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逆境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38 KB
- 文档页数:8
第12章植物的逆境生理一、单项选择题1.土壤干旱时在叶片内迅速积累的植物激素是()。
[2013研]A.ABAB.CTKC.GAD.IAA【答案】A【解析】脱落酸(ABA)的主要生理作用发生在种子的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具有抑制未成熟种子萌发即胎萌、诱导成熟期种子的程序化脱水与营养物质的积累、参与气孔运动的调节、作为信号物质增强植物抵御逆境胁迫的重要作用。
土壤干旱时,叶片内迅速积累ABA 促进气孔关闭。
2.经适当的干旱胁迫处理后,植物组织中()。
[2012研]A.渗透调剂物质含量增高,水势降低B.渗透调剂物质含量增高,水势增高C.渗透调剂物质含量降低,水势降低D.渗透调剂物质含量降低,水势增高【答案】A【解析】在干旱胁迫下,植物细胞会积累一些脯氨酸、甜菜碱等渗透调节物质,降低渗透势以促进细胞吸水从而维持细胞的膨压。
3.抗寒性强的植物,细胞膜脂中通常具有较丰富的()。
[2011研]A.棕榈酸B.豆蔻酸C.亚油酸D.硬脂酸【答案】C【解析】细胞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增加和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增加,会降低膜脂分子间排列的有序性,从而增加膜的流动性,降低相变温度,提高植物抗寒性。
亚油酸是不饱和脂肪酸。
4.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含量显著增加的氨基酸是()。
[2010研]A.脯氨酸B.天冬氨酸C.甘氨酸D.丙氨酸【答案】A【解析】在逆境下,植物体可以通过积累各种渗透物质提高细胞液浓度,从而抵抗外界的渗透胁迫。
脯氨酸和甜菜碱是理想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
因此,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含量显著增加的氨基酸是脯氨酸。
5.植物幼苗经过适当的低温锻炼后,膜脂的()。
[2010研]A.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相变温度降低B.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相变温度升高C.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相变温度降低D.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相变温度升高【答案】A【解析】增加膜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不饱和程度,能有效地降低膜脂的相变温度,维持膜的流动性,使植物不受伤害。
第十章植物的抗性生理一、名词解释1.逆境:系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如低温、高温、干旱、涝害、病虫害、有毒气体等。
2.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
简称为抗性。
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3.逆境逃避:植物通过各种方式,设置某种屏障,从而避开或减小逆境对植物组织施加的影响。
植物无需在能量或代谢上对逆境产生相应的反应,这种抵抗叫逆境逃避。
4.逆境忍耐:植物组织虽经受逆境对它的影响,但它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者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5.抗寒锻炼: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的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这种提高抗寒能力的过程叫抗寒锻炼。
6.冻害:当温度下降到0o C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
7.冷害:指0o C以上低温,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叫冷害。
8.萎蔫:植物在水分亏缺严重时,细胞失去紧张,叶片和茎的幼嫩部分下垂,这种现象称为萎蔫。
9.生理干旱:过度水分亏缺的现象叫干旱,由于土壤中盐分过多,引起上壤水势降低,使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困难,甚至发生体内水分外渗的受旱现多叫生理干旱,冷害等也能引起植物产生生理干旱现象。
10.活性氧:是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包括含氧的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单线态分子氧等。
11.生物自由基:泛指生物体自身代谢产生的一些带有未配对电子的基团或分子,它们是不稳定的,化学活性很高的基团或分子包括含氧自由基和非含氧自由基。
12.植保素:是寄主被病原菌侵入后产生的一类对病菌有毒的物质。
二、填空题1.二硫键凝聚2.膜相的改变由于膜损坏而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死亡3.细胞过度脱水4.强5.多6.脯氨酸7.少8.可溶性糖9.高10.正比例11.大气土壤12.较强 CAM植物体内有机酸与氨作用形成酰胺三、选择题1.C 2.A 3. B 4.A 5.B 6.A 7.A 8.A 9.B四、是非判断与改正1.(⨯)合成不饱和脂肪酸多 2.(√) 3.(⨯)成正相关 4.(√)5.(⨯)零度以上低温时 6.(√) 7.(√) 8.(⨯)下降五、问答题1.膜脂与植物的抗冷性有何关系?一般生物膜脂呈液晶态,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膜脂由液晶态变为凝胶态,导致原生质停止流动,透性加大膜脂碳链越长固化温度越高;碳链长度相同时,不饱和键数越多,固化温度越低。
生理-植物的逆境生理考点整理●逆境和抗逆性●逆境●对植物()与()不利的环境因子称为逆境,亦称为()或()。
●逆境可分为()逆境和()逆境。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方式●()逆性●指植物对不良环境在()上或()上躲避,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中完成其生活如沙漠中的植物在雨季生长,阴生植物在林下生长。
●()逆性●指植物通过特定的()使其具有一定的()环境胁迫的能力,在逆境下各种生理过程仍保持()状态。
例如根系发达、时片小及输导系统发达等具有防御植物脱水的作用。
●()逆性●指植物通过()反应来()或()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不良环境的影响。
例如植物遭受干旱或低温时,细胞内的渗透物质增加,以保证细胞不失水。
●植物对逆境生理适应●():(可/不可)遗传改变——()决定抗逆●():(可/不可)遗传改变——()提高抗逆●植物响应逆境的生理及分子机制●通过调节自身的()使其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积累()性物质、膜()和()发生改变;●进行()调节;●渗透调节是植物的一种适应渗透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通过主动增加细胞内(),降低()以促进细胞()从而维持细胞()。
参与细胞渗透调节的物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细胞从外界吸收的(),包括()、()、()等,主要贮存于()中;另一类是细胞内合成的(),主要有()、()、()、()以及其他物质(包括()、()、()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中。
●脯氨酸在抗逆中有两个作用:●(1)作为()物质,能够保持()与()的渗透平衡。
它可与胞内一些化合物形成(),类似(),以防止()散失。
●(2)保持()结构的()性。
脯氨酸与()相互作用能增加()的()性和减少()的(),增强蛋白质的()作用。
●增强()清除能力;●活性氧是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力极强的含氧自由基及行生的含氧物质的总称。
自由基是指含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分子或离子。
在植物体内,含氧自由基主要有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超氧物自由基(ROO.和HOO.)等。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逆生理思考题与答案(一) 解释名词?逆境(environmental stress) 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类环境因素的总称。
逆境的种类可分为生物逆境、理化逆境等类型。
抗性(resistance)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
包括避逆性、御逆性和耐逆性。
逆境逃避(stress avoidance) 植物通过各类方式,设置某种屏障,从而避开或减少逆境对植物组织施加影响的抗性方式,包括避逆性和御逆性,在这种抗性方式下,植物无需在能量或代谢上对逆境产生相应反应的抵抗。
逆境忍耐(stress tolerance) 植物组织虽经受逆境对它的影响,但它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仍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的抗性方式。
胁变(strain) 植物体受到胁迫后产生的相应转变,这种转变可表此刻形态上和生理生化转变两个方面。
据胁变的程度大小可分为弹性胁变和塑性胁变,前者指解除胁迫后又能恢复,而后者那么不能。
渗透调节(osmoregulation,osmotic adjusment) 通过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表现出的调节作用。
逆境蛋白(stress proteins) 由逆境因素如高温、低温、干旱、病原菌、化学物质、缺氧、紫外线等所诱导植物体形成的新的蛋白质〔酶〕。
冷害(chilling injury) 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
冷害主要由低温引发生物膜的膜相变与膜透性改变,造成新陈代谢紊乱引发的。
冻害(freezing injury) 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
冻害主要由细胞间或细胞内发生结冰、生物膜和蛋白质构造被破坏引发的。
巯基(-SH)假说(sulfhydryl group hypothesis) 莱维特〔Levitt〕1962年提出植物细胞结冰引发蛋白质损伤的假说。
他以为组织结冰脱水时,蛋白质分子逐渐彼此接近,临近蛋白质分子通过-SH氧化形成-S-S-键,蛋白质分子凝聚失去活性,当解冻再度吸水时,肽链松散,氢键断裂,但-S-S-键还保留,肽链的空间位置发生转变,破坏了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型,进而引发细胞的伤害和死亡。
第十二章植物的逆境生理一、练习题目(一)填空1.逆境下的胁变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植物的抗逆性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植物的逆境蛋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渗透调节物质有_______和_______。
5.能够提高植物抗性的激素有_______和_______。
6.根据生育期,植物遭受冷害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根据反应速度,植物遭受冷害的伤害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8.植物的抗寒性与膜中_______含量有关,只有经过_______与_______的诱导,才能逐渐提高抗寒性。
9.抗寒性强的植物,下列物质的含量较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土壤中可溶性盐分过多导致植物吸水困难而引起的干旱叫_______。
11.逆境条件下,游离脯氨酸积累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土壤中,Na2CO3与NaHCO3含量较高的土壤叫_______,NaCl与Na2SO4含量较高的土壤叫_______,生产上统称为_______。
13.日照长度能影响植物体眠和抗寒力:长日照可_______休眠,_______抗寒力;短日照可_______休眠,_______抗寒力。
14.旱生植物抵抗干旱有两种类型:_______与_______。
15.植物旱害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6.细胞间结冰,导致细胞质严重脱水,蛋白质分子之间易形成_______,引起蛋白发生_______。
17.植物抗盐的方式基本是_______与_______。
18.造成大气污染,给植物带来严重伤害的五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植物的逆境生理(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2,分数:32.00)1.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称为植物的______。
∙ A.避逆性∙ B.御逆性∙ C.耐逆性∙ D.抗逆性(分数:1.00)A.B.C.D.2.植物在逆境下水分代谢的变化特点是______。
∙ A.各种逆境下水分状况有不同的变化∙ B.植物吸水能力降低、蒸腾量减少,但蒸腾量大于吸水量,植物萎蔫∙ C.仅在低温胁迫下植物吸水能力降低∙ D.仅在盐害、干旱条件下植物吸水能力降低(分数:1.00)A.B.C.D.3.通过生理或代谢过程来适应细胞内的高盐环境的抗盐方式称______。
∙ A.避盐∙ B.排盐∙ C.稀盐∙ D.耐盐(分数:1.00)A.B.C.D.4.在植物受旱情况下,细胞中含量显著提高的氨基酸是______。
∙ A.天冬氨酸∙ B.精氨酸∙ C.脯氨酸∙ D.谷氨酸A.B.C.D.5.在植物对逆境的适应中最为重要的植物激素是______。
∙ A.细胞分裂素∙ B.乙烯∙ C.茉莉酸甲酯∙ D.脱落酸(分数:1.00)A.B.C.D.6.膜脂中______与总脂肪酸的相对比值,可作为衡量植物抗冷性的生理指标。
∙ A.不饱和脂肪酸双键∙ B.饱和脂肪酸∙ C.不饱和脂肪酸∙ D.脂肪酸链长(分数:1.00)A.B.C.D.7.植物的抗逆性强弱与体内激素有关。
同一品种的植物经抗冷锻炼后,体内______的比值升高。
∙ A.CTK/IAA∙ B.ABA/JA∙ C.ABA/GA∙ D.ABA/SA(分数:1.00)A.B.C.D.8.以下哪种蛋白质不是逆境蛋白?______∙ A.热激蛋白∙ B.冷响应蛋白∙ C.盐逆境蛋白∙ D.伸展蛋白A.B.C.D.9.植物在经过干旱或盐渍等处理后,对低温和缺氧的抵抗能力也有提高,这种现象是______。
∙ A.交叉适应∙ B.低温锻炼∙ C.逆境忍耐∙ D.逆境逃避(分数:1.00)A.B.C.D.10.在非生物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会______。
植物的抗性生理一、名词解释逆境:、抗逆性、避逆性、耐逆性、胁迫蛋白、渗透调节、交叉适应、冷害、抗寒锻炼、热害、暂时萎蔫、永久萎蔫二、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1、任何逆境都会使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2、在0℃以下时,喜温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就是冷害。
()3、外施脱落酸可以增加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抗逆性。
()4、无论什么逆境条件,植物体内的内源脱落酸总是减少,抗逆性增强。
()5、涝害使作物致死的原因与缺氧程度有关。
()1、√2、×3、√4、×5、√三、选择题1、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哪一种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A、丙氨酸B、脯氨酸C、天门冬氨酸D、甘氨酸2、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光合速率会()。
A、上升B、下降C、变化不大D、不确定3、冬作物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
A、增多B、减少C、变化不大D、不确定4、在逆境的条件下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会()。
A、减少B、增多C、变化不大D、不确定5、细胞间结冰伤害的主要原因()。
A、机械损伤B、膜伤害C、细胞质过度脱水D、以上答案都不是四、填空题1.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 称为,包括和。
2.植物抗性有两种形式: 和。
3.在逆境条件下,植物形成的抵御逆境胁迫的蛋白质统称为。
包括、、等。
4.在逆境条件下,ABA含量会增加,故ABA是一种,又称,它调节植物对胁迫环境的适应。
5.交叉适应的作用物质是。
6.萎蔫分为和,降低蒸腾即能消除水分亏缺以恢复原状的萎蔫,称为;如果由于土壤已无可资植物利用的水,虽然降低蒸腾仍不能消除水分亏缺以恢复原状的萎蔫,称为。
7.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按低温程度和受害情况,可分为和两种。
8.细胞在零下低温的结冰有两种: 和。
9.逆境下,抗性强的品种脱落酸的含量比抗性弱的________。
10.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植物抗冷性就越_______。
五、问答题1.逆境对植物的伤害有哪些表现?2.什么是交叉适应,其机理是什么?3.冷害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有哪些?4.在冬季低温来临之前,植物在生理生化方面对低温的适应变化有哪些?5.高温对植物的危害是什么?6.干旱对植物的伤害表现在哪些方面?7.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有哪些8.提高植物抗冷性的途径有哪些?9.为什么在晴天中午不能给农作物浇水?10.遭受冷害的植株表现为萎蔫的症状,为什么?植物的抗性生理一、名词解释逆境: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又称胁迫。
一、名词解释1、细胞全能性:指植物体的每一个生活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光周期:自然界一昼夜间的光暗交替,即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
3、生长大周期:植物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呈现“S”型的生长曲线,这个过程称为生长大周期。
4、光敏色素: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种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且可以相互转化的光受体蛋白,具有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两种形式,其中Pfr 型具有生理活性,参与光形态建成,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5、光形态建成: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6、光受体:是指植物体中存在的一些微量元素,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光信号,并把光信号放大使植物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7、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抗性。
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8、冻害: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
9、临界暗期:昼夜周期中,引起短日植物成花的最短暗期长度或引起长日植物成花的最长暗期长度。
10、后熟:是指成熟种子离开母体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后才能完成生理成熟,而具备发芽的能力。
11、跃变型果实:指在成熟期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如:香蕉、苹果等。
12、衰老:是植物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成熟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植株自然地终止生命活动的一系列技能衰败过程。
13、自由基:带有未配对电子的离子、原子、分子以及集团的总称。
根际自由基中是否含有氧,可将其分为氧自由基和非氧自由基。
14、交叉抗性: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同逆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叉适应。
15、集体效应:在一定面积内,花粉数量越多,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越好的现象。
16、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胚胎发育、细胞及许多病理过程中,细胞遵循其自身的“程序”,主动结束其生命的生理性希望过程。
第10章植物的逆境生理第10章植物的逆境生理答案一、名词解释1.逆境: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使植物产生伤害的各种环境因素总称。
2.抗逆性: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中逐渐形成对逆境的适应和抵抗能力。
3.逆境逃避:植物对逆境的避逆性和御逆性。
4.逆境忍耐:植物对逆境的耐逆性。
5.渗透调节:水分胁迫时,植物体内积累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提高细胞液的浓度,降低渗透势,提高细胞的保水能力,从而适应水分胁迫环境。
6.逆境蛋白:在多种不良条件下能诱导植物产生新的蛋白质或酶。
7. 交叉适应:植物经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种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良环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
8. 冷害:植物在组织冰点以上所受到的低温伤害。
9. 抗冷性:植物对冰点以上低温的适应能力。
10. 冻害:植物在组织冰点以下受到的低温伤害。
11. 抗冻性:植物对冰点以下低温的适应能力。
12. 胞间结冰:当环境温度缓慢降低,使植物组织内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时,细胞间隙的水开始结冰。
13. 巯基假说:当细胞内原生质遭受冰冻脱水时,随着原生质收缩,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巯基(-SH)氧化形成二硫键(-S-S-)。
解冻时蛋白质再度吸水膨胀,肽链松散,氢键断裂,-S-S-仍保留,使肽链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蛋白质的天然结构破坏,引起细胞伤害和死亡的假说。
14. 抗性锻炼:在霜冻到来之前,缓慢降低温度,使植物逐渐完成适应低温的一系列代谢变化,增强抗冻能力。
15. 旱性:指土壤水分缺乏或大气相对湿度过低对植物的危害。
16. 抗旱性:植物适应和抵抗干旱的能力。
17.生理干旱:指由于土壤温度过低、土壤溶液离子浓度过高、土壤缺氧、土壤存在有毒物质等因素的影响,使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阻碍,不能吸水而使植物受旱的现象。
18. 暂时萎蔫:夏季炎热的中午,蒸腾强烈,水分暂时供应不上,叶片与嫩茎萎蔫,到夜晚蒸腾减弱,根系又继续吸水,萎蔫消失,植物恢复挺立状态。
第六单元植物的逆境生理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 逆境:2. 抗逆性:3. 锻炼:4. 寒害:5. 抗寒性:6. 热害:7. 旱害:8. 萎蔫:9. 涝害:10. 抗涝性:11. 盐碱土:12. 病害:13. 植物抗病性:14. 植保素:15. 土壤污染:16. 胁迫:17. 避逆性:18. 耐逆性:二、填空题1. 有害气体对植物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和()3 种2. 植物的抗盐性主要体现在()、()、()和()4 种方式。
3. 植物冷害主要包括()和()2 种类型。
4. 植物的旱害类型主要包括()、()和()3 种。
5. 萎蔫可分为()和()2 种。
6.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3 种。
7.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主要有2 种方式,分别为()和()。
8. 冻害是由于植物或植物组织结冰引起的,结冰伤害有2 种类型:()和()。
9. 逆境是指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根据环境的种类的不同又可将逆境分为()因素逆境和()因素逆境等类型。
10. 生物膜的()对逆境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如在干旱、冰冻、低温、高温、盐渍、SO2污染和病害发生时,质膜()都增大,内膜系统出现膨胀、收缩或破损。
在正常条件下,生物膜的膜脂呈()态,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膜脂变为晶态。
11. 根据田间观察害虫在植物上生存、发育和繁殖的相对情况,寄主植物对虫害的反应可分为如下类型:()型;()型;()型;()型;()型。
12. 植物在受到盐胁迫时发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胁迫,()失调与()毒害,()透性改变,()紊乱。
13. 涝害对植物的影响核心问题是液相中含()量少,缺()给植物的代谢、生长和形态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会引起()紊乱,()失调()增加()受抑等现象。
作物抗涝性的强弱决定于对缺()的适应能力。
14. 胞间结冰引起植物受害的主要原因是:()过度脱水,()对细胞的机械损伤。
解冻过快对()的损伤。
植物的逆境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逆境<environmental stress>:又称胁迫<stress>.系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如低温、高温、干旱、涝害、病虫害、有毒气体等.2、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3、抗性锻炼<hardiness hardening>:在生活周期中,植物的抗逆遗传特性需要特定环境因子的诱导才能表现出来,这种诱导过程称为抗性锻炼,例如抗寒锻炼、抗旱锻炼.4、抗寒锻炼<cold resistance hardening>: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的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增强,这种抗寒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称为抗寒锻炼.5、抗旱锻炼<drought resistance hardening >:在种子萌发期或幼苗期进行适度的干旱处理,使植物的生理代谢上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增强对干旱的抵抗能力,这个过程称为抗旱锻炼.6、交叉适应<cross adaptation>: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同逆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叉适应.7、避逆性〔stress avoidance〕:植物通过设置物理屏障或某些特殊的代谢反应和生长发育变化,从而避免或减小逆境对植物组织施加的影响,使其仍保持较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抵抗称为避逆性.8、耐逆性<stress tolerance>:又称逆境忍耐.植物组织虽然经受逆境的影响,但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者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从而保持其生存能力,这种抵抗称为耐逆性.9、逆境逃避<stress escape>:指植物通过生育期的调整避开逆境,例如沙漠中的一些植物在雨季里快速生长,完成生活史,自身并不经历逆境.10、渗透调节<osmotic adjustment.> :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11、寒害<cold injury>:低温导致的植物受伤或死亡.12、冻害<feezing injury>: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13、冷害<cilling injury>:零度以上低温,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叫冷害.14、涝害<flood injury>:土壤水分过多对植物产生的伤害.15、植保素<phytoalexin>:是寄主被病原菌侵入后产生的一类对病菌有毒的物质.16、抗病性<disease resistance>:植物对病原微生物侵染的抵抗能力.17、活性氧<active oxygen>:是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包括含氧的自由基、过氧化氢、单线态分子氧等.18、生物自由基<biological free radical>:泛指生物体自身代谢产生的带有未配对电子的基团或分子,包括含氧自由基和非含氧自由基.它们的化学性质极其活泼,不稳定的.19、逆境蛋白<stress proteins>:由逆境因素如干旱、水涝、高温、低温、病虫害、有毒气体和紫外线等诱导植物体内形成的新蛋白质<酶>.20、大气干旱<atmosphere drought>:空气极度干燥,相对湿度极低,根系吸水赶不上蒸腾失水,因而发生水分亏缺现象.21、土壤干旱<soil drought>:因土壤中缺少可利用的水,导致植物体内水分亏缺发生永久萎蔫的现象.22、干旱<drought>与生理干旱<physiological drought>:过度水分亏缺的现象称为干旱.由于土壤中盐分过多,引起土壤水势降低,使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困难,甚至发生体内水分外渗的受旱现象,叫生理干旱.寒害也能引起植物产生生理干旱现象.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1、CAT —过氧化氢酶;2、MDA —丙二醛;3、O-.2 —超氧自由基;4、1O2 —单线态氧;5、*OH —羟基自由基;6、POD —过氧化物酶;7、P- —蛋白质自由基;8、RO- —烷氧自由基;9、UFAI —不饱和脂肪酸指数;10、RuFA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1、SOD —超氧物歧化酶;12、ROO* —脂质过氧化物;13、HSPs —热击蛋白;14、PRs —病程相关蛋白;15、HF —氟化氢.三、填空题1、双硫键,凝聚;2、膜相的改变,由于膜损伤而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死亡;3、孕穗期,灌浆至乳熟末期;4、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氮氧化合物,粉尘,带有各种金属元素的气体;5、降低;6、强;7、多;8、无机离子,可溶性糖,脯氨酸,甜菜碱等;9、少;10、慢;11、慢;12、脱落酸;13、高;14、冻害,冷害,15、机械损伤,16、正比例,17、大气,土壤;18、糖;19、暂时萎蔫;20、弱;21、强;22、HF;23、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单线态氧,过氧化氢,脂质过氧化物;24、强;25、水,大气.四、是非判断与改正1、√;2、√;3、×〔过度脱水〕;4、×〔零度以上低温时〕;5、√;6、×〔速度减慢〕;7、√;8、×〔耐热性强〕;9、√;10、×〔下降〕;11、√;12、√;13、√;14、×〔酚、氰、铬、砷、汞〕;15、√;16、×〔对某一污染物极敏感的植物〕.五、简答题.1、膜脂与植物的抗冷性有何关系?答:一般生物膜脂呈液晶态,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膜脂由液晶态变为凝胶态,从而导致原生质停止流动,透性加大.膜脂碳链越长,固化温度越高,碳链长度相同时,不饱和键数越多,固化温度越低.即不饱和脂肪酸越多植物的抗冷性就越强.2、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累积脯氨酸有什么作用?答:脯氨酸在逆境中的作用有两点:<1>作为渗透调节物质.适合于用来保持原生质与环境的渗透平衡.防止水分散失.<2>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因为脯氨酸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能增加蛋白质的可溶性和减少可溶性蛋白的沉淀,增强蛋白质和蛋白质间的水合作用.3、BA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因是什么?答:原因有四点:<1>可能减少膜的伤害;<2>减少自由基对膜的破坏.<3>改变体内代谢.<4>减少水分丧失,提高抗旱、抗冷、抗寒和抗盐的能力.4、物组织的伤害大致分为几个步骤?答: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膜相的改变.在低温时膜从液晶态转变为凝胶态,膜收缩,出现裂缝或通道,使膜的透性增加.第二步,是由于膜损伤而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死亡.结合在膜上的酶系统受到破坏.同时结合在膜上的酶系统与膜外游离酶系统之间丧失固有的平衡,导致代谢紊乱.5、出植物体内能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酶类.答:抗氧化物质有:锌、硒、硫氢基化合物<如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等>、Cytf、PC、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A、辅酶Q、甘露醇、山梨醇等.抗氧化酶类有: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等.6、冷害过程中,植物体内发生了哪些生理生化变化?答:<1>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对冷害敏感的植物如番茄、西瓜等在10℃下1分钟,原生质流动很缓慢或完全停止.<2>水分平衡失调.秧苗受到冷害后,吸水跟不上蒸腾,叶尖、叶片会萎蔫、干枯.<3>光合速率减弱.低温影响叶绿素合成和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加上阴雨,光照不足,光合作用产物形成少,导致减产.<4>呼吸速率大起大落.冷害初期呼吸速度加快,随着低温加剧或时间延长,至病症出现时,呼吸更强,以后迅速下降.7、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是什么?答:<1>根据作物抗旱特征<根系发达,根/冠比大等>,可以选择不同抗旱性的作物品种,或作为抗旱育种的亲本,加速抗旱育种.<2>提高作物抗旱性的生理措施,例如:抗旱锻炼、蹲苗、合理施用磷肥、钾肥均能提高作物抗旱性;氮肥过多、过少抗旱性差,所以要适量;硼在抗旱中的作用与钾类似.<3>施用生长延缓剂,如矮壮素等.8、SO2危害植物的原因是什么?答:SO2通过气孔进入叶内,溶化浸润于细胞壁的水分中成为重亚硫酸离子<HSO-3>和亚硫酸离子<SO-3>,并产生氢离子,这三种离子会伤害植物细胞.H+降低细胞的pH值,干扰代谢过程,SO-3和HSO-3直接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酶失活.间接影响是因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如O-˙2,*OH等>,伤害细胞,比直接影响更大.9、作物适应干旱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有哪些?答:形态特征:根系发达而深扎,根冠比大,叶片细胞小,叶脉致密,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多.生理特征:细胞液的渗透势低,在缺水情况下气孔关闭较晚,光合作用不立即停止,酶的合成活动仍占优势.10、植物在环境保护中有什么作用?答:<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以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2>植物可以吸收环境中的污染物,并加以分解.如垂柳吸收SO2和氟化物的能力都较强.植物吸收污染物后,有的分解成营养物质、有的形成络合物,从而降低了毒性.<3>抑制藻类生长.水域中藻类繁生污染水源.如在水中种植水葫芦就可抑制藻类生长,净化水质.<4>植物叶片表面的绒毛、皱纹与分泌物等可以阻挡、吸附或粘着粉尘.<5>植物对某些污染物的高度敏感性,可以用作环境监测或生物报警,如唐昌蒲对氟化氢非常敏感,可以监测大气中氟化氢的浓度变化.六、论述题1、03对植物的伤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植物受O3伤害的症状:一般出现在成熟的叶片上,它对植物伤害主要表现在:〔1〕破坏质膜.O3能氧化质膜的组成成分如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等,破坏质膜,使细胞内含物外渗.〔2〕破坏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过程.由于O3氧化SH基为—S—S—键,破坏了以SH基为活性基的酶<如多种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导致细胞内正常的氧化还原过程受扰,影响各种代谢过程.〔3〕O3破坏叶绿素的合成,使光合速率降低.〔4〕改变呼吸途径.O3不只抑制氧化磷酸化水平,同时还抑制糖酵解,促进戊糖磷酸途径.2、对植物代谢有何影响?答:<1>逆境导致水分胁迫,细胞脱水,膜系统受害,透性加大.<2>光合速率下降,同化产物减少,缺水引起气孔关闭,叶绿体受损伤,RuBPC等失活或变性.<3>冰冻、高温、淹水时、呼吸速率逐渐下降,冷害、干旱胁迫时,呼吸先升后降,感病时呼吸显著升高.<4>逆境导致糖类和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化合物,性上升有关.<5>组织内脱落酸含量迅速升高.3、病害对植物生理生化有何影响?作物抗病的生理基础如何?答:病害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如下:〔1〕水分平衡失调,许多植物感病后发生萎蔫或猝倒.〔2〕呼吸作用加强.染病组织一般比健康组织的呼吸速率可增加许多倍,且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出去,所以染病组织的温度大大升高.〔3〕光合作用下降.染病后,叶绿体破坏,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速率显著下降.〔4〕生长改变.有些植物染病后由于IAA、GA增加,引起植物徒长,偏上生长,形成肿瘤等.作物抗病的生理基础是:〔1〕加强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分解毒素,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病菌水解酶活性.〔2〕植物染病后产生过敏性组织坏死,使有些只能寄生于活细胞的病原菌死亡.〔3〕产生抑制物质.如马铃薯植株产生绿原酸,可以防止黑疤病菌的感染,亚麻的根分泌一种含氰化物的物质,抑制微生物的呼吸.〔4〕作物还具有免疫反应.即在病菌侵入时,体内产生某种对病原菌有毒的化合物<多为酚类化合物>防止病菌侵染.此外,作物体内还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单宁、苦杏仁苷等,对侵入的病菌有毒杀作用或防御反应,能减轻病害.4、什么叫植物的交叉适应?它具有什么特点?答:植物和动物一样,在经历了某种逆境之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于不良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叉适应.其特点如下::<1>在干旱、盐渍等多中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的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含量都有增加,从而可以提高植物对多种逆境的抵抗能力.<2>植物在遭受多种逆境胁迫下,会同时有多种保护酶参与作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等.<3>植物在一种逆境下可以产生多种逆境蛋白,而在多种逆境下则又可以产生类似的逆境蛋白.如在高温、干旱、盐渍等胁迫下都能诱导热激蛋白的合成.<4>在多种逆境条件下,植物都会积累脯氨酸、甜菜碱等渗透调节物质,通过渗透调节作用来提高自身对逆境的抵抗力.干旱、盐处理可提高水稻的抗冷性,就是植物发生交叉适应反应的例证.5、环境污染中的〞五毒〞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危害植物的?答:通常讲环境污染中的五毒是指酚、氰、汞、络、砷.其中,酚会损害细胞质膜,破坏膜的选择透性,影响植物对水分、矿质元素的吸收和代谢,导致根腐烂、叶片发黄,生长受阻.氰化物会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呼吸作用受阻,植株生长不良,分蘖少,植株矮小,甚至停止生长.铬会导致水稲叶鞘出现褐斑,叶片失绿枯黄,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小.汞会破坏叶绿素,叶子发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植赞矮小,根系不发达,分蘖受抑制.砷可使叶片变为绿褐色,叶柄基部出现褐色斑点,根系发黑,植株枯萎.其伤害的机理可能与蛋白质变性有关.6、渗透调节物质有哪些?渗透调节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植物渗透调节物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由外界引入细胞中的无机离子,包括钾、钠、钙、镁、氯等;二是在细胞内合成的有机溶质,主要是蔗糖、山梨醇、脯氨酸、甜菜碱等.其主要的生理功能包括:<1>维持细胞膨压变化不大,有利于其他生理生化过程的进行.<2>维持气孔开放,以保证光合作用较正常的进行.7、植物在逆境下可以合成哪些逆境蛋白?它们有什么生理功能?答:植物在逆境条件下合成的逆境蛋白有:<1>热击蛋白f<HSPs>,可以和受热激伤害后变性蛋白质结合,维持它们的可溶状态或使其恢复原有的空间构象和生物活性.热激蛋白也可以与一些酶结合成复合体,使这些酶的热失活温度明显提高.<2>低温诱导蛋白,亦称冷击蛋白,它与植物抗寒性的提高有关.由于这些蛋白具有高亲水性,所以具有诚少细胞失水和防止细胞脱水的作用.<3>渗调蛋白,有利于降低细胞的渗透势和防止细胞脱水,提高植物的抗盐性和抗旱性.<4>病程相关蛋白<PRs>,与植物局部和系统诱导抗性有关.还能抑制真茵孢子的萌发,抑制菌丝生长,诱导与其他防卫系统有关的酶的合成,提高其抗病能力.。
第十一章植物的逆境生理一、名词解释1.CaM2.渗透调节与逆境蛋白3.耐逆性与御逆性4.植物对逆境的耐性与御性5.逆境蛋白6.活性氧清除系统7.膜脂相变8.热激反应与热激蛋白9.活性氧10.交叉适应二、填空1.用来解释干旱伤害机理的假说主要是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2.根据所含金属元素的不同,SOD 可以分三种类型:____________ 、_____ 和____ 。
3.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 ,另一方面要________ 。
4.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大量积累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_ ,大量产生的激素是______ ;低温锻炼后,植物体内__________ 脂肪酸和_______ 水的含量增5.植物体活性氧清除系统包括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两种系统。
6.植物受到干旱等逆境胁迫时,渗透调节能力增强,细胞主动合成的有机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7.在逆境下,植物体内主要有____________ 、 _______ 、_______ 、____ 等渗透调节物质。
8.经过抗寒锻炼的植物会发生的变化有:A 双硫键增加B 自由水增加C 膜脂双键增加三、选择题1.冬季植物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
A.增多B.减少C.变化不大D.不确定2.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哪一种氨基酸显著增加?()A.丙氨酸B.脯氨酸C.天冬氨酸D.甘氨酸3.植物细胞中属于相容性物质的是:A、CaB、ABAC、Pro4.植物抗盐的SOS途径中,与Na+外排和区域化实现不直接相关的是:A. Ca+-CaMB. Na+/H+ symporterC. Na+/H+ antiporter三、问答1.水稻幼苗经过0.1mol/L NaCI预处理24h后,再转移到8〜10 C环境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冷性。
第 10 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逆境(胁迫) 2.抗逆性 3. 抗性锻炼 4.抗寒锻炼 5. 抗旱锻炼 6. 交叉抗性 7. 避逆性 8.耐逆性 9.逆境逃避 10.渗透调节 11.寒害 12.冻害 13.冷害 14.涝害 15.植保素 16.抗病性17.活性氧 18.生物自由基 19.逆境蛋白 20.大气干旱 21.土壤干旱 22.干旱. 23.生理干旱二、缩写符号翻译:1. CAT 2.SOD 3. POD 4. MDA 5.O *. 2 6. 1 O2 7. * OH 8.UFAI 9. ROO *10. HSPs 11. PRs 12.HF三、填空题:1.实验证明,细胞膜蛋白在结冰脱水时,其分子间的___________很容易形成,使蛋白质发生______________。
2.零上低温对喜温植物的伤害大致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____________,第二步是__________。
3. 水稻对干旱最敏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下列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任何逆境都会使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
6.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植物抗冷性就越_________。
7.干旱时,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叶表皮细胞的饱和脂肪酸较不抗旱的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在逆境下, 植体内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干旱时,不耐旱品种体内累积脯氨酸较抗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逆生理学习指南名词解释1.逆境:亦称为环境胁迫,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生物逆境和理化逆境,或自然逆境和污染逆境等。
2.植物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忍耐和抵抗能力,简称抗性。
植物抗性可分为避逆性、御逆性和耐逆性三种方式。
避逆性指植物通过对生育周期的调整来避开逆境的影响,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中完成其生活史。
御逆性指植物通过形态结构和某些生理上的变化,营造了适宜逆境的生存条件,可不受或少受逆境的影响。
耐逆性指植物组织虽然经受逆境的影响,但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的抗性方式。
3.逆境逃避:指植物通过各种方式避开逆境的影响,为避逆性和御逆性总称为逆境逃避。
由于选种方式是避开逆境的影响,不利因素并未进入组织,故组织本身通常不会产生相应的反应。
在这种抗性方式下,不利因素并未进入组织,植物通常无需直接产生相应的反应。
4.逆境忍耐:耐逆性又被称为逆境忍耐,植物虽经受逆境影响,但它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的抗性方式。
当然如果超过可忍范围,超出植物自身修复能力,损伤将变成不可逆的,植物将受害甚至死亡。
5.胁变:植物体受到胁迫后产生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可表现在形态上和生理生化变化两个方面。
据胁变的程度大小可分为弹性胁变和塑性胁变,前者指解除胁迫后又能复原,而后者则不能。
6.渗透调节:通过主动增加溶质,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以有效地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这种调节作用称为渗透调节。
7.脯氨酸:植物体内一种氨基酸,是十分有效的细胞质渗透调节物质。
几乎所有的逆境都会造成植物体内脯氨酸的累积,尤其干旱胁迫时。
脯氨酸在抗逆中能起到保持原生质与环境的渗透平衡,以防止水分散失;还能增强蛋白质的水合作用,从而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
8.甜菜碱:一类季铵化合物,化学名称为N-甲基代氨基酸,通式为R4·N·X。
第12章植物的逆境生理一、单项选择题1.植物体内受干旱胁迫的影响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氨基酸是()。
A.丙氨酸B.脯氨酸C.天冬氨酸D.甘氨酸【答案】B【解析】干旱时植物体内游离的氨基酸增多,特别是脯氨酸,可以增加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2.植物受到盐胁迫时,光合速率()。
A.上升B.下降C.变化不大D.不确定【答案】B【解析】植物受盐胁迫时,体内代谢的总趋势是呼吸消耗量多,光合速率下降,净光合生产率低,不利于植物生长。
3.超过植物抗性阈值的胁迫因子将对植物产生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伤害,但是首先是对()的伤害。
A.细胞核B.细胞质C.线粒体D.细胞膜【答案】D【解析】原生质膜的透性对逆境非常敏感,如果超过植物所能对抗的程度,会对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因为逆境胁迫时,原生质透性增大,内膜系统出现膨胀、收缩或破损。
4.植物体内负责清除氧自由基、H2O2等的酶主要是()。
A.SOD和PODB.CAT、POD和GPXC.SOD、CAT和PODD.POD、GPX和GR【答案】C【解析】植物在自然界中生长会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如干旱、低温、盐渍等胁迫。
在胁迫开始时,植物还能承受这种胁迫,是因为植物体内启动了它的两种防御体系:酶促防御体系和非酶促防御体系。
非酶促防御体系主要是一些维生素类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酶促防御体系主要是一些酶类,如SOD、CAT、POD等。
5.干旱时,植物体内大量累积()。
A.脯氨酸与甜菜碱B.甜菜碱和蛋白质C.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D.脯氨酸与生长素【答案】A【解析】植物处于逆境时,植物的代谢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应对逆境的到来。
在这些代谢过程中,一些参与渗透调节的物质增加,脯氨酸和甜菜碱是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
逆境下,植物体内的蛋白质降解加剧,合成降低。
促进生长的激素含量降低。
6.能诱导植物逆境反应,提高抗逆性的植物激素是()。
A.6-BAB.ABAC.2,4-DD.BR【答案】D【解析】油菜素内酯(BR)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参与诱导植物的逆境反应。
植物的逆境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逆境(environmental stress):又称胁迫(stress)。
系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如低温、高温、干旱、涝害、病虫害、有毒气体等。
2、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
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3、抗性锻炼(hardiness hardening):在生活周期中,植物的抗逆遗传特性需要特定环境因子的诱导才能表现出来,这种诱导过程称为抗性锻炼,例如抗寒锻炼、抗旱锻炼。
4、抗寒锻炼(cold resistance hardening):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的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增强,这种抗寒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称为抗寒锻炼。
5、抗旱锻炼(drought resistance hardening ):在种子萌发期或幼苗期进行适度的干旱处理,使植物的生理代谢上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增强对干旱的抵抗能力,这个过程称为抗旱锻炼。
6、交叉适应(cross adaptation):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同逆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叉适应。
7、避逆性(stress avoidance):植物通过设置物理屏障或某些特殊的代谢反应和生长发育变化,从而避免或减小逆境对植物组织施加的影响,使其仍保持较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抵抗称为避逆性。
8、耐逆性(stress tolerance):又称逆境忍耐。
植物组织虽然经受逆境的影响,但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者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从而保持其生存能力,这种抵抗称为耐逆性。
9、逆境逃避(stress escape):指植物通过生育期的调整避开逆境,例如沙漠中的一些植物在雨季里快速生长,完成生活史,自身并不经历逆境。
10、渗透调节(osmotic adjustment.) :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11、寒害(cold injury):低温导致的植物受伤或死亡。
12、冻害(feezing injury):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
13、冷害(cilling injury):零度以上低温,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叫冷害。
14、涝害(flood injury):土壤水分过多对植物产生的伤害。
15、植保素(phytoalexin):是寄主被病原菌侵入后产生的一类对病菌有毒的物质。
16、抗病性(disease resistance):植物对病原微生物侵染的抵抗能力。
17、活性氧(active oxygen):是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
包括含氧的自由基、过氧化氢、单线态分子氧等。
18、生物自由基(biological free radical):泛指生物体自身代谢产生的带有未配对电子的基团或分子,包括含氧自由基和非含氧自由基。
它们的化学性质极其活泼,不稳定的。
19、逆境蛋白(stress proteins):由逆境因素如干旱、水涝、高温、低温、病虫害、有毒气体和紫外线等诱导植物体内形成的新蛋白质(酶)。
20、大气干旱(atmosphere drought):空气极度干燥,相对湿度极低,根系吸水赶不上蒸腾失水,因而发生水分亏缺现象。
21、土壤干旱(soil drought):因土壤中缺少可利用的水,导致植物体内水分亏缺发生永久萎蔫的现象。
22、干旱(drought)与生理干旱(physiological drought):过度水分亏缺的现象称为干旱。
由于土壤中盐分过多,引起土壤水势降低,使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困难,甚至发生体内水分外渗的受旱现象,叫生理干旱。
寒害也能引起植物产生生理干旱现象。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1、CAT —过氧化氢酶;2、MDA —丙二醛;3、O-.2 —超氧自由基;4、1O2 —单线态氧;5、*OH —羟基自由基;6、POD —过氧化物酶;7、P- —蛋白质自由基;8、RO- —烷氧自由基;9、UFAI —不饱和脂肪酸指数;10、RuFA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1、SOD —超氧物歧化酶;12、ROO* —脂质过氧化物;13、HSPs —热击蛋白;14、PRs —病程相关蛋白;15、HF —氟化氢。
三、填空题1、双硫键,凝聚;2、膜相的改变,由于膜损伤而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死亡;3、孕穗期,灌浆至乳熟末期;4、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氮氧化合物,粉尘,带有各种金属元素的气体;5、降低;6、强;7、多;8、无机离子,可溶性糖,脯氨酸,甜菜碱等;9、少;10、慢;11、慢;12、脱落酸;13、高;14、冻害,冷害,15、机械损伤,16、正比例,17、大气,土壤;18、糖;19、暂时萎蔫;20、弱;21、强;22、HF;23、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单线态氧,过氧化氢,脂质过氧化物;24、强;25、水,大气。
四、是非判断与改正1、√;2、√;3、×(过度脱水);4、×(零度以上低温时);5、√;6、×(速度减慢);7、√;8、×(耐热性强);9、√;10、×(下降);11、√;12、√;13、√;14、×(酚、氰、铬、砷、汞);15、√;16、×(对某一污染物极敏感的植物)。
五、简答题.1、膜脂与植物的抗冷性有何关系?答:一般生物膜脂呈液晶态,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膜脂由液晶态变为凝胶态,从而导致原生质停止流动,透性加大。
膜脂碳链越长,固化温度越高,碳链长度相同时,不饱和键数越多,固化温度越低。
即不饱和脂肪酸越多植物的抗冷性就越强。
2、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累积脯氨酸有什么作用?答:脯氨酸在逆境中的作用有两点:(1)作为渗透调节物质。
适合于用来保持原生质与环境的渗透平衡。
防止水分散失。
(2)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
因为脯氨酸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能增加蛋白质的可溶性和减少可溶性蛋白的沉淀,增强蛋白质和蛋白质间的水合作用。
3、BA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因是什么?答:原因有四点:(1)可能减少膜的伤害;(2)减少自由基对膜的破坏。
(3)改变体内代谢。
(4)减少水分丧失,提高抗旱、抗冷、抗寒和抗盐的能力。
4、物组织的伤害大致分为几个步骤?答: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膜相的改变。
在低温时膜从液晶态转变为凝胶态,膜收缩,出现裂缝或通道,使膜的透性增加。
第二步,是由于膜损伤而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死亡。
结合在膜上的酶系统受到破坏。
同时结合在膜上的酶系统与膜外游离酶系统之间丧失固有的平衡,导致代谢紊乱。
5、出植物体内能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酶类。
答:抗氧化物质有:锌、硒、硫氢基化合物(如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等)、Cytf、PC、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A、辅酶Q、甘露醇、山梨醇等。
抗氧化酶类有: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等。
6、冷害过程中,植物体内发生了哪些生理生化变化?答:(1)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
对冷害敏感的植物如番茄、西瓜等在10℃下1分钟,原生质流动很缓慢或完全停止。
(2)水分平衡失调。
秧苗受到冷害后,吸水跟不上蒸腾,叶尖、叶片会萎蔫、干枯。
(3)光合速率减弱。
低温影响叶绿素合成和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加上阴雨,光照不足,光合作用产物形成少,导致减产。
(4)呼吸速率大起大落。
冷害初期呼吸速度加快,随着低温加剧或时间延长,至病症出现时,呼吸更强,以后迅速下降。
7、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是什么?答:(1)根据作物抗旱特征(根系发达,根/冠比大等),可以选择不同抗旱性的作物品种,或作为抗旱育种的亲本,加速抗旱育种。
(2)提高作物抗旱性的生理措施,例如:抗旱锻炼、蹲苗、合理施用磷肥、钾肥均能提高作物抗旱性;氮肥过多、过少抗旱性差,所以要适量;硼在抗旱中的作用与钾类似。
(3)施用生长延缓剂,如矮壮素等。
8、SO2危害植物的原因是什么?答:SO2通过气孔进入叶内,溶化浸润于细胞壁的水分中成为重亚硫酸离子(HSO-3)和亚硫酸离子(SO-3),并产生氢离子,这三种离子会伤害植物细胞。
H+降低细胞的pH值,干扰代谢过程,SO-3和HSO-3直接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酶失活。
间接影响是因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如O-˙2,*OH等),伤害细胞,比直接影响更大。
9、作物适应干旱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有哪些?答:形态特征:根系发达而深扎,根冠比大,叶片细胞小,叶脉致密,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多。
生理特征:细胞液的渗透势低,在缺水情况下气孔关闭较晚,光合作用不立即停止,酶的合成活动仍占优势。
10、植物在环境保护中有什么作用?答:(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以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
(2)植物可以吸收环境中的污染物,并加以分解。
如垂柳吸收SO2和氟化物的能力都较强。
植物吸收污染物后,有的分解成营养物质、有的形成络合物,从而降低了毒性。
(3)抑制藻类生长。
水域中藻类繁生污染水源。
如在水中种植水葫芦就可抑制藻类生长,净化水质。
(4)植物叶片表面的绒毛、皱纹及分泌物等可以阻挡、吸附或粘着粉尘。
(5)植物对某些污染物的高度敏感性,可以用作环境监测或生物报警,如唐昌蒲对氟化氢非常敏感,可以监测大气中氟化氢的浓度变化。
六、论述题1、03对植物的伤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植物受O3伤害的症状:一般出现在成熟的叶片上,它对植物伤害主要表现在:(1)破坏质膜。
O3能氧化质膜的组成成分如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等,破坏质膜,使细胞内含物外渗。
(2)破坏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过程。
由于O3氧化SH基为—S—S—键,破坏了以SH基为活性基的酶(如多种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导致细胞内正常的氧化还原过程受扰,影响各种代谢过程。
(3)O3破坏叶绿素的合成,使光合速率降低。
(4)改变呼吸途径。
O3不只抑制氧化磷酸化水平,同时还抑制糖酵解,促进戊糖磷酸途径。
2、对植物代谢有何影响?答:(1)逆境导致水分胁迫,细胞脱水,膜系统受害,透性加大。
(2)光合速率下降,同化产物减少,缺水引起气孔关闭,叶绿体受损伤,RuBPC等失活或变性。
(3)冰冻、高温、淹水时、呼吸速率逐渐下降,冷害、干旱胁迫时,呼吸先升后降,感病时呼吸显著升高。
(4)逆境导致糖类和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化合物,性上升有关。
(5)组织内脱落酸含量迅速升高。
3、病害对植物生理生化有何影响?作物抗病的生理基础如何?答:病害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如下:(1)水分平衡失调,许多植物感病后发生萎蔫或猝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