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电气自动化专业综述引言概述: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应用电气工程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涉及电气控制系统、自动化设备、智能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综述,分别是电气自动化的定义与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应用领域、电气自动化的核心技术、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
一、电气自动化的定义与发展1.1 电气自动化的定义:电气自动化是利用电气工程技术和自动化技术,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实现对各种设备、工艺和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控。
1.2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历程:电气自动化起源于20世纪初的工业自动化,经历了传统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等阶段的发展。
1.3 电气自动化的意义: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产品质量,对于推动工业现代化和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气自动化的应用领域2.1 工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在创造业、化工、石油、电力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控。
2.2 建造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在建造物的照明、空调、安防等方面应用,提高建造物的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2.3 交通运输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在交通信号控制、轨道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等方面应用,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三、电气自动化的核心技术3.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电气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能够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感知。
3.2 控制系统技术:控制系统是电气自动化的核心,包括PID控制、含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技术,用于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3.3 通信网络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起到连接各个控制设备和传感器的作用,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四、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4.1 智能化发展:电气自动化将越来越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4.2 网络化发展:电气自动化将与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智能化的工业生态系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通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该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主要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应用和教学提供参考。
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智能电网(Smart Grid)是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智能电网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能源的高效管理和优化利用。
在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中,例如智能电表、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和电网保护自动化装置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能源领域的供电、调度、储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电力系统稳定性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关于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
通过分析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变电站、输电线路等关键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
针对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研究者通过模型建立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解决方案,如控制设计、优化算法和故障检测技术等。
三、电力系统保护技术研究电力系统保护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保护技术主要涉及到电力系统中各类故障的检测与定位、故障信息处理以及保护设备的选型等问题。
通过对电力系统保护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重要分支,涉及DC/AC变换器、交流电机驱动、逆变器等技术。
近年来,电力电子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控制精度。
五、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例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电力负荷预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学生姓名郭建阳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0431301272017年 3月1日电工电子实验室设备维护与资料整理(6-2)文献综述1. 前言学校实验室是在校生接触实践的基础设施。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
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
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
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
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
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
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因此,实验室在一所学校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实验室对于电气专业来说更是重中之重,电气专业需要直接面对高压危险,只有多实践才能使自己的经验更加丰富。
2. 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验教学是专业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衡量该专业办学的重要指标。
大学实验室既是实现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场所,也是连接高校和社会的纽带和桥梁。
目前我国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停留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随着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各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在不断探索和改革,从教育观念的更新、强化队伍建设、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到开放实验室等,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电气自动化专业综述电气自动化是一门涉及电力、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工业自动化等方面。
本文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科背景、研究方向、就业前景等进行综述。
一、学科背景电气自动化专业起源于电力工程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力系统、交通运输、制造业、能源等。
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研究方向1. 电力系统:主要研究电力的传输、分配、控制和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包括电力系统规划、电力负荷预测、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等。
2. 电机与拖动:主要研究各种电机的设计、控制和应用技术,包括电机的磁路设计、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电机驱动技术等。
3. 自动控制: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理论与方法,包括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控制算法设计、自适应控制等。
4. 电力电子技术:主要研究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变换器等方面的技术,包括功率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应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与优化等。
5. 工业自动化:主要研究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包括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应用、工业控制网络的配置与管理等。
三、就业前景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工业自动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各个行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电机设计与控制、自动化设备研发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兴起,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更加广阔。
根据统计数据,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较高,且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薪资待遇也会有所提高。
此外,电气自动化专业还具有较强的创业潜力,毕业生可以选择创办自己的科技公司,开展自己的研发项目。
四、结语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它涵盖了电力、电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电气自动化相关文献概述标题:电气自动化相关文献概述引言:电气自动化是现代工业领域中一项关键技术,它在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和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深入理解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和相关应用,本文将就该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回顾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
一、电气自动化的定义和发展A. 电气自动化的概念和背景B. 电气自动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C. 电气自动化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二、电气自动化的关键技术A. 传感器与执行器B. 控制器与算法C. 通信与网络D. 数据采集与处理三、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A. 电力系统监控与保护B. 电力系统的负荷调控C. 可再生能源的集成与优化四、电气自动化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A. 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与控制B. 机器人技术与工业应用C. 智能制造系统的实现与优化五、电气自动化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A. 交通信号控制与智能交通管理B. 公共交通系统的自动化运营C. 智能交通系统的数据分析与优化六、电气自动化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A. 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施B. 家电设备的智能化控制C. 能源管理与优化七、回顾与总结A. 对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进行回顾B. 对电气自动化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与评估C. 对电气自动化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合分析观点和理解:电气自动化作为一项关键技术,正在不断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通过深入研究相关文献,我对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我认为,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和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同时,我也意识到电气自动化的关键技术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传感器与执行器、控制器与算法、通信与网络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将进一步推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总之,电气自动化是一个令人兴奋和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它将继续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字数:347)。
电气文献综述科研技能训练总结学校:系别: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没有接触到科研技能训练之前,一直认为科研技能训练陌生而深奥,当各位老师们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关于科研技能训练之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科研技能训练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我们伸手而不可及的,它是创造、创新知识,是探索未知事实及其规律的实践活动,只要我们每个人认识学会使用它,一定可以变成我们手中的一把利剑,成为我们以后学习科研中的催化剂。
在科研技能训练期间,我遇到了很多挑战,但也得到了很多训练与能力的培养。
增加了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为以后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加学校组织的科研技能训练后我懂得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进而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科研技能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科技方法概述。
我了解到了要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必须经过论文选题、论文提纲、论文撰写等几个步骤。
毕业论文的选题不能太空洞,要紧密结合所学课程,选出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再围绕该研究方向查找文献资料,通过思考再缩小范围。
接着论文提纲的拟定,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思绪理顺,分清层次。
最后是论文的撰写,写作是要注意格式是否正确,另外真正写作过程中要不断查询书籍和资料,与论文主题紧密结合。
课程的第二阶段,文献综述主要由前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大部分组成。
写作过程中搜集资料要选用3-5年内的文献,这样才能体现出该研究方向课题的新观点、新水平。
课程的第三个阶段,立项申请表的填写,立项申请书的构成是:封面、摘要、立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研究内容、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特色与创新点、年度计划和预期成果、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等等。
第二阶段——创新教育、文献检索、科技论文撰写、综述的撰写、科研立项申请表的撰写。
1.资料搜集问题的解决。
在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去查询资料,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怎样去查询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和书刊,并且,讲解了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规范。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学生姓名王永臣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指导教师李建勋职称正高级工程师2017年04 月25 日基于Java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文献综述1研究背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信息化建设已经到了以Web应用为基础核心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Web来建立其应用系统。
企业对系统功能需求的增加使企业级应用系统的结构和规模日趋庞大,而Web应用系统的开发也越来越复杂,开发周期越来越紧迫,这也要求开发者采用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开发软件,以便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提高程序的复用性。
于是各种具有不同特点的Web开发框架应运而生,解决这一问题在于选用良好的框架技术。
2国内外研究现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谭欢说,现在,不少企业采用基于Internet的应用来构筑企业信息架构。
J2EE技术作为如今最流行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已成为基于Web的企业应用的核心部分。
基于J2EE的Web开发框架可以为采用Java服务器端技术开发的人员提供一种可重用的体系结构,可以便捷地使用Web开发技术并专注于具体的业务逻辑。
同时,B/S框架成为目前主流的企业应用系统的开发体系。
[6]因为B/S框架不需要客户端安装系统软件,具有易用性、通用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等优点,它支持实时的信息发布,动态的用户交互及与后台系统安全灵活的连接。
也正因为这,构造功能强大、应用灵活、开发简便的Web 应用程序成为当前Internet技术发展的热点。
3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2008年刘胜利、寿永熙提出框架是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的一个概念,它强调对已完成的设计、代码的重复使用。
框架往往都是针对某个特定应用领域的,是在对这个应用领域进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抽象出该应用的概念模型,是一个有形无形的框架,不同的具体应用根据自身的特点对框架中的抽象概念进行实现,完成应用的功能。
电气自动化专业综述引言概述:电气自动化是一门涉及电气工程和自动控制的学科,它通过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实现对各种自动化系统的监测、控制和优化。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综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相关内容。
一、电气自动化的基本概念1.1 电气自动化的定义:电气自动化是指利用电气工程技术,结合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各种工业生产过程、设备和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1.2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电气控制到现代的数字化控制,电气自动化经历了电磁继电器控制、PLC控制、DCS控制、SCADA系统控制等多个阶段的演变。
1.3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领域:电气自动化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管理、楼宇自动化、智能家居等领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电气自动化的关键技术2.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电气自动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感知环境参数的变化,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用于控制系统的反馈和决策。
2.2 控制理论与方法:电气自动化依赖于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以实现对自动化系统的精确控制。
2.3 通信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系统通常由多个分布式设备组成,通信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这些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三、电气自动化的关键设备3.1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电气自动化中常用的控制设备,它能够根据预设的程序和逻辑关系,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3.2 DCS(分散控制系统):DCS是电气自动化中用于大型工业过程控制的设备,具有分布式控制和集中管理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复杂工艺过程的高效控制。
3.3 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系统用于监控和管理分布式自动化系统,通过采集和处理实时数据,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和优化。
四、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4.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更加智能、自动化的生产和管理。
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文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电气自动化是指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监测,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性的技术。
本文将从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一、电气自动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电气自动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电气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了数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超过10%。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电气自动化设备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二、自主创新成为发展主旋律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已成为发展主旋律。
不少企业加大对自主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推出了一批领先国际水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部分企业还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加强技术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三、智能化升级助推行业发展智能化升级是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能化设备和系统正在成为电气自动化的新风口。
智能制造、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等概念正逐渐融入电气自动化领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四、产业整合助力企业提质增效产业整合是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手段,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许多企业通过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了产业整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产业整合还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供应链效率、推动电气自动化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五、技术标准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技术标准是电气自动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石。
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的研制和推广应用,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一些企业还通过技术标准的认证和资质的获得,加强了产品质量管理和服务保障,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电气自动化文献综述第一篇:电气自动化文献综述电气自动化文献综述摘要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出现用电事故,究其主要原因,大多是因为人们不重视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的运行和维护,所以有必要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的警觉。
关键字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维护一、使用维护电气设备中的误区(以农机为例)1.“电枢”与“磁场”接线柱接反了。
三联调节器“电枢”与“磁场”接线柱,应分别接至发电机“电枢”与“磁场”接线柱。
若粗心大意把这两根线接反了,则会因发电机的输出电流将通过1Ω电阻构成回路,因电流过大被烧毁。
2.损坏的二极管继续使用。
当发现硅整流发电机不发电或充电电流很小时,可能是由于二极管的损坏而引起的,查清后应立即更换,如继续使用,将会引起定子绕组一相或两相烧毁。
3.未按季节温度变化调整电解液。
这样会使蓄电池极板不能在最佳比重的电解液内工作,将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
另外,在冬季还容易造成电解液结冰而胀坏蓄电池。
4.硅整流发电机安装蓄电池时不注意搭铁极性。
这样做会因二极管的导通使蓄电池短路,使硅二极管迅速烧毁。
所以安装蓄电池时必须正确分辩蓄电池的正负极桩,确认无误后才能连接。
5.拆掉调节器与发电机的搭铁钱。
机车电系均为单线制电路,所以不少驾驶员误认为发电机与调节器的搭铁连线可以省掉(利用机体作搭铁连线)。
但机体上有油污、油漆等,发电机与调节器之间存在一定电阻,使通往调节器的两并联线圈的电流不能随发电机电压的升高而增大,造成截流器白金触点不能闭合和1Ω电阻烧毁而不充电。
因此,不应拆掉调节器与发电机的搭铁线。
6.将调节器随便平装在机车上。
不是按原来那样垂直安装,这将引起调节器白金触点因路面不平或机车振动而振动,影响发电质量与工作稳定。
7.充电时间过长。
蓄电池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在充足电后,还继续充电,储存的电能不会增加,充电电流只是在电解水。
长时间的过充电还会使极板活性物质脱落,加速蓄电池的自放电。
8.加入电池内的电解液过多或过少。
加入单格电池的电解液应浸没极板10~15mm,这样就有足够的硫酸参加化学反应。
电气自动化文献综述电气自动化是一门涉及电力、电子、信息和控制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它通过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各种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在工业、建筑、交通和能源等领域,电气自动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能源损耗,并且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
本文将就电气自动化的相关领域,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总结。
1. 电气自动化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可实现对机械设备、生产线和工艺流程的智能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事故风险。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完成复杂、重复和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电气自动化可以实时检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文献研究表明,电气自动化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对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2. 电气自动化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电气自动化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建筑系统的实现上。
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照明、空调、通风、安防等系统的集中控制和管理。
例如,通过智能调光系统,可以根据建筑物内部光照情况自动调整灯光亮度,节约能源的同时增加照明舒适度。
通过智能温控系统,可以实时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通过智能安防系统,可以监控建筑物的入侵和火灾等安全问题,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人员的安全感。
电气自动化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更加智能化和便利化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 电气自动化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在交通领域,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先进的电子感知器和通信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道路状态,并根据需求对信号灯进行自动控制。
例如,交通信号灯可以根据路口的交通流量情况自动调整绿灯时间,优化交通流动性和道路通行能力。
另外,电气自动化还可以应用于轨道交通系统中,实现对列车的自动运行和调度控制,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电气自动化专业综述一、引言电气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电力系统、电机与拖动、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综述,介绍其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
二、基本概念电气自动化是指利用电气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各种生产过程、工程设备和系统进行控制、监测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它通过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计算机等设备,实现对电力设备、工业生产线、交通运输系统等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三、发展历程电气自动化专业起源于20世纪初的电力工程和自动控制理论的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电气自动化得到了迅猛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气自动化在工业生产、能源管理、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四、相关技术1. 电力系统技术:包括电力传输、变电站设计与运行、电力负荷管理等,主要解决电力供应和分配的问题。
2. 电机与拖动技术:主要研究电机的控制和拖动技术,包括电机的调速、位置控制、力矩控制等。
3. 控制理论与技术:涉及控制系统的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算法设计等,是电气自动化的核心内容。
4. 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研究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原理、设计和应用,用于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和控制。
5. 计算机技术:包括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人机交互等,为电气自动化系统提供计算和通信能力。
五、应用领域电气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产、能源管理、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等。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工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工艺过程控制等。
2. 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力传输、变电站控制、电力负荷管理等。
3. 交通运输:电气自动化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包括交通信号控制、智能交通系统、轨道交通控制等。
4. 环境监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噪声监测等。
电气自动化专业综述一、介绍电气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涵盖了电力系统、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与现代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它在工业生产、能源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背景、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未来趋势进行综述。
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出现与电力系统的建设和控制需求密切相关。
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而电气自动化技术则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
此外,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三、发展历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起初,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如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输电线路的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逐渐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形成了现代控制系统。
现代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和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工业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并降低了人力成本。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起,电气自动化专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四、应用领域电气自动化专业在多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是电力系统领域,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和管理,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工业控制领域,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工业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建筑物智能化、能源管理等领域。
五、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电气自动化领域带来更多创新应用。
例如,智能电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将需要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支持。
其次,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系别工程技术系学生姓名连昊阳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0431302082017年3月25日网络多频组播系统文献综述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计算机与网络的时代。
从某种意义上讲,谁拥有网络、谁就拥有未来。
展望下一个十年,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应用将迅速普及到每个行业之中。
可以说,对于信息的获取、公布和沟通直接影响到各个行业的兴衰成败。
同时,在数字化时代,各种新技术、新概念、新的消费方式都将极大地影响到行业的经营和发展。
面对国际信息化的潮流,中国只有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才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客源,在竞争中取胜。
网络组播系统最早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用户自主收听被音乐节目的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点播技术的进步,自主收听音乐节目已经不是人们所追求。
点播软件的日新月异,出现了在以太网的基础上点播视频节目,取代了基于有线电视网的被动点播模式。
在网络组播这种技术的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大的改进,提高了音频和视频的质量,为了广大用户提供了高级的信息服务。
在linux系统里,应用了C语言中所学到的知识,如进程间的通信,令牌桶TBF的流控,多线程的并发等相关知识,创建的服务器客户端等软件系统,实现了所需求的目的。
21时间是计算机时代,网络的时代,此设计拥有光明的前景,和庞大的市场,所以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生活离不开网络,我们需要紧跟世界网络的潮流,我们要提倡软件的开发和网络的应用,是我国在发展和竞争中取胜。
关键词:网络组播; 嵌入式; Linux; 网络服务器; 服务器配置1 嵌入式系统1.1嵌入式系统综述嵌入式的发展与趋势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无疑是当今最热门的概念之一,但究竟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就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的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而电气工程师协会的定义似乎更权威一些:嵌入式系统是用来控制或者监视机器、装置、工厂等大规模系统的设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文献综述电气工程是一门涉及电力、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其应用广泛,涉及到生产、生活、交通、通讯等各个方面。
而自动化控制系统则是电气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各种工业过程的控制和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有许多重要的文献值得关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献之一是《电气工程手册》。
该手册是电气工程领域的权威参考书,内容涵盖了电力系统、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方面,是电气工程师必备的参考书。
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的重要文献还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自动化控制系统原理与设计》等。
这些书籍主要介绍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对于从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和研究的工程师和学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除了书籍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期刊和会议论文。
例如,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Automatica等期刊,以及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nd Automation、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等会议,都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其中发表的论文涵盖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控制理论、控制算法、控制应用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的文献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对于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和应用的工程师和学者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些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文献综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之一。
电气工程涉及电力的生产、传输、分配和利用,而自动化控制系统则是应用电气技术实现对各种过程、设备和系统的自动控制。
本文将对这两个领域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电气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器技术等多个方面。
电力系统是电气工程的核心领域,主要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
同时,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也在不断探索清洁能源的利用和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
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的重要应用领域,它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设备实现对各种过程和设备的自动控制。
自动化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改善了工作环境,保障了生产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实现了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和网络化。
未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能源革命的深入推进,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将成为发展的主流方向。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将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和自主化。
电气工程将继续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将不断创新,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将不断完善,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共同探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景。
文献综述学院名称电气工程学院指导教师职称教授班级学号学生姓名2016年1月12日电网规划设计文献综述摘要: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
电力系统是由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歌环节组成的整体,它与其他工业系统相比,具有很多的特点。
电力系统运行要求保证安全可靠地供电、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和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科学合理的电力规划设计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电网规划设计中有涉及到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线路导线的选择、变压器容量和型号的选择、电力系统运行接线方式的选择、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等方面。
关键词:电力系统;接线方式;电网规划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为人所共知:它不仅全面地影响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1996年起,我国发电机装机容量和年发电均居世界第二位,超过了俄罗斯和日本,仅次于美国,进入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耗大国行列。
发电厂规模和单机容量的大幅度提高,标志着我国的电力工业已经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
电力系统是由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歌环节组成的整体,它与其他工业系统相比,具有很多的特点:1.电能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同时性由于电能的生产和消费是一种能力形态的转换,要求生产与消费同时完成,因此电能难于储存。
从这个特点出发,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就要求发电厂在任何时刻发出的功率,必须等于该时刻用电设备所需的功率、输送和分配环节中的功率损耗之和。
2.电能与国名经济各部门和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由于电能可以方便地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且易于远距离传送和自动控制,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供电的突然中断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电力系统的过度过程非常短暂由于电能以光速传播,所以运行情况发生变化所引起的电磁和机电过度过程十分短暂。
电气自动化文献综述摘要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出现用电事故,究其主要原因,大多是因为人们不重视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的运行和维护,所以有必要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的警觉。
关键字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维护一、使用维护电气设备中的误区(以农机为例)1.“电枢”与“磁场”接线柱接反了。
三联调节器“电枢”与“磁场”接线柱,应分别接至发电机“电枢”与“磁场”接线柱。
若粗心大意把这两根线接反了,则会因发电机的输出电流将通过1Ω电阻构成回路,因电流过大被烧毁。
2.损坏的二极管继续使用。
当发现硅整流发电机不发电或充电电流很小时,可能是由于二极管的损坏而引起的,查清后应立即更换,如继续使用,将会引起定子绕组一相或两相烧毁。
3.未按季节温度变化调整电解液。
这样会使蓄电池极板不能在最佳比重的电解液内工作,将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
另外,在冬季还容易造成电解液结冰而胀坏蓄电池。
4.硅整流发电机安装蓄电池时不注意搭铁极性。
这样做会因二极管的导通使蓄电池短路,使硅二极管迅速烧毁。
所以安装蓄电池时必须正确分辩蓄电池的正负极桩,确认无误后才能连接。
5.拆掉调节器与发电机的搭铁钱。
机车电系均为单线制电路,所以不少驾驶员误认为发电机与调节器的搭铁连线可以省掉(利用机体作搭铁连线)。
但机体上有油污、油漆等,发电机与调节器之间存在一定电阻,使通往调节器的两并联线圈的电流不能随发电机电压的升高而增大,造成截流器白金触点不能闭合和1Ω电阻烧毁而不充电。
因此,不应拆掉调节器与发电机的搭铁线。
6.将调节器随便平装在机车上。
不是按原来那样垂直安装,这将引起调节器白金触点因路面不平或机车振动而振动,影响发电质量与工作稳定。
7.充电时间过长。
蓄电池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在充足电后,还继续充电,储存的电能不会增加,充电电流只是在电解水。
长时间的过充电还会使极板活性物质脱落,加速蓄电池的自放电。
8.加入电池内的电解液过多或过少。
加入单格电池的电解液应浸没极板10~15mm,这样就有足够的硫酸参加化学反应。
若过多易外溢,腐蚀周围机件;过少,极板会裸露,这不但使蓄电池容量降低,且所露的极板会很快硫化。
9.电解液过浓。
有人认为电解液浓度大,参加电化学反应的离子多,会使蓄电池容量增大。
实际上,太浓的电解液粘度增加,渗透速度降低,内阻增大,使蓄电池端电压下降,容量反而下降。
过浓的电解液还会加速隔板的腐蚀,缩短蓄电池的寿命。
所以电解液不能太浓,存电充足时,电解液比重以1.28为宜。
10.不注意蓄电池外表清洁。
蓄电池上常积有尘土等杂物,这些东西与溅出的电解液混合一起,会使蓄电池的正负极之间形成回路,使蓄电池放电。
所以应常将蓄电池外表擦干净,并注意避免将金属物品放在其壳盖上。
11.串联使用两只容量不同的蓄电池。
这样使用是有害处的。
因为两个容量不同的蓄电池串联使用时,往往会使容量小的蓄电池过度充电或放电,从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2.将发电机电枢与磁场接线柱用导线短接起来。
当调节器出故障时,有些驾驶员将发电机电枢与磁场接线柱用导线短接起来,使其隔离调节器的调压部分,直通截流器向电流表供电。
这样做,因发电机随转速提高电压也大大提高,过电压会使用电设备烧毁。
13.电喇叭持续通电时间过长。
电喇叭连续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一次鸣叫不应超过3秒,以免由于电流过大而烧毁触点和激磁线圈,同时,也应防止蓄电池过多放电。
14.使用仪表灯不会与后灯同时接通。
因东方红-75型拖拉机仪表灯与后大灯并联,使用时必须将其与后灯同时接通。
有些驾驶员在后大灯断路时,单独接通仪表灯,结果因该灯功率很小,发电机该相电压便上升很多,造成仪表灯被烧毁。
15.不用照明灯时,不摘掉发电机皮带。
装用永磁交流发电机的东方红系列履带式拖拉机及其它小型拖拉机,白天作业不需照明灯时,应在发动机熄火后卸下发电机传动带,使之停止运转。
这样可避免发电机轴承无意义磨损,并减小发动机功率消耗。
二、电器设备接地装置运行1.接地装置的技术要求1.1变(配)电所的接地装置①变(配)电所的接地装置的接地体应水平敷设。
其接地体采用长度为2.5m、直径不小于12mm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4mm的角钢,或厚度不小于4mm的钢管,并用截面不小于25mm×4mm的扁钢相连为闭合环形,外缘各角要做成弧形。
②接地体应埋设在变(配)所墙外,距离不小于3m,接地网的埋设深度应超过当地冻土层厚度,最小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6m。
③变(配)电所的主变压器,其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要分别与人工接地网连接。
④避雷针(线)宜设独立的接地装置。
1.2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①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机械设备、金属管道和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均应接地,并在管道接头处敷设跨接线。
②在1kv以下中性点接地线路中,当线路过电流保护为熔断器时,其保护装置的动作安全系数不小于4,为断路器时,动作安全系数不小于2。
③接地干线与接地体的连接点不得少于2个,并在建筑物两端分别与接地体相连。
④为防止测量接地电阻时产生火花引起事故,需要测量时应在无爆炸危险的地方进行,或将测量用的端钮引至易燃易爆场所以外地方进行。
1.3直流设备的接地由于直流电流的作用,对金属腐蚀严重,使接触电阻增大,因此在直流线路上装设接地装置时,必须认真考虑以下措施。
①对直流设备的接地,不能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PE线或重复接地的接地体和接地线,且不能与自然接地体相连。
②直流系统的人工接地体,其厚度不应小于5mm,并要定期检查侵蚀情况。
1.4手持式、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接地手持式、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应采用软铜线,其截面不小于1.5mm2,以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地线与电气设备或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螺栓或专用的夹具,以保证其接触良好,并符合短路电流作用下动、热稳定要求2接地装置运行接地装置运行中,接地线和接地体会因外力破坏或腐蚀而损伤或断裂,接地电阻也会随土壤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对接地装置定期进行检查和试验。
2.1检查周期论文网在线①变(配)电所的接地装置一般每年检查一次;②根据车间或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对接地线的运行情况一般每年检查1次~2次;③各种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每年在雷雨季前检查一次。
④对有腐蚀性土壤的接地装置,应根据运行情况一般每3年~5年对地面下接地体检查一次;⑤手持式、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应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检查;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一般1年~3年测量一次。
2.2检查项目①检查接地装置的各连接点的接触是否良好,有无损伤、折断和腐蚀现象。
②对含有重酸、碱、盐等化学成分的土壤地带(一般可能为化工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及部分食品工业企业)应检查地面下500mm以上部位的接地体的腐蚀程度。
③在土壤电阻率最大时(一般为雨季前)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④电气设备检修后,应检查接地线连接情况,是否牢固可靠。
⑤检查电气设备与接地线连接、接地线与接地网连接、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是否完好。
三、维护人员要求1认真观察通过眼睛的观察可以发现的异常现象有破裂、断线;变形(膨胀、收缩、弯曲);松动;漏油、漏水、漏气;污秽;腐蚀;磨损;变色(烧焦、硅胶变色、油变黑);冒烟(产生火花);有杂质异物;不正常的动作等等。
2耳听鼻闻设备由于交流电的作用而产生振动并发出特有的声音,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如果仔细倾听这些声音,并熟练掌握声音变化的特点,就可以通过它的高低节奏,音色的变化,音量的强弱,是否伴有杂音等,来判断设备是否运行正常。
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因过热而产生的特有的焦糊气味,大多数的人都能嗅到,并能准确地辨别。
值班人员在进入配电室检查电气设备时,如果闻到了设备过热或绝缘材料烧焦而产生的气味时,就应着手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冒烟变色的地方,听一听有没有放电闪络的声音,直到找出原因为止。
闻气味也是对电气设备某些异常和缺陷比较灵敏的一种判别方法。
3用手触摸运行人员可用手触摸被检查的设备,来判断设备的缺陷和异常。
应该强调的是,用手触试带电的高压设备是绝对禁止的。
通过手摸,可以感觉出设备温度的变化和振动,如变压器的温度变化,局部发热;继电器的发热、振动等,都可以用触摸法检查出来。
4了解运行状况设备检修人员向运行人员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发生故障时的天气变化,负荷的人小,以往发生类似故障的记录及解决的办法等。
通过这些“问”,可以较快地掌握设备运行的最基本的情况,便于检修人员快速完整地处理事故,避免事故查找工作进人误区而延长停电时间,扩大事故范围。
参考文献1.余小平.电气设备维护.电气自动化[M]2004年2.吕雅琴.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及其运行维护.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
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摘自《应用写作》杂志2004年12期,《怎样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二、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