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9
聊斋志异中的名篇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独具特色的420篇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之一。
其中有许多名篇,这些故事以奇幻的情节、灵异的事件和深刻的道德思考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一些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带您一起领略这部文学经典的魅力。
1. 《聂小倩》《聂小倩》是聊斋志异中最为著名的故事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道士在山中遇到了一只狐狸精,狐狸精化身为一个美丽的女子聂小倩,并与道士相爱。
然而,道士最终发现了聂小倩的真实身份,为了救道士,聂小倩选择了自愿成仙。
这个故事描绘了爱情与道德、人性与仙魔之间的冲突。
聂小倩的牺牲和道士的悔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对于爱情和道德的思考。
2. 《牡丹亭》《牡丹亭》是聊斋志异中的另一篇名篇,它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戏剧。
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子梦游到一个神奇的花园,与一个美丽的女子杜丽娘相遇并相爱。
然而,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杜丽娘的父亲的反对,最终以悲剧收场。
《牡丹亭》以其唯美的语言、动人的情节和深刻的思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它不仅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于个人感情的束缚,还探讨了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关系。
3. 《陆判》《陆判》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官场故事,讲述了一个县官在处理案件时遭遇了一个妖魔,最终被妖魔陷害。
故事通过对于官场黑暗与正义的对抗,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与不公。
这个故事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而闻名。
它不仅展示了蒲松龄对于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也表达了他对于正义和道德的坚守。
4. 《画皮》《画皮》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灵异故事,讲述了一个画家遇到了一个神秘女子,并被她吸取精气而慢慢衰老。
最终,画家通过巧妙的手段将女子陷害,获得了重生。
这个故事以其离奇的情节和对于美与恶的探索而被广泛传诵。
它引发了对于人性的思考,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欲望的控制。
5. 《钟馗捉妖记》《钟馗捉妖记》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奇幻故事,讲述了著名神仙钟馗与妖魔之间的斗争。
读聊斋之聂小倩有感作为一本关于神怪、妖魔鬼怪的小说集,《聊斋志异》不仅包含了许多形形色色的神怪,还蕴含着深刻的人性思考。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聂小倩这个形象,她是一个既美丽又可怕的女子,同时也是一个承载了人性悲喜的女子。
在阅读《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的故事时,我的内心深深地受到了触动,心里有各种不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首先,聂小倩的美丽令人叹为观止。
在《牡丹亭·游园惊梦》中,作者写道:“聂小倩容貌丑陋,唯有一双眸子甚是好看,时常用若干趁佳梦寐饰与人看,一举手一投足,不啻神仙下凡。
”这段描述让我不由自主地陶醉于聂小倩的美丽,从而深深地被吸引了进去。
与聂小倩所散发出的神仙气质相比,她的险恶不令人更为惊讶。
聂小倩只为了不死而蟾身为人,承载了一件惊心动魄、令人痛苦惋惜的故事。
其次,聂小倩的人性魅力也令我为之着迷。
她固然美丽,但她也是一个有着自己思想、情感的人类。
在《牡丹亭·游园惊梦》中,当宁采臣爱上她时,她的内心蒙上了一层阴霾。
她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人,但她又无法跟随他下凡,因为那样意味着她将失去神仙的本质。
于是,她选择死亡,以便早日重回神仙世界。
这样无私、舍己为人的个性理念,在现代社会看起来有些过时,但仍然激励着我前进。
最后,聂小倩的性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聂小倩虽然是个神仙,但她也有着许多人类的特征。
和许多女性角色不同,聂小倩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美貌而变得傲慢自大。
相反,她保持了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温柔善良,不计得失地宽恕别人。
她为了宁采臣能够活下去,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这种深深烙在我心里的无私和奉献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对他人充满爱心和耐心。
总的来说,《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是一个神仙形象,一个承载了丰富的人性感受和情感的角色。
她的美、她的善良、她的无私和奉献,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份精神传承,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性,更明智地面对生活。
聊斋志异中《聂小倩》一文所展现的妖怪形象剖析及文化意蕴聂小倩是中国古典文学著作《聊斋志异》中的一个传奇故事,讲述了聂小倩有着一双美丽的翅膀,具有人形的妖怪会让人们害怕的故事。
文中的妖怪形象,不仅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对妖怪的认识,也体现了文化中对妖怪的想象,以及妖怪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首先,聊斋志异中描述的妖怪形象,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对妖怪的认识。
妖怪是一种古老的神话,具有古老文化的精神内涵,其形象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山水神话传说,妖怪通常具有怪异的形象,拥有神秘的力量。
在《聊斋志异》中,聂小倩的妖怪形象也非常的神秘,除了具有人形的外表,还有着一双美丽的翅膀,拥有魔力,以及可以使用魔法的能力,具有神秘的力量。
这种神秘的形象,很好的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妖怪的认识。
其次,聊斋志异中描述的妖怪形象,也体现出文化中对妖怪的想象。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妖怪被视为一种神秘力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因此它备受瞩目,人们对它的想象也变得非常丰富。
在《聊斋志异》中,聂小倩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可以穿越时空,也可以使用魔法,这种形象,表现出人们对妖怪的想象,妖怪可以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难题,甚至可以穿越时空,这种想象,让人们对妖怪充满好奇。
最后,聊斋志异中描述的妖怪形象,也体现出妖怪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文化中,妖怪不仅被视为一种神秘力量,还被视为一种智慧。
妖怪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象征,它代表着自然的力量,也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它的形象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妖怪在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在《聊斋志异》中,聂小倩的妖怪形象也反映了妖怪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它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难题,也可以拥有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形象,体现出妖怪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聊斋志异》中聂小倩的妖怪形象,不仅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对妖怪的认识,也体现了文化中对妖怪的想象,以及妖怪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妖怪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力量,也被视为一种智慧,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难题,甚至可以穿越时空,这种神秘的形象,也让人们对妖怪充满好奇。
聊斋志异聂小倩读后感《聊斋志异·聂小倩》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北宋年间的故事。
主人公宝钗因为即将出嫁离开了独居的父亲,却意外遇到了一个美丽神秘的女子——聂小倩。
聂小倩聪明伶俐,善于帮助人解决难题,而她的美貌也吸引了宝钗。
宝钗乃心地善良的人,对小倩的遭遇抱有同情之心,并决心要帮助她。
通过与聂小倩的接触,宝钗逐渐发现了聂小倩的真实身份——她是一个鬼魅,生前因为与情人之间的悲剧而自尽,死后变成了鬼魅。
聂小倩的故事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
聂小倩生前是一个柔弱无助的女子,被父母卖给师傅为妾,并最终走上歧途。
作为一个普通女子,她为了保护自己的爱情而选择了自杀,然而她的爱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追求爱情而选择了死亡,而他们的牺牲真的能够换来真爱吗?聂小倩的悲剧使我痛惜,同时也让我反思人性的弱点,包括对于爱情的过于执着和放不下的固执。
聂小倩的故事也让我思考了命运的力量。
聂小倩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却因为一时的决定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她死后成为了一个鬼魅,被迫窥视着人间的世界。
聂小倩的命运似乎完全不可抗拒,甚至比她生前更加痛苦。
这让我想到了人生中的许多选择和决定,它们可能会导致我们一生的改变。
有时候,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命运的安排似乎已经早已注定,我们无法改变。
但是,正如书中所描述的,命运的束缚并不是无法摆脱的。
宝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找到了解救聂小倩的方法,让她得以超脱。
除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聊斋志异也让我对超自然力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聂小倩的故事中,她作为一个鬼魅,拥有许多人类无法想象的能力。
她可以隐身,可以飞行,可以与他人交流,甚至可以帮助人解决难题。
聂小倩的超自然力量引发了我对于鬼魅世界的好奇,同时也让我思考人类与超自然力量的关系。
我们是否能够接触到超自然的力量?超自然的力量是否真实存在?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思考。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聂小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聊斋志异一些对比的例子(《聂小倩》
和《羊丹亭》)
《聂小倩》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故事,讲述了男主角宁采臣与女妖聂小倩之间的爱情缠绵。
聂小倩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妖精,宁采臣是一个纯情善良的人。
他们之间的爱情遭遇了各种困境和阻拦,最终以悲情收场。
相比之下,《牛丹亭》是元代戏剧作家汤显祖所创作的一部传奇世界。
故事讲述了唐代文人柳如是在梦中与牛丹仙子杜丽娘相遇并相爱的故事。
柳如是一个优秀的才子,而杜丽娘是一个美丽、聪明并具有神仙身份的仙女。
他们之间的爱情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波折和扑折,但最终以圆满结束局。
这两个故事中都描绘了人与神仙间的爱情,但后来发现却不同的结局。
《聂小倩》以悲情剧集收场,强烈调动了人与妖精之间的无法调和的差距和命运的不公;而《牛丹亭》则以圆满结束,表现了人与仙子之间爱情的美好和幸福。
通过这两个故事的对比,可以看出《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后来发现了不同的对比效果,既展开发现了世俗与超自然之间的冲突,也探讨了人性、命运以及爱情的主题。
《聊斋志异之聂小倩》读后感《聊斋志异》,“聊斋”乃作者蒲松龄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之意,“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内容广泛,以狐、妖、仙、鬼,来概括当时封建社会的复杂关系,表现了我国17世纪的社会面貌和风气。
在《聊斋志异》整本书中,我对《聂小倩》这一故事情有独钟。
野魂聂小倩进入书生宁采臣所借宿的寺庙去诱惑他。
谁知道,宁采臣刚正不阿,不受鬼魅之诱,不昧不义之财,义不容辞拒绝了聂小倩的东西和提议。
宁采臣虽为一位平凡的赶考书生,却是世间少有的正人君子,并非贪婪好色之徒。
那时腐败、混乱的世代当中,如此耿直的人极其少有,更别说是两袖清风的官员了,简直是屈指可数。
现在,大公无私的清官比比皆是,但是,贪官污吏也不是消失得无影无踪。
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长大以后不要随意收他人的贿赂。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职位,也要做到“清廉”二字。
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观里,爱从来不曾占据显赫的位置。
聂小倩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许仙与白素贞、董永与七仙女、牛郎与织女等最美的爱情。
这些都是人与妖或人与仙之间人鬼殊途、天人隔绝的爱情故事。
聂小倩的故事反映了封建婚姻的失败,但是在现代,又有多少婚姻是成功的呢?现在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多少人为的不是金钱、财富、荣誉和地位呢?正恰是这些因素,造就了许多婚姻的失败。
好多人的婚姻是由双方父母凑成的,这其中含有一定的利益交往。
跟现实恰恰相反,聂小倩的婚姻很成功,她找到了自己的真爱,而且能和宁采臣过上一辈子幸福快乐的日子。
用这种手法去抨击封建婚姻的失败,很得人心。
小说除塑造了美丽、娇弱又不失智慧、狡黠,最终摆脱凶恶势力的要挟和控制,悔过自新的聂小倩外,还塑造了慷慨正直、不被色利所诱,能急人之困的宁采臣这一形象。
宁采臣的形象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理想的。
之所以有这种说法,都是因为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尔虞我诈的社会,每个人都要伪装自己而不被算计掉,真正正直的人,少之又少。
8浅谈《聊斋志异•聂小倩》中聂小倩形象及其意义■李潮纲/山西省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 要:聂小倩是聪明、睿智、直率、善良,追求自由,渴望过正常人生活的年轻貌美的女鬼形象。
这一形象意义在于反映了作者美好的理想愿望,深刻地揭露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对贪色贪财者提出警戒。
关键词:女鬼 老妖 戒色 戒财聂小倩是《聊斋志异·聂小倩》中年轻貌美的女鬼形象。
小说通过月夜对话、与宁采臣相见、回家成亲等情节,成功刻画出了聂小倩的思想性格特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揭露讽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弱点,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愿望。
聂小倩这一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批判意义。
以下试作简要分析。
一、聂小倩形象分析(一)聂小倩首先是一个女鬼,具有鬼的特性她年轻时不幸夭折,葬在金华寺近旁,受金华寺老妖控制。
她居住在墓穴中,来去无踪,不食人间烟火。
在遇到宁采臣之前,她在老妖的胁迫下利用其色相和罗刹鬼骨害了不少人,她曾坦率地对宁采臣说自己“历役贱务”,“妾阅人多矣”。
可见,她曾作为鬼妖的一员,客观上帮助老妖做了许多害人的坏事。
其次,她具有超凡的能力。
小说中写道她能预知宁采臣会高中进士,命中有三个儿子,“郎君注福籍,有亢宗子三”。
后来事实果然应验了她的预言。
这种能力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二)聪明、睿智、直率、坦诚、善良在金华寺,聂小倩处境险恶,孤独无依。
小说在开头部分通过两个鬼妖月夜下对话情节从侧面表现了聂小倩内心的忧愁。
她明知自己力量弱小不是老妖对手,需要等待时机脱离苦海,于是她选择了隐忍,这表现了她的明智。
她第一次见宁采臣不为美色和金钱所诱惑,洞察到了宁采臣没有被色欲财欲熏心,是一个圣贤的人,是她脱离苦海的希望。
所以,她第二次见宁采臣时,由第一次的猥亵态度变为对宁采臣的尊重。
她说:“我见的人多了,没有遇到像你这样有刚直心肠的。
你确实是圣贤之人,我不敢欺辱你。
”从这些话中看出聂小倩已经对宁采臣作过研究、对比和考量,她断定宁采臣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著名的鬼怪小说集,其中收录了许多神怪传说
和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情节曲折,内容丰富,既有悬疑恐怖的魔幻色彩,又融入了浓厚的人情味和社会风情。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畅谈聊斋志异中的一些精彩故事。
《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故事,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唐代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官员宁采臣在西湖边救下了一个女子,后来发现她就是聂小倩。
两人相爱,但聂小倩却是个狐狸精,最终因为宿命的纠葛,聂小倩化作一只白狐,宁采臣也因此而悲痛欲绝。
这个故事既有唯美的爱情情节,又融入了中国古代对狐狸精的神话传说,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独特的神鬼世界观。
另外一则故事《玉茗堂》,讲述了一对夫妻因为贫穷而无法生育子嗣,后来在
玉茗堂中得到了一枚神奇的种子,种下后生出了一棵奇异的树。
这个故事融入了中国古代对孝道的传统观念,展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子嗣的渴望和珍视。
同时,故事中的神奇种子和奇异树木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神秘力量的想象和表达。
此外,《聊斋志异》中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故事,比如《续魏忠贤》、《陆判》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充满了想象力和神秘色彩。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总的来说,《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融入了中国古
代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中国古代对神鬼世界的丰富想象和表达。
这些故事不仅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让我们一起走进聊斋志异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神秘与魅力,领略古代文学的瑰丽风采。
聊斋志异之聂小倩解析聂小倩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又被称为“小倩儿”。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鬼,以其才智、美貌和感人的爱情故事而成为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形象。
本文将从聂小倩的角色特点、爱情故事和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
一、聂小倩的角色特点聂小倩是一个具有神秘和魅力的人物。
她外表美丽,青衫随风飘逸,惹人怜爱,但内心暗藏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力量。
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子,智慧超群,并且懂得使用自己的魅力来吸引男性。
她不仅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欲望,还具有超凡的力量和能力。
她能够以她的魅力和诡计来吸引男性并控制他们的思维和行为。
二、聂小倩的爱情故事聂小倩与陆判官之间的爱情故事是《聊斋志异》中最著名也最感人的故事之一。
陆判官是一个有才干、仁义正直的官员,聂小倩则是以美貌和聪明才智闻名的女鬼。
他们相爱并以鬼魂与人类之间的爱情为线索展开了一段跨越生死的感人故事。
陆判官因误杀了聂小倩的哥哥,聂小倩决心要为哥哥报仇。
她以女人的柔情和聪明才智深深地吸引了陆判官,二人之间的爱情逐渐升温。
然而,聂小倩并没有忘记她的初衷,最终选择舍弃了自己的感情,以鬼魂的形式为哥哥复仇,带着强烈的仇恨离开了陆判官。
这个爱情故事虽然悲伤,却展现了聂小倩极具牺牲精神的一面。
她用自己的爱情和牺牲来表达对家人的深情和义务感,同时也展示了她不同寻常的魅力和超凡能力。
三、聂小倩的文化意义聂小倩这个角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她是一个具有魅力和智慧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女性魅力和聪明才智的赞美。
其次,她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坚贞爱情和牺牲精神的价值观。
虽然她是一个女鬼,但她的感情和情感与人类无异,她的牺牲精神令人动容,也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聂小倩作为《聊斋志异》中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地位,也被广泛传颂于世。
她的形象丰富多彩,既是一个美丽聪颖的女子,又是一个具有超凡能力和牺牲精神的英雄。
通过对聂小倩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美丽、智慧和爱情的赞美,也能够体味到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学生姓名学号类型专业层次指导教师日期论《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摘要通过解读《聊斋志异之<聂小倩>》一文,分析原著对聂小倩人物的塑造过程,揭示聂小倩的生活道路与心路历程,赏评了主人公的艺术形象特征,并介绍了原著是如何刻画宁采臣、燕生及宁母等次要的人物形象,归纳总结出文章的构造技巧是采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聂小倩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鲜明的艺术典型。
借古说今,点出聂小倩这一艺术形象在当今社会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目录摘要一、引言 (1)二、背景 (1)(一)故事简介 (1)(二)矛盾的展开 (2)三、聂小倩的艺术形象特征 (2)(一)她是一个容貌超绝、心地善良、富有反抗精神的鬼魅 (2)(二)她是一个曲承母意、玲珑勤劳的小姑 (3)(三)她是一个和睦邻里、多具才情的贤妻良母 (3)(四)她身上的瑕疵 (4)四、聂小倩艺术典型的现实价值 (4)五、总结语 (5)参考文献 (6)致谢一、引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人没有任何地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三从四德、三贞九烈等等无数绳索套在女人头上,使她们不得喘息。
作为封建时代的进步作家蒲松龄,目睹了妇女的悲惨命运,对她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并从内心里为她们鸣不平,表现出对妇女问题的极大关注。
这一点在他的“孤愤之作”《聊斋志异》中有充分体现。
蒲松龄坎坷的一生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科场的失意和生活的贫困,更使他在思想上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政治制度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常常处于愤懑、无聊之中。
因此,他借创作来抒情,寻求心理慰藉,其中女性形象恰恰充当了他的理想载体,饱含了他在人生失意后被压抑的某些欲望、动机和理想。
在《聊斋志异》这本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则不下百人,这些女性形象千姿百态,色彩缤纷,个性鲜明,总体上含概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形象。
《聊斋志异》中花妖的爱情分析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富家公子陆判官,他在山上遇到了一位绝色的女子,那女子名叫聂小倩,实为一只花妖。
聂小倩化身为美丽的少女,倾慕陆判官的才情风度,对他展开热烈的追求。
陆判官被她的美色和婉约之态所吸引,两人渐渐陷入了一段痴缠的爱情之中。
花妖聂小倩对陆判官展开了殷切的爱情追求,她时常在夜晚悄悄探望陆判官,温柔动人地表达自己对他的深情。
然而,这段感情注定是一段不被世人认可的爱情,因为聂小倩是一只花妖,她与人类之间隔着一道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陆判官虽然深爱着聂小倩,但在得知其真实身份后,他陷入了矛盾之中。
他清楚花妖的存在是一种超自然的现象,与凡间尘世迥然不同,聂小倩的出现使他不知该如何抉择。
一方面,陆判官无法割舍对聂小倩的深情,另一方面,他又意识到这段感情注定是不被世人认可和接受的。
在陆判官犹豫不决的时候,花妖聂小倩却为了保护他而舍弃了自己的身份和力量。
她选择牺牲自己,将自己的眼泪化为灵丹,用来拯救陆判官患重病之际。
聂小倩的伟大牺牲让陆判官深受触动,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能让这段纯洁的爱情就这样消失,于是他决心和聂小倩结成夫妻。
然而,当聂小倩披头散发地出现在陆判官面前时,他才意识到聂小倩已经牺牲了自己的身份和美貌,转化为一只可怜无助的鸟妖。
聂小倩的样貌已经面目全非,但她的内心依然充满着对陆判官的爱意。
陆判官对这番变化感到痛苦和无奈,但最终还是决定与聂小倩结为夫妻。
这段花妖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一种强烈而纯洁的爱情,即便面对重重障碍和无法逾越的鸿沟,聂小倩和陆判官依然选择了彼此。
他们的感情终究没有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两人之间的爱情超越了人类与花妖的界限,显现出了真挚和悦人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花妖聂小倩的爱情并非只是单纯的感情追求,更蕴含了对爱情的无私奉献和忠诚。
聂小倩为了保护陆判官,不惜牺牲自己的美貌和力量,最终化为一只可怜的鸟妖。
她的伟大牺牲和无私奉献让人感动,也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诚与坚持。
聂小倩,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位神秘女子,她的故事充满了离奇的情节和令人动容的爱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复述聂小倩的故事,探究其中的情感纠葛和人物命运。
一、小倩的背景据《聊斋志异》记载,小倩原本是一只仙鹤,后因受伤被一位道士所救,并化身为人类。
她在封建社会中的成长经历和人际关系让她备受煎熬,却也因此结识了许多命中注定的人。
二、小倩与宁采臣的相遇小倩与宁采臣是《聊斋志异》中的主要情侣,他们的相遇是一个巧合。
当时,宁采臣在雨夜中遇到了一位少女,少女绘声绘色地为他披上了衣裳。
在日后的相处中,宁采臣渐渐发现小倩的美貌与智慧,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两人的相遇堪称是命运的捉弄,开启了一段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
三、小倩与宁采臣的爱情小倩与宁采臣的爱情经历了诸多波折。
在他们相识之初,小倩并未有意表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宁采臣也未能揭露一切。
然而,相处日久,两人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宁采臣为了小倩,不惜一切地想要保护她,并决心与之白头偕老。
四、小倩的真实身份然而,小倩的真实身份却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
当宁采臣得知小倩乃是一只仙鹤所化身,他心中不禁涌上万般苦涩。
小倩的身份原来如此不同寻常,她所承受的离别之痛令人唏嘘。
终究,小倩和宁采臣的爱情如同是一场悲剧,在戛然而止的时候,留下了无尽的惆怅和不舍。
五、小倩的命运小倩的命运又一次突显了带有神秘主题的《聊斋志异》中的情节。
在小倩的爱情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柔软和最脆弱的一面。
小倩由鸟化人,再变成人后又不幸离开了这世界,这样的命运颇令人感伤。
然而,小倩的爱情却是永垂不朽,成为了人们传颂的经典,使得她的形象深入了文学史。
综上,聂小倩的故事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经典之作,她的爱情传说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这个故事揭示了人性当中对于真爱的渴望和对于离别的无奈,堪称是一部不朽的文学之作。
通过对小倩的复述,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这个传奇女子的命运和情感纠葛。
聂小倩的故事是《聊斋志异》中的一则佳话,她与宁采臣之间的爱情故事充满了离奇和奇幻元素,让人备感唏嘘和感伤。
聊斋志异聂小倩读后感《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中的《聂小倩》是其中的一篇。
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宣宗的皇帝和一个名叫聂小倩的女鬼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深受感动,对人性、情感以及命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故事中,宣宗是一个富有仁爱之心的皇帝,他对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而聂小倩则是一个被迫成为女鬼的女子,她因为一场意外而丧生,死后成了鬼魂。
在宣宗的善心感化下,聂小倩得以重获人身,并且与宣宗相恋。
但是,命运的捉弄让他们最终无法在一起,聂小倩最终又变成了女鬼,宣宗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爱情。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性和命运。
宣宗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他对待百姓和聂小倩都是充满慈悲和怜悯的。
他愿意放下身份和聂小倩相爱,甚至不顾一切地想要救她。
这种善良的品质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人性充满了信心。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善良和仁爱都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它们能够感化他人,也能够让我们看到世界的美好。
另一方面,命运也是这个故事中的重要主题。
宣宗和聂小倩的爱情注定是要受到命运的捉弄的,他们的爱情最终无法圆满。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命运是不可控制的,它会让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
但是,正如宣宗一样,我们应该用善良和坚韧的品质去面对命运的挑战,哪怕最终无法如愿,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善良。
最后,这个故事也让我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
宣宗和聂小倩的爱情虽然最终无法圆满,但是他们的爱情依然是纯真和美好的。
他们为了对方可以不顾一切,这种无私的爱情让人感动。
同时,他们的爱情也让我明白了,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它能够让人变得更加善良和坚强,即使最终无法如愿,也不会后悔。
总的来说,《聂小倩》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人性、命运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善良和仁爱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命运是无法控制的,爱情是美好而纯真的。
这些都是我在读完这个故事后得到的启示,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聊斋志异聂小倩读后感《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其中的《聂小倩》是其中一篇经典之作。
这个故事以其动人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深受读者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聂小倩》进行一番深入的阐述和读后感。
《聂小倩》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故事中,聂小倩是一个美丽的女鬼,她因为与人类男子许宣相爱而被人类社会所不容,最终不幸身亡。
故事中的男主角许宣为了救聂小倩,不惜与鬼怪斗争,最终也不幸身亡。
整个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充满了悲剧色彩。
读完《聂小倩》,我深深被其情节所吸引。
故事中的聂小倩,是一个美丽而又不幸的女子。
她与许宣的爱情,充满了悲情和坎坷。
在那个封建社会里,人鬼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不被认可的。
聂小倩为了与许宣相守,不惜化身为鬼,最终却遭受了悲惨的结局。
她的坚贞和执着,让人感到无尽的怜惜和悲哀。
而许宣,也是一个令人动容的角色。
他深爱着聂小倩,不顾一切地想要拯救她。
他与聂小倩的爱情,是跨越了生与死的真挚。
然而,最终他也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与聂小倩一同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整个故事情节充满了悲情和悲壮,让人感到无尽的唏嘘和感慨。
除了情节的感人之处,故事中对于人性和命运的思考也是令人深思的。
聂小倩和许宣的爱情,是在社会和命运的束缚下艰难维系的。
他们的爱情,是对于封建礼教和命运安排的一种挑战。
然而,最终他们还是无法逃脱这些束缚,被迫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让人不禁思考,命运是否真的可以被改变?人是否真的可以超越社会和命运的束缚?这些问题,都在《聂小倩》中得到了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聂小倩》是一部深情而又悲壮的爱情故事。
它不仅仅是一部情节动人的小说,更是对于人性、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爱情和命运的思考,也可以在其中找到对于人性和社会的一些启示。
这使得《聂小倩》成为了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通过阅读《聂小倩》,我深深被其情节所打动。
故事中的聂小倩和许宣,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悲情和悲壮,让人感到无尽的唏嘘和感慨。
聊斋志异·聂小倩(原文+译文)浙江人氏宁采臣,为人慷慨豪爽,方正自重。
常常对人说:“我一生中没有爱过第二个女人。
”宁采臣有次恰去金华,到城北后,进一座寺庙里休息。
寺庙大殿宝塔十分壮丽,但地上长满比人还高的蓬蒿,好像没有有人来来往往的踪迹。
东西两侧僧人居住的房舍,门都虚掩着,只有南面一间小屋的门上,好像挂着一把新锁。
殿东角有一片修竹,台阶下有大池塘,里边野藕丛生,已经开花。
宁采臣很喜欢这个幽静的地方。
此时恰逢学使来主持考试,城中房舍租金很高,于是考虑在这里住下,就散步等待庙中僧侣回来。
傍晚时,有个读书人来开南面小屋的门。
宁采臣走上前行礼,并且告诉他自己想在此留宿。
那个读书人说:“这里没有房主,我也是个在这里借宿的人。
你不怕冷清住在这里,我早晚都能向你讨教,真是不胜荣幸。
”宁采臣很高兴,铺些蒿草当床,又架起木板当桌子,打算在这里住些日子。
这天夜晚月光皎洁,宁采臣和那位书生一起坐在大殿的走廊聊天,各自说自己姓名表字。
书生自己说:“我姓燕,字赤霞。
宁采臣想他是来应考的秀才,但听他的口音,根本不像浙江人。
于是追问那书生,书生自己说:我是陕西人。
”语气朴实诚挚。
等到两人说完了话,于是相别就寝。
宁采臣因为在陌生的地方居住,久久难以入睡。
他听见北边房里有人窃窃私语,好像住有家眷。
他起身趴在北墙石窗下,悄悄看了一眼。
看见短墙外一个小院落里,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还有一个老婆子穿着褪色的红衣服,头上插有银梳,一副驼背衰老的样子,那两人在月下说话。
妇人说:“小倩为什么久久不来?”老婆子说:“差不多快来了。
”妇人说:“她没向姥姥发牢骚吗?”老婆子答道:“没听到,但她看上去很忧虑。
”妇人说:“小丫头不能当作知己人看待。
”话未说完,就有个十七八岁的女孩进来了,模样好像很美。
老太婆笑着说:“背后不说人,我们两个正说你呢,没想到你这个小妖精悄悄进来了,幸亏我们没说你什么坏话。
”老太婆接着说:“小娘子长得好比画中人,我要是个男人,也会被你把魂勾跑。
就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报恩报仇故事的分析《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收录了许多关于报恩报仇的故事。
蒲松龄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文学造诣,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
本文将对《聊斋志异》中关于报恩报仇的故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道德与人性的真实。
最为经典的报恩故事之一就是《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
故事中的宁采臣与聂小倩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恩情。
宁采臣对聂小倩的真挚爱情,以及对其报恩的决心,让人感受到了人性中那份执着与真诚。
在故事的结尾,宁采臣选择了用生命去换取聂小倩的自由,表现了对恩情的至死不渝的坚守。
这种对恩情的回报,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报恩原则,也彰显了作者对伦理与道德的深刻理解。
故事《玉茗堂》中的男主人公,为了报父仇,残忍地对待了妻子。
在爱与仇恨之间挣扎的男主人公最终陷入了心灵的深渊。
他在对仇人复仇的过程中,不仅丧失了人性与道德,还伤害了自己最亲密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复仇心理会导致人性的扭曲,使得善良的人在复仇的过程中逐渐变得冷酷无情。
这种道德的侵蚀和人性的扭曲,让人深刻地反思了复仇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报恩报仇故事都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和人性的真实展现。
这些故事通过对恩情与复仇的展现,传达了作者对伦理道德与人性的认知和思考。
在传统伦理观念中,报恩被视为人生的最高原则之一,而复仇却是一种对伦理道德的颠覆。
《聊斋志异》中的报恩报仇故事,为读者提供了思考与反思的机会,使人深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道德和人性所在。
这些故事不仅让人在笑声中感悟着人性的复杂与扭曲,更让人深思和反省道德与伦理的深层意义。
聊斋志异主要故事《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编写的一部神怪小说集。
它以独特的超自然风格,描绘了中国灵异传说中的各种个性化的鬼怪、妖精和奇异事件,其中包含了许多的故事。
下面将从主要故事进行叙述。
1.《聂小倩》这是《聊斋志异》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白衣女子蒙面相助和察差抓贼的经历。
聂小倩这个女子其实是借尸还魂在世,她的丈夫被抓后就自杀了,于是她拼命想要救他回来并借尸还魂,世间间药材不足,找不到治愈的药物,便要借成功修行而弃了人身。
2.《牡丹亭》《牡丹亭》是《聊斋志异》中最长的篇章。
它描写了唐朝时期一个年少书生的爱情经历。
男主人公悲愤基于妻子梦中作曲及文化艺术中的背叛故事,该故事在中国文学中被视为重要的爱情传说。
3.《陆判》《陆判》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故事,故事讲述一个人名为陆某的官员,他被妖精所附身,并因此死去。
之后,其他官员为了纪念他,向皇帝请愿,让他的名字刻在石碑上。
4.《画皮》《画皮》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美男子靠画画养活自己。
他将自己画的皮肤卖给了一个富家女作为礼品,并渐渐地使她爱上了他。
但事实上这个美男子是一个妖怪,每次卖掉自己画的皮肤后,他就会变回原来的模样,然后再画一张新的皮肤。
最终他被一个道士所杀。
5.《凤铭》《凤铭》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丧偶的人男为了灭口,于是让一个道士用法力来灭掉他的妻子的灵魂,但是,这个道士实际上并不是正派的,他要谋求自己的私利,于是就骗男主人公说他的妻子已经被斩了,并用妻子的灵魂幻化出一个凤凰来,试图骗取男主人公的财物。
以上就是《聊斋志异》中的主要故事,每个故事都非常的有名,不仅是由于它们是很好的作品,而且它们都有着奇妙的故事情节和极具感染力的主人公,这让读者在阅读这些故事时更能够有所感触和共鸣。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学生姓名学号类型专业层次指导教师日期论《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摘要通过解读《聊斋志异之<聂小倩>》一文,分析原著对聂小倩人物的塑造过程,揭示聂小倩的生活道路与心路历程,赏评了主人公的艺术形象特征,并介绍了原著是如何刻画宁采臣、燕生及宁母等次要的人物形象,归纳总结出文章的构造技巧是采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聂小倩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鲜明的艺术典型。
借古说今,点出聂小倩这一艺术形象在当今社会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目录摘要一、引言 (1)二、背景 (1)(一)故事简介 (1)(二)矛盾的展开 (2)三、聂小倩的艺术形象特征 (2)(一)她是一个容貌超绝、心地善良、富有反抗精神的鬼魅 (2)(二)她是一个曲承母意、玲珑勤劳的小姑 (3)(三)她是一个和睦邻里、多具才情的贤妻良母 (3)(四)她身上的瑕疵 (4)四、聂小倩艺术典型的现实价值 (4)五、总结语 (5)参考文献 (6)致谢一、引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人没有任何地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三从四德、三贞九烈等等无数绳索套在女人头上,使她们不得喘息。
作为封建时代的进步作家蒲松龄,目睹了妇女的悲惨命运,对她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并从内心里为她们鸣不平,表现出对妇女问题的极大关注。
这一点在他的“孤愤之作”《聊斋志异》中有充分体现。
蒲松龄坎坷的一生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科场的失意和生活的贫困,更使他在思想上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政治制度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常常处于愤懑、无聊之中。
因此,他借创作来抒情,寻求心理慰藉,其中女性形象恰恰充当了他的理想载体,饱含了他在人生失意后被压抑的某些欲望、动机和理想。
在《聊斋志异》这本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则不下百人,这些女性形象千姿百态,色彩缤纷,个性鲜明,总体上含概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形象。
《聊斋志异》虽然谈狐说鬼,实际上较广泛地讽喻了当时的现实社会,有的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有的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有的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歌颂男女自由恋爱和个性解放,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1]。
作品大多运用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寄寓了作者的满腔“孤愤”的感情。
蒲松龄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性解放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
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
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3]。
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
聂小倩这一人物形象既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书中的一个人物,也是本文的一位女主人公。
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写狐鬼为主的著作,她就是本文中塑造得比较丰满的具有人性的鬼。
由于她的魂魄堕落于苦海,被妖魔而胁迫、摄血害人,但她又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鬼的形象有所区别。
她具有人性最初的良知,是一个有几分善良的女鬼,由于她自身得不到自由,被迫去害人,她的本性就不可能表现出来,她不甘受邪恶势力的控制,想摆脱痛苦的生涯[4],她顽强反抗、力求争取做人的执着、远离黑暗、逃离堕落险境,寻找机会进行顽强反抗,最终得到了应得的自由、求得了解放。
二、背景(一)故事简介故事讲述了浙人宁采臣品行端正,偶到金华,住进荒无的寺庙[2]。
入夜,有一十七八岁的女子来引诱他,被他严词斥退。
隔后,女子又送来一锭金子,又被他抛掷院中。
次日,又有一书生挟仆人来住,主仆二人先后暴死。
此后女子来告诉宁采臣,她叫聂小倩,是天亡的鬼魂,被妖物控制而害人,凡是贪其女色或黄金的都会丧命。
她就葬在附近,求他改葬个安泰之所,以脱离被迫害人的苦海。
宁采臣如其所求,将其骸骨载回乡,安葬在自己的书斋附近,并致祭祝词。
小倩显行,随其回家,并帮助作家事,宁母后来视之如女儿,终于同意儿子娶鬼女小倩为妻。
全文曲折迂回,意味深长。
(二)矛盾的展开本文利用时间的跨度,飞跃时空,聂小倩的觉醒与奋斗为贯穿线索来连缀情节、生动地刻画了这一年轻女鬼的思想个性。
小说中以她为中心展开了复杂的矛盾冲突。
使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视点来透视这个人物,如她与老妖的矛盾、与宁采臣的矛盾、与宁母的矛盾,都展开得比较充分。
三、聂小倩的艺术形象特征(一)她是一个容貌超绝、心地善良、富有反抗精神的鬼魅她在寺侧下葬以后,就生活在老妖的钳制之下,受其驱使、被迫去卖弄色相,借以害人。
因此,她既是个害人者,又是一个受害者。
小说首先是从害人者的角度来写她,而后又着重从受害者的角度来写她。
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痛苦的,因为她不甘于受役却又不得不从命,她曾这样向宁采臣倾诉肺腑之言:“……她,姓聂氏,十八夭殂,葬于寺侧,被妖物威胁,历役溅务,腆颜向人,实非所乐。
”从这几句就可以看出造成她内心痛苦的原因是受胁迫,她不得不去做一种她所不愿做,并且深以为羞的“溅务”。
这种难以解脱的内心痛苦,是从她与老妖的矛盾中产生的,同时,又反映着她那美好的灵魂并没有因为身处逆境而变得丑恶堕落[5]。
为了摆脱眼前的这种处境。
她必须把尸骨迁走。
她在请求为人正直的宁采臣帮助她迁走尸骨时说:“妾堕玄海,求岸不得,郎君义气干云,必能拔生救苦,倘肯囊妾朽骨,归葬安宅,不啻再造”她视迁葬为再生,迫切希望走上新的生活之路。
小说在描写她受老妖驱遣去勾引宁采臣而遭到严斥这件事时,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艺术描写的火候。
作者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没有过多地渲染她的情绪反映,在宁采臣的严词斥责面前,她不是恼羞成怒,而是赞叹与惭愧,她赞叹宁采臣的品质,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女惭出”,则是她在这样的品质的人面前深感自己的所为是无比的卑污与可耻。
即使在这样描写她履行“溅务”的情形下,作者也没有损害这一人物形象,重点在展示她思想领域中那些美好的东西。
她在与宁采臣第二次见面时,她是为了救助宁采臣。
因为老妖派夜叉前来下毒害宁采臣,更为了请求宁采臣帮助她迁葬,以摆脱老妖的控制,这样的情景中,不再是她与宁采臣的矛盾冲突,是他们俩与老妖的矛盾冲突,尤其是她与老妖的矛盾。
她对老妖的强烈反叛、奋力逃离魔掌、与老妖大战,救助了自己,也救助了被老妖所迫害的宁采臣的生命。
她与宁采臣在互相救助中进一步礼了解,二人产生了爱恋之情。
宁采臣对她的境况与际遇身为同情,也非常感激她对自己的救助之恩,她则视宁采臣为自己最为信赖的人,希望宁采臣能将自己复魂,能将尸骨迁葬。
(二)她是一个曲承母意、玲珑勤劳的小姑宁采臣将她的尸骨带回故乡,将其尸骨埋葬在书斋附近,这样她便可以经常出入于宁宅,在此情况下,发生了她与宁母的矛盾冲突。
如果说小说在她与老妖的矛盾中表现的是对邪恶势力的憎恨,对卑贱营生的厌恶,在她与宁采臣的矛盾中着重展示的是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敢于救人于危难的正义感的话,那么,在她与宁母的矛盾中,主要刻画的是她的勤劳和善良贤惠。
宁母首先对她并无好感,对她怀着几分恐惧,因为她是一个鬼,但后来,见到她善于操持家务,待人接物有无不得体,就改变了对她的态度,由恐惧变为疼爱,不把她视为鬼。
忌讳说她是鬼,并想让她成为自己的儿媳。
宁母的这一变化,是她勤劳、贤惠、善良的实际行动所感化的结果,是她持一颗执着的心为理想为光明为自由为解放所做的追求,所努力换回来的。
蒲松龄把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赋予了她这样的鬼魂,同时又说明了她所具有的反抗精神。
她进入宁采臣家后,是以“人”的身份出现。
在宁采臣的母亲担心她会对自己的儿子不利时,她立马说道:“儿实无二心,泉下人既不见信于老母,请以兄事,依高堂,奉晨昏”。
这句话既表明自己身世可怜以博取同情,又表明会把宁采臣当兄长看待,一起侍奉宁采臣的母亲。
更重要的是,她还会以行动证明自己。
“女即入厨下,代母尸饔。
入房穿榻,似熟居者。
”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种八面玲珑的处世倒让人想起了王熙凤!背后的故事当时蒲松龄可以说是在科举不进,壮志难酬的状况下写出了这个故事。
全篇描绘的她实际上是一个奋斗的形象,其实蒲松龄借她托己志,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她一样取得成功。
但对于她来说,她确实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
她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她随遇而安,适应能力极强,不然她就不可能在做人和做鬼时都如鱼得水了。
当然这也可能是形势所逼出来的。
然后就是她能认清自己且敢于投资。
她眼光独到看出宁采臣可能是改变她一生的人,于是她冒险的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压在了宁采臣身上。
同时她也意识到仅凭她和宁采臣是无法对抗姥姥那样的恶魔的,所以她结交了燕赤霞那样的益友,利用朋友的能力帮助自己。
可以说,她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与拼搏才换来最后的胜利,换来精彩的人生!(三)她是一个和睦邻里、多具才情的贤妻良母从她看到宁采臣起,就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而这种爱正是由于宁采臣的正直为人而产生的。
当宁采臣真切的救她逃脱苦难之后,这种爱得到了升华,而且其中有了感恩的成分。
她不是忘恩负义的女子,她一直深深地爱着宁采臣,甘愿为他做妾、当丫环。
但是,当宁母因为她是鬼而不愿独生子娶她时,她又忍痛割爱,把爱深深地埋在心底,和宁采臣以兄妹相称,终日辛勤地劳动,最后终于博得了宁母及一家人的爱戴,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得到了渴望的爱情。
在对待爱情上,她是忠贞不渝的。
从她看到宁采臣起,就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而这种爱正是由于宁采臣的正直为人而产生的。
当宁采臣真切的救她逃脱苦难之后,这种爱得到了升华,而且其中有了感恩的成分。
她不是忘恩负义的女子,她一直深深地爱着宁采臣,甘愿为他做妾、当丫环。
但是,当宁母因为她是鬼而不愿独生子娶她时,她又忍痛割爱,把爱深深地埋在心底,和宁采臣以兄妹相称,终日辛勤地劳动,最后终于博得了宁母及一家人的爱戴,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得到了渴望的爱情。
(四)她身上的瑕疵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蒲松龄无法超越封建思想体制,聂小倩的形象也不是没有瑕疵的,她头脑中还有“借博封诰”等封建思想。
但是,瑕不掩瑜,这仍然遮挡不住她作为富有人情美的艺术典型的光彩。
四、聂小倩艺术典型的现实价值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观里,爱从来不曾占据显赫的位置。
在文化传承中,只有不知道妻子是谁的圣人,却找不到婚姻的典范。
聂小倩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许仙与白素贞、董永与七仙女、牛郎与织女等最美的爱情。
这些都是人与妖或人与仙之间人鬼殊途、天人隔绝的爱情故事。
聂小倩的故事反映了封建婚姻的失败,但是在现代,又有多少婚姻是成功的呢?现在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多少人为的不是金钱、财富、荣誉和地位呢?正恰是这些因素,造就了许多婚姻的失败。
现实中有很多这种失败婚姻的案例,许多夫妻的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那种,在他们结婚之前,都有自己的恋人。
他们的婚姻是由双方父母凑成的,这其中含有一定的利益交往,但没有爱情的婚姻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父母亲的离婚,组成各自的家庭,给小孩的成长留下很多的障碍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