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考历史上学期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67.01 KB
- 文档页数:7
古代中国的经济一、( 每3分,共45 分)1.(2017江三市三模) 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的仰韶文化存中, 有“大批的陶石、、刀杼 ( 骨匕 ) 、骨梭等工具。
别的, 各地都有好多的骨, 骨直径和眼都很小”。
据此可知当()A. 技日臻完美B. 生工具根源多C. 陶器制造十分达D. 手工行分工致2.(2017江无一模) 《·大田》 : “有萋萋, 雨祈祈。
雨我公田, 遂及我私。
彼有不稚,此有不。
彼有秉 , 此有滞穗⋯⋯”段描绘直接表了当()A. 礼宗法制崩B. 井田制尚存C. 土地私有制确定D. 分封制崩溃3.(2018江南京三模) 下是中国古代耕技表示, 技的使用()A. 推灌技的展B. 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C. 促成小的形成D. 反应播种技的步4.(2017江州期中研) 以下所描绘的中国古代展的状况, 按出的先后序摆列, 正确的选项是()①“ 入巨万 , 力雄厚 , 此中尤以徽商力最大⋯⋯徽商中许多家万 , 富比贵爵。
”②“ 有越 , 加箭可弛焉。
⋯⋯之箭下 , 入土也深 ; 退之箭上 , 入土也浅。
”③“世所者, 用柔屈之, 乃以生陷其, 泥封之 , 令相入 , 之‘ ’。
”④“初 , 蜀民以重, 私券 , 之‘交子’ , 以便易, 富民十六主之。
”A. ③④①②B. 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5.(2018江常州期末) 唐后期 , 孟开孟, 引江水田四千。
《新唐》:“天下大, 仰于南”。
表示当()A.修水利是江南展的独一要素B.我国重心已移到江南地区C.江南地区的粮食生居全国首位D.江南粮食高推地区商帮出6.(2017江四市一模)1956 年 , 考古工作者在沙市官一制釉下彩瓷的唐朝窑址。
研究表明 , 有日本、印度尼西、伊朗和肯尼等13 个国家和地区出土沙官窑瓷器。
沙官窑者占市 , 在器物上出“天下第一”等广告, 有的把价制作在器物上。
明窑() A. 最早使用釉下彩技 B. 着重市策略C. 代表官手工的水平D.品主要往国外7.(2017江城期中研) 中国古代手工展成就煌。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9月北京海淀区高三24题)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
”符合诗中描绘的选项是A.简车用于山地灌溉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D.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2.(2011年11月淄博市高三摸底)《汉书》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下列内容中不可能出自该书的是()A.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人们烧出成熟的青瓷C.丝绸之路开辟D.城市功能以政治和军事为主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这一唐代著名诗句赞美的是A.古代浙江的青瓷B.古代河北的白瓷C.古代山东的黑陶D.古代中原的铁器4.(2011年12月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3题)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
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田庄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5.唐代许多官员开设邸店,后政府规定:“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了()A.唐朝政府鄙视商业B.唐朝商业不发达,不需要太多邸店C.政府严格限制商业发展,不允许商人抬高地位D.唐朝陆路商运发达,邸店生意兴隆,许多官吏参与争利6.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 )A.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以前朝代相比最大的进步在于()。
A.城市中设有商业交易的专门场所 B.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化活动 D.白银的广泛使用2.西汉时期设立于首都、由“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是()A.东西织室B.三服官C.百工D.绫锦坊3.(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1题)以下四幅图片中,与商朝经济活动相关的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1年11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三联考15题)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5.宋代的商业活动范围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其最为合适的书名是()A.《长安城的落日》B.《汴河两岸》C.《坊墙倒塌以后》D.《盛世的辉煌》6.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7.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
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
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
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该材料表明当地()A.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B.日益成为江南棉织业的中心C.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雇佣关系 D.商业发展突破了官府的控制8.(2012年4月山东省青岛市二模)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一、选择题1.下列对古代希腊城邦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②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③公民将城邦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④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假如你生活在古希腊民主制全盛时期,你可以看到()①梭伦通过陶片放逐法放逐民主威胁者②公民大会就某项议案展开唇枪舌战的辩论,并由五百人议事会监督官员落实辩论的决议③外邦移民享有雅典公民权④民众法庭终审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④3.《全球通史》写道:“他们(罗马人)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国际法。
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这部法律”是指古代罗马的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4.古罗马的万民法对公民法的突破体现在()①简洁灵活、实用有效②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③注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④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2011年12月晋中四校联考5题)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罗马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这主要是指罗马法A.摒弃了罗马的风俗与习惯 B.使罗马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C.以自然法则为理想裥指导 D.服务于罗马奴隶主的统治6.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7.《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这一规定主要维护了A.法律的权威 B.私有财产权 C.平民的利益 D.债务人权益8.(2010年11月南安一中高三期中考6题)1906年5月清政府派载泽等人出洋考察。
他们在其《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
某某省某某市效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现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0世纪50年代初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初期D.20世纪70年代末2.改革开放后某某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优惠政策,1988年以后经国务院批准某某成立了()A.沿海开放城市B.经济技术开发区C.经济特区D.滨海新区3. 1992年初,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
其“关键”的涵义不包括A.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B.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要求中国融入世界C.非公有制经济已占主导地位D.国内针对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争论不休4.“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能够说明①保留了传统特色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③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④新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2011年3月某某市一模31题)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C.到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6.(2011年11月金温衢六校期中24题)《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B.改革闯关治理整顿C.小平南巡改革潮涌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7.(2011年3月某某师大附中高三月考230题)下表是1957~1962年中国粮食出口和进口情况:(单位:千吨)下列关于该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1959年,中国粮食生产取得大丰收,故出口多,进口少B.1957~1962年,中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故粮食出口越来越少、进口越来越多C.19 61年,中国共产党积极纠正“左”倾错误,大量进口粮食以满足国内需要D.1962年,国民经济虽逐渐恢复发展,但形势依然严峻,故粮食出口少而进口多8.(2010年9月某某某某一中高三月考17题)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A.一化三改B.多快好省 C.综合平衡D.以粮为纲9.(2010年某某省某某市高三一模)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陈云曾发表讲话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10月潮汕两市期中联考17题)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A.4个B.3个C.2个D.1个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上文文体属于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3.(2012年1月临沂市期末23题)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
”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4.下面是《上海县竹枝词》中的话语,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5.我们说宋词是对唐诗的发展,主要是因为A.起源丰富复杂B.语句严谨对仗C.风格豪迈奔放D.句子可长可短,便于抒发情感与演唱6.(2011年12月浙江省新高考联盟高三联考4题)中国古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成就都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A.战国时期B.唐朝C.宋朝 D.明朝7.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实用技术发达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8.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9.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A.《史记》B.《汉书》C.《唐书》D.《清史稿》10.2010年10月10日,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对《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进行了论证。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资料(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①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②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③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④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⑤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⑥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⑦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2、纸的发明:过程:①西汉出现植物纤维纸;②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105年),加工材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造纸术的影响:①对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②纸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③造纸术的外传,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指南针: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①战国:“司南”②北宋: a、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
b、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③南宋:《事林广记》中,记载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
④清代:罗盘指南针的传播: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意义:①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②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4.火药:发明历程:(1)实践经验:①炼丹制药;②冶金实践:广泛使用木炭(2)知识积累:①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②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专愈训练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5] XUM L1KN [ KX \一、选择题1.(2018 •高考押题卷二)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主张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私人工商业。
管仲强调农是“王者之本”,也是"民之所归”,但同时他认为“无市则民乏”,认识到无商不富的道理。
这说明当时(D )A.商人社会地位很高B.重农抑商政策被弃C.农商并重得到认可D.商业致富作用显著【解析】材料中管仲认为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应积极发展工商业,可见商人社会地位应该在农民之后,排除A项:春秋时期尚未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农业是基础, 排除C 项:据材料信息''无商不富”可知,这是肯泄商业可以致富,故D项正确。
2.(2018 •惠州4月模拟)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出制”,不再把上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
这一制度有利于(B )A.推广精耕细作B.推动社会转型C.抑制土地兼并D.改变地租形式【解析】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比较粗糙,材料中的奴隶生产依然属于粗放式的集体生产,故A项错误;材料阐述了授田制下君主将上地直接分给农民和军功贵族,改变了分封制和井阳制下各诸侯国上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由贵族组织奴隶在井田上劳作,先公田后私田的传统,加强了君主权力,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有利于军功地主和自耕农的形成,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故B项正确:材料中把上地赏给有军功的贵族,上地私有制逐渐形成,会导致上地兼并,故C项错误;地租是地主与佃农之间的经济关系,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3.(2018 •武汉4月调研)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淸, 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徳上彻底名声扫地,但英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C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解析】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导致商业环境紧张,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体现出政府经济集权,与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是相冲突的,故C项正确:D项只体现出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没有反映岀“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名声扫地,故D项错误。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检测(含解析):世界近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10月安丘市检测18题)观察美洲人种的分布图:美洲人种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新航路的歼辟②欧洲殖民者种族灭绝政策③欧洲人移民④黑奴贸易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
根据这种观点,英国殖民印度时最先开始的可能是哪一项建设?()A.交通设施B.市场秩序C.教育制度D.议会制度3.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
促成这一“文化融会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B.明朝国力的强盛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4.“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这一变化()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③以轮船的发明为前提④对于美洲和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A.哥伦布曾经到达过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B.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C.哥伦布到达印度时,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D.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6.(2010年11月南安一中高三期中考21题)以下各项是对“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文明的交汇”这些主题的概括,其中最准确的应该是()A.资本主义化 B.现代化 C.全球化 D.殖民化7.(2010年安徽高考信息交流试卷19题)2010年1月12日,海地首都太子港一带发生7.0级地震(见图),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2019学年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有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着众多的共通之处。
这些共通之处包括①强调道德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伸张个性,追求自由③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遵从理性,反对权威 A.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②③_________C.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②④2.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该思想家是A.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荀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韩非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墨子3. 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
天复儒仇,儒祀而家。
秦坑儒耶?儒坑秦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
自是儒生千古一劫”。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B.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C.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D.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4.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5. 下图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作品。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9月北京海淀区高三24题)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
”符合诗中描绘的选项是A.简车用于山地灌溉 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2.(2011年11月淄博市高三摸底)《汉书》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下列内容中不可能出自该书的是()A.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人们烧出成熟的青瓷C.丝绸之路开辟 D.城市功能以政治和军事为主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这一唐代著名诗句赞美的是A.古代浙江的青瓷B.古代河北的白瓷C.古代山东的黑陶D.古代中原的铁器4.(2011年12月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3题)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
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5.唐代许多官员开设邸店,后政府规定:“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了()A.唐朝政府鄙视商业B.唐朝商业不发达,不需要太多邸店C.政府严格限制商业发展,不允许商人抬高地位D.唐朝陆路商运发达,邸店生意兴隆,许多官吏参与争利6.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 )A.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民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最高 B.产品仅供国内消费C.生产形式以大作坊生产为主 D.生产技术主要来自实践经验的积累9.(2011年12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三月考21题)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10.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商人奸滑不利于经济秩序的正常管理B.有利于维护自然经济,巩固统治C.统治者大多是农民出身D.古代中国自给自足,不需要商业经济11.(2011年10月山西二诊24题)史载:管仲。
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
这是说管仲改革中推行的国家食盐专卖政策,深得民众欢迎。
材料主要反映了A. 春秋时期国家垄断经济开始形成B. 管仲在齐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制度C. 管伸以抑商政策来发展农业经济D.政府加强经济调控有利于稳定民生12.(2011年1月宁波市高三调研3题)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13.(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3题)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14.(2012年11月广东五校高三联考1题)宋代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之一,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
下列表述不符合宋代的是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海外贸易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D.庙会集市商贾云集,百货杂陈15.此图反映了( )①政府承认土地兼并的合法性②农民失地现象严重③租佃制普遍存在④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材料二:“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材料三:“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材料四:“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请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唐宋商业发展的状况。
(2)面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政府仍然坚持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17.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
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
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
“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
“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
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材料四《清明上河图》(局部)材料五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
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
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
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
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
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
便捷的水路,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摘自《徽商网·徽商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3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
(4分)“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4分)(4)有人说“《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分)(5)根据材料五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
(4分)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诗句出自北宋李处权的《土贵要予赋水轮》“吴侬踏车茧盈足,用力多而见功少。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
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绕。
绿云看即变黄云,一岁丰穰百家饱。
今年小荒人菜色,斗易衾稠逮昏晓。
古来善政抑兼并,贫富相通俗淳好。
闭粜待价良忍哉,客主遑遑不相保。
令尹贤於郑子产,视民恐伤心皎皎。
朝来戒谕甚丁宁,令下翕然风偃草。
我今亦有在陈厄,回首田园迹如扫。
他年归计一廛氓,抱瓮甘同汉阴老。
”题干所选部分描述的是筒车。
筒车(chinese noria)亦称“水转筒车”。
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称“水转筒车”。
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胜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
2.B解析:东汉晚期人们烧出成熟的青瓷。
汉书又称前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
3.A解析:解答此题需要知道“越窑”位于浙江绍兴,“翠色”肯定是青瓷。
4.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相关内容。
从南京云锦的织造工艺“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可判断其最有可能生产于官营手工业。
答案为B。
5.D解析:C项具有一定迷惑性,关键要看到政府的规定不是禁止入市、限制邸店的开设,而是针对五品以上的官员。
6.C解析:四选项古代大商帮的出现主要是在明清时期,而且与题干联系不大。
故④不选。
选C项。
7.A解析:官营手工业的产品由政府指定和调拨;私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流入市场;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
8.D解析:我国古代的三种手工业经营方式中以官营手工业工艺水平最高,故A错误;古代手工业除了国内消费外还大量出口,比如著名的丝绸之路,故B的说法不正确;除了官营手工业外,我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非常狭小,故C错误。
9.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公田”收获物归国家所有,不是劳动者所有,故应选择B。
10.B解析: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在于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巩固统治、安定社会秩序的一种必然选择。
11.D 12.B 13.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明清时期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现象的普遍出现和所学史实反映了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4.B解析:从教材可以了解到,宋朝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这一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本题中ACD 符合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实际,B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显雏形是在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后,宋代属于10世纪---13世纪,当时海外贸易发达,时间和贸易性质上都不符合。
15.A解析:图片反映了政府允许土地买卖,而租佃制是地主以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因此排除含③选项。
二、非选择题16.(1)状况:商人贸易活跃,为追逐利润而背井离乡;海上贸易发达;出现“夜市”和“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没有保障。
(2)重农抑商。
原因:统治者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为了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17.(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交易地点和交易时问的限制。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2分)(3)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
(4分)意义: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手工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