系列故事主要人物介绍:刘先生、刘妻、小女儿、刘母、大女儿(刘先生与前妻所生的孩子)
故事前奏:刘先生有房屋一套;凭借位置优势开了家路边小店;刘先生将房屋出租收取租金;因城市规划刘先生同意拆迁可得补偿费60万元
问题:刘先生对自己的房屋(个人财产)行使了哪些权利?
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教材P107,思考并回答问题。
(根据具体行为对号入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师点拨并出示相关法律条文(学法知法):民法通则第七十一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师进一步强化财产所有权概念。
2、【呈现材料】系列故事一:刘先生回老家,去村委会领取60万元的房屋拆迁费。
村委会告知刘先生,因其户口已迁出本村多年,拆迁费只能领取40万元,其余20万元归村委会所有。
听到这一答复,刘先生不知所措,难道这20万元真的不属于自己?刘先生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发表个人观点。
点拨总结: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思考:刘先生应该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财产权利呢?
学生阅读教材P107,思考并回答问题,发表个人看法。
知识点拨: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民事法律手段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
(插入超级链接)
刑事法律手段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插入超级链接)
3、【呈现材料】系列故事二:2007年12月的一天晚上,刘先生与朋友一起打麻将。
最后,林某输给刘先生5000元钱,由于当时林某钱不够,刘先生让林某打了张欠条。
后来,林某拒不认账,刘先生一怒之下凭欠条将林某告上了法庭。
没想到,法院驳回了刘先生的诉讼请求。
思考:为什么法院会驳回刘先生的诉讼请求?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阅读教P108,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知识点拨: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
4、【呈现材料】系列故事三:刘先生夫妻专心经营超市,生意兴隆,存款达到一百万,另有他个人财产图书字画。
2008年,刘先生心脏病突发。
临终前,对全家人说,把图书字画留给弟弟。
处理完刘先生的后事,全家人就其遗产继承问题产生了分歧。
刘妻:一百万元存款是我们夫妻二人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应该全部归我和亲生女儿所有。
刘哥:都是一样的兄弟,不能把图书字画都给弟弟,遗产也应该有我的一份儿。
女儿:爸爸去世了,我该怎么办?······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0--P111,了解被继承人、继承人、遗产、继承方式、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相关概念。
模拟法庭:法官、诉讼当事人、辩护律师
知识点拨: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方案点评】用模拟法庭的形式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
【设计思路】单纯的法律条文解读,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
为了将知识有机整合,激发兴趣,特意设计了系列小故事,用故事引领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紧紧抓住学生的思路,类似于让学生看漫画书,寓教于乐。
学习任务二:
【知识梳理与观点排查】
【设计思路】财产属于谁,留给谁,属于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的问题,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会依法维权。
知识网络:
基本观点:
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
2、公民依法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遗产继承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
4、国家保护公民的继承权不受侵害。
(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情景材料题:
郭某乘出租车,不慎将提包丢在出租车上,内有手机和一万元现金,后被出租车司机王某拾得。
第二天,郭某和王某见面了------
【情景一】王某确认失物是郭某的后主动归还。
①请你评价王某的行为。
【情景二】郭某要求王某归还失物,王某谎称自己没看见,拒绝归还。
②请你全面猜测郭某可能采取哪几种办法解决这件事、运用法律知识对猜测进行评析。
【设计思路】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多元化的,要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选择中,运用所学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学以致
用的能力。
参考答案:
①王某主动归还郭某的失物是一种拾金不昧的高尚的行为,也是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②方法一:自认倒霉,不了了之。
这样做自己的权利得不到维护。
方法二:召集几个人要挟、恐吓、甚至痛打王某一顿,要回自己的东西。
这样做侵害了王某的生命健康权,是一种违法行为。
方法三:起诉王某,依法维权。
这样做能够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是可取的。
(五)达标训练,巩固双基
选择题:
1、金庸先生以一元钱的价格将《笑傲江湖》的版权卖给了中央电视台,这一行为是金庸先生在行使对自己合法财产()
A.占有权
B.收益权
C.处分权
D.使用权
2、在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
①个人储蓄②个人收藏的古玩字画③中彩票的全部所得④个人所饲养的牲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王某死后遗留4000元钱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王有2个儿子,2个女儿,儿女们经过协商决定平均分配遗产。
这种分配遗产的方式属于()
A.遗嘱继承
B.遗赠
C.法定继承
D.财产继承
4、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下列属于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的是()
A.归学生所有的免费课本
B.居民未取得房产证的住房
C.灾区民政局收到的捐款
D.学校添置的文艺演出服装
(六)总结升华指导践行
金钱、财产是我们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但是这决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和最终目的,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恰当的方式对待金钱问题和财产。
切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取;不做守财奴,不当败家子;任何个人财富都不能成为个人最终的生命价值。
毕竟,生命中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拥有、去珍惜。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