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第九章--国际贸易运输地理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92
测验题库总论第1章至第5章一、是非判断题第1章1.(∨)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诸要素与人类商务活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揭示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及协调发展的特殊规律。
(P4-P5)2.(∨)地理环境是一个包括自然、人文、经济三大环境的复合系统。
第2章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研究的基本目的寻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共存、共繁荣。
(P10)2.(∨)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应建立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
3.(×)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模式是以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商业活动。
(P15)4.(∨)高科技要素的垄断优势决定了各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实际地位。
(P12)5.(∨)现代国际贸易中,环境已成为一种新的贸易资源与产业。
(P15)第3章1.(×)国际贸易中心形成的时间是20世纪40至50年代。
2.(×)地理大发现是指14世纪至15世纪,欧洲各国航海家和探险家在地理方面的发现。
第4章1.(×)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国家,在社会消费资料总量确定的前提下,平均消费水平与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成正比。
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建立在本国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的。
3.(×)一个国家或家庭越富裕,用于支付衣、食、住、行基本需求所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就越大,可随意支配的收入比例就越小。
第5章1.(∨)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石油运输线,主要由超级油轮运输。
(P65)2.(∨)绿色物流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水平及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尤卡坦海峡是连接加勒比海与大西洋的重要水道。
(看地图)4.(∨)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进入印度洋的必经之地,有中东地区“油库总阀门”之称。
(P67)(看地图)5.(∨)巽他海峡是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战略通道。
二、单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中心形成的时间(B)A. 18世纪6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开始至20世纪初C.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D. 21世纪初2. 当一个国家产业结构呈三、二、一阶段,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其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表现为:(B)A. 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B. 出口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品为主C. 出口农、矿初级产品为主D. 出口一般工业制成品3. 按照世界银行划分的标准,2012年当一个国家人均GNI进入4086―12615美元范围时,该国家属于下列哪类国家:(C)A. 高收入国家B. 中低等收入国家(中等偏下)C. 中高等收入国家(中等偏上)D. 低收入国家4. 产业结构呈二、三、一阶段,国家经济处于哪一阶段?(B)A. 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B. 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C. 国家处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时期D. 国家处于农业化时期5. 2014年世界高速公路网发展迅速,通车里程最长的国家是:(B)A.美国B.中国C.加拿大D.德国6. 2013年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占首位的是:(C)A.新加坡B.香港C.上海D.深圳三、多项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以上正确答案)1. 2001年美国高盛集团提出“金砖国家”概念,获得世界认同。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
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形条件的影响: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
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须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
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
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理解)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1 国际贸易运输的性质、作用与特点 §2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3 国际陆上货物运输§4 集装箱与大陆桥运输§5 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教学目标】了解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的特点,重点掌握集装箱运输、大陆桥运输、国际航样航线和海上运输的主要通道、重要港口以及中国到世界各地区的远洋航线、挂靠的主要港口、世界主要航空线和航空港等。
【重点难点】1.国际海上运输特点及航线、港口;2.国际路上货物运输特点及干线;3.集装箱和大陆桥运输特点;4.国际航空运输特点和国际航空港。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 课时【教学过程】§1 国际贸易运输的性质、作用与特点一、国际贸易运输的性质与作用◇定义(p122)指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之间的移动。
◇性质①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国际贸易的一种形式——服务贸易。
◇作用(1)为开拓越来越远的市场提供了可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2)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使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
(3)有利于降低商品成本,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4)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制裁”、“禁运”,维护本国政治、经济的独立,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5)是平衡国家外汇收支的重要手段。
二、国际贸易运输的特点1、政策性强;2、路线长、环节多;3、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可变性大;4、时间性强;5、风险大。
三、中国对外贸易运输的方针及任务安全、迅速、准确、节省、方便四、国际货物运输的组织机构1、货主(托运人)2、承运人3、货运代理人五、国际贸易运输方式•水上运输内河运输沿海运输海上运输近洋运输远洋运输•陆上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邮政运输•集装箱运输•国际多式联合运输§2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一、海上运输概述◇定义指船舶为载体、以海洋为通道,在国与国之间运送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
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形条件的影响: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
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须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
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
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理解)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国际贸易地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科学属性P3第二节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和方法P5第二章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第一节地形P91.陆地地形2.海底地形第二节天气和气候P111.天气2.气候第三节河流和湖泊P141.河流的航行功能2.河流的灌溉功能3.河流的发电功能第四节地理位置和疆域P171.地理位置2.疆域第三章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第一节国家P211.国家的定义及类型划分2.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分布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居民P271.世界人口数量的及其增长2.人口的分布3.世界人口结构4.人口移动与迁移第三节宗教、语言和风俗P361.世界三大宗教2.宗教对社会及经济生活的影响3.语言和风俗第四章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第一节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P42第二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世界贸易中心的产生44 1.地理大发现2.第一次产业革命3.第二次产业革命4.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向北大西洋沿岸转移第三节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区P491.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地理优势2.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经济基础3.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4.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面临的挑战第五章世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第一节区域经济集团化概述P591.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定义及其类型2.区域经济集团化形成的背景3.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特点4.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第二节世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P631.欧洲联盟(EU)2.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3.亚太经合组织(APEC)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第六章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P781.环境及环境与人类的关系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人类防止环境危机的战略思考第二节国际经贸活动与环境相互制约的关系P841.贸易影响环境2.环境影响贸易第三节WTO与环境保护P871.GATT和WTO关于贸易与环保的规定2.如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第四节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P901.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2.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第七章世界能源贸易地理第一节世界能源结构及石油生产和贸易状况P941.世界能源结构2.世界石油的储藏、生产和消费第二节天然气与煤炭的生产和贸易P1053.天然气4.煤炭第八章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第一节世界农业生产概况P110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战后世界农业生产的特点3.世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第二节世界农产品贸易P1151.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历程及特点2.主要农产品贸易3.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荷兰第九章工业制成品贸易地理第一节工业制成品生产与贸易概况P1251.制成品的概念及种类2.工业制成品生产和贸易发展的趋势及特点3.世界工业产品的生产地带第二节世界钢铁生产与贸易P1291.世界钢铁生产发展的历程2.世界钢铁的贸易第三节汽车生产与贸易P1341.世界汽车生产发展的历程2.汽车产业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器3.世界汽车生产的地域分布4.世界汽车贸易第四节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与贸易P1381.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特点2.世界主要国家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贸易状况第十章国际旅游地理第一节国际旅游概述P1443.国际旅游的定义、性质及种类4.国际旅游的形成与发展5.国际旅游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P1571.旅游资源的定义、性质和种类2.旅游资源的开发3.世界旅游资源的分布第三节国际旅游大国简介P1671.美国2.西班牙第十一章国际贸易运输地理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国际贸易运输P1721.交通运输——一项特殊的物质生产活动2.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因素3.交通运输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用4.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第二节国际海上货物运输P1761.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概述2.影响海上运输的自然地理因素3.海上货物运输的四大要素及主要经营方式4.海上运输通道5.世界主要航线6.世界主要港口7.大宗海运货流第三节国际陆上货物运输P1871.国际铁路货物运输2.中国通往邻国的铁路线及铁路边境口岸3.大陆桥运输4.国际公路货物运输5.国际管道运输第四节国际航空运输P1911.空运概述2.航空货物运输的主要运送方式3.世界主要航空线及主要货物机场第五节新兴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P193 1.集装箱及集装箱运输2.国际多式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