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词汇表征模型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03.37 KB
- 文档页数:6
112520 心理学论文双语心理词典语义表征动态观与英语词汇教学一、引言心理词典(mental lexicon),与普通的词典相对,是词汇在人大脑中所形成的一种永久表征。
对心理词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词语是如何储存在记忆中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来的。
同样,对双语心理词典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两种语言的词汇在大脑中的储存的方式即双语心理词典的表征问题。
双语心理词典的表征可以分为双语的形式表征(语音表征和词形表征)和概念(语义)表征,其中概念(语义)表征更加复杂也更加受到学者的关注。
故研究双语心理词典的表征问题不仅能在理论上对心理语言学和“内在”的语法范畴有所贡献,更能在实践上对二语词汇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双语心理词典语义表征双语心理词典的研究从二十世纪中期至今一直备受关注,其表征模式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由于两者在语音和词形的差异都有比较明显,学者们往往认为其形式表征是相互分离的。
而其语义(概念)是独立表征还是同一表征,即双语者存在一个还是两个语义系统一直是学者探讨的问题。
关于双语心理词典的语义表征问题,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很多观点。
如Weinreich(1953)首先提出双语词汇知识有3种组织结构:并列型、复合型和从属型。
Potter et al(1984)的概念调节模式和词汇连接模式,DeGroot (1992, 1993)的分布式特征模式, Kroll 和 Stewart (1994)的修正阶级模型(RHM),Green(1998)的IC (inhibitory control)模式,董燕萍(1998)的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式等。
研究者们做了很多实验并没有的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这其中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研究者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双语者对不同二语词汇的熟悉度。
Pavlenko (2009)的提出了MHM改进层级模式(Modified Hierarchical Model)。
双语词汇表征模型研究进展
孙兵;刘鸣
【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Weinreich首先从宏观上提出了双语者的两种语言间可能存在的三种关系类型,但此种类型的划分以及据此通过实验研究而建立的双语词汇表征模型采用的是用一元化的观点,不能正确反映语言间的关系.在确立了双语者两种语言中词汇联系与概念联系并存之后,双语词汇表征模型从基于语言特征和基于双语者语言水平的两种模型的对立发展到语言因素与双语者语言水平因素并存的模型,实现了模型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为探讨语言的加工机制提供了条件.
【总页数】6页(P122-127)
【作者】孙兵;刘鸣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44
【相关文献】
1.基于双语动态心理词汇表征模式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 [J], 匡倩
2.英汉双语词汇表征对大专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J], 郭巧红;吴沂;郭海燕
3.英汉双语词汇表征对大专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J], 郭巧红;吴沂;郭海燕;
4.双语词汇记忆表征与翻译词汇转换心理模型 [J], 王柳琪;刘绍龙
5.二语水平对藏-汉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表征影响的ERP研究 [J], 李艳;黎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语语义表征及通达机制的实验范式和研究方法赵雪艳随着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广泛普及双语教育和教学,很有必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少数民族双语者学习第二语言汉语的现状进行了解,深入探讨其两种语言的语义表征特点和内部动态联系机制。
文章系统地对国内外有关双语表征及语义通达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回顾。
这不仅是双语知识表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和补充双语知识表征的研究理论和框架,也为中西部地区的双语教育及教学研究提供心理学角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自1960以来,心理学研究者们采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对双语心理词典表征及语义通达问题的相关假设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渗入,传统的实验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双语表征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也逐步多样化和科学化。
近几十年来,为了验证相关的假设,研究者们采取了不同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翻译任务和图片命名任务翻译任务是要求双语者把一种语言词汇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词汇,而图片命名任务是要求双语者用不同的语言说出同一图片的名称。
通过比较两种任务条件下反应时间长短来考察两种语言与共享概念表征层的关系。
该实验范式的理论假设是:如果两种语言间的转译是由词汇联结的方式进行的,那么词汇翻译任务所用的时间就要少于图片命名的时间,因为将Ll(母语)翻译成L2(第二语言)的路径是直通的,而图片命名则包含着较为复杂的语义通达过程,即由语义概念等通达到Ll的词汇表征层,再由L1转译到L2的过程;但是,如果两种语言的转化是通过概念中介进行的,那么词汇翻译和图片命名的时间应是相等的,因为词语翻译和图片命名都要经过语义概念,由概念到L2等过程。
这两种实验方法通常结合在一起并被广泛运用于双语语义表征研究。
Kroll(1988) 等人就是采用词汇翻译和图片命名任务对双语语义概念表征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不熟练的双语者,词汇翻译的速度明显快于图片命名的速度,而熟练双语者,两个实验任务的速度没有差别。
高职高专中英双语者心理词汇表征通达机制的Stroop实证研究摘要:通过双语stroop实验范式的色词干扰实验,对高职高专院校中英文双语者的语言表征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第二语言和母语都对被试的二语生成有干扰,但是干扰量的差别不大,其中第二语言对被试的二语生成的干扰要大于母语产生的干扰。
由此推断高职高专中英双语者的心理词汇中,第二语言词汇层与概念之间的连接正逐渐建立起来,符合熟练双语者的心理词汇模型为概念调节型的特点。
关键词:双语stroop实验范式;色词干扰;心理词汇;高职高专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57-02一、双语心理词汇的非对称模型理论修正的等级模型(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rhm),也被称为非对称模型,是kroll和stewart(1994)在研究双语者的第二语言词汇表征通达机制中,通过考察图片命名和翻译任务的差别提出。
rhm模型的核心是非非对称性。
在该模型中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之间都有联系,只是他们之间的强度不一样。
双语者在获得他们的l2时依赖于他们的l1来获得概念,所以l1与概念的联系较强,而l2与概念的联系相对较弱。
因此,随着第二语言熟练度的提高,它的词汇表征层和概念表征层之间的联系也会逐渐建立起来,并随着双语者第二语言熟练程度的提高而增加(brauser,1998)。
因此,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心理词汇模型具有词汇连接的特点(龚少英,2005);熟练中英双语者的心理词汇则具有概念调节的特点(莫雷等,2005)。
那么,高职高专院校中英双语者的心理词汇表征的通达机制到底是怎样呢,双语者的词汇层和概念层具有何种特点,他们之间又是怎么相互作用和影响。
了解高职高专中英双语者心理词汇表征的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双语stroop效应范式实验双语stroop效应实验在研究语言生成机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英汉心理词汇表征及计算模型研究
英汉心理词汇的表征及计算模型研究是一个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课题。
这个课题主要关注的是英汉两种语言的心理词汇如何在人们大脑中存储和提取,以及如何构建计算模型来模拟这一过程。
在英汉心理词汇的表征方面,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是词汇语义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义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表征这些信息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
此外,心理词汇的表征还涉及到词汇的词义、语法和语境信息等多个方面。
在构建计算模型方面,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类大脑处理英汉心理词汇的过程。
这需要利用到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计算机技术,构建能够理解、分析和处理英汉两种语言的心理词汇的计算模型。
总的来说,英汉心理词汇的表征及计算模型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的认知过程,同时也可以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于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结构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双语教育和学习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双语心理词库作为双语者大脑中词汇信息的存储和处理系统,其表征结构一直是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结构,分析双语者如何在大脑中存储、组织和提取两种语言的词汇信息。
通过对双语心理词库表征结构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双语者语言处理机制的理解,还可以为双语教育、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障碍治疗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双语心理词库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双语心理词库的定义和特征。
接着,将回顾双语心理词库表征结构的相关研究,包括词汇链接模型、概念中介模型等,分析各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方式,包括词汇表征、语义表征和形态表征等方面。
本文还将关注双语心理词库的动态发展过程,探讨双语者在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过程中词库表征结构的变化和调整。
本文将对双语心理词库表征结构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潜在应用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结构,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双语者的语言处理机制,为双语教育、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障碍治疗等领域提供更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双语心理词库的理论背景双语心理词库的研究是在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其理论背景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双语心理词库的研究受到了认知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大脑在进行信息处理时,会形成一个复杂的认知结构,即心理词库。
这一理论为双语心理词库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使我们能够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去理解和描述双语者的词汇存储和加工过程。
双语心理词库的研究还受到了语言学中词汇理论的影响。
词汇理论认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关键。
在双语者的语言中,词汇的存储和加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汉语双字词识别研究进展隋雪【摘要】阅读是获得信息的快速有效的手段,在汉语文本中,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词汇识别即词汇意义的获得,是指对词汇信息进行编码并在心理词典中查找、提取词条的过程。
阅读过程中的词汇识别问题一直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热点问题。
词汇识别作为阅读过程的基础,其加工模式是怎么样的呢?词汇识别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都是认知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汉语文本中,95%以上的词汇都为单字词和双字词。
而作为汉语文本中数量最多,也是最为常用的词汇类型——双字词,对其识别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在对有关汉语双字词整体性加工的研究以及词汇识别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汉语双字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展望。
%Reading is a quick and effective means to get information. In Chinese text, word is the smallest unit which is meaningful and could be independently used. In Chinese text, more than 95% of the vocabu- lary is single words and 2-character words. Word recognition is the basis of reading research. What is the mechanism of word recognition? The research of the reading processing mechanism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recent years. As the largest number and are also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ype of vocabulary, 2-charac- ter words recognition proces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has always attracted universal attention of psycholo- g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 and has gained considerable effects. The depth studies of the processing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 the recognition ofChinese 2-character words have been reviewed, which looks into the present study of Chinese 2-character words.【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35)006【总页数】4页(P768-771)【关键词】双字词;识别过程;影响因素;阅读【作者】隋雪【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2.3近些年来,关于汉语双字词的识别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论文摘要: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心理词汇的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从二语心理词汇表征与发展模型的角度探讨了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二语心理词汇,表征结构,发展模型,词汇教学一、引言心理词汇(mentallexicon)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和理论语言学共同关注的问题。
心理词汇的研究主要涉及各种词汇信息(形、音、义)在大脑中的表征和提取。
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则是该研究中一个独特的领域,对它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了解语言的表征和使用,解释二语学习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对二语词汇教学和语言使用能力的提高具有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结构和发展阶段着手,探讨这方面的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促进外语学习者对外语词汇的习得。
二、母语心理词汇的内部结构在讨论二语心理词汇表征结构之前,有必要弄清心理词汇的概念和母语心理词汇的内部结构。
心理词汇(mentallexicon),又称内部词汇(internallexicon),是指存储于人脑的有关语言中词的知识的心理表征,它是词汇知识在永久记忆中的组织。
心理词汇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Levelt(1989)认为心理词汇由一个个词条(词项)(lexicalentry)构成,而每一个词条内又由词目(1emma)和词位(1exeme)组成。
其中词目包含词的语义和句法信息,如词义、词性、句法信息等。
词位包含形态及语音、拼写等信息,如词的各种派生形式、拼音和书写形式。
图1描述了母语心理词汇词条的内部结构。
三、二语心理词汇的发展阶段词目词位图1母语心理词汇词条内部结构(转自Levelt1989) NanJiang(2000)把二语心理词汇发展的过程分为三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词形发展阶段(theformalstageoflexicaldevelopment),第二阶段为母语词目中介阶段(L1lemmamediationstage),第三阶段是二语整合阶段(L2integrationstage)。
双语语义表征研究探析[摘要]双语语义表征问题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双语语义表征的理论、双语语义机制研究中的争论和双语语义表征的心理范式研究的探讨,发现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可能的新思路。
[关键词]双语语义表征心理实验范式语言是思维内部表征的核心,语言表征即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
近年来有关语言内部表征问题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有关双语语义机制的理论双语者,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定义为可以通过两种语言通道获得语言信息的人。
对双语语义加工的机制,研究者们形成了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两种语言信息的词汇表征是独立的,而概念表征是共同的[1]。
其中,关于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是如何通达两种语言共有的概念表征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模型。
1.单词联想模型和概念中介模型由Potter等(1984)提出,这两个模型有着共同的假设:将双语者的语言表征系统分为两个层次,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
词汇表征存贮语言在词汇水平上的信息,包括词形信息和语音信息;概念表征存贮的是语言的语义概念特征[2]。
两个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单词联想模型假设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只能借助于第一语言的词汇表征通达他们的概念表征;概念中介模型假设,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第二语言能够直接通达概念表征[3]。
2.整合的层次模型(非对称性模型)Kroll的研究发现,单词联想模型和概念中介模型无法解释―在图片命名任务中,被试用第一语言反应比用第二语言快,而在翻译任务中,被试把第二语言翻译成母语的时间要比把母语翻译成第二语言快‖。
Kroll等提出了整合的层次模型,该模型的特点在于,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之间都有联系,只是它们之间的强度不一样。
第二语言的熟悉程度是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之间联系紧密程度的关键因素[3]。
二、有关双语语义通达机制研究的争论对国内外研究的回顾发现,有关双语语义通达机制争论的焦点在于,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是否是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之间联系紧密程度的关键因素?国内外部分学者的研究支持了Kroll的观点。
二语心理词汇表征与发展模型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二语心理词汇表征与发展模型(Bilingual mental lexicon and development model)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将第二语言的词汇存储到一个单独的心理词汇库中。
这个模型解释了学习者如何通过汲取不同的文化背景、语用环境、口音等,逐渐建立起对第二语言的语言知识储备。
考虑到二语心理词汇表征与发展模型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首先,英语教学应该注重词汇的累积。
根据二语心理词汇表征与发展模型,学习者能够快速扩充新的词汇储备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而且学习者在学习新的词汇时常常会产生混淆与省略。
英语教学应该在词汇的累积方面下功夫,例如采用词汇学习软件、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快速强化对英语学习的认知感受。
其次,英语教学应该注意学习者的背景与词汇的语义。
二语心理词汇表征与发展模型认为,学习者的语言背景、文化背景、语用背景都会影响学习者对英语词汇库的认知。
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英语词汇需要进行分层、分级分类的教学,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词义、句义与语义的关系。
教学内容可以紧紧围绕学生的背景,例如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文化习俗、娱乐爱好等方面开展课程,促进学生对于英语词汇掌握的理解。
最后,英语教学应该注重语境对于语言学习的影响。
根据二语心理词汇表征与发展模型,语境是词汇表征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孟德尔松在《关于鸟和植物杂种的杂交率》中引用了“因子的发现”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语境与词义密不可分,句子是一个散发着话语力量的整体,其中每个单词的语义都会受到周围语句的影响。
因此,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单纯的词汇讲解,还应注意教授学生如何在真实语境中理解词汇意思并应用。
丰富语境,激励学生多动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更自信、流利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