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586_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54
造价工程师《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一)某工程项目开工之前,承包方已提交了施工进度计划,如图3.1所示,该计划满足合同工期100天的要求。
在上述施工进度计划中,由于工作E和工作G共用一台塔吊(塔吊原计划在开工第25天后进场投入使用)必须顺序施工,使用的先后顺序不受限制(其他工作不使用塔吊)。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要求变更设计图纸,使工作B停工10天(其他持续时间不变),业主代表及时向承包方发出通知,要求承包方调整进度计划,以保证该工程按合同工期完成。
承包方提出的调整方案及附加要求(以下各项费用数据均符合实际)如下:1、调整方案:将工作J的持续时间压缩5天。
2、费用补偿要求:(1)工作J压缩5天.增加赶工费2500;(2)塔吊闲置15天补偿:600×15=9000(元);(60/天为塔吊租赁费)(3)由于工作B停工10天造成其他有关机械闲置、人员窝工等综合损失4500。
问题:1、如果在原计划中先安排工作E,后安排工作G施工,塔吊应安排在第几天(上班时刻)进场投入使用较为合理?为什么?2、工作B停工10天后,承包方提出的进度计划调整方案是否合理?该计划如何调整更为合理?3、承包方提出的各项费用补偿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应批准补偿多少元? 答案点击【造价工程师学习资料】或复制打开/doc/a52570282.html,?wenkuwd,注册开森问题1:答:塔吊应安排在第31天(上班时刻)进场投入使用。
这样安排后塔吊在工作E与工作G之间没有闲置。
问题2:答:承包方提出的进度计划调整方案不合理。
更合理的调整方案是:先进行工作G,后进行工作E.因为工作F的总时差为30天,这样安排不影响合同工期,见下图:问题3:答:承包方提出的各项费用补偿:(1)补偿赶工费不合理,因为工作合理安排后不需要赶工(或工作J 的持续时间不需要压缩5天)。
(2)塔吊闲置补偿900不合理,因闲置时间不是15天,而是10天。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件ppt最近,我在自己学习的工程造价课程里,学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教学方式——使用案例分析来解决现实工程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造价,也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而课程内的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件ppt,更是我们这种学习工程的领域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件ppt中,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一些工程项目的实际数据和情况,例如工程的用途、建设地点、工程量、时间期限、施工方法和投资费用等。
学生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学习自己所学的工程造价知识,并且了解到工程造价的实际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看一些常见的案例,如地铁建设、医院建筑、大型商业中心的建设等等,来了解实际工程造价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费用的合理性、工期的控制、施工质量的保证等等。
在了解这些问题后,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设想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在课程中与其他同学分享。
当然,一些实际案例可能与课本知识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
但是这也正是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它可以让学生从题目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不仅仅是限于课本。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场景,从而更好地吸收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我的工程造价课程中,我们通常会从许多不同维度去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工程案例。
例如,我们可以讨论不同项目之间的施工方案、建筑材料的选择、各项费用和时间预算,同时也会考虑到不同的客户需求和地点因素。
这些维度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在实际的工程造价运作中,需要多种角度和因素的考量与妥协。
同时,课件ppt的使用也增加了课堂互动性,促进了同学们间的交流和讨论。
它可以让许多学生群体参与到同一场课程学习中来,而不仅是依靠老师的讲授。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关注程度和作业水平,还可以让课程学习更加深入和完整。
总之,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件ppt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教学方式。
一、计算题:某建设项目有关资料如下:1.项目计算期10年,其中建设期2年。
项目第3年投产,第5年开始达到100%设计生产能力。
2.项目固定资产投资9000万元(不含建设期贷款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预计8500万元形成固定资产,500万元形成无形资产。
固定资产年折旧费为673万元,固定资产余值在项目运营期末收回,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0。
3.无形资产在运营期8年中,均匀摊入成本。
4.流动资金为1000万元,在项目计算期末收回。
5.项目的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量1.1万吨,预计每吨销售价为6000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按销售收入的5%计取,所得税率为33%6.项目的资金投入、收益、成本等基础数据,见表1.1。
表1.1 建设项目资金投入、收益及成本表单位:万元7.还款方式:在项目运营期间(即从第3年至第10年)按等额本金法偿还,流动资金贷款每年付息。
长期贷款利率为6.22%(按年付息),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3%。
8.经营成本的80%作为固定成本。
问题:1.计算无形资产摊销费。
2.编制借款还本付息表,把计算结果填入答题纸表1.2中(表中数字按四舍五入取整,表1.3、表1.4同)。
3.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把计算结果填入答题纸表1.3中。
4.编制项目损益表,把计算结果填入答题纸表1.4中。
盈余公积金提取比例为10%。
5.计算第7年的产量盈亏平衡点(保留两位小数)和单价盈亏平衡点(取整),分析项目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标准答案:问题1 无形资产摊销费=500÷8=62.5(万元)(1分)问题2 长期借款利息建设期贷款利息=0.5x4500x6.22%=140(万元)(1分)每年应还本金=(4500+140)÷8=580(万元) (1分)表1.2 项目还本付息表单位:万元问题3表1.3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问题4表1.4 项目损益表单位:万元(1,2,3各一分,余0.5分)问题5(1)产量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产品单价(1-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 -单位产品可变成本}=4000/{6000*(1-5%)-1898/1.1}=1.01(万吨) (1.5分)(2)单价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设计生产能力x单位产品可变成本]/设计生产能力x(1-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4000+1898]/[1.1*(1-5%)]=5644元/吨(1.5分)本项目产量盈亏平衡点1.01万吨,设计生产能力为1.1万吨;单价盈亏平衡点为5644元/吨,项目的预计单价为6000元/吨。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精选(1)W自来水厂建设项目(以下简称W项目)使用国债资金,在确定施工招标方案时,招标人决定W项目自行招标,并采取邀请招标方式选择施工队伍,评标方法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招标人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在招标评标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1:本次招标向A、B、C、D、E共5家潜在投标人发出邀请,A、B、D、E潜在投标人均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了投标文件,C潜在投标人于开标后才提交投标文件;事件2:评标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招标人代表1人,招标人上级主管部门代表1人,其余3人从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专家名册中随机抽取产生;事件3:在评标过程中,发现A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没有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格式进行编制;事件4:在评标过程中,发现D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商务部分中有2处用大写表示的数额与用小写表示的数额不一致。
问题:1.W项目施工是否必须进行招标?为什么?2.W项目是否可以由招标人自行决定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确定施工队伍?为什么?3.如何处理事件1至事件4并简单陈述理由。
4.评标委员会依据什么条件推荐中标候选人,并如何确定中标人?在什么条件下招标人可以依次确定排名第二、三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正确答案:1.必须进行招标,W项目使用了国债基金,而《招标法》规定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
2.不可以,因为W项目使用了国债基金,项目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应得到项目原审批部门的批准。
3.事件1:C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后送达投标文件,招标人应当拒收;事件2:招标人代表1人即可,上级主管部门代表应该被取消;因为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而且评标委员会成员人数应为5人以上单数,所以再从专家库中再随机抽取1人。
事件3:可以要求投标人进行修改,因为修改的内容并未改变招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事件4:此属于细微偏差,投标文件仍然有效,按法律规定,两者不一致的以大写金额为准。
工程造价审核典型案例分析(大全五篇)第一篇:工程造价审核典型案例分析工程造价审核典型案例分析某小区工程,于2005年8月~10月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招标文件由招标代理公司编制。
工程标底价144434187.4元,工程中标价为132724586.00元,下浮为8.1%,工程于2005年11月开工,于2007年5月竣工,超合同工期3个月,超工期均属发包人原因引起。
工程结算于2007年10月报送发包人,2007年11月送审,至2008年6月底出具初步审核结果(见下表),有关索赔未能最终审定。
本工程结算审核时间比较长,审核争议内容较多,影响工程造价较大。
主要争议如下:1、井点降水工程造价很高,不下浮的工程结算价为11610988元,占审定总价的9.5%。
结算过程中,承发包双方对降水的方案与时间争执很大。
造成原因分析如下:井点降水本应列入措施项目清单中,由投标人依据施工方案自行报价,在合同价中一次包定,结算时不作调整。
但本工程招标时,发包人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把井点降水作为预留金300万元列入工程总价,合同中约定为:“井点降水部分工程量按实结算,按预算造价下浮35%计”。
可理解为井点降水工程量按实际发生的签证工程量计算,并按江苏省现行计价定额计价,计算出的总降水造价下浮35%作为结算价。
造成井点降水工程结算造价高的主要原因是在签证管理上,井点降水方案在实施前应当进行降水方案审核与评估,确定降水施工工艺,适用本工程降水施工工艺有两种方案,为深井井点和轻型井点,深井井点比轻型井点造价要低得多。
但结算时未见井点降水方案审核报批,只有经监理及发包人代表签证的轻型井点使用的时间及绘制的轻型井点布置草图。
结算时发包人一看井点降水造价竟有这么高,井点使用的时间与合理性成为承发包人争议的焦点,施工过程中,所有降水真空泵一直24小时运转?,需要降水天数如此长?降水的方案是否合理?审核人员的结论观点:本工程井点降水造价如此高,发包人未能很好运用管理手段进行有效控制,首先,招标时就不应该把降水单独列出作为暂定预留金。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背景:某建设单位(甲方)拟建造一栋职工住宅宅,采用招标方式由某施工单位(乙方)承建。
甲乙双方签订施工合同摘要如下:一.协议书正的部分条款(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职工住宅楼工程地点:市区工程内容: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住宅楼(二)改革承包范围承包范围:某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施工图所包括的土建,装饰,水暖电工程(三)合同工期开工日期:2005年3月21日竣工日期:2005年9月30日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190天(扣除5月1日——3日)(四)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标准:达到甲方规定的质量标准(五)合同价款总合同价为:壹佰陆拾陆万肆仟元人民币(¥166.4万元)(八)乙方承诺的质量保修在该项目设计规定的使用年限(50年)内,乙方承担全部保修责任。
(九)甲方承诺的合同价款支付期限与方式1 工程预付款:于开工之日支付合同总价的10%作为预付款。
工程实施后,预付款从工程后期进度款中扣回。
2 工程进度款:基础工程完成后,支付合同总价的10%;主体结构三层完成后,支付合同总价的20%;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后,支付合同总价的20%工程基本竣工时,支付合同总价的30%。
为确保工程如期竣工,乙方不得因甲方资金的暂时不到位而停工和施工延期。
3 竣工结算:工程竣工验收后,进行竣工结算。
结算时按全部工程造价的3%扣留工程质量保证金。
在保修期(50)年满后,质量保证金及其利息扣除已支出费用后的剩余部分退还给乙方。
(十)合同生效合同订立时间:2005年3月5日合同订立地点:XX市XX区XX街XX号本合同双方约定:经双方主管部门批准及公证后生效二专用条款中有关合同价款的条款合同价款与支付本合同价款采用固定总价的合同方式确定合同价款包括的风险范围:工程变更事件发生导致工程造价增减不超过合同总价的10%;政策性规定的材料价格价格涨落等因素造成工程成本变化。
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风险费用已包括在合同总价中。
一、计算题:某建设项目有关资料如下:1.项目计算期10年,其中建设期2年。
项目第3年投产,第5年开始达到100%设计生产能力。
2.项目固定资产投资9000万元(不含建设期贷款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预计8500万元形成固定资产,500万元形成无形资产。
固定资产年折旧费为673万元,固定资产余值在项目运营期末收回,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0。
3.无形资产在运营期8年中,均匀摊入成本。
4.流动资金为1000万元,在项目计算期末收回。
5.项目的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量1.1万吨,预计每吨销售价为6000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按销售收入的5%计取,所得税率为33%6.项目的资金投入、收益、成本等基础数据,见表1.1。
表1.1 建设项目资金投入、收益及成本表单位:万元7.还款方式:在项目运营期间(即从第3年至第10年)按等额本金法偿还,流动资金贷款每年付息。
长期贷款利率为6.22%(按年付息),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3%。
8.经营成本的80%作为固定成本。
问题:1.计算无形资产摊销费。
2.编制借款还本付息表,把计算结果填入答题纸表1.2中(表中数字按四舍五入取整,表1.3、表1.4同)。
3.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把计算结果填入答题纸表1.3中。
4.编制项目损益表,把计算结果填入答题纸表1.4中。
盈余公积金提取比例为10%。
5.计算第7年的产量盈亏平衡点(保留两位小数)和单价盈亏平衡点(取整),分析项目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标准答案:问题1 无形资产摊销费=500÷8=62.5(万元)(1分)问题2 长期借款利息建设期贷款利息=0.5x4500x6.22%=140(万元)(1分)每年应还本金=(4500+140)÷8=580(万元) (1分)表1.2 项目还本付息表单位:万元问题3表1.3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问题4表1.4 项目损益表单位:万元(1,2,3各一分,余0.5分)问题5(1)产量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产品单价(1-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 -单位产品可变成本}=4000/{6000*(1-5%)-1898/1.1}=1.01(万吨) (1.5分)(2)单价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设计生产能力x单位产品可变成本]/设计生产能力x(1-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4000+1898]/[1.1*(1-5%)]=5644元/吨(1.5分)本项目产量盈亏平衡点1.01万吨,设计生产能力为1.1万吨;单价盈亏平衡点为5644元/吨,项目的预计单价为6000元/吨。
(0.5分)可见,项目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
(0.5分)一、简答题:1、某企业拟投资兴建一生产项目。
预计该生产系统的项目生命周期为12年,其中:建设期为2年,生产期为10年。
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数据如下面的表1根据国家规定,全部数据均按发生在各年的年末计算。
项目的折现率按照银行贷款年利率12%计,按季计息。
问题:1.分别按6%、33%的税率计算运营期内每年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生产期第一年和最后一年的年总成本为2400万元,其余各年总成本均为3600万元)。
2.计算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净现金流量、累计净现金流量。
3.计算所实际利率、每年折现系数、折现现金流量、累计折现现金流量。
4.根据财务净现值,判断项目是否可行?说明:仅要求对年实际利率列式计算,其余均直接在表中计算。
标准答案:问题1、2;计算结果见表1.1中相应栏目。
问题3:解:年实际利率=(1+12%/4)4-1=12.55%每年折现系数、折现现金流量、累计折现现金流量见表2。
问题4:通过计算,财务净现值为1940,大于0,说明项目能够满足要求的盈利程度,财务营利性评价可行。
某工业预计算期为10年,建设期2年,第3年投产,第4年开始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建设投资2800万元,第1年投入1000万元,第2年投入1800万元。
投资方自有资金2500万元,根据筹资情况分两年各投入1000万,余下500万在投产年初作为流动资金投入,建设投资不足部分向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为6%,从第3年起,以年初的本息和为基准开始还贷,每年付清利息,并分5年等额还本。
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预计85%形成固定资产,15%形成无形资产。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额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折旧,固定资产残值率为5%,无形资产按5年平均摊销。
该项目计算期第3年的经营成本为1500万、第4年至第10年的经营成本为1800万元。
设计生产能力为50万件,销售价格(不含税)54元/件,产品固定成本占年总成本的40%。
问题:1、列式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及无形资产摊销费,并按答题纸表1.1所列项目填写相应数字。
2、列式计算计算期未固定资产余值。
3、列式计算计算第3年、第4年、第8年的总成本费用。
4、以计算期第4年的数据为依据,列式计算年产量盈亏平衡点,并据此进行盈亏平衡分析。
(除总理4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外,其余各题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某建设项目计算期10年,其中建设期2年。
项目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贷款利息)1200万元,第1年投入500万元,全部为投资方自有资金;第2年投入700万元,其中500万元为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6%。
贷款偿还方式为:第3年不还本付息,以第3年末的本息和为基准,从第4年开始,分4年等额还本、当年还清当年利息。
项目流动资金投资400万元,在第3年和第4年等额投入,其中仅第3年投入的100万元为投资方自有资金,其余均为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8%,代款本金在计算期最后一年偿还,当年还清当年利息。
项目第3年的总成本费用(含贷款利息偿还)为900万元,第4年至第10年的总成本费用均为1500万元,其中,第3年至第10年的折旧费均为100万元。
计算结果除答题纸表1.1保留三位小数外,其余均保留两位小数。
问题:1.计算项目各年的建设投资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还本付息额,并将计算结果填入答题纸表1.1和表1.2。
2.列式计算项目第3年、第4年和第10年的经营成本。
3.项目的投资额、单位产品价格和年经营成本在初始值的基础上分别变动±10%时对应的财务净现值的计算结果见表1.3。
根据该表的数据列式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并对3个因素的敏感性进行排序。
4.根据表1.3中的数据绘制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图,列式计算并在图中标出单位产品价格的临界点。
标准答案:问题2:第3年的经营成本=900-100-30.9-8=761.1(万元)第4年的经营成本=1500-100-32.75-24=1343.25(万元)第10年的经营成本=1500-100-24=1376(万元)问题3:投资额: (1190-1300)/1300/10%=-0.85(或0.85%)单位产品价格:(320-1300)/1300/(-10%)=7.54(或7.54%)年经营成本:(550-1300)/1300/10%=-5.77(或5.77%) 敏感性排序为:单位产品价格,年经营成本,投资额。
问题4: 单位产品价格的临界点为:-1300×10%/(1300-320)=-13.27%(或1300×lO%/(2280-1300)=13.27%)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图如下:一、计算题:1、某承包人参与一项工程的投标,在其投标文件中,基础工程的:工期为4个月,报价为1200万元:主体结构工程的工期为12个月,报价为3960万元。
该承包人中标并与发包人签订了施工合同。
合同中规定,无工程预付款,每月工程款均于下月末支付,提前竣工奖为30万元/月,在最后1个月结算时支付。
签订施工合同后,该承包人拟定了以下两种加快施工进度的措施:(1)开工前夕,采取一次性技术措施,可使基础工程的工期缩短1个月,需技术措施费用60万元;(2)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的前6个月,每月采取经常性技术措施,可使主体结构工程的工期缩短1个月,每月末需技术措施费用8万元。
假定贷款月利率为1%,各分部工程每月完成的工作量相同且能按合同规定收到工程款。
表3.1现值系数表1.若按原合同工期施工,该承包人基础工程款和主体结构工程款的现值分别为多少?2.该承包人应采取哪种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措施方案使其获得最大收益?3.画出在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均采取加快施工进度技术措施情况下的该承包人的现金流量图。
(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标准答案:问题1.(5分)解:基础工程每月工程款A1=1200/4=300(万元)(0.5分)则:基础工程每月工程款的现值为:Pv1=A1(P/A,1%,4)(P/F,1%,1)=300×3.902×0.990=1158.89(万元) (2分)主体结构工程每月工程款A2=3960/12=330(万元)(0.5分)则:主体结构工程款的现值为:Pv2=A2(P/A,1%,12)(P/F,1%,5)=300×112.55×0.951=3532.16(万元) (2分)问题2.(11分)解:该承包商可采用以下三种加快进度的技术措施方案:(1)仅加快基础工程的施工进度。
则:(0.5分)Pv基=400(P/A,1%,3)(P/F,1%,1)+330(P/A,1%,12)(P/F,1%,4)+30(P/F,1%,16)-60 (1分)=400×2.941×0.990+330×11.255×0.961+30×0.853-60=4699.53(万元)(1分)(2)仅加快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进度。
则:(0.5分)Pv结=300(P/A,1%,4)(P/F,1%,1)+360(P/A,1%,11)(P/F,1%,5)+30(P/F,1%,16)-60-8(P/A,1%,6)(P/F,1%,4) (1分)=300×3.902×0.990+360×10.368×0.951+30×0.853-8×5.795×0.961=4689.05(万元)(1分)由结算结构看出,仅加快基础工程施工进度的技术措施方案能获得较大收益。
(2分)(1)三个方案均考虑的,得3分;考虑二个基本方案得1分;仅提出一个方案的,本问题不得分。
(2)各方案如果列式和逻辑不正确,经计算无意选择了正确结构相关部分不得分。
(3)列式正确,但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小数点取舍问题导致得正常范围内得数据偏差,不扣分。
问题3.(4分)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均采取加快施工进度技术措施情况下得现金流量图图中每错1处扣0.5分,扣完为止;数字正确但字母不正同不扣分。
一、简答题:1、某市为改善越江交通状况,提出以下两个方案:方案1:在原桥基础上加固、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