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适航管理的简单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17
中国民航适航管理知识点中国民航适航管理知识点CAAC:中国民航(=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飞机类别(CCAR23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和通勤类飞机适航规定(a)正常类飞机,是指座位设置(不包括驾驶员)为9座或以下,最大审定起飞重量为5700公斤(12500磅)或以下,用于非特技飞行的飞机。
非特技飞行包括:(1)正常飞行中遇到的任何机动;(2)失速(不包括尾冲失速);(3)坡度不大于60°的缓8字飞行、急上升转弯和急转弯。
(b)实用类飞机,是指座位设置(不包括驾驶员)为9座或以下,最大审定起飞重量为5700公斤(12500磅)或以下,用于有限特技飞行的飞机。
按实用类审定合格的飞机,可作本条(a)中的任何飞行动作和有限特技飞行动作。
有限特技飞行包括:(1)尾旋(如果对特定型号的飞机已批准作尾旋);(2)坡度大于60°但不大于90°的缓8字飞行、急上升转弯和急转弯。
(c)特技类飞机,是指座位设置(不包括驾驶员)为9座或以下,最大审定起飞重量为5700公斤(12500磅)或以下,除了由于所要求的飞行试验结果表明是必要的限制以外,在使用中不加限制的飞机。
(d)通勤类飞机,是指座位设置(不包括驾驶员)为19座或以下,最大审定起飞重量为8618公斤(19000磅)或以下,用于本条(a)所述非特技飞行的螺旋桨驱动的多发动机飞机。
通勤类飞机的运行,是指正常飞行所能遇到的任何机动,失速(不包括尾冲失速)和坡度不大于60°的急转弯。
飞机类别飞行限制座位设置最大审定起飞重量发动机正常类非特技9座及以下5,700Kg或以下单发或多发实用类有限特技特技类不加限制通勤类非特技飞行19座及以下8,618 Kg或以下螺旋桨驱动的发动机CCAR-25用于运输类飞机的合格审定,不限定座位数和最大起飞重量,但不适用于单发飞机。
CCAR121:大型航空器第121.3条适用范围(a)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航空运营人实施的下列公共航空运输运行:(1)使用最大起飞全重超过5,700千克的多发飞机实施的定期载客运输飞行;(2)使用旅客座位数超过30座或者最大商载超过3,400千克的多发飞机实施的不定期载客运输飞行;(3)使用最大商载超过3,400千克的多发飞机实施的全货物运输飞行。
中国适航管理的简单介绍一、适航管理体系中国适航管理体系由国家民航局负责制定和实施,包括适航管理部门、适航认证部门、适航监察部门等。
其中适航认证部门主要负责对新型航空器的设计、制造和型号的适航认证,适航监察部门则负责对航空器的适航监督和证书的管理。
二、适航认证适航认证是指对新型航空器的设计与制造商进行审核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适航标准。
适航认证主要包含了航空器设计、材料选用、飞行性能、结构强度、系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适航认证还包括对新型航空器相关设备和系统的适航性评估。
适航认证通过后,新型航空器才能获得适航证书并投入使用。
三、适航监督适航监督是指对已经投入使用的航空器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查,以确保其在适航期间仍然符合适航标准。
适航监督主要包括记录检查、设备检查、适航性问题的跟踪和解决、航空器缺陷的管理等。
适航监督机构还会进行定期的航空器抽查,对航空器的适航性进行维持和管理。
四、适航标准适航标准是指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的适航标准和中国国家民航局制定的适航标准。
适航标准主要包括航空器设计、制造、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适航标准是保证航空器安全和可靠使用的基础,其制定和更新是适航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五、适航变更和维持适航管理还包括对航空器设计和使用条件的变更以及航空器的维持。
适航变更是指对已经获得适航证书的航空器进行设计、结构或设备等方面的变更,在变更后需要重新获得适航证书。
航空器的维持包括对航空器的定期检查、维修和维护,以确保航空器在适航期限内保持其适航状态。
六、适航许可和证书适航许可和证书是对符合适航标准的航空器发放的重要凭证。
适航许可是指对新型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商发放的准许其开始生产的许可证。
适航证书是对符合适航标准的航空器发放的准许其投入使用的证书。
适航证书的发放需要经过适航认证和审查,同时还需要在适航期间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
总结起来,中国适航管理是由中国民航局负责的对航空器适航性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体系。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确保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
这涉及到在中国境内从事民用航空器(含航空发动机和螺旋桨)的设计、生产、使用和维修的单位或个人,向中国出口民用航空器的单位或个人,以及在中国境外维修在中国注册登记的民用航空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规定取得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维修执照和适航证等有效证件。
这些证件的取得是为了保证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符合适航标准,维修和运营符合安全要求。
此外,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负责,负责制定和执行适航标准和规定,对航空器的适航性能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航空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和执行适航标准和规定,对航空器的设计、生产、维修和运营进行监督和检查,以及确保航空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保障公众的安全,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健康发展。
对民航适航管理的认识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是指该航空器包括其部件子系统整体性能在预期的运行环境和使用限制下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的一种品质。
适航管理分初始适航管理和持续适航管理。
初始适航管理是对航空器的设计、制造进行控制,即按一定的适航标准和民航法规对航空器进行型号合格审定、生产许可审定。
持续适航管理是对航空器的运行、维修的控制,目的是为了使航空器持续保持在设计和制造时所达到的基本安全标准和适航水平。
适航管理工作包含三个方面:立法、颁证和监督检查。
中国的适航部门修订的适航标准是以美国联邦航空局制定的适航标准(联邦航空条例FAR)作为蓝本。
设计环节:在初始适航管理中,核心的法规是CCAR-21部《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该法规明确规定了合格审定的申请、审定、颁证的程序及管理要求,颁证后管理及持证人的权利和适航性责任等,对进出口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的适航管理也做了规定。
型号合格审定(type certification):适航部门对民用航空产品进行设计批准的过程.CCAR-21部规定了型号合格审定流程,以及相关的适航标准(CCAR-25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3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和通勤类飞机适航规定,CCAR-27正常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CCAR-29运输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CCAR33\34\35\36\37\53\55等规定)。
型号合格证书包括型号合格证(TC)和型号设计批准书(TDA)。
凡是按CCAR23/25/27/29/33/35进行审定的航空产品颁发型号合格证。
对初级类航空器(审定最大重量小于1225公斤的小型航空器)和限用类航空器(进行专门作业的航空器,比如农药喷洒,航测,巡查,广告)颁发型号设计批准书。
民用航空器取得了型号合格证就意味这产品的设计符合适航规定。
民用航空器完成型号合格审定后,进入制造环节。
制造环节:仅依据型号合格证生产:指某种产品已获得型号合格证,但未获得生产许可证(PC)时,型号合格证件(或转让协议书)持有人进行该产品的生产活动。
我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主要内容引言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
我国针对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标准,旨在确保航空器的设计、制造、运营等各个环节符合安全可靠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我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主要内容。
适航定义和目的适航是指民用航空器在设计、制造和运营过程中遵守适航规定,以确保航空器在一定条件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符合要求的能力。
适航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航空器的安全运行,并提供可靠的服务。
适航管理体系我国的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体系由航空器适航管理法规、技术标准、监管机构等组成。
其中,航空器适航管理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规定》等,旨在确立适航管理的法律依据和基本要求;技术标准涵盖了航空器设计、制造、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包括《航空器设计适航规范》、《航空器制造适航规范》等;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航空器适航工作,确保适航管理的有效实施。
适航审定过程设计阶段适航审定的第一步是在航空器设计阶段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规范遵循:航空器设计应符合我国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符合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要求。
2.设计审定:根据我国法规和标准,航空器设计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定,确保设计方案符合适航要求。
制造阶段适航审定的第二步是在航空器制造阶段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材料选择:航空器制造需要使用符合适航标准的材料,确保制造的航空器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2.生产过程管控:航空器制造过程需要符合相关的质量控制要求,确保制造的航空器符合设计规范。
3.制造审定:航空器制造完成后需要经过适航审定机构的审核和验收,确保制造过程和产出的航空器符合要求。
运营阶段适航审定的第三步是在航空器运营阶段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运营规章制度:航空器运营需要遵守我国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航空器维护保养、航班运行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航空器的安全运营。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适航管理的含义 (2)中国民航适航管理的发展历程 (2)发展民用航空适航管理的意义 (4)参考文献 (5)中国民用航空适航管理的发展摘要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是以保障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为目的的技术管理。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宗旨是:保障民用航空的安全,维护公共利益,促使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中国民用航空适航管理经历了多个发展历程,是中国航空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主要简述了中国民用航空适航管理的发展历程,探究中国民航适航管理发展的意义。
abstractCivil aircraft airworthiness management is the protection of the safety of civil aircraft for the purpose of technical management. Airworthiness management objectiv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ivil aviation, safeguarding the public interes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aviation. Chinese civil aviation airworthiness management has undergone a number of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viation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hinese civil aviation airworthiness manag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airworthiness management significance.关键词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发展意义Keyword Civil aircraft Airworthiness Management Developing Significance适航管理的含义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是以保障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为目的的技术管理,是政府适航部门在制定了各种最低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环节进行科学统一的审查、鉴定、监督和管理。
我国民用直升机和适航管理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是从安全性观点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修、进出口等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管理。
民用直升机的安全性也必须在适航管理的严格监控下才有保证。
1986年,受国务院委托,中国民用航空局(现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负责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以下简称《适航条例》)。
1987年3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适航条例》,并于当年5月4日发布,6月1日起施行。
这是中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一个重大转折,是我国法定适航管理工作的新起点。
依照《适航条例》规定:“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负责。
”中国民用航空局授权航空器适航司负责适航管理工作。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可相对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初始适航管理,另一类是持续适航管理。
初始适航管理,是在航空器交付使用之前,适航部门依据各类适航标准和规范,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所进行的型号合格审定和生产许可审定,以确保航空器和航空器部件的设计、制造是按照适航部门的规定进行的。
初始适航管理是对设计、制造的控制。
持续适航管理,是在航空器满足初始适航标准和规范、满足型号设计要求、符合型号合格审定基础、获得适航证、投入运行后,为保持它在设计制造时的基本安全标准或适航水平,为保证航空器能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而进行的管理。
持续适航管理是对使用、维修的控制。
初始适航管理和持续适航管理从概念上、从实质上来看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也无法截然分开。
而二者的交联和熔融,则构成了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一个整体和全部内容。
(一)民用直升机的初始适航管理1.民用直升机型号合格审定民用直升机的型号合格审定是适航部门对民用直升机的设计进行批准的过程,包括颁发初始型号合格证、型号合格证更改、补充型型号合格证及型号设计大改的批准。
过程的依据是CCAR-21部和适航司批准发布的法规性AP—21—03“型号合格审定程序”。
名词解释1.民用航空器:指除用于执行军事、海关、警察飞行任务以外的航空器。
2初适航管理:是在航空器交付使用前,适航部门依据各类适航标准和规范,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所进行的型号合格审定和生产许可审定,以确保航空器和航空其部件的设计、制造是按照适航部门的规定进行的。
3适航标准:适航标准是一类特殊的技术性标准。
它是为保证实现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而制定的最低安全标准。
适航标准与其他标准不同,适航标准是国家法规的一部分,必须严格执行。
4持续适航:是在航空器满足初始适航标准和规范、满足型号设计要求、符合型号合格审定基础,获得适航证、投入运行后,为保持它在设计制造时的基本安全标准或适航水平,为保证航空器能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而进行的管理。
5适航指令:是民航局授权适航部门对民用航空产品怕发的强制性检查要求、改正措施或使用限制,其内容惹急飞行安全,如不按规定完成,有关航空器将不再适航。
6适航管理:是以保障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为目标的技术管理,是政府适航部门在制定了各种最低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环节进行科学统一的审查、鉴定、监督和管理。
适航管理揭示和反映了民用航空器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维修的客观规律,并施以符合其规律的一整套规范化的管理。
7 适航性:航空器适宜于空中飞行的性质。
是指该航空器包括其部件及子系统整体性能和操纵性特性在预期运行环境和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要求航空器应始终处于保持符合其型号设计和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
9.零部件:指任何用于或拟在民用航空产品上使用及安装的材料、仪表、机械、设备、零件、部件、组件、附件及通信器材等。
10.PMA(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是民航局批准按照在一伙的型号合格证件的航空器上,作为加改装或更换用的材料、零部件和机载设备的凭证。
11.CTSOA(技术项目规定项目批准书):是批准技术标准规定项目的制造人的设计和生产合格的凭证。
航空行业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航空行业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航空行业中,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规定是确保航空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从航空器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展开论述,介绍航空器适航管理的规定和标准,并探讨其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一部分:航空器设计标准在航空器设计方面,适航管理规定包括各项技术标准和要求,以确保航空器的安全性和性能可靠。
例如,对于飞行器的机翼设计,适航管理规定要求机翼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正常操作和紧急情况下的载荷。
此外,航空器的机身、机尾、起落架和液压系统等部件也必须符合相应的设计标准。
另外,适航管理规定还要求航空器的燃油系统、电气系统以及通信导航系统等进行严格的设计和测试,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燃油系统的设计必须具备足够的防泄漏和防火性能,电气系统的设计要符合相应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二部分:航空器制造标准在航空器制造方面,适航管理规定强调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
制造商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对材料、工艺和零部件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
此外,制造商还必须遵循适航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要求,确保航空器在制造过程中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适航管理规定还要求制造商对航空器进行严格的试飞和验证,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性能可靠。
试飞过程中,需要对航空器的各项系统和部件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确保其正常工作和操作。
此外,适航管理规定还要求制造商必须对航空器进行适航文件的编制和建档,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第三部分:航空器使用标准在航空器使用方面,适航管理规定要求运营商建立和执行相应的维护和保养计划,对航空器进行定期检修和检查。
此外,适航管理规定还要求运营商对航空器的使用和操作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包括飞行员的培训和飞行计划的制定。
适航管理规定还要求运营商建立和执行航空器事故和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提高航空器的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