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法学院97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综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行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 格式:pdf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33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一)基础理论类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德] 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法] 卢梭著:《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4、[法] 卢梭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5、[意] 加罗法洛著:《犯罪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
6、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沃尔泽:《正义诸领域》,学林出版社。
8、丹皮尔:《科学史》,李衍译,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9、[德]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0、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1、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睦茂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12、[美]唐纳德.沃斯特著:《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9 9年12月第1版。
13、尼布尔:《道德的人与非道德的社会》,蒋庆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5、彼德·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6、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17、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葛德文:《政治正义论》(卷一),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9、克鲁泡特金:《互助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0、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21、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雷喜宁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2、亚里斯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15(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文件是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解析] 1979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了环境保护法草案,并以“试行”的形式颁布实施。
《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综合性法律,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刚刚起步的阶段,该法的制定和实施特别令人瞩目,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开始建立。
2.下列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早期的立法主要强调平等主体间的环境利用关系• B.早期的立法主要强调政府和公众之间的环境利用关系• C.早期的立法主要强调政府和开发利用者之间的环境利用关系• D.现在的立法主要强调平等主体之间的环境利用关系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A[解析] 考察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历史发展,早期的立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间的环境利用关系。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污染防治分工负责机关?• A.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B.渔政渔港监督机关• C.土地管理机关• D.民航管理部门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解析] 依照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的规定,依法享有分工负责管理职权的机关包括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港务监督机关(归口交通部)、渔政渔港监督机关(归口农业部)、军队环保部门(全军环境保护局)以及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
土地管理机关属于自然环境保护分工负责机关。
4.主张为了经济发展而“先污染后治理”的是______• A.经济发展优先论• B.环境保护优先论• C.协调发展论• D.以上说法均错误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A[解析] “经济发展优先论”主张为了经济发展而“先污染后治理”。
2022年南京大学考研招生目录
------------------------以下内容来源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请在查询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前,先仔细阅读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招生目录上的学制仅供参考,有关信息以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为准,本文摘自鸿知南京大学考研网。
注:1、我校各专业拟录取推免生人数将会在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公布,请届时查询。
我校各专业最终招生人数根据教育部下达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可能增加或减少)。
本文摘自鸿知南京大学考研网
2、△为硕士专业学位。
请在查询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前,先仔细阅读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本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法大法学各细分专业介绍法大法学各专业方向如下:1.法学理论2.法律史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4.军事法学5.法与经济学6.民商法学7.诉讼法学8.经济法学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0.知识产权法学11.刑法学12.国际法学以上专业方向每一项还包括具体研究方向划分,由于篇幅限制就不一一列举。
在凯程的教育学栏目有专门介绍各个专业的情况。
以上各专业方向初试科目大部分是一样的,如下: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或241德或242西或243意③701法学综合一④801法学综合二侦查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或241德或242西或243意③740侦查学综合④801法学综合二司法鉴定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或241德或242西或243意③741司法鉴定综合④801法学综合二法医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或241德或242西或243意③720法医学综合一④820法医学综合二法大法学考研难度解析本文系统介绍法大法学考研难度,法大法学就业,法大法学专业方向,法大法学考研参考书,法大法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法大法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法学考研机构!一、法大法学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近几年法学考研比较热门,法大大学是政法类院校的翘楚,每年考的人较多,难度肯定不会很小。
法大初试题客观题比较多,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公平,只要自己努力加上专业的辅导,考上的几率会很大。
在凯程,老师会帮助同学们总结重点难点,帮助同学们梳理脉络,搭建法学知识框架。
法学考研大多数是法学本科的人在考。
每年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二本三本的考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环境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资源保护法学,是指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问题,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规范和管理的
学科。
其基本任务是制订和完善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行、实
施和落实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政策。
环境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特点是立足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综合
协调、坚持综合治理、强化责任制、鼓励公众参与。
目的是创造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环境与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目前,全球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出现了严重危机,原因主要是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自然资源的匮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因此,环境资源保护法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日趋
重要,其内容包括环境资源科学、环境责任、环境治理、国际环境法等。
环境资源保护法学在国际上有着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其中包括联合国有关环境
保护的公约、协议和行动计划,以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土地资源管理法、环境标准制定法等。
这些法律的具体内容包括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限制和监控、环境
和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环境公众参与和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等。
在国内,近年来环境资源保护法学的发展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全社会对环境和资
源保护的重视,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
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法》等多项法律,建立起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并且
逐步加强了执法的力度和培养了专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
环境法学知识点环境法学是指研究环境法律制度的学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法学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学分支。
环境法学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研究环境法律规范、环境监管机制和环境案例分析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建立适应环境治理需要的法律体系,从而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首先,环境法律规范是环境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法律规范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环境管理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章等。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是环境法中的重要法规。
在环境法的制定中,需要考虑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合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环境法律规范需要不断完善,规范化和刚性化,以保障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
其次,环境监管机制是环境法学的另一重要领域。
环境监管机制包括多种方式,如环境监测、环境评估、行政处罚等。
通过环境监管机制的建立和优化,可以提高环境监管的效率和全面性,有效保护环境。
此外,公众参与也是环境监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监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例如在环评的过程中,公众可以通过听证会、评议等方式参与评估过程,提高评估的公正和可信度。
最后,环境案例分析也是环境法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环境案例分析通常是指解析环境案件的诉讼、调解、仲裁、行政处罚等过程,探讨环境法律规范和环境监管机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浙江杭州钱塘新区飞机修理厂污染事件、山东青岛石化泄漏事件等都是典型的环境案例。
通过对环境案例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为完善环境法律规范和环境监管机制提供参考。
当然,环境法学还包括其他一些知识点,例如国际环境法、环境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等。
总之,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环境法学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备注005法学院(电话:83593440)184 030101法学理论701法理学02法律文化03法社会学04西方法哲学05法律的经济分析06权利和人权理论07司法制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2法理学④923法理专业综合(西方法哲学、民法学、刑法学)复试科目:0501法理学、西方法哲学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谷春德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魏振瀛主编:《民法》(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不接受单独考试。
编:《刑法学》(第二版)(总论部分),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030102法律史501外国法律史02中国法律史03比较法04中国法律社会史05古代东亚法律关系史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2法理学④924法律史综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复试科目:0502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陈丽君、曾尔恕主编:《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不接受单独考试。
郭建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701宪法、行政法02部门行政法03环境行政法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64德语③612法理学④925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综合(宪法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复试科目:0503宪法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张千帆著:《宪法学导论——原理与运用》(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胡建淼、江利红:《行政法学》,中国人民大学不接受单独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最完整的笔记)第一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总论绪论环境与自然资的源的概念环境的一般概念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一个相对的、可变的概念,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和范围。
人类环境“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
人类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人类环境与生态学中环境的区别。
生态学所讲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为“生境”。
作为主体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当然也包括人类在内。
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除了无生命的自然因素以外,还包括人类以外的生物界。
人类环境的分类按环境要素的形成,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两大类。
(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分类)自然环境,是指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如大气、水、土壤、日光辐射、生物等。
人工环境,也叫人为环境、经人工改造过的环境,是人类为了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劳动的改造或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如城市、居民点、水库、名胜古迹、风景浏览区等。
按环境的功能不同,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宪法)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分为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宇宙环境。
按环境的不同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等。
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壤、阳光、水、空气、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矿藏等等。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取决于当时的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
人们把已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称为“资源”,把将来可能被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潜在资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一章导论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及环境科学中环境的含义:答:对环境和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是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是指人群周围的境况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包括自然因素的各种物质、现象和过程及在人类历史中的社会、经济成分。
2.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的三个方面含义:答:(1)环境的范畴被限定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素范围内,不包括社会、经济等其他因素。
(2)这种自然因素既包括各种天然的环境要素与自然资源,也包括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3)历史遗迹与自然状态也因其自然的本质属性而属于环境的范畴。
3.简述自然资源的含义:答:(1)联合国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过产生经济价值,提供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2)我国《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对自然资源的概括性解释: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成为自然资源,具体包括土地、森林、草原和荒漠、物种、陆地水资源、河流、湖泊和水库、沼泽和海涂、海洋矿产资源、大气以及区域性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等。
4.简述生态系统的含义及与环境概念的区别: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产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与环境概念的区别:生态系统是以整个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而不是以人力为中心,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人)与环境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5.简述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答: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及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不同,一般将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1)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这被称为第一环境问题或原生环境问题。
(2)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这被称为第二环境问题或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主要任务是(C)。
A.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B.防治机动车船污染C.防治煤烟型污染D.防治臭氧层破坏2.能起到正反两面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B)。
A.自然保护区制度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3.下列不属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有(D)A.风景名胜区B.人文遗迹C.城市环境D.自然保护区4.我国首次明确规定“开展现行政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规范性文件是(C)。
A.1986年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B.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C.1994年的《中国21世界议程》D.2000年的《立法法》5.下列哪种环境标准只有国家级而无地方级? (C )A.污染物排放标准B.环境质量标准C.环境基础标准D.环境监测方法标准6.自然保护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B)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外围地带7.根据《生产清洁促进法》的规定,有权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超标或者污染排放总量超过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政府部门是(B)A.省级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B.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C.县级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8.环境问题中最突出、最尖锐的部分是(B)A.自然环境的破坏B.环境污染C.大气污染D.水土流失9.在国际环境法律中(D)是法律关系的主体。
A.国家机关B.联合国C.不同社会D.国家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必须把大量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环境标准、控制污染的各种工艺技术要求等包括在法律体系之中,这就使环境与保护法成为一个(C)极强的法律部门。
A.综合性B.共同性C.技术性D.社会性11.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主要是指(C)A.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相结合B.污染预防与治理相结合C.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D.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的关系12.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是(B)。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1、人类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生态学所讲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也称为“生境”。
2、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是指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人工环境是人类为了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劳动的改造或加工而创造出来的。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上的环境,是把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的,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和具体,必须把环境所包括的主要因素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尽可能具体、明确地作出列举规定。
4、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自然资源可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两大类。
有限资源又包括两类:一类是可更新资源,另一类是不可更新资源。
5、人类同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是环境的产物;第二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
为了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的动态的平衡,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不超过两个界限:(1)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2)排放到环境里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的纳污量,即环境的自净能力。
6、生态系统,是反映自然界里由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部分组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进行的。
每一种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都有各自的循环途径和特点,构成一个复杂的循环体系。
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和各种种群的比例以及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学上把这种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代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代码是指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的培养环
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人才的专业。
其代码为110202,属于法学类专业。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方面从事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法律工作。
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环境法学、资源法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与资源管理、环境与资源调查与监测、环境与资源争端解决等。
毕业生可以在环保部门、资源管理部门、法律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