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上《做框架》新
- 格式:ppt
- 大小:13.35 MB
- 文档页数:19
《做框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1.学生实验准备: 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实验记录表。
2.教师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正方体框架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首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同学们见过这些建筑物吗?有哪位同学认识这些建筑物吗?(埃菲尔铁塔,广播电视塔,电线塔)同学们的见识真广泛,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它由哪些形状的框架构成的?(三角形)3.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我们称之为框架结构。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框架的特点。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环节。
(一)制作三角形和四方形1.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手中的两个框架(出示三角形和四方形框架),同学们想做吗?(想)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三角形和四方形。
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
4.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做的三角形和四方形哪个更牢固?(三角形)5.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把这个正方形加固呢?请同学动手做一做?6.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加一根木条,变为两个三角形),这个小组的办法真不错。
还有哪个小组有什么补充或者有不一样做法吗?7.我们加这根木条有什么作用呢?(更加稳定)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刚才的实验知道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这种特点来加固其它的框架结构。
(二)制作正方体框架1.下面请同学们再欣赏一组图片,看一看这些图片有些什么形状呢?(长方体,圆柱体,立体三角形屋顶)2.同学们有没有兴趣也来做一做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呢?(有)3.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要求。
2024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做框架》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与优势,探究不同材料制作框架的方法,学习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框架结构的基本特点,了解其应用场景。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不同材料制作框架。
3. 使学生理解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框架结构的特点与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三角板、圆规等。
2. 学具:彩泥、牙签、塑料棒、吸管、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如桥梁、房屋、家具等,引导学生发现框架结构的特点与优势。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框架结构的基本特点,如稳定性、轻便性、可扩展性等。
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制作框架的方法。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使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指出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
六、板书设计1. 框架结构的特点与优势2. 不同材料制作框架的方法3. 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并说明其应用场景。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框架设计图,并简要说明其应用场景。
2. 作业题目:分析生活中一个框架结构,说明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框架结构名称、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其他类型的结构,如网状结构、拱形结构等,了解其特点与应用。
做框架教学设计十二篇篇1:《做框架》教学设计《做框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解决难点:在让四边形框架稳定时明确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适机辅导。
教学准备1.学生实验准备: 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实验记录表。
2.教师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正方体框架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认识框架结构1.请同学们观察建筑物的图片。
课件出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给学生观察。
2.图片中的这些建筑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科学里,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3.现在我们认识了框架结构,请你说说身边哪里有还框架结构?4.大家知道的还挺多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做框架这一课。
板书:做框架二.做简单框架1.请大家再来观察图片中的这些框架结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师说明框架结构一般是由三角形和四边形组成的。
板书:三角形,四边形2.我们能不能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呢?3.那怎样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呢?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完毕分组汇报。
4.教师向同学们介绍制作材料。
5.学生分组制作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
教师巡视,适时提示,发现优秀作品。
制作完毕,展示作品,给予评价。
6.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学生感受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发现它们的不同,小组汇报。
小结:三角形框架稳定、不容易变形;四边形框架不稳定、容易变形。
7.四边形框架不稳定,那如何使不稳定的四边形框架稳定呢?学生分组讨论。
分组汇报。
实践验证、感受加斜杆是否变得稳定了。
8.四边形框架加斜杆后是否变得稳定了?9.为什么四边形框架加斜杆后变得稳定了?学生分组讨论。
做框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理解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力所产生的效果。
了解斜杆的“推”和“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2.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框架、书(字典)若干学生:橡皮筋(30根)、筷子(15短4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主要研究了增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的方法,有:增加宽度和厚度,改变形状等,今天我们将从结构的角度来研究物体的抗弯曲能力——稳定性。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请看大屏幕:师:就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像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板书:框架)师:那么,这些建筑物为什么要做成框架结构的呢?这其中蕴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也来做个框架研究其中的奥秘。
(完善板书)二、研究简单框架。
1.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框架结构,大多是什么形状?最小的格子又是什么形状的?师:对,框架结构中,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是最基本的框架。
(教师板书:三角形框架四边形框架)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和四边形呢?框架式结构牢固吗?2.认识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利用橡皮筋和筷子来扎一个简单的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对比一下。
老师准备的筷子又长又短,看好,我们先用短的小棒,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四边形框架。
老师这里有一个快速扎好框架的小秘诀,想不想知道?(想)那你可要仔细听好了!老师演示:先将皮筋双起来,然后套在一根筷子上,绕过另一根再挂在那根的头上,然后左右交替缠绕,但不能缠的太紧。
在扎完后老师有一个小小要求,你们可以轻轻地按一按,推一推,来比一比它们的稳定性,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注意一定要分工合作,比比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做框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5课内容。
在前面几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习框架结构给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形状结构的窗口。
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第一,做简单框架。
通过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两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认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框架不稳定,进一步研究用加斜杆的方式加固。
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引导学生在制作和加固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的技巧。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3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探究方法,但却缺乏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
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铁塔等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在游戏中时常会进行橡皮筋扎小棒的操作,但缺乏方法、效率低下;他们在五年级的数学课上就已经学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但当面对“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问题没有一个孩子能清晰地表述……因此完成本课的探究任务对学生来说非常感兴趣,也具有一定的挑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形结构加固四边形立体框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2人小组:10根短小棒,5根长小棒、10根皮筋;记录单。
课件、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框架结构1.导入听说大家的课外知识都很丰富,我想考考大家,(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谁认识它?关于它你知道些什么呢?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正如同学们所说,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它建于1887年,由埃菲尔设计,并以此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