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节选)
- 格式:pdf
- 大小:88.42 KB
- 文档页数:1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作者:叶丽萍看到标题的人或许会想起李大钊在《新青年》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但其实这里只是我对马克思的一些小小见解,根本就不能和李大钊相提并论。
对马克思的认识应该是从高中开始的,虽然初中的时候已经是知道有个叫马克思的伟人,但那时候只是对他定义为哲学家,出了两本书叫做《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对他的思想根本就是一窍不通的,认为那是共产党统治下的一种思想冲洗。
可是慢慢地上了高中,对他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不经肃然起敬,为这个伟大的人画上了一个打标签。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知识。
在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涉及的知识面最广的科学体系,它是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的伟大思想宝库。
从研究对象跟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而马克思本人也没有其他人想象中那么呆滞,他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
他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
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
马克思的笔记不少是自己制作的。
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叠白纸一折为二,然后居中间缝上一道线。
在原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
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旁边留出的空白处有用铅笔、钢笔作的粗细实线、虚线,“X”、“+”等各种记号。
为了查阅方便,马克思还对许多笔记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时不用翻找,随手就能抽出来。
同时马克思还在书上直接作笔记。
1919年9月,《新青年》第6卷第5号、第6号连续发表了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下)。
这篇2万多字的雄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一百多年来介绍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
今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立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重温经典,明理增信,具有特殊重要的政治意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一百多年前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实非易事。
李大钊在此文开篇即明言:“一个德国人说过,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定是欺人之谈。
因为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
”那么,李大钊为何要撰写此文,又为何能撰写此文呢?这需要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认识其写作背景。
李大钊个人的成长背景和思辨特质为他在同时代先进知识分子中第一个全面研究并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创造了独特的条件。
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他的“矢志努力”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对于真理具有热切而不懈的追求。
他投考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习法政诸学及英、日语学”,又“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受到日本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安部矶雄等教授的影响,后又对“民彝与政治”“群众对抗力”等进行深入探讨。
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能造出一种由一定排列的组织,能把那从前各自发展不相为谋的三个学科,就是经济、法律、历史联为一体,使他现在真值得起那社会学的名称”。
其实这些学科正是李大钊多年求学的社会科学的知识背景,这在当时中国共产主义先驱者群体中并不多见,为他最早理解并接受马克思学说创造了必要的先决条件。
从社会背景看,俄国十月革命给在黑暗中苦苦摸索的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震撼,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让民族先进分子看到了民众的力量和希望。
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视俄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同为影响于未来世纪文明之绝大变动”,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断言“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统治,使民族危机愈加深重。
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努力学习西方,试图按资本主义的模式来改变中国,可是屡次失败,十月革命后,他们转而学习俄国,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播,从此揭开了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李大钊先生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在五四运动之后,先生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讲演和文章,向中国人民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正是李大钊同志等一批革命家的艰辛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自为阶级。
这一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此,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共产党人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并最终走向胜利。
1919年,在《新青年》杂志上,李大钊先生写下了一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那个思潮翻涌的年代,这篇文章点燃了一盏明灯,马克思主义逐渐传入中国。
随着五四运动激情的不断高涨,反帝反封建的意识不断地坚定,从此以后在中国乃至世界人的心里,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实现它的价值。
如果说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中国人,那么,毫无疑问,李大钊是使中国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先行导师。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俄国革命成功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着长达几十年的奋斗,他们的奋斗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中国实行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
中共一大,13位代表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虽然他们代表的仅仅是全国50多个党员,但是他们深信,日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无产者共同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努力奋斗。
李大钊一句简短而又铿锵有力的话语终于在中国成为了现实:环眼中国,必将是赤旗的天下!今天,当我们站在五星红旗下,方才深知守常先生话语之真谛。
李⼤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李⼤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刊登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个德国⼈说过,五⼗岁以下的⼈说他能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定是欺⼈之谈。
因为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
他那名著《资本论》三卷,合计⼆千⼀百三⼗五页,其中第⼀卷是马⽒⽣存时刊⾏的,第⼆、第三两卷是马⽒死后他的朋友昂格思替他刊⾏的。
这第⼀卷和⼆、三两卷中间,难免有些冲突⽭盾的地⽅,马⽒的书本来难解,添上这⼀层越发难解了。
加以他的遗著未曾刊⾏的还有很多,拚上半⽣的⼯夫来研究马克思,也不过仅能就他已刊的著书中,把他反复陈述的主张得个要领,究不能算是完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我平素对于马⽒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今天硬想谈“马克思主义”已经是僭越的很。
但⾃俄国⾰命以来,“马克思主义”⼏有风靡世界的势⼦,德奥匈诸国的社会⾰命相继⽽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
“马克思主义”既然随着这世界的⼤变动,惹动了世⼈的注意,⾃然也招了很多的误解。
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虽然极其贫弱,⽽⾃⼀九⼀⼋年马克思诞⽣百年纪念以来,各国学者研究他的兴味复活,批评介绍他的很多。
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我们的思辨中,有点正确的解释,吾信这也不是绝⽆裨益的事。
万⼀因为作者的知能谫陋,有误解马⽒学说的地⽅,亲爱的读者肯赐以指正,那是作者所最希望的。
(⼆)我于评述“马克思主义”以前,先把“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占若何的地位,略说⼀说。
由经济思想史上观察经济学的派别,可分为三⼤系,就是个⼈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与⼈道主义经济学。
个⼈主义经济学,也可以叫作资本主义经济学。
三系中以此为最古。
著《原富》的亚丹·斯密(Adam Smith)是这⼀系的⿐祖。
亚丹·斯密以下,若马查⼠(Malthus)、李嘉图(Ricardo)、杰慕⼠·穆勒(James Mill)等,都属于这⼀系。
1919年,《新青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该文的作者是李大钊。
该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分别作了阐述。
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檄告举世的劳工阶级联合起来,推倒资本主义。
而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
文章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该文章是中国第一篇比较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名论文。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同时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备受鼓舞,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在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艰难环境中,李大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于19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该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发表“不但表明李大钊完成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正因为如此,李大钊这篇文章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和现代化意识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知识渊博、学贯中西、有着深厚学术功底的学者。
他以这样的双重身份,在为中国变被动现代化为主动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全面的、准确的、独到的认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观。
今天学习他的这篇经典,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收获:首先,李大钊严肃、认真、系统的阐述了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阐述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之前,首先向人们表明了他学习和研究、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一个德国人说过,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定是欺人之谈。
”李大钊坦诚地表白,自己平素对于马克思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如果让他介绍马克思主义,实在是一种“僭越”。
只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所以他要冒昧地向中国人民介绍这一学说。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严肃、认真和谨慎的态度,是出于对广大中国人民的负责。
由于当时国门大开,各种西方学说涌入中国,各派思想林立,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中国的需要,哪一种更合理,都必须进行认真的研究。
不仅要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还必须把它与其他学说进行分析和比较。
这样才能做到对社会负责,使国民获得真正有用的理论。
从这种态度出发,李大钊全面阐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李大钊写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采取了较为严谨、系统的客观介绍和评论,而不是漫谈或宣布信仰及其理由的方式。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啊,就像一盏明灯,在历史的长河中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到底是啥呢?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但咱可以试着唠唠。
马克思主义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智慧宝库,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看待世界、理解社会的方法。
咱就说马克思看到的社会吧,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大机器,这个大机器里有不同的部分,有上层的那些掌握很多资源和权力的群体,也有在底层辛苦劳作的人们。
这就好比一个大厦,有人在顶层享受着阳光,有人在底层扛着整个大厦的重量。
马克思看到了这种不公平,就像你看到一群孩子里有个弱小的总是被欺负一样,他心里肯定不舒服啊,就想找出个办法来改变这种状况。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可是这个社会大机器的核心动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好比盖房子,地基要是不稳,房子肯定盖不高、盖不好。
如果经济这个地基不公平,那整个社会这个大房子就会歪歪扭扭的。
比如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就像一个个贪婪的小怪兽,他们拼命地压榨工人,让工人没日没夜地干活,就为了多赚点钱。
工人呢,就像被绑在磨盘上的小毛驴,不停地转啊转,却只能得到很少的报酬。
这多不公平啊!马克思就看透了这一点,他说这样下去可不行,得有个更公平的社会制度。
那这个更公平的社会制度是啥样的呢?马克思主义里提到的共产主义社会就像是一个超级美好的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都按需分配。
啥叫按需分配呢?就好比你饿了,就有吃的,你冷了,就有衣服穿,不是看你有多少钱,而是看你真正需要什么。
没有了那些贪婪的剥削,没有了阶级的压迫,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就像一个合唱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嗓音,大家一起唱歌的时候,不是只有高音的人才能唱,低音的、中音的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唱出来的歌才好听呢。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部分也特别有意思。
它让我们用辩证的眼光看世界。
这就像你看一个硬币,不能只看到正面,也要看到反面。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好事可能会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会变成好事。
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于19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该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发表“不但表明李大钊完成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正因为如此,李大钊这篇文章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和现代化意识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知识渊博、学贯中西、有着深厚学术功底的学者。
他以这样的双重身份,在为中国变被动现代化为主动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全面的、准确的、独到的认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观。
今天学习他的这篇经典,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收获:首先,李大钊严肃、认真、系统的阐述了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阐述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之前,首先向人们表明了他学习和研究、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一个德国人说过,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定是欺人之谈。
”李大钊坦诚地表白,自己平素对于马克思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如果让他介绍马克思主义,实在是一种“僭越”。
只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所以他要冒昧地向中国人民介绍这一学说。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严肃、认真和谨慎的态度,是出于对广大中国人民的负责。
由于当时国门大开,各种西方学说涌入中国,各派思想林立,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中国的需要,哪一种更合理,都必须进行认真的研究。
不仅要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还必须把它与其他学说进行分析和比较。
这样才能做到对社会负责,使国民获得真正有用的理论。
从这种态度出发,李大钊全面阐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李大钊写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采取了较为严谨、系统的客观介绍和评论,而不是漫谈或宣布信仰及其理由的方式。
2011会计李东红2011221112310011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生存还是灭亡的年代,在现实绝望的境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按照上述的推理,在绝境做出选择其实并非太难,种种因素使然,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经过艰苦卓绝的实践,证明它是正确的,切实的,有效的。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绝境下,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能够拯救中国,能够指引前进的方向,毛泽东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
过去,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既有正确的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偏差;现在,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依然是五花八门,歧义丛生。
因此,很有必要认真研究和回答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至少有三种不同含义的马克思主义:第一种含义即狭义的马克思(及列宁)主义,是指作为个人学说的马克思(及列宁)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第二种含义即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及列宁)的观点和学说,而且包括后人的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第三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所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是广义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它与狭义马克思主义基本一致,但也有重要区别。
其科学内涵应是马列学说中“经过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并且具有普遍意义(即对当代中国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亦即普遍真理。
其外延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由此展开而来的基本原理。
只有这些普遍真理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方可世代传承。
此即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之“脉”,具体结论和个别论断不在其中。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上,我们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即其哲学,但应从现时代的高度作出新的阐释,强调五个“着眼于”:着眼于特点,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性观点;着眼于根本,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着眼于发展,吸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成果;着眼于现实,搞清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作为个人学说的马克思哲学的关系;着眼于应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现实的思想路线。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节选)
(1919年5月)
马氏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经济论;三是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轮。
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
离了他的特有的史观,去考他的社会主义,简直的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根据他的史观,确定社会组织是由如何的根本原因变化而来的;然后根据这个确定的原理,以观察现在的经济形态,就把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为分析的、解剖的研究,豫言现在资本主义的组织不久必移入社会主义的组织,是必然的运命;然后可根据这个豫见,断定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方法仍在最后的阶级竞争。
他这三部理论,都有不可分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
所以他的唯物史观说:“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
”他的《资本论》也是首尾一贯的根据那“在今日社会组织下的资本阶级与工人阶级,被放在不得不仇视、不得不冲突的关系上”的思想立论。
关于实际运动的手段,他也是主张除了诉于最后的阶级竞争,没有第二个再好的办法。
为研究上便利起见,用他的学说各方面分别观察,大盖如此。
其实他的学说是完全自成一个有机的有系统的组织,都有不能分离不容割裂的关系。
——选自《新青年》第6卷第5号。
注:这篇文章分上下两篇,先后刊登在《新青年》第6卷第5号和第6号上。
第5号刊面标的出版时间是1919年5月,但实际出版时间应是1919年9月。
文章表明李大钊当时已经成为一个自觉马克思主义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