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

第二轮地方志书的编纂(以下简称“二轮志书编纂”),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普遍开展的首轮新编地方志工作的继续,范围主要包括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其内容的上下时限,大致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这段时间恰好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由开始到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启动“三步走”战略到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时期。为了编纂好反映这一时期历史与现状的地方志书,现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并结合首轮修志实践经验和当前修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特就二轮志书编纂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关于指导思想(一)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认真总结并切实汲取首轮修志的经验与教训,严格依照《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各项规定,客观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时限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充分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为存史、咨政、育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关于基本原则(二)坚持依法修志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规定。记述民族、宗教、政法、军事、外事等方面内容,要格外审慎;志稿形成后,应主动征求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严格履行审查验收程序。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客观反映本地的优势、成绩和经验,也要客观反映本地的劣势、不足和教训,不溢美,不诿过。

(四)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把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贯穿于修志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着力提高地方志书质量。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进度服从质量。

(五)坚持“述而不论”的原则,寓观点于记述之中。在“述”体中的必要议论,要把握好适度性。

(六)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对有重大影响、有突出贡献、有代表性的在世人物,主要采用以事系人的方式记述;在人物简介、人物表(录)中需要反映的,要严格掌握收录标准,其原则由省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确定。

三关于编纂方式

(七)二轮志书编纂的主体形式是续修。行政区域、管理系统发生变化的,或前志质量不高的地区,可以重修。未开展首轮修志或新增设的行政区域,需要创修。

四关于体例篇目

(八)严格遵守志书体例,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注意融合章节体、条目体的长处。慎用“特载”、“专记”等形式,必需运用时应处理好与正文的关系。

(九)篇目设置要符合科学性,避免随意性。处理好容量、排列、层次、标题和升降格等问题,避免归属不当和缺项漏项,以及不必要的交叉重复。

五关于内容记述

(十)要处理好与前志的衔接,并注意对前志的拾遗、补缺、纠讹;对前志内容的必要重述,应当精炼浓缩。

(十一)内容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并恰当处理政治、经济与自然、文化、社会等各部分内容的比重关系。在记述重大问题时,可采取集中记述与分散记述相结合的方式。

(十二)加强对资料收集的力度,积极拓展资料收集的范围。应重视社会调查,注意收集口述、音像等资料。做好资料的鉴别、筛选工作,避免失实、欠缺和选材不当等问题,保证资料的可靠性与完整性。对重要资料来源注明出处,对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点的词汇作准确、简明、规范的注释。编写志稿前,应对入志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编辑好资料长编。

(十三)图照的选用应当注重典型性、科学性和存史价值的统一,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把握选用尺度。图照与文字内容相配合,图照的说明文字要准确。除立传人物外,地方领导人和地方志书编纂人员的标准像不得入志。

(十四)表格设计应当科学、规范,内容要素齐全,形式清晰美观。

(十五)行文严谨朴实、简洁流畅。文字、数字、量和单位、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符合国家有关出版物的规定。

(十六)加强记述深度,避免流水账式、平面式、观点加例证式的记述方式。

六关于志书名称(十七)县级以上地方志书名称应当冠以下限时的规范的行政区域名称,如“××省志”、“××市志”、“××县志”;市辖区地方志书名称在本行政区域名称前冠以上一级行政区域名称,如“××市××区志”。以分志、分册等形式单独出版的地方志书,名称前冠以省、市、州等志名,中间加间隔号,如“××省志?教育志”。

(十八)续修地方志书名称后要标明上下限年份,如“××县志(××××-××××)

七关于出版印制(十九)把好地方志书出版的质量关,加强出版环节的质量监督,确保志稿按照国家出版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校、设计和印制,避免走形式,走过场。

(二十)地方志书用16开本(889×1194mm),横排印刷。以分志、分册等形式单独出版的地方志书,在整体设计上应整齐划一,形成系列。

(二十一)在出版纸质版地方志书的同时,提倡出版以电子为介质的地方志书。

八关于质量保障(二十二)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在首轮修志实践中建立的目标考核责任制、督查通报制、评审验收制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并根据新情况建立和完善保障志书质量的各种规章制度。

(二十三)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发挥专职修志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对主编、主笔及其他修志人员的业务培训;吸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有业务专长的其他人员参与修志;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选择有志于修志工作的人才,逐步改善修志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

(二十四)大力加强理论建设。在总结历代和当代修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方志理论研究,注重理论创新,加强方志学的学科建设,充分发挥方志理论对编纂实践的指导作用。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模板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 梅森 一、体例要求 志书体例包括结构、体裁与章法。它涉及到志书的类型和名称、时间断限、体裁、篇目结构、记事、立传、文体、叙事等方面的要求。 体例是志书编纂的准则,是体现志书特征的关键。 (一)坚持志体 横排门类,纵述史实。除总述卷、分志(分卷)概述外,其他正文一般坚持述而不论。 体例科学、规范、严谨,适合本分志、分卷内容记述的要求。 地方志体例有五个基本特征:1时空界限明确;2事以类从,类为一志;3横排竖写,以横为主,宜横则横,宜纵则纵;4综合性资料文献为特征,门类齐全,内容全面;5述而不论。 坚持这五个基本特征就是坚持了志书体例。 (二)体裁运用得当 述、记、志、传、图、表、录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 1、总述、综述、概述、无题序(述体) (1)总述、概述、综述

概全貌、概轨迹、概特点。 用概括性语言对事物作全面深入、简洁精当的记述。注意选择概括性事实、概括性(含结构性)数据、概括性的语言。 以述为主,以论为辅,议论力避空泛。如夹叙夹议,须论从事出,不空喊口号不唱高调。各个方面(板块)的记述,分别遵循顺时记事的原则。举要综述,把握重点要点节点和标志性事物及精华事物,不面面俱到。 注意反映事件活动的阶段,阐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彰明因果。恰当评说利弊得失。源于高于各分志、卷内容或本分志、卷篇章内容。行文言简意赅、文约事丰,语言流畅,凝练意深。 总述卷对全志内容进行概述,分志综述与分志、分卷概述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概述。 (2)无题序 一般放在篇一级,特殊的,个别的也可以放在章节之下。 对本篇(或章节)进行全面概括,包括发展沿革、彰明因果、沟通联系、基本特点、经验教训。 2.大事记、专记、编纂始末(记体) (1)大事记 大事记卷选录大事要得当,要事不漏,既要突出重点,纵不断主线,又要覆盖全面,横不缺要项(从事条组合后整体看)。 事条时间、地点、人物(单位)、结果等要素齐备。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1 乾隆长沙府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2 乾隆长沙府志(2)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3 同治长沙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4 同治长沙县志(2) 同治临湘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5 光绪善化县志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6 乾隆岳州府志光绪巴陵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7 光绪巴陵县志(2)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8 乾隆平江县志同治平江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9 同治平江县志(2)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0 光绪湘阴县图志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1 乾隆华容县志光绪华容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2 乾隆湘潭县志光绪湘潭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3 光绪湘潭县志(2) 同治浏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4 民国醴陵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5 民国醴陵县志(2)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6 民国醴陵县志(3)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7 同治攸县志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8 同治茶陵州志同治酃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9 康熙湘乡县志同治湘乡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0 同治湘乡县志(2)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1 康熙郴州总志嘉庆郴州总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2 嘉庆郴州总志(2)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3 嘉庆安仁县志同治安仁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4 同治安仁县志(2) 同治嘉禾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5 乾隆永兴县志光绪永兴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6 光绪兴宁县志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7 嘉庆桂东县志同治桂东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8 乾隆桂阳县志同治桂阳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9 同治桂阳县志(2)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0 民国汝城县志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1 同治监武县志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2 同治桂阳直隶州志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3 康熙耒阳县志光绪耒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4 乾隆衡州府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5 乾隆衡州府志(2) 同治常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6 乾隆衡阳县志同治衡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7 乾隆清泉县志同治清泉县志清泉县乡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8 弘治衡山县志光绪衡山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9 光绪衡山县志(2)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0 乾隆祁阳县志民国祁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1 嘉庆新田县志光绪新宁县志乾隆浯溪新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2 康熙永州府志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3 道光永州府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4 道光永州府志(2)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5 康熙零陵县志光绪零陵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6 光绪乾州厅志光绪宁远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7 民国蓝山县图志

hg关于写志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写志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大事记的编写 大事记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内发生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的简要记述。 (一)、大事记的地位: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按历史发展顺序,把一个地区内各方面的事物以古至今贯通起来。有这条线贯穿,方志的总体结构有纵有横,互相配合,浑然一体了。 (二)、大事记的体例:按编年体,可将间隔时间不太长的一件事的几个阶段合在一起写。这样既体现以时系事,时为全书之经的特点,又便于把某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给人以完整的印象。 (三)、大事记的表述:表述要准确、科学。1、如实记载,寓理于叙,寓评于述,体现观点,不议论,不抒情。2、语言贴切,朴实简洁,要简,要平,要精,要雅。标题用名词或主谓词组,直书其事,简短、鲜明、准确、通俗,恰当地提示篇、章、节、目所概括的内容,不用形容或评论词语,不宜字多冗长。 二、志书行文规则 (一)总则: 1、行文通俗,流畅,意思表达准确,清楚,严密。 2、行文中的一切表述形式要规范统一。 3、行文中的各种符号,代表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同一词语始终表述同一概念,同一概念始终用同一词语表述。 (二)文体 用白话文写语言,记叙体。寓观点于事实的记述之中。关键之处可以用点晴之笔议论。禁忌空话、套话,假话和浮词,行文力求生动、有文采。 (三)书写格式 编、章、节分别序号,居中书写。节下的目用一、二、三等序列号,居中书写;目下的子目和细目依次用(一)、(二)、(三)、1、2、3标列序号。空二格书写。子目下的正文另起一行空二格上写。细目下的正文在同一行空一格书写。(四)用字:用规范字。标点符号用“字典”附载的规定使用。 (五)名称

志书体例

志书体例的基本特征是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即“横排竖写”。条目撰写是志书篇目与资料的结合,一部志书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最终要通过条目来体现。因此,条目撰写一直是修志同仁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在志书的篇目框架完善并确定之后,条目的撰写就成为决定志书质量的关键一环。志书条目的撰写,文无定法,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条目作为志书最基本的记述单元,以时为序,直陈其事。条目的撰写,要立足全局高度,全面概括、归纳本行业(部门)志书断限内的主要工作、活动,展示全貌,反映发展变化,总结经验,点明成绩,探索规律,也不回避曲折与失误。写法上直入正题,用实事说话,言之有物,力戒空洞虚浮。专题性事目主要记述单一性、专题型的事物、事件、事情,按照具体内容分列,一事一目。条目标题要确切、简练,文题相符。条目的选题,应抓住行业特点、地方特点、时代特点,着力记述主体工作。条目撰写要加强综合性,体现著述性,避免不加选择,事无巨细,记成流水账。从目前收到的各单位上报的资料稿件来看,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质量方面良莠不齐,缺乏统一规范,难以达到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编写的立足点不高,部门工作总结的痕迹较为突出;二是缺乏志书最基本的写作规范,资料堆砌、流水账式记述、文件汇编式记述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地方特点、专业特点、时代特点不突出,大事要事也不突出。从资料价值上看,存在着“五多五少”,即微观资料多,综合提炼的宏观资料少;概念、理论、政策、制度的内容多,反映重大决策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少;表面、平面的一般性资料多,有深度、有新意的

资料少;众所周知的、陈旧的资料多,独家资料和新披露的资料少。因此,有必要就如何搞好条目撰写问题作进一步思考。本文试就三种不同类型条目的撰写谈点个人浅见,并在撰稿实践中与大家探讨。1.条目的撰写,要从理解志书的体例和篇目结构入手各单位的承编人员虽大多属于兼职,承担的任务也属于临时性质的,但修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协调难度大、涉及面广泛的相对复杂的工作,而志书编纂又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专业规范,按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时间上又要求各部门齐头并进,在统一时间内全面完成资料编写上报任务。因此,了解一些志书编纂的基本要求和常识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对做好工作很有帮助。体例即志书内容的特有表现形式,包括结构、体裁、章法三项内容,或称三要素。结构,指志书的编排形式,其基本特征是“横排纵写”,即横分门类,纵写发展变化;纵横结合,以横为主,侧重于从横的方面展示一方事物的广泛性。结构在志书诸要素中起主要作用,而结构的核心是条目。条目是志书构成的基本单元。采用纲目体结构形式的志书,分纲列目,纲举目张,每一个条目于其类属中抽出来,因事创设,以目为记述的实体,分为三类:总分型条目、综述型条目、专题型条目,为志书的基本结构单位,在结构中起支配作用。均属于实写目,成书后,它又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词条”。在撰写过程中,要分清条目的不同类型和属性,从宏观上看事物,从高层次往下看,可以视为三种不同层次的条目。按条目撰写是志体横排的必然结果,章法受到具体条目的制约。在志书编纂中,只有充分认识到条目在志书结构中的作用,横排才有实际

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

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 01-02乾隆西安府志/(清)舒其绅修;(清)严长明纂熙宁长安县志/(宋)宋敏求纂;(元)李好文绘;(清)毕沅校嘉庆长安县志/(清)张璁贤修;(清)董曾臣纂 03嘉庆咸宁县志/(清)高廷法,(清)沈琮修;(清)陆耀遹,(清)董祐城纂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翁柽修;宋联奎纂 04乾隆鄠县新志/(清)汪以诚修;(清)孙景烈纂民国重修鄠县志/张云程,赵葆真修;吴继祖纂乾隆咸阳县志/(清)臧应桐纂修道光续修咸阳县志/(清)陈尧书纂修 05民国重修咸阳县志/刘安国修;吴廷锡,冯光裕纂 06乾隆兴平县志/(清)顾声雷修;(清)张埙纂民国重修兴平县志/王廷珪修;张元际,冯光裕纂嘉靖高陵县志/(明)吕柟纂修光绪高陵县续志/(清)程维雍修;(清)白遇道纂 07乾隆泾阳县志/(清)葛晨纂修道光重修泾阳县志/(清)胡元煐修;(清)蒋湘南纂宣统重修泾阳县志/(清)刘懋官修;(清)宋伯鲁,周斯亿纂 08嘉靖重修三原志/(明)张信纂修乾隆三原县志/(清)刘绍攽纂修光绪三原县志/(清)焦云龙修;(清)贺瑞麟纂 09乾隆盩厔县志/(清)杨仪修;(清)王开沃纂民国盩厔县志/庞文中修;任肇新,路孝愉纂隆庆淳化志/(明)罗廷绣纂修乾隆淳化县志/(清)万廷树修;(清)洪亮吉纂 10乾隆醴泉县志/(清)蒋骐昌修;(清)孙星衍纂民国续修醴泉县志稿/张道芷,胡铭荃修;曹骥观纂民国邠州县新志稿/刘必达修;史秉贞等纂乾隆三水县志/(清)朱廷模,葛德新修;(清)孙星衍纂同治三水县志/(清)姜桐罔修;(清)郭四维纂 11-12宣统长武县志/(清)沈锡荣修;(清)王锡璋纂光绪永寿县志/(清)郑德枢,(清)赵奇龄纂光绪乾州志稿/(清)周铭旂纂修光绪乾州志稿补正/(清)周铭旂纂民国乾线新志/续俭,田屏轩修;范凝绩纂 13嘉靖渭南县志/(明)南大吉纂修道光重辑渭南县志/(清)何耿绳修;(清)姚景衡纂光绪新续渭南县志/(清)严书麟修;(清)焦联甲纂 14乾隆富平县志/(清)吴六熬修;(清)胡文铨纂光绪富平县志稿/(清)樊增祥,(清)刘锟修;(清)田兆岐纂

志书写作规范

志书写作规范 第一部分,什么是志书? 一,什么是“志”? 志是方志的简称,又叫地方志。“方”指地方、方域;“志”是记载、记述。志书,是记述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科学性著述。誉称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方志”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涌训》,即:"涌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方志记述事物的基本原则,是“横排竖写”,“事以类聚”。横排是指按事物的性质横向分类,如工农商学兵,并列关系;竖写是指以时间为序纵向记述,从古到今、从无到有、从事物发端到现在。历代的志书,对记述事物的“横排”和“事以类聚”,都曾做过比较严格的规范。 宋代,“举凡舆图、疆域、山川、名胜、建置、职官、赋税、物产、乡里、风俗、人物、方技、金石、艺文、灾异无不汇于一编。” 明代,颁布的《纂修志书凡例》规定,志书应包括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山川、坊郭、镇市、土产、贡赋、风俗、户口、学校、军卫、郡县、廨舍、寺观、祠庙、桥梁、古迹、宦绩、人物、仙释、诗文、杂志等目。 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发了《修志事例概要》和《地方志书纂修办法》,虽然对记述事物没有具体规定,但1945年顾颉刚和傅振伦主持编修的《北碚志》,许多研究机关和高等学校都参加编修。 二、志和史的区别 1、史远而志近。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史是后代人写的,志是当代人写的。 2、史专而志广。史体,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志体,记载现状,反映规律,只记载不论述。 3、史简而志繁。史是一条线,志是一大片。一般说,史的范围较专、较约,志的范围则较广、较博。 4,史记善恶,志重表扬。史命彰善瘅恶,有褒有贬;志笔唯善垂训,有褒无贬。5,史主论述,志著广征。史主要依据文献、调查研究或考古发掘论证过去,详古略今,论点集中,具有论述的特点。志则依靠调查采访,积累资料,详今略古,分门别类,各成体系。 6,史是一人写,志由众人成。史可由一个或数人写成,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而志则须各行各业,兴师动众,有组织有领导,有经济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共同来完成。 三、志的性质与特点 从志的性质来看,它属于地方文献。在学科上,从广义上讲,属于历史学范畴,因为它们同是记载过去事迹的书,虽然志书详今略古,记当代为主,但仍是记载已经发生了事迹,不书写未来。 志的特点:(1)地域性、(2)时代性、(3)百科性、(4)连续性、(5)资料性、(6)可靠性、(7)思想性、(8)科学性、(9)人民性。

公司志编纂解决方案

《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2003- 2010) 编纂工作方案 为做好《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2003—2010)的编纂工 作,根据《关于编撰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的通知》要求,拟定 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记述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发展历史和现 状。 (二)断限,2003 年8 月13 日至2010 年12 月31 日,包括大事记。 (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反映我公司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 巨大成就,以生产发展为主线,按门类书写公司建设发展的光辉足 迹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四)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发动, 有序组织。采取集中调研学习、交流,注重编著质量,突出真实、 连续、干练,力求大事突出、要事不漏。细化编撰组织体系,贯穿 “横写门类,纵写历史”,各部门积极组织撰稿,完成部门志的编 辑、并提供相关原始材料长编。

(五)追逐精品意识,坚持质量第一,努力使志书达到全面性、准 确性、真实性的有机统一。 二、编纂任务 各有关部门按照《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2003—2010) 篇目及分工表,承担部门编纂任务。初步估计规模为30 万字左右,选用照片200 幅左右,以大16 开版本公开出版。内容涉及工程建设、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共四个篇目。总体结构:卷首、专志、附录。卷首设图片、序,凡例。附录设人物录、荣誉谱。 三、编撰要求 (一)各编撰部门以《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志》篇目及分工为标准,统一按照篇目章节及内容标题命名,以便统一汇编。 (二)断限:上限一般起于2003 年8 月13 日,下迄2010 年12 月31 日。个别可适当上溯或下延。 (三)资料翔实内容要全面系统,相关部分的内容可以合理交换,但避免重复;史实数据准确,无虚假成分,不夸张溢美,杜绝空话 套话。能够事物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 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体为主,重 视增加图、表的使用数量。 (四)文体文格,行文一律采用规范的记述性语体文,不加评论, 寓观点于记述之中。人名直接写全名,必要时加上职称,如:“总 经理×××说…”,称谓要求第三人称,不使用第一人称,如:

村志材料章节搜集要点汇总

志书目录 (此目录为参考目录,志书编纂过程中将根据村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前彩(彩照) 1、村落地理位置图 2、村域图/村落鸟瞰图 3、领导关怀 4、村党委班子成员合影、村委会班子成员合影 5、村庄面貌 6、典型建筑 7、道路、交通 8、企业 9、文化、体育 10、村所得荣誉(证书、奖杯、奖牌) 11、题字:收集历年来上级领导及名人手迹 凡例 第一章村庄概述 第一节村落自然村村落照片(也可以是××村区位图、遥感照片) 第二节东花园村及村名的由来 第三节地理自然 一、地质地貌土壤 1、东花园村不同类型土壤分布图 2、相关的河、沟图照 二、气候气象

第四节农业资源1地表水河流名称、位置、境内长度、面积、形状河内主要生物。河流的环保治理情况。2、地下水写一下砖井水的水质、季节变化、丰歉程度,提水方式等)3、动物植物(1、动物:村内各类动物的名称数量较多的动物有几种哪些是受国家保护的这些动物分别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哪些动物已经迁移。2、植物:植物的种类(粮食作物、非粮食作物、树木珍稀植物这些植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对珍希植物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第五节自然灾害各种自然灾害受灾情况图(1、水灾 历次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较大的水灾发生时间、水情、损失情况 2、旱灾损失较大的旱灾发生时间、旱情、损失情况 3、风、雹、雪灾、病虫害损失较大的灾害发生时间、旱情、损失情况)第二章大事记 第三章中国共产党组织 第一节解放前党组织建设 第二节村党支部( 1、党员村内第一名中共党员出现时间、历年发展党员数、开展的活动 2、支部委员会 村党支部成立的时间背景。历届××村党支部成员名录 姓名、性别、名族、出生年月、籍贯、学历、职务、任职时间表②各级党代会代表名单一览表姓名、性别、民族、籍贯、政治面貌、文化程度、职务、代表级别、任职时间。支部选举、换届党员大会、党员发展情况等。村党支部制定了哪些制度做了哪些政治工作 3

志书编写的基本步骤

志书编写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志书篇目的制定 如果把志书编写比作建造高楼大厦的话,那么,篇目就是志书的设计蓝图,是纂写的提纲,也是搜集资料的向导。制订一个比较科学的篇目,可以作为收集资料的路径,指导志书资料收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制订篇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篇目拟订得好,编纂工作路路通畅,篇目拟订不科学,则会导致编纂思绪杂乱,矛盾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编写志书的进程。 篇目的制定可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为指导资料搜集的篇目。这一阶段的篇目主观成分居多,是编者对未来志书的设想,也可以叫理论模式。这时的篇目又可以叫做搜集资料的提纲;二是试写篇目。这时的篇目已有大量客观成分加入,根据搜集到的资料逐步掌握的实际情况,对第一阶段的篇目进行修订,增加设想中没有的内容,这时的篇目成为编写志稿的志纲;三是定型篇目,即志书目录,这时的篇目在编写过程中将篇、章、节间的交叉、缺漏或归属不当的内容进行调整,对各层标题进行加工,趋于完整,这时的篇目成为志书的目录。 制定篇目时要遵守三项基本原则: ①横分门类原则:横分门类,纵述史实,是志书的最大特点。“横”就是以事业构成的基本要素作为分类的基础。“纵”就是以时间段落作为分类基础。 ②囊括全部的原则:囊括全部,在篇目上的要求就是横不缺项。要做到囊括全部,首先要了解行业内有哪些部门,每个部门的业务

范围是什么,要做调查研究,否则容易缺项。其次,在了解本事业所囊括的所有业务范围后,要进行筛选,将那些非本专业的、附属的去掉。 ③突出特色原则:这里涉及到一个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共性和个性问题。对地方志来说,共性的内容可以作为背景,交代大环境;个性是一个地方具体的发展历程,放在共性的大背景下写出自己具体是怎么做的,做得怎么样,这是地方志的基本要求,否则就没有地方特色,就不能成其为地方志。 第二步:资料收集整理 在志书篇目框架基本拟定之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工作之一,就是要努力做好资料工作。概括地说,资料是修志的基础,是志书的生命。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资料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志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修志的成与败。 1.凡属一个地方或部门在志书断限内各个方面重要的、有价值的资料,都要收集。就资料的来源来分,有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头资料和其他资料,其中文字资料占主导地位。 ①文字资料,也叫文献资料,主要包括:一是档案。这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内容丰富,包涵面广,资料可靠,收藏集中。这是修志收集资料的主要来源。二是图书。凡是有关本地区、本部门历史现状的重要内容的图书,都应该收集查阅。三是报刊。现在报纸刊物很多,重要活动、重大事件都及时作了报导,这也是历史活动的记录,是我们修志资料的重要来源。此外,还有日记、笔记、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流渡中学严庄坤 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三、地方志的特征 1、地域性。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充分认识通志的价值遵循志书编纂的要求规范系统地推进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充分认识通志的价值遵循志书编纂的要求 规范系统地推进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浙江通志·国土资源卷》编辑部梁敬明 《浙江通志》按照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逻辑顺序设立卷目,其中第四卷为“国土资源”。《浙江通志·国土资源卷》编辑部自成立以来,在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下,扎实地推进志书编纂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我们充分认识到通志的价值和意义,严格遵循志书编纂的要求和原则,在篇目通过论证以来的整整一年时间里,全力以赴,兢兢业业,规范有效地开展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志稿编纂主体资料的汇集任务,目前正与长编编写相结合,整理资料,制作卡片。下面就我们对于通志编纂的认识和理解,并结合资料搜集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谈一些感受和思考,以供交流、讨论。 一、充分认识通志的价值 众所周知,地方志作为全面、客观、系统记录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在各级、各类志书中,通志又有着最为重要、最为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就浙江而言,自明嘉靖三十年(1551)创修《浙江通志》,至今460多年间,共有明嘉靖《浙江通志》、清康熙《浙江通志》、清雍正《浙江通志》、民国《浙江续修通志稿》、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五部。其中康熙版数月仓促而成,价值不高;民国两部虽名续修、重修,但均只是志稿。从中可见通志成志之不易,反观亦显其价值之独特和重要。 历代通志的编纂,大多网罗、集中了当时著名的仕宦、学问家等。这些专精人才深知通志之价值,并以能够组织、主持、参与通志的编纂而倍感荣耀。故而,方志中人虽感清苦,但总欣慰于其能垂鉴后世,功业久远。 以上情形,尤其是通志的价值以及编纂通志的重要意义,在方志

续志编写基本标准

续志编写基本标准

————————————————————————————————作者:————————————————————————————————日期:

安达市志(1985~2005年)编写的基本规范 一、序凡例 1.序:序言的主要内容来自修志的实践。序言是最能反映当地修志特点,提纲挈领的内容:一要横陈地理大势,纵述历史概貌;二要简述修志历史,评介旧志史料;三要简介成书经过,记载领导经验;四要抒发编纂心得,展示方志理论;五要提示志书内容,表述作者意愿。序言的撰写,要从序言的目的出发,避免与凡例或概述的内容相重复,要紧紧抓住本地修志特点;允许扼要地勾勒地情轮廓,写成虚实结合,文情并茂的文章。 2.凡例:凡例是规范编纂者编纂行为的规定。一般具备以下内容:指导思想、编纂体裁、编目结构、时间断限、门类设置、专业术语、结构章法、主要文体、基本内容和其他原则。 二、书名体裁文体结构层次标题小序 1.书名:《安达市志》(1985~2005年) 书眉:志稿印刷成书时,单页码书眉排篇名,双页码书眉排书名 2.体裁:志书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述(主要指概述);记(大事记);志(志书的主要部分);传(人物传);录(附录);图、表。 3.文体:《概述》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大事记》为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纲,将材料集中在一起;每一历史事件按时间独立记叙);其余均用语体文,记叙体,只叙不议。 4.结构层次:篇、章、节、目排列,目亦可用条目体排列。(篇、章、节、目、子目,子目下还有小目可排序号)

5.标题:篇章节目均采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不加修饰语,不宜过长。 6.小序:篇章下设的无题小序,节一般不设。设与不设要看行文需要,灵活掌握。 三、语言的使用 遵照2000年通过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使用。尽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易出现歧义的词语(上级的指示、群众反映、多数人的意见、组织上的派遣等);志稿编写中,不使用“据×××××记:”、“据××××××载:”等词句,不能大段地照抄前人的记载。 四、使用第三人称记述 1. 志稿编写中,应使用第三人称进行记述。不应使用第一人称“我”字进行记述,如:“我国”、“我军”、“我市”等。(大事记采用“本年”、“同月”、“同日”,正文不采用“本年、本市”等) 2. 各时期的机构官员或负责人名称,应直书其名,不应使用“同志”“先生”之类的称呼。为反映历史事实,必要时可加职务。 3. 不应使用“敌人”、“敌军”、“对敌斗争”等词语。 五、名称的使用 1. 志稿编写中,各种名称在第一次出现时一律用全称。如全称过长,可在第一次出现时将简称用()注明,以便后文使用,如老县志16页“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员会(简称中共满洲省委)”。(以篇为单位,在某一篇中第一次出现时将简称用()注明) 2. 志稿编写中,有些约定俗成的简称,如“四化”、“两个文明”、“五讲”、“四美”等,之后均应括注具体内容。 3.对于不同时期的国家、机构、职务、地名等,均以当时名称为准,不以今称代替。(乡镇合并之前,就应采用原名称,第一次出现时用括号

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资料收集工作方案

附件一 第二轮地方志编纂资料收集工作方案 石景山区第二轮修志工作已全面展开,根据区地方志编委会的部署安排,2010年1月至6月,我委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为确保资料收集工作稳妥有序进行,现制定资料收集工作方案: 一、资料收集的范围 地方志资料是指客观反映、记录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信息载体,形式包括档案资料、文字资料、图表资料、音像资料和实物资料等。以上资料包括纸质、光盘、录音带、录像带、数码储存产品、电子文件及实物等载体形式。 第二轮志书的记述上限为1996年1月1日,下限为2010年12月31日,时间跨度为15年。各部门要广收博采15年间的地方志资料,如遇到篇目中未涉及的重要资料也应充分收集。 二、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 (一)大事记、综合年鉴和各项专业年鉴。 (二)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文件、当事人的记述和回忆、会议记录、工作信息、简报、新闻报道以及相关的图书、丛书、报刊等资料。

(三)涉及全局性工作的专题资料、年度总结和年度数据统计资料。 (四)各类档案资料汇编、文件汇编、正式和非正式的出版物。 (五)内容与我委工作和发展有关的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 (六)有关的重要人物的专门记述材料(非文学性作品)、有关领导人、著名人士关于我委、我委工作、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活动记录及相关图片资料。 (七)口述资料记录(包括文字、录音、录像)。 (八)内容与我委工作和发展有关的图表、照片、地图、音像资料等。 (九)承载历史信息、曾具有社会功用的,其他载体形式不好替代的、易于保存的实物。 (十)其他相关资料。 三、资料收集的方式 (一)资料信息的收集可通过查阅、摘抄、复制、征集、购买等方式进行。 (二)建立资料卡片。凡抄录的资料要做到一事一卡,避免盲目、重复和遗漏。注明建卡人、建卡时间、页序、卡片编号及类别,以及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包括卷宗字号、文件名称、发文单位、时间或者书名、作者、版本、卷册页码等。

志书编纂的十宜十忌

志书编纂的十宜十忌 王曜卿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系。李铁映同志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新一轮修志“在质量上应该有新的更高的要求,从一开始就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要把精品意识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我们河南省中牟县的续志编修工作在去年11月全面转入总纂后,我们确立了既要确保质量、也要加快进度的编纂原则。我们认为:没有质量的进度是无效劳动,不讲进度的质量是浪费时间。因此,我们在提高志书质量、保证编纂进度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一部志书总体质量的高低,包含很多重要因素:志书总体设计阶段,应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体例结构,合理的篇目设计”,这是编纂的基础准备和理论依据,只要把握好大原则、大方针就可确保志书的政治质量;出版缮印阶段,应做到“勘校缜密严谨,印刷清晰精美,装帧设计精良”,这样才可以确保印数质量,但它与编辑环节没有直接关系。排除这些非单个人力量的因素之后,对于志书的质量来说,至关重要的因素就体现在编纂、尤其是总纂阶段了,因为在这个阶段,任何个人(编纂者)的意识和行为,都会严重影响到志书质量。为确保质志书量、出精品志书,这个阶段的工作应该达到这样的标准:“观点鲜明准确,资料充分翔实,布局合理得当,繁简详略适度,文风凝练通畅,表意准确明白”。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根据笔者修志15年来的经验和我进入《中牟县志》(续志)总纂几个月来的体会,对于我们每一个编纂人员而言,都要从多方面努力,不断锤炼自己、锤炼志稿,才能编出一部精品志书,为此,我总结了志书编辑阶段编纂人员应做到的十宜十忌,与方志届同仁商榷,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一、宜深入学习、忌固步自封 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初兴,短短二十余年时间,方志理论可谓日新月异、有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第二届地方志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方志理论更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没有先进、优秀理论的指导,在工作中将会失去方向、走偏出错。如果固步自封、自以为高明,不深入学习并认真掌握修志的新理论、新方法,对有经验修志老手而言,就会犯经验主义,摆脱不了旧理论的窠臼、跳不出旧志书的格局;对修志新人而言,更会茫然而无所从。同时,深入学习也包括其他门类、各个领域的知识,这是编纂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适应新形式需要的重要环节,切不可等闲视之。 二、宜主动负责、忌敷衍了事 修志工作是百年大计,志书更是影响几代人、几十代人的重要史料,因此,每一个编纂者都要切实地肩负起历史的责任,调动全部责任意识,工作大胆细心、积极主动,审慎把握思想观点、编纂原则,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全部资料严格把关、缜密考校,对提供资料者负责、对历史和后人负责;在语言文字方面精心锤炼,对读者负责、对读志用志负责。切忌敷衍了事、姑息养奸,更不可矫枉过正或有意文过饰非,成为历史的罪人。 三、宜大胆创新、忌墨守成规 回顾二十年新方志的发展史,可以说,它其实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创新史,较之旧志书而言,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在形式、内容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在志书编纂的思想原则以及志书功用定位上,更有质的飞跃。但是,正如铁映同志所言,第一届志书“问题总是有的,这有历史的客观的原因。”铁映同志没

三级地方志书人物志的收录标准和编写要求.

三级地方志书人物志的收录标准和编写要求 一、收录标准 (一)《湖北省志》(1979~2000) 分传、录、表3种,均为断限内去世人物。传和录(录收录的标准略低于传)收录党军政企业副省、副军职以上干部(含国民党时期),著名烈士,院士、学部委员、国务院直管专家或本系统有重大影响的专家、学者、教师、作家、艺术家等。表,收录军政企业副厅、副师职以上干部,正高以上职称和在本系统获得国家最高称号的各类专家、学者。 (二)《荆州市志》(1994~2005) 分传、录、表3种,均为断限内去世人物。传与录(录收录的标准略低于传)收录党政军企业副厅、副师职以上干部,著名烈士,国家级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正高职称以上各类科教文卫工程技术人员,其他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人物。表,收录党政军企业正处正团职以上干部,其他有重要影响的各类人物。 (三)《石首市志》(1986~2005) 分传、简介、表3种。 1.传,限断限内去世人物。收录石首本地工作副县职以上干部(含国民党时期、文革等建国后各个时期)、正高职称等各类专业人员、烈士,国家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著名的能工巧匠和民间艺人;石首籍在外军政企业正厅正师职以上干部,获正高职称,并在某一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各类科教文卫工程技术人员等。 2.人物简介,主要收录断限内在世人物。收录石首本地工作正县职以上干部、国家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著名私营企业老板;石首籍在外军政企业正厅正师职以上干部,获正高职称,并在某一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各类科教文卫工程技术人员,著名企业家等。 3.表,分省委、省政府以上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表,职官表,正高职称表和石首籍在外人物表。收录标准和基本要素见表格。正高职称表由人事局统一收录。 二、编写要求 (一)编写内容 省、荆州二级地方志书中的传、录、表(非表格,属于简要的文字记述),《石首市志》中的传,均应记清人物的姓名、别名、曾用名、性别、籍贯、民族、学历、政治面貌、职业职称职务、生卒日期等基本要素,以及生平事迹、主要成果、曾获荣誉、组织结论等。要求生平完整,突出重要事迹和关键环节,揭示人物成功或失败的命运。不要写成履历表、流水帐,不要把人物动植物化,不溢美,不掩恶,不空发议论。《石首市志》中的人物简介,除了记述人物的基本要素外,还需简要记述人物的学习、工作经历,突出主要成果和感人事迹,不要祥记生平。 (二)文字规模 《湖北省志》传,1500~3000字;录,800~1500字;表,150~300字。《荆州市志》传,1000字;录,500字;表,100字。《石首市志》传,1500~3000字,简介,1000字左右。 (三)其他要求 除《石首市志》人物表外,其它各级地方志书的各类人物,每个人均应附登记照一幅,还可以配制其它重要史料图片。

地方志书编纂工作检查情况汇报

地方志书编纂工作检查情况汇报 一、《市志》编纂情况 (一)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初稿撰写的单位36个: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机关工委、市老干局、市党史办、市工商联、市九三学社、市农工民主党、市检察院、市交通局、市信息产业局、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市物价局、市统计局、市粮食局、市水利局、市人事局、市林业局、市水产局、市人防办、市供销社、市烟草局、市国税局、市气象局、海关、无线电管理处、电信公司、石油公司分公司、市商业银行、工行分行、农行市分行、农发行市分行、建行分行、中行分行、市农信社。 (二)已完成资料搜集工作,正在进行初稿撰写的单位26个:军分区、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民盟、市社科联、市科协、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计生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民宗局、市科技局、市地震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广电局、市安监局、市外侨局、市药监局、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邮政局、联通公司分公司。 (三)完成资料搜集工作的单位22个:市委办、人大办、市委统战部、市委党校、市信访局、市台办、市政府金融办、市经委、市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地铁局、市档案局、市移民局、市扶贫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开发区、日报社、人行市中心支行、银监会监管分局、市保险公司、市证券营业部。

(四)资料搜集工作尚未完成的单位24个:市委组织部、市政协办、市民进、市民建、市民革、市文明办、市文联、市妇联、团市委、市残联、市国资委、市文物局、市商务局、市盐务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环保局、市房产局、市审计局、市地税局、市公安武警支队、市公安消防支队、供电公司、移动公司分公司。 (五)资料搜集工作尚未开展的单位2个:市编办、市质监局。 二、县市区志编纂情况 区、公安县的修志工作处于全省、全市领先位置,市的修志工作进展也较快,区修志工作进展顺利,市3县市的修志工作未能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在全省、全市处于滞后位置。 三、下步工作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省政府《地方志工作规定》,深化对修志工作的认识,不断增强对修志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对修志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好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确保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本地本部门的修志任务。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范标准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 一、地方志的概念 (一)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是地方志书及地方志类书的总称。关于“地方志”的定义,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宋朝的大史学家司马光称地方志为“博物之书”;清朝的方志大师章学诚认为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原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学术顾问傅振伦称“方志是以行政地区为主的历史”,“以地区为主的历史书,名曰方志”;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主编的《方志学概论》中称“方志,或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辞海》和《辞源》中称“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还有许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称地方志为“一方古今览”、“地方之百科全书”等等。因此,直至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地方志仍无一个统一的、确切的、为各方各界都接受的概念和定义。只能说在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及以前,人们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地方志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尽管如此,这些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共同之处:(1)地域性和记述性。地方志主要指的就是这一点,“地方志”也称“方志”,“方”就是地域性,说明它有一定的区域围;“志”就是记述性,古人说“志者,记也”,说明它是以记述为主的。(2)时间性。地方志书有一定的断限,但又不同于历史的分期。(3)门类性。地方志书按事物的性质分门别类地进行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横排竖写”。(4)综合性。即地方志书要进行综合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志书记述的整体性。 自开展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后,经过20余年的理论探讨和具体实践,至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号主席令所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才正式对地方志书(地方志)有了统一的科学的定义,《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二)地方志的作用 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之初,人们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还停留在旧方志编纂者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上,即地方志的作用是“存史、资政、教化”,“存史”是第一位的,随后才是“资政”、“教化”。但随着修志实践的不断深入和修志理论的不断丰富,人们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认识,将“资政”作用前移到第一位,同时又增补了信息作用和窗口作用,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新方志具有“存史、资政、教化、信息、窗口”5种作用。我个人认为这5种作用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这是社会主义新方志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志书一经出版,就必然肩负着为统治者(执政者)的决策提供历史的基本资料、对社会人群尤其是对下一代青少年进行爱国爱家乡的传统教育、传播历史和现代化信息、扩大本地区(本系统或本行业)的对外宣传以及为后世留下翔实可靠的丰富史料这5种作用。 (三)常见的地方志书和地方志类书 常见的地方志书和地方志类书按名称大致可分为7种,因此可以简单地认为,只要书籍名称在这7种之的书籍,一般都可以认为是地方志书或地方志类书。 1. 《××图》、《××图经》、《××图志》、《××图记》。“图”在代时较多,如《地图》;“图经”出现于汉代,到唐代时为极盛时期,东汉时有《巴郡图经》、唐代有《沙州图经》;“图志”和“图记”在隋代至宋代时曾流行一时,如隋代的《区宇图志》、宋代的《长安图记》等。因当时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志书或地方志类书是以图为主,并配有一定的说明文字而成书的。以后才逐步发展到以文字为主,配以一定的图表而成书。这里的“经”、“志”、“记”都

志书编写

关于资料报送 所报送资料应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如何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就必须了解志书的体例。作为地方志书无论是省志、市志,还是县志、专业志,他都有统一的体例要求,因而各单位所报送的资料也应遵守这样的体例要求。如《周至县志》运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涵盖有概述、大事记、主体等部分,那么我们所报送的资料也应如此。至于资料该如何完成我们有必要了解以下知识: 一、方志定义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具有记述性、区域性、资料性、著述性鲜明特征。 二、地方志的体例 新编志书体例应从三个方面把握:体裁、特定的编纂方法、文体。这些都统称为体例,其中横排竖写这一特定的编纂方法是地方志体例的标志。 (一)地方志的七种体裁:述、记、志、传、图、表、录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到现在,我国地方志已形成了由七种体裁组成的有机的整体,这七种体裁是:述、记、志、传、图、表、录,志是主体。横排竖写的基本体例也主要是指志这一体裁。 述是在志、记、传、图、表各种体裁记述内容的基础上,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一志、一篇或一章的内容陈述或评述出来的文体。述必须臵于一志、一篇或一章之首,是全志、全篇、全章的精华。述通常是指“概述”。 “概”含有概括、梗概、要略之意,述为记述、陈述、评述之意,“概述”是概括记述或陈述全志总貌、梗概或要略,也就是说从高层次上概括全志内容,同时也可以适当地进行评论,用以展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前景。第一轮修志中将“概述”的写法归纳为“概全貌、概特点、概规律”的“三概”,这对第二轮修志仍是适用的。

除“概述“外,“总述”“综述”“简述”甚至一些无题文字等,也都是述的体裁。 “记”是指各种大事记,通常是一条条排列的。顾名思义,大事记就是大事的记录,但在志书中成为一种体裁,它就至少有了四点要求:一是标准,二是编排,三是体例,四是要素。 标准是筛选标准。对于记述对象繁多的事件,什么样的事件称得上是大事,编者一定要制定出统一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筛选。编排是指对筛选出来的大事进行排列,在按时序逐条排列的同时,还可以先分类后按时序排列。体例是大事条目本身的构成。这里有两种体例,一是编年体,即以时系事,一时一事,特点是简单明了,不足之处是容易将一个完整的大事件割裂开来,失掉连贯性。二是纪事本末体,即按整个事件发展过程未记述,特点是对事件记述完整,有始有终,具有连贯性;不足之处是在记述中将时序打乱。采用这种体例时一定要确定好大事记明确的时序点。现在基本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办法编纂大事记。要素是指大事记内容的组成,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过程、结果、意义或影响等等,在有限的文字内,要素越全大事记的价值越高。 “志”是按时序记载一件事物的起因、发展过程和结果的文体,特殊需要时可以揭示其意义和影响。这是地方志最基本的体裁,在一部志书中所占比重很大,是地方志的主体,地方志也正是由这个体裁定名的。 “传”是人物传,是记载和描述人物活动的文体,是专门写人物的体裁。内容包括人的自然状况、社会活动及我们对这个人物的评价。在写法上有的写全传,即写人物一生的经历品行、主要事迹、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以及我们的评价等等;有的不写全传,只写这个人物在本地的经历品行、重要建树以及社会影响等等。要求是在选取资料的角度和写法上要有特色,有可读性;在选取入志立传人物时要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在第一轮修志的实践中,也出现了将“生不立传”原则打破的地方,即将有突出贡献的和有重要社会的在世人物入传,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