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刺四缝穴结合穴位贴敷与捏脊综合治疗小儿疳积50例
- 格式:pdf
- 大小:173.45 KB
- 文档页数:2
孩子得了疳积,针挑四缝最管用!相信很多妈妈,都曾为孩子“吃饭”问题而苦恼过;孩子平时吃饭少、不知道饥饿,再好吃的东西吃上几口,就挥着小手跑开了,任凭你再哄,都扭头不肯吃;生长发育缓慢、面黄肌瘦、头发无光泽、舌苔厚腻,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得了疳积。
扎四缝穴可以治疗小儿疳积,是调理小孩子体质的好方法,因为四缝穴有消食导滞,祛痰化积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四缝穴可以治疗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呢?手掌上有人体全身的反应点,可以比作一颗大树,我们的手指就好比树干分出的枝杈,对应的就是树的树枝(手指),手指中部的四缝穴正好对应人体中部的脾胃消化系统,所以四缝穴对于治疗儿童消化系统疾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点刺四缝穴方法:三棱针浅刺0.1~0.2寸,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色透明粘液。
如果挤出的黄水较多,过半个月或一个月后再扎第二次。
一般的孩子扎两次后,挤出的就全是鲜红的血液了,以后就不需要再扎了。
如果第二次扎时挤出的血液里仍有淡黄水,则需要一个月后再扎一次,直至挤出来的全是血为止。
但要注意,扎四缝穴效果最好的是真正得了疳积的孩子。
在门诊上会遇到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平时喂饭困难,可扎了四缝穴后效果仍不明显。
这类孩子的问题多是出在喂养的方法上,孩子不好好吃饭,自己吃只吃半碗,大人喂却能吃上一碗,虽然时间长一些,但还是能吃下去,而且还知道饿。
这样的孩子可能没有患疳积,所以就算扎了四缝穴,也没有效果,这是由不良的进食习惯造成的,家长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使孩子能够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预防小儿疳积,应抓下面几个环节:1、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定时定量,按时按序添加辅食,供给多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不要过早给孩子添加辅食,添加时候循序渐进。
3、合理安排小儿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经常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4、饮食习惯从小养成。
纠正饮食偏嗜、过食肥甘滋补、贪吃零食、饥饱无常等不良饮食习惯。
5、嗜冷之殇伤脾胃。
治小儿积食常用的四缝穴以前肚子不消化,就会扎四缝,效果蛮好哒。
这也是一个高效排毒,疏通经络,增强体质的好方法,今天推荐给大家。
“扎四缝”一直是用来治疗小孩积食、胃口不开的。
记得二十多年前,有一位爱好中医的老大姐教我“扎四缝”的时候,就给我扎过,我的身体没有感到任何的变化,也就认为“扎四缝”只适合孩子,不适合大人。
直到前两年,看到一个网友说用扎四缝的方法给27岁的儿子开了胃口,让我重新重视了“扎四缝”。
之后就是开始给自己扎,给徒弟们扎。
扎的过程中直观地看到每个人的血液,确实只有我的血液是红红的、晶莹剔透、血珠都是立着的,而徒弟们的血液都是暗色或稀稀的,血珠都立不起了,全是爬下散散的。
第二天,大家都开了胃口,都觉得吃饭香,都觉得容易饿了,看样子大人“扎四缝”一样有用。
从前年到今年,我大概给自己扎过五次四缝,都是在胃口感觉不是太好的时候去扎,之后还都开了胃口。
我的肾脏不太好,每次小手指都能挤出水来,看来我这个从小就一直病的肾脏,要想完全恢复到正常,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后来,我就给来调理的病人都“扎四缝”,因为我发现只要“扎四缝”过后,他们都能喝下2—3碗的生姜红枣桂圆羹,如果不“扎四缝”,多数人是喝不下这么多的生姜红枣桂圆羹的。
因为胃口不开,调理起来就慢。
现在的“扎四缝”已经成了我调理病人时的开场白了。
通过“扎四缝”先直观地看到这人的血液质量,再通过看哪个手指挤出水、挤出气泡、挤出脂样颗粒,大致就能判断出这人身体的状况了。
四缝穴与五脏六腑的关系!而且我发现,在四缝穴上只要有一根小血管通过的,一定是这个脏器长期有病变,扎的时候就要对着这个小血管扎下去,一股血流就会冲出来,能明显地疏通与这个手指相通的脏器。
在给很多孩子治病的过程中,我还发现:每个手指挤出来的黄水多少,与孩子的身体状况有关。
手指与脏器的对应:1、食指——脾胃。
食指因为有大肠经经过,所以与消化吸收的功能有直接关系。
胃口不好的孩子,在食指的四缝穴中,挤出的黄水最多,其他的手指都要少一些甚至没有。
四缝穴针刺加疳积穴吊线治疗疳积32例临床观察作者:柴建华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338-01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
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常见临床症状有精神不振,面色萎黄,纳食减少,腹胀,腹泻,大便稀溏,形体消瘦,毛发枯黄稀疏等。
我院自2007年开始运用针刺四缝穴加疳积穴吊线治疗疳积患儿3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2例患儿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6个月至10岁,其中6个月至1岁6例,1岁至5岁24例,5岁以上2例。
病程3个月以内者3例,3至6个月者18例,6个月以上11例。
治疗方法1 四缝穴针刺,消毒四缝穴后用無菌三棱针点刺四缝穴,挤出黄白色黏液;2、疳积穴(位于督脉经腰俞穴下0.5寸处)挂线:备用已消毒?弧4*10缝合针一根,针孔引上已消毒缝合线一根(作标记),操作时,先用75%酒精棉球,将疳积穴处皮肤消毒后,用左手拇食指捏住疳积穴,右手拿持针器持针横穿浅刺皮表层约1厘米宽,将缝合线打结扣紧,把余线剪断,再次消毒局部皮肤后外敷无菌纱布。
此线一般在3~5天自动脱落。
上述治疗1次为一疗程,中间休息一个月后行第二疗程。
本组患儿中,除2例患儿因合并寄生虫感染,加服抗寄生虫药物外,其余均未服用任何药物。
另嘱患儿家属给予患儿合理饮食。
疗效标准及疗效痊愈:精神好转,面色红润,饮食恢复正常,腹胀、腹泻消失,大小便正常,各种病症消失;好转:精神稍好转,面色萎黄,食欲好转,大便稀溏,症状减轻;无效:经治疗3次,症状无改变,转其他治疗。
本组病例采用上述治疗,结果:痊愈20例(62.5%);好转11例(34.4%);无效1例(3.1%)。
总有效率为96.9%,说明此法治疗该病十分有效。
讨论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机体的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要量大。
针刺四缝穴加捏脊治疗疳积症临床观察
闫滨
【期刊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30)005
【摘要】目的研究针刺四缝穴加捏脊治疗小儿疳积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6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应用针刺四缝穴加捏脊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优于对照组的74.2%(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锌和尿淀粉酶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升高(P<0.05).结论针刺四缝穴加捏脊对治疗小儿疳积症有较好的疗效.
【总页数】3页(P105-107)
【作者】闫滨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云南,昆明,65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4
【相关文献】
1.针刺四缝穴配合捏脊治疗小儿疳积22例 [J], 刘芳
2.针刺四缝穴加捏脊治疗小儿厌食72例 [J], 宋守军;王伟
3.针刺四缝穴兼服运脾散治疗小儿疳积症厌食症50例疗效观察 [J], 闫建民;武亮清
4.疳积散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360例 [J], 蓝金秀
5.针刺四缝穴加刮经络治疗疳积488例 [J], 肖声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点刺四缝治疗儿科疾病关键词四缝点刺儿科四缝穴是经外奇穴,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和小儿厌食,但因其具有“解热除烦,通调百脉,调和脏腑”的功效,笔者临床以点刺四缝治疗儿科其他疾病,疗效满意。
现举例如下。
1 小儿腹泻患者男,1岁零5个月。
诉1周前不明原因腹泻、便溏,日四五次,大便常规检查见白细胞,西医诊断为小儿肠炎,服用西药未见缓解。
患儿精神不佳,略显烦躁,辨证为脾失健运,用温和灸神阙穴5分钟后,点刺四缝,挤出血或黄色液体少许,便次当天减至二三次,治疗2次后恢复正常。
2 小儿咳嗽患者女,3周岁。
3天前受寒后咳嗽,无发热,精神可。
服用小儿枇杷膏效不显。
辨证为肺气上逆,点刺四缝,挤出少许血液,并于身柱拔罐3分钟,治疗1次告愈。
3 小儿发热患者男,8个月。
因空调受寒而发热2天,体温达39.5℃,西医使用退热药后虽有效,但药效过后仍发热到39℃,指纹鲜红,尚在气关。
辨证为肺卫失调。
点刺四缝,挤出少许血液,并于大椎穴作点刺并拔罐3分钟,体温下降,巩固治疗1次后恢复正常。
4 小儿夜啼患者男,3周岁4个月。
患儿素体不足,每于生病后夜啼,有时会自愈,有时需挑刺治疗。
今因腹泻愈后夜啼1周,无自愈倾向。
遂点刺四缝,挤出少许血液,并悬灸百会穴10分钟。
当夜睡眠安稳。
再巩固治疗1次告愈。
5 小儿疳积患者女,4周岁。
2005年4月14日诊。
半年前因患皮肤病,服用药物后胃口一直不开,并出现夜惊、乏力、形体渐瘦等症状,舌淡、苔白腻。
辨证为脾胃虚弱,湿滞中焦。
点刺四缝,挤出黄白液少许,并于中脘悬灸10分钟。
治疗1次后胃口明显好转,3次后食量正常。
随访2月,纳食正常,体重增加,精神好。
中医外治法:挑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气管炎、蛔虫、发育不良疳积,又称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临床表现:体重不增加(最早出现)、身高、体重低于正常,逐渐消瘦,严重者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进一步可导致肌肉萎缩、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浮肿等,经常伴发以下疾病: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感染、自发性低血糖。
诊断主要根据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来确诊。
疳积的治疗,中医有内治和外治多种方法治疗,外治疗法中,挑四缝穴是其中一种简单易行而效果良好的方法。
四缝穴,就在每根手指上,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头的第一、二指节横纹中。
四缝穴主治小儿疳疾,气管炎,蛔虫,消化不良,身体羸瘦,发育不良等等。
挑四缝穴就是在四缝穴这个穴位上针刺后,挤出一些黄色的粘性液体或少许血液,以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
如果孩子疳积严重的,有时还会挤出黄色的脂肪样的颗粒,有时则是血水和黄色黏液一起挤出来,有的时候是白水,有的时候是发黑的血液。
治疗的时候,尽量多挤出这些不正常的体液及血液,才能治疗比较彻底。
如果挤出的黄水较多,过半个月后或一个月后再扎第二次。
一般的孩子扎两次后,挤出的就全是鲜红的血液了,以后就不需要再扎了。
如果第二次扎时挤的血液里仍有淡黄水,则需要一个月后再扎一次,直至挤出来的全是鲜血为止。
通过四缝穴的主要有以下几条经络:大肠经、心包经、三焦经、心经、小肠经。
每个手指四缝穴通过的经络不通,所以不同指头挤出的液体状况不同,反映出不同的经络疾病情况。
胃口不好的孩子在食指的四缝穴中挤出的黄水最多;在中指四缝穴上挤出的黄水多,孩子的舌尖多是红的,手指甲边上容易长倒刺,这样的孩子容易上火,脾气也急躁;无名指挤出的黄水多的现象多见于多动症的孩子,这类孩子往往汗多、脾气暴躁、自控能力差;而小指挤出的黄水多,则多见于肾脏虚弱、有遗尿、肾炎的孩子。
四缝穴治疗的疾病很广泛,除了治疗小儿疳积之外,还有很好的退热作用,四缝穴对成年人形体消瘦,食欲不振,体重达不到正常标准,包括哮喘以及长期的慢性胃肠道疾病亦有良效。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年6 月第38 卷 S1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8, Vol.38·53·(上接52页)中医推拿组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乳房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
见表4.表4 干预前后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乳房疼痛程度比较(`x±s)组别例数时期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乳房疼痛程中医推拿组32干预前12.13±2.92 6.01±0.25干预后 5.20±1.59#* 1.24±0.02#*对照组32干预前12.13±4.916.01±0.24干预后11.02±4.94# 2.32±0.19#注:组内前后比较,#P <0.05;组间比较,*P <0.053 讨 论母乳是新生儿最佳食物来源,具有丰富、均衡营养物质,对于新生儿健康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2]。
同时,产后母乳喂养对于减轻产后抑郁、加速子宫复旧也有良好作用。
但受心理、生理等因素影响,产后母乳喂养率并不理想。
为了有效提升产后母乳喂养率,在孕晚期及产后实施中医推拿乳房,可有效达到化生气血、补益脾胃的作用,减轻乳房胀痛和乳汁淤积,促进母乳喂养率提高[3-4]。
中医上认为产后缺乳和产后肝郁气滞、产后身体虚弱等密切相关,中医推拿的开展有利于疏通乳房经络,加速乳汁分泌;另外,推拿乳房可对脑垂体发生反馈性刺激作用,从而增加泌乳素分泌而增加泌乳量[5-7]。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母乳喂养技巧指导和心理疏导等,中医推拿组则在孕晚期及产后实施中医推拿乳房。
结果显示,中医推拿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中医推拿组乳房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中医推拿组患者产后3天内总泌乳量、泌乳的时间、乳房硬块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四缝穴放血能治疗小儿食积(疳积)...四缝穴刺血非常简单,易于掌握,治疗小儿疳积效果特别好,几十年之前,在贫困农村缺医少药的环境中,这是连农村普通老太太都会操作的治疗方法。
随着社会迅速发现,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医疗资源越来越丰富,群众就医越来越方便,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反而是:不花钱就能治好病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的传统简易中医疗比如四缝穴刺血等疗法逐渐被“淘汰”!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作为中医人,把古老的中医文化能够继承下来,就是发扬了中医!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
四缝穴针刺放血疗法是一种古老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穴位针刺放血来进行治疗,具有以下多种功能和作用:(1)消食化积:具有化食积,助消化作用,提高胃肠道蠕动功能,能够有效帮助消化和缓解积食症状,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
(2)止咳祛痰:具有调节呼吸功能的作用,对于咳嗽有痰和呼吸急促等,效果良好。
(3)活血止痛:对于跌打扭伤或者是风湿性关节疾病引起的局部肿胀和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肿胀和疼痛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4)健脾行气:还能健脾胃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胀和食欲减退,以及身体运化异常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5)调理阴阳平衡:对于阴阳失衡引起的手脚冰凉或者是身体盗汗等有良好效果。
临床发现:四缝穴刺血除了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外,其治疗范围在逐渐扩大。
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
还可以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疖肿、痛风、月经不调等症。
取穴及操作疗法:(1)取穴:用26号采血针(即三棱针),在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刺血后多挤出来一些血液或者白粘条物质。
(2)四缝穴消毒后,押手扶住手指,刺手快速点刺。
点刺深浅根据年龄、体质决定,刺后用双手挤出少许血液或淋巴液即可。
如遇高热者可多挤出些血液直至血液变红为止。
一般1周2次,重者可每日1次。
点刺四缝穴与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证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点刺四缝穴与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120例小儿疳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点刺四缝穴组、捏脊组、四缝穴结合捏脊组,各40例。
分别采用点刺四缝穴法、捏脊法、点刺四缝穴结合捏脊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不同方法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点刺四缝穴组、捏脊组、四缝穴捏脊结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00%、62.50%、90.00%,点刺四缝穴组和捏脊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缝穴结合捏脊组分别与点刺四缝穴组和捏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点刺四缝穴结合捏脊法治疗小儿疳证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单纯的点刺四缝穴法和捏脊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点刺四缝穴法;捏脊法;点刺四缝穴结合捏脊法;小儿疳证;疗效小儿疳证是指因多种疾病的影响以及喂养不当而导致脾胃受损,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是儿科临床中一种常见病。
随着近几年小儿疳证发病率的逐渐提高,小儿疳证治疗已受到广大医师及家属的广泛关注。
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外治法中的针灸、推拿、穴位服帖等方法对小儿疳证行之有效[1]。
基于此,分析本中心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采用点刺四缝穴与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证的临床疗效,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中心2012年3月~2013年3月治疗的120例小儿疳证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4.45±2.13)岁,病程2~6个月,平均病程(3.23±1.12)个月。
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推证的诊断标准[2]。
所有患儿按随机分成点刺四缝穴组、捏脊组、四缝穴结合捏脊组,各40例。
三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治疗期间,指导家属进行正确喂养,纠正患儿的不良饮食习惯。
四缝穴,扎一次就有效,只适合小孩,真是绝了!“扎四缝”一直是用来治疗小孩积食、胃口不开的。
记得二十多年前,有一位爱好中医的老大姐教我“扎四缝”的时候,就给我扎过,我的身体没有感到任何的变化,也就认为“扎四缝”只适合孩子,不适合大人。
1治小儿积食常用的四缝穴也适合大人直到前两年,看到一个网友说用扎四缝的方法给27岁的儿子开了胃口,让我重新重视了“扎四缝”。
之后就是开始给自己扎,给徒弟们扎。
扎的过程中直观地看到每个人的血液,确实只有我的血液是红红的、晶莹剔透、血珠都是立着的,而徒弟们的血液都是暗色的,或稀稀的,血珠都立不起了,全是爬下的,散散的。
第二天,大家都开了胃口,都觉得吃饭香,都觉得容易饿了,看样子大人“扎四缝”一样有用。
从前年到今年,我大概给自己扎过五次四缝,都是在胃口感觉不是太好的时候去扎,之后还都开了胃口。
我的肾脏不太好,每次小手指都能挤出水来,看来我这个从小就一直病的肾脏,要想完全恢复到正常,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与我天天和平相处就应该值得表扬了。
后来,我就给来调理的病人都“扎四缝”,因为我发现只要“扎四缝”过后,他们都能喝下2~3碗的生姜红枣桂圆羹。
如果不“扎四缝”,多数人是喝不下这么多的生姜红枣桂圆羹的。
因为胃口不开,我调理起来就慢。
现在的“扎四缝”已经成了我调理病人时的开场白了。
通过“扎四缝”先直观地看到这人的血液质量,再通过看哪个手指挤出水、挤出气泡、挤出脂样颗粒,大致就能判断出这人身体的状况了。
2四缝穴与五脏六腑的关系而且我发现,在四缝穴上只要有一根小血管通过的,一定是这个脏器长期有病变,扎的时候就要对着这个小血管扎下去,一股血流就会冲出来,能明显地疏通与这个手指相通的脏器。
在给很多孩子治病的过程中,我还发现——每个手指挤出来的黄水多少,与孩子的身体状况有关。
再给大家重复一下手指与脏器的对应:○食指——脾胃食指因为有大肠经经过,所以与消化吸收的功能有直接关系。
胃口不好的孩子,在食指的四缝穴中,挤出的黄水最多,其他的手指都要少一些甚至没有。
点刺四缝穴联合捏脊法治疗小儿疳积的临床效果崔静;王鑫鑫【摘要】目的观察点刺四缝穴联合捏脊法治疗小儿疳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乡新华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疳积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参苓白术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点刺四缝穴与捏脊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后腹泻、腹胀、睡眠、精神、食欲、身高、体质量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腹泻、腹胀、睡眠、精神、食欲、身高、体质量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腹泻、腹胀、睡眠、精神、食欲、身高、体质量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刺四缝穴联合捏脊法治疗小儿疳积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儿临床症状.【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9(028)002【总页数】3页(P231-233)【关键词】小儿疳积;点刺四缝穴;捏脊法;参苓白术散【作者】崔静;王鑫鑫【作者单位】新乡新华医院儿科,河南新乡 453000;新乡新华医院儿科,河南新乡4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7小儿疳积属于消化类疾病,主要是由于喂养或饮食不当引起脾胃损伤,主要特征为饮食异常、精神萎靡、大便失常、虚弱羸瘦、面黄发枯等,严重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1]。
中医在治疗小儿疳积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主要包括中药汤剂、推拿、针灸等疗法。
参苓白术散是由白术、人参、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渗湿止泻、益气健脾之效。
点刺四缝穴与捏脊法则属于中医特色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可行性高等优势。
本研究旨在观察点刺四缝穴联合捏脊法治疗小儿疳积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新乡新华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疳积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
四缝穴,对小儿疳积、百日咳、调节阴阳平衡,提高人体正气之功效!四缝穴为经外奇穴,位于两手2~5指的掌面,指间关节横纹之中点处,每侧四穴。
此四缝穴一般用圆利针式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黄色透明粒液即可,针后局部有胀痛,本穴均不灸。
其具有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调节阴阳之平衡、提高人体正气之功效。
具体取穴及操作疗法。
取穴: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取之。
取穴后准确后用安尔碘消毒,75的酒精脱碘,针具以一次性圆利针式三棱针,或一次性25 mm毫针或一次性5、6号注射针头。
具体操作,为缓解疼痛,可在穴位上下用绳捆紧,常规消毒后,押手扶住手指,刺手快速点刺。
点刺深浅可根据年龄、体质决定,刺后用双手挤出少许血液或淋巴液即可。
如有遇高热者可多挤出些血液直至血液变红为止。
一般1周2次,重者可每日1~2次。
治疗5~7次为一疗程。
四缝穴对应各脏之关系。
以食指对应于脾胃,食指因有大肠经而过,乃与消化吸收功能有直接之关联。
食欲不好之小孩在食指四缝穴中挤出的黄水最多,其他的手指都要少一些甚至没有。
吾认为,此四缝穴有延深之意,常刺此中指四缝,实可健人脾胃中气之功效,对胃脘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呃逆有良效。
以中指对应心脏,中指乃心经而过,心经之热心火过旺之疾,在中指四缝穴挤出黄多而最多。
此四缝穴针刺延深之意,实乃可对心火过旺之口腔溃疡,面长痘,失眠、神经衰弱之疾有捷功。
以无名指而对肝胆。
手少阳三焦经经无名指而过,与肝胆的关系之疾患,在无名指挤出之黄水多而多见,这类多动症小孩往往汗多、脾气暴躁、自控能力极差,刺此四缝极有改善。
此外,吾认为,刺此穴可对痛风,月经不调,郁证,失眠烦燥彼有之效。
而小手指对应之肾脏。
肾经和小肠经乃以经过小指而绕,与心、肾、子宫、睾丸等部位之疾患关联而密切。
小指挤出的黄水多,则多见于肾气亏虚之遗尿、肾炎之小孩。
此外,成人刺此穴对阳萎早泄,月经不调,腰酸痛等也取殊功。
此外,轧四缝穴可配合轧少商穴,此配伍对咽喉之肿痛,扁桃体之肿大,大人小孩之高热,有下针而立感减轻之效。
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36例
崔卫东;朱宏燕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02(22)4
【总页数】1页(P49-49)
【关键词】四缝穴;小儿疳积;针刺疗法
【作者】崔卫东;朱宏燕
【作者单位】新乡市中心医院;郑州大学校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4
【相关文献】
1.针刺四缝穴联合胎盘口服液治疗小儿疳积46例疗效观察 [J], 刘昕
2.针刺四缝穴联合胎盘口服液治疗小儿疳积46例疗效观察 [J], 刘昕;
3.穴位敷贴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30例疗效观察 [J], 蔡莉君
4.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的原理研究及临床体会 [J], 李家齐;张鹏;董秀娟
5.自拟小儿疳积散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的经验总结 [J], 张寿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