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
- 格式:ppt
- 大小:974.05 KB
- 文档页数:16
设施农业概述第一节设施农业简介一、什么是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利用工程技术手段突破自然环境限制,人为优化作物生长环境因子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
它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品质、高附加价值等特点。
广义的设施农业包含了设施养殖、设施种植和设施食用菌等技术,狭义的设施农业指的是设施种植(设施园艺)技术,本书介绍的内容只涉及狭义的设施农业及其相关技术。
二、设施农业包含的内容及相关技术农作物的设施种植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瓜果及中药材类等作物的栽培。
(一)设施种类设施种类按照设施的基本构造一般分为简易设施、塑料棚、温室大棚和现代植物工厂等。
简易设施又分为风障畦、阳畦、遮阳棚、温床、中棚、小棚、地膜覆盖等;塑料棚根据规模的大小有小拱棚、中拱棚、大拱棚之分;温室又称暖房,按其构造可以分为日光温室、塑料温室、玻璃温室、连栋温室等类型;现代植物工厂主要有太阳光能和人工光源并用型、完全人工光源利用型两种。
(二)目前发展设施农业的相关技术设施农业的核心是光能的利用,覆盖材料的透光性能、保温性能和对光波的过滤功能等尤为重要,覆盖材料研发是设施农业技术研发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同时,还必须考虑设施的节能、智能化控制等关键技术。
1.覆盖材料设施农业覆盖材料种类繁多,有玻璃、聚氯乙烯(PVC)薄膜、聚乙烯(PE)薄膜、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多功能复合膜、玻璃钢、遮掩网、反光膜等,其功能已从传统的透光保温功能延伸到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等方面。
1)透明覆盖材料图1.1 玻璃温室大棚透明覆盖材料一般要求尽量降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透过率。
其主要材料有玻璃、塑料薄膜、塑料板、地膜等。
其中,玻璃材料使用寿命长,透光性能好,缺点是质量大,对支撑构件要求高,造价成本高(图1.1)。
塑料薄膜包括PVC薄膜、PE薄膜和EVA多功能复合薄膜,特点是质量轻、价格低,PVC的缺点是容易发生塑剂的缓慢释放以及吸尘现象,使其透光率迅速下降,缩短它的使用年限(图1.2),而PE薄膜吸尘少但对紫外线吸收较强,容易老化。
设施农业解释
设施农业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设施,建造在室内或半室内环境中的农业生产形式。
它不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通过控制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创造一个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
设施农业通常采用温室、大棚、垂直农场等设施,通过对环境进行精确的控制,可以实现全年无休的农业生产。
设施农业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降低对土地资源的依赖,可以在城市、沙漠等非农业适宜区域进行农业生产,扩大农业生产的空间。
其次,设施农业可以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通过水肥一体化、循环灌溉等技术,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设施农业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延长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
然而,设施农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设施农业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其次,设施农业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较大,如果不能采用可再生能源,可能会增加环境负担。
此外,设施农业也存在管理和技术难题,如温室气候的控制、病虫害的防治等。
总体而言,设施农业是一种应对气候变化和土地资源短缺等农业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
通过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农业生产——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为植物和动物创造适宜生长的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设施农业的概念最早是在1949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迪纳研究中心提出,当时的技术只是通过传统的方式改变室内的温湿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设施农业已经从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发达国家,政府部门对农业发展进行了大力扶持,并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信息技术,这些技术与当时农业发展情况相适应。
我国的设施农业发展也较为稳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已基本实现全面普及。
然而,当前我国设施农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设施化棚室农业的定性分析和温室园艺的问题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数字化设施农业的应用进展,以期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设施农业的内涵(一)设施农业的定义及与传统农业的区别设施农业是指利用气象、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通过建造保温、保湿、保肥、保泥、遮阳等设施修建物,创造出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和气流等生产环境条件,以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增加农作物生产周期的目的。
其本质上是在自然环境下,建造“人造小气候”并向农作物提供最优良的生产环境。
设施农业不同于传统的露地农业。
它在农作物种植的全过程中都为作物提供了最理想的生长条件。
人们借助它可以调节室内的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从而提高农作物生长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农作物受灾的风险。
同时,设施农业还能够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种类和不同的生产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设施来满足其生产需求。
(二)设施农业的分类设施农业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不同的设施手段,以人工方式创造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实现增加产量、改进品质和延长生产周期等目的的农业生产方式。
根据设施的类型和性质不同,可将设施农业大致分为三类,分别为灌溉设施、温室设施和控制环境设施。
前两种设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水分和控制温度,而控制环境设施则涉及增加二氧化碳、优化光照等方面。
一、名词解释: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等提供较适宜的环境条件,采用工业化生产与管理方式,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农、畜、水产品。
连栋温室:指多栋温室连接在一起的大型温室,其环境可自动调控并能全天候进行园艺作物生产。
设施农业机械:是指设施内的生产作业机械及其配套设施。
连作障碍:同一作物或近缘作物连作后,即使在正常管理情况下,也会出现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的现象。
综合环境调节:以实现作物的优质、高产和低耗可持续生产为目标,把关系到作物生长的多种环境要素都维持在一个相对最佳组合下,而且要求使用最少的环境调节装置设备、省工节能、便于操作的一种环境控制方法。
工厂化育苗:以先进的工程设备装备种苗生产车间,用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进行种苗生产,以现代化、企业化的模式组织种苗生产和经营,从而实现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包衣:是在种子表面均匀的涂一层薄薄的有颜色的特制的种衣制剂,形成包膜种子,使种子在播种时流动性更好。
肥料、农药、填料、粘结剂组成种衣剂。
丸粒化:是指为小的或不规则的种子涂上一层对种子无副作用的辅助填料,使种子成为圆球形,以利于机械的精量播种。
信息技术(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系统: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结构:系统中各成分相互关系的总和。
系统分析:指分析系统结构、明确系统中各成分的相互关系,绘制系统结构相关关系示意框图。
模型:指系统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简化的数学表达,模型本身是系统。
作物生长模型:是对作物系统中作物—环境—技术措施之间的一种简化的数学表达。
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指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作物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和技术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关系随时间的变化,建立描述这些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将模型对作物系统模拟的过程和结果与作物系统的试验资料对比,对模型进行校正、调试和检验。
设施农业的概念
【解释】:
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
【拓展】:
在不适宜作物(主要指蔬菜、花卉、果树)生长发育的寒冷或炎热季节,采用防寒保温或降温防雨等设施、设备,人为地创造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不受或少受自然季节的影响而进行的设施作物生产。
用作栽培的场地和设备称为农业设施(即在不适宜设施作物生长的季节,提供栽培和育苗场所的设施)。
设施农业又称设施栽培,这是与露地栽培相对应的一种生产方式。
由于生产的季节往往是在露地自然环境下难以生产的时节,又称“反季节栽培”。
设施中的环境可以人为调控,与露地栽培相比,能大幅提高产量,增进品质,延长生长季节和实行反季节栽培,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和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设施农业的技术研究与应用一、设施农业的概述设施农业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种植、养殖设施,对作物生产环境进行可控制的调节,以提高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设施农业设施的分类1.基本设施:包括温室、大棚、衣帽间、厕所、卫生间等。
2.生产设施:包括灌溉设备、施肥设备、反渗透装置、环控系统等。
3.生活设施:包括医疗卫生、食堂、商店、住宿、娱乐等。
三、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1.温室种植技术:通过温室内气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调控,提高了作物的生产效益和质量。
2.水培技术:采用水液浸泡方式栽种作物,避免了土地中的病虫害和土壤污染,并可对养分进行精准控制。
3.人工授粉:人工授粉可以缩短作物的繁殖周期,增加生产量和品质。
4.智能设备应用: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环境监测和控制,增加生产效益和质量。
四、设施农业的应用前景和优点设施农业在现代化城市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具有以下优点:1.节约资源:利用现代技术,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水资源等,保护环境。
2.增加生产效益:通过人工环境控制和高效设备应用,增加生产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3.保证食品质量: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降低污染,提高食品品质。
4.增加就业岗位:通过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城市农村人口结构调整。
五、结论可以看出,设施农业在现代化城市农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不断完善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施农业将会不断地提升生产效能,改善农产品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健康、优质的农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第1节设施农业1. 简介设施农业,也被称为保护性农业、园艺农业等,是利用人工设施(如温室、大棚等)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设施农业将种植环境与自然环境隔离,通过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的条件。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不受季节、气候的限制,可以实现农作物的全年生产,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
2. 设施农业的类型2.1 温室农业温室农业是设施农业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建造温室,把农作物种植在受控的环境中。
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调节,从而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温室农业常用于蔬菜、花卉等作物的种植,由于受到温室的保护,能够延长农作物的生长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2.2 大棚农业大棚农业是另一种常见的设施农业形式,也是在受控的环境中进行作物种植。
大棚通常是用塑料薄膜或玻璃搭建,可以保护作物免受自然环境的干扰,同时也可以调节光照、温度等因素。
大棚农业适用于多种作物的种植,例如水果、花卉、蔬菜等。
3. 设施农业的优势设施农业相比传统的露地种植具有以下优势:3.1 季节和气候无限制设施农业可以在任何季节和气候条件下进行农作物种植。
通过调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可以创造出对作物生长有利的条件。
这种无季节限制的特点使得农业产量可以更稳定,而且可以实现全年生产。
3.2 节约水资源设施农业中的灌溉系统可以高效利用水资源。
通过精确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水的浪费。
此外,设施农业中使用的温室和大棚还可以减少水的蒸发损失,使得每一滴水都能充分利用起来。
3.3 控制害虫和病原体设施农业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原体的侵害。
通过使用防虫网、灯光陷阱等手段,可以减少害虫的入侵。
另外,设施农业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降低病原体的存在。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使得农产品更加安全和环保。
4. 设施农业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设施农业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设施农业名词解释
设施农业是指通过设计、建造和维护设施来促进农业生产的一门学科,包括温室农业、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
这些设施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高效的生产过程和更高的产量和质量。
设施农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使用和能源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温室农业是一种通过建造温室来保护植物免受寒冷、干旱、紫外线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的农业方式。
智能农业则是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来管理农业生产的一门技术。
精准农业则是指通过使用精准测绘、GPS定位、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
这些设施可以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农业的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除了以上提到的设施农业,还有其他一些设施农业的类型,例如水培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
这些设施农业的类型在不同的环境和领域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
设施农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设施农业的名词解释农业一直是人类发展的基石和生存的重要手段。
而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口增长,传统的农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设施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农业技术和方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应用。
设施农业,顾名思义,是利用各种设施和先进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
它的特点是利用人工环境控制手段,对光、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进行精确控制,以创造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
与传统的露天农业相比,设施农业更加灵活、高效、可持续,并且能够在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的情况下实现大规模、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
设施农业以激光、红外线、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常见的设施包括温室、大棚、城市垂直农场等。
温室是最常见的设施农业形式,它的特点是能够在温度、湿度和阳光照射等方面实现精确控制,为植物提供理想的生长条件。
大棚则更加侧重于对湿度和温度的控制,并且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调整。
城市垂直农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设施农业形式,它利用楼层叠加的方式,在城市中实现垂直种植,减少土地占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设施农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能够实现农产品的全年生产,不受天气和季节的制约,确保市场供应的稳定性。
其次,通过精确的环境控制,设施农业能够为植物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并且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另外,设施农业还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
虽然设施农业具有很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设施农业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因此其成本相对传统农业较高,这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是一个问题。
其次,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和工业化进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资源浪费、空气污染等。
此外,设施农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不同植物的需求和农业多样性的要求。
总之,设施农业作为一种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它能够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许多问题,并为人类提供高品质、可持续的农产品。
设施农业内容提要: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主要代表。
设施农业是指通过人工建造的设施,控制光照、温度、湿度等影响植物、动物、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使农业生产能够减少或者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实现全天候生长的现代化“工厂化”科技农业。
一、设施农业的概念设施农业是指通过人工建造的设施,控制光照、温度、湿度等影响植物、动物、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使农业生产能够减少或者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实现全天候生长的现代化“工厂化”科技农业。
设施农业打破了气候地理条件的制约,改变传统农业的季节性,使得大部分农产品可以实现全年连续生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设施农业是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一个集成性、综合性的农业科技生产系统。
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设备外,为了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还必须选用适宜的品种和种养生产管理技术。
二、设施农业的分类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
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
(一)设施园艺设施园艺又称设施栽培,是指通过建设特定的设施,人为创造适于作物生长的环境,达到保温、增温、降温、防雨、防虫等作用,以生产优质、高产、稳产的蔬菜、花卉、水果等园艺产品的一种环境控制农业。
设施园艺按技术类别一般分为玻璃/PC板连栋温室(塑料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阳棚)四类。
1、玻璃温室、PC板连栋温室、塑料连栋温室玻璃温室和PC板连栋温室一般属于大型现代化温室,具有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温室内部具备保温、光照、通风和喷灌设施,可进行立体种植。
其优点在于对于温度、光照的调控性能强,具有抗风和抗逆功能,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装备,实现自动化管理,主要制约因素是建造成本过高,管理运行费用大。
塑料连栋温室以钢架结构为主,其优点是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具有防雨、抗风等功能,自动化程度高;其缺点与玻璃/PC板连栋温室相似,一次性投资大,对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高。
设施农业的优势与发展前景设施农业是一种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依赖的农业生产方式。
一、设施农业的优势(一)提高产量与质量在设施农业的环境下,作物生长的条件能够得到精准的调控。
例如,通过温室技术,可以为植物营造出最适合的温度范围。
在寒冷的冬季,温室里的温度能够保持在作物生长的适宜区间,避免了低温对作物的冻害影响,使得作物可以持续生长。
像黄瓜,在自然环境下冬季可能会停止生长甚至被冻死,而在温室里则可以正常结果。
而且,由于环境的可控性,能够减少病虫害的侵袭。
因为很多病虫害的爆发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比如湿度太大容易引发某些真菌性病害,在设施农业中可以将湿度控制在合理水平,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这样一来,作物生长健壮,果实饱满,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有显著的提升。
(二)实现周年生产传统农业受季节的限制非常明显,有明显的农忙农闲之分。
而设施农业打破了这种限制。
以花卉种植为例,一些热带花卉在温带地区原本难以在冬季自然生长,但通过设施农业中的加热、补光等技术手段,就可以在寒冷的冬季正常种植、开花。
这不仅满足了市场对于花卉全年供应的需求,也为种植者带来了更多的收益机会。
对于蔬菜生产也是如此,消费者可以在任何季节都能购买到新鲜的蔬菜,不必再受季节的约束。
(三)高效利用资源土地资源设施农业可以进行立体种植,如在温室中采用多层种植架的方式种植草莓、叶菜类蔬菜等。
这种立体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
水资源设施农业可以采用滴灌、微喷灌等精准灌溉技术。
这些技术能够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的根部,减少了水分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损失。
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能够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这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四)抗灾能力强自然灾害对传统农业的打击往往是巨大的,一场洪水、一次台风或者长时间的干旱都可能导致农作物绝收。
第九章设施农业机械与设备§9-1概述一、设施农业的内涵1. 设施农业是集生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为一体,跨部门、多学科综合的系统工程,是在外界不适宜季节,通过设施及环境调控,为作物营造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适时成熟、高产、优质、高效的集约化生产方式。
设施农业是通过实施现代农业工程、机械技术和管理技术改善局部环境,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微生物、水产生物以及产品的贮藏保鲜提供相对可控制的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空气等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在有限的土地上使用较少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以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的新型生产方式。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型农业转变的有效方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 广义的设施农业主要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个方面。
设施农业从狭义上讲包括塑料大棚、温室、植物工厂三种不同的技术层次。
但目前,中国发展和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及连栋温室,也有少量先进工程技术的智能温室。
其中日光温室是中国的独创,由于其能充分利用太阳光热资源、节约燃煤及减少环境污染,已在中国北纬 400以上的高寒地区广泛应用。
日光温室在中国发展迅速,其面积已超过温室总面积的60%。
3. 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区别设施农业在生产条件、生产方式、产品供应上都与传统农业不同。
区别主要体现在:(1) 设施农业能充分利用太阳光热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2) 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农业在外界环境(气候条件)和资源(土地、热、水)等方面难以解决的限制因素,加强了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提高了农业系统的生产力,使单位面积产出成倍乃至数十倍增长,提早或推迟产品的上市时间,满足市场均衡供应。
(3) 设施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地域和季节的自然限制,具有高附加值、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什么是设施农业?设施农业能干什么?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趋势如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
集中建设育苗工厂化设施。
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
推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读一下什么是设施农业呢?设施农业到底能干什么?以及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趋势如何?01、什么是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利用新型生产设备、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管理技术调控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内蔬菜、果树、花卉等植物生长的温、光、水、土、气、肥等环境参数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进行整体或局部范围的改善,使植物生长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劳动力,建立植物周年连续生产系统,实现植物高效优质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属于生产可反时令性、生产可类型多样化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产业。
设施农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建设任务。
我国的设施农业较国外起步晚,在设施建设、技术研究、装备研发、资金投入等方面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为改变设施农业发展的不足,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设施农业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设施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推动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从务农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和农业增值空间,赋能乡村振兴。
02、设施农业能干什么?01、保生产,稳定农产品供给“一号文件”提出要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粮食、蔬菜、肉类生产,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生产手段方式,设施农业需要充分发挥反季节保护地生产栽培优势,为市场提供特色鲜明,多样化、高品质化的农产品。
同时,还需重点实施设施农产品产量与质量保障措施,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