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气胸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新生儿气胸患儿采用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行胸腔穿刺抽气、闭式引流治疗的效果、留置针留置时间为0~72 h。
结果20例全部治愈出院,17例单纯一次抽气后症状消失,2例抽气2次后症状消失,1例抽气后给予闭式引流治疗。
无一例感染病例发生。
结论采用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行胸腔穿刺治疗新生儿气胸,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损伤小、无瘢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新生儿气胸Application of disposabl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neonatal pneumothorax XIAO Fei. Pingmei Shenma Medical Group General Hospital,Pingdingshan 467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 by disposabl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thoracocentesis and closed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pneumothorax. Methods Them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effects by disposabl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thoracocentesis and closed drainage in 20 infants with neonatal pneumothorax. The indwelling needle was taken for 0~72 h. Results Among all the 20 cured and discharged cases,there were 17 cases with disappeared symptoms after 1 single extraction,2 cases after 2 extraction,and 1 case received closed drainage after extraction. There was no case with infection.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disposabl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treating neonatal pneumothorax is easily operated,safe,effective,small invasive,without scar.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Disposabl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Thoracocentesis;Neonatal pneumothorax新生儿气胸[1]是新生儿气漏的一种,任何原因引起肺泡过度充气,肺泡腔压力增高或肺泡腔与间质间产生压力阶差及邻近组织压迫,可导致肺泡壁破裂而产生气漏,随着加压呼吸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明显增加,在住院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05%~2%,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常见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若不及时恰当的处理,可引起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新生儿气胸危险因素临床分析及胸腔闭式引流对气胸治疗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气胸的发病原因,并探讨胸腔闭式引流在治疗气胸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某医院新生儿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55例气胸患儿与同期入院的100名正常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多因子Logistic方法,对两组气胸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子分析。
对是否采取胸腔闭式引流将其分为两组,并进行 t检验分析。
结果:新生儿气胸的风险因子有:胎龄、选择性剖宫产、肺炎、窒息后复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湿肺、机械通气等都是新生儿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气胸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较正常儿童高,但在撤机后,吸氧时间均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胎龄、选择性剖宫产、肺炎、窒息后复苏、 NRDS、 MAS、湿肺、机械通气是导致新生儿气胸的高危因素。
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和高频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气胸,能有效地提高气胸的治愈率。
关键词:气胸;高危因素;胸部闭式引流;新生儿引言新生儿气胸是新生儿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死亡率极高。
足月儿的发生率在1%~2%之间,而早产的发生率在6%以上。
严重的气胸通常与其它基础疾病有关,以肺为最常见。
有27%的人患有透明膜病,41%的人有胎粪,25%的人会窒息,10%的人患有湿肺。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就胸部闭式引流术在新生儿气胸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对某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5例气胸患儿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对同期的100名正常儿童进行了对比分析。
全部病例均进行了相应的处理,35例儿童中,22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3例行非闭式引流术。
观察组35例患儿均符合诊断条件。
排除条件:新生儿家属不能正常进行沟通交流,资料不完整者。
本研究经过家属同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x-±s, n)组别n男/女足月儿/早产儿大于2500g/小于2500g窒息后复苏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肺炎无创正压通气机械通气湿肺左侧气胸右侧气胸双侧气胸对照组10055:4560:4042:137142733118000观察组3520:1528:7(早产儿)27:814232319191225701.2新生儿气胸的诊断标准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在自主呼吸,特别是机械通气时,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的胸部升高会导致胸部不对称,呼吸暂停,心跳减慢。
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治疗新生儿气胸时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5例新生儿气胸患者,以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对其进行治疗并护理,观察手术前后的临床反应、胸片变化情况、经皮氧饱和度(TcSO2)和临床疗效。
结果术后2h后,25例患者皮肤紫绀基本消失,外周循环得到改善,呼吸困难减轻,经皮氧饱和度由治疗前<0.80上升到治疗后>0.90;手术后8h通过复查,X线表现为胸腔内气体减少,肺开始复张,24h后胸腔气体都基本消失,48h后复查X线表现为胸腔气体已经消失,无气胸复发者;引流的时间是(36±4.69)h。
25例患者中有21例痊愈出院,3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治愈率为84%。
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治疗新生儿气胸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留置针胸腔引流气胸新生儿疗效【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098-02气胸属于新生儿的急症和重症疾病,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诊,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0.05%——2%或更高[1]。
新生儿气胸发生的原因是肺泡过度膨胀而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主要的病因是肺炎、MAS、RDS、心肺复苏抢救和机械通气治疗[2],该疾病多见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如果不能早期诊断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最终导致新生儿的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目前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新生儿气胸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基层医院传统式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很难开展。
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25例新生儿气胸,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经我院新生儿科确诊患有气胸的25例新生儿,男性15例,女10例;出生年龄为24h-16d;胎龄<36周的有7例,36-42周的有15例,胎龄≥42周的有3例。
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与胸穿抽气治疗闭合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研究芦莎【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治疗与胸穿抽气治疗闭合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我科收治的闭合性气胸患者80例,分为胸穿抽气治疗(对照组)及应用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组)各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1-3d及治疗后6-7d两组的治愈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4-5d的治愈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治疗闭合性气胸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使用.【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3(019)010【总页数】3页(P1529-1531)【关键词】闭合性气胸;深静脉留置针;闭式引流【作者】芦莎【作者单位】中铁一局西安中心医院内一科,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闭合性气胸属于自发性气胸的一种,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发局限性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
本病可由长期慢性肺部疾病或急性肺部外伤所致,在闭合性气胸的肺压缩小于20%时可以应用保守治疗,胸膜腔内气体可自行吸收,但是当肺压缩大于30%时,因胸膜腔内气体量多,已经很难自行吸收,所以应行排气治疗。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本病的排气治疗方式主要有胸腔穿刺治疗及胸腔闭式引流两种[1,2]。
本文主要对比分析应用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治疗与胸穿抽气治疗闭合性气胸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经X线检查或CT检查确诊为闭合式气胸,且肺压缩大于30%的患者80例,应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胸穿抽气治疗(对照组)及应用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组)各40例。
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04-01T15:04:18.547Z 来源:《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12期供稿作者:孙永圣[导读] 河南省永城市妇幼保健院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用时短、创伤小、感染少、效果好。
河南省永城市妇幼保健院 476600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2例新生儿气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置管闭式引流法,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7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前、术后3h血气情况来看,两组术前均优于术后,对照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前后的呼吸机氧浓度、使用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用时短、创伤小、感染少、效果好。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新生儿气胸【中图分类号】R73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13-01气胸在临床以新生儿发生率最高,属于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原因在于肺部疾病、人工机械通气或心肺复苏治疗所产生的压力导致肺泡承受受挫发生破裂等[1]。
本组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新生儿气胸患者,对其进行分组比较与疗效观察,探讨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儿明显存在呼吸困难、青紫、胸廓饱满、肺部呼吸音降低等表征,胸部X线提示肺部压缩大于40%;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从1到3天,左侧气胸15例,右侧气胸16例,双侧气胸2例;观察组男16例,又15例,年龄从1到3天,左侧气胸8例,右侧气胸15例,双侧气胸2例;从基础疾病分类看有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湿肺、自发性气胸。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80例气胸背景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胸部疾病,主要由于肺部破裂或弹性下降,导致气体进入胸腔而引起。
气胸可能导致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和其他相关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胸腔置管和胸腔镜手术。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对于一些病例来说并不理想。
近年来,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方法具有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等特点,已成为气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研究结果。
患者和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80例气胸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18岁至45岁之间。
其中,40例为原发性气胸患者,40例为继发性气胸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治疗方案如下:1.术前进行相关检查,确定气胸病变的程度和位置,并进行采血、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2.患者接受局部麻醉和静脉麻醉,经过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后,引入胸腔闭式引流系统;3.如果肺部病变较小,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引流,否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引流;4.在引流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足够的液体和营养供应,以避免低血压等不良反应;5.引流量减少后,可以根据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检查确定是否进行更进一步的治疗。
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了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且没有出现显著的并发症。
80例患者中,78例患者成功缓解气胸相关症状,治愈率达97.5%。
另外两例患者未能治愈,需要进一步行胸腔镜手术治疗。
根据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的气胸病变明显改善,胸腔积液量显著减少。
治疗后的随访中,没有发现任何复发或其他不良反应。
讨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是一种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治疗效果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愈率达到97.5%,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2.操作简单: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相比于胸腔置管或胸腔镜手术等传统治疗方法,其操作较为简单,且需要的设备较为普遍;3.并发症少:相关研究表明,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并发症相对较少,且严重程度较轻。
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观察王帆【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14(000)008【摘要】探讨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我们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对这30例患儿进行了治疗。
结果:经过治疗,这30例患儿中有29例患儿的治疗结果为痊愈,有1例患儿的治疗结果为无效,治愈率为96.7%。
这29例治疗结果为痊愈的患儿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1h内,其呼吸困难的症状就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其外周循环得到了显著改善,其皮肤紫绀的症状完全消失,其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
这29例患儿在治疗8h后,对其进行胸片检查可见其胸腔内的气体明显减少,其被压缩的肺组织得到显著复张。
这29例患儿在治疗2d后,对其进行胸片检查可见其胸腔内的气体完全消失。
结论: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显著。
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总页数】1页(P227-227)【作者】王帆【作者单位】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浙江湖州 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9【相关文献】1.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观察 [J], 陈建辉;宋希里;周福根2.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观察 [J], 万建华;徐建强3.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治疗新生儿气胸中的应用及护理 [J], 胡奔月;徐建强;郭莉媛4.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14例报道 [J], 罗悦5.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观察 [J], 陈建辉;宋希里;周福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2例报告
程立红;陈赫;张本发;陈沫岩;唐欣;李婷婷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6(037)004
【摘要】气胸是新生儿急症,如发现及处理不及时,病死率高。
我科今年收治2例重症气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1.1
例1:女,生后2.5 h入院。
孕4产2,胎龄39+3周,经产道分娩,生后皮肤青紫,伴
呻吟、口吐沫。
【总页数】2页(P1024-1025)
【作者】程立红;陈赫;张本发;陈沫岩;唐欣;李婷婷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通化134000;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通化 134000;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通化 134000;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通化 134000;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通化 134000;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通化 1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护理 [J], 尹熙
2.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缺陷(附3例报告) [J], 祝斌;汪
政文;金柱
3.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观察 [J], 郑丽文
4.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比较 [J],
雷宝玉;苏洪波;甘进锦;梁创
5.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2例报告 [J], 程立红;陈赫;张本发;陈沫岩;唐欣;李婷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
方法总结32例新生儿气胸资料;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分别观察胸腔闭式引流前后临床反应、经皮氧饱和度(tcs02)、胸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 32例术后30-60分钟内皮肤紫绀明显减轻,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外周循环改善,经皮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术后24复查x线显示胸腔内气体减少,被压缩的肺已开始复张。
48h后复查x线显示胸腔气体消失,2例停胸腔闭式引流后气胸量增加,再次应用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引流时间为1-7d。
32例患儿30例痊愈出院,2例放弃治疗,治愈率93.75%。
结论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显著。
方法简单,安全可靠,便于推广。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新生儿;气胸;胸腔闭式引流
新生儿气胸为新生儿科急症,严重时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常规胸腔穿刺术在基层医院不易开展,损伤较大,易合并感染。
近年我院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及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新生儿科2009——2012年收治新生儿气胸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1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5例,新生儿肺炎19例;右侧气胸23例,左侧气胸6例,双侧气胸或合并纵膈气肿3例。
1.2 临床表现多有呻吟、呼吸增快、发绀、烦躁、一侧或双侧胸廓隆起,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降低,心音遥远或移位,心率增快或减慢;或在机械通气的监护过程中,患儿突然病情变化,表现为持续青紫、苍白、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和经皮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及经皮氧分压急剧下降。
透光检查阳性。
x线检查气胸量≥30%。
1.3 方法采用18号静脉留置针穿刺。
患者仰卧,穿刺点为患侧胸骨中线第2、3肋间上缘。
常规消毒,带无菌手套,铺洞巾,左手定位,右手持静脉留置针,15-30角穿刺进针,有落空感时退出针芯,留软硅胶管在皮内。
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留置针末端接一次性输液器,用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自制水封瓶,注射用水保留300ml左右,输液器管插入水下1.5-2cm,另一输液器插入灭菌注射用水水面上,另一端连接中心负压上,当水封瓶中有气泡冒出后,调整好引流管的位置,中心负压装置,调节负压在10-15cmh2o范围。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30-60分钟复查血气分析,于24,48小时复查胸片,了解气胸吸收情况。
2 结果
本组例气胸治愈30例,因入院时合并严重休克或严重酸中毒(ph 值6.91)放弃治疗2例,30-60分钟时血气分析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
24h-72小时后胸腔气体均基本消失。
夹管6 h后患儿病情稳定,经皮血氧饱和度后复查x线显示胸腔气体基本消失,2例夹管后气胸量有所增加,继续胸腔闭式引流后气胸痊愈。
引流时间为
1-7d。
3 讨论
任何原因引起的肺泡过度通气,肺泡腔压力增高或肺泡腔与间质间产生压力差及临近组织压迫,均可导致肺泡壁破裂而发生气漏,气体直接破入胸膜腔引起气胸。
有肺源性疾病,如rds或mas时气胸及纵膈其中的危险性。
而机械通气的应用更显著地增加了气胸可使患侧肺受压萎缩,导致低氧、高碳酸血症;当纵膈受压时可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和循环障碍。
纵膈气肿较少造成足够的张力而引起循环系统的改变,但气体可沿软组织进入颈部引起皮下气肿[1]。
随着新生儿复苏时气管插管、球囊加压给氧和呼吸机的应用,医源性气胸也增多。
新生儿气胸发生后,肺受压萎缩明显,同时静脉回流受阻,严重干扰气体交换和降低心排出量;若有纵隔移位时,更加重上述变化,是危及患儿生命的急症,必须立即采取降低胸内压的措施[2]。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少量积气、症状轻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对于大量积气应立即排气减压,张力性气胸采用闭式引流。
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需做较大手术切口,置入大口径多孔导管,对患儿损伤大,容易引起感染、出血,且同时须外科协助;另外患儿胸壁薄,拔管后用凡士林油纱覆盖容易漏气。
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新生儿专用穿刺包,有文献报道应用一次性吸痰管、一次性导尿管作为胸穿引流管,切口较前小,并发症相对少,但仍为外科切开引流,具有创伤性。
静脉留置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已广泛应用于输液、输血、动静脉取血。
本研究32例病人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30例痊愈出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32例中
除1例因堵管反复穿刺造成穿刺点轻度感染,护理1天后感染很快控制。
静脉留置针具组织相容性好,做静脉穿刺时对人体的损害甚微;留置针穿刺部位创面小,穿刺入胸腔后拔出针芯仅留柔软的胶管在胸腔内,避免了因金属针头晃动而导致肺内组织损伤,创伤小,安全性好,患儿恢复快;一次性输液器作为引流管,一方面取材方便,有利于紧急情况下的抢救,且价格便宜,而水封瓶更简便,每次只需用密闭无菌的输液瓶即可;此操作可在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整个操作过程仅需l0min左右即可完成,较简单,且无需使用局麻药,如有堵管现象,可反复穿刺,节省抢救时间,提高气胸患儿成活率。
总之,这种替代装置,操作简便易行,经济实惠。
是应用于新生儿气胸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装置。
宜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邵晓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13.
[2] 周伟.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等特点与防治.中国当代儿
科杂志,2001,3(3):285-286,290.
[3] 李标,王正,李志光.等.新生儿气胸45例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