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十届小学语文优质课
- 格式:docx
- 大小:12.78 KB
- 文档页数:3
教育简报
学校2023年10月25日
聚焦课堂展风采,示范引领促成长为促进语文教师队伍教学专业水平,10月24日—26日,我校小学语文(青年组)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在我校开展。
金秋十月,微风院里桂花香。
授课教师们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呈现出一堂堂高水平的优质课。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
本次区优质课评选活动,不仅为大家奉上了一场异彩纷星的教育盛宴,更带来新课标、新理念、新方向,有效架起了教师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广大教师感受到了携手前行的温暖和凝心聚力的力量!
百花争艳,雨丝风片,语文教学之路漫漫,道阻且长。
愿我们一路耕耘一路歌,且迎风雨且徐行。
在未来的教学路上,我们携手共进,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小池》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池”“惜”等六个生字,理解“惜、露、树、阴、晴、柔”在诗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3、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从网上找了好几张美丽的图片,大家抬起头来静静欣赏。
(展示图片)师:同学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看了这些图片之后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生:我们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荷叶还有盛开的和没有盛开的粉色的荷花。
师:那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这几幅图片展示的哪个季节的景象呢?生:夏季。
(生异口同声答)师:那同学们有没有回忆起我们曾今学过的一首与夏季相关的诗歌呢?生:《江南》(生大声诵读《江南》)师:好,大家读得真好,今天老师再带领大家学习一首新的与夏季相关的诗歌,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大家齐声读出诗歌的题目。
(生齐读题目,师板书课题。
)大家一起和老师展笔画(竖勾、点、点;点、点提、横折钩、竖、竖弯钩)要注意强调小池的“池”是翘舌音。
二、走入文本,诗歌初探。
1、我会读。
大家结合拼音自由诵读小池。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听录音,再读小池。
(强调并纠正露lù的读音)诗歌节奏要把握: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再齐读。
2、走近作者。
3、理解诗歌大意体味作者情感。
三、字词解读。
1、我会认。
泉、流、柔、荷、露(这些字都符合加一加的识字法规律。
)明确白字头、三点水、木字底、草字头、雨字头等偏旁。
并且针对荷字的讲解适时插入形声字的概念。
2、我会写。
(1)无。
读音:wú。
组词:无法无天、无能、无奈、无聊、有无、无言以对、无边……展笔画:横、横、撇、竖弯钩。
造句子:老师对你提出批评,无非是想帮助你。
(2)树。
读音:shù。
小学一年级语文公开课《小小的船》优秀教案(通用1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公开课《小小的船》优秀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知8个生字,指导“尖”的书写。
3、体会是诗句所描绘的夜空景象,培养同学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月儿比喻成了小船;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课件:有关字、词、句,卡片、录音、磁带;作业设计、布置:课内:描红“尖”一行课外: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小朋友喜欢猜谜吗?老师给大家猜个;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你们喜欢看月亮吗?你们看到的月亮是怎么样的?(出示“圆月,新月,引导说出”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2、接题在晴朗的夜晚,有这么个可爱的月亮挂在蓝蓝的天上,该多美呀!难怪俺们小朋友都喜欢看月亮。
有位老爷爷还特地把俺们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
题目就是小小的船。
师领读课题,生齐读。
二、看图今天来势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俺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了什么?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小女孩坐在哪里?她看见了什么?从图中,俺们可以看出,题目中“小小的船'就是指的什么呀?三、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边听课文边看图,想:课文是怎样描写与儿的?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一起找好在课文中的生字,再读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准音。
4、检查阅读情况(1)抽读生字卡。
(2)读一读难读的字。
弯船两尖闪星天蓝看坐四、指导写字1、学会了课文,俺们来学习写字,今天俺们只学习一个字“尖”。
2、多媒体出示“尖”,分析。
(1)指名读。
(2)找朋友。
(3)这个字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小”要注意“小学一年级语文公开课《小小的船》优秀教案篇2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情趣。
2、丰富词:一节一节,理解动词:推、拉、拖,会使用句式:开来了船。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0年河南省普通中小学优质
课教学评选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21.01.22
•【字号】教基研〔2021〕26 号
•【施行日期】2021.01.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教育
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0年河南省普通中小学优质课教学
评选结果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2024 年河南省普通中小学、幼儿教育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的通知》(教基研〔2019〕261 号)精神,我省
在2020 年度先后开展了高中思想政治/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学英语、中学数学、中学物理、中学化学、中学生物、中小学音乐、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含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绿色证书、特殊教育、中小学书法教育等17 个学科的优质课评选活动。
在评选过程中,各学科评选委员会认真贯彻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评选标准、程序进行评选,共评出一等奖813 名,二等奖1729 名,三等
奖1725 名。
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
附件:2020 年河南省普通中小学优质课教学评选分学科教师获奖名单
2021年1月22日。
小学四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一等奖1、小学四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九色鹿》优质课教案四年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版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教材分析】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个民间故事。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明白做人的基本准则。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
课文情节生动,人物鲜明,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
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
因此,在教学中要着力把课文语言的“浅”和内涵的“深”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生字字音,并重点指导“魂”“誓”等字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初步体会九色鹿、调达等人物形象和特点,感悟做人的道义。
【重点难点】掌握读故事的基本方法,说出九色鹿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设计思考】1.以“故事”体裁文章为例,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基本范式和变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着眼点,以学生自悟自学为重点,掌握概述故事内容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回归语文教学本位。
【教学过程】一、走进“故事”,导入新课1.以“聊故事”的方式导入。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2.交流九色鹿名字的由来。
3.谈印象:读第一自然段。
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题。
4.质疑,激发阅读期待: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九色鹿什么故事呢?【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问号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通过“聊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学习故事的兴趣;同时,课开始便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文的学习。
2022年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让课堂融洽,使师生和谐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焦作市第十二中学王伟我想我是幸运的。
首先,在焦作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到了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是篇虽深刻却容易动人的文章,在众人的点拨下我取得了第二名这个让我惊喜的成绩;继而,省教研室慷慨扩充名额,我忝入2022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的选手之列,在我市众多名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执教的《荷塘月色》获得一等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我的名次不靠前,为此我流过眼泪,也曾深深自责,但正如党红英老师所说,我最大的幸运在于,自己历练了,收获了,成长了。
今年的比赛和往年不同,老师们都将眼光聚焦在了“新课改”三个字上,想弄明白何谓“新”,如何“新”。
通过反复地备课、讲课、听课,我觉得一个完美的课堂未见得非要完全脱胎换骨,标新立异,但需要具备以下“五个一”。
一个前提——教师扎实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论,一方面是教学技能。
备课时最大的渴望是迸发灵感,独辟蹊径,但脑袋里空空如也,最终救命稻草总是隐藏于手边的教育教学杂志上,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作指导,我只是井底之蛙。
说到教学技能,我很佩服这次比赛的两位老师,侯胜兰老师《琵琶行》的配乐背诵声音圆润,感情到位,让学生和听课老师如痴如醉,张建学老师小品般幽默流畅的语言,让学生对《动物游戏之谜》这样的科技文也热情高涨,高雅的氛围自然熏陶出品位出众的学生。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目标,这其中必然出现动态生成性问题,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便难以有效地掌控课堂,而这些都绝非一时之功,需要不断积累,感悟和实践。
一种魄力——大胆取舍抽到《荷塘月色》,着实令我沮丧,一来课文太经典,而课改求新,二来文章处处重点处处难点,一课时远远不够,而比赛时间是40分钟,一旦超时便与一等奖无缘。
教案大改四次,无一不是因为追求面面俱到,导致了面面不到,处处隔靴搔痒。
部编版小学语文《太行山》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太行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川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太行山的壮丽景色;- 帮助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太行山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了解太行山- 导入:通过展示太行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太行山给他们的第一印象;- 合作阅读:分发课文《太行山》,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讨论并回答问题;-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激发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太行山的感受,并鼓励他们用创意的方式表达。
第二课时:品味太行山-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太行山的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太行山的魅力;- 集体阅读: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语言美;- 理解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存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创意表达:让学生分成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段描述太行山的诗句或歌曲;- 分享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表达方式,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作。
教学评价-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注重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是否连贯、准确;- 鼓励学生在创意表达中展示个人特色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延伸- 邀请当地的山水画家或摄影师来学校讲解太行山的绘画或摄影技法;- 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亲身感受太行山的壮丽景色;- 鼓励学生用笔记本、手机等工具记录自己对太行山的观察和体验。
以上是《太行山》公开课的优质教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太行山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小学语文竞赛课《落花生》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落花生》的中心思想,感受作者通过落花生表达的人生态度。
2.学会通过阅读理解,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落花生象征意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导入,让学生观察花生,提问:你们知道花生的哪些特点?二、初步感知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内容1.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落花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2.讨论落花生象征意义,理解作者通过落花生传达的人生态度。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对落花生有什么新的认识?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中的细节,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对比手法,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将落花生的精神品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落花生的读后感。
2.课下收集有关花生的资料,了解花生的种植、用途等。
六、课后反思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参与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教师也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落花生》中作者借助落花生来表达的人生态度,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来深化理解。
小学语文比赛课《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感受五位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2.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位战士的英勇形象。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五位战士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精神。
2.引导学生将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1.课文《狼牙山五壮士》2.PPT课件3.学生自主学习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狼牙山五壮士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享对狼牙山五壮士的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五位战士的英勇形象。
2.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深入分析课文。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如五位战士的英勇行为、他们的信念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四、课堂分享1.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主题,进行小组研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完成小组研究报告,并进行课堂分享。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表达对五位战士的敬仰之情。
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学习能力。
3.学生对五位战士的敬仰之情和爱国情怀的表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拓展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感受到了五位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学生将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了爱国情怀。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