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的历史演进
- 格式:ppt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一章教育♦教学目标:–掌握教育的概念–了解教育的历史演进–理解并掌握教育的当代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第一章教育♦教学重点:–学校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的本质♦教学难点:–教育的本质♦第一节教育概述一、“教育”溯源•汉语:(1)中国:《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教,养子使作善也。
•西方:教育DEUCARE,引导与引出之意。
第一章教育♦第一节教育概述一、“教育”溯源1、教与育的撰文写法2、教与育的各自含义第一节教育概述二、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二)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三)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 、广义:凡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都是教育。
2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以期望他们发生某种积极变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演进♦教育的起源:共有五种学说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5、生活起源说♦教育大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原始形态教育(原始社会)2、古代形态教育(奴隶、封建社会)3、现代形态教育(资本主义社会)4、当代形态教育(后工业化社会)一、原始形态的教育1、教育同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融合,内容为生产和生活经验2、教育手段单一,口耳相传3、教育权利平等,教育目的一致(自然还是人类共同的、最大的敌人)二、古代形态的教育1、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
最早的学校庠、序、学、校。
2、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中国、欧洲、印度。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4、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典型代表:古希腊的教育与中国春秋、战国的教育。
♦著名的学校:稽下学宫、太学♦著名教育家: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简介♦三、现代形态的教育1、教育事业呈加速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接轨3、教育内容与方法逐步科学化第一章教育(四)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的终身化–终生教育的提出:它是二十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股教育思潮。
---------------------------------------------------------------最新资料推荐------------------------------------------------------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第一章第一章教育及其发展一、什么是教育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前苏联)苏霍姆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古,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一、教育的含义(一)从教育的词源看甲骨文中的教育《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教育的含义(一)从教育的词源看英语、法语、德语中的教育一词,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该名词是由动词educere 转换来的,其前缀e有出的意味,词根ducare的意思是引导,合为引出。
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一、教育的含义(二)从教育1 / 10的起源看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神话起源论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用权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从于神。
评价:教育神话起源论,仅仅是在没有正确认识自然之前对自然界发生现象的一种解释,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这也仅仅是美丽的神话。
生物起源论认为,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教育现象就已存在,人类的教育活动根植于人的生物本性;人类出现之后,继承了动物早已形成的教育形式,只不过对这种形式不断改善,使之更加复杂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形式没有本质差异,像老猫教小猫抓老鼠,老虎教虎子捕猎小动物,母鸡教小鸡觅食等与人类教育后代一样,都属于教育现象。
学前教育学讲义《学前教育学》讲义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一、学前教育的历史演进(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二)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三)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1.初创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末);2.确立阶段(19世纪末至二战前)二、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一)现代社会发展中凸显学前教育的价值1.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幼儿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以满足国家、家庭及幼儿的需求2.脑科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支持并激励幼儿教育发展(二)现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1.学前教育趋于公共化和公益性2.托幼机构功能加强且形式多样化,幼儿入园率迅速提高3.关注学前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公平性4.重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5.关注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6.突出学前教育的文化性7.全纳教育将成为未来之路(三)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国家制定相关政策,重新审视学前教育价值,社会地位大幅提高2.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3.吸收与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学前教育思想,树立全面和谐的幼儿发展观4.创新幼儿教育体制,形成多主体、多形式的办园局面5.学前教育课程逐步走向多元化,“回归生活”理念成为学前教育的主流价值观6.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二节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一、经济与学前教育二、政治与学前教育三、人口与学前教育1.人口数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2. 人口质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3. 人口结构对学前教育的影响;4. 人口生育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四、文化与学前教育五、家庭与学前教育六、妇女与学前教育1.妇女与学前教育的历史渊源:父母在孕期及儿童早期所采取的决定和行动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有力而深远的影响。
自古就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而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一般是潜移默化的教化,其效果取决于母亲在道德、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素质。
可以说,孩子是母亲的作品,是母亲的创造。
2.妇女与幼儿的独特关系:由于女性承担着人口再生产的任务,由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女性生育观、教育观和养育方式,对后代的成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L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教案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讲授班级: 2012级学前教育主讲教师:付先全职称:讲师部门:人文系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2012年8月《学前教育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第一讲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一、导入二、新课教学(一)教师介绍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及其价值。
(二)提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三)学习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学前教育的历史演进根据各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学前教育发展可分为三种教育形态: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工业社会的学前教育(1)学习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特征:儿童“公育公养”——儿童属于氏族共有,集体劳动、集体教育子女。
教育内容包括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宗教、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教育方式以日常生活中的口耳相传和成人示范为主,儿童通过游戏等方式进行模仿学习,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教育。
(2)学习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特征:产生了人类社会最初的学校,但传统的学前教育仍以家庭教育为主。
古代东方学前教育特色:出现了丰富的学前教育理论和经典蒙学读物等古代西方学前教育特色:强调优生优育、提倡双语教育等(3)学习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工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促使教育发生变革。
两次工业技术革命,带来了新的经济生产模式,同时也改变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形态。
霍力岩等认为,工业早期的学前教育经历了两个阶段:A 、初创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末)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原因:基于慈善目的最早学前教育机构诞生的过程:1770年,法国新教派的牧师奥柏林(J·F·Oberlin)创办的“编织学校”,被看作是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萌芽。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新兰纳克工厂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公共机构——“幼儿学校”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F·W·Frobel)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活动学校,并于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这是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教育机构。
第一章教育学的历史演进一、识记与理解:教育学定义、教育规律。
P1 教育学:研究人、开发人的潜能的学问,是研究教育活动、探讨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
P2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本质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性。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古代教育思想(教育学的萌芽阶段):P4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5孟子的主要教育思想:提出“性善论”论证了教育在任的发展中的作用荀子的主要教育思想:提出“性恶论”,他认为人生来的本性是恶的,人与禽兽的区别以及人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天生本性,而在于后天的学习和教育。
P6《大学》: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的教育目的、教育任务和教育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进行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程序,即“三纲领、八条目”。
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开宗明义指出教育的本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P7《学记》:是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成书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教育学论专著阐明了教育的目的、作用和任务“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P9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苏格拉底问答法-一种探讨和辩论的教学方法,即不直接想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争辩、诱导或暗示,把学生导向预定的结论P11柏拉图(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学家):教育思想主要表述在《理想国》中,注重人的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重视体育和音乐-“以一草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指出教育对于巩固奴隶主政治统治的重要作用,提出教育应该成为宣传“法治”、对人们进行法制教育的工具。
(二)近代教育学(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P1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系统、完整的教育专著、他首次提出普及初等教育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理论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教育学读书笔记从教六年,看了一些关于教育学的书籍,也在不断摸索着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我读了柳海民的《现代教育原理》,感受颇深,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第一章教育概说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首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从总体上相对教师来讲是受教育者,但是每一个学生不一定在一切方面都不如教师。
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生未必不如师,这就意味着教师也可能向学生学习。
学生群体的每个人各有长处,他们可以互教互学,而且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时,各自也经常“扮演”着教育自己的教育者的“角色”。
其次:尽管他们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相对于教育活动的其他基本因素,他们都处于主体地位。
他们互为主客体,又互为存在的条件。
关于现代教育特点:现代教育不仅表现出社会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并存发展的基本格局,而且在这一基本格局下,表现出极不平衡的多样性统一。
关于教育学科发展: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政治学、教育评价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技术学等第二章教育的历史演进(上——教育制度关于学校的产生与发展:“自从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出现以后,不同时代或多或少有一定制度规范教育活动。
在古代,教育事业不发达,教育系统尚未形成,加之,当时实行个别施教,“教”也“学”主要诉诸个人经验,还不可能对“教”也“学”活动进行客观分析;相比之下,近代以集体施教代替个别客观分析,从中发现教育活动的标准、规则与规范,更由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分化,学校数量增多,学校系统形成,遂使教育过程——教育实体标准化从潜在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的需求。
”“在近代,以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出现了“制度化教育”的端倪;教育系统的形成,教育事业的普及,推动了教育“制度化”的进程;教育研究的进展与教育经验的积累,使“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
”“随着教育“制度化”的实现,在教育系统中,各级各类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及教育实体内部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都形成一定标准……”关于我国现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近百年来我国现代学制发展的道路和前景是: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育单轨学(通过高中综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