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饲养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母猪的饲养管理
1. 环境温度:母猪的饲养环境温度一般应保持在15-25℃之间,如果温度过高,可以通过通风、加湿等方式降低环境温度。
2. 湿度:母猪的饲养环境湿度应保持在60-70%之间,如果湿
度过高,可以通过通风、加湿等方式降低环境湿度。
3. 饲料:母猪的饲料应以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为主,以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并且应根据不同季节和母猪的生理状态变化而变化。
4. 饮水:母猪应每天提供新鲜的清洁水,以保证母猪的饮水需求,并保证母猪的健康。
5. 疫苗:母猪应及时接种猪瘟疫苗、猪用伪狂犬病疫苗、猪用猪痢疾疫苗等,以预防猪瘟、伪狂犬病和猪痢疾等疾病的发生。
母猪的饲养管理培育母猪是为了获得健康良好的繁殖群体,从而生产优质高效商品猪,为人类提供优质安全的猪肉产品。
养殖由过去分散饲养转向规模化养殖,饲养管理技术指导也应转向规模化养殖,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提高繁殖率,延长母猪的繁殖寿命,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1.后备母猪的选育。
应从优质高产母猪的后代中选留,同胎应在10头以上,仔猪初生体重1.3~1.5千克;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胞无遗传缺陷;至少有六对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乳头,前三对乳头应在脐部以前;体型良好、体格健全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外生殖器官发育良好;选留180日龄左右出现初情期,母性好,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的母猪作为后备母猪。
选购后备猪的饲养管理,首先要在无疫区的种猪场或养殖户选购,购种前应做好圈舍消毒准备工作,购回后先隔离饲养45天以上,一周内不能过量采食,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转入正常饲养,应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及监管档案记录,大量引种后要分小群饲养和驱虫,以保证肢体正常发育。
体重60千克后要饲喂后备猪专用料,体量90千克或180日龄后至配种前施行限喂栏饲养与自由采食相结合,日喂量2.5千克左右,分2~3次饲喂,并给予充足的清洁饮水,散养户应注意饲料中的蛋白质及钙磷成分,让骨骼、生殖器官充分发育,达到不肥不瘦的种用体况。
在配种前2周实施优饲催情,日喂量3~3.5千克;配种后日喂量2千克左右,此期间喂量过高反而会影响胚胎的着床,怀孕后期(3个月)应增加日喂量至3.5千克,以保证初生仔猪体重。
配种前后一段时间喂给优质青绿饲料,占日粮的20%~30%(以干物质计算),可促进发情和排卵。
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冬暖夏凉。
加强运动增强体质,促使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保证肢体健壮。
2.后备母猪发情期适时配种。
为保证后备母猪适时发情配种,可采用调圈合群饲养,成年公猪刺激的方法来诱导发情,对于接近公猪3~5次仍未发情的后备母猪应调整饲料营养,并将集中到一个有明显气味的公猪栏饥饿24小时或每天使一头公猪与之追逐爬胯刺激母猪发情。
2018 年第 11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209科研◎畜牧兽医母猪饲养管理技术何冬冬1 后备母猪体型的选择要选择品种好、母性好、产仔多的母猪,最好是2~4胎,断奶体重大,外观正常的母猪;与商品猪混养,淘汰生长慢的母猪;65~75kg 时淘汰过肥的母猪;100kg 时用公猪试情,淘汰2周内不发情母猪。
2 母猪饲养程序的特点2.1 第一阶段:配种前(断奶~配种),断奶后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率,需要增加饲喂量2.6~3.6kg ;配种前(促进排卵)其目的是提高排卵率;能起到预防哺乳期母猪体重下降;减少应激;保持合适的温度;保证充足的光照(300~350勒克斯);增量饲喂怀孕母猪浓缩料使血中FSH 、LH 、Insulin 浓度增加;断奶当天要绝食且不绝水。
2.2 第二阶段:妊娠前期(配种~妊娠30日受精卵存活率极大,此时间段要减量饲喂,喂食量大约在1.9~2.3kg 。
(见表1)表1 妊娠前期(1~20日)采食量与胚胎的死亡率采食量(kg/日) 4.12.5 1.25胚胎存活率 (1~10日)66.072.178.4胚胎存活率 (10~20日)67.372.071.92.3 第三阶段2.3.1 妊娠前期(着床)目的:受精卵存活率极大化;过多的能量摄取使血中胰岛素含量增高,降低子宫内能量的利用率, 导致受精卵的存活率下降;母猪过瘦时,一定要要想到维护母猪的体形。
2.3.2 妊娠中期(妊娠30日~75日)整个妊娠期管理的核心是调节母猪体形,注意饲喂量控制在1.9~2.6kg , 因受精卵着床,妊娠前期很难做到调节体形,所以妊娠中期(妊娠30日~75日)重点调节母猪体形,根据体形调节饲料,最好使用专用怀孕母猪浓缩料进行喂食, 还有要注意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趾蹄发育。
2.3.3 妊娠中期(75至95)母猪乳腺发育极大化,饲喂量在1.9~2.5kg 。
这阶段饲喂量过多引起母猪过肥,导致乳腺发育不良乳腺细胞数 = 泌乳量,禁止过肥(禁止增加饲喂量)2.3.4 妊娠后期(妊娠95日~110日)胎儿体重极大化,母猪食量会加大,饲喂量控制在2.5~3.5kg ,出生体重与存活率密切相关,仔猪体重的2/3生长在妊娠后期(妊娠95日~110日),用高脂肪、高营养的哺乳母猪浓缩饲料增量饲喂,改善乳量与乳质,预防难产。
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种母猪的管理好坏直接关系着母猪的淘汰率和产仔数。
所以抓好种母猪的饲养管理应该是每个猪场应该多下功夫的地方。
下面店铺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母猪的管理技术吧。
母猪饲养管理要点一、优良母猪的体形标志俗话说,“母猪喂成八分膘,容易怀胎产仔高。
”即母猪应保持不肥不瘦,七八成膘的繁殖体况。
二、喂养母猪的原则母猪的消化功能强,吸收功能也强,特别是在怀孕期和哺乳期。
因此,不要太多精料,适当增加含粗纤维多的饲料,如青饲料、麦鼓等,又能防便秘。
对体瘦的母猪,要尽快恢复膘情。
过胖的母猪易使脂肪浸润卵巢,影响卵子成熟和正常发情,故要减料和多运动。
精料严重不足,以劣质青粗料饲养母猪的办法应杜绝。
否则,母猪会过度消瘦,引起内分泌失调,卵泡不能正常发育,故发情也不正常或根本不发情。
母猪对钙的不足极为敏感。
缺钙会造成母猪受胎率低、产仔数少、缺乳和产后瘫痪。
三、母猪管理(1)充足的阳光,适量的运动,新鲜的空气,对母猪保持良好的繁殖体况,正常发情、排卵、体质锻炼,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配种前加强放牧,使母猪采食牧草,接触阳光、土壤、新鲜空气,能促进母猪发情。
对长期圈养的母猪应设有运动场。
四、母猪的发情与配种(1)母猪初配年龄与体重:在正常情况下,地方品种小母猪可在7月龄左右,体重60-70千克以上开始配种。
国外品种8-10月龄,体重90-120千克开始配种。
我国新培育的品种和杂种猪初配年龄和体重在两者之间。
母猪初配过早、过晚对身体都有影响。
过早配种,不但影响延长自我发育,还会降低排卵数和产仔数。
而过晚配种,既增加了空怀时间,加大饲养费用,还会影响母猪产后泌乳量。
(2)母猪初配的具体时间:母猪的初情期即指母猪开始出现发情现象的时期。
因身体还没发育成熟,还不能配种。
本地猪可在第二次发情时配,外来猪种在第三次发情期配为好。
(3)提高受胎率的措施:母猪发情只是第一步,关键是促使母猪排卵和多排卵,只发情不排卵达不到受胎的目的。
母猪的健康管理要点山东迅达康兽药有限公司技术部林久长如果我们把猪场比喻成一个工厂,那么母猪就是这个工厂的生产机器。
要工厂达到最好的效益,机器就要高速运转,且使用寿命要长。
对于猪场来说,就要求母猪生产效率高、母猪利用年限要长,即母猪一生要提供更多的合格断奶仔猪。
俗话说“一个家庭如果妈妈不健康,小孩肯定不健康”,如果一个猪场母猪不健康,仔猪也不会健康,所以母猪健康管理在猪场生产中至关重要!下面为大家透析日常母猪管理的要点:一、关注母猪的数据管理衡量母猪生产效率的指标是年平均每头母猪提供的合格断奶仔猪数,即PSY,PSY=胎产活仔数×年产胎次×哺乳段死亡率。
所以要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母猪管理的重点)就是要围绕上面三个指标进行管理。
1、影响胎产活仔的因素:有效精子数、母猪发情状态、配种时机和方式、霉菌毒素、繁殖疾病、接产2、影响母猪年产胎次的因素:非生产天数。
母猪繁殖周期=妊娠期(114天)+哺乳期(28天内)+断奶发情时间(10天内),即五个月时间。
超出正常繁殖周期外的所有天数都是母猪的非生产天数,一个非生产天数的直接损失超过10元、间接损失超过30元,这是影响母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容易被忽视的。
非生产天数包括:母猪长期不发情、返情、空胎、流产、早产、生死胎、母猪妊娠期死亡或淘汰等所占的天数。
影响主要因素有配种技术、霉菌毒素、繁殖疾病(伪狂犬、猪瘟、蓝耳、圆环、细小、乙脑)、肢蹄病(口蹄疫、栏位破损)等3、影响哺乳仔猪死亡率的因素:仔猪初生重、疾病、哺乳期护理(初乳、剪牙、断尾、保健、保温、教槽)所以要提高母猪生产效率,就要同时提高以上三个指标,而每个指标中又包括很多细微的具体工作,因此母猪的管理必须精细化管理,包括母猪培育、配种、妊娠及哺乳等每个环节。
二、后备母猪管理为了维持母猪长期稳定的良好生产水平,除被动淘汰疾病、肢蹄病母猪外,还应该主动淘汰老龄、低产、多次返情、妇科病等母猪。
母猪饲养方案的10个要点母猪是一个繁殖猪场重要的生产资料,母猪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猪场的生产效益,只有健康的母猪才能生产出健康合格的小猪仔。
所以,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提高母猪质量,保证母猪健康,才能提高猪场生产效益。
同时一个好的母猪饲喂流程可以大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同时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
一、控制母猪料量的几个关键时期1.配后3天和8-25天,量料过高会导致受精卵死亡,胚胎附植失败,使空怀比例升高,产仔数减少,此阶段建议饲喂1.8-2.0kg/天。
2.怀孕中期70-90天,料量过高会导致怀孕母猪乳腺发育不良,产后泌乳性能下降,因此此阶段建议饲喂2.0-2.5kg/天。
二、母猪饲喂方案母猪获得的营养总是优先供应给发育中的胚胎,而胚胎的需要的能量又很小,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妊娠期的营养水平不太可能影响窝产仔数。
母猪怀孕35-90天阶段是生长、机体储备、体况调整恢复时期,对过肥或过瘦的母猪适当地进行减料或加料,使怀孕母猪在分娩前达到良好状态,各胎次母猪分娩时的P2背膘厚都应为18-19mm。
1.母猪配种当天转喂怀孕母猪料(粗蛋白含量14%),并把料量降低至1.8-2.0kg/天。
2.配后40-60天,喂怀孕母猪料2.0kg/天。
3.配后60-90天,喂怀孕母猪料2.0-2.5公斤/天。
4.怀孕90天—喂哺乳母猪料2.5-3.0公斤/天。
(日粮粗蛋白含量16%)①此阶段是胎儿的快速生长和乳腺生长期,建议无论小母猪还是母猪,应采食9500Kcal/天。
②产前母猪喂料过多会使母猪产后食欲降低,采食量减少,影响母猪泌乳量。
因此想通过产前母猪增加饲喂量提高仔猪出生体重的做法成本不合算。
5.哺乳母猪—饲喂量以3Kg+330g×带仔数/头母猪计算。
少喂多餐或自由采食的饲喂方法。
①哺乳期间母猪要尽量增加饲喂次数,如分4-6餐饲喂。
夏天早晚多喂,中午少喂。
②哺乳期母猪掉膘过多会影响断奶后发情正常和下一胎产仔数。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后备母猪是生产母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产效益。
正确的饲养管理对于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选种管理选育后备母猪要从品种性能、遗传背景、外观特征、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估,选择出生长发育好、繁殖性能好的后备母猪。
要注意避免近亲交配,避免品种混乱。
选育出符合生产需要的后备母猪,从根本上提高了养猪效益。
二、饲养环境管理1. 猪舍建设:后备母猪繁殖期间要提供干净、整洁的舒适环境,猪舍的建设要合理布局,保持通风透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保证充足的日光照射。
2. 猪舍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消毒,定期更换垫料,避免粪便积聚,保持猪舍干燥清洁,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饲料管理1. 合理饲料配比:针对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2. 定时定量喂养: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次数,保证后备母猪能够充分摄取所需营养,避免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
四、生长发育管理1. 合理生长发育:控制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保证后备母猪在成长过程中能够达到标准的生长发育水平。
2. 定期体重监测:定期对后备母猪进行体重监测,根据体重情况调整饲料配比,保证其生长发育的平稳和健康。
五、疾病防治管理1. 疫苗接种: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疫苗接种计划,保证后备母猪免疫力的提高,预防疾病的发生。
2. 定期体检:定期对后备母猪进行全面体检,及时发现疾病症状,保证其健康状况,及时进行治疗,保证后备母猪的健康生长。
六、情绪管理后备母猪的情绪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后备母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要保持猪舍的安静和稳定,给予后备母猪良好的情绪环境,避免受到外界噪音、打扰和惊吓。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关乎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猪的健康,需要综合考虑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环境、饲料、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因素,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才能养好后备母猪,提高养猪效益。
一、目的为确保母猪饲养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母猪生产性能,降低养殖成本,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场所有母猪饲养区域及工作人员。
三、管理制度1. 生物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猪场消毒、灭鼠、灭蚊等工作。
(2)引进新猪时,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制度,确保无疫病传入。
(3)加强猪舍通风,保持猪舍内空气质量。
2. 饲料管理(1)选用优质饲料,确保饲料营养成分齐全。
(2)饲料储存、运输过程中,避免污染、霉变。
(3)定期检查饲料质量,确保饲料新鲜、安全。
3. 疾病预防与控制(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确保母猪免疫效果。
(2)定期对母猪进行驱虫、治疗,预防疾病发生。
(3)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诊断、治疗,并报告上级部门。
4. 饲养管理(1)根据母猪生长阶段,合理调整饲料配方,满足营养需求。
(2)加强母猪饲养管理,保持猪舍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垃圾。
(3)关注母猪生理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四、饲养流程1. 后备母猪(1)选择遗传潜力好、体型佳的后备母猪。
(2)引入后备母猪后,进行隔离观察,确保无疫病传入。
(3)根据体重、日龄调整饲料配方,自由采食。
(4)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体成熟指标后,进行配种。
2. 妊娠母猪(1)妊娠母猪进入妊娠期后,改喂怀孕料,控制膘情。
(2)定期检查母猪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妊娠母猪产前,减少应激,确保顺利分娩。
3. 分娩母猪(1)分娩前,对产床进行清洗、消毒。
(2)母猪分娩时,协助接产,确保仔猪成活率。
(3)分娩后,加强产后护理,预防母猪疾病。
4. 哺乳母猪(1)哺乳母猪产后,调整饲料配方,满足哺乳需求。
(2)加强仔猪护理,确保仔猪健康成长。
(3)根据母猪体重、膘情,调整饲料喂量。
五、考核与奖惩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及流程,确保母猪饲养安全的员工,给予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及流程,造成母猪饲养安全隐患的员工,进行处罚。
3. 定期对饲养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母猪各阶段饲养管理目标《母猪各阶段饲养管理目标》在养殖业中,母猪是繁殖的核心,因此对母猪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不同阶段的母猪有着不同的生理和生产需求,因此在饲养管理中需要制定相应的目标,以确保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1. 生长期:母猪从仔猪时期到精育期,需要良好的生长发育。
在这个阶段,饲养目标是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母猪的生长和发育,使其达到适宜的体重和体型。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止疾病发生。
2. 配种期:配种期是母猪繁殖周期的关键阶段。
在此阶段,饲养目标是维持母猪的体重和身体条件,提供适宜的饲料,以确保母猪的生殖性能和繁殖效率。
此外,需要合理安排配种时间,并确保母猪和公猪的配对质量。
3. 妊娠期:妊娠期是母猪孕育后代的关键时期。
饲养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适宜的营养,满足母猪的需求。
此外,需要注意母猪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母猪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发育。
4. 哺乳期:哺乳期是母猪为幼猪提供乳汁和护理的时期。
饲养目标是提供高能饲料和适宜的营养,以满足母猪和幼猪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注意母猪的健康状态和乳汁质量,及时做好防病护理,保障幼猪的健康成长。
5. 断奶期:断奶期是幼猪从母乳过渡到固体饲料的时期。
饲养目标是提供适宜的断奶饲料,满足幼猪的生长需求,并逐渐培养其自主进食的能力。
此外,还需要注意断奶后幼猪的环境适应能力,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避免疾病发生。
综上所述,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目标不同,但都以保障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为核心。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饲养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才能确保母猪的良好繁殖效果,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的繁殖力,是影响养猪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
只有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才可以为以后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打好基础。
为此,建议大家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母猪的综合利用价值,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后续生产的生力军,后备母猪的使用年限为3-5年,担负着繁重的繁殖任务,加上周期性又强,因此,后备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管理目标:成功培育后备母猪,更新繁殖母猪群,提高繁殖母猪效率。
存在的问题:未能形成种用体况,导致发情延长或不发情,配种妊娠率低,哺乳期泌乳不足,仔猪发育不良,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繁殖力低,使用寿命短。
(一)管理措施1、后备母猪的选拔:①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筛选,同胎至少有9头以上,仔猪初生重1.2-1.5千克;②足够有效的乳头数,后备母猪至少有6对充分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乳头,其中至少3对应在脐部以前。
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保留;③体型良好,体格健壮、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
臀部削尖或站立艰难的小母猪寿命短,不要利用;④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胎无遗传缺陷;⑤外生殖器良好,180日龄左右能准时第一次发情;⑥母性好,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⑦无特定病原病,如萎缩性鼻炎、气喘病、猪繁殖呼吸道综合征等。
2、外购后备母猪,要在无疫区的种猪场选购,猪调回后,先隔离饲养45-60天,5-7日内不能过量采食,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转入正常饲喂,并做好防疫驱虫工作。
3、小群饲养,每圈3-5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0.66平方米,保证其正常发育。
4、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不能喂生长育肥猪饲料。
90千克或180日龄前实行自由采食,90千克或180日龄后至配种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结合,日喂2.5千克左右,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让骨骼、性器官充分发育,目的是达到不肥不瘦(八成膘)的种用体况。
5、配种前两周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3-3.5千克;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5千克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加排卵,也可避免体重过肥影响受精卵着床。
6、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从而增强体质,促使骨骼和肌肉发育,保证肢蹄健壮。
7、按驱虫和免疫程序,进行驱虫和免疫接种工作。
8、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持栏舍内清洁、干燥,冬暖夏凉。
9、配种前一段时间按摩乳房,刷拭体躯,建立人猪感情,使母猪性情温顺,好配种,生猪后好带仔。
10、为保证后备母猪适时发情,可采用调圈、合圈、成年公猪刺激的方法刺激后备母猪发情;对于接近或接触公猪3-4周后,仍未发情的后备猪,要采取强刺激,如将3-5头难配母猪集中到一个留有明显气味的公猪圈内,饥饿24小时、互相打架或每天赶进一头公猪与之追逐爬跨(有人看护)刺激母猪发情,必要时可用中药或激素刺激;若连续3个发情期都不发情则淘汰。
(二)发情与配种1、后备母猪初配条件:初配日龄为220-230天,体重大于120千克,背膘厚度17-19毫米,配种时间为第2-3次发情。
2、细致观察母猪发情,适时配种,不漏配。
配种的有效时间是发情开始后12-36小时之间,第一次配种应在静立发情被检出之后12-16小时完成,过12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配种。
一般采取早上压母猪背有静立反应时,于当天下午配种一次,次日早上再配一次;下午压母猪背有静立反应时,于次日早上配种一次,次日下午再配一次。
母猪配种后如果两个发情期观察未见发情表现,则可初步判定母猪受胎。
3、严格按照配种计划进行配种,防止乱配,配种后立即记录清楚。
4、有条件可采用人工授精,能降低饲养成本,改进配种水平,提高繁殖成绩。
(三)后备母猪的营养1、日粮营养水平为:粗蛋白15%-16%,消化能3050-3150千卡/千克,赖氨酸0.7%-0.85%,钙0.80%-0.90%,总磷0.6%-0.7%。
2、在考虑营养需要时,应让后备母猪有一定的体脂储备,从而提高繁殖能力,延长繁殖寿命。
3、不能用育肥猪的饲料来喂70千克以上的后备母猪,最好饲喂专门为后备母猪设计的预混料。
4、用育肥猪的饲料来喂后备母猪会导致以下问题:①不发情:铜过高(生殖系统的第一杀手),VE、VC、胡萝卜素不足或缺乏;②产仔少:蛋氨酸或胆碱不足或缺乏,导致排卵少;③蹄裂:缺乏钙和生物素导致腿部和蹄部发育不佳,种用价值降低,淘汰率高;④体型像大肥猪,能量过高.二、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目标:一是要使青年母猪早发情多排卵;二是要使断奶母猪或配过种但没受孕的母猪,尽快重新配种受孕。
存在问题:用哺乳料甚至怀孕料喂的空怀母猪,使营养满足不了需要,导致不发情或排卵数少,或即使排了卵但卵也不成熟。
(一)青年母猪的性成熟和开配时间青年母猪,是指尚未产过仔的母猪,包括后备猪和达到种用年龄而且已经开配使用的母猪。
青年母猪达到性成熟时,即出现第一次发情(初情期)。
母猪初情期的时间与品种本身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有关。
本地母猪在3-4月龄、培育品种母猪在4-5月龄、引入品种母猪在5-6月龄即达到初情期。
后备母猪在生长发育阶段,若摄入了足够的营养,生长发育正常,初情期也较早。
若生长发育受阻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则会推迟初情期。
一般来说,青年母猪的初情期越早越有利。
初情期越早,开配使用的年龄也越早。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母猪初情期时即可立即配种,因为母猪第一次发情时排卵数很少,若在此时配种受孕则窝产仔数少,而且过早配种使用的母猪,本身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成年体重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发挥也十分不利。
青年母猪的排卵数,是随年龄和发情次数的增长而增加的。
从纯粹获得较高产仔数发挥母猪一生的最大繁殖潜力角度来看,让青年母猪达到初情期时,再延迟几个发情期再配种更为有利。
但过度推迟青年母猪的开配时间也不好。
因为这样,一会延长母猪的非生产使用时间;二来有一些母猪,特别是瘦肉型品种的母猪,几个发情期过后均不配种受孕,以后可能会出现发情不正常,甚至不发情的现象。
在发育正常的情况下,青年母猪的开配时间最好是在第二次发情时开始。
(二)促进母猪的发情和排卵措施青年母猪发情时的排卵数少,增加其发情时的排卵数,可以提高窝产仔数。
因此,饲养青年母猪时,既希望它早发情,又希望它多排卵。
经产母猪的排卵数一般在20-30个,增加经产母猪的排卵数,对提高窝产仔数的意义不大。
但经产母猪断奶后,体况的差异很大,体况越瘦的母猪,重新发情的时间也越迟。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强饲养,等体况恢复正常以后才会正常发情排卵。
有一些母猪,在配种后经过妊娠检查,证明并没有受孕,但由于体内生殖激素的分泌紊乱不再表现发情。
对以上这三种类型的猪,都必须采取措施来促进其发情和排卵。
促进母猪发情的排卵的措施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公猪的刺激:公猪的刺激包括视觉、嗅觉、听觉和身体接触,这些刺激对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作用很大。
性欲好的公猪和成年公猪的刺激作用比青年公猪和性欲差的公猪的作用更大。
待配种的母猪应该关养在与成年公猪相邻的栏内,让母猪经常接收公猪的形态、气味和声音的刺激。
每天让成年公猪在待配母猪栏内追逐母猪10-20分钟,这些既可以让母猪与公猪直接接触,又可以起到试情作用。
2、适当的刺激:混栏和驱赶运动,对母猪来说均是一种应激,对提早发情有利。
因为适当的刺激,可以提高母猪机体的兴奋性。
断奶后的空怀母猪和配种后没有怀孕也不表现发情的母猪,最好是每栏4-5头混养,但要注意年龄与体重相差不要太大,也不要把性情凶狠的母猪与性情温顺的母猪混养在一起,以免打斗过于激烈,造成伤残甚至死亡。
有种猪运动场的猪场,最好每天有一定的时间适当驱赶空怀母猪运动。
经过这样适当的刺激,一些处于发情静止状态的母猪,会重新表现发情。
(三)母猪的发情和配种1、母猪的发情期:母猪的发情周期为18-24天,平均为21天。
在一个发情周期内,要经历发情前期、发情旺期、发情后期和休情期四个阶段。
从发情前期到发情后期,总称为发情期。
母猪的发情期因个体的不同而异,最短的只有一天,最长的6-7天,一般为3-4天。
青年母猪的发情期较经产母猪短。
在生产实际中,往往很难确定母猪发情开始的时间,只有根据母猪的发情表现来判断。
母猪的排卵时间有早有迟,持续时间有短有长,为了确保卵子排除时有足够数量活力的精子受精,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最好用公猪配种2-3次。
经产母猪每次配种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而青年母猪因为发情较经产母猪短,每次配种的时间间隔可以缩短为12小时。
2、母猪的配种方式:母猪的配种方式按配种的次数来分有单次配种、双重配种和重复配种;按交配的形式来分有本交和人工授精。
①单次配种: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只用一头公猪配一次。
②双重配种: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用两头公猪先后相隔10分钟左右各配一次。
③重复配种: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用一头或几头公猪相隔12或24小时先后配种2-3次,此配种方式最佳。
有些母猪发情时,外部表现十分明显,或虽有发情表现,但公猪不在场时,没有站立反射出现,这时需要公猪试情方能确定母猪是否发情以及是否达到配种的最佳时间。
用公猪试情时,把性欲旺盛的公猪赶进待配母猪栏内,让公猪寻找发情母猪。
当公猪出现爬跨母猪而母猪出现站立反射时,再把母猪赶进配种栏内,用指定公猪配种。
(四)催情母猪的营养要点1、维生素E是第一限制性维生素,维生素E>150ppm(150克/吨)。
2、蛋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0.33%。
3、维生素C>500ppm;β-胡萝卜素>300ppm;胆碱>925ppm养猪精英群(QQ群334534840)---每日报价,最新猪价行情,养殖专家解答技术难题,热心医生为大家分析疑难杂症,赶紧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