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 地球运动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50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1(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计算方法: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同理求夜长。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1、恒星日:23h56m4s太阳日:24小时2、假如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自转周期如何变化?恒星日不变,恒星日比太阳日长3、除极点为0外,角速度都为15°/h,线速度=1670*cosα(α为当地纬度);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越高的地方自转线速度越大。
4、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5、近日点、远日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的点叫近日点1月初;速度(包括线速度和角速度)最快;距离太阳最远的点叫远日点7月初,远日点时最慢。
6、公转平均角速度:1°/d;30km/s1、地轴与赤道面夹角:90°;地轴与黄道面夹角:66°34′;黄赤交角:23°26′2、黄赤交角的直接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决定回归线度数、极圈度数。
3、太阳直射点: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
地心和日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4、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6.22-9.23,地球公转速度怎么变化?(先慢后快)近日点-远日点,速度越来越慢。
远日点-近日点,速度越来越快。
5、太阳直射点直射次数:①回归线之间2次;①回归线上1次;①回归线之外0次6、7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纬度?(23.5-(30/90)*23.5)(提示:本题中地球绕日公转可近似看作匀速运动)7、黄赤交角度数与地轴倾角互余;黄赤交角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度数①1-黄赤交角;①2-地轴倾角;①4-北极圈纬度①1=①3= 23°26′;①1 + ①2 = 90°;①3 + ①4 = 90°;①2=①4= 66°34′;①1 + ①4 = 90°;①3 + ①2 = 90°;8、存在黄赤交角时:①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①决定回归线、极圈线的度数;①决定五带的范围;①产生四季;①使昼夜长短发生变化;①使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9、黄赤交角变大时:(1)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变大。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形式。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1.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日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地方时差。
(3)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它影响着大气和海洋的流动,形成了地球上的风向和洋流。
2. 自转的影响(1) 生物节律:昼夜交替影响了生物的生活节律,如人类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活动时间等。
(2) 气候分布:地球自转与地球倾斜的角度共同作用,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如赤道地区常年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保持约66.5度的倾斜,这个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或以南移动,导致季节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昼夜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尤其在两极地区,甚至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 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影响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2. 公转的影响(1) 农业生产: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季节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
(2) 气候类型: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多样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3) 生态系统:季节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许多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模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运动2021年高考天文温习: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外表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响、无风,(3)月球外表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缘由: 动摇的光照条件、平安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剧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下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动力。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仰望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仰望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中央时③水准运植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昼过渡为晨线,白昼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假定不整除,那么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规范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联系: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限(180)为地球上的明天,往西至日界限为昨天。
专题一地球运动微专题1 太阳和太阳系微专题1太阳和太阳系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地球的宇宙环境1。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aac太阳对地球3.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ab(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的影响(2)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2。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b4.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2)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b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方面影响地球气候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太阳黑子11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
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概率增多;太阳黑子活动低谷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地球电离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波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其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地球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使磁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极光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稀薄的大气相碰撞产生发光现象自然灾害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3。
我国年太阳辐射的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真题设问1.(2017·4月浙江选考)对该人造天体运行特征及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2。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练习题含答案我国某中学(30°N ,105°E ),教学楼正南朝向,当日天气晴朗,教室内光照情况如图,回答1-2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照片朝向正东拍摄B .4.5小时后墙面光照消失C .墙面光照消失前操场旗杆影子旋转角超过70°D .α可能变大2.一年中,如图中同一时刻,当 α 变大时,说法可信的是( )A .北京的昼渐长B .α变大的起始日期是12月22日C .悉尼日出位置呈顺时针移动D .可能有两天如图中光照夹角3.与另一所M 中学(朝向相同36°N ,105°E )相比( )A .图中同一时刻 α 更大B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为6°C .昼更长D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更大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图甲为北京(40°N ,116°E )故宫的赤道式日晷,图乙为南京(30°N ,119°E)天文台的地平日晷,二者的日晷针都与地轴平行,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4.甲图中时刻( )αA.太阳在西南B.日期可能是4月C.日晷影顺时针旋转D.悉尼昼长夜短5.乙图中时刻,日晷影长与日晷针长度相等,则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A.10°N B.15°N C.10°S D.15°S6.关于两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日晷影旋转方向相同B.一天中日晷影长二者都不变C.若甲图中日影指向正下方时,则乙图日影朝向东北D.两地日晷全年都可以使用北京时间2022 年 1 月15 日中午12 点10 分前后,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境内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175.38°W,20.57°S)发生猛烈喷发,大量气体裹挟烟尘形成庞大蘑菇云,火山灰以每小时92 公里的速度向西移动,飘到了3000 公里外的澳大利亚东北部上空。
汤加当地采用东13 区区时,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国家。
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地球运动(解析版)一、单项单选题(2024·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2024年某月1日地球昼夜状况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断,该日是()A.2月1日B.3月1日C.4月1日D.5月1日2.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是()A.6:00B.12:00C.18:00D.24:003.经过6小时,昼夜状况是()A.B.C.D.【答案】1.D 2.C 3.A【解析】1.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的北极点附近以极昼为主,判断该日太阳直射点应在北半球,应为北半球的夏半年,2月1日和3月1日在北半球的冬半年,AB错误;4月1日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相差11天左右,北极点附近应刚刚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很小,与图示北极点附近昼夜分布图不符合,C错误;由春分日到夏至日大致三个月90天左右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向北移动了23.5°,从3月21日到5月1日大约40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大约向北移动了10°,也就是说5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10°N附近,对应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应是80°N90°N之间,以图中的纽约纬度位置结合北美洲轮廓图可知此时图中晨昏线纬度最高点(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纬度位置约为80°N,D正确。
故选D。
2.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的纽约(74°W)位于晨线处附近,说明纽约正处于5月1日日出时刻,由于纽约在40°N,位于北半球夏半年的5月1日日出时刻应在6时之前。
当北京时间6:00时,74°W地方时20:56,这是当地的上半夜,不会在日出时刻附近,A错误;当北京时间12:00时,74°W地方时2:56,纽约当地正值深夜,不会在日出时刻附近,B错误;当北京时间18:00时,74°W地方时4:56,应在日出时刻附近,C正确;当北京时间24:00时,74°W地方时10:56,纽约当地已经临近中午,D错误。
地球运动高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自东向西B. 自西向东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2.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 一年B. 一天C. 一月D. 一周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长短的变化B. 四季的变化C. 昼夜交替D. 五带的划分4.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交替B. 昼夜长短的变化C. 四季的变化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5.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 一年B. 一天C. 一月D. 一周6.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A. 圆形B. 椭圆形C. 抛物线D. 双曲线7.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A. 每小时15度B. 每小时30度C. 每小时45度D. 每小时60度8.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A. 近地点快,远地点慢B. 近地点慢,远地点快C. 近地点和远地点一样快D. 近地点和远地点一样慢9. 地球自转的轴是()A. 赤道B. 黄道C. 地轴D. 子午线10. 地球公转的轴是()A. 赤道B. 黄道C. 地轴D. 子午线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小时,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年。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和。
3.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和。
4.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纬度最快,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在点最快。
5. 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在月,远日点在月。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2. 试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 A C C B6-10 B A B C B二、填空题1. 24,12. 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3. 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4. 赤道,近日点5. 1月,7月三、简答题1.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周期为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1)——地球运动
专题一:地球运动
高考要求——夯实基础
1.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类型,能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
2.运用有关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资料,说明地球是颗普通的行星,并学会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通过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4.知道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
5.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6.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的方向、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及地理意义。
7.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了解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及其表现。
8.结合图示有关资料,尤其是日照图,考查地球自转与经度变化、时间计算、昼夜长短、风向判断、洋流方向、河岸侵蚀或泥沙沉积等的联系。
9.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特征,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0.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时空分布规律,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11.理解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与四季、五带形成的关系,了解四季、五带的划分。
知识体系——纲举目张。
微专题3 太阳高度与方位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加试要求地球的运动(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④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⑤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季节变化规律①北半球夏至日错误!②北半球冬至日错误!③春、秋分日: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及分布特点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
5°增大到47°),赤道上为23。
5°,回归线上为47°。
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7°)。
③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7°减小到23.5°),极圈上为47°,极点上为23.5°.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α±β|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同在北(南)半球,取减号;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取加号.例: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是H C=90°-BC=90°-(10°+23.5°)=56.5°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H A=90°-AB=90°-(40°-10°)=60°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冲刺2024年高考二轮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原卷+答案)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
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A.锋面活跃B.太阳辐射强C.对流运动频繁D.地形复杂2.暑假某日,小明同学来到武夷山游玩,降雨过后,看见了彩虹,则小明看见彩虹时最可能的时间与朝向是()A.7:00~8:30面朝太阳B.10:00~11:30面朝太阳C.13:00~14:30背对太阳D.16:00~17:30背对太阳3.我国北方夏季彩虹出现频率高于南方的原因可能是()A.降雨较多B.太阳高度角大C.白昼时间长D.可见度较高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
下图1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①土地②太阳辐射③劳动力④电网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定日镜工作期间,镜面朝向(图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转动方向分别是()A.顺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B.顺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C.逆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D.逆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
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
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
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6~7题。
6.观测当日()A.甲地昼长夜短B.乙地昼短夜长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7.甲地位于乙地()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
下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
据此完成8~9题。
专题 1。
3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知识梳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比较:地球自转地球公转中心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典例】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E点以最近距离分别到达图中四点,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
向正南到达A点 B。
向正西到达B点C。
向正北到达C点 D. 向正西到达D点2.图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A。
120°E,60°S B. 120°E,60°NC。
120°W,60°S D。
120°W,60°N【答案】1.D2.B1.图中E与A点在同一经线上,根据逆时针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为北半球,故E到A的最近距离是向正北到达A点;B在E点的正东方,且从E向正东方向到B点为劣弧,B错;C与E 相差180度,二者在同一经线圈上,故从E到C应先向正北再向正南,C错;D在E点的正西方,且从E点向正西到D点为劣弧,故D项正确。
2.根据逆时针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为北半球,图中经纬度间隔均为30度,故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120°E,60°N).【迁移训练】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3.关于图中a、b、c、d四点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判定,正确的是A.a〉b>c>d B.a〈b〈c〈d C.a=b=c=d D.a〉c=d〉b【答案】1.A2.A3.C3.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是15°/小时,因此a=b=c=d,C正确。
专题03 地球运动内容速览►高考考情·速览(三年考情分析)►知识体系·构建(思维导图建构)►基础知识·清单(4大知识点)●地球自转特征●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关键能力·拓展(5个能力点)能力点一时间日期的计算能力点二晨昏线的判读能力点三航天基地区位选择分析(答题模板)能力点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能力点五太阳视运动►素养提升·训练(模拟+真题)知识点三年考情具体考点地球自转特征2022江苏地球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023浙江、2023天津、2022江苏、2022湖北晨昏线、地方时计算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2024广东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024浙江、2024福建、2024广东、2023年天津、2023海南、2023山东、2023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视运动、日出日落方位、昼夜长短、四季►核心概念太阳日、恒星日、角速度、线速度、昼夜交替、晨昏线、地方时、区时、地转偏向力、恒星年、回归年、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四季更替1.定义: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
2.方向:(1)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2)地球自转方向的其他判断方法►经纬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和西经度减小的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纬线的延伸方向也代表东西;►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在北半球夜晚观测星空,会发现恒星会逆时针方向围绕北极星旋转。
因为北极星位于地轴延长线上,代表北方,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而观测者位于地球上,因此会看到其周围恒星围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方向旋转。
3.自转周期参照物时间地球自转的角度 意义恒星日恒星23时 56分4秒 360°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 太阳 24时360°59′昼夜交替的周期4.自转速度(1)分布规律 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为150/时线速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60度的地方是赤道的一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2)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应用判断南、北半球 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