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构成
- 格式:docx
- 大小:21.17 KB
- 文档页数:5
形态构成1. 介绍形态构成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呈现的形态特征的组成方式。
形态构成不仅仅是物体的外部形状,还包括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和理解形态构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点,为设计、艺术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形态构成的要素形态构成的主要要素包括形状、结构和比例三个方面。
2.1 形状形状是物体呈现的外部轮廓,是物体最直观的特征之一。
形状的种类和变化可以极大地影响人们对物体的感知和认识。
常见的形状包括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等。
形状可以是简单的基本几何形态,也可以是复杂的曲线和曲面。
在设计和美学领域,形状的选择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形状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2.2 结构结构是物体内部各个部分组成和连接的方式。
结构可以是线性的、分散的、层次化的等等。
不同的结构方式决定了物体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在建筑、工程和设计领域,结构的设计和考虑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物体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2.3 比例比例是指物体各个部分之间大小的相对关系。
比例的选择决定了物体的整体效果和视觉平衡。
过大或过小的比例都可能影响物体的美感和实用性。
在艺术和设计中,比例被广泛运用,通过调整不同部分的比例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方式。
3. 形态构成的应用形态构成的理论和方法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形态构成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建筑物的外形、内部结构和比例的优化和设计,可以使建筑物更具美感、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形态构成的原则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设计和规划中。
3.2 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形态构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形状、结构和比例的设计,可以使产品更加美观、实用和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形态构成的理论和方法在汽车、家具、电子产品等各个领域的产品设计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3.3 艺术创作形态构成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艺术家通过对形状、结构和比例的运用,创造出各种不同风格和形式的作品。
形态构成小结形态构成是一种通过不同的形态元素组合形成词语的语法规则。
在不同的语言中,形态构成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形态构成可以通过词根、词缀、派生、合成等方式实现。
在英语中,形态构成更多地使用词缀的方式。
一、词根:词根是一个单词的基本意义部分,不能再进行分解的部分。
词根通常是一个单词,例如“book”、"play"等。
在形态构成的过程中,词根可以保持不变或者变化。
二、词缀:词缀是一种在词根的基础上进行增减变换的一种语言成分。
常见的词缀包括前缀、后缀和中缀。
前缀是加在词根前面的词缀,例如“un-”、“dis-”等。
后缀是加在词根后面的词缀,例如“-ly”、“-er”等。
中缀是插入到词根中间的词缀,例如“cran-”和“berry”组成的“cranberry”。
三、派生:派生是通过词根和词缀的组合来形成新的词语的过程。
派生词可以通过改变词的词性、词义等方式来增加词的表达能力。
例如,“happy”(形容词)可以通过加上后缀“-ness”派生出“happiness”(名词)。
四、合成:合成是通过连接两个或多个词成为一个新的词语的过程。
合成词不像派生词需要加上词根或者词缀,而是直接将两个或多个词语拼接在一起。
例如,“book”和“shelf”组成的“bookshelf”(书架)。
形态构成在语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词根、词缀、派生和合成的方式,我们可以构造出大量的新词,从而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
形态构成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结构。
掌握形态构成的规则和方法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形态构成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形态构成一:名词解释:1、形态:指物体或图形由外部的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
2、形象: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形状或姿态。
3、形态:是事物内在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包括形状和情态两个方面。
4、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曾解释为“形成”和“构成”。
也就是包括自然的创造和人为的创造。
而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广义上意思与“造型”相同,狭义上是“组合”的意思。
5、包豪斯:是一种教育理念。
6、纯粹形态:属于概念形态,它虽然对立于现实形态,但同时又是所有形态的基础。
纯粹形态的基本形式有直线系和曲线系两类。
曲线系则分为自由曲线和数字曲线。
7、积极的形态:确定可以被感知的直观化的形态。
8、消极的形态:处于可见状态的概念形态。
9、直觉思维:以熟悉与当前情境有关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根据。
10、逻辑思维:分析形态构成的各种独立成分,并列出各独立成分所包含的多种因素,然后将各种因素作排列组合,从而获得多种造型方案。
11、聚合思维:综合各种方案,或优选一个最理想的方案并进一步利用直觉思维深入发展。
12、完整的形:指具有封闭而连续的轮廓、意义明确肯定它的形态。
13、暧昧的形:本质上是指多义的图形,包括图形与背景交替显现和能把同一部分看作两个以上对象的图形。
14、单纯化:构成单纯形的条件是:构成要素少、构造简单、形象明确肯定。
单纯化原理是指尽可能用简单的结构单位去认识对象的方法。
15、接近的法则:彼此接近的刺激物比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有较大的组合倾向。
16、相似的法则:彼此相似的刺激物比不相似的刺激物有较大的组合倾向。
17、连续的法则:即一些成分和其他成分使一条折线、一条曲线或者一个动作沿着已经确立的倾向连续下去。
18、趋合的法则:一些成分相互呼应,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紧密和更加完整的图形。
19、共同命运的法则: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移动或变化的那些成分的组合,将与视域中其他环境里运动或变化的成分相区别。
20、交搭:当一个图形(或形体)的一部分遮挡住另一个图形(或形体)的内部时。
形态构成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形态构成的基本概念形态构成是指一种事物或现象的外在形态、结构、形状等构成要素。
形态构成是对事物形态的组成、构造、组织、组合等特征的描述和分析。
1.1 形态构成的概念形态构成是指事物的形态结构的组织方式、组合形式、构成元素的数量和形态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等方面的总称。
1.2 形态构成的特征形态构成具有稳定性、多样性、相对独立性、层次性、趋向性和变异性等特点。
1.3 形态构成的分类形态构成可以分为生物的形态构成、地貌的形态构成和社会的形态构成等。
二、生物的形态构成生物的形态构成是指生物个体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组成。
生物的形态构成包括形态特征、器官结构、形态类型和形态适应等。
2.1 形态特征生物的形态特征是指生物身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纹路、花纹等外在特征。
2.2 器官结构生物的器官结构是指生物身体内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组成。
2.3 形态类型生物的形态类型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结构属于哪种类型。
2.4 形态适应生物的形态适应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而表现出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
三、地貌的形态构成地貌的形态构成是指地表的形态特征和地形结构组成。
地貌的形态构成包括地貌特征、地形结构、地貌类型和地貌形成等。
3.1 地貌特征地貌的特征是指地表的起伏、平缓、坡度、高低差、凹凸、峰丛、壁峰等特征。
3.2 地形结构地形结构是指地表的地势形态和地形特征的形成结构。
3.3 地貌类型地貌类型是指地表地貌的类型,如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盆地、岛屿等。
3.4 地貌形成地貌的形成是指地表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四、社会的形态构成社会的形态构成是指社会的形态结构和组织方式构成。
社会的形态构成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和社会文化等。
4.1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组成成分、社会的层次结构和社会的组织形式。
4.2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社会制度的构成和运作方式。
4.3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形式,如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学校组织、社团组织等。
形态构成1. 引言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形态构成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形态是指一事物的外在形状、结构以及组成部分所呈现的特征。
形态构成是指通过内在的排列、组合和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物体和事物的过程。
形态构成不仅包括生物界的生物形态构成,还包括物质界的结晶形态构成、文化界的人类形态构成等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形态构成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事物产生的影响。
2. 形态构成的原因形态构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生物学因素生物界的形态构成主要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每个生物体都拥有独特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特征。
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生物的形态构成。
例如,气候、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形态。
2.2 物理化学因素物质界的形态构成主要受到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
物质的形态构成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密切相关。
物质的形态构成可以通过物理改变(如加热、冷却等)和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等)来实现。
2.3 文化社会因素人类社会的形态构成主要受到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
文化因素包括传统、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这些因素对人类的行为和行动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人类的形态构成。
人类社会的形态构成也受到经济、政治、科技等因素的影响。
3. 形态构成的过程形态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1 生物形态构成过程生物形态构成过程可以分为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两个主要阶段。
基因表达是指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决定了生物体的基本形态。
细胞分化是指由未分化的细胞逐渐分化为特定类型细胞的过程,即形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3.2 物质形态构成过程物质形态构成过程主要是通过物质的组织和结构排列来实现。
例如,晶体的形态构成是由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决定的。
在物质形态构成过程中,物质的组织和结构通常受到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
3.3 人类形态构成过程人类的形态构成过程主要受到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
形态构成的八种方法在艺术创作中,形态构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
形态构成可以将不同形状、色彩、纹理、空间等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艺术形象。
下面将介绍八种常见的形态构成方法。
一、对比构成对比构成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运用形、色、纹理、质感等元素的不同,创造出强烈的对比效果。
常见的对比构成包括:色彩对比、形状对比、大小对比、纹理对比等等。
二、重复构成重复构成是指通过重复利用同一种形状、图案、颜色、纹理等元素,形成一个有规律、有节奏感的艺术作品。
重复构成表达了一种节奏感和变化的秩序,为作品注入了活力。
三、层次构成层次构成是指在作品中运用不同形状、颜色、纹理等元素,创造出层次感和深度感。
通过层层叠加和透明度调整,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立体感和空间感。
四、奇特构成奇特构成是指创造一些不规则的、有趣的形态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通常是将几个不同形状、颜色、纹理等元素组合在一起,产生出令人惊奇的形态效果。
五、切割构成切割构成是指利用艺术家的手法通过不同形状、线条等元素的切割,形成新的形态和空间感。
切割构成可以将不同的形态综合起来,切割、拼接、叠加,形成一幅独特的艺术作品。
六、组合构成组合构成是指在艺术作品中利用多种不同的形态、色彩、纹理等元素组合,创造出独特的效果。
组合构成常常运用到奇特的几何图形,以及有机的自然形态。
七、分寸构成分寸构成是指在作品中运用到准确的比例、大小、线条等元素,从而创造出平衡和谐的效果。
分寸构成不仅注意到形态的组合,也要注重形态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比例。
八、流动构成流动构成是指在艺术作品中通过线条、颜色等元素的应用,创造出流动、柔和的效果。
流动构成可以表现出客观世界中的一些现象,例如水流、云朵、火焰等等。
总之,形态构成是构建艺术形象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
在具体的创作中,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主题和要表达的情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形态构成技巧,创作出更加独特和有力量的作品。
《形态构成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第一章形态构成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形态构成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
3. 理解形态构成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形态构成的定义:形态构成是指在设计中通过形态元素的组合和布局,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设计作品的过程。
2. 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
3. 形态构成的重要性:形态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对于设计师来说,理解和掌握形态构成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设计作品,引发学生对形态构成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形态构成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3. 练习:学生通过绘制点、线、面、体的不同组合,加深对形态构成的理解。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练习作品: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创意和技巧。
教案章节:第二章形态构成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形态构成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法则。
3. 理解形态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形态构成的基本原理:对比与统一、对称与非对称、平衡与对比、节奏与韵律。
2. 形态构成的基本法则:重复、对齐、近似、对比。
3. 形态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解形态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复习:回顾上一章节的形态构成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形态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法则。
3. 分析案例:分析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了解形态构成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形态构成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案章节:第三章形态构成的创作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形态构成的创作方法。
2. 掌握形态构成的创作技巧。
3. 能够运用形态构成创作出具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教学内容:1. 形态构成的创作方法:模仿、变化、组合、创新。
2. 形态构成的创作技巧:形态元素的运用、形态关系的处理、形态变换的方法。
第一章形态构成概论第一节形态构成课程简介第二节构成的学习重点第三节构成的学习方法第二章构成的要素第一节点第二节线第三节面第四节体(块)第五节空间第六节色彩第七节肌理第八节光第三章形状与形式第一节形状第二节形式第三节基本形与骨格第四章构成的法则第一节原理第二节组合第三节比例、尺度第五章平面形态的构成第一节重复第二节渐变第三节近似第四节发射第五节对比第六节特异第七节密集第八节肌理第九节空间第六章构成的材料第一节材料概述第二节构成的常用材料第七章立体形态的构成第一节立体构成模型制作程序第二节点材构成第三节线材构成第四节面材构成第五节体(块)材构成第六节立体形态构成作品欣赏位于宁明县城西南约25公里处的明江河畔,有一座断岩山,临江断面,形成一个明显内凹的岩壁。
岩壁上留存有大批壮族先民骆越人绘制的赭红色岩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花山岩画。
徐冰在和我的一次交谈中回顾了《烟草计划》的萌生契机。
当他在2000年初接到杜克大学的邀请做一个艺术活动、初访该校所在地达勒姆(Durham)的时候,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空气中无所不在的烟味。
陪同者告诉他说达勒姆自19世纪末就是美国香烟制造业的中心。
该地香烟业的奠基者詹姆士。
杜克(James B. Duke,1865-1925)也就是杜克大学的创立者。
而今天使达勒姆城著名的不但是它的香烟厂而且是它的癌症研究中心;其资金来源仍然主要是当地的香烟业。
在当今世界上一片高涨的“戒烟”声中,这些似乎荒谬的联系--香烟业和高等学府、推广抽烟和支持医学--一下抓住了徐冰的注意力。
《烟草计划》中的另一重联系在他开始为该计划做研究的时候随即出现:詹姆士。
杜克和中国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
据说,杜克在得知卷烟机发明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给我拿地图来!”浏览图册,他的兴趣却不在于世界各国的地理疆域,而在于其人口数目。
当看到中国地图下“人口:4.3亿”这个传奇般数字时,他立即宣称:“那儿就是我们要去推销香烟的地方。
”由于展览的所在地,《烟草计划:达勒姆》自然着重于烟草巨头杜克和当地经济、政治和教育的关系。
这个关系构成了《烟草计划》的第一个历史背景,而徐冰对展览场地的选择--包括杜克起家以前所住的农舍,由扩大后杜克庄邸改建的《达勒姆烟草博物馆》,杜克大学中心图书馆以及校友会大楼,荒废的制烟厂等等--都突出了这些关系。
(在旧厂房中作大型装置的设想由于安全等原因未能实行。
)该计划的第二个历史背景,即美国烟草业在中国的扩张及其后果,则主要通过展览中的单件作品表现,使用了老香烟招贴画和香烟牌的形象、历史上的烟盒设计以及唐诗、毛语录等素材。
这个展览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的多元性:徐冰的构思并不注重整体的视觉统一和主题连贯,而是把香烟作为创造一系列作品和装置的契机,每件作品引出了和香烟有关的一种特殊历史回忆、反省或想象。
因此,有些作品和他的个人生活密切相关(这在徐冰的作品中是相当少见的),如他把过世父亲(死于肺癌)的病例图片投放到杜克家旧址的一个建筑物上。
而有的作品又倾向于宏观而富于哲学的思辨,如他制作了一根极长香烟,放在《清明上河图》的复制品上点燃。
香烟烧过在画面上留下的痕迹不但暗示抽烟造成的损害,也记录了抽烟和看手卷画这两种人类行为中共含的时间因素。
《烟草计划:上海》持续了这种偶发式的回忆和想象,但是整个计划的内含因场地的变迁而得到进一步发挥。
实际上,由于场地的改变,展览的核心观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集中在了对中美关系及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反思。
不难看到,《烟草计划》从达勒姆到上海的迁徙正是反映了美国烟草业在全球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剧烈扩张的历史。
查阅历史档案,杜克控制下的英美烟公司在1902年成立以后就立即全力进军中国市场,其成功的秘诀在于综合发展当地的推销和制造业。
在这个过程中,杜克不但大量投资于中国,同时也把现代技术和管理技能传入中国,使中国成为一个高盈利香烟市场,一个庞大的种烟基地,和一个巨大的香烟制造基地。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杜克在美国以推广技术创新著称,他的公司在中国则大量使用了非熟练的廉价劳动力从事简单劳动,如在1915年雇用了1.3万人从事手工选择烟叶和包装香烟。
)英美烟公司在中国发展的速度可以用几个简单的数字表现出来:其在1905年的对华投资为250万美元,到1915年则剧增为1660万美元,在10年之中增加了6倍以上。
其销售香烟数量从1902年的12.5亿枝跃增到1928年的800亿枝。
除了一年以外,美国从1915到20年代在中国每年销售的香烟量超过它在世界其他国家销售的总和。
作为最大的在华美国香烟公司,英美烟公司在1902至1948年间共盈利3亿8千万美元。
与《尘埃》带有禅意的表达方式正相反,《烟草计划》使用了类似社会学研究的方法,搜集、整理与烟草有关的尽可能多的材料,构成了一个难于界定属于社会学还是艺术计划的项目,这是一种想法上的清楚与单纯。
此计划由2000年在杜克家族所在地美国Durham被延续到2004年的中国上海。
作品渗透到这两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以及居民的内心记忆中。
这一计划由一系列与烟有联系的制作所构成,在Duke大学图书馆展出了我用烟卷材料制作的各种书物。
如:一本用烟叶为材料印制的大书,在展示中任由烟叶虫把它吃成一堆碎屑。
在Durham烟草博物馆,一只十米长的香烟在展开的《清明上河图》卷上缓慢地燃烧,在长卷上留下一条痕迹。
在黄浦江码头的旧烟草货栈,用霓虹灯和云雾制作的大型装置。
在画廊里由无数只香烟插成的一张巨大的虎皮地毯散发着浓重的烟草味道。
用Duke旧时的手工作坊和我父亲去世前治疗肺癌的记录制作的室外音响装置和“精美”的台历等,整个计划构成了一个层层深入的对人与烟草复杂关系的追问,以及由烟草为线索引发的有关历史与现实、国际资本,文化渗透及劳力市场等话题。
起因:1999年我去Duke大学讲演,一到Durham城就能感觉到空气里烟草的味道。
朋友介绍说杜克家族是靠烟草起家的,所以这个城市也叫“烟草城”,又因为Duke大学的医疗中心特好,主要在治疗癌症方面,这个城市又被叫做“医疗城”。
城市里有两个区,大学区和烟草区。
大学区的起源和经济主要来源于烟草,但这两个区域的人又互相看不上。
在这里,烟草与文化之间是一种多有意思的关系。
我到哪都喜欢参观当地的工厂,那些“聪明”的机器比装置艺术更象艺术。
参观了卷烟厂,我说,我想做一个《烟草计划》。
杜克大学的Stanly Abe教授很支持。
我们开始收集和研究材料,走访有关人士。
在Duke图书馆有大量的特别有意思的资料。
后来发现,杜克家族很早以前就与中国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是他们最早把卷烟技术带到上海的。
我当时就想到将来再把这个计划搬到上海去做。
94年在诬鸿教授的策划之下实现了这个移动的计划。
并根据上海的史料及场景补充了新的作品。
使这个计划增加了历史、地域和现实的维度,它成为一个生长的计划。
烟草作为材料:其实艺术的灵感有时是从一些普通的具体材料开始的。
这是艺术家与艺术创造之间的一个比较真实的关系。
当我在卷烟厂看到那些精美的制烟材料时我对材料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我想到这些材料应该被用在艺术中而不应该被烧掉,我计划用烟作为主要的创作材料。
烟,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烟是熟悉的,对它的认识是固定的。
很少有人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接触它、使用它。
当我试着换一个视角来对待它,并把它放在另一个领域里时,我发觉它是一种全新的事物。
当我第一次把烟作为材料近距离地接触时,我意识到,不应该把它们再赋予更多的主观评判了,因为它们已经承载着过多的社会内容,不希望只是在做戒烟宣传什么的。
而应该是一种没有主观判断的切入,做起来只是与材料的对话和交流。
把烟看成一个无属性的材料,思维的触角才可以无限展开,才能发现难得的东西。
如果总带着很强的道德、利害关系的判断,就看不到这些材料的真实和价值。
艺术作品与社会内容的相关性其实是不需要艺术家去担心的,何况是烟草这种材料,它自己就把这种关系搞定了。
艺术家工作时的判断体现,是由“手”的动作自然流出的结果。
我的任务就是象抽烟人一样,尽兴地享用,无须考虑的太多,考虑多了,抽起烟来就没有味道。
烟草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它无孔不入,终为灰烬,与周围世界,与每个人有着各种渠道的联系--经济、文化,时尚,历史、法律、道德、环保、生存空间、个人利益等等。
不仅制烟材料本身很丰富,与此相关联的资料更为丰富且层出不穷。
使我们无法计划的周全。
创作的过程,象潘多拉的盒子被不断的打开。
比如说,在Durham的计划进行中,由几年前烟公司调整尼古丁含量而引起的对烟业的诉讼案进入高潮。
烟公司145个亿的赔款,改变了美国烟草业在的位置,甚至影响到资助此项目的卷烟厂改变与我们的合作关系。
04年当我飞往上海办展的前一天得知,555准备在中国济南建立世界上第二大烟草生产基地,这个谈了二十多年的项目已经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批准。
同时又有消息说:中国政府否认此事。
555是英美烟公司的牌子,杜克是其前身。
由于烟草业在西方发展的艰难和中国劳力市场的开放,西方烟草业的转移,象是百年前情形的重演。
材料的大量出现和异常丰富,可充分利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危险。
“烟草”与“9,11”都属于符号性很强的主题,是难碰的题材。
因为它自有一种很强的指向性,很难找到一个更强的形式把原来的主题给松动掉。
所以处理时只能绕着这个主题走,或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我决定《烟草计划》必须把所有与烟草有关的内容都做为制作的材料利用起来。
把它变为一个没有固定概念、形式限定的衍生的计划。
成为一个不象艺术的艺术展示。
我希望除了烟草做为主线外,作品间没有风格的联系,作品本身物化的成分被消解。
有些制作小巧精致的象“珠宝”,有些则在城市中游走。
让人抓不住艺术的范围和形式。
整个项目的意义在众多作品的互为对立与衬托,在相互“提问”中产生。
有时创作中出现的难度与异常因素会迫使思维走的更远,它要求艺术家寻找新的艺术处理和转换方法。
给新的艺术方法论的形成提供可能的条件。
在这里,烟草的不确定性、多义性、丰富性被转化为一种与此对位的艺术表达法,这时的“含混不确定”成为一种明确,积极的语言,成为《烟草计划》艺术语言的特征。
“不确定,多义性”调动观者的思维。
展示中缓变的大书、燃着的香烟,让你不能彻底踏实,它在牵扯你,你也就想着它。
这是另外一种四两拨千斤。
也是我艺术中常用的手法。
就象《天书》,它充满矛盾,从不给人任何明确指向。
“英文方块字”难于界定它们到底是中文还是英文。
在《烟草计划》中我试图发掘出烟草的另一面,让人们对它的固有概念变得模糊和松动。
对材料的充分使用也体现在对历史场景及现实环境的利用。
最典型的是对上海外滩三号画廊的使用。
画廊实际上是一种西方的经营机构,外滩三号的投资是来自海外的资本。
它是目前上海最奢华的商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