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23.10 KB
- 文档页数:6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2. 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二、重点、难点1.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2. 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3. 难点的突破方法: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学好本节可为学好全章打下根底.学习这一节的根底知识是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小学里学过,学生是不生疏的,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这里并不是复习稳固的问题,而是要加深理解,要防止学生把平行四边形概念当作,而不重视对它的本质属性的掌握.为了有助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在讲平行四边形定义前,要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让学生认清楚.讲定义时要强调“四边形〞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两个条件,一个“四边形〞必须具备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才是平行四边形;反之,平行四边形,就一定是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一个“四边形〞.要指出,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新教材是先让学生用观察、度量和猜想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两条性质的,然后用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了这两条性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门、汽车防护链、书本等引入新课,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的根底上去探索数学开展的规律,到达用问题创设数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观察、猜想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四边形的性质,进一步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教师整理出一种推导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范式,让学生在教师的范式的诱导下,初步到达演绎数学论证过程的能力.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典型例、习题,让学生自己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三、课堂引入1.我们一起来观察以以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1〕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角互为补角.〔相邻的角指四边形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注意和第一章的邻角相区别.教学时结合图形使学生分辨清楚.〕〔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如图ABCD,求证:AB=CD,CB=AD,∠B=∠D,∠BAD=∠BCD.分析:作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作对角线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的关于三角形的问题.〕证明:连接AC,∵AB∥CD,AD∥BC,∴∠1=∠3,∠2=∠4.又AC=CA,∴△ABC≌△CDA 〔ASA〕.∴AB=CD,CB=AD,∠B=∠D.又∠1+∠4=∠2+∠3,∴∠BAD=∠BCD.由此得到: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性质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四、例习题分析例1〔教材P84例1〕这道例题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实际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解答.例2〔补充〕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求证:AF=CE.分析:要证AF=CE,需证△ADF≌△CBE,由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有∠D=∠B ,AD=BC,AB=CD,又AE=CF,根据等式性质,可得BE=DF.由“边角边〞可得出所需要的结论.证明略.这道题是补充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即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又让学生从较简单的几何论证开始,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演绎几何论证的方法.此题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推理论证.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总体说明〔1〕本节的主要内容包含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十九章第一节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平移和旋转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它不仅是对已学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同时对后面学习的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等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起到引领作用;其次,平行四边形性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小区的伸缩门、庭院的竹篱笆等制造时都需要用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三: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说,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推理论证方法,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本节课及至本章都是为达到这个目标而设置的.(二)教学对象分析由于学生在“第七章三角形”中已经学过多边形的概念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的相关知识,且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也在小学学过,对它们并不陌生,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需加深理解.在认知过程中,对平行四边形通过辅助线与三角形相联系,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认知,还需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欲与成就感.(三)教学环境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针对数学学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理性探究的学科特点,概念与性质的揭示需要一个渐进的探究过程,不适宜通过网络查阅查询,所以本课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而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应体现在认知过程中,对学生认知前期的引导,和学生认知后期的验证,应避免以动画的过程替代学生大脑中推演的过程.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并能初步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在性质的探索、发现与证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逻辑推理论证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引导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让学生亲历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观察——猜想——验证”过程,理解定理内容,并学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二)教学难点:通过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方法定理推导上采用引导探索法;设置疑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论证、应用等环节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方面,利用PPT制作的课件,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五、教学过程。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8.1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教课目的【知与技术】1.理解平行四形定,能依照定研究平行四形的性.2.掌握平行四形的角相等,相等性,能用它解决的.3.掌握两条平行的距离的含.【程与方法】培育学生的推理和研究平行四形的性及运用性解决的的程,演能力,展学生的抽象思和形象思.【感情度】在研究平行四形的性及运用性解决的程中,培育学生独立思虑的,感觉得成功的趣,激学情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平行四形的角相等,相等的性的研究和用【教课点】两条平行的距离的含.课前准备无教课过程一、情境入,初步世界中,四形也在装点着我的生活,宏的建筑物、地面的地板、具一格的窗、天空舞的筝⋯⋯都有四形的身影,此中平行四形与我的生活关系更亲密,你能出一些平时生活中的平行四形的例子?【教课明】学生互相沟通,通平时生活中的平行四形例感觉平行四形的含,初步体平行四形的特点 .二、思虑研究,取新知平行四形的观点两分平行的四形是平行四形,往常用“如“平行四形ABCD”可作“ABCD” .思虑如所示的ABCD中,除了“两分平行”外,它的、角之有什么关系?你能明原由?【教课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独立思虑并互相沟通. 教师关注学生的沟通活动,针对学生思虑结果的实质状况,展开师生互动,如教师发问、学生自主沟通或学生向教师提出怀疑等,让学生能感觉到要想获取察看和猜想中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时,需经过增添协助线获取全等三角形来达到目的,从而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这些性质. 在指引学生连结对角线AC(或 BD)后,让学生自己达成证明,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教师也可指引学生在论证“两组对角分别相等”时,还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平行线性质获取结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研究如图, a,b 是两条平行线,从直线 a 上任一点 A 向直线 b 作垂线,垂足为 B,再过 a 上另一点 C 作 CD⊥ b 于 D,你能发现 AB与 CD的关系吗?【教课说明】学生互相沟通,教师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商讨过程,让学生获取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感性认识,最后教师予以解说、概括和总结,得出结论,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过一条平行线上任一点作另一条平行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 1 如图,小明用一根长为 36m的绳索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场所,此中 AB 边长为8m,其余三边的长各是多少?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 AD=BC.∵AB=8m,∴ CD=8m又. AB+BC+CD+DA=36m,∴AD=BC=10m即.其余三边长分别为 10m,8m,10m.例 2如图,在ABCD中, BE均分∠ ABC交 AD于 E, DF均分∠ ADC交 BC于 F. 求证:BE∥ DF.【剖析】要证明BE∥ DF,依照图形特点,需获取同位角∠BEA=∠ FDA或∠ EBF=∠DFC.这时联想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 ABC=∠ADC , AD ∥ BC ,再借助角均分线定义可获取结论 .证明:∵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 BC ,∠ ABC=∠ ADC. ∵ BE 均分∠ ABC ,∴∠ 2= 1∠ ABC.2又 DF 均分∠ ADC ,∴∠ 3= 1∠ ADC ,∴∠ 2=∠ 3.2∵ AD ∥BC ,∴∠ 1=∠ 2. ∴∠ 1=∠ 3,∴ BE ∥ DF.【教课说明】上述两例均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达成,最后教师再展现解答过程四、运用新知,深入理解.1.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是 58°,这个平行四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为何?2. 如图,在ABCD 中, AE ⊥ BC 于 E , AF ⊥CD 于 F ,且∠ EAF=60°, BE=2cm , DF=3cm ,试求ABCD 的周长 .【教课说明】第 1 题可由学生独立达成, 而第 2 题教师应赐予适合点拨, 先求∠ C=120°,从而∠ B=∠D=60° . 易有∠ BAE=∠ DAF=30°,从而 AB=2BE=4cm ,AD=2DF=6cm ,从而可得结论 .【答案】 1. 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故它的邻角互补,因此它的每个内角分别为 122°, 58°, 122°, 58° .2. 解:∵ AE ⊥ BC , AF ⊥ CD ,∠ EAF = 60°, ∴∠ C = 360° -90 ° -90 °-60 °= 120° .∴∠ B =∠ D = 180° -120 °= 60°. ∴∠ BAE=∠ DAF=90° -60 ° =30° . 在 Rt △ ABE 中,∠ BAE = 30°, BE = 2cm ,∴ AB=2BE =4cm. 同理: AD=2DF =6cm.故 ABCD 的周长为 2(AB+AD )= 2×( 4+6)= 20cm. 五、师生互动,讲堂小结1. 在研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认识?2. 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课后作业1. 部署作业:从教材“习题 18.1 ”中选用 .2. 达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课反省教课反省本课时中,课本的设计企图是利用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因此教课时应先列出平时生活中所用到的一些物体,领会平行四边形在平时生活中的宽泛应 用,从而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从定义出发获取第一个性质,再由学生着手操作和教师演示旋转获取其余性质 . 因为本章课注明确要修业生可以严格说理过程,因此教师在得出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同时要加上几何语言的描绘,在练习中也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说理过程.。
北师新版8年级下册第6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对教学内容的认识(1)课程标准要求: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核心概念突出体现的是几何直观,应用能力和推理能力(2)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图形,它具有十分和谐的对称美。
边和角的性质是它最基本的性质,是平行四边形其他性质证明过程的依据。
本课的知既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又是学习平行四边形判定知识的基础,也是研究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起始,本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学习了平行线、三角形全等等知识,对图形的三种基本的全等变换方式:轴对称、平移、旋转有了初步的了解,具有一定推理能力和说理能力,认知困难:对于几何的转化思想和严密的推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从知识结构和知识能力上都有所欠缺。
经验基础: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具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许多事物都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经验基础.综合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目标制定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关的描述有: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现将本节课的课标从两个方面进行分解。
从认知角度进行分解:3四、评价设计针对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本节课的评价任务如下:评价任务一: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图形,并能够进行积极地思考、总结.评价任务二:学生能够结合图形直观感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举例验证及尝试说理,并能够运用性质解决几何问题.评价任务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动手操作,得到正确的结论.评价任务四:学生能够认真观察、积极参与拼图活动,并能从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认识和欣赏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五、教法、学法依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引导发现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
平⾏四边形性质(第⼀课时)教学设计《平⾏四边形的性质(第⼀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平⾏四边形的性质》是北师⼤版⼋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内容。
平⾏四边形作为最基本的⼏何图形,作为“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研究的主要对象,它在实际⽣产和⽣活中有着⼴泛的应⽤,纵观整个初中平⾯⼏何教材,它是在学⽣掌握了平⾏线、三⾓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平⾏四边形及其性质既是本节的重点,⼜是全章的重点。
学习它不仅是对已学的平⾏线性质、全等三⾓形等知识的综合应⽤和深化,⼜是下⼀步学习矩形、菱形、正⽅形等特殊的平⾏四边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同时平⾏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相等、两直线平⾏提供了新的⽅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的解题思路。
⼆、教学⽬标:(1)知识⽬标理解平⾏四边形的定义,探究平⾏四边形的性质;利⽤平⾏四边形的性质进⾏有关的证明和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标通过探索、发现与证明平⾏四边形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简单的推理谁能⼒和逻辑思维能⼒。
并渗透解决平⾏四边形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化为三⾓形来解决这⼀"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标在探索平⾏四边形性质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和应⽤⼜因为平⾏四边形性质难点:平⾏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
以及如何添加辅助线将平⾏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形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法。
突破重难点的⽅法是充分运⽤多媒体教学⼿段,设置问题、探究讨论、交流合作、合理推测、课后⼩结直⾄布置作业,突出主线,层层深⼊,逐⼀突破重难点。
四、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法为辅。
五、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采⽤“动⼿实践----⼤胆猜想----⾃主探究----合作交流----推理验证”的学习⽅法,使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考,培养学⽣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进⼀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法。
ABC DE FG 第1课时《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知识点拨】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1.平行四边形定义: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例题1]1.(2009东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已知AD =8cm , AB =6cm , DE 平分∠ADC 交BC 边于点E ,则BE 等于( ) A. 2cm B. 4cm C. 6cmD. 8cm 【答案】A2.(2009年桂林市、百色市)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为对角线,BC =6,BC 边上的高为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3B .6C .12D .24 【答案】C3.(2009年)如图,在ABCD 中,AB =6,AD =9,∠BAD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F ,BG ⊥AE ,垂足为G ,BG =24,则ΔCEF 的周长为( ) A.8 B.9.5 C.10 D.11.5 【答案】A (此题需用相似的知识,可不做)4.(2009年广西钦州)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120°,则∠D =_ _°. 【答案】605.(2010年贵州毕节)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中,BCD ∠的平分线CE 交边AD 于E ,ABC ∠的平分线BG 交CE 于F ,交AD 于G .求证:AE DG =. 【答案】证明:∵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已知),AD BC ∴∥,AB CD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GBC BGA ∴∠=∠,BCE CE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 BG 平分ABC ∠,CE 平分BCD ∠(已知)ABG GBC ∴∠=∠,BCE ECD ∠=∠(角平分线定义) ABG GBA ∴∠=∠,ECD CED ∠=∠.AB AG ∴=,CE DE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AG DE ∴=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AB CDAG EG DE EG ∴-=-,即AE DG =.6.(2010 湖南株洲)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DE 是ADC ∠的角平分线,交BC 于点E . (1)求证:CD CE =;(2)若BE CE =,80B ∠=︒,求DAE ∠的度数. 【答案】(1)如图,在ABCD 中,//AD BC 得,13∠=∠又12∠=∠,∴23∠=∠,∴CD CE = (2)由ABCD 得,AB CD = 又CD CE =,BE CE = ∴AB BE = ∴BAE BEA ∠=∠ ∵80B ∠=︒,∴50BAE ∠=︒, 得:180508050DAE ∠=︒-︒-︒=︒.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2 、会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度量、叠合、旋转等)体会数学知识生成的
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
数学的成功体验,激励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
教法分析: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论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和两直线平行的重要
依据。
它不仅是对已学过的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的深化,更是下一步研究特殊四边形的基础。
学情分析:此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强,求知欲旺,且对平移、旋
转、平行线及全等三角形已有所掌握。
教法与学法: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难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2 。
教学用具:
三角尺、平行四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PPT播放视频(板书题目)
、课堂探究
【问题1】你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吗?
(1)学生交流讨论。
(2)概括并板书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
记作:;ABCD
(3)学习反馈
你能从下列图形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吗?(见课件)
【问题2】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对称图形?它的对边和对角还有怎样的性质呢?
(1)合作讨论
(2)旋转、对折验证
(3)归纳总结: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旋转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观看视频再次体会
【问题3】怎样用推理的方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呢?
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求证:AB=CD,AD=BC
二、学习反馈
1、如图,
(1)小明用一根24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一条边AB
长为8m其他三条边各长多少?
(2)小明测得/ A=40°,求其他各内角的度数?
四、达标检测
(1)在ABCD 中/ A:Z B :Z C:Z D的值可以是( )
A.1 : 2 : 3 : 4
B.1 : 2 : 2 : 1
C.1 : 1 : 2 : 2
D.2 : 1 : 2 : 1
(2)在BBCD 中,若/ A+Z C=100o,则/ B=_ , / C=___.
(3)在口ABCD中若AB+BC=10,则口ABCD勺周长为___.
(4)在口ABC冲,若AD: CD =3: 4,周长是42,贝U AB=__ , BC=___.
(5)学校买了四棵树,准备栽在花园里,已经栽了三棵(如图见课件),现在学校希望这四棵树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觉得第四棵树应该栽在哪里?
五、学习反思
我学会了
我感受到了
我还有的疑惑是
六、作业
1. 课后思考:火车轨道之间的枕木长度都相等吗?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2. 同步练习:P80 1、3
板书设计
18.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定义
、性质
性质1
性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