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中的文化内涵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希腊神话故事好词好句希腊神话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神话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这些神话故事中,不仅有英雄的传奇经历,还有神祗的神秘力量,以及人类的情感和命运。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好词好句,感受这些古老传说的魅力。
1. “潘多拉之匣”,希腊神话中,潘多拉是第一个女人,她被赋予了好奇心,最终打开了潘多拉之匣,释放出了灾祸和疾病。
关于潘多拉之匣的故事中,有一句经典的描述,“潘多拉打开了匣子,无数的痛苦、疾病和灾难立刻涌出来,向世界蔓延。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潘多拉打开匣子的瞬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俄耳甫斯是古希腊的传奇音乐家,他的音乐能感动神灵和野兽。
在他的故事中,有一句令人动容的描述,“俄耳甫斯用他的琴声感动了冥王哈迪斯和冥后泰坦妮亚,让他们放还了他心爱的妻子欧律狄刻。
”这句话展现了俄耳甫斯的音乐才华和对妻子的深情。
3. “阿波罗与达芙妮”,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和音乐之神,他与美丽的女狩猎手达芙妮有着动人的爱情故事。
关于达芙妮变成Laurel树的描写,“当阿波罗追赶达芙妮时,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永远沐浴在阳光下。
”这句话通过神话的形式,表达了达芙妮对自由的向往和对阳光的渴望。
4. “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是希腊神话中的重要事件,发生在特洛伊城。
关于特洛伊木马的描述,“希腊勇士隐藏在木马中,等待夜幕降临,然后悄悄地打开城门,将特洛伊城攻陷。
”这句话展现了希腊勇士的智慧和勇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好词好句,不仅富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通过这些古老的传说,我们可以感受到古希腊人对生命、爱情、勇气和智慧的理解,这些故事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些神话故事中,感受古希腊文明的魅力,体味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特洛伊──真实的神话传说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持续了九年,众多希腊战士、包括拥有半神血统的英勇的阿基理斯,都在历次的交战中战死,特洛伊城依然坚固如昔,据荷马史诗的叙述,特洛伊的城墙乃由奥林匹亚山的神所建。
特洛伊的建造者达达诺斯是奥林匹亚山众神之父宙斯的后代,从希腊来到小亚细亚,当地的国王将女儿嫁给他,并给他一块土地,位于两条河流入海的汇合处,旁依着伊达山。
神的子孙从此在这儿定居,附近的海峡,也因此被叫做达达尼亚海峡。
数代后的国王伊洛斯有次受邻国国王之邀参加角力比赛,赢得一头花斑母牛做奖品。
邻国国王同时告诉他一则神谕:在母牛躺下休息之地,他必建立一座城堡。
伊洛斯随着母牛走去,母牛在那片被唤作特洛伊的土地上躺下休息,伊洛斯便决定在这个山丘上建造城堡。
在建城之前,他祈求先祖宙斯的兆示,是否同意他在此建城。
次日他在帐篷里发现了一尊雅典娜的神像,那原本是供奉在宙斯的神庙里,宙斯将神像赐给他,暗示着未来的特洛伊城将处在宙斯及其女儿雅典娜的庇护之下。
到伊洛斯的儿子拉俄墨冬继承王国的时候,特洛伊城仍没有足以防卫城市安全的围墙。
宙斯察觉国王想要筑道坚固的城墙把城围起来的心意,便让阿波罗与波塞冬到那儿去帮助国王。
这两位神祗在不久前才因为忤逆宙斯的意旨而被逐出奥林匹亚山,现在正在人间流浪着。
阿波罗与波塞冬向国王毛遂自荐,答应以极低的报酬为他做一年的活,阿波罗为国王放牧,而波塞冬则为他建造城墙。
国王同意了。
一年过去,一道又高又宽的坚固城墙已完成,但国王却不依约付给他们报酬。
他们指责国王不守信义,国王将他们两人驱逐出境,并威胁要把他们的手脚绑住、耳朵割下来。
两位神祗自此以后就站在特洛伊的对立面,而城的保护神宙斯与雅典娜也从此不再保护它,任凭命运女神安排它悲惨的前途。
若说拉俄墨冬个人的道德沦丧是导致特洛伊灭亡的远因,那么人们对犯罪行为的容许甚至袒护,则是直接的导火索。
那是发生在拉俄墨冬的儿子普理阿摩斯统治的时期。
他的王后在怀第二胎时作了个梦,梦见自己生了一把火炬,火炬点燃了特洛伊城,将之烧成灰烬。
神话与历史神话故事中的历史元素解读神话与历史:神话故事中的历史元素解读神话和历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然而,在神话故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与历史相关的元素,这引发了人们对于神话与历史的关系的思考。
本文将对一些著名神话故事中的历史元素进行解读,揭示其中蕴含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一、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特洛伊战争。
根据传说,美男子帕里斯因为被授予了给最美的女人海伦的荣誉,而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尽管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神话色彩,但是特洛伊战争实际上是发生在公元前13至12世纪的历史事件。
特洛伊战争背后隐藏着希腊与特洛伊这两个文明的冲突,而这两个文明的存在与斯库德人与希腊人的现实对立有着直接的联系。
此外,特洛伊战争的发生还与贸易路线和领土扩张等现实问题有关。
因此,特洛伊战争可以被视为古代希腊历史中的一部分,并且通过神话的表达方式来记述。
二、中国神话中的尧舜禅让中国神话中的尧舜禅让也是一个与历史相关的故事。
根据传说,尧是古代中国的第一位君主,舜则是尧的继任者。
而尧舜禅让就是尧将王位传给舜的故事。
尧舜禅让实际上反映了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事件:远古时代的政治传承和建立儒家思想的历程。
尧舜禅让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中国历史上君主制传承的象征,也是对治理和权力交替的思考与探讨。
同时,禅让的过程中承认了英才的重要性,也为后来的儒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三、北欧神话中的众神北欧神话中的众神,特别是奥丁、索尔等著名的神祇,与北欧地区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这些神灵像是北欧史诗《埃达之歌》中的英雄人物,曾在北欧地区的部落间流传着大量传说和神话。
这些传说与历史的关联可以在历史文献中找到一些线索。
例如,奥丁是北欧神话中的最高神,也是战争和智慧之神。
奥丁在北欧历史上被视为背后的支持者和保护者,他的名字出现在许多北欧地区的地名中,如奥斯陆等。
这些地名反映了北欧历史上的部落分布和地域关系。
四、印度神话中的摩揭陀国印度神话中的摩揭陀国是古代印度历史中的重要王国。
解读《特洛伊》《夜宴》悲剧精神之差异由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耗资2亿美元打造的史诗巨作《特洛伊》,是根据荷马的不朽史诗《伊利亚特》改编的;由华谊兄弟与寰亚联合斥资2000万美元的冯小刚导演之作《夜宴》,取材来源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这就使得这两部影片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如都取材于西方经典悲剧作品,都表现了欲望,爱情、权力、斗争,人性以及死亡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场面设计上都具有气势恢弘、波澜壮阔的特点,但这两部影片在悲剧精神的表现上却有着深刻的差异性。
一、影片情节体现悲剧精神之差异电影是一种叙事传媒,叙事即故事,情节乃叙事的核心,结构悲剧的基础,恰似悲剧的灵魂,剧情(事件)如何安排,是悲剧艺术中第一件而且是最重要的事,这是由悲剧的本质决定的。
因此我们分析这两部影片在悲剧精神上的差异首先从审视影片的情节开始。
从编剧方面看,《特洛伊》在整体框架上沿用了《伊利亚特》,在重大的情节上基本忠实于原著,但又不是完全照搬原著,最重要的改编是,影片淡化了原著中神的色彩,更强调入性的光辉,影片《特洛伊》通篇为死亡的阴影覆盖着,主线是阿喀琉斯为报密友被杀之仇,将愤怒指向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以及特洛伊王国,在杀死赫克托尔之后,拉着其尸首绕城三周,老国王深夜跪倒在其面前,请求归还儿子尸体时,阿喀琉斯也双泪下流。
神有预言:阿喀琉斯的死将紧随赫克托尔其后,希腊联军借巧施的“木马计”攻入特洛伊城内,阿喀琉斯在混乱中被暗箭射中脚踵而身亡。
影片《特洛伊》所表现的悲剧冲突非常激烈和尖锐,不只体现在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外部冲突,更体现在人物内心激烈冲突,这种尖锐而激烈的冲突往往将人物推人生死攸关的境地,处于无法摆脱、毫无选择的“两难”处境中,最终都以主人公惨烈的牺牲表现出来,从影片的开端起,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带走斯巴达王国的王后海伦,由选择爱情而带来的战争死亡阴影就如影随形地跟随着特洛伊人,也困扰着以国家大义,民族精神为核心理念的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
电影《特洛伊》与西方文化影片《特洛伊》是好莱坞对《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作了大幅度修改后,使之成为一部关于战争、爱情、英雄与传奇的悲壮史诗。
这部电影的大致情节如下: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两个王子赫克托尔和帕里斯在希腊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宫中受到了盛情款待,但是,帕里斯却和墨涅拉俄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将她带出宫去。
恼怒的墨涅拉俄斯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请求他的帮忙,阿伽门农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于是借此机会建立了一支希腊联军以讨伐特洛伊。
在战争中阿喀琉斯和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逐渐成为双方各自的英雄。
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希腊军队和特洛伊勇士们对峙长达10年之久,最后英雄奥德修斯献上“木马计”,让希腊士兵制造出撤兵的假相,并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让信奉神灵的特洛伊人认为,这一切都是神的意志,是神降瘟疫消灭了敌人,并给他们的海神送上了礼物以求平安返程。
特洛伊人高兴地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抬进城去。
当晚,正当特洛伊人沉湎于美酒的梦乡时,藏在木马腹内的希腊士兵杀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杀掠和大火将整个城市毁灭,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终于结束。
一:《特洛伊》中表现的西方英雄主义影片《特洛伊》以它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再现了古希腊时期的辉煌历史。
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其中两个主要人物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和特洛伊英雄赫克托尔是《伊利亚特》中塑造的最具有氏族贵族英雄性格品质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
在影片中我们仍能看到,这些人物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思想,体现了早期西方文化所颂扬的英雄主义思想。
但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早期氏族的英雄主义了,影片中的阿喀琉斯形象变得更为复杂,这场战争让他经历了五个变化阶段。
一向自负的他为自己的荣誉而战,为追求千古留名而参加战争——遇到女祭司布里赛伊斯后他陷入爱河感受到了对稳定的爱情,平静生活的依恋,看着熟睡的布里赛伊斯他决定放弃名利退出战争——事情由于他表弟帕特洛克罗斯被杀而转折,即“阿喀琉斯的愤怒”,他殴打了心腹将领置布里赛伊斯于不顾,决心要为帕特洛克罗斯报仇——在杀死赫克托尔之后,他接受了特洛伊国王普利阿摩斯的乞求,并在赫克托尔的尸体前流了泪,这时的他已经开始反思冤冤相报,争名夺利的行为,他也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在木马计攻城前,他遣散了部下让他们返乡,这时的他已经完全改变了,由我们刚开始认识的战争英雄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人。
论电影《特洛伊》折射出来的西方人文思想文涛 200908141021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0901班摘要:本文主要以电影《特洛伊》中的主要人物为视角,结合剧中他们出现的剧情,并参考荷马两部伟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个人的理解来浅谈这部电影所折射出来的西方人文思想。
关键词:伊利亚特,奥德赛,荷马史诗,希腊,人文主义,阿喀琉斯,阿伽门农,特洛伊,赫克托尔,帕里斯,海伦,奥德修斯,木马前言:史诗的主题思想是歌颂氏族社会的英雄,因而只要代表氏族理想的英雄,不管属于战争的哪一方,都在歌颂之列。
《伊利亚特》的基调是把战争看成正当、合理、伟大的事业,但同时又描写了战争的残酷、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人民的厌战反战情绪,并通过英雄们的凄惨结局,隐约地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
《奥德赛》是歌颂英雄们在与大自然和社会作斗争中,表现出的勇敢机智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出来的自由主义的自由情景,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
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
而电影《特洛伊》所展现的正是《伊利亚特》描述的一场战争——特洛伊战争,这场战争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为起因,道出以阿伽门农及阿喀琉斯为首的希腊军进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尔为首的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战。
奥德修斯在战胜特洛伊王国之后,在返回希腊的海上途中,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而史诗《奥德赛》则是在这样的背景中所创造出来的。
一、可歌可泣的战争电影一开始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宏大广阔的战争场面。
蛮横的阿伽门农正率领他的百万雄狮,在炙日炎炎下叫嚣着他的对手——沙斯里城,一座唯一没有被他征服的希腊城池。
两方的战士士气都很旺盛,他们奋力击打着他们的武器,发出雄浑的怒吼声,似乎发誓要将对方用手中握着的冷兵器活活撕裂,这样方能显示出他们的英雄气概。
这样,即使是死了,也不妄在这个到处充满战争气息的世界里走了这一遭。
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在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木马是一个著名的故事,它发生在特洛伊战争期间。
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充满了阴谋、背叛和战争,成为了古希腊历史中的一个经典故事。
这个故事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特洛伊木马的故事。
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发生在古希腊的特洛伊战争中。
特洛伊战争是古希腊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战争史诗,主要讲述了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在战争进行了十年之后,希腊联军依然无法攻破特洛伊城的防御。
于是,希腊的智者奥德修斯提出了一个计谋,他建议联军制造一匹巨大的木马,藏匿精兵,然后将木马作为“投降礼物”送给特洛伊人。
特洛伊人收到了希腊联军送来的木马,并将其带入了城内。
夜深人静的时候,希腊精兵从木马中钻了出来,打开了城门,希腊联军乘机闯入了特洛伊城,展开了一场血腥的攻城战。
最终,特洛伊城被希腊联军攻破,特洛伊战争也以希腊联军的胜利告终。
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告诉我们,阴谋和计谋在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也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中的经典题材,例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就有详细的描述。
特洛伊木马也成为了后世艺术作品中的灵感来源,许多绘画作品和雕塑作品都以特洛伊木马为题材,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一。
特洛伊木马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在战争中需要善于运用计谋和策略,而不仅仅依靠武力。
其次,它也告诉我们要警惕敌人的阴谋,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诚意。
最后,它也告诉我们历史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思考。
总的来说,特洛伊木马的故事是古希腊历史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它充满了阴谋、背叛和战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也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智慧,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成为更加有思想深度的人。
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与故事的文化内涵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人物与故事在不同的时代和语境下被理解和解读。
古希腊神话的文化内涵来源于古希腊时期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它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心理和文化特征。
本文将从古希腊神话人物和故事的角度来探讨古希腊神话的文化内涵。
一、人物塑造的文化内涵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多彩,有英雄、神祇、怪物等。
这些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特点,塑造了古希腊人的心理模式和文化认同。
例如,阿喀琉斯是古希腊英雄中的代表人物,他勇猛无比,但也非常骄傲自大,这代表了古希腊人崇尚勇气、荣誉和独立精神的价值观。
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她代表了古希腊人崇尚理智、分析能力和学问的价值观。
潘多拉是美貌少女,她代表了生命力、丰饶和美好的价值观。
这些人物形象反映出古希腊文化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同时也反映出人类文化的普遍性。
另外,在个别人物形象中也可以发现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象征。
例如,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明,他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和引领者。
他用火种赐予人类文明,代表着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潘多拉是一个神话故事中独特的形象,她是古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女性,具有“女性之美”和“女性之惑”的象征意义。
潘多拉的箱子里关着各种灾难和痛苦,象征着人类的不安全感和无法掌控的命运。
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在古希腊神话中扮演着重大的角色,反映出文化意义的深度和广泛性。
二、故事情节的文化内涵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情节非常复杂,其中有爱情、战争、嫉妒、嫉恨等各种情感因素。
这些情感因素反映了人类普遍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古希腊文化的特点。
例如,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英雄中的代表人物,他历经艰辛,最终战胜了各种怪兽和困难。
这代表了古希腊人崇尚坚韧、勇气和冒险精神的价值观。
荷马的史诗《奥德赛》就是讲述英雄奥德修斯从特洛伊战争回家的故事,其中蕴含着勇气、智慧、忠诚和家庭情感的价值观。
这些故事情节反映出古希腊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共性。
《特洛伊》中的西方文化价值观解析[摘要]电影《特洛伊》是以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为蓝本创作而成的,利用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对经典的重构中,既有融合又有疏离,但二者对西方文化核心价值的阐释一脉相承。
本文指出了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从而进一步从影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剖析了西方核心文化价值观,旨在积极审视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衡量标准,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电影;《特洛伊》;西方文化价值观古希腊经典诗篇《荷马史诗》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情况,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西方文化源头之一。
好莱坞大片《特洛伊》以《荷马史诗》为蓝本,耗巨资再现了史诗般气势恢宏的场面,力求重现往昔风光,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作的思想内容、远古风情,又融入了现代化的商业元素,在对经典重构的过程中,既有融合又有疏离,但包蕴的文化阐释价值则是二者共同的特点,都折射了西方本土文化核心和民族心理结构。
一、西方文化思想内核西方文化有三个源头:一是古希腊文明;二是古希伯来犹太教文明;三是古罗马文明。
这三大源头后来融汇起来以基督教的形式构成了西方文化体系。
西方文明可以说是海洋文明,如希腊半岛、英伦三岛土地贫瘠有限,陆路交通极其不便,环境恶劣,生存空间狭窄。
但由于大海环绕,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贸易条件,随着航海业和贸易发展,不断向外扩张。
海洋性文化直接孕育了西方的特色文化。
城邦制度的建立,在政治上呈现多元化、民主化等特点,使得西方文化中的人际关系靠契约来维系,权属意识明确,并强调个体意识,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和个性自我表达。
再加上基督教在构建西方文化系统和文化品格中的排他性,从而构成了“天人各一”的二元论世界观。
其积极因素是产权明确以及重视个人尊严和荣誉的自由思想;其消极因素是容易导致个人和团体的利益冲突。
在美学原理课上,大家对《特洛伊》抒发了自己的看法,我在这里仅仅只是将它们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参考,希望大家也能够有所收获。
1、英雄主义。
这个观点是大家都愿意接受的,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现代需要英雄,所以美国大片《特洛伊》就塑造了这样的英雄,其中的阿基留斯似和赫克托尔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英雄。
阿基留斯是为了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让世人记住他,他的英雄主义是个人的;赫克托尔则是为了保卫他的国家特洛伊而奔赴战场决斗,他是特洛伊人民的英雄,是无私的。
但无论作为什么英雄,他们都是英雄,拥有着常人不能拥有的实力、勇敢和坚强。
2、美国大片的失败。
有一部分同学则是纯粹的从美国这类大片的角度来审视这不片子,得出的结论就是,美国大片很难摆脱好莱坞大片的塑造方式。
无论结局怎样,这部片子的制作水平也很高,但是故事的叙述方式都是美国式的英雄模式,总是会让人们相信,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英雄总是可以拯救世界。
这和《蜘蛛侠》、《黑客帝国》、《超人》一样,都是同样的故事结构,只是换了主人公而已。
3、导演的反战情绪。
这一点我们一般都不会去想,但是,在这节课上,有同学说,这部片子其实反映出导演的反战情绪。
理由:①背景音乐的烘托。
本片的背景音乐主要采用的是哼唱和美声,就像印度梵音一样展现出幽远神秘,人们期待着和平;②决斗时对生命流逝的特写。
在这部片子里,决斗的场景也很多,出现的第一场决斗就是阿基留斯和巴古力斯,当阿基留斯的剑插进他的肩膀,他倒地死亡时,仅仅只是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生命,后面几次决斗都是同样的处理手法,生命的流失就是这样,没有神话可言,当人们期待他们的英雄再生的时候已经成为不可能。
在希腊军队屠城的时候,人们的嘶号和杀手的残忍又是怎样的悲哀,战争,可怕的恶魔。
里面还有特洛伊国王的一句话更是反映了这一点:“你杀了我儿子,又杀了多少人的儿子、父亲、丈夫?”这在质问着战争为什么那么残酷?4、音乐的处理很强大。
不仅仅是造景的背景音乐,其他小细节的音乐也做得很好。
从《特洛伊》中看到的希腊神话电影《特洛伊》一十分宏大的场面将希腊经典神话故事—特洛伊战争展现了出来。
战争因争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而起,以希腊军队的最终胜利而结束。
在此片中,看到很多不同于印象中的神话。
在希腊神话中,神的性形象非常接近于人,男人有健硕的体魄,女人有美丽的容貌,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几乎集中了的所有美的特点,在其中也找不出像猪八戒和孙悟空那样以动物为载体的神由此片可看出,古希腊人推崇的是一种暴力美学,神之间的战斗都与传统意义上的战斗很接近,而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神拥有常人没有的超能力。
神多以英勇无畏的形象示人。
在精神身上,古希腊神话的诸神是入世的,显示了他们的自然性、社会性、慈爱性,诸神的拟人化,使得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充满了强烈的人性主义倾向,表现出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
“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
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反映,即都是彼此摆在对立面的,相互映照的镜子。
”在希腊神话中,神的存在是为了人,人是目的,而神是手段,希腊神话的多人信仰没有导致人听命于神、人的命运完全由神来决定,而是权利、义务、交换。
在古希腊人的意识中,几乎不存在什么权威。
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去求知、去创造,他们充分相信自己。
这种以人为本,包蕴不断追求奋斗,不断超越内涵的人本精神与中国神话截然不同。
在道德层面上,希腊诸神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也有人的七情六欲等需要,有正直勇敢的,也有奸诈狡猾的。
因此,希腊诸神具有强烈的世俗性特征。
比如希腊诸神的“乱伦”现象,大地女神该娅与其子乌拉诺斯的“天地相交”,而后乌拉诺斯在该娅的教唆下阉割了父亲乌拉诺斯,之后又与自己的妹妹瑞娅结婚,此中关系极为复杂,可以视为人类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冲突的开端和“俄狄浦斯情结”的起源。
通过影片中的介绍,很容易让人在内心里比较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别,进而上升到文化上的思考,正如课堂上老师所说,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也就是一个人不能太出彩,不能让人感觉与众不同,中国也就有了像“枪打出头鸟”这样的俗语,而古希腊人则不同,他们认为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去求知、去创造,他们充分相信自己。
特洛伊战争观后感特洛伊战争是古希腊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争,也是古代文学中一段风云激荡的传说。
这段历史悠久而又扣人心弦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期我观看了相关的影视作品,深感其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的精彩之处,同时也对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特洛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是古希腊文明中的一次重大军事冲突。
源于希腊诸神王后海伦被绑架的事件,战争不断地升级,最终导致特洛伊城破败的结局。
这段历史作为希腊神话和古代文学中的重要题材,被反复诗化、文学化,并附会了许多寓意深刻的内涵。
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充满了各种戏剧性的冲突。
在这场战争中,勇士荣耀与个人命运、爱情与忠诚、荣誉与权谋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和紧张感。
首先,特洛伊战争中涌现出许多英勇无畏的战士,如希罗斯、阿喀琉斯、赫克托耳等。
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勇往直前,以生命为代价与敌人搏斗。
在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男子气概的真正意义,也体现了勇士的使命感和忠诚精神。
同时,特洛伊战争中还存在着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
最著名的当属希腊英雄希罗斯与特洛伊公主海伦之间的爱情。
尽管海伦诱使希罗斯离开希腊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私奔,引发了整场战争,但希罗斯依然深爱着她,并为之战斗到最后一刻。
这段爱情故事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弱点。
无论是因为荣耀还是情感,特洛伊战争都让人们思考爱情对于个人与国家的意义。
除了英勇与爱情,权谋和智慧也是特洛伊战争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在战争的进程中,各类权谋和智慧的较量成为故事的亮点。
例如奥德修斯的智勇过人、阿喀琉斯的力大无穷、赫克托耳的勇猛无敌等等,这些形象都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悬念和戏剧性。
特洛伊战争中的权谋与智慧是双刃剑,既可以帮助你取得胜利,也可以成为你的绊脚石。
通过观看特洛伊战争的影视作品,我意识到战争是一场残酷而无情的斗争。
特洛伊战争中,双方军队的相互残杀、城市的破败和居民的生灵涂炭,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破坏。
特洛伊与西方文化摘要:电影《特洛伊》讲述的是一场因为爱情而引起的十年之久的战争,战争中有为爱情而战的,有为名誉而战的,从古罗马——古希腊的发展中,西方的让你就一直敢于追求爱情,追求荣誉,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神话中。
现代西方文化中还继承了者种精神,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人本意识。
I在电影里,帕里斯为个人私欲而牺牲整个国家的安全,啊基留斯为个人荣誉而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这都体现着普罗泰戈拉,那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关键词:爱情、原欲、、理性、荣誉、个人价值正文:《特洛伊》里面的每一位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他们拥有着人的基本特性。
戏里面帕里斯王子为情欲所困、主人公啊基留斯为自己的名誉与尊严而战。
“古希腊——罗马文学是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它主要表现欧洲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人的生存状况,呈现的是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人文特征,蕴含着根深蒂固的世俗人本意识。
”①爱情是人本性而发的一种情感,在古罗马——古希腊时代中,从不掩饰自己的意欲。
“古希腊神话是原始初民的自由意志,神的欲望就是人的欲望,神就是人自己;神和英雄们为所欲为、恣意放纵的行为模式,隐喻了古希腊人对自身原始欲望充分实现的潜在冲动,体现了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②一、关于爱情与原欲帕里斯与海伦的爱情:希腊神话中海神女儿特蒂丝和人间国王王佩留结婚时,忘记邀请争吵女神,于是争吵女神丢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者”,于是在天后赫拉,爱神阿芙洛蒂特,智慧女神雅典娜之间争论不休,后来她们找到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裁决。
啊芙洛蒂特开出以“让人间最美的女人爱上你的条件”,让人间最美的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啊芙洛蒂特。
这个最美的女人就是斯巴达王的妻子海伦,就是这段不该开始的爱情,引起了十年之久的特洛伊之战。
帕里斯对海伦说:“如果你跟我走,我们将永无安宁之日,我们会被追杀,遭到众神诅咒,但我会永远永远爱你,直到我死去的那天!”帕里斯让情欲灭了理智,明知毁灭依然执意追求。
关于特洛伊的神话故事特洛伊是一个古希腊的城市,位于现今土耳其的西北部。
它在整个希腊神话中起着重要而闪耀的角色。
关于特洛伊的神话故事不仅反映了希腊人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特洛伊的故事源于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
它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年之久。
特洛伊战争主要由两个希腊城邦联盟对抗特洛伊城。
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场婚礼的不愉快。
当时,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被希腊国王们邀请参加他们的婚礼,但帕里斯却带走了希腊王后海伦,这一行为被视为对希腊的侮辱。
于是希腊王国与特洛伊之间的敌对关系开始萌芽。
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中,英勇的战士阿喀琉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
他是希腊军队中的首领之一,被认为是无敌的战士。
然而,阿喀琉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的脚跟。
阿喀琉斯的母亲将他在海洋女神的保护下浸入缺口之中,使他几乎无敌。
但是,当他的脚跟被一支特洛伊的箭射中时,他最终在特洛伊战争中丧生。
另一个备受瞩目的角色是特洛伊的王子赫克托耳。
赫克托耳是特洛伊的英雄,在战斗中表现出色。
他是为了保卫家园而奋斗的象征,同时也是人性中的矛盾与困惑的化身。
在史诗中,赫克托耳与他的妻子安德洛马切与他的家庭生活被反复描绘,展示了他即将来临的悲剧。
他的死是特洛伊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整个故事的一个重要转折。
赫克托耳的英勇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英雄学的虚幻性。
除了这些英雄人物以外,特洛伊的神话故事还涉及到神祇的介入。
其中最有名的是雅典娜女神。
雅典娜是战争与智慧的女神,她支持希腊联军,并对他们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雅典娜不同,阿佛洛狄忒女神却支持特洛伊。
她是美与爱的女神,她为了支持特洛伊战争而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有了一段关系。
然而,由于帕里斯的背叛,阿佛洛狄忒的干预并没有帮助特洛伊取得胜利。
特洛伊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其他的细节和支线故事,它们一起构成了这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史诗。
这个故事不仅是一场战争的记载,更是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
《特洛伊》《特洛伊》是一部由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电影,讲述了围绕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故事背景发生在古代希腊,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斯巴达,在那里他受到了国王墨涅拉奥斯的款待。
然而,帕里斯却爱上了斯巴达王妃海伦,并把她带回特洛伊。
墨涅拉奥斯在斯巴达的兄弟们为了复仇,带领军队进攻特洛伊。
在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城,虽然他们数量众多,但特洛伊军队在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的带领下表现出色。
在战争中,希腊联军中的许多英雄都表现出了他们的勇气和才能,但赫克托尔的勇敢和智慧最终使他在战争中脱颖而出。
在电影中,许多人物塑造得非常鲜明。
赫克托尔是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王子,他勇敢地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海伦则是一个美丽而深情的女子,她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
此外,希腊联军中的英雄们也展现了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而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领袖。
这部电影的制作非常精良,特效和场景设计都非常出色。
战斗场景非常震撼,特效让观众感到身临其境。
配乐也非常优美,与电影的情感和情节相得益彰。
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他们把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娱乐片,更是一部思想深邃的电影。
它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和责任。
赫克托尔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同时,这部电影还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
总之,《特洛伊》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让我们领略了古代希腊神话故事的魅力。
电影的制作水平和演员表现都非常出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电影的情感和思想。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娱乐片,更是一部思考人性和英雄的电影。
我非常推荐这部电影给所有喜欢古代希腊神话故事的观众们!。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须把文化教学当作不可或缺的内容。
九年级教材 Chapter One 是关于希腊故事“特洛伊木马”的战争故事。
古希腊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了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
围攻9年后,到第10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了一计,就是把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马腹内,放在城外后,佯作退兵。
特洛伊人以为敌兵已退,就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搬入城中。
到了夜间,埋伏在木马中的勇士跳出来,打开了城门,希腊将士一拥而入攻下了城池。
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可以首先播放一段《特洛伊》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的文化背景,并及时的授予这一单元相关的新单词,通过一些图文材料,让学生了解希腊文化和特洛伊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背景。
然后在教完整篇课文之后,通过“write a few more sentences to complete the story about what happened when the captain was seized.”这一环节,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从当事人的角度思考、交流、讨论不同的观点,来为故事添加结尾。
用以充分利用课堂文本素材向课后任务延伸,较全面地实现语言应用并更通过笔头作业加深拓宽了对希腊文化背景的了解。
而当今,人们将多元文化主义视作现代的特洛伊木马,认为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首先,特洛伊人对城外巨大的木马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美国人则对多元文化主义现象抱有极大的热情;其次,特洛伊人曾被警告不要把木马搬进城,但他们不顾警告还是把木马拖进了城,同样,美国人也曾经得到告诫不要把多元文化主义引入美国社会,但是美国人并没有在意这些告诫;第三,和古代的特洛伊木马一样,这个现代的木马一旦深入到国家内部,藏匿在木马里的“将士”就会打开城门,让他们那些守在门外的同伴进入这个国家的院校、商业、政府与教堂等领地。
牛津英语教材设计中,很多是可以挖掘文化内涵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关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合。
东昌东校王妍怡李雨香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