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隶书字帖
- 格式:pdf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20
隶书登黄鹤楼诗轴《隶书七言》轴,纸本,纵134.7cm,横62.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录自作七言“新洲诗”一首,末识:“皖口新洲诗次江上学堂韵为楚桥八兄先生正之,完白山人邓石如初稿。
”下钤“石如”、“邓氏完白”印。
引首钤“日湖山日日新”印。
无藏印,未见著录。
从用印、题款用语及书法风格分析,此轴当为嘉庆年间所书,是邓氏晚年隶书精品。
此轴书法结字扁长互见,行距紧密而字距宽疏。
墨气浓重,用笔挺健,转折处方圆互见,而撇捺之笔复具北碑之形态,自成隶书一种新风格。
近人李瑞清评其隶书云:“完白隶书,下笔驰骋,殊乏蕴藉,但瞻魏采,有乖汉制,与正直残石差足相比。
”观山人隶书确与汉隶有别,更多呈现出魏碑的书法特征,这也正是邓氏书法所独具之特色。
邓石如隶书古铭轴 89×23cm 纸本 1804年上海博物馆藏释文:战战栗栗,日谨一日。
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古铭。
甲子麦秋书于韩江寓庐。
完白翁。
钤印:完白山人(白) 邓石如(白) 顽伯(白) 家在四灵山水间(朱)隶书《六朝镜铭轴》隶书《文心雕龙·正纬轴》邓石如《隶书五律》纸本 83X33.5cm隶书镜心水墨纸本历史年代:书法材质:水墨纸本书法形式:镜心尺寸:54×32厘米隶书立轴墨笔纸本历史年代:书法材质:水墨纸本书法形式:立轴尺寸:137×17厘米内容介绍:备注:文物店旧藏隶书立轴水墨纸本历史年代:书法材质:水墨纸本书法形式:立轴尺寸:93×35厘米钤印:钤印:石如,邓氏完白,家在龙山凤水款识:款识:完白山人内容介绍:释文:晓起犹残月,柴扉破雾开,呼童扫花径,梦有故人来隶书立轴水墨纸本历史年嘉庆年间(清)代:创作年公元 81803 年代:尺162×62厘米寸:钤印:钤印:邓石如、顽伯隶书立轴纸本历史年代:书法材质:纸本书法形式:立轴尺寸:86×46厘米钤印:钤印:[邓氏完白] [石如] [家在龙山凤水]款识:题识:恬于势利乃始是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成名于后世以为淫莫大于易,故作太元莫传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善于仓颉作训篡录。
容易上手的字帖
以下是容易上手的字帖推荐:
篆书:《白氏草堂记》和《吴均帖》,这两部字帖都是邓石如的,比较适
合初学者。
隶书:《曹全碑》和《张迁碑》,这两部字帖都是隶书,适合初学者临摹。
草书:孙过庭的《书谱》和《怀素小草千字文》,其中《书谱》是墨迹本,更适合初学者入门。
楷书: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这两部字帖都适合初学者
从中楷入门。
行书:米芾的《蜀素帖》和《苕溪帖》,这两部字帖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
流畅的笔势和结字的规律。
此外,还有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神策军碑》、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以及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推荐的字帖仅作参考,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字帖进行练习。
邓石如《隶书字帖》放大版23张邓石如《隶书字帖》01[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02[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03[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04[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05[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06[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07[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08[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09[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10[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11[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12[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13[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14[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15[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16[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17[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18[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19[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20[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21[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22[放大]邓石如《隶书字帖》23[放大]邓石如1743-1805清,原为琰,字顽伯,一作完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
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安徽怀宁人。
广印人传作1743-1805,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
性廉介无所合。
时翁方纲擅篆分,以石如不至其门,力诋之。
刘墉、陆锡熊见其书,皆大惊。
踵门求识面。
包世臣推其篆书为神品。
钱坫与世臣游焦山,见壁间篆书心经曰:“此非少温(李阳冰)不能作,世间岂有此人耶?”少尝客江宁梅家,得纵观秦、汉以来金石善本,每种临摹各百本。
曹文埴称其四体书皆为清朝第一。
工刻印,出入秦、汉,而自成一家,世称邓派。
卒年六十七,一作年六十三。
《广印人传、国(清)朝先正事略》。
邓石如隶书字帖两种以及作品欣赏(高清)民国邓石如隶书字帖
作品欣赏:
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
龙山樵长。
安徽怀宁人,少敏颖,好刻石。
经梁巘介绍至江宁梅镠家,观秦汉以降金石善本,客梅宅八年,笃志摹习,不舍昼夜,成其印艺及书艺大业。
印艺上探秦汉魏晋,下法梁衮——程邃,且以书入印,刚健婀娜,开印坛皖派,与浙派相颉颃,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功莫大焉。
书法精四体,且皆有独特面目。
其弟子包世臣称:“怀宁布衣篆、隶、分、真、狂草,五体兼工,一点一画,若奋若搏。
盖自武清以后,间气所钟,百年来书学能自树立者,莫或与参,非一时一州之所得专美也。
”高傲的赵之谦,对邓氏也极服膺,称:“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
邓石如不愧为清中季的杰出书家。
千秋帖学,至乾嘉已成强弩之末,正是在解人哀叹书艺江河日下之际,邓氏以独有的天赋,顽强的探索,成功的突破开辟了篆隶书艺的新风尚,南水北引,滋润八极,为之后的篆隶书艺起八代之衰而直逼秦汉,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故而,以为晋唐以降、书艺一代不及一代的式微说是有其片面性的。
公允客观地说,帖学自唐以下陈陈相因,是走下坡路的,而以篆隶为主干的碑学书艺则以乾嘉为拐点,呈现出勃兴的势头,领此风骚及获得巨大成功的人物,若邓石如、伊秉绶、何子贞及先前的金冬心,都是振兴书坛的功臣。
清代邓石如《隶书七言联》
邓石如隶书七言联。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
出生寒士之门,祖辈的“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以及骜岸不驯的性格对他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之功。
20岁左右即开始了一生的游历生涯,浪迹江湖,到处寻师访友。
他的一生,伴随着刻苦自励,倾注艺术的全部生活内容几乎就是“交游”二字。
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为外物所动,不入仕途,始终保持布衣本色,这完全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逍遥”人生。
隶书【大全】隶书·汉代“兼篆之古隶”缪篆书法石刻《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7928) ·湖南长沙出土的汉代《马王堆汉墓简》竹简书法(11498)·东汉汉隶隶书碑刻书法《淮源庙碑》(4329)·汉代竹简书法精品书法隶草《神乌傅》(《神乌赋》)(4234)·山东临沂出土汉简《孙膑兵法》(上)书法(3862)·山东临沂出土汉简《孙膑兵法》(下)书法(5876)·汉隶《尚府君残碑》(4176)·唐代李隆基隶书《石台孝经》拓本(14253)·陈建贡简牍集字《千字文》(7763)·《元氏封龙山之颂》(2062)·盛荣桂书法《岳飞词满江红》(4009)·清代陈鸿寿隶书联(1431)· (东晋)楷隶_爨宝子碑(6889)· (东晋)楷隶_高崧墓志(2038)· (东晋)楷隶_王建之墓志(2484)· (东晋)楷隶_王建之妻刘媚子墓志(石志、砖志)(1956) · (东晋)楷隶_王兴之夫妇墓志(2393)· (东晋)南京吕家山广平李氏家族墓志(1592)· (东晋)王羲之草书长风帖摹本(4024)· (三国_魏)_隶书受禅表碑.pdf(6676)·(隋)隶书_郭休墓志(2161)·(明)王铎隶书三潭诗卷(2471)·(明)王阳明草书若耶溪送友诗稿.pdf(2660)·清伊秉綬隶书大全(72154)·鲍贤伦隶书五言联(1462)·鲍贤伦隶书吴伟业诗(706)·鲍贤伦隶书刘长卿诗句(799)·鲍贤伦隶书汪琬诗句(494)·鲍贤伦隶书容庚诗句(396)·鲍贤伦隶书杜甫诗句联(651)·鲍贤伦隶书七言联(607)·鲍贤伦隶书吴伟业诗句(367)·鲍贤伦隶书薛涛诗句(332)·鲍贤伦隶书赵孟頫句(442)·鲍贤伦牢骚风物七言联隶书(354)·鲍贤伦川原台榭七言联隶书(277)·鲍贤伦积学养气斗方隶书(444)·鲍贤伦杨维桢诗立轴隶书(274)·鲍贤伦庄子内篇应帝王立轴隶书(362)·鲍贤伦支遁四月八日赞佛诗立轴隶书(316)·鲍贤伦杨维桢咏史大司徒立轴隶书(357)·鲍贤伦《我襟怀古》立轴隶书(261)·鲍贤伦《隶书崇善守正横幅》(269)·白谦慎《隶书八言联》(705)·皇象《天玺纪功碑天发神谶碑三断碑》(3991)·曹操隶书《衮雪》(1210)· (清)郑簠隶书谢灵运石室山诗卷(1251)· (清)伊秉绶书光孝寺虞仲翔祠碑(2483)·王洪宇钢笔硬笔书法作品欣赏(2623)·邓尔疋《隶书横披干青云而直上》(411)·邓散木《隶书立轴》(1058)·陈子奋《临汉五凤冰鉴文》(388)·陈衡恪《隶书横幅双堂馆》(424)· (清)何绍基隶书临张迁碑(5960)· (唐)怀素草书千字文(3783)· (清)傅山隶书千字文(3545)· (明)文徵明隶书千字文(4252)·中国书法经典名家讲座丛书:隶书10讲(10493)·中国隶书名贴精华(全1册).中国书法名帖精华丛书(20173)·中国隶书名贴(30930)·王福庵《隶书千字文》(22088)·王铎《隶书三潭诗卷》(1438)·硬笔隶书变体千字文钢笔字帖(8090)·三字经硬笔隶书书法字帖(14009)·全新硬笔隶书简字帖(19003)·蔡邕《熹平石经》(1507)·汉金石《甘陵相尚府碑》(3540)·金农隶书东坡五古诗卷(2700)·宋拓《礼器碑》(5372)·【东汉】衡方碑(3099)·【东汉】韩仁铭碑(1888)·【东汉】西岳华山庙碑(4360)·淳化阁帖最善本王羲之法书选(45667)·李隆基石台孝经(56664)·邓石如《隶书字帖》(39443)·三国《天发神谶碑》(13920)·汉金石《张迁碑》(23989)·汉金石《张景碑》(7135)·汉金石《朝侯小子残石》(7511)·汉金石《尹宙碑》(10882)·汉金石《袁安碑》(6741)·汉金石《乙瑛碑》(23568)·汉金石《鲜于璜碑》(13511)。
邓石如隶书六条屏《周易谦卦》完白山人邓石如隶书《易经谦卦》六条屏
《彖》曰:谦,亨。
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
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
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
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
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传曰谦致恭以存位,子臣弟友各有位存。
存之以谦德礼斯著此之谓君子左辅识。
邓石如隶书《世虑全消四幅屏》
邓石如 (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又名顽伯,号完白山人。
当时正值皖、浙两派称霸印坛,邓石如不满足于前人印家所取得的成果,遂以自已雄厚的书法为基础,做到书从印出,印从书出,打破了汉印中隶化篆刻的传统程式,首创在篆刻中采用小篆和碑额的文字,拓宽了篆刻取资范围,在篆刻上形成了自已刚健婀娜的风格。
邓石如的隶书水平极高,他长期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大气磅礴,遒劲飒爽,自然独树一帜。
邓石如在书法理论上也颇多创见。
“计白当黑”之论把“笔不到而意到”的道理具体化了。
“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则把虚实对比的艺术理论阐释得明白如话。
纸本,共四幅,每幅纵118厘米,横59.2厘米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释文:
世虑全消见几点落花听数声啼鸟
尘缘割断推半窗明月卧一榻清风
见源禅友属书顽伯邓石如。
邓石如1801年隶书古文立轴作者简介:邓石如(1739~1805),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
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其“以篆写隶、以隶写篆”的理念更是独步书坛。
篆刻上,巍然崛起,高举“印从书出”大旗,开创“皖派”,与浙派鼎足。
在清代书法篆刻史上影响深远,下开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人之风气。
鉴藏者简介:岑镕[清],字仲陶,又字铜士,江苏江都县人。
收藏金石颇富,有“商周吉金之馆”雅称。
1860年,苏、常两地文人汇集泰州,岑仲陶、姚仲海、张午桥、黄琴川等朝夕相聚,谈论金石书画,吴熙载则为他们刻印,数年中为岑仲陶刻印最多,达一百二十余方,其中颇多精品。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识文:靃去病志得意欢,作歌曰:四夷既获,诸夏康兮。
国家安宁,乐未央兮。
载戢干戈,弓矢藏兮。
麒麐来臻,凤皇翔兮。
与天相保,永无疆兮。
亲亲百年,各延长兮。
去病非以文章名者,乃知西汉时言语自非后世可企。
款识:辛酉仲冬,竹亭大兄持纸索书,爰录此以赠。
顽伯邓石如。
钤印:邓石如(白)顽伯(白)完白山人(白)鉴藏印:岑仲陶家珍藏(朱)荦(朱)出版:1. 《邓石如逝世百八十年、包世臣逝世百三十年纪念展观图录》P4,日本谦慎书道会,1985年。
2. 《清朝篆隶名品展图录》P17,日本谦慎书道会,1998年。
展览:1. “邓石如逝世百八十年、包世臣逝世百三十年纪念展”,日本谦慎书道会,1985年5月23-28日。
2. “清朝篆隶名品展”,日本谦慎书道会,1998年1月15日。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邓石如书《白氏草堂记》单字高清大图
邓石如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其书法艺术是我国书法史上一座杰出的丰碑。
其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
他的篆书纵横捭阖,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
他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六条屏纸本《白氏草堂记》是其篆书的代表作,每屏101x27厘米。
此书为邓石如六十二岁所书,即嘉庆九年甲子(1804),是其谢世前一年写成的。
《白氏草堂记》之书风既盎然着浓浓的古气,又洋溢起阵阵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脱;功与情致并重,行气整饬工稳,
体势森严刚毅,韵度豪迈醇厚。
既然说的这么好,不亲眼看看怎么知道是不是真的?所以呢,金石君特别给印友带来了《白氏草堂记》的单字高清大图,至于好不好,看过后才有发言权!。
字帖邓石如《千字文》高清字库1.0版邓石如《千字文》,小篆,该字帖已成为后世学习小篆的标准教材。
【始】【1】《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2】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3】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4】玉出崐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5】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6】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7】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商汤。
坐朝问道,【8】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9】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10】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11】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12】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13】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14】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15】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16】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17】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18】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19】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20】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21】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22】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23】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24】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25】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26】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27】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28】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29】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30】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31】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32】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33】驱毂振缨。
邓石如的隶书特色及其赝作辩识
邓石如是宋代笔墨家,其隶书字体具有独特的风格,其字体的特征
有以下几点:
一、笔画细致,线条流畅。
邓石如的笔画水润紧凑,流畅而清秀。
这
种笔画犹如黑纸上留下的“点的涂点”,简练而典雅。
二、体较圆润,笔挺从容。
邓石如隶书具有“笔画苗条而圆润,文脉从
容而挺拔”的特点,可见他字中蕴含着一股轻盈而又沉静的气息。
三、圆角处理精细。
邓石如的字通常有圆滑、饱满的圆弧,处理精细,而且轻重稳定,仿佛整个字体都洋溢着一种满溢的生机。
四、篆字淡雅,秀 VIP收藏夹。
比起其他宋代书法家的篆字,邓石如
的篆字少了力量,取而代之的是端庄柔和的华美感,犹如翩然飞舞的
大蝶激动人心。
赝作辩识:仿邓石如隶书的赝作和正宗隶书通常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以便能够很好的辨识。
1、仿作者通常会模仿邓石如字体的特点,但圆润、丰满度有明显的差异,笔画不够纤细,结构不够格调,表达不够精准。
2、仿邓石如隶书有一定的偏差,他们通常不会结合邓石如独特的韵文
和精准的文字技法,因此显得索然无味。
3、正宗的邓石如隶书字体会有自己的特色表现,如清泽灵动的曲线,硕大流畅的结构,精准而清新的用笔。
而仿作者很容易寻求到繁琐而直笔和硬笔的处理,令正宗隶书形式较难得出现。
邓石如隶书《张子西铭》
展开全文
邓石如隶书《张子西铭》书于嘉庆辛酉年(1801年),时邓石如59岁,中华书局民国6年(1917年)出版,封面题签:邓完白书张子西铭。
释文:
《西铭》:乾称父,坤称母。
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
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
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圣其合德,贤其秀也。
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
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
违曰悖德,害仁曰贼。
济恶者不才,其践形唯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
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
育英才,颍封人之赐类。
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
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
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
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落款:嘉庆辛酉清初月顽伯山民邓石如书于集贤律院中。
初学书法应该怎么选择毛笔字帖(附经典书法入门字帖名称)初学书法应该怎么选择毛笔字帖启发教育按:初学书法应该怎样选择毛笔字帖呢?这是很多初学毛笔书法的朋友都会有的疑问,尤其是练过一段时间仍不见收效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字帖,本文从五个角度来阐明了初学者挑选毛笔字帖的注意点,启发教育认为每一个角度其实都还值得深入探讨,后期启发教育也会整理更多对书法初学者有用的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启发教育频道!(一)选择优秀的字帖所谓取法乎上,即选择最优秀的毛笔字帖。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意思是说,如果选择高水平的字帖,起点就高,学得好的话,效果至少可以达到字帖的中等水平,如果选择一般的字帖,学习效果就等而下之了。
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我们应该选择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来学习,因为那些是被时间证明,并且被公认的优秀作品。
这样才不会走或少走弯路。
初学写字,严谨的字帖,应从规矩入手。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学习书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平正为主,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法度谨严的字帖作初学范本。
有些字帖,老辣高古,不拘法度,是书法家晚年人书俱老的作品,艺术境界虽高,但不适宜初学。
还有一些字帖,乱头粗服,个性极强,艺术价值很高,也不宜用来作为初学。
(三)选择雅俗共赏的字帖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我们应该选择既美观又实用的字帖进行学习,追求雅俗共赏的效果。
这里的“雅”,指格调高雅、风格纯正;“俗”即通俗,大家易于接受。
一般来说,这样的字帖也必定是用笔精到,结构美观的,是属法度谨严的作品。
那些风格诡异,造型怪诞,以丑为美的书法作品当然不在初学的范畴之内。
(四)选择自已喜欢的字帖同样是优秀的碑帖,有人喜欢这,有人喜欢那,选择字帖就不能强求一律,应该尊重个人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自己喜欢的字,总是情不自禁地模仿、学习,写起来感觉轻松愉快,之所以喜欢,其中一定有与自己的内在气质相契合的地方。
有这种契合,便很容易上手,很容易见到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